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精选12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1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难点:择优选择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例题的挂图,学生仔细观察。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在教学挂图下出示: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你能说说什么是周长吗?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的周长是指哪些吗?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链球场的周长呢?
(2)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
(3)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这样算的理由,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书上的四种解法,分别说说它是怎样想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5)在小组里说说长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
(6)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出周长。
2、 出示“试一试”。
(1)说说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选两位学生板演,让两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在小组里说说正方形周长可以怎样算。
(4)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量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出周长。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4、5题。
明确求的是什么
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第(1)题口答。
第(2)题先让学生拼一拼,再解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呢?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课前思考: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背景,引导学生先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加以确认或逐步完善。本节课的学习,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而是着重引导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算法,当然,还可以通过比较,得出一种比较好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来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得还不错。
课后反思: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边复习边提出问题学习新知。因为在周长的认识一节课上,学生已基本能认识到长方形的测量方法,学生可以说出只需要测量两条边的长度,因此在这节课上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非常容易。这样,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逐步发现方法,然后自己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好。并在练习中让学生感悟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应知道哪些条件,学会学以致用。因为有上一节课认识周长“想想做做”第6题的学习铺垫,学生能较清晰地认识到拼成后图形的周长。本次练习中的“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完成得不错,用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周长,学生能很清楚地明确求大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周长,并在拼拼搭搭的活动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已能明确,并能正确运用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在找到周长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能够更有效的使学生灵活解题。使学生知道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势必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学生已能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练习,解决一写稍有难度的练习。但是从中还是发现不少问题,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自己拼的图形是不是要求的图形,自己拼出的这个图形到底有没有符合这个图形的特征。学生在这种需进一步思考的题目中,还有所欠缺,没有解决类似题目的经验。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部分内容在教之前学生已接触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出示学生们熟知的篮球场,通过求篮球场的周长,引出求长方形的周长,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为寻找算法确定方向,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我都让学生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再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因为各种算法的式子虽然不同,但本意是一致的,都是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来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发扬创新精神。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制作奖状边框的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创设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这样的数学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有利于学生在探索中借助直观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维,交流学习的体会,得出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让学生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到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前不久,我们学校刚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同学们发扬了拼搏精神,赛出了很高的水平。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的精彩表现吧。(课件出示)
经过拼搏,x同学为我们班夺得了60米赛跑的第一名,这可是我们集体的荣誉,为了把这幅奖状长久的保存起来,我们可以想到什么方法呢?那如果老师想要事先了解到制作镜框大约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材料的话,先要知道什么呢?对,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奖状和边框,请你先自己摆一摆,然后计算一下制作这样的镜框大约需要多长的材料。算完以后,把自己的方法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算上两个长,再加两个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在学生表述后两种方法的时候,教师利用小棒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先计算两根长的和,在黑板上贴上两根长;再计算两根宽的和,再贴上两根宽。或者是先计算一根长和一根宽的和,再计算它们的两倍),学生说方法的同时教师询问:为什么50×2,45×2,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计算的?为什么可以先计算一根长和一根宽的和,再×2?你又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交流完计算的方法以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种方法,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这几种方法算式不一样,但都是在计算什么?
2、前两个算式它们都是怎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第3个和第4个算式分别是怎么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3、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如果要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探索和发现,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们都是先要知道什么?而且,我们观察到,有的时候利用后两个方法计算的时候会比较的方便呢。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接下来请将书本打开到第64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你会计算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了吗?先自己计算,请学生来说说看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条边,为什么这么量?)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运动环境,体育老师对一些体育设施进行了检查和维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正在干什么呢?(出示情景图)为了了解用量,体育老师需要知道什么呢?篮球场的周长是哪部分,你能上来指一下吗?计算这块篮球场的周长就是计算什么图形的周长?要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我们先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1、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去实地测量了一下篮球场的长和宽,下面请来给我们汇报一下。
2、知道了需要的条件以后,现在你能解决体育老师的问题了吗?
3、看来,同学们真的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还学的很不错呢。下面我们继续回到篮球场。画完白线以后,体育老师有点累了,细心的小红马上递上了手帕。老师不急着擦汗,他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看一下?
4、出示试一试,要求手帕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先要知道什么呢?(出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先自己思考解决,再和同桌互相交流,指名说说方法,为什么这么做,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会了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后,请同学们看书本64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在生活中,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顺利地解决,聪明的你只要平时多注意观察和思考,一定可以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到更多解决难题的好方法。
下面我们来给脑筋充充电,比比谁的反应快,好吗?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请你口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并抢答。
2.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总务处老师在校园里开垦了一块正方形土地做花圃。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你知道四周的栏杆长多少米吗?你是怎么计算的?
3.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事先存在的,现在,你们想自己创造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出示第6题。你能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展台展示)它的周长你会计算吗?口答计算。
说的真好,刚才同学们利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了大正方形,现在,老师想增加两个小正方形,请同桌合作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们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拼完后想想看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学生展台展示,说说想法。)
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完成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好的方法,要交流一下吗?
为了响应学校美化环境的号召,3(1)班的同学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在操场边靠墙的地方也开垦了一片长方形花圃,并且在四周围上了栏杆,(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花圃周围的栏杆长多少米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3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63-6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
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6个。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小兔(显示)和小狗(显示)。今天他们俩要沿着草坪进行跑步比赛呢。看,比赛已经开始拉。可是刚跑完,它们却吵了起来。
(小兔:不算不算,你跑的路程比我少。小狗:不对不对,因为我跑得比你快。)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能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它们走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的呢?(指名说)你觉得它们跑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示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提问:刚才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谁能想出一个科学的办法来验证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好让大家心服口服。
预设:(1)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
(2)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
(3)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绕一圈太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小狗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45米(显示),宽是35米(显示)。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师巡视)
3、引导:从你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4、指名说一说,并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45+35+45+35=16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45+45+35+35=16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45×2=90(米),35×2=70(米),90+70=160(米)。
(4)45+35=80(米)80×2=160(米)。
5、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你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算法优化一)
7、解决了小狗的问题,我们该帮小兔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0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别忘了算完后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出示两种算法:
(1) 40+40+40+40=160(米)
(2) 40×4=160(米)
8、提问:原来两人跑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小兔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看,它来到了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
你们愿意跟小兔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在草稿笨上。
指名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觉得用你刚才的方法计算简便吗?(算法优化二)
提问:小兔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它并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
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2) 指名回答
(3) 反馈。
2、出示第1、2题:四个没有显示长度的图形。(让学生提出疑问)
师:要想计算图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每条边的长度,现在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完成在练习纸上)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周长。这不,到了星期天,我们的史诺比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完成)
提问: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4、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
刚才我们根据给定的图形求出了它们的周长,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拼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然后再算出它的周长,好吗?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6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桌上摆一摆。
(2)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全课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能把你今天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4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探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认识比较简便的算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张任意图形)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生畅所欲言。(围图形一周的长度称之为周长)
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分米)
5
3 3 4 4
3 3
7
4 5
学生计算,师检查。
3,刚才,我们已学会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1,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学生在教室找长方形物体的面)并指出它的周长。请一位同学找一找课本封面的周长,接着问:你们能求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学生学习的材料是自己在寻找的结果中任选的,而不是书本给定的材料,它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要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大胆猜测)出示一张和封面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
师:为什么?
生:大胆回答.
师:你们又如何得知它的长和宽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师:你们在量的时候量了几条边?
生:量两条边
师:为什么只量两条边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它的长和宽就好了。
小结:要想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会自己求吗?(小组活动)看谁的办法多。
3,汇报成果: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第一种方法:24+17+24+17=82(厘米) 长+宽+长+宽
第二种方法:24+24+17+17=82(厘米) 长+长+宽+宽
第三种方法:24×2=48(厘米)
17×2=34(厘米) 长×2+宽×2
48+34=82(厘米)
★第四种方法:(24+17)×2=82(厘米) (长+宽)×2
师点评: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把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都归纳出来了。你们来看一看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
师小结: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不过我喜欢(长+宽)×2这种方法,因为它来得更简便些,你们同意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巩固练习
师:这里有这样一条题目,你们会计算吗?
求长方形的周长:
8厘米
14厘米
学生板演。(师评讲)
(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实验验证的方法,引领着学生主动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板书学生的汇报结果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解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策略。)
(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一张正方形图片)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如何求它的周长?
生:要先量出正方形的边长。
师:好, 你们来试着求一求好吗?
生:好
师:现在两人一组来讨论如何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生自主练习师巡视。
师请两位方法不同的学生到黑板板演。
25+25+25+25=100(厘米) 25 ×4=100(厘米)
请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
生1: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的和所以我把四条边长相加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生2: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每条边都相等所以我用边长乘4就得到它的周长。
师小结:同学们他们刚才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会了。
请学生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两种方法: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巩固练习:好,你们能用刚才的记录来计算这道题目吗?
作业:小白兔的有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分米,手帕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板演师点评。
(这一环节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三 ,质疑反思,深化所学。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干兴趣的是什么?
2,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3,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回家量一量,算一算家中的电视,冰箱,八仙桌等物体面的周长。
(让学生总结所学,并谈总结最感兴趣的收获,这个过程既假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也会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5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6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7篇
[案例]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从略)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2: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自己动手算一算。
4、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5、全班进行交流。
生1:28+15+28+15,我是一条一条加起来的。
生2:28+28+15+15,我是二条长加上二条宽的。
生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条长是用乘法算的。
生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台来说明,指着图说出来。
师: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呢?
6、试一试:“一条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1)学生试做。
(2)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做法。
[反思]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来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直接放给学生试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发现、探索、研究的机会,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8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p63~6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 1×2=2(米) 8+2=10(米)
d、4+1=5(米) 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三、实践应用,及时反馈。
1、想想做做1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2、想想做做2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3、想想做做4、5
只交流,不解答。
4、想想做做6
拼一拼:同桌合作动手拼摆,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拼法及所求图形的周长。
说一说: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拼摆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材中“想想做做”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不同的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在动手拼摆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p64-65 t3 t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9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10篇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板书)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0+50+40=18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0+40=18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0×2=80(米),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5.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6.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7.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湖面的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两种算法:
(1) 45+45+45+45=180(米)
(2) 45×4=180(米)
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学了就知道了。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8.谈话:原来,两人走得路一样多,通过科学地计算,加菲和凯蒂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朋友。
9.通过这件事,加菲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3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马上递上手帕,可他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书上64页想想做做1、2两题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每一题左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正方形需要的数据,再计算。(不出示第1.2题,看书)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加菲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电脑出示图片)
如果花圃的一边紧靠着墙壁,那栏杆长多少米?(出示卡片上的简易图)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学生同桌试拼,交流时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学会了吗?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50+40+50+40=180(米) (1)45+45+45+45=180(米)
(2)50+50+40+40=180(米)
(3)50×2=100(米),40×2=80(米), (2)45×4=180(米)
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11篇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方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5、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求正方形的周长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三)、课堂小结时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 26+14+26+14=80(米)(2) 26+26+14+14=80(米)
(3)26×2=52(米) (4) 26+14=40(米)
14×2=28(米) 40×2=80(米)
52+28=80(米)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12篇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4米,宽3米,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的水池,边长是4米,沿着这个水池的四周走一圈,一共要走多少米?
3、有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周长是24厘米,把这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把一个周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对折,折出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用一根长32厘米的铅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6、一个长方形长12米,宽比长短2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7、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18米,是宽的2倍,绕这个草地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8、将一个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剪成4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几厘米?
11、把三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下面哪种拼法的周长长一些,长多少? (2)
(1)
12、爷爷准备在靠墙的一块空地上用篱笆围出一个长11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13、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的纸板周长相等,长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长的一半,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