鸦片战争学案(精选2篇)
鸦片战争学案 第1篇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理解本单元包括这课沿着两条线索展开:既是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运用发展联系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和价值观: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
1.教学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教学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授课课时】1课时
【感悟与思考】
导入新课:这3件珍贵而且饱含着中华民族百余年血泪的文物 分别叫做牛首、虎首、猴首,出自于圆明园,xx年,它们在嘉士德和苏富比两家拍卖行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公开露面,无数华夏子孙为此震惊、愤慨、抗议;国家文物局也严正申明,要求两家拍卖公司停止拍卖。但正义的呼声竟没有得到回应,为防止国宝再次流失,保利集团到现场参与竞拍,并以3317万港币竞拍成功。历经140年历史沧桑之后,这三件文物终于重归故里。
思考与判断:百年的中国屈辱史是从何时开始的?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教训?
【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一) 历史背景:战争爆发前中国与世界
1、 清政府:危机四伏
2、 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列强:蓬勃发展
思考: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怎样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回答:西方列强为了发展工业革命,要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实质上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
思考:英国所采取的对华步骤:
1、首先与中国展开正常的贸易往来:“敲门”。
2、英国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推门”。
3、英国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特别是严重危害了清王朝统治。中国开始了禁烟运动(高潮是虎门销烟)中英两国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英国借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砸门”
拓展: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请大家结合史实对此进行判断。
(二)、战争经过:
1、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过程: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清政府由被迫抵抗转向妥协投降
第二阶段:1841初—1842年8月,英国开始扩大战争,清政府最终屈服求和。
【学习探究】1:在整个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
请列举中国人民反抗的表现:
【学习探究】2: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战争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三)、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 结果:以《南京条约》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2、影响:中国进入近代历史,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鸦片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原因:思考西方列强为什么很快对中国又发动了新的战争?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想要打开中国大门和市场。
过程:
(二) 结果和影响:
1、结果:《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定以及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
【总结巩固】
战争名称
起止时间
原因
发动者
结果和影响
中国人民的反抗
清政府的态度
【知识结构】
【重难点突破】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例1]我们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以果找因的因果关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主要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剧变,而一个国家最大的变化首先应该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正是社会性质的改变,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而d项革命性质的变化是由革命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
[答案]b
2.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例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
①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 ②落后就要挨打 ③清王朝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 ④工业革命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国情的掌握。运用对比法比较战争爆发时中、英两国国情即可得出相关的结论:英国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均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推断出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而中国政府的腐败是主观原因,综合分析客观、主观原因可得出根本原因。而③选项中清王朝统治处于“崩溃边缘”的说法不是很准确。
[答案]b
3.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①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扩大:①侵略国家增多,由英国一国扩大为四国 ②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中国北部沿海各省以及内地 ③主权丧失更多,由领海主权丧失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④领土割占更多⑤影响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例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解析]比较战争的共同点首先应该从战争发动的目的来把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点在于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答案]d
鸦片战争学案 第2篇
课题:第一课 鸦片战争 序号:1
主备人: 审核人: 、 、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了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主学习探究
(一)预习导入:
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内容: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 ,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 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斤 。6月在 销毁鸦片,虎门销烟的意义
3、 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在攻陷浙江 后,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清政府派直隶总督 与英军谈判, 年初,英军占领 。
4、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条约。
内容:①割 给英国;
②赔款 ;
③开放 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 商定。
影响: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社会,是中国 的开端。
5、仔细观察教材第5页两幅地图,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三)比一比 谁是赢家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b、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c、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d、鸦片的走私导致中国银荒兵弱,不堪一击
2、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4、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 )
a、社会性质的转变 b、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c、中国国内的主要阶级地位的转变 d、中国革命任务的转变
5、联合国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是为了纪念 ( )
a、廊坊狙击战 b、虎门销烟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三元里抗英斗争
6、《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款是 ( )
a、赔款2100万元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占香港岛 d、协定关税
7、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条款是 ( )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c、开埠通商 d、领事裁判权
8、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主要依据是 ( )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d、封建地主剥削依然存在
(四)更上一层楼:
1、阅读下列材料: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回答:
(1)上述材料引自谁的话?
(2)“此事”指何事?此话表达了“本大臣”的什么决心?为表决心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上述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中国与何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给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4)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开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这与本材料中开放口岸有何区别?
(五)拓展延伸:
1、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2、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