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写意》教案(精简7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森林写意》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森林写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森林写意》教案 1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自然界与人类》,了解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指出了人类的非理性活动对自然界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要求我们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篇同样主题的文章《森林写意》,看一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来表现主题的!
二、目标揭示:
见本课“学习要点”。
三、目标达成:
(一)结合预习提示,阅读全文。
(二)提问:
1、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2、人们对森林有什么误解
3、文章是如何重新审视森林的
(三)讨论,明确:
1、思路是:先写森林是什么,然后写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的误解,最后写对森林的重新审视。
森林是什么,作者先写了生态学家的定义,再写了自己的认识,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2、人们对森林的误解是:“人类的文明史,相当一部分就是砍伐史”。
3、对森林的审视:认识森林对于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四)小结:
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把握文章的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目标检测:
1、完成《同步练习》相关习题。
2、思考回答:
(1)为什么说“森林是一个世界”
(2)作者写人们对森林的误解有何用意
(3)作者强调“森林是无法描绘的”,你怎样理解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认识森林的丰富内涵。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通过品味文章语言,把握课文的意蕴。
《森林写意》教案 2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解读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对森林怀有的真挚感情。
3、读懂森林,理解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对于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4、通过品味文章语言把握课文意蕴。
教学重点
从文章的构思立意,取材谋篇,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难点
理解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对于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森林写意》教案 3
【教学目的】
1、学生运用对照比较鉴赏法分析以前与当今对森林的不同认识,理解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对于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无法替代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培养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合作探讨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解读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对森林怀有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从文章的构思立意、取材谋篇、内涵感情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难点】
1、引领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有效地合作探讨问题,培养鉴赏文章的能力
2、理解森林在人文精神方面无法替代的价值和作者对森林的真挚情感。
【教学方法】
分层递进阅读法和对照比较阅读法结合;以问题设计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给出三个理解的切入点,学生围绕这些切入点质疑,设计问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
一、导入
标题理解导入:文章标题为“森林写意”,什么是“写意”呢,你对此理解多少?用在这儿有什么意义?(带疑探究课文,可在理解课文后理解)
明确:“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
二、自主学习过程:
(一) 初读,解字词(基础层级)
1、 速读课文,标记生字词,理解词义。、
2、 圈点课文中不理解和理解不透彻的语句。
兢兢业业(jīng):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数典忘祖(shǔ):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比喻忘掉了自己的本来情况和事物的本源。
瞠目结舌(chēng):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安身立命:生活有所着落,精神有所依靠。
蛰伏(zhé) 慰藉(jiè):安慰。
(二)精读,理思路(基础层级和能力层级相结合,侧重基础层级)
1、 切入点一:森林是什么?
展示学生设计的问题,抓住学生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并板书,引导学生合作提炼归纳并解决学生设计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其中①—④是基础层级问题,⑤⑥是能力层级问题。)
① 从文字形象上看森林是什么?
明确:有众多的树木。
② 生态学家认为森林是什么(森林的科学定义是什么)?
明确: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下木、草被、动物、菌类等生物群体与非生物类的地质、地貌、土壤、气象、水文等因素构成一体的绿色自然体。
③ 作者认为森林是什么(大部分人对森林的看法)?
明确:森林是一个世界。“是宁静的、清新的、富饶的、伊甸园一般的绿色世界。”“互为依存、彼此作用、谁也离不开谁的世界。”
④ 对以上三种看法,我们认为森林有什么作用?
明确:人之初森林是唯一的摇篮,是唯一的衣食之源。
⑤ 在“人之初森林是唯一的摇篮,是唯一的衣食之源”这句话中哪个词重要,结合上下文看为什么重要?
明确:“唯一”,说明森林的对人类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⑥ 除了文中介绍的,你还了解森林有什么作用?
明确:除了物质作用外,引领了解人文、精神作用。
2、 切入点二:至20世纪中叶,人们是如何看待森林的?
展示学生设计的问题,抓住学生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并板书,引导学生合作提炼归纳并解决学生设计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其中①—④是基础层级问题,⑤⑥是能力层级问题。
① 前人对待森林的态度对于错?
明确:错误,“误解”。
② 有什么误解呢?
明确:森林只是让人砍伐取得木材,用之于建筑或造纸行业的.。林业和伐木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
③ 举例来说明?
明确:书中介绍“蜀山兀,阿房出”的例子。其他自己了解的事例。
④ 这种误解严重不严重呢?
明确:“人类对森林的误解是至深至久的。”“至”可以体现极其严重。
⑤ 这种错误的行为导致什么严重后果?
明确:书中说“世界面临饥渴和荒漠化的危险。”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⑥ 你认为在这一层次中哪句话很重要,有没有难以理解的语句呢?
明确:例“人类的文明史,相当一部分就是砍伐史。”
从历史的角度,对人类破坏的行为进行有力抨击,充满感情,提醒人们对待大自然的破坏应该停止了。
3、 切入点三:现今,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森林?
展示学生设计的问题,抓住学生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并板书,引导学生合作提炼归纳并解决学生设计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六个问题:其中①②是基础层级问题,③④⑤⑥是能力层级问题。
① 我们知道以前对待森林是误解的,那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明确:重新审视成为焦点话题。“审视”是“仔细看”,也就是反省的意思。
② 如何审视呢(从哪些方面审视呢)?
明确:森林的面积庞大、树木长寿、生物庞杂多样、繁殖能力强,对人类起了重要作用:
清新空气
物质方面: 庇护人类 护卫耕地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祥瑞、安宁
精神(人文)方面:爱人类 灵魂清爽、唱歌欲望
温暖、慰藉
③ 审视的结果怎么样,怎样理解?
明确:森林是“无法描绘”的,森林是“无法替代”的。
无法描绘 精神(人文)方面:爱人类
无法替代 物质方面:庇护人类
④ 你认为在这一层次中哪句话很重要,有没有难以理解的语句呢?
明确:例“从时间的意义上说,森林是历史、现实和未来。”
这句话富有哲理,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森林对人类及其他动植物的庇护,暗示森林是无法替代的。⑤⑥⑦⑧
(三)品读,悟情感(基础层级和能力层级结合,侧重能力层级)
圈点出文中体现森林蕴涵人文精神的语句,体会富含什么情感?
明确:文章饱含浓烈感情的思想,是感情和思想的艺术融合。作者对森林的审美观照实际上是认识过程和感情过程的统一体。作者对森林是多情的。
例:①“这绿色的守望者,守望我们已经太久了。”“那树皮的皱褶永远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父亲和母亲,不要数典忘祖。”
感激之情。对森林给予人类的庇护的感激,这种感激之情就像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晚辈对祖先的感情。
②“这个世界是宁静的、清新的、富饶的、伊甸园一般的绿色世界。”“这是一个没有标语、口号和广告的世界。”
向往之情。如此美好而诱人的森林,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③“森林的生生不息,原来是为了更久远地伴随人类以及地球上别的物种,它们站着,它们活着,它们以最少的需要而奉献出最多的清新与爱。”
赞美之情。森林给我们的是绵长的爱、宽阔的爱,我们怎么赞美也不为过。
三、拓展延伸(能力层级)
1、 通过对文章分析,为什么作者用“森林写意”作为标题呢,有什么意义?
(可以从诗意语言、概括描绘、丰富情感、森林人文精神等方面展开)
2、 搜集有关森林资料数据以及变化情况,写一则小评论。或参加争做“森林小卫士”活动,写一则保护森林的宣传资料。将作品在班级展出评比。
《森林写意》教案 4
一、复习导入(口答):
(1)为什么说“森林是一个世界”
(2)作者写人们对森林的误解有何用意
(3)作者强调“森林是无法描绘的”,你怎样理解
二、目标揭示:
见本课“学习要点”。
三、目标达成:
(一)细读课文,把握文章意图。
(二)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描绘森林的方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作者采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力图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揭示森林的丰富内涵。
文章对森林的介绍分两个层面,一个是浅层次的,就森林本身而谈论森林,作为一种铺垫,让读者对森林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二是深层次的,主要讨论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对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从人文化的外部形态和有机的生态系统两个方面展开。作者对森林的认识是深刻的,具有穿透力的
2、作者通过对森林的对照和审视,提醒人们重新认识人类生存的'环境,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作者对森林的观照和审视是全方位的,文章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从本文的表层意义上看,作者首先是要澄清人们对森林的误解,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森林是不容破坏的因为人们的破坏扰乱了森林的宁静,清新,阻碍了森林的发展与繁衍,其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森林日益稀少,世界面临着饥渴和荒漠化的危险”。这是森林向人们发出的警告,也是作者透过文章表层表露出来的深层意蕴。
3、怀着激情去认识大自然,让科学的内涵,生动的形象,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折射出时代的色彩和理性的光辉,这是本文的特色。
有的句子直接发表议论,有的与抒情相结合,有的画龙点睛,有的耐人寻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森林的丰富内涵。
4、文章语言明快流畅,尤其是一句一段的排比句,排比段的巧妙使用使文章的写意特色更加明显。
(三)小结全文写作特色。
四,目标检测:
完成《同步训练》相关习题。
《森林写意》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学习对照、比较的阅读方法。读懂森林,理解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对于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二、解读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对森林怀有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森林,理解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对于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阅读课文概括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
森林是什么——人们对森林的误解——对森林重新审视
(一)森林是什么
明确:
(1)生态学家的定义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下木、草被、动物、菌类等生物群体与非生物类的地质、地貌、土壤、气象、水文等因素构成一体的绿色自然体。”
(2)作者的认识是:
①“森林就是一个世界”——“宁静的、清新的、富饶的、伊甸园一般的绿色世界”,“没有标语、口号和广告的世界”,“互为依存、彼此作用、谁也离不开谁的世界”;
②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不知疲倦的工作,而使有生命的生物群体与无生命的环境之间,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紧密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并且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循环不息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的独立系统。”
这是一组对比,如果说生态学家的定义是从科学的角度对森林作出判断的话,那作者的看法则是带着审美情感去解读森林。作者那充满感情的叙述与说明,表现出作者对森林的理解与爱。
为什么说“森林就是一个世界”?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认识森林的丰富内涵。
参考答案:森林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森林世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森林的理解和尊敬。这段文字里,既有知识的介绍,更有感情的传递。森林世界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不知疲倦的工作,而使有生命的生物群体与无生命的环境之间,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紧密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并且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循环不息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的独立系统。这个世界是宁静、清新、富饶、伊甸园一般绿色世界,这个世界,有植物、动物、甚至包括人类。作者对森林是个世界的认识是深刻的,具有穿透力的。
(二)“人们对森林的误解”是指什么?作者写“人类对森林误解”有什么用意?
人类对森林的.误解是:森林只是让人砍伐取得木材,用之于建筑或造纸等行业。
这样写,既引出下文对森林的详细介绍,提醒人们重新审视森林的作用,又与下文所写的森林对人类及地球的贡献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阅读“对森林的重新审视”这部分,思考森林对人类及整个生物界不可替代的价值。
1、森林不可替代的价值明确:
(1).“人类,以及土地、庄园、农作物,因为有了森林的庇护而祥瑞、安宁。”这种庇护朝朝夕夕、年复一年,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延续到未来护卫我们的耕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它“以最少的需要而奉献出最多的清新与爱”,这是一种“绵长的爱”,“宽阔的爱”。——――从时间的视角来写
(2)森林是博大的,它是物种的宝库,动物的天堂,它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生命的一张张网。它是无法描绘的,它更是无法替代的——从空间的视角来写
2、森林是如此的重要,它是不容破坏的,文中那些句子就在暗示森林是不容破坏的,请找出来。
(四)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对人类及整个生物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作者对森林怀有的真挚感情。
《森林写意》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描写森林的基本方法,包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描绘。
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丰富对森林的描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森林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学作品片段,感受森林的美,激发创作灵感。
在写作练习和交流分享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森林,挖掘森林的特点进行描写。
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描写森林时能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避免描写内容的千篇一律,鼓励学生写出独特的森林印象。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的画面、播放森林的声音等,营造森林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和描写。
2.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森林的特点和描写的要点。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分享描写森林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森林的图片(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森林)、视频(森林中的动物活动、风吹树叶的声音等)、文学作品中描写森林的精彩片段。
2. 学生预习:让学生提前查阅有关森林的资料,回忆自己见过的森林或者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到的森林印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视频,引发兴趣
教师播放一段美丽森林的视频,视频中有茂密的树木、灵动的鸟儿、潺潺的溪流、斑驳的阳光等元素。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森林美不美?大家对森林有什么样的印象呢?”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森林,如“神秘”“美丽”“生机勃勃”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森林写意。
(二)感知森林之美(10分钟)
1. 展示图片,多角度观察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系列森林图片,从不同角度拍摄,包括森林的全貌、树木的细节(树干、树枝、树叶)、森林中的生物(动物、花草)等。
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森林呢?”让学生从视觉角度说出森林的颜色(如翠绿、金黄等)、形状(如高大挺拔的树木、蜿蜒的藤蔓)等特点。
2. 聆听声音,丰富感知
教师播放森林中的声音音频,如鸟鸣声、风吹树叶声、溪流声等。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这些声音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把这些声音写进对森林的描写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引导学生从听觉角度感受森林的宁静、热闹等氛围,并思考如何用文字表现这些声音,如“鸟儿的歌声如同清脆的铃声,在森林中回荡”。
3. 引导回忆气味,全面体会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森林里会有什么样的气味呢?当我们走进森林,可能会闻到清新的空气、花草的芬芳、泥土的气息。这些气味又能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嗅觉角度丰富对森林的感知,如“森林中弥漫着的花香,像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我深入这片神秘的世界”。
(三)学习描写技巧(10分钟)
1. 赏析精彩片段,领悟修辞魅力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文学作品中描写森林的精彩片段,如:“森林是大自然的宫殿,那一棵棵大树就是宫殿的支柱,茂密的枝叶是华丽的帷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像是金色的丝线,编织出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片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对增强文章生动性和感染力的作用。例如,上述片段中把森林比作宫殿,把大树比作支柱,把枝叶比作帷幔,把阳光比作丝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森林的美丽和壮观。
2. 总结描写方法,指导写作实践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描写森林的方法:
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展现森林的特点。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使描写对象更形象,拟人赋予森林中的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融入情感:把自己对森林的喜爱、敬畏等情感融入到描写中,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四)写作练习(15分钟)
1. 布置写作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描写方法,写一篇300 500字的短文《森林写意》,可以描绘自己心中的森林或者回忆曾经见过的森林。
2.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描写角度单一、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等,并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有创意的想法和表达,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交流分享与评价(10分钟)
1. 小组交流分享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哪些描写很精彩、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等。
2. 全班分享与评价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朗读作品,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内容(是否突出森林特点、描写是否全面)、语言(修辞手法运用、语句通顺优美)、情感(是否有感染力)等方面入手。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课堂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森林的特点、描写森林的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强调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要多角度观察、融入情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
2. 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森林中的生物(如小鸟、松鼠等),以它的视角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眼中的森林。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森林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局限于既定的模式。同时,对于描写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描写森林,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感。
《森林写意》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描写森林的基本方法,包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描绘森林的景色、氛围和其中的生物。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文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森林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学作品片段,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森林,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森林的美展现出来。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描写森林时能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避免千篇一律的描述。
帮助学生巧妙地组织语言和内容,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出森林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描写森林的方法和角度。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森林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教学课件。
2. 准备一些描写森林的优秀文学作品片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视频,引入主题
教师播放一段美丽森林的视频,视频中展现森林的四季景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森林中特有的氛围(如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光影、潺潺的`溪流声等)。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一段美丽的森林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谁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森林?”引导学生回答,如神秘、美丽、生机勃勃等。
教师顺势引出今天的写作主题——《森林写意》。
(二)素材积累(10分钟)
1. 展示图片,多角度观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系列森林的图片,从不同角度拍摄,包括森林的全景、树木的特写、林间的花草、动物等。
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去观察和感受森林。例如,看到茂密的树叶时,引导学生想象阳光洒在上面的色彩和光影,感受那种郁郁葱葱的视觉冲击;看到林间的小溪,引导学生想象流水的声音,是清脆的潺潺声还是奔腾的哗哗声;看到盛开的野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花香,是淡雅的还是浓郁的;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走在森林里,脚下松软的落叶和苔藓给人怎样的触觉。
每展示一张图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从不同角度感受到的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2. 分享文学作品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师选取几段描写森林的优秀文学作品片段,如屠格涅夫《森林和草原》中的片段,向学生朗读并展示在课件上。
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片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森林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如“你顺着小溪望去,后面就升起了一起烟雾,你可以看见,溪水在白杨树下就像一条银白的鳗鱼,在颤动和游弋。远处有一座半掩着柳树的磨坊,野鸭在池塘里呷呷地叫着。”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比作银白的鳗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灵动。教师通过分析这些片段,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
(三)小组讨论(10分钟)
1. 组织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X]人。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果让你来描写森林,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你会重点描写森林中的哪些元素?你打算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增添文采?”
让小组成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启发、补充和完善。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2. 小组代表发言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分享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认真倾听,并进行记录和思考。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一些值得借鉴的想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写作实践(15分钟)
1. 布置写作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素材积累和小组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开始写作《森林写意》。写作要求:字数不少于[具体字数],要从多个角度描写森林,至少运用[X]种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森林的独特情感。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室,关注学生的写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如帮助学生构思文章的开头或提醒学生注意描写的顺序等。
(五)作品分享与评价(10分钟)
1. 作品分享
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不同同学笔下森林的特色和魅力。
2. 评价与反馈
作品分享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从语言表达、内容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先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写作要点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描写森林的方法和要点,包括从多角度观察和描写、运用修辞手法、融入情感等。
强调写作需要不断地积累素材、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手法,同时要大胆创新,写出自己的特色。
2. 情感升华
教师再次强调森林对于我们人类和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护森林,爱护大自然,让森林的美丽永远延续下去。
六、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课后继续修改自己的作文,使其更加完善。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描写大自然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3. 可以组织一次以“森林之美”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文字进一步展示森林的魅力。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