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精拣4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2周前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通用4篇)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1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通过建立坐标系、描点、连线寻找一些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探究过程中避繁就简的方法选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探究思路 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难点】图像法寻求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课前复习】前面学习了两种功能关系:

  ①重力做功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并且确立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②弹簧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并且确立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本节我们研究另一种功能关系即合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问题一:动能的定义是什么?与什么物理量有关?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速度、质量)

  问题二:什么是合力的功?如何求合力的功?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叫合力的功;若恒力做功用公式,若变力则不容易求)

  问题三:探究合力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和器材?

  (引导学生回答:需要测量速度、合力的功;测速度可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半定量的方法,不需要测出具体值。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合力的功)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p17-18页,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几个力?为使橡皮筋的拉力充当合力,其他力应怎样处理?

  (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橡皮条的弹力;将其他力平衡掉。引导学生思考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2)实验中,是什么力对小车做功?小车做什么性质的运动?初速度是多少,末速度如何求?

  (引导学生回答:橡皮条的弹力做功;现时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初速设为零,末速可通过处理纸带求得)

  (3)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合力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可以直观的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探究过程

  (1)学生合作按教材17页图5.6-1所示将器材连接好。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的速度,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记入表格。

  (3)用两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测出小车的速度,记入表格。

  (4)用三条、四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5)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力对物体做的功,用横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或速度的平方,描点、连线,得出结论。

  3.注意事项:根据实验过程思考。

  (1)如何平衡摩擦力,平衡到什么程度,如何验证?

  (让木板有一个微小的倾角;使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阻力;轻推小车使之匀速运动。)

  (2)如何做到每根橡皮条的功都相等?

  (使橡皮条完全相同,且伸长量也一样。)

  (3)思考纸带上打点的分布情况,如何计算末速度?

  (打点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通过不变的点间距求末速度。)

  (4)如何通过图像处理数据?

  (将图像做成直线,有利于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

  4.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描述为、之间为_______运动,、之间为_______运动。

  例2 小车质量,使用橡皮筋1~6根,每次实验增加一根,实验中、的数据已填在表格中,试作出图像。

  0

  0

  0

  1.00

  0.80

  0.64

  2.00

  1.10

  1.21

  3.00

  1.28

  1.64

  4.00

  1.53

  2.34

  5.00

  1.76

  3.10

  6.00

  1.89

  3.57

  【--说明

  探究性实验是以获取物理新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所以安排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这样就比验证性实验的难度要大,其中难就难在要确立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上。学生需要在类比、推理的前提下,确立自己研究的课题和方法。

  首先在老师所设置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展现问题并思考实验的大体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并分析步骤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处理数据的方法,图像法使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好判断。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2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设计思路,经历探究学习的体验过程。

  2、理解巧妙改变做功倍数的方法。

  3、知道小车做匀速运动阶段测量速度比较合理。

  4、能进行实验操作,会采集实验数据。

  5、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寻找w与v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通过建立坐标系、描点、连线,利用图象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得到物理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探究过程中避繁就简的方法选择,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图象法、迁移法、归纳总结、讨论。

  【教学用具

  长木板,相同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察运动员掷铅球,人推车启动等视频。

  师:是什么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生:由牛顿定律知,力是速度变化的原因。

  结论: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师: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今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实验目的: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师:在实验中,应如何对物体做功?又如何改变每次做功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总结)既可以考虑用恒力做功,也可以用变力做功。若用恒力做功,例如用一砝码盘牵引着小车做实验,则可以通过改变砝码盘的质量及下落的高度来改变每次做功的大小。若用变力做功,可以采用容易获取的橡皮筋作为器材之一。

  师: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如何测量?

  生:拉力为变力,做功很难直接测量。

  师:橡皮筋的拉力是变力,无法直接进行测量计算。

  师:那探究过程我们是否需要测出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

  生:不需要,知道比例关系也可以。

  师:那又如何改变每次做功的大小?

  生:我们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功的大小。

  师:每次实验对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生:拉伸长度相同,保证每根橡皮筋做功相同。

  师:回答非常好,如果一条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则两条橡皮筋做功为2w,三条为3w,依次类推,每次做功都可以用w的倍数来表达。这种处理方法,把不便于用公式计算的弹力做功转换为比值代替,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其精妙之处在于巧妙的回避了功的测量。

  师:应如何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呢?

  (学生分组讨论,用打点计时器或者用气垫导轨配套光电门……)

  师:介绍打点计时器。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探究方案。

  生:可以用长木板、橡皮筋、小车、打点计时器组合方案。

  师:展示方案图。

  师:只有橡皮筋的拉力做功吗?

  生:讨论后,不是,还有摩擦力做功,可以用平衡摩擦力的办法处理掉。

  师:展示图片,平衡摩擦力。

  师:小车在平衡摩擦力后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生: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

  师:纸带上的点,间距并不都是均匀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点来计算小车速度,为什么?

  展示图片,取点迹清晰,间距较大且相当均匀的点来计算速度,纸带匀速运动说明拉力做功完成。

  学生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从得到的数据可看出:w越大,v越大。

  师:猜想w与v有何关系。

  生:w与v成正比。

  师:如何验证。

  生讨论回答,师补充:以w为横坐标,v为纵坐标,描点,用平滑的线拟合这些点,若绘出的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猜想成立。

  师:若不是这样,我们可继续猜想,w与v2成正比,如何验证?

  生思考,师点拨:仍以w为横坐标,v为纵坐标,若要确定猜想成立,得判断绘出的图像是二次曲线,不太容易。怎么处理?以w为横坐标,v2为纵坐标,若绘出的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w与v2成正比

  师:若不是这样,我们可继续猜想,w与成正比,如何验证?

  生:以w为横坐标,为纵坐标,若绘出的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w与成正比

  ……

  生处理数据,得结论。

  课后感

  探究性实验是以获取物理新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所以安排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这样就比验证性实验的难度要大,其中难就难在要确立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上。学生需要在类比、推理的前提下,确立自己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首先在老师所设置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展现问题并思考实验的大体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并分析步骤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处理数据的方法,图像法使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好判断。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3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通过建立坐标系、描点、连线寻找一些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探究过程中避繁就简的方法选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探究思路 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难点】图像法寻求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课前复习】前面学习了两种功能关系:

  ①重力做功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并且确立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②弹簧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并且确立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本节我们研究另一种功能关系即合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

  【--

  一、新课引入

  问题一:动能的定义是什么?与什么物理量有关?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速度、质量)

  问题二:什么是合力的功?如何求合力的功?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叫合力的功;若恒力做功用公式,若变力则不容易求)

  问题三:探究合力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和器材?

  (引导学生回答:需要测量速度、合力的功;测速度可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半定量的方法,不需要测出具体值。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合力的功)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p17-18页,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几个力?为使橡皮筋的拉力充当合力,其他力应怎样处理?

  (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橡皮条的弹力;将其他力平衡掉。引导学生思考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2)实验中,是什么力对小车做功?小车做什么性质的运动?初速度是多少,末速度如何求?

  (引导学生回答:橡皮条的弹力做功;现时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初速设为零,末速可通过处理纸带求得)

  (3)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合力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可以直观的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探究过程

  (1)学生合作按教材17页图5.6-1所示将器材连接好。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的速度,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记入表格。

  (3)用两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测出小车的速度,记入表格。

  (4)用三条、四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5)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力对物体做的功,用横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或速度的平方,描点、连线,得出结论。

  3.注意事项:根据实验过程思考。

  (1)如何平衡摩擦力,平衡到什么程度,如何验证?

  (让木板有一个微小的倾角;使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阻力;轻推小车使之匀速运动。)

  (2)如何做到每根橡皮条的功都相等?

  (使橡皮条完全相同,且伸长量也一样。)

  (3)思考纸带上打点的分布情况,如何计算末速度?

  (打点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通过不变的点间距求末速度。)

  (4)如何通过图像处理数据?

  (将图像做成直线,有利于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

  4.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描述为、之间为_______运动,、之间为_______运动。

  例2 小车质量,使用橡皮筋1~6根,每次实验增加一根,实验中、的数据已填在表格中,试作出图像。

  0

  0

  0

  1.00

  0.80

  0.64

  2.00

  1.10

  1.21

  3.00

  1.28

  1.64

  4.00

  1.53

  2.34

  5.00

  1.76

  3.10

  6.00

  1.89

  3.57

  【--说明

  探究性实验是以获取物理新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所以安排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这样就比验证性实验的难度要大,其中难就难在要确立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上。学生需要在类比、推理的前提下,确立自己研究的课题和方法。

  首先在老师所设置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展现问题并思考实验的大体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并分析步骤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处理数据的方法,图像法使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好判断。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4篇

  本教学案例是在公开课教学中使用过的,欢迎大家指正。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知道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变化成正比关系;(3)学习利用物理图象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初步了解探究两个不成正比变化关系的物理量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探究力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体验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的困难,享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2)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会利用图象处理数据;

  2、难点:(1)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2)复杂问题的转化方法。

  三、教学用具

  弹弓一只、小纸团若干个、长木板(带垫木)、小车、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纸带、橡皮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课件投影弹弓图片,展示弹弓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儿时的游戏,教师再通过演示重现“玩弹弓”的有趣活动。

  提问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小纸团的速度发生了变化?(答:被拉伸的橡皮筋产生弹力,弹力对小纸团做功,使小纸团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教师评价学生的答案,提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课题: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去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呢?(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初步形成实验方案)

  评价学生提出的不同实验方案,肯定优点,改进不足,并逐步形成课本上的实验方案。(稍后,课件展示本节实验器材)

  让学生讨论课本实验方案并思考:1、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为什么要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来改变弹力对小车做的功?3、如何测定小车的速度?该选用哪些点迹来测定小车的速度,为什么?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对速度的影响怎样消除?

  (三)实验操作与数据收集 1、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设计实验数据表格,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实验步骤略)

  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适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2)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3)橡皮筋的拉伸长度要适度;(4)使小车挂住橡皮筋的中点,放正小车,使小车沿木板的中间线运动。

  (四)分析与论证 1、教师指导学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选用各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发现规律,得出结论。2、通过对照、计算可以知道:力对小车做功越多,小车获得的速度越大。3、有没有更直观的处理方法吗——图象法。(1)功——速度图象:所得图象是一条曲线,不能直接确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2)功——速度平方图象: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分别作出图象,确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4、结论: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变化成正比。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探究课的实施过程,突出方法与过程的重要性。

  附:板书设计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实验探究

  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平方变化的关系

  二、实验结论

  结论: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变化成正比。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平抛物体的运动》 (精简12篇)

平抛物体的运动(精选12篇)平抛物体的运动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

《自由落体运动》 (精简13篇)

自由落体运动(精选13篇)自由落体运动 第1篇  §8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

《物理教案设计-弹力》 (精简2篇)

物理教案设计-弹力(精选2篇)物理教案设计-弹力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

《分子动理论》 (精简14篇)

分子动理论(精选14篇)分子动理论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

《行星的运动》 (精简9篇)

行星的运动(精选9篇)行星的运动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