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用2篇)
8.1.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1篇
8.1.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设计)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识记: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
理解:理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这条基本原理,并能通过列举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⑵能力方面:
通过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特别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能力;
⑶觉悟方面:
①结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
②联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也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③通过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复习提问
1.为什么说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设计以上问题,目的在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为导入新课打下基础。特别是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原理来理解本节要学习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很有益)
导入新课
以上我们已经懂得了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懂得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实践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人们关于实践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吗?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又是怎样?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三框题。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粗读课文黑体字大致了解本框题所讲内容)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板书)
实践不仅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板书)
我们学习的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无不来自实践。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具体科学知识?(阅读课文 pl10——ill)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板书)
例如:看医生、买书、买文具、买服装等生活问题要上哪里?农业生产要注意什么?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什么?等问题。和什么打交道?和什么不打交道?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人任意规定的,它只能由实践的需求来决定。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成了认识的对象。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我们学习的数学、力学等知识都是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也是为实践服务的。
《孙子兵法》产生于战争的需要。
“漫画”“点子”从哪儿来?(学生看漫画谈感想回答,教师归纳)“点子”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是从实践中来的,为实践特定需要服务的。
提问:人们的认识是怎样从实践中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板书)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脑怎样反映客观事物呢?客观事物是怎样反映到人脑中去的呢?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完成了这个任务。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接触并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使客观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客观对象的特性作用于人的感官,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人们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对客观事物怎样才能获得认识呢?请看毛泽东“语录”和课文第6段。(学生自行归纳得出结论)要获得什么认识就必须参加什么实践。
总之,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板书)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人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为什么人的认识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是什么原因推动着认识的发展?(阅读课文9一15段)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近代科学兴起之后,认识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板书)
在实践过程中,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涌现,这就会推动人们去探索、去研究。(阅读恩格斯“语录”)理解这种需要为什么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
人们的认识能力归根结底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水平越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就越强。因而,人们能够在新的实践水平上总结新经验、回答新课题、获得新认识,产生新科学,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
近一百年来,社会生活变动剧烈和深刻。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板书)
人靠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的范围很有限,思维器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要不断地认识世界就需要新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任何改造客观事物的工具,同时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还制造了专门用于认识世界的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雷达、人造卫星、电脑等。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日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奥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例如:1998年6月2日,美国航天局“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中美共同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送上太空,探测“反物质”“暗物质”为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而服务。现实中燃烧放热的现象已被证实客观存在。一旦探测到宇宙中存在反物质,那么,燃烧吸热的现象的证实也为期不远。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板书)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学习知识以后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知识束之高阁?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渊博而夸夸其谈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6—18段)(学生阅读后,谈认识和感想,教师归纳)
(1)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的(板书)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们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的观点。而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是为了改造自然,研究社会科学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无意义的。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我们一定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2)对待学习知识目的的两种态度(板书)
(阅读毛泽东“语录”)(请学生谈认识)我们现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什么?(教师归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是把知识作为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或者作为鉴赏的古董,或者作为哗众取宠的资本,如果是这样,学习的知识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投身实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板书)
人们在实践中获得认识以后,这些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否正确用什么来检验?(阅读课文 pl14)(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检验认识”的含义(板书)
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符合。
(2)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板书)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即使运用再先进的方法,再发达的头脑进行判断、推理,都无济于事。认识的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通过实践这个唯一的途径,用其结果检验才能证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因为正确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板书)
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在实践过程中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就有了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想一想是否还有其他途径能将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答案是否定的。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的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巩固新课
(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述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比认识更重要。
(2)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c)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3)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b、 d)
a.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性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
d.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分析(下列说法主要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课本 p129—2、3、4、6。
8.1.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懂得既要认真读书,更要努力实践的道理。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在分析“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践是认识来源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学习,培养好的学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讨论法、辩论法等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展示火星资料并提出问题)
材料: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了“火星快车”探测器。美国宇航局助理局长说,XX年是有史以来人类对另外一颗行星发起的最密集探测行动的一年。
学生活动:
说一说:你认为当今世界为什么掀起了探索火星的热潮?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随着人类的几百万年来的生存与繁衍,经济、资源、人口、社会的矛盾日益凸现。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寻找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因为火星上可能存在水、可能存在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而成为人类的探究对象,即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板书)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板书)
材料:人类的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进行了分析。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并让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
学生活动:
说一说:结合材料谈谈人类对火星从“贫瘠荒地”到“可能存在水”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40多年来,我们对火星经历了一个探索-试验-再探索-再试验的实践过程。在反复的探索试验过程中,我们既形成了对火星的认识,也深化了对火星的认识。这里的反复探索、实验的过程就是实践。即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板书)
学生活动:
讨论:人的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所以认识的来源应该是实践和书本。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总之,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而且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电脑展示:《免疫之路》
教师围绕录像内容提问
学生活动:
想一想: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得出: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板书)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板书)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板书)
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议一议:人类在同瘟疫斗争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人类对病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句话“马克思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板书)
教师设疑:你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赠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是为了夸夸其谈而学习,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和自我的发展和完善。要心系社会的发展,把自己的创业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活动:
辨一辨:你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物质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在实践过程中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就有了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板书)
学生活动:
辨一辨:1、正确的理性认识是否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客观事物自身是否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的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课堂探究活动】:
材料:当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并总结了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管理企业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学生活动:
说一说:1、你认为这个企业家取得成功的“诀窍”是什么?2、他的成功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