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精简11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精选11篇)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1篇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鉴于学生受口算除法的定势影响会导致错误的算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大胆地把十位分不完的情况放在开始,先让学生探究48÷3,在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竖式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做48÷2,这样学生的竖式书写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并通过小组交流加深竖式书写的算理,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由于我校处于郊区,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偏低,况且我们的班额大(60人),很难做到一节课照顾上每个孩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我们的教材画面直观、色彩斑斓,有许多课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才能创设出很好的教学情境,而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却根本达不到。因此平时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环境中,积极地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以使学生能有更好地发展。

  〖教学设计片段〗

  (一)探究算法

  1. 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每只猴分多少个?学生独立列式。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若有竖式上黑板板演)。

  组1:我们组用的是口算。48除以3把48看成40和8,40除以3每份10个桃,最后还余一篮零8个,合起来是18,18除以3是6,10加6一共是16。

  组2:我们也是口算。不过我们把48看成30和18,30除以3等于10,再用18除以3是6,10加6等于16。

  组3:我们用的是分实物的方法。3个猴子每只先拿1篮,还剩1篮,剩下的1篮和8合起来一共是18个,再每只猴子分6个,因此一共是16个。

  师:同学们,大家的想法可真不少,可老师想听听这个小组用竖式怎样计算,谁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时,教师注意将具体分实物和算式结合起来。先分十位,再分个位,强调商书写的位置。理解“48÷3,先将40÷3,每一份只能得1个10,余下的1个10要和8合起来再除”的算理。

  4.三只小猴刚分完桃子,一只猴子突然想起他出门时忘了收衣服了,于是他匆匆忙忙地走了。这时剩下了2只猴子,你们猜猜他俩在商量什么呢?

  生:我想他们可能在想,如果48个桃子平均分给我们俩每只分几个?

  5.师板书:4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猴子分几个?

  6.探究算法,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小组交流。

  (3) 学生汇报。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的算理,体会竖式的写法。

  7.比较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实践应用

  1. 这两个小猴子做完客,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一些问题,谁来帮帮他们?完成练一练1。

  2.出示第55页的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再与同伴交流。最后对学生进行要保护益虫的思想教育。

  〖教学反思〗

  本课时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大多数学生对于实物会分,也会说,可是在用竖式计算时,虽然克服了预料中的错误,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只注重了算法多样化,而忽视了竖式的书写。这就导致了先把商写完,再写分的过程,还有的学生把商写在了被除数的下面,竖式书写错误率达80%。因此在另一班的教学中,我用同样的方法,只是在竖式书写时,我摆正自己的位置,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具体分实物,和学生共同探究了竖式书写过程及算理。学生的错误率大大降低,虽然没有做到按时下课,但学生的竖式书写正确率却达80%。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法上要做到扬弃,凡是该学生发现的知识,老师绝不包办,但对于学生不易理解、不易探究的问题,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该给学生讲清楚的要讲清楚,真正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案例点评〗

  1. 教学中,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尽量为学生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而且设想很大胆,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降低了学生受口算定势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教学难度,做到有的放矢。

  2.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通过具体操作来理解算理,使枯燥的计算课充满了活力。而且体现了团队精神,同学发言代表的是小组的结论,而不是个人,充分地体现了合作,没有使合作流于形式。不足之处是课堂评价体现得不够。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2篇

  一、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除法”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学生没有接触过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的除法,教学时,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算理,可能会出现满堂灌的情况。这样,有的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听不进去;有的学生感觉简单易学而忽视算理;还有的学生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精心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并创设了学生最爱听的童话故事,让故事的情节贯穿始终,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由旧知引出新知,由一点引出几点,由现象探究规律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愉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五、课堂实录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可大家不能只带着耳朵听,必须睁大眼睛去观察,开动脑筋分析,张开嘴巴表达,还得再动脑做题,和故事中的小主人来个比赛。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你们有信心赛过故事里的小主人吗?

  生:(群情激昂地)有!

  (一)创设情境

   1.激qing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猴子最爱吃什么水果吗?(学生各抒己见)

  生1:香蕉!

  生2:不对,是桃子。

  师:对。桃子又大又红,软软的,甜甜的,多好吃呀!其实不只是猴子爱吃桃子,许多小动物也很爱吃桃子。不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王国去看看。小动物们为了吃桃子,是怎样找桃子、分桃子的,好吗?

  生:(兴高采烈地)好!

  2.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大屏幕上,蓝天与绿地之间出现了一棵大桃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师:看,谁来了!

  (随着老师的点击,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小象4只动物由远及近来到这棵桃树下。)

  师:同学们,老师讲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大家眼、耳、手、脑并用,可得好好听啦!

  (生个个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这4只小动物来到桃树下,谁也不去争,谁也不去抢,却一起去数树上的桃子,共数出了48个。原来他们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分得一份,可真够公平、友好的。同学们,咱们得帮他们分分,看看平均每只小动物能分得几个桃子?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48÷4=12(个)。

  ( 评析 单纯的计算,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通过创设情境,把计算与故事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引出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每只小动物分得12个大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可是最爱吃桃子的是猴子呀!(课件出示4只猴子也来到这棵桃树下,找桃子吃的情境图)它们抬头一看“啊,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猴子们显得很失望。大家想一想,树上没有桃子了,用数怎样表示?

  生:用0表示。

  师:树上的桃子数是0,那么这树下的4只猴子,平均每只能分得几个桃子?该怎样列式呢?

  生:它们谁也分不到桃子。

  师: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生:因为树上没有桃子。

  师:有道理。那么谁能把这个道理完整地讲给大家听?

  生:树上的桃子数是0,树下的每只猴子肯定都分不到桃子,所以0除以4得0。

  师:怎么用式子表示这个意思呢?

  生:0÷4=0。

  师:叙述得真清楚!(继续点击并讲故事)就在这4只猴子犯愁的时候,又从后面追来了一只小猴子,它也想分到桃子。大家看一看,这时树下共有几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得多少个桃子?用算式怎样表示?

  生:0÷5=0。

  师:假如再来一只猴子或再来10只猴子呢?你还会列式计算吗?

  生:会。0÷6=0,0÷15=0。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

  生1: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2:不对! 0不能做除数。

  师:对,0不能做除数。那应该怎么说呢?

  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异口同声:同意。)

  生:老师,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

  师:是呀,其他自然数都能做除数,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太不公平了!那好,今天咱们就给0一次机会,让它做一做除数,试试看行不行。

  (教师板书以下算式,学生试做。)

  0÷0= 5÷0=

  (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个个皱起了眉头。)

  生1:我在算0÷0时,商是1能行,是2也行……是几都行。

  生2:我在算5÷0时,找不到商,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等于5。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种情况我们就明白了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当0÷0时,商不确定;当5(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数)÷0时,又找不到商。所以0不能做除数。

  (学生个个豁然开朗,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 评析 教师很注重课堂的生成,不放过学生每一个思维的火花。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发现。同时由旧知引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体现了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之上的轻松和愉悦。)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听故事。刚才从后面追来的小猴子跑累了,实在走不动了,可原来那4只猴子因没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它们很有毅力,决定继续找。于是它们走啊走,终于又找到了一棵大桃树(课件出示)。桃树更大了,桃子更多了。它们非常高兴,数了好久才数清,“哇,共有408个桃子呢!”为了公平,它们决定平均分这408个桃子,于是就开始动脑筋做题了。同学们我们也和它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好吗?

  (学生试算,然后在展示台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生1:把408分成400与8,400除以4得100;8除以4得2;100加2得102。也就是400÷4=100, 8÷4=2,100+2=102。

  生2:把408分成400与8,先算8除以4得2,再算400除以4得100,最后算100加2得102。

  师:这两位同学运用口算的方法,又快又准地帮猴子们算出了结果,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在展示台上展示展示,将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1:我用竖式计算(口述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是4,表示4个百,4个百除以4,商1个百,因此百位上商1;十位上是0,表示0个十,0个十除以4,商为0个十,因此十位上商0;个位上是8,表示8个一,除以4得2个一,因此,个位上商2。

  生2:我用竖式计算(口述计算方法)。

  百位上4除以4得商1,十位上0除以4,直接得商0,个位上8除以4得商2。

  师:大家比较生1和生2的计算过程,谈谈你的看法。

  (大家一致认为生2的方法简单可取。)

  生:当百位得商后,没有余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为0时,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因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讲得非常好,我们今后遇到这种情况,采用生2的方法比较简捷。同学们,现在看看大屏幕上小猴子们计算的结果,与咱们一样吗?(课件出示结果)噢!相同,都是102个,看来大家都很聪明。同学们,现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商,与以前做除法时得到的商有什么不同?

  生:商中间有0。

  师:对,你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

  ( 评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只有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我们做数学题做得不错,小猴子做数学题做得也不错吧!你们看,小猴子在分桃子的过程中对做数学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只爱动脑筋的猴子说:“我要是改一改被除数中的两个数字,你们谁还会算?”于是它出题了:

  416÷4=

  师:同学们,咱们能被小猴子出的题难倒吗?谁来算算?

  (通过一位学生板演试算,讲解算理,得出416÷4=104。)

  师:大家看,这道题商的中间也是0。同学们,商中间有0的除法你会算了吗?那请你想一想,就在以上这个算式中,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的百位数字也不变的情况下,你怎样改变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商的中间还可以是0吗?

  (学生开始观察思考,并在本子上列算式计算。)

  404÷4=101

  408÷4=102

  412÷4=103

  …

  436÷4=109

  (学生交流)

  生1:只要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比4小,商的中间就是0。

  生2:我在找到404÷4=101后,依次给被除数加上4,就得到408÷4=102,412÷4=103,…,436÷4=109共9个算式。

  师:很好!你们不但善于观察发现,而且善于有序思维,这样学习肯定会有收获的。

  ( 评析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4.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小猴子都那么爱动脑筋,那么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我们能示弱吗?老师现在也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你们会做吗?

  840÷6=

  (学生试算后交流方法)

  (一个学生板书竖式,交流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8个百除以6得1个百,百位上商1,余2个百即200与十位上的4合起来是240,即24个十,24个十除以6得4个十,十位上商4,个位上0除以6得0,在个位上直接商0。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商与前面的商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稍作观察)商的末尾有0。

  师:对,我们今天的课题有两个内容,那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填充板书的课题)。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为什么下面这些题商的末尾有0吗?

  (大屏幕出示)

  520÷4=130

  560÷4=140

  600÷4=150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生:这些算式的被除数都是三位数,并且末尾都是0,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余数都是0,个位上0除以除数仍得0,所以商的末尾都有0。

  师:你们观察得很细致,叙述得很清楚。

  ( 评析 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应用能力。)

  (三)巩固练习

   师:你会计算商的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了吗?

  生:(充满自信地)会啦!

  师:好!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王国的数学医院去,看看谁会当数学医生,会给这三道数学病题治病。

  (课件出示练习题1)

  (学生一一诊断出了病题的病,并治了病。)

  师:咱们都会给数学题治病了,真够聪明的。那老师就带大家去聪明屋逛一逛吧,看谁能把聪明屋里的难题拿下。

  (课件出示练习题2)

  在□内填上所缺的数字。

  ( 评析 不同梯度的练习,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带领大家参与了小动物们找桃子、分桃子以及做数学题的过程。那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谈谈你的收获。

  ( 评析 通过回顾小结,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再现了学习交流中的思维火花,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都升华到了更高境界。)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意随着故事情境的变化,创设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铺垫出一条由旧到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数学知识探究之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变化,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果,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这些学习过程的体验正符合标准提出的“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

  七、案例点评

  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这是每个数学教师极为关注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封老师的这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注重感悟,是这节课的主要特点。

  计算课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大,这是不少教师的同感。封老师的这节课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一句亲切的谈话让学生群情振奋,整节课都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在这样的氛围中求知,学生会没有兴趣吗?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封老师在这节课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且力求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学习真实、有效。

  感悟和内化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目标和追求,它既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这是封老师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特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种“精神”和“能力”则来自于对所学知识、方法的不断感悟、内化和提升,只有在这样有意识的日积月累中,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得以实现。

  这节课确实是一节真实、有效的课,但还有一些地方需引起重视和进行改进。如: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评价手段要多样化等。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个教师永远的追求。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3篇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3、18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3、18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节课有两次比较。其一: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扮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4篇

  《分桃子》教学反思

  一、分析教材

  《分桃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分一分与除法”的起始课。“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

  二、分析学生

  除法的意义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而平均分又是学习除法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学生必须切实学好的。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平均分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实际生活中,并通过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完成对平均分的初步认识,使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又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实际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本课重点:

  通过分一分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并能够用图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一分有剩余情况的处理。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

  四、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准备运用情境法、启发式、引导式、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多创设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特别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学法上,我让学生把手、口、眼、脑全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认识内容。

  五、教学流程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组织数学活动的过程,鉴于此,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准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里,尽快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在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在这个家庭里,有聪明可爱的猴哥哥和猴弟弟。有一天,他们两个和妈妈一起上山摘桃子,不一会儿就摘了一篮又红又大的桃子。猴妈妈非常高兴,就挑了几个最好的桃子,要分给他们。看一看,有几个桃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桃子。

  二、引入游戏,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喜欢参加各种类型的游戏,所以,我准备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动手、动口、动脑,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游戏一:分桃子(帮猴妈妈分桃子)

  (1) 让学生拿出8张桃子图片,自己分分试试。

  (2)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分法。)

  (3)你认为怎样分最合适呢?

  引出“平均分”,让学生知道“平均分”的结果是每个人得到的一样多,或者说是同样多。

  2、游戏二:小猫分鱼

  让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学具小棒代替骨头,在小组内亲自动手分一分,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分的具体方法:可以一次一条,也可以一次2条。体现分法策略的多样性。

  3、游戏三:分骨头

  刚才,我们用小棒代替小鱼,那如果没有其他东西代替,可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通过分一分、连一连的方法来进行平均分。

  4、游戏四:小蜜蜂,飞呀飞

  让10个同学扮做作小蜜蜂,每次飞走一半,让孩子们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一半”的具体含义。

  三、课后延伸:

  谈话,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去体验,学习更多的分一分的知识。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分一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分物体时出现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新课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实实在在的,生动丰富的活动中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等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一、故事吸引,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吉吉和利利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把“分一分”的第2 题变一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宝宝家可能请来了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活动、合作的空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 “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四、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咱们准备好上课了吗?”“咱们就按志晟说的‘可能请来4 只小猫’,请你用小棒代替鱼分一分。”……老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 “如果请来24只猫,只有12条鱼,我有办法。把每条鱼切成一半,每只猫都分得了半条。”、“请来48只猫,只有12条鱼,每只猫分到四分之一条”的精彩话语。

  “把12条鱼。分给3只猫,每只分得一样多。”有一个小女孩要求扮演小猴上台分一分,结果分了好久也没分出来,分来分去,总有一只小猫分的不一样,原来小鱼都粘到一块去了。“如果不是磁铁把小鱼粘到了一块,相信你也是聪明的小猴。”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

  本节课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爱劳动、爱运动、敬老等品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五、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行为生成转变的结果。正确目标的预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抓住“被除数是12,除数和商不唯一”的特点,把书本第32页“分一分”的第二小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爸爸它们钓了12条鱼,要给每只小猫分得一样多。可能请来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原本,我想自己先假设两种情况引导一下,再放手。但是,“可能请来几只小猫”的话音未落,志晟就说:“可能请来4只。”这是意外的教学资源,我便放手交给孩子们,把学生的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5篇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即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经历从“任意分” 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收获与不足。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这节课一开始,我以故事引出问题:猴妈妈要把8个桃子全部分给他的两个猴宝宝,有几种分法?请大家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学生很愿意动手分),通过全班交流,列出各种分法。接着问:你认为哪种分法能让两个猴宝宝都满意?说出你的想法。(每个猴宝宝分到的桃子一样多)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之中。“平均分”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随意分”到“分到同样多。” 在参与这些操作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帮助学生体验理解了数学知识,即“平均分”的认识。

  3.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在“小猫分鱼”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帮助小猫解决“12条鱼,4只小猫想分到同样多的鱼,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小组4位同学分别扮演4只小猫、用12根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分好后,派代表汇报是怎么分的,(即交流分的过程,说出不同的想法),得到什么结果。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这既尊重了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等的差异,又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后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分鱼的过程和结果。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为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而努力。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6篇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分桃子》这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理解"平均分"这一过程.

  我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创设情景:2只猴子到小兔家做客,小兔拿出8个桃子招待2 只猴子.同学们想一想,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 你能帮一帮它们吗再让学生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要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样分学生兴趣很高,动手分"桃子".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7个,一只猴子分1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6 个,一只猴子分2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5个,一只猴子分3个."有的说:"还可以一只猴子分4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我又进一步引导说:" 在这么多的分法中,你们认为哪一种分法才能使两只猴宝宝都满意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种."我又追问一句"为什么 "他们都说得很有道理.生1说:"这样才公平,两只猴子才都满意."生2说:"这样两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一样多,就会满意."生3说:"两只猴子分得同样多的桃子,它们都会满意的."生4说:"这样平平分,两只猴子一定都很高兴.对.像这样每只分得数量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叫它"平均分".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在"分一分"和"试一试"这两道题中,我再一次让学生用学具代替题目中的物品进行具体地分一分,自主探索要怎样分才合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在学生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达到了.我想: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像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我们要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摆摆,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操作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探索规律,这样学生就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如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没养成,作为教师的我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还需不断学习.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分一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分物体时出现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新课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实实在在的,生动丰富的活动中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等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一、故事吸引,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吉吉和利利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把“分一分”的第2题变一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宝宝家可能请来了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活动、合作的空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四、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咱们准备好上课了吗?”“咱们就按志晟说的‘可能请来4只小猫’,请你用小棒代替鱼分一分。”……老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如果请来24只猫,只有12条鱼,我有办法。把每条鱼切成一半,每只猫都分得了半条。”、“请来48只猫,只有12条鱼,每只猫分到四分之一条”的精彩话语。

  “把12条鱼。分给3只猫,每只分得一样多。”有一个小女孩要求扮演小猴上台分一分,结果分了好久也没分出来,分来分去,总有一只小猫分的不一样,原来小鱼都粘到一块去了。“如果不是磁铁把小鱼粘到了一块,相信你也是聪明的小猴。”

  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

  本节课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爱劳动、爱运动、敬老等品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五、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行为生成转变的结果。正确目标的预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抓住“被除数是12,除数和商不唯一”的特点,把书本第32页“分一分”的第二小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爸爸它们钓了12条鱼,要给每只小猫分得一样多。可能请来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原本,我想自己先假设两种情况引导一下,再放手。但是,“可能请来几只小猫”的话音未落,志晟就说:“可能请来4只。”这是意外的教学资源,我便放手交给孩子们,把学生的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7篇

  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中,利用远程资源创设以下几个情境。

  1.问题情境,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和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综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如从开始的扮演猴子妈妈为两个猴子分8个桃子,拓展为如何为2 个猴子分6朵小红花,再拓展为如何将6朵小红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以及创设了“尝试平分12个小朋友”的数学游戏,使全班学生的情趣盎然,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的不同分法,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让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生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为学生努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的倾听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8篇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5以内的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桃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猴分完桃子,猴爸爸又请小猴来分6个小木块;分完小木块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等。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整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学目标也在得以一个一个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爱心也得到发挥,他们是在帮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物解决问题中度过。学生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课堂授课时,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另外,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上完课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两个教学班的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实录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桃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猴分完桃子,猴爸爸又请小猴来分6个小木块;分完小木块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等。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整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学目标也在得以一个一个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爱心也得到发挥,他们是在帮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物解决问题中度过。学生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三、学生创新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许多学生极具个性,在研究相同的问题时,往往会

  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研究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问题中,二班有一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分鱼的方法:鱼缸里的小鱼有红、黄、灰3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鱼有4条,我把其中的4代表四只小猫,而3种颜色代表每只猫分到的鱼,这样就会快把他们平均分开了。说实话,在学生说鱼的颜色之前,我根本没有注意12条鱼的不同之处。是学生的细心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的教学更充实,更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多么重要。

  四、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9篇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 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 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 总结全课。

  师:今天同学们帮助小猴解决了分东西的难题,小猴谢谢大家!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从中学到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分桃子

  1和7 2和6 3和5 4和4

  同样多 一样多

  把每一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两个教学班的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实录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桃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猴分完桃子,猴爸爸又请小猴来分6个小木块;分完小木块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等。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整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学目标也在得以一个一个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爱心也得到发挥,他们是在帮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物解决问题中度过。学生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三、学生创新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许多学生极具个性,在研究相同的问题时,往往会

  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研究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问题中,二班有一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分鱼的方法:鱼缸里的小鱼有红、黄、灰3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鱼有4条,我把其中的4代表四只小猫,而3种颜色代表每只猫分到的鱼,这样就会快把他们平均分开了。说实话,在学生说鱼的颜色之前,我根本没有注意12 条鱼的不同之处。是学生的细心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的教学更充实,更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多么重要。

  四、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10篇

  《分桃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回放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48÷2,学生很易口算出结果,但对于竖式却不能正确理解和正确计算,部分学生在尝试用竖式计算时,有几种写法,而且这些错误在后续的几节课的学习中,反复出现,非常顽固,很令我头疼。

  错误分析:少数学生对这种竖式的抽象写法不理解,对其过程和笔算顺序也不理解,更不熟悉,是一种机械的模仿。

  反思教学。

  (1)在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要重视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笔算除法的顺序:我们分桃子的时候,第一次先分 4篮,每个猴子得2篮,在竖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4,4个十除以2得2个十,把2写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8的十位的下面,4-4=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再分8个,在竖式中8要落下来继续除, 8除以2得4,每个猴子分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再用除数2去乘4,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里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8的下面,8减8得0表示全部分完。

  (2)在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算法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比较、置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用竖式计算时,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计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及时归纳: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这里可以用学生喜欢的小歌诀让学生记住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法则:笔算除法从高位起,除数一位商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每次只能除一位、除数当姐余当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补充下面的歌诀内容:“一位不够看两位”。“不够商1,0占位”。

  (3)反复练习,放慢进度。按教材编者的意图,以上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而我认为本内容适合两课时完成,可以这样划分内容和目标,第一节课只研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写法、每一步的意义及过程,以及除法竖式计算与加、减、乘法竖式计算顺序的区别。第二课时再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在竖式计算中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余数的处理方法,并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笔算除法的顺序和过程。

  (4)课前要复习运用乘法口诀口算除法、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每一步的意义,这些都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对理解本节课竖式计算有帮助。如课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9÷2 18÷5,让学生回答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15 这个15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这个3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5)这节课在注重算法优化的同时,算法的多样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但课堂40分钟又显得少,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第五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第11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口算除法,以及一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学校位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学具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于是,我大胆将教材中“小猴子分桃子”改成“小猴子分甘蔗”。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小棒代替甘蔗来操作,简便易行,更有助于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在黑板上列出 2 4

  ______

  2) 4 8

  4 8

  ____

  0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 ,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反思在学生反馈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就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信心。)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 由情境提出问题。

  师:这两只小猴子对同学们想出的办法非常满意,正要按这个方法来分,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师在情境图上再贴一只猴子)他想干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他也想来分甘蔗。

  (师板书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生读。

  师:怎样列式呢?

  生:48÷3。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发言。

  (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组上前发表自己观点。

  生:我叫杨斯,我和刘珊一起来完成这道题,我来说过程,刘珊来分小棒。我先写上了 3) 48 (板书),先分4捆,每人分一捆(刘珊演示),在竖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写在十位上。(板书)1×3=3,把 3写在4的下面,表示已经分掉的数。4-3=1,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板书),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也就是18根(刘珊拆整捆,合并成18 根),18÷3=6,每人分6根,(刘珊演示),把6写在个位上,(板书)3×6=18,18-18=0。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觉得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杨斯讲得特别清楚,我听懂了。

  生2:我想说,good, good, very good!

  ……

  师:的确,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很棒,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杨斯一样,勇敢地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在这部分设计中,我遵循“学生能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的思想,考虑到学生已有刚学到的竖式算理作基础,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十位不能直接整除的竖式除法。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先从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师:每次除的商写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你总结得真不错。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反思教师没有直接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

  〖案例点评〗

  1. 教师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猴分甘蔗”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最后又续编故事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扶放结合。恰当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例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2,难点处理得科学到位,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能力基础,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深化。

  4.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利用教师评、学生评等多元评价来激励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周长 教学设计(精简14篇)

周长 教学设计(精选14篇)周长 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秒的认识 教案(精简16篇)

秒的认识 教案(精选16篇)秒的认识 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体验1秒的长短,探索分与秒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精简16篇)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精选16篇)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1篇  单元教学目标  总目标  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精简2篇)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精选2篇)《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第1篇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教学设计(精简12篇)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教学设计(精选12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教学设计 第1篇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