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素材设计(精简17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6小时前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7第)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光的折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2、理解折射率(指绝对折射率)的定义,以及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3、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1、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2、能解释自然界中出现的现象,如:海市蜃楼、水中观像等。

  情感目标

  通过生活中大量的折射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并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建议

  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是重点内容。其中对折射率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要注意这样几点、

  ①折射定律在初中是作为实验的结论提出来的,定律的第二条没有讲正弦比,只是通过实验讲了入射角和折射角哪个大、在高中教学中应该介绍折射定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上的发现是要经过曲折过程的,培养学生不断树立勇于探索规律的思想、

  ②折射率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要让学生理解中体会这样几个层次;当光由真空射入玻璃时,入射角、折射角以及它们的正弦值是可以改变的,但正弦值之比都是个常数;对于不同介质具有不同的常数;媒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折射角无关,而是跟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v有关。

  ③讲完折射定律应做学生实验,测玻璃的折射率。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是测量式,而折射率反映的是介质的性质、

  对于折射定律的应用,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折射现象,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渐让学生认识到规律对现象的分析方法。

  实验建议

  1、现象的演示,可用激光光学演示仪,它的优点是可以不在暗室中进行实验。本实验利用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和光盘上“90°”刻度线重合,圆心和光盘圆心重合,使入射光射向圆心让入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折射光从柱面射出,因沿半径方向而不再折射。这样改变入射角,可以从光盘读出几组不同的i、r值,计算正弦比值、加深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2、在讲光的全反射现象时,可以增加一个演示实验,以使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用一个直径2cm以上的表面粗糙的金属球悬挂起来,表面用蜡烛燃烧冒出烟将其熏黑。使其浸入水中从量林侧面观察是一个亮亮的银球。提出水后是一个黑球。”学生看后很惊奇,然后引导学生用全反射产生的条件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效果较好。

  3、测玻璃的折射率的学生实验,作图时要求精确,本实验要让学生知道:

  (1)处理数据的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测量入射角i和折射角r,还可以通过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上量取等长线段,然后向法线做垂线的方法,如图用刻度尺测量出AD和BP的长度,这种方法中,AO=PO且注意AO和PO尽量取得长一些,例如要大于10cm,一般可得到三位有效数字,取不同的入射角得到的n值很接近。

  (2)本实验也可以不用平行板玻璃砖、实验的关键在于用插针法确定射出玻璃砖的出射光线,然后通过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找到折射光线。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新课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初步了解,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在我们讨论。

  (二)教学过程

  光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1、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为折射率它是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对于同一介质无论、变化,是不变的。对于不同介质的值是不同的。介质的折射率n与光的其中传播速度有关,由此可知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光速大小是不同的。必须指出光线入射的介质为真空;另一种介质可是任意的,如此定义的折射率为介质对真空的折射率又叫绝对折射率。如果光线在任意“两种介质中传播,折射率大的介质对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反之叫光疏介质。它们是相对的。

  理解和掌握折射率的物理意义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

  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其能量分配成反射和折射两部分,随着入射角的不同,其能量分配的比例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一束光在两个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的规律与折射率有关。

  对于折射率应从下面几个层次来理解:

  A、在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两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个常数。

  B、对于不同的介质,此常数的值是不同的。如光从真空进入水中,这个常数为4/3,光从真空进入玻璃中,该常数为3/2。显然,这个常数能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我们把它定义为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

  C、介质的折射率是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的。它取决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D、由于不同频率的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春播速度最小,折射率最大。

  只有掌握了折射率的内涵,才能理解现象,不仅能掌握折射定律,而且为研究全反射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活动

  1、测定各种透光物质的折射率

  2、研究同种物质对于不同颜色率

  3、利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难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光的反射】

  1.课前练习

  2.课前提问

  【新课导入】

  活动1:“刺鱼”活动(学生):

  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通过10 cm左右的细线绑在石块上(小鱼容易从细线上拉落),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

  (学生)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两次,看哪个小组能够成功。

  教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学生问:为什么刺不到“鱼”?

  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概念

  演示实验:取塑料桶,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打开电筒,让光斜射入水中,从桶的侧面可以观察到一个光亮的点B,加入热水,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到光亮的点不再在原来的B点,而是下移到另一点B,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二、光的折射规律

  小组实验1

  学生:安装器材,再把刻度盘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下,盘的顶部略高出桶的边缘,加入热水,使水与水平方向的直径相平,用铁夹夹住电筒,使电筒通路,让电筒的光平行并贴近于刻度盘面,并使入射点在圆心(竖直方向的直径表示法线),(通过热水的水蒸气在水面液化的水雾)观察入射光线和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教师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红色的.粉笔画在白纸上。标上相应的字母。请一位同学把它画在黑板上。大致可以得到的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三条线以及位置关系。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有困难学生做好实验)

  小组实验2:

  把光垂直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三、光路可逆

  模仿光的反射现象。

  四、课堂练习

  (甲、乙、丙三位同学板演)

  五、光的折射应用以及活动

  1.解释”刺鱼“失败原因。

  a.让个别学生往更深的位置刺”鱼“。

  b.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动画,得出”鱼“的位置变浅了的结论。

  2.水池变浅。

  3.硬币再现。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

  能力目标

  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相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教法建议

  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

  教学设计示例

  1、引入课题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

  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

  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

  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课堂小实验三: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

  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

  (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

  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

  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

  (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

  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

  (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3、教学总结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意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

  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

  ①如何定义折射角?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

  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

  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

  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

  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5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

  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教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况

  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变。(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补充讲述,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质中时,情况和上述相同。

  ②再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和垂直射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先让学生小结,然后教师再给出结论,并板书。

  比较①、②的.情况。教师指出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在图6-1中用反向箭头标出光路。

  师生共同小结光的折射规律。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本节课文方框中“光的折射”一段。

  3.举例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分析课本图6-4所示的现象。画出光路图,教师解释池底变浅的原因。强调:人看到池底是因为池底射出的光经过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觉光是沿直线射来的。所以池底好像抬高了,也就是变浅了。需要指出:人们看到池底的A′点是A点的虚像。

  回顾本课开始同学们观察到的第一个现象:碗底加水后变浅。其道理和上述一样。

  三、小结本课内容。讨论实例。完成课文中的练习

  1.本课主要内容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及应用它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2.让学生课内完成课文后的练习。请学生自己回答、订正。

  3.回顾本课开始学生观察的第二个现象。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小结筷子向上弯折的道理。

  四、作业

  1.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海市蜃楼”。

  2.节后练习第1、2、3题。第3题要先做实验后回答。

  五、说明

  1.本节教师演示较多,要注意让学生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以加深对折射现象的印象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引入课题的实验器材,要用碗不宜用杯子,避免解释的麻烦。筷子要斜插入水中,学生从侧面观察效果好。

  2.本节演示器材较多,重点是观察折射时的光路。为保证观察效果,最好在实验室上课,并且要遮光。

  3.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做每个演示实验前要提醒学生观察什么。实验完,教师不急于讲解,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然后教师再补充、小结。当然应注意控制好时间,不要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4.运用折射规律解释现象,学生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应注意示范引导,边画光路图边分析解释。应强调:人眼看到物体是该物体射出的光进入人眼,而且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觉光是沿直线进入人眼的。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重

  理解并掌握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难

  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具演示

  烧杯,筷子,水,硬币,挂图

  引入新课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教学过程

  (一) 什么叫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

  (二) 探究规律 (通过画光路图解释)

  1.观察光路图(挂图)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光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光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①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和减小。(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②让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和减小。(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③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三) 应用和光折射现象的解释

  (1)渔民叉鱼时,总是在看到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

  (2)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为什么?

  (3)在一个杯子中放一枚硬币,眼睛原来看不到硬币,倒水后却能看到硬币为什么?

  (四) 画折射光线的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2) 给出入射光线画折射光线,给出折射光线画入射光线。

  (五) 课堂练习(见小黑板)

  课堂小结:

  1.知道什么是光折射现象及规律

  2.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7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

  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7)提问:

  ①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

  ②有的卧室墙壁粉刷成淡蓝色,你们知道这有什么作用吗?(墙壁会反射淡蓝色的光,使卧室内光线柔和)

  4、指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

  (1)谈话:谁注意过放在水中的铅笔或筷子是什么样的?

  (2)观察:将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

  (3)讨论:这是怎么回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4)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间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方法是:

  ①每个组都有一个杯子,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有一条竖着的窄缝。让电筒光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这个地方作个记号。

  ②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电筒光还是朝原来的万向射入,倒入水后,光却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向旁边移动了,这说明什么?(光入水后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

  (8)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折射。

  (9)讲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杯壁较薄,可以忽略),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所以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

  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水进入空气,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同样会发生折射。

  (10)讨论:现在,谁能解释一下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发生弯折现象?

  (11)讲解:水中铅笔弯折的原因。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提问:

  (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反射?

  (2)什么物体能反光?如果说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对不对?

  (3)有三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别为白色、蓝色、黑色,在阳光下,它们的反光会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光的折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

  布置作业

  用手电筒、小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研究:当镜面的角度不变时,反射光的方同与照射光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光的反射和折射》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 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 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 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四、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1. 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 学法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什么是光的反射规律?

  (二)新课引入:

  【学生实验一】: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设计此导入简洁,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实验二】: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让学生想想:从空气射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继续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① 光线斜射入水中;

  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水中。(上述实验时多做几次,同时用课件显示实验的问题和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①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强调:斜射、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③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④ 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直观明确地把抽象的折射知识具体展示,培养学生装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

  〖想想议议〗:课本P46想想议议。 [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学生实验三】:

  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结论:

  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现象一〗:池水变浅了

  〔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二〗: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三〗: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思考: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的学习方法。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热爱科学的唯物主义教育。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课本P48动手动脑学物理1、2

  五、复习小结:

  xx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48阅读材料《海市蜃楼》

  (2)课后练习与评价P19。

  (3)小实验:观察压在厚玻璃板下的图像文字有何变化?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9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10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重点】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

  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小组内讨论后抢答下列问题)

  [问题]: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传播。

  [问题]:若介质不均匀光会怎样传播呢?

  二、新知识学习:

  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

  1、设疑:如果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演示:使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路径。每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光的传播方向是不是还是直的?

  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补充:折射现象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并且是“斜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不改变,折射现象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

  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实验,此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最好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补充: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问题]:

  1、折射光线是向法线偏折?还是向界面偏折?

  2、改变入射角大小,折射角怎样变化?(根据现象回答)

  结论:讨论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参照光的反射

  定律):

  补充: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应注意:

  (1)一点(入射点)、二角(折射角、入射角)、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法线的作用非常重要。

  (2)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若一束光由水中沿着原来的折射光线照过去,光会怎样传播呢?

  教师演示并指出: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讨论总结: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规律。

  知识点三;光的折射的.应用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有哪些?看哪组想得多。

  应用举例:在岸上看到清澈的河水变浅了,为什么?

  答;河底反射的光由___斜射入____时,在水面发生_______,折射光线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河底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像在河底的____方(填上或下),所以河底变浅了。

  [问题]:试回答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何向上弯折了?

  三、巩固提高:

  1、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下列光路表示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D

  2、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

  A.树荫下地上有很多光斑

  B.人在河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C.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

  D.从侧面看鱼瓶中的鱼变大了

  3、一束光经过一三棱镜,试完成光经过棱镜后的传播径迹

  4、有经验的渔民在插鱼时,不是向着看到的鱼的方向插,而是向着看到鱼的下方插,这是为什么呢?

  5、对比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异同。

  四、学后反思:

  光是我们的朋友,通过本节学习,你对“光”肯定有新的认识,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还有哪些的困惑,你一定会进步得更快。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1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光透过其他物体时的折射现象。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透明水杯、相同大小玻璃球人手两颗、铅笔人手一支、水。

  活动过程:

  一、 教师讲述生活趣事“小猫抓鱼”,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猫想抓鱼缸里的小金鱼,它的小猫爪每次都是对准小金鱼的,可是怎么也抓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并回答

  3、教师小结幼儿的答案。

  二、教师介绍今天的实验材料,并操作示范,引发幼儿思考。

  1、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猫抓鱼”的有趣现象,小朋友们肯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要做的小实验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清水和透明杯,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将手指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3、幼儿猜测将会出现的现象。

  4、教师小结:手指放入水中,会发现手指折弯了,手指在水中的`位置跟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在同一位置,这是因为光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光的折射现象吧。

  三、教师带领幼儿做铅笔插入水中的实验。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透明水杯里倒入约2/3的清水,放入铅笔。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从杯子的侧面观察水中的铅笔会发现什么现象?

  3、教师小结:可以发现水面外地部分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入到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像是被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四、引导幼儿观察投入到水杯中的玻璃球和水杯外的玻璃球。

  1、教师介绍试验方法:将一个玻璃球放到水杯里,并将另一颗玻璃球放在杯子的旁边,幼儿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接着再从杯子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观察水中的玻璃球。

  2、幼儿自由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积极讨论探索。

  3、教师小结:从侧面观察水杯中的玻璃球时会显得较大,而水杯旁边的玻璃球为正常的大小。当从上或从下观察水中的玻璃球,将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1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学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实验,认识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或者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的折射规律

  了解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结果、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在前几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实验习惯

  能根据实验,学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并用来解释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自发地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进一步领略光现象的美妙以及大自然中光现象的更全面了解

  3、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大多数学生学生对于基本的的光学现象及基本理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学生只对于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欠缺对现象本质的思考和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观察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折射现象,了解折射规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本节在本章中处于中间位置,根据上下的承接关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本节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从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相应的规律。

  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规律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最终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核心理念。

  四、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起主导的作用,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采用了实验、对比、分析、交流和讨论、总结等学习方法,因此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1)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和巩固以学的知识,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提问复习,问题1:光沿直线传播需要具备的条件;问题2:光的反射定律

  (2)实验创设情境:实验1:学生观察筷子在水中变弯;实验2:当碗中放水时,又重新观察到碗底的硬币,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人新课学习。

  环节二:

  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偏折现象,利用光学演示仪器把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是否还沿直线传播?给学生一个认识思考的过程,根据前面的演示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了解光的折射规律。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已经复习光的反射定律的基础上,再次重复刚才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光以不同的角度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的偏折方向,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对比得出光的折射规律。由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分小组讨论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可逆性,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最后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根据学生列举的生活中的想象,引导学生从直观的现象入手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为什么人眼会有这样的错觉,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环节三:

  对所学知识归纳小结,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进行同组反馈,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我感觉困难的是什么?还有那些光学现象我现在解释不了?我还想知道什么?等等。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反馈的时间,同组交流的同时,也同时对自己进行反思,这是教师只需要倾听,倾听,再倾听。

  环节四:

  作业的布置,除基本的目标练习之外,增加科普阅读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

  环节五: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第四节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c.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光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13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二、使用器材:

  (一)水瓶灯实验:自制暗室(模拟帐篷),水瓶,射灯

  (二)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实验:激光笔,亚克力箱,平行玻璃砖,肥皂,烟雾

  (三)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实验:

  1、小组实验:小激光笔,平行玻璃砖,白纸,不同颜色的彩笔,刻度尺,量角器

  2、演示实验:自制光从空气射入水教具

  (四)池水变浅实验:等高的两个玩偶,手机,亚克力箱,水

  (五)水中看岸上物体变高实验:等高的两个玩偶,两部手机,亚克力箱,水

  (六)扩大青蛙视野实验:手机,小杯子,挡板(模拟天空星星)

  (七)不均匀盐水实验:亚克力箱,激光笔(含支架),浓盐水,直角弯管

  三、实验创新要点

  (一)折射规律探究小组实验:传统实验采用半圆形玻璃砖,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当光沿半径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认知障碍;改进后,加装平面镜,利用反射沿圆心入射,但操作困难。我采用平行玻璃砖,可以进行空气射入玻璃,玻璃射入空气,光路可逆,三个层次的探究,层层递进,得出折射规律水到渠成。

  (二)故事为明线,问题为暗线:以我的旅行故事引入新课,并贯穿始终,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同一个有趣的'情景中;以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阶梯式学习。

  (三)用三个实验将孤立的应用有机串联,层层递进,有趣,有序,课堂效果佳。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教学目标:

  科学思维: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物理观念:总结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承上: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启下:光的色散,透镜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的折射感性认识较少,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较差。

  (四)设计亮点

  亮点1:故事为明线,问题为暗线:以我的旅行故事引入新课,并贯穿始终,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同一个有趣的情景中;以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阶梯式学习。

  亮点2:小仪器,大威力

  本节课重点实验采用底部贴有胶带的平行玻璃砖进行,仪器虽然简单,但是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进行空气射入玻璃,玻璃射入空气,光路可逆三个层次的探究,得出折射规律水到渠成。

  亮点3:用三个实验将孤立的应用有机串联,层层递进,有趣,有序,课堂效果佳。

  (五)教学过程

  1、水瓶灯照亮帐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生活走向物理。

  学生体验放入水瓶前放入水瓶后

  模拟实验:一瓶水照亮房间

  通过旅行中搭建帐篷,内部昏暗,无法阅读,提出问题一:一瓶水能照亮帐篷吗?。自制暗室,顶部开孔,待放入水瓶,学生在内部体验放入水瓶前后的变化。对比效果明显,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光在不同种介质中如何传播?

  2、演示实验:光从空气射入水和玻璃时的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发生了偏折。由这两个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给出其中线和角的定义。再提出问题: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

  3、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设计实验:传统实验采用半圆形玻璃砖,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当光沿半径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认知障碍。改进后,加装平面镜,利用反射沿圆心入射,但操作困难。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15

  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光的反射规律;

  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

  投影出示:

  (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

  (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

  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

  (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

  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画光路图,说明光的折射的几个概念(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角)。

  2、概念:

  两种介质的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

  信息快递: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玻璃真空等透明物质,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问题:折射规律和反射规律一样吗?(课本P81实验)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实验:使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玻璃中的路径及数据。

  数据:光从玻璃入射到空气

  入射角

  a1

  a2

  a3

  折射角

  总结:(可以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作出以下的光路图)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且光路可逆。

  二、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不等,空气中的角大)

  2、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3、应用: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分析“弯折”原因。

  2)、水中的鱼看上去比实际的位置要浅.

  3)、隔着厚玻璃砖观察后面的尺子。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知道:

  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的折射规律以及光从水或其它介质射入水中的折射规律。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拓展:生活物理社会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16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把一支笔斜插入装有水的杯子里,从水面上看,观察笔有什么变化?

  2、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会被反射还有一部分会进水中;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猜想进入水中的光线会怎样传播呢?

  二、探究交流形成规律

  (一)光的折射现象

  1、实验探究1:让一束激光斜射至空水槽的底部某点,做个标记;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再向水槽内注水。随着水面的升高,注意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修正自己的猜想。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光的折射?

  3、阅读课文P85知道光的折射的有关名词。

  (二)光的折射规律

  1、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规律

  (1)对照光的反射规律,猜想光在折射时会遵循哪些规律?

  (2)想一想:怎样显示出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3)实验探究2:塑料白屏上有一条黑色水平线、一条红色斜线、一条绿色竖直线,三线交于一点。把白屏竖直放入水槽中,把水加到和黑色水平线齐平。让激光灯紧贴着卡片上的红色斜线发出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观察水中的光路;然后逐渐减小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直到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观察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如何变化?

  (4)提问:大家通过实验发现了哪些规律呢?

  2、探究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规律

  (1)如果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射到空气里的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呢?在导学案上画出你的猜想。

  (2)实验探究3:学生仿照实验探究2进行探究活动。

  (3)提问:大家通过实验发现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又有哪些规律呢?

  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做演示实验,结合课件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4、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将向哪个方向偏折?当该光线从玻璃砖的另一个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会向哪个方向偏折?在导学案上画出你的猜想。

  (2)教师演示:用实物展台演示,学生根据现象修正自己的猜想。

  (三)光的折射应用

  现象:插入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弯折?

  三、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吧。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略)

  【案例反思】

  光的折射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第1节,它既是光的反射规律的后续,又为下面理解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验证猜想,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具体做法如下:

  1、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景

  教师从“筷子偏折”这一现象中引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了解物理源于生活。在光反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进入水中的光线会怎样传播呢?并启发学生在导学案上将自己的猜想画出来。从生活走进物理,很快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将猜想形象地画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步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巧妙设计,奠定探究条件

  以前,这节课都是教师利用光具盘做演示实验,然后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这堂课我想尝试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只有几个光具盘,我就想到了利用白纸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路,但白纸插入水中很快就湿了没法长时间使用,后来在“凸透镜成像”的器材中发现了塑料白色光屏。我在白屏上画了一条红色的斜线,让激光灯沿着红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现光路会偏折到红线以下,但是在试上时发现然学生在比较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很难操作,于是我又在光屏上画出了一条黑色水平线和一条绿色竖直线。玻璃砖实验室也无法找到那么多,但是演示实验又不是很清晰,于是我就想到了实物展台,结果效果非常好,而且节约了很多时间。

  3、明确目标,提高探究效果

  本课难在“探究”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阶段,思维方式简单,探究的基本过程不熟悉,实验探究能力弱,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一是在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此次实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需要观察哪些现象?二是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合理分配实验时间;三是活动前讲清实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活动的注意事项;四是活动后提问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对观察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养成勤奋观察的习惯。否则探究活动的开展将流于形式。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有差异,特别是实验探究1中许多学生的手会抖动,所以我在导学案上加粗显示“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对于折射规律的探究写出详细的步骤,这样既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出了光的折射规律又节约了时间,为后面光的折射的应用和课堂练习留出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但这样做的缺点是没有让课堂更加开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以后还要继续改进。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17

  一、目标要求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的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片面性。

  二、重点与难点

  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实验前展示一些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等优美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绚丽景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知道,“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引导学生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光在遇到其他物体,在界面处发生反射;

  (2)光遇到其他透明物体,在界面处发生折射:

  (3)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光线可能发生弯曲。

  在探究活动中要求给每组学生配备激光笔,教师要强调激光束一定不能直射入眼睛。可以把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光滑的桌面以及小平面镜上,观察反射现象。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水中或玻璃中,观察激光束在玻璃或水中的传播路径。为了能看到水中的光路,可以在水槽的里面铺一张白纸作衬,也可以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墨水。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实验难度较大,建议课上放一段实验的视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下探究。

  通过以上探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作出总结,并得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一结论。

  2、光的传播速度

  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c=3×108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此,可以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使光在特殊介质里1s只传播几米,增强民族自信心。

  为了使学生理解光速有多快,教材中用一幅漫画加以注解,形象生动地说明光速非常快。教学时应使学生了解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并记住c=3×108m/s这个重要的物理常数。

  四、作业

  (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可以。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规律,将两条光线作反向延长,交点即是室内电灯的位置。

  2、7、46

  3、瞄准器等。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小班绘本教案素材设计(精拣21篇)

小班绘本教案(精拣21第)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学校国防安全教案素材设计(精简18篇)

学校国防安全教案(精简18第)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

硬笔书法教案素材设计(精简15篇)

硬笔书法教案(精简15第)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素材设计(精简17篇)

《坐井观天》教案(精简17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5篇)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精拣15第)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精简2篇)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精选2篇)《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1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抛

高中物理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7篇)

高中物理教案(精拣17第)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

《力学单位制》 (精简8篇)

力学单位制(精选8篇)力学单位制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精拣17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通用17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第1篇  【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选自高一《物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 (精简6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精选6篇)《动能和动能定理》 第1篇  课题  动能 动能定理  教材内容的地位  动能定理是功能关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