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精选14篇)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1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3)随机学习重点句。
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
板块二: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板块三:群众游行。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4)
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②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③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四)迁移运用,学写场面。
五、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作者简介:
张农,女,34岁,研究生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在武汉市育才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曾被授予全国课题先进个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江岸区“有影响高水平”人才、“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执教《被袋里装的是什么》、《中国结》等课获得省、市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编写鄂教版教材教参、读本。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全国、省、市级奖,十余篇案例、教学设计在教学期刊上发表或收录于专业参考书籍。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3篇
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段落。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4、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5、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要了解新中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学法引导:
1、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大意,搜集有关资料。
2、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具准备:
"开国大典"录像带;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发展,"两弹三星"的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祖国各个城市的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知道国庆节是什么时间吗?(10月1日)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诉我今年是国庆多少周年?(54周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1949——2003)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开国仪式。板书:开国大典
3、解题: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盛大、隆重的仪式)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新中国成立举行的盛大的仪式。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弄清楚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先写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2、根据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1—4自然段;5—14自然段;15自然段。
三、讲读第一大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哪些方面的人?(通过交流,得出有各方面的人,从而感受到典礼的盛大、隆重,非同寻常)。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会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主席台在什么地方?【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典礼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为什么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反映了群众来得早?这反映了什么?(学生交流,如:"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了人们想早点看到盛大的典礼,说明了人们心情很兴奋,很激动。)(学习"汇集"一词)
4、会场上的人特别多,如果你是记者,你会怎样来形容会场上的人群之多?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样描写人多的: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学生读背这一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大段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第二大段,思考:想想在大典进行的过程中,作者描写了哪些场面?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生交流,并读找出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2、自由朗读,划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相互朗读,读出感情。
4、指明学生读,从读中体会兴奋、自豪、激动的感情。注意重点词语。理解"诞生"、"庄严"、"徐徐"(找出近义词:缓缓、慢慢、冉冉)"瞻仰"等词语。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观看"开国大典"录像带;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发展,"两弹三星"的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祖国各个城市的发展等相关的录像和影碟。
二、完成课后"δ"题。
三、作业:写一篇观后感。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5篇
地点:武汉市田汉大剧院
执教: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 张滔元
版本:人教课标五年级《开国大典》
一、课前谈话
师:课前我们前聊一会儿天吧。同学们来过这个大剧院吗?
生:来过。
师:能具体说说什么时候来这里干什么吗?
师:说话就得像他一样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师:全国有五家大剧院,为什么以田汉命名,你知道吗?
生:田汉。
师:是我国国歌的词作者。国歌的歌名叫——
生:义勇军进行典。
师:想不想听一听这国歌?
生:想。
二、理解课题
上课铃响,出示媒体,师示意全体学生起立。
师:从这振奋人心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歌声感受到壮观。
师:正如歌曲中所说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迎来了伟大的历史时刻这就是——
生:开国大典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再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联系课文的语句说说课题的意思。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们,你们的读书习惯真好。谁知道了题目的意思?
生:课题的意思是建立新国家的隆重的典礼。
师:你明白了典的意思是典礼。
师:谁再把时间地点带进来说一说。
生:1949年十月一日举行了巨大的开国典礼。
师:把巨大换成另外一个词。
生:隆重。
师:还可以换一个。
生:盛大。
师:谁加上地点来说。
生:1949年十月一日,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巨大的开国典礼。
三、梳理课文
师:多么盛大的典礼。这么盛大的典礼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默读,边读边思考,注意描写大典进行顺序的词句。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没有,作者写了哪几句?好些同学都想说。
生:我找到第一句:早上六点钟、中央政府宣布会议开始、 阅兵式开始、 群众游行现在开始……
师:他说的包含了很多,谁能概括地说。
生:宣读开始
生:典礼开始
生:升旗仪式
生:游行(学生边说教师表板出相关词卡)
生:阅兵仪式
师:还有呢,谁补充。
生:奏国歌,升国旗
师:还有呢?
师:还有补充吗?
生:毛主席与大家见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八自然段是?
生:鸣放礼炮
第九自然段呢?
生:毛主席宣读公告
师:谁能把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按先后排出来?
请学生上台来排。
其他同学心里和他排的是不是一样。心里和他排的一样的同学举手。
师:(指着板书)这样六个部分是组成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我们说是大会。大会之前还写了什么?
生:写了“参加的人员”。
生:写了怎样入场。
生:还写了广场的排列。
师:就是会场的布置,你们真聪明。
师: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生:大会——阅兵式——游行
师;这就是开国大典的过程,也是课文的内容。
四、重点品读
(一)理解“庄严的宣告”句子
师:这节课重点学习大会部分,是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再读读
指名说
生:5——10自然段
师:也是这么想的举手。
师:确实是从第5自然段开始,到10自然段结束。
师:请大家细细地认真地读,想一想哪些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快速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书。
师:读着读着,你是否发现了我们这里的错误?(指着刚才学生排列的顺序)谁发现了?你来说。
生:宣布成立不在典礼开始的后面,在奏国歌的后面,宣布成立在第三位。
师:这是一个错误,认真读课文可以发现问题。
师:哪个部分深深打动了你,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生:我认为第7自然段,学生读这一段。
师:你不仅找得好,而且读得也不错,谁也想把你心中的激动读出来。
指名读。 “这庄严的声音——欢跃起来。”
师:联系这段话中的哪些字词,你来体会一下。
生:“一齐”,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是壮观让我激动的场面。
师:人数多,很壮观震撼了你。
再指名读。
师;不仅人多,这声音还传到了长城内外,而且传到了——
生:传到了大江南北。
师:传到了——
生: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生:我对一齐进行补充,还有整齐的意思,这么多人这么整齐,多难得。
师:你太了不起了,对这个一齐还有发现吗?
生:一齐说明三十万人像一个人一样,说明这三十万人的心是一样的。
师:此时此刻,这就叫万众一心。
生:欢跃比欢呼还好,欢跃是欢呼得叫起来了。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多么激动啊,在天安门广场,他们一起欢呼,一起欢跃,你仿佛听到了——仿佛看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全中国的希望。
生:我还看到了全中国人的幸福,都很高兴。
师;高兴得怎么样?
生:高兴得欢跃起来了,联系我自己,知道那时中国很苦,现在终于成立了新中国,多么高兴呀。
师:谁能看的更远,在山村,在城市,在大江南北……
生:我看到中国发展起来了,成了世界强国。
师:此起,中国开始要发展。
生:中国这头雄师醒来了。
学生齐读这段话
师:你们觉得你们的朗读把此时此刻人民的激动表现出来了吗?
生:我感觉表达出来了。
生:我感觉表达得不够,这时,全中国人民是很高兴,很激动的。
师:你来读、
学生读
师:你读得好,把我们刚才体会的词都强调了出来,此时此刻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
师:(放录象资料)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学生齐读。
师:谁想读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
师: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起读。
师:再把自己的激动表现出来吧。
师:联系这句话,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生:以前的旧社会资本家不把人当人看,瞧不起中国人。
师:不仅仅是瞧不起,是践踏在脚下。
师:回想从前,你还有话说吗?
生:以前的旧中国,都被帝国注意侵占,还挂着牌子 “中国人和狗不能入内。”
师:孩子们,那个屈辱真不堪回首啊!
生:还签定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一些领土也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师:从这天开始,那些屈辱的日子过去了。回想新中国的过去,还有说的吗?
生:中国战胜日本,很不容易,感到很自豪。
生:还有反动派不让新中国成立,对毛主席进行压迫。
师;来的不容易啊,孩子们,这就是开国,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读。
学生读
师:停,你觉得你的激情在喷发吗?
学生再读。
师:对,就带着这样的激情来感受庄严的开国大典。
师:再读下去
生读“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一起欢跃起来。”
(二)理解“瞻仰升起的国旗”
师:还有哪一句话同样深深打动了你,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第八自然段打动我,生读第八自然段“接着升国旗……”
师:读得那么好,能不能说你的感受。
生:以前中国人受压迫,现在可以从此抬头做人。
师:再从这句话另外的词你有什么体会?
生:瞻仰,人们对国旗很敬仰,很敬佩。
师:瞻仰是什么意思?
生:怀着崇拜敬仰的心情来看。
师:表示看的词还有很多,谁说?
生:俯视
生:仰望
生:瞧
生:眺望
生:了望
师:孩子们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为什么?
生:一般用在对神才瞻仰,五星红旗是神圣的。
师: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着这种感情读。
学生读。
师:又出现了两个“一齐”,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是一起在跳动。
再读一读,注意 站 字,有问题吗?
生:“升起来”说明和站是相对应的。
师:为什么说是升起来了?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国人民。还有问题吗?
生:五星红旗升气来了和我们站起来了,表明中国成立了,不用被踩在脚下。
师: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你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 ,表明—— !
学生书写。配乐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教师巡视。
师:好,孩子们,写完的可以说了,没有写完的直接说出来。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又站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是十分强大的。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以前不敢抬头的中国人可以站起来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中国人不再受帝国主义压迫了,可以抬头挺胸做人了。
师:这就叫扬眉吐气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即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了。
生:中国不会受日本人的欺辱了,不会过那些苦日子了。
生:那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师:孩子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 从此站起来了。“
五、总结激情
师:孩子们,我们的激情在迸发,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打动我们心的句子,打动我们的场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用强有力的语调宣布:(放当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录音 )观众鼓掌。
这节课学到这里,下课。
附课文: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各学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人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参加。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而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办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部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阵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车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等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步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6篇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7篇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所在班级情况,
学生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小组交流讨论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背诵部分内容。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二、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三、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五、作业布置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大典前 入场 工人 农民
奏国歌 升国旗 宣布成立 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
大典后 退场 红流 光明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8篇
星期天,我们和参加报道开国大典的郭奶奶一起到中国革命博物馆看
先生创作的油画《开过大典》:
翻开历史厚重的课本,
时间定格在 年 月 日。
在这个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里,
、 、 、 、 、城防部队共计 人汇集到天安门广场,
中国人民期待着,
全世界都在期待着,
期待着,期待着,
期待着一个时刻的到来。
雄壮的《 》响起来了,
一个振奋人心的声音响起来了:
“ ”
听到了,听到了,
这是我们自己的声音。
这声音传到 ,传到 ,
使全国人民的心一下子欢跃起来了。
战士们说:“ ”
老人们说:“
”
孩子们说:“
”
港澳台同胞说:“
”
……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体验了当时盛况的记者郭奶奶仍是 ,她深情的回忆起这个伟大的盛事:
。
内心想到的是这些关键词:
zhèng xié huì jí lǐng xiù xuān bù
( ) ( ) ( ) ( )
diàn niǔ xú xú shàng shēng zhān yǎng jiǎn yuè
( ) ( ) ( ) ( )
抚今追昔,一切又生动起来,郭奶奶给我们诠释着画面背后的文字:
1、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的升起,象征着
。
2、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是呀,毛主席是
。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呀,大家的情绪是那样
。
……
作品是那样的真实,是那样的神奇,它将人物长青,它将历史永恒。
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就想到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描绘的诗人听到________被官军收复,不禁大喜若狂,泪如泉涌,洒满衣襟,因“______”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就有了第三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从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全诗体现了一个“ ”字,从“ ”、“ ”、“ ”、“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 而欣喜。而这时的乐,比起杜甫的乐,又是何等的高兴呢?
回顾历史,畅想未来,我们想说:
。
答案:董希文,1949年10月1日,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三十万,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提示:句子要符合各人的身份。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政协、汇集、领袖、宣布、电钮、徐徐上升、瞻仰、检阅
1、五星红旗的升起,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所以当五星红旗徐徐上升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毛泽东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欢呼。
3、因为两个半小时不断的欢呼和鼓掌,所以群众的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高昂情绪和激动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他激动、欢喜的原因是:不仅诗人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国家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争之苦。“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提示:表达一下对未来的展望即可。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9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10篇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2.各兵种通过tian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tian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
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有,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接着,通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tian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3.做课后“思考·练习”4。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要求背诵的段落。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11篇
【课堂实录】
一、顺学而导,巧示课题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特殊的日子。
板书:1949年10月1日。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特殊在哪呢?
生:它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师: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个特殊的地点。
板书:北京。
生:这是我们的首都。
(师评:说得对。北京是首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啊!)
师:最后老师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注意“典”字。
指名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试着来说一句话,这句话中要有这3个内容。
师指板书: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指名2人。)
师:再说一句话,在刚才的基础上,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
生1: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点拨:大典就包括盛大的意思。)
生2: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生3:1949年10月1日,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齐读(学生读得很有气势。)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师:开国大典场面大,参加的人员多,要写好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翻到26课,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生默读课文,指名交流,师梳理板书。
师板书: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
师:轻声读读3个场面之前的内容,大典之前哪些内容必须要写?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生1:地点和出席的人员应该要写。
生2:还有会场的布置。
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
(师生合作读。)
师:谁能读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换。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齐读:到了正午,人们……
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
师生合作读的同时,师简笔画会场的示意图。
(边合作,边指导学生读好关键词“高高耸立”等……)
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生自读。)
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师:人们有的焦急期盼,有的激动万分,下午3时,典礼终于开始了。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
生: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肯定会有一节映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一小节,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老师叫停才停。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交流。
生1:交流第6小节。
师:你为什么选这一节?
生1: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师评:“宣布成立”是让你最有感受的。谁再来读这一节!
指名读2~3人。
师:接着毛泽东宣布──……成立了!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2遍。)
男女生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谁来读第7节(指名1生读)
师生合作读第7节,同时画中国版图,帮助学生了解“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等词。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 师读毛主席的宣告,男女生背第7节。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
生(情绪激昂):毛主席万岁!
师:一起来!(生齐说)
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录像。
师:这两部分的内容放到下节课去学。
四、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哪些内容不能不写?
生1:时间地点。
生2:参加人员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
生3:会场的布置。
师点拨:要抓住重点,简洁些。
师: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
(生略做思考后交流。)
生1:新中国成立了!
生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生3:啊,中国!
生4: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生5:激动人心的一天!
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
【评析】
听完卢雷老师激qing四溢的《开国大典》,我禁不住啧啧赞叹:这才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一堂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卢雷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当得体的肢体动作,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自然而极富感染力的教态,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整堂课中他始终洋溢着激qing,传递给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沉浸到课文描绘的场景中。特别是通过齐声朗读文中充满激qing的句子,使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激发,在教会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将两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使整节课师生心潮澎湃,学习热情高涨。纵观整堂课,亮点无数,只能撷取其中一、二作简单点评。
一、教学目标集中明确,三个纬度相互渗透,自然交融,重视情感渲染
卢老师既尊重学生的已知,又想方设法引领学生作深层次的体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切都依托于文本语言文字中,动态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遵循语文学科特点和规律
1、加强朗读训练,丰富学生体验:
卢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丰富学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无论是轻声读,高声读,还是男女声读,引读,卢老师都有目的的为帮助学生体验文本而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以体会。并且卢老师以自己充满感染力的引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把学生的感情引入高潮,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如:“工人农民赶来,直奔会场”的“直奔”,文字很平实,但感情很浓烈,卢雷老师抓住关键词语,有意识地指导点评,层层递进,让学生体会普通平凡的语言所表达的内涵,表达的人的情感,读出感受,读出内涵,读出激qing。又如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卢老师调动一切手段,重现当时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读出骄傲自豪感情。
2、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解决重难点:
整堂课,教学过程围绕语言文字有序展开,多媒体制作简单,但是课堂的时效性较强。如“会场的布置”是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而且学生很难记住,但卢老师运用传统的板书,画场景图,使学生很快记住了怎样的丁字街,怎样的五座白石桥,北边是什么,南边是什么,旗杆在哪里,尤其运用简单有力的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八面旗帜怎么迎风招展,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他把这段说明文字教活了,字印在学生脑子里了,读起来顺序清楚,说起来条理清晰。又如在讲着声音传遍了大江南北,传到了黑河……这时,卢老师画了一幅中国的地图的简笔画,当学生念到某个地方,他就在地图上画个标记,既让学生体会到排比句的渲染力,又使学生熟读成诵,积累了语言材料,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还如当毛主席在天an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卢老师运用简单而有效的声响媒体,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以读生情。
短短的四十分钟课,令我对卢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佩服不已,同时也带给我许多启示。我想,要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上好每一堂课,而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时,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少不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一个好老师。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12篇
一、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
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进入“课文欣赏”)
3、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3)、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汇报
1、开火车读文
2、分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根据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再次“历史再现”,围绕四个场面,写出课文梗概。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用叙述的语气。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二、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第一面新国旗就在首都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三、阅读、自学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
(1)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激动、兴奋、自豪)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阅读、自学第四段
1、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五、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通过小游戏,回忆课文记叙的开国大典的场面。(“回忆课文”)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六、能力拓展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自选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3、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学生可以上前定格“历史再现”,再配上说明。)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13篇
【多音字】
奔:bēn(奔跑) 行:xíng( 行走)
bèn(投奔) háng( 银行)
【近义词】
汇集──聚集 擎着──举着 诞生──产生 迎风招展──随风飘扬
瞻仰──瞻望 欢跃──欢腾 挺立──屹立 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反义词】
肃静──喧闹 汇集──散开 上升──下降
【词】
汇集 徐徐上升 整整齐齐
瞻仰 高高耸起 迎风招展 四面八方
【句】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天an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群众差不多把啜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段】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an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看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第14篇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