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1一、教学目标
1、感受“熟字加笔画”是一种有效的记字方法。
2、积累ABAB式的词语。
3、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重点练习相关的基本笔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并交流书写的感受。
6、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敢于与他们交流。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的训练。
2、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
3、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
注重口语表达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练习卡。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感受并巩固“熟字加笔画”的识记方法)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带读:口、四、古、田、白、由。
2、再读六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后五个字都是给口字加上两笔所组成的。
3、请你也来试一试。(及时鼓励、表扬组成其他字的同学)
4、扩展训练:
(1)试着给口字加上三笔或四笔。
(2)小组学习:自己找可添加笔画的字。
例:“日”加一笔:田、申、白、旦、旧……
加两笔:百、自、早……
(3)小组汇报。
(二)词语超市。(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特殊形式词语归类积累)
读中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词卡,指名带读。
2、请学生再读:发现了什么?(一、三相同;二、四相同,是ABAB式)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出了什么?(体会ABAB式词的强调作用)
4、请学生自己练习读。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用到过这样的词语吗?
丰富词语积累: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ABAB式词积累到“我的词语库”中。
(三)选词写话。(口语表达训练)
1、请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带读。
3、教师带学生理解词语大意。(提示词语的使用范围)
4、请学生自选词语练习说话。
有兴趣的学生可选用两个或多个词语说句子。
5、指名反馈。(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四)阅读欣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古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请学生再练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指名反馈。(配乐朗读)
(五)作业。
朗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请学生自读所给汉字。指名认读。
2、学习“迟”字。
(1)学生按笔顺自学“迟字”。(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后外)
(2)重点指导写好走之旁。(三笔写成)
(3)学生练写“迟”字。
3、小组学习:观察其余的字。
(1)重点观察,说一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二)语文生活。
1、看图思考。
课本第51页图上的猴子、小熊和小白兔举着相机照什么呢?
2、想象训练。
小小的照片能记下美好的时刻。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
3、小组学习。请学生介绍自己照片的故事。
请小组推荐本组说的最好的同学进行汇报。教师指导,要求不要过高,说出给谁拍照,为什么拍照即可。
4、请同学们动笔,把这个拍照片的故事试着写一写。(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写)
(三)作业。把想象的内容写成几句话。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2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有人给过你掌声吗?因为什么为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么样?你为别人鼓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愿意写的同学请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两个字。
板书:
掌声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带着你们的这些问题再走进课文,说不定自己不懂的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了呢。如还有不懂的,可以相互商量着解决,读书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请开始吧。
⑵生自由读文。
⑶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不知生字掌握得如何,老师把这些生字请上了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落下、残疾、犹豫、骤然间、镇定、情绪、身处困境、讲述、结束、珍惜、鞠躬、忧郁、舞蹈、慢吞吞、经久不息。
⑷反复认读,齐读。
2、二读课文,读通句子:
⑴词语我们都读准确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要注意读通句子,句子读通了,课文就读流利了。
⑵检查朗读:
①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要求:
A、听的习惯要好,及时纠正。
B、读要响亮,有感情更好。
②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
③师点评过渡:
读得正确流利不够,还要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⑶三读课文,读出不理解的词:
①默读,不理解的词划下来。
②全班交流:
A、骤然间:
说明快、突然响起的掌声。
B、经久不息:
找句说词意热烈持久、渐渐平息、掌声里走下;不息是指什么?
C、身处困境:
联系生活如缺钱、犯错误、生病、文中谁身处什么困境?
D、残疾:
文中指生病落下不方便走路的缺陷。
E、犹豫:
拿不定主意,她在想什么?
F、忧郁:
找个近义词来替代,反义词呢?体会孤寂引读1段。
三、感知大意,切入掌声
1、掌声对小英有什么作用?
⑴鼓励她站起来了(掌声表扬。)
⑵文中怎么说──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⑶不再忧郁变得──活泼开朗。
⑷齐读第5段体会。
2、设疑:
掌声的作用真不小,竟然使一个忧郁自卑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我们下堂课再去走进这充满掌声的演讲课。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吗?
(小英。)
⑵一开始,小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投影出示: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小英?
自卑、忧郁、孤单、沉默,板书:
自卑忧郁
从哪看出小英很忧郁?
⑶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⑷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地痛苦、忧伤、寂寞。当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地想:_______。
⑸小英忧郁、自卑、沉默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把小英的心情读出来。评读。让我们一起走近忧郁的小英,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么可怜的小英呀!她几乎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幸好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她变得活泼、开朗了,让我们来看看开朗的小英是什么样子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女生齐读。)
⑵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们看行不行?她不再忧郁,开始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不行)为什么?
(走进舞蹈房,更加说明小英敢于正视和挑战自己的缺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⑶你觉得变化后的小英仅仅只是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跳舞吗?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⑷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英呢?
活泼、开朗、自信,板书:
自信开朗
⑸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⑹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从哪儿找到答案的?(小英的来信)
指名读。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想想现在的小英会想什么?
2、轮到小英的时候,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她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她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
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地想:_________。
3、残缺的小女孩感到自卑、紧张,害怕。那她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交流。)
出示: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无奈。齐读。
4、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般的沉重。
投影出示:
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________。
5、让小英意外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
6、同学们的掌声出现了几次?(2次)
7、谁能读读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指名读:
从哪看出掌声出乎小英的意料之外?理解骤然间。
(掌声响得突然,掌声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8、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9、我想对小英说:___________________。
(小英,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
10、谁再来读第一次掌声?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1、小英一定能听懂你的掌声!谢谢你的掌声!听着那热烈、持久的掌声,小英感动了!
投影出示:
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指名读,评读。
12、当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
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地想:________。
板书:
感动。
(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
13、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你的演讲太棒了!)
14、再次听到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内心是多么得──(感激。)
投影出示: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5、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__________。
(原来我也是很棒的!同学们对我可真关心呀!)
16、但是小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17、你能读出小英内心的感激吗?指名读,评读。
三、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学到这儿,相信你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课文一定想说些什么?
2、师深情地读第七自然段。同时出示: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3、(齐读)请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
4、老师搜集到了一首关于掌声的诗歌,送给大家,师感情朗诵。
5、有一首歌的名字叫《掌声响起来》,这首歌非常好听,也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播放音乐)
6、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多好呀,我想把感谢的掌声送给你们,感谢的掌声你还想送给谁?
伴着悠扬的歌声,让我们美妙的读书声也响起来,让我们在歌声与读书声的美好交汇中结束今天的课!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3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合理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3、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运用小数除法及其它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课题,宣布本节课的任务。板书课题。
二、 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师生共议,回顾单元所学知识。
2、学生课前独立整理,完成知识结构框架图,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内交流:
(1)、三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比较好?
(3)、你还有哪些疑惑?
4、小组汇报展示,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重要性:便于及时复习,查漏补缺,更全面、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4、学生质疑: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这些所学的知识里面,你认为自己哪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个知识点不太明白或者说有一些疑惑呢?大声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探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随机典例悟导……)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走进我们的练习大本营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系统整理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和交流与配合意识,再通过师生之间的质疑、解惑过程系统地再现并掌握本单元知识。]
三、练习大本营。
(一)、计算练习,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
79.3÷2.6= 2.2÷3= 7÷0.25=
8.1÷1.8= 24.7÷2.5÷0.4= 0.22÷0.6+ 0.2÷0.6=
方法:先让学生独立选择题目做,再抽生板演、对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正确的结果。并在讨论中发现合理灵活的方法,发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能力。]
(二)、综合练习。
1、选择题。
1)、李阿姨买了14个橘子共重2.1千克,如果买这样的橘子13千克,大约有()个。
A 200个以上 B不到50个 C80多个
2)、下面的商是3.45的`算式是( )。
A 11.04÷32 B 11.04÷3.2 C 110.4÷3.2
学生选择正确答案,并说出思考过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计算、估算等。
2、口答:
1)、五一班有16名同学去春游,每5名同学乘一条船,需要几条船?
(16÷5=3条……1人,3+1=4条 采用了进一法)
2)、钢笔2.5元一支,11元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支……1元 最多可以买4支 采用了去尾法 )
3)、买3个面包用2元,每个面包多少钱?
(2÷3=0.6666…… 大约是0.67元 采用了四舍五入法 )
3、解决问题:
妈妈让小红去超市买米,某品牌的大米原来的单价是每千克4.8元,妈妈给小红准备好了买30千克的钱。小红来到超市,发现这种大米正在促销,单价为每千克4.5元。这样可以多买多少千克大米?
1、先求出小红准备的钱 4.8※30=144元
2、按照现价可以买多少千克大米 144÷4.5=32千克
3、现在比原来多买的千克数量 32—30=2千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通过思考、解答与交流的方式完成;便于培养学生估算、口算、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五、拓展练习
※ 6除以7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用循环小数表示商以及其周期性规律的应用]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4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5教学要求:
1、理解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4、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于学习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板书:白杨)学习了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揭示目标。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预习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先后顺序划出描写爸爸神情变化的词语。大家完成了没有?好,下面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边回答老师上依次出示:出神
小结:爸爸先是出神,接着是微笑,再接着是变得严肃起来,然后是陷入沉思,最后又浮起微笑,这就是爸爸的神情变化。
三、细读课文,体会含义。
l、首先我们来讨论,爸爸为什么出神。
先看屏幕,然后再自由读课文的第14节,想想看,能回答吗?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2、爸爸为什么微笑呢?
请每个学习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4至12节,然后我们互相交流。
每个学习小组练该对话.
(一人读哥哥的话,一人读妹妹的话,一人读爸爸的话,一人读叙述人的`话、)
指名读。
3、爸爸的神情为什么又变得严肃起来呢?
请同学们快读课文的第14节,然后回答,好吗?
是因为爸爸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品格,所以他显得严肃起来。爸爸用三句话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品格。试试看,能不能把爸爸的话读通。
指名试读。
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吗?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讨论:这三句话应该怎样读?
自由练读。
齐读。
看屏幕。教师叙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这是何等高洁的品格!爸爸在向孩子们介绍时怎能不肃然起敬变得严肃起来呢?
让我们带着赞美、崇敬的感情再把爸爸的话读一遍.
爸爸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不仅仅是出于对白杨的崇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你能快速阅读课文第15节告诉老师吗?
对了,爸爸是借白杨在表白自己的心。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爸爸的心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6节,完成填空。
(完成后学习小组之间可以先交流交流.)
讨论。
指名说。
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学到这里你明白了吗?请你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关联词语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练说。
交流。
爸爸的心现在你知道了吗?
板书: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突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默读最后一节课文,想想看。
讨论。
(爸爸在沉思什么呢?)
板书:小白杨茁壮成长孩子
(爸爸仿佛孩子仿佛)
四、理清线索,总结升华。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6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以简洁自然纯朴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意蕴幽长。通过生活中最简洁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表达了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对人性的召唤。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和善淳厚这几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课前预备
多媒体、录音带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微笑
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
时间很短,留下美妙回忆
无论穷富,都需要微笑
巨大的作用
请别人用微笑表示宽厚
发出建议永久微笑吧
教学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录音带《歌声与微笑》。
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录音,提要求:
(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2、检查课后生字、词语
特殊提示形近字:逝与浙隆与窿顿与吨
(二)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方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
2、学生之间相互沟通,谈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相像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对文中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方成最好的身份证的'理解?
4、文章前五个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妙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遗忘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当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三、拓展延长,畅所欲言
1、你常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谢的承受过别人的微笑吗?
2、学生联系实际谈经受。
3、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微笑
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
时间很短,留下美妙回忆
无论穷富,都需要微笑
巨大的作用
请别人用微笑表示宽厚
发出建议永久微笑吧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7【教学目标】
1、对“枣儿"这个具体事物及剧中情节,语言加以泛化、
深化、理解象征意义。
2、体会有象征意味的台词
3、理解剧中人物的亲情,思考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情节、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剧中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实社会中,人们迈步奔小康,在农村很多家庭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不过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现象,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孩子,在无尽的思念中生活,他们怎样寄托这种思念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戏剧小品《枣儿》。
二、整体感知
1、概述古诗情节:
在乡间一棵挂满了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一个捡枣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谈,吐露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也表露了儿子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反映社会变迁。
2、 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
么作用?
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标题,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3、老人有几次回忆起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
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者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
(1)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
儿子摘枣儿竟然尿了老人
一脖子;儿子在枣儿树下尿尿。
(2)老人十分疼爱男孩。
(3)老人思念儿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对儿子的爱。
⑷作者是借“枣儿"传达亲情,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4、剧中人物各是什么样的人?
老人:老一辈农民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念旧而传统,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农村)思念亲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5、“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背景:枣树下童谣声亲情
人物:老人:老一辈农民、亲情、爱心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枣儿:象征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8【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9教学目标 :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并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
能抓住人物的言行把借书、还书的过程说清楚。
教学难点 :
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注意每两幅图之间过度要自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本新书,你们想看吗?
(想)
2、你们想看老师的这本书,可得向我借(生齐说)
(板书:借)
3、你准备怎么向老师借这本书呢?谁先来说一说,看老师愿不愿意把书借给你!(生说)
看来,同学们都能从老师这儿顺利地借到书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愿意把书借给他们吗?)
板书:有礼貌
(他们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啊?)
板书:请好吗
4、今天啊,明明也买了一本新书,丁丁很想看,于是,他向明明借书。那丁丁又会怎么借书,怎么还书呢?这节听说训练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看课文中四幅图,读读课后问题。
2、能说说你自己都看明白,读明白一些什么吗?
3、学生自由交流。如果你愿意向老师交流就和老师说,愿意与同学交流就和同学说。注意把话说通顺,让人能听明白。
三、逐幅看图,练习说话
(过渡:看着同学交流的兴奋劲,真想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把一幅图一幅图说清楚、明白的。愿意说给大家听吗?)
1、出示图1:你准备怎样把这幅图的意思表达明白?
A、指名说.谁有补充吗?
B、多请几个同学说。
2、出示图2:是的,丁丁也顺利地借到了书。看,回到家,他在干什么呢?
3、从这里可以看出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爱书)
(2)你能猜猜丁丁这时是怎么想的吗?
(3)请你连起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好吗?
4、图3包好了书皮,丁丁在干什么了?
(板书:看书)
看你能用上哪些好词好句?(板书:津津有味专心致志)
5、图4过了一个星期,丁丁把书还给了明明。还书时,丁丁会怎么说?明明又会怎么说呢?
(板书:还书)
从时间上看,丁丁还书非常按时。
四、把4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
注意图与图之间过度要自然。
1、自由说
2、指名说
五、表演《借书》
1、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2、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对话是否正确,是否有礼貌。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向别人借东西是否有礼貌?按时归还了没有?准备今后怎样做?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10【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⑵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⑶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①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②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⑷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⑸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⑵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⑶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⑸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①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②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⑹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⑵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⑶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⑷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⑴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⑵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⑶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1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掌握书写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的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具准备:
查找巴金的相关资料
课前先学:
阅读巴金的《鸟的天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近一位老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他就是巴金(板书)爷爷。
2、这样一位老人在给家乡孩子的回信中他会说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全文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生僻的词语,巴金爷爷是文坛泰斗,从他的笔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间清凉的小溪,巴金爷爷就是这样的可亲可近。喜欢这样的爷爷吗?
初读课文,要求,读出巴金爷爷自然、轻缓的语调。
读了这样清新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读后说第一感觉。)
2读:
1)信的文本特点:面对面的说话,聊着家常,显得很亲切自然。
2)指名分段朗读,让学生在自然、轻缓的语调中体会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初步感受这平实质朴的文字中流露的真情。
3、复习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三、再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体会,从巴金爷爷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感受浓浓的爱。
第一段:从谢谢入手,感受巴金老人的温暖。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谢谢孩子们呢?(一大堆信这么多的孩子们写信;好不热闹。)读出巴金爷爷的心里的温暖,读出感谢之情,喜爱之情。
第二段:巴金爷爷平实清新的文字中流淌着他的真情,自由读第二段,感受他的爱。
2、千斤重千斤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笔有千斤重呢?从这千斤重你又读出什么?
朗读指导:千斤重千斤情;千斤情---病中的巴金爷爷深深地爱着家乡的孩子们;他们读着这封信,感受着巴金爷爷的深情,怎能不为之感动?读出孩子们的感动。
3、交流语段二:多么,多么
还有谁也注意到了这句话,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你特别留意到的词读好。
听出来了,多么想看见---多么想听见,这是多么真挚的爱啊!来,我们一起读。
4、谁还留意到了其它的词,谁还有精彩的发现?
歌唱般的话语如果没对孩子那份真切的爱,孩子的声音怎么能成了歌唱般的呢?
四、作业
一、写近义词。
珍惜()真诚()祝福()花费()
二、写反义词。
有限()吃力()失望()平平凡凡()
杰出()成功()奉献()有限()
三、改正错别字
长途旋行()重心学习()兴高彩烈()
走头无路()不屈不绕()万古常青()
第二课时
一、复习,联系一、二段内容,选词说话。
(出示文中第一幅巴金像,旁边出示词语:温暖千斤重终于见面。)
指名学生读题: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段与课文一、二段的内容有关的话。
师小结:是什么让巴金爷爷感到温暖?(孩子们真诚的爱)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巴金爷爷拿起了千斤重的笔?(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这就是爱,爱给人以温暖,爱给人以力量。
(板书:爱)
二、学习三、四段,感受巴金爷爷的爱,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学习三、四段,感受书信中巴金爷爷亲切质朴的话语
巴金爷爷用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这是一位87岁的老人在面对面地和孩子们聊天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用耳朵听听自己读书的声音,听听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
你听到巴金爷爷跟孩子们聊了些什么?
(二)自读三、四段,潜心对话,感悟文本
1、这封信是一个走过了87个春秋的老人给家乡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这里的字字句句都流露着真情,字字句句都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让我们静静地倾听巴金爷爷的声音,再次默读课文的第3、4段,拿起笔,写下你读书的思考,用笔与巴金爷爷作无声的交流。
(阅读批注与文本交流)
2、交流读书体会(师生、生生)
(三)齐读第三段,领悟让生命开花结果的含义,根植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种子
1、这封信主要是巴金爷爷和我们谈生命的意义的,他希望自己,更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开花结果。(板书:生命开花结果)同学们,花草树木可以开花结果,人的生命怎么能开花结果呢?
2、(投影)请同学们读一读巴金爷爷的这段话,看看谁能读懂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3、交流,引导,提升
从这里读懂了什么?
(只有我们为别人奉献我们的爱,我们的同情,奉献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才能给社会增光添彩,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这里的花费它们中的花费可以换成什么词?(消耗、奉献。)
花费它们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时间、精力、同情
所有的这些,都凝聚成一个字,那就是爱!一句话,为别人、为社会奉献我们的爱,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板书奉献)
4、同学们,愿意让这朵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自己的'心里吗?自由朗读,用心感受生命的美丽之花。
指名读。
让这朵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齐读!
5、巴金爷爷说自己是个普通人,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他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读到这里,你明白巴金爷爷为什么希望再活一次吗?
(他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总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为祖国,为同胞再多做点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他心中的这份博大的爱。)
这朵生命之花是爱的花朵,是爱的果实,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体会巴金爷爷博大的爱。
三、学习第五段,感受巴金爷爷的期望
1、时光如水,岁月如流,巴金爷爷知道自己的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作为一个老人,他更懂得时间的珍贵。
2、(投影第5段第2句)这是一位老人的心声,亲切的话语中充满爱意,这是一位远离故土的老人对家乡孩子的热切期望啊!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聆听巴金爷爷的殷切期望。
(读出老人的浓浓的爱意,热切的期待。)
3、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家乡的孩子们;仅仅是家乡孩子们的吗?不,是对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能领会巴金爷爷对我们的期望吗?真的吗?(考考你们:谁的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谁的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我们;希望在谁的身上?我们。好,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投影,把最后一段中的你们换成我们)
(朗读要充满阳光,充满激情,充满希望。)
四、抒写真情。
1、家乡的孩子们收到了巴金爷爷抱病写的回信,读着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感受着巴金爷爷真挚的爱和热切的期望,他们心中会想些什么,又想对巴金爷爷说些什么呢?请你以家乡孩子的身份给巴金爷爷回一封信。
明确要求:
1)注意信的格式
2)以家乡孩子的身份。转换角色:现在我们是谁?我们是巴金爷爷家乡的孩子呀,现在孩子们的心已飞到巴金爷爷的身边了,就要面对面地和巴金爷爷说话了,明白吗?
3)说真话,诉真情,说出我们的心里话。
2、生写信,师巡视指导。
3、交流。
五、作业: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改为反问句)
2、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和歌唱般的话语。(修改病句)
3、()我有病,写字困难,()不能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填上关联词)
4、你们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缩句)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习题。
1、我为什么愿意再活一次,说明什么?
2、它们指什么?为别人花费指什么?开花是指什么?
板书设计: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桂林山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3)还有别的理解吗?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5)齐读。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3)学着他的样子读。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7、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有兴趣吗?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这几句话记住,然后再充满激情地演讲。有信心吗?(生准备) (1)指名背。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类似优美的__,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板书: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险
香山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12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板书:长、 短[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13【教学目标】
1、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及剧中情节,语言加以泛化、深化、理解象征意义。
2、体会有象征意味的台词
3、理解剧中人物的亲情,思考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情节、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剧中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实社会中,人们迈步奔小康,在农村不少家庭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然而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现象,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孩子,在无尽的思念中生活,他们怎样寄托这种思念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戏剧小品《枣儿》。
二、整体感知
1、概述古诗情节:
在乡间一棵挂满了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一个捡枣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谈,吐露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也表露了儿子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反映社会变迁。
2、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标题,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3、老人有几次回忆起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者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
⑴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摘枣儿竟然尿了老人一脖子;儿子在枣儿树下尿尿。
⑵ 老人十分疼爱男孩。
⑶ 老人思念儿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对儿子的爱。
⑷ 作者是借“枣儿”传达亲情,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4、剧中人物各是什么样的人?
老人:老一辈农民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念旧而传统,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农村)思念亲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5、“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背景:枣树下童谣声亲情
人物:老人:老一辈农民、亲情、爱心
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枣儿:象征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14【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
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15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领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感受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苏州和杭州适宜人们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不仅多,而且幸福快乐)
2、广东省新会市有一处旅游胜地──鸟的天堂,猜一猜:为什么叫鸟的天堂?(这里适宜鸟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鸟不仅多,而且幸福快乐)
二、读通课文
1、初读全文,谈谈读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学习:不可计数──数的第三声调 应接不暇──暇的日字旁)
2、再读全文,指名练读重点句子。(印象深的句子,喜欢读的句子)
三、研读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文句
1、“鸟的天堂”,盛名远扬,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蜂拥而至,一睹“天堂”中的鸟。可是,大作家巴金和友人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时,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他们看到了什么?
2、自由快速读课文,用“──”划找写大榕树的句段,思考:你感受到什么?
3、体会榕树的大。
(1)句子1: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理解: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无以数计 无数 数不清 )
b.重点指导读:真是一株大树。( 通过校园12亩大感知18亩榕树的大 , 读出恍然大悟、惊奇、赞叹的`感受)
c.指导读整个句子,感受树的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2)句子2: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朗读感受树的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4、 体会榕树的茂盛。
“鸟的天堂”其实是一株枝干不可计数的大榕树,一株树根不可计数的大榕树,一株仿佛卧在水面上面积有18亩的大榕树。看着看着,巴金爷爷发出了深深地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句子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b、你注意到了那些词,使你体会到了绿叶的多?(一点儿,区别:一簇和一片,堆和叠)
(2)句子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句子,同时体会体会自己的感受。)
(3)出示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导读。
5、作者没有看到鸟,为什么把大而茂盛的榕树写的那么有生命力,那么美! (体会榕树适合鸟的生活,再次感知“天堂”之意。)
6.过渡:巴金爷爷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虽然有些遗憾,没有看到一只鸟,但是他看到了枝繁叶茂的适合鸟儿生活的大榕树,他知道了当地人特别珍爱这里的环境,特别珍爱“天堂”里的各种各样的鸟。鸟儿生活的情况怎样呢?
四、研读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文句
1.学生读文,用“( )”划找:那些文句让你感受到天堂中鸟特别多,生活特别快乐,特别幸福。
2、指导读句子,感受鸟的多。
(1)句子1: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a、区别“热闹和吵闹”体会鸟多,生活自由、快乐和幸福。
b、指导朗读,感受鸟的多。
(2)句子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a、体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快速读,感受鸟的多。
b、体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舒缓、优雅读,感受鸟的多。(给人想象的空间,体会大作家沉醉其间的感受)
3、指导写句子,感受鸟的多。
句子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看似朴素的句子,精妙地写出了鸟的多,云的变化快,千岛湖鱼的多,足球比赛传球得快,烟花的美丽等等都可以套用着写。(如:湖中的鱼真多,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条,又错过了那条,看见了那条,另一条又游起来了。)
4、指导说句子,感受鸟的乐。
句子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如果你是画眉鸟,你想对其它鸟、游客、当地的人们和巴金爷爷说些什么?
五、研学最后一节。
1、教师范读。
2、“我”留恋什么?(我留恋那郁郁葱葱的、不断释放生命力的大榕树,我留恋天堂中自由、快乐、幸福生活的各种各样的鸟儿,我留恋真真切切的“鸟的天堂”。)
3、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写广告词。
“鸟的天堂”享誉国内,要想誉满全球,必须打造品牌。我们班小才子、小才女很多,我们一起来写写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