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精选17篇)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1篇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文字简洁、生动,富有情趣,还蕴含着一定的生活哲理。教学本课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扣题导入,自读感知,突出一个“趣”字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伊始,在揭示课题后,可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比如:“青蛙为什么想看海?”“它看到海了吗?”“它是怎样看到海的y”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书。这其中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新颖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帮助学生过好认读关。比如在指名检查学生读书的时候,让其他同学当小老师,帮助纠正错误;开展小组间读书比赛等等。之后,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生动有趣。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以读促悟,入境悟情,凸显一个“悟”宇
通过朗读,理解词语,领悟内蕴,在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教学时,可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读来促进领会。如教学“失望”一词,如果让学生单从字面上理解,学生肯定是不得要领。教学时可采用抓重点词句,以读促悟的方法来理解:先通过“长期”、“很想”让学生感悟到青蛙想看大海的迫切愿望,再通过“天哪”、“这么高”、“没有”、“也没有”以及反问句“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感悟到青蛙的无奈和失落,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1-3自然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青蛙的内心由希望到失望的情感的转变过程。这样,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境”,又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悟情”,学生对“失望”一词便了然于心了。在教学课文5—10自然段时,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对“这有什么难的”、“再试一下”、“一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等词句的反复读和分角色朗读,感悟松鼠巧妙的引导艺术,以及青蛙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精神。最后,在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发挥创造力编一编、演一演,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三、诱发想象,培养能力,落实一个“迁”宇
青蛙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课文到此嘎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教学时,可抓住这一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青蛙终于看到了大海,大海是什么样的?”“它会说些什么?”“看到了大海,青蛙会对松鼠说些什么?”“回忆自己登山看海的过程,青蛙又会怎样想呢?”“青蛙又是怎样下山的呢?”在学生交流之后,我鼓励他们把课文写下去。学生兴致盎然,各种情境绘于笔下。这样的拓展与延伸,有利于促使学生语言的有效生成与发展。
(《小学语文研究》2002年9期)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九课《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和松鼠的帮助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本文语言简练,内涵丰富,文章旨在说明只要脚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4~12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议论、想像懂得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田字格小黑板、学生自制头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生字复习得不错,课文还能熟练的读好吗?引读课文:昨天我们认识了这只想看海的小青蛙,他的面前有一座“高山”,苍鹰告诉它——(课件显示),可是小青蛙觉得山太高了——(课件显示),它吸了口凉气——(课件显示)。
3、青蛙很失望。接下来是谁来帮助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4-12小节。
二、精读课文。
(一)指导学习4-10小节
过渡: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图片。
1、 小松鼠怎么说的呢?(课件显示)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评议(可爱,有礼貌,很亲切)
2、 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课件显示)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3、 分角色试读,同桌试读,指名读(可以加上动作)。
4、 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边读课文4-10小节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生自读,用不同符号画出青蛙和小松鼠的话)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5、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指名表演,表扬)
(二)引导学习11-12小节
1、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课件显示)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勇敢、坚强、有恒心)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你真是……的小青蛙)
2、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这时候它们心情会怎样?(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指名有感情的感情朗读。读得真好,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3、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面对大海你想说些什么呢?你想对小青蛙说些什么呢?(指名说一说)请你打开补充习题,完成本课练习的第四题。
4、让我们再一起夸夸这勇敢、有毅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小青蛙吧!(齐读11、12节)
三、总结拓展。
1、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小松鼠帮忙。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他们是一级一级爬上来的。)总结: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3、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大家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一起来读好这篇课文吧!(师读旁白,生扮演三种动物,做动作。)
四、书写生字。
1、大家读得真棒,能把这三个生字也读好吗?(登、展、善)
2、这三个字是三种不同的结构,谁能说一说?(上下,半包围,上中下)
3、现在请看老师来写“登”,大家一起在桌子上用手指写登字头的笔顺。(师范写,生在习字册上描两个,写一个)
4、教学展、善的书写。
五、布置作业。
1、和好朋友或者家人一起表演这篇课文。
2、小松鼠和青蛙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3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童话,主要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没有信心。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终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事。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得鲜明生动,我认为抓住对话,再现课文,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想象,这是解读文本、揭示道理的关键。
教学设计:
一、导入,检查生字词。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青蛙看海》,首先,老师检查一下上节课生字学得怎么样?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随机组词。)
二、新授。
1、这是那只青蛙,(出示,贴在黑板上。)他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这是那片海,(在另一侧用简笔画勾出大海。)现在,他看得到大海吗?
(学生纷纷说看不到,有座山挡住了。)
师:谁来画画这座山?
(引导学生把山画高一些。)学生惊讶!
2、师:看到这么高的山,青蛙惊讶了、害怕了、担心了……
(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就用你们刚才惊讶的语气来读读!(引导学生读出小青蛙的惊讶、害怕、担心。)
3、师:哎!看来这只青蛙是别想看到大海了。(激学生。)
生:不对,苍鹰说……
(出示:只要……就能……)拓展,说话练习。
4、师:这样看来,青蛙很容易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啦!
(生反对)哦,对了,还有困难。
(出示: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
师:想想,此时小青蛙的心情怎样?用你的声音读出来。
(指导学生读出小青蛙的无奈。)
5、师:哎呀,还是没希望,登不上这座山,就看不到大海了,同学们,你能帮帮这只小青蛙吗?给他想想办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否定。)
6、师:你们都没有好办法了,真让人失望!然而就在小青蛙感到十分失望的时候,一只小松鼠跳出来了,(贴小松鼠)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4到10自然段,读懂了,告诉大家。
(学生自学课文4到10自然段。)
师:你想看海吗?你们说小青蛙想不想?
简直太想了,做梦都想,可是……
(出示:“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指导边读边做动作。)
师:对呀,要想一步登天那可不容易,但是登上一个台阶怎么样呢?
(出示:“这有什么难的!”)指导读。
思考:小松鼠让小青蛙跳上一个台阶有什么用呢?
(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样一步一步地登,最终就可以登上山顶了。)
师:所以小松鼠说:“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指导读出坚定的语气。)
7、小青蛙和小松鼠的这一段对话真是太精彩了,请同学们再好好读读,一会我们请两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读课文4到10自然段。)
8、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移动卡通图)他们遇到困难了吗?
(出示:累了……渴了……)
想象一下,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出示:跌倒了……磨破皮了……)
这些困难,小松鼠和小青蛙怕不怕呀?从哪看出来?
(理解“不知不觉”:一点感觉也没有。)说明他们真的是不怕难,不怕苦,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移动卡通图到山顶。)
(出示:“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
师:高兴吗?激动吗?就这样来读一读。
三、拓展。(说话训练)
1、想象说话:青蛙跟着松鼠千辛万苦地跳完了无数石阶,终于到达了山顶,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青蛙对松鼠说:“。”)
(松鼠对青蛙说:“。”)
2、老师想到了一些俗语,请看:
(出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志者事竟成。)
带领学生边读边讲解。
3、这时,苍鹰飞来了,(贴卡通图)想一想,苍鹰会告诉小青蛙一个什么道理呢?你能用刚才老师叫同学们的俗语说一说吗?
(出示:苍鹰对青蛙说:“。”)
4、作业:把三人在山顶的对话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写下来。注意标点符号。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4篇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透过青蛙这个形象,读出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但从这个故事中仅仅读出这个是不够全面的。青蛙要去实现一个愿望(看海),是什么原因使它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呢?仅仅是自己的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吗?不!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除了依靠自身(内因),还必须得到别人(老鹰、松鼠)的指点和帮助(外因),接受别人的指点,就明确了行动的方向,避免走歪路;但仅有指点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行动的时候得到引导、激励甚至陪伴,如此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愿望。孩子的成长不就如同“青蛙看海”一样吗?除了靠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有朋友的指点、引导和帮助,可见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大家的。所以这个小小的故事折射出来的道理不仅仅是教育孩子如同青蛙那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还要明白自己的成长(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以上解读也只是站在“青蛙”的角度,如果我们再站在“老鹰和松鼠”的角度来说,他们在“青蛙”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的手,我想当他们看到“青蛙”最终看到大海的时候,心情也一如“青蛙”一样高兴吧,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再翻看这一个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小鹰学飞》《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虽然揭示的道理好像各不相同,但其实都蕴涵着如何教育孩子成长这么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鹰由于受到了老鹰的次次激将,越飞越高,却没有尽头,预示成长的道路上学无止境。事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怜的小羊遇到了不讲理的狼,乌鸦遇到了狡猾的狐狸,“狼”和“狐狸”都将是孩子成长路上可能遭遇的挫折,我们通过这些故事的学习,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面对成长中的挫折、障碍、困难,知道像“小羊、乌鸦”那样做是不够机智和理智的,从而使自己得以健康的成长。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通俗易懂,没有多少语言文字理解上的障碍,教师需要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文本)来领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的人文内涵。
简要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读顺课文,了解故事概况,扫除文字障碍。(略)
第二课时:(整体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采访中展开学习的)
1、自由读全文
2、采访中读课文,明道理
采访话题一:青蛙先生,看到大海后,你的心情怎样?
注:延伸让青蛙描绘所看到的大海,进行说话和想象的训练。
采访话题二:青蛙先生,是什么原因使你终于看到了大海?
注:采访话题二,一定要回到文本,不能演变成空对空的对话
(估计学生一下难以回答,可分解成下面两个话题)
①青蛙先生,你能看到大海,认为要感谢谁呢?
(突出“老鹰”“松鼠”的作用:老鹰:指明了方向,免走歪路;松鼠:引导,把登山这个大困难变成跳台阶这个可以克服的小困难;还有激励和陪伴等,书上都有描写)
②青蛙先生,你能具体谈谈你这次看海的心情吗?
(从青蛙心情的变化突出青蛙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采访话题三:老鹰和松鼠先生,看到青蛙看到了大海,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突出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注: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大采访话题下面,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和课堂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出小采访话题,化解难度,使采访越来越深入。
3、小结。(略)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5篇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6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14
执教《青蛙看海》有感
《青蛙看海》是国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感悟体验、培养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创设情境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真切的感受。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教学《青蛙看海》第二课时的一开始,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我出示一张美丽的大海图。这时我问学生:“这是哪儿?你看见了什么?”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了画面上,看着美丽的图画,听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一下子被带到了遥远的海边,看到了汹涌澎湃的大海,听到了大海的拍岸声,闻到了大海那略带咸的气息。这时老师再把青蛙想看海而被大山挡住了去路的难题推给学生,给学生们一个自由想象、思考的空间。这样做即缩短了久远事物的时空距离,引起了儿童对课文中有关事件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也随之而敏锐起来。
2、发挥角色效应,让学生主动入情入境
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根据课文需要,让学生担任童话角色、向往角色、或身边角色,在这样的情境中,儿童对教材中的角色的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都会有更真切的理解,其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力,也可得到有效的训练。
在教学第四到第十自然段的时候,我放了“小松鼠和小青蛙登山“的动画,然后问:“这只小松鼠,小青蛙可爱吗?你们能不能把这么可爱的小青蛙小松鼠表演出来呀?”学生的表演欲望被激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按自己表演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去表白,去操作,去裁决,合情合理的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
在指导对话中我经常试着把学生推向文中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表现。如一个学生在扮演青蛙时很随意的读:“是啊。可是山太高了,我上不去。”我没有先指出他的缺点,而是说:“现在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小青蛙。”教师再引导:“你这只小青蛙真神气。不过你刚才看见大山还害怕得吸了口凉气,现在老师听你读后好像觉得你这只小青蛙很有信心爬上这座高山似的。你能再读一遍吗?”这样,学生即知道了该怎么读好、演好小青蛙,又减少了他们的挫折感,从而激发起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
3、创设情境,传达真情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活的,一旦他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学就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到第十自然段小青蛙和小松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山顶后,我问:“小青蛙,小松鼠到了山顶心情怎样?”学生齐答:“高兴。”教师伺机说:“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小青蛙、小松鼠来读读这句话吧。”学生马上读出了兴高采烈的样子。然后,教师出示小松鼠、小青蛙爬上山顶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教师富有激情的引导:“现在你们就是小青蛙,小松鼠,你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山顶。你们想说什么呀?”学生们情不自禁的大喊大叫起来:“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啊!大海,你太美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促使儿童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
二、注重感悟体验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蓄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比如挂图、投影、多媒体可见及模拟实验、表演等。但是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语感。
在教学《青蛙看海》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联系他们生活的实际,说说自己害怕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再联系课文上小青蛙吸了口凉气,体会“吸了口凉气”是小青蛙因为害怕才做的动作。在解释“善跑”时也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动物很善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说说为什么说他们很善跑?从而理解了“善跑”的意思。又如在体会小松鼠、小青蛙登山的“累”时,我让学生看看图画上高耸入云的大山,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就是小青蛙、小松鼠,就这样一级一级的向上跳,回怎么样?学生回答:“很累。”教师再引导他们:“你们能把这种累的样子读出来吗?边读要边想象当时的情境,像放电影一样。”学生就声情并茂的读了起来。通过多种感觉,使符号、语言、意义、表象有机结构,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1、“对症下药”,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
加德纳指出,在正常的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个智能。
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听着悠扬的音乐,看着美丽的大海画面,进入了大海的情境中。再说一说看见了什么。通过这个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用眼睛对大自然进行观察的能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也培养了学生对音调、旋律、节奏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音乐智能也得到了发展。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看见了什么,大海是怎么样的,学生的语言智能也得到了发展,可谓一举三能。在后面分角色朗读中,我用小木块在讲台前搭了两步台阶,让学生带上头饰上台来表演登山。学生在一边登台阶一边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智能,又训练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运动智能。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由于过分看重学生统一的一面,忽视他们的丰富个性,喜欢以统一的模式衡量和要求他们,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处处压抑他们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学生,便会经常体验到羞辱、内疚、恐惧等消极经历。这种消极的经历和体验会中断一个人某种智力发展的路径,从而使这种失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机会。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在教学《青蛙看海》的第十一自然段时——小青蛙和小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在用图片展示了他们登上山顶的画面以后,教师引导:“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们看见了这么美的大海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如果你是一只会唱歌的青蛙,你会怎么样?会跳舞呢?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高兴呢?自己想一想,跟着音乐来做一做。”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学生都高兴得笑着,跳着,或欢呼,或跳跃,或高兴得几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学生各自潜在的智能都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这时再让他们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爬上山顶?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是靠了小松鼠帮忙小青蛙才爬上去的。”有的说:“是小青蛙自己努力,一级一级爬上去的。”也有的说:“苍鹰引路,小青蛙不怕困难,才爬上山顶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予以肯定:“对呀,当我们遇到困难,要像小青蛙那样不怕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再加上朋友热心的鼓励的帮助,那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www.jing-luo.com)
2、对学生实行“开启智能”的多元评价
据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八种不同的智能,人没有智能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类型的差异。很多被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所擅长的智能类型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每个孩子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宽容和鼓励,能使孩子们有信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面对孩子的不理想的朗读或错误的回答,教师可以中肯的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切不可说出“你读得太难听了”“你的声音怎么那么低。”之类的挫伤学生积极性、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过分的批评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一句“你读得真认真,能再响亮一些吗?”,“再试一下,你一定能读好!”,却可燃烧起学生对读书的希望之火,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和鼓励,从而减少他们的挫折感,激发学生的潜能。如一个学生在读松鼠的话时很随意的读道:“你想看海吗?”我没有急于指出他的缺点,而是说:“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让我们这些害怕胆小的青蛙听后能有勇气登上大山。”结果读第二遍时他不仅读出了小松鼠的有礼貌,而且还表演出了动作。这样,学生即知道了该怎么读好、演好小青蛙,又减少了他们的挫折感,从而激发起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在情境中充分发展他们各自的丰富多彩的个性。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www.jing-luo.com)
本文转载自
黄牛课件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7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本课正字组词,理解带有生字词语的意思。
3 使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1. 通过朗读、评议、想象,使学生懂得: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师的好朋友,大家快看他是谁啊?快和他打一下招呼吧。小青蛙和我们一样也特别喜欢大海,今天它给我们带来一个关于它和大海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吧!
2学生初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3自然段)
1、小青蛙想看到大海,一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主意,它会怎么说呢?
(1)一起来读一读,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呀?谁能学着苍鹰的样子来读读它的话,看谁学得像。
(2)这座山可高了,教师顺手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如果让你去爬,你心里有
什么想法?
2、 青蛙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它遇到了什么困难?
(1)“天哪,这么高的山!”谁来读?
(2)青蛙边说边怎么做?你能学学吗?你们什么时候会这样吸一口气?现在谁
再来读读这句话。
(3)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难呢?(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
,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一起读读。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
(狗、马)为什么说他们善跑?青蛙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突出显示:怎么上得
去呢?)谁再来读好小青蛙的话。 (4)咱们请我们的小青蛙来读一下,咱们听听它当时是怎么说的。 (5)此时的小青蛙是什么心情?
3、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1) 看看苍鹰是怎么说,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 学生自由交流。
(3)这个时候的小青蛙又是什么心情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4-10自然段)
(一)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
1、过渡: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
小松鼠怎么说的呢?
(1) 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2) 评议: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
2、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3、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4、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
(1) 请大家一边读课文5-9自然段,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2) 读一读。全班读-分组读-指名读。
(二)引导学生表演好对话
1、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
像。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2、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3、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他们表演得像吗?发最佳表演奖。
4、问: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大山上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你能想到吗?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就这样……山泉水”。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2自然段)
1、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这时候它们心情
会怎样?
(1) (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感情朗读。
(2) 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
(3) 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着手和小松鼠,小青蛙一起庆祝一下吧!(放一段
音乐,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着手,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
2、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
(小松鼠帮忙。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他们是一级一级爬上来的。)
2. 总结课文 深化主旨
1、请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对你在以
后的学习中有什么帮助?
2、教师总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小青蛙都可以不怕困难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也应该向它学习。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那么,有一天,我们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让我们一起从现在、从自己做起吧!宝贝们加油,你们一定可以的,你们有信心吗?
板书设计:
9 青蛙看海
苍鹰 松鼠
只要……就能…… 石阶你能跳上去吗? 勇敢 脚踏实地
不过,你不……怎么能…… 再试一下
展翅飞走了 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课堂作业设计:
一、 比一比。
从 ( ) 吸 ( ) 已 ( ) 喝 ( )
丛 ( ) 级 ( ) 己 ( ) 渴 ( )
二、一字开花。
展 ( ) ( ) ( ) 登 ( ) ( ) (
)
善 ( ) ( ) ( ) 苍 ( ) ( ) (
)
三、造句。
失望——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长期 展翅 一级一级 善跑 一双 失望 吸气
台阶 喝水 累了 歇一会儿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海?
2、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
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3、读了这两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4~11段
1、学习第4~9自然段
(1)同桌合作读4~9自然段。
(2)指名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他们说话语气的不同。
(3)师添问引读,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在松鼠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4)指名分角色朗读,再次深入体会。
2、学习第10自然段
(1)课中律动:学生做青蛙往前跳的动作,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2)在体验中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同时启发想象上山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3)品读第10自然段,体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在句子中的意思。
2、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大海的画面,说说看到的景象。
(2)感情练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心情的欢畅。
(3)想象练说: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积累
1、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请你想一句话,送给你喜欢的小动物。
2、总结出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有志者事竟成。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9篇
《青蛙看海》是国标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期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是否能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中根据学段要求,确定1、2两个目标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应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 一 课 时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巩固练字”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据题质疑,青蛙为什么要去看大海?它看到大海了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课文内容,从而激发读书兴趣。(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课文中对话的朗读,我着重指导。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四 自主识字,巩固练字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 二 课 时
一、巧设情境,复习词语。
播放动画:小青蛙捉虫画面,学生复习字词,小青蛙就呱呱叫一下,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细读课文,顺学而导,慢慢体会青蛙看到大海的过程
1、在多媒体渲染的情境中,自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出示句子“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导朗读,比赛朗读。
2、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我着重让学生体会“小青蛙认为自己能登上这座山吗?”“ 小青蛙的话说明当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接着让学生
表演(吸了口凉气),再模仿青蛙的口气说话,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对爬上这座高山缺乏自信,苍鹰说的话通过朗读、表演,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体会。然后我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两个自然段。
3、接着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讨论: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是谁鼓励小青蛙,给小青蛙信心的?小青蛙是怎样和小松鼠登上山顶的?小青蛙跟松鼠一级一级地跳上山顶,容易吗?请全体学生起立跳一下,说说感觉。请全体学生起立连续跳二十下,说说感觉。再通过多媒体多媒体播放第二部分登山的配音、配乐及动画,体会他们登山的辛苦,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课件再出示句子,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再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朗读。
4、说话训练:小青蛙和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他们的心情怎样?
课件出示图,指名说:“小青蛙和松鼠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三、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分组开展竞赛,戴上头饰,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四、实践活动,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这些故事都告诉小朋友一个道理。下课后去看看这些故事,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我们在班队课上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看看谁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体验当小老师的快乐。
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借助小青蛙呱呱的叫声,出示“吸、阶、级”三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请学生交流字形的同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重点指导书写“吸”字,边引导观察,边示范板书。接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规范地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青蛙看海(坚持不懈)
爬到山顶 看到大海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10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表演4——11自然段。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青蛙登山的困难。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你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指名回答(青蛙看海的故事)。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它很想看到大海。板书:很想
3、是啊,一开始青蛙认为要想看到海难。过渡:为什么青蛙觉得要看到海很难呢?
二、学习1——3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
2、交流:
(1)山高:
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你是怎么知道的?自读1—3自然段。
(山很高)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想象:山会有多高?你能读出山的高吗?
指名读,评议。
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试试!齐读。
“青蛙吸了口凉气”,动作体会“吸凉气”,学青蛙先吸口凉气,再说一说山的高。
过渡:除了山高,还有什么原因呢?
(2)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
认真听老师读这句话,思考: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读:读好“没有、也没有、怎么”以突出青蛙登山之难。练读、指名读。
连起来读青蛙的话,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指名读(提醒学生注意吸凉气动作)、齐读
这个时候,苍鹰又是怎么说的呢?
谁能读读苍鹰的话?指明读。苍鹰的话是什么意思?青蛙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大海。所以青蛙失望了。(板书:失望)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青蛙要想登山看海,的确很难,小青蛙面对困难,放弃了没有?我们知道青蛙最后登上了山,看到了大海(板书:看到大海),那它是如何登上山的呢?(板书:?)
三、学习4——11自然段:
1、读4——11自然段,思考:青蛙是如何登上山顶的?
青蛙是怎样登上山的?(跳上山的)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什么叫“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谁来做青蛙,谁来做小松鼠,来演一演?(动作体会“跟着跳”)
演得不错,下面咱们来看看青蛙是怎么跟着松鼠一级一级跳上山顶的。播放动画。
孩子们,想一想,青蛙和松鼠在跳上山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什么困难?
你们登山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累,腿酸。
2、指导表演:
下面就请同桌分角色来读一读,演一演。注意:从第四自然段“青蛙很失望”一直演到第11自然段“到达了山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哪位同学能把登山的过程表演出来?
(1)(学生演至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有点累时)小青蛙,你觉得怎么样啊?既然累了,就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吧!
(2)同学们,你们看,小青蛙这么弱小,跳了那么多台阶,当然很累。突然,草丛中窜出来一条毒蛇,好危险,差点把小青蛙吃掉。突然,天气又下起了大雨,把小青蛙全身淋湿了。
(3)上山很累,还会遇到困难,小青蛙,你会放弃吗?为什么?
(4)是啊,正因为青蛙想要看海,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才使得他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你们看,小青蛙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又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了,真是好样的!你们想不想也来鼓励鼓励他呀!让我们也来鼓励他!小青蛙——,小青蛙——。
(5)看,听了大家的鼓励,小青蛙跳得更有力了,让我们再为他加加油!……看,小青蛙终于到达山顶了!
四、学习12自然段。
1、小青蛙到达山顶看到大海了。
(出示大海图)咱们和青蛙一起欢呼吧!
2、是啊,经过努力,青蛙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同学们,咱们和青蛙一起来看看美丽的大海吧!(欣赏图片)
3、大海美吗?如果青蛙不付出那么多努力,它能看到这么美丽的大海吗?这个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整体感悟。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共同体会青蛙看到大海的快乐吧!(齐读)
六、思维拓展。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课文中有苍鹰、青蛙、松鼠三个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最后,老师也要送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课后反思:
因为本课课文较长、段落较多,又有分角色朗读、表演的任务,所以安排在第一课时学习了字词,初读了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了课文大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而课文的难点又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青蛙登山的困难。于是,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注重创设情境,例如:利用板书的简笔画让学生想象山的高度,让学生回忆自己爬山的辛苦并想象青蛙登山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表演的时候相机提问,欣赏大海图片品尝成功的快乐。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读懂了课文,受到了启发。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11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4.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挂图、青蛙和松鼠的头饰、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青蛙看海。通过
学习,我们知道青蛙——想看海,结果青蛙——看到海。
板书:想看海 看到海
师:青蛙非常想看海,它先碰到了谁?
二、读读讲讲
1.学习青蛙和苍鹰的对话。
(1)读一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出示明胶片:青蛙和苍鹰的对话)
(2) 指名学生分别读苍鹰和青蛙的话。评价
(3)小小组讨论:读了它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中讨论。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挂图)启发学生想象。
师:青蛙要想看到海,一定要登上这座山。青蛙看着这座山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5)指导读青蛙的话。同时理解“吸了一口凉气”。
指名学生反复读青蛙说的话。
(6)分角色读青蛙和苍鹰的对话。
谈话:苍鹰飞走了,青蛙面对高山,很失望。怎么办呢?正在这时,它的好朋友——松鼠来了。它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话呢?
2.学习青蛙和松鼠的对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松鼠的对话。边读边拿出笔用“~~”划出青蛙的话。(教师巡视)
(2)分角色朗读青蛙和松鼠的对话。
(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内容)
(3)同桌练读对话。指名同桌读一读。
师:对话不仅要会读,还要能根据课文中的内容给青蛙和松鼠加上动作、神态。你能行吗?
(4)同桌表演对话,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同桌戴好头饰)上台表演。评价。继续表演。
提问:从它们的对话中,你知道青蛙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了?为什么?
谈话:小朋友,青蛙有信心跳上石阶去看大海,让我们也来当一回青蛙吧,你们有信心登上山顶吗?
3.学习第十一小节内容。
(1)全体学生伴随音乐做蛙跳,连跳4分钟左右。
(学生跳,教师在不停地鼓励大家。)
(2)请学生说说跳的感觉?指导读好“累”字。(一边喘气,一边读)
(出示第十一小节内容)
(3)指导读第一句话。指名读。
启发学生想象:青蛙在跳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它是怎样克服的呢?
(4)组织学生讨论:这时的青蛙是继续跳还是回去?为什么?
师:小青蛙为了早日看到大海,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继续爬山。现在让我们一起为小青蛙加油吧!
(学生喊,加油,加油。教师搬动青蛙图,慢慢移向山顶。)
(5)引读:不知不觉,它们已经——(学生齐说: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板书:努力登山
谈话:小青蛙历尽千心万苦,跳完了无数石阶,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
4.启发学生想象。
(1)小青蛙终于看到了大海,它会说些什么话呢?
(出示句式:小青蛙( )说:“ !”)
(2)小青蛙心里很高兴,会对松鼠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
三、全堂小结。
小朋友,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写字训练
设计意图:
1.突出自读自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因此,在课的设计时注意将“读”贯穿始终。首先是“读”的层次性。有部分感知的自由朗读,有探究课文内容的细读,还有体会情感的品读。各个层次目的明确,并且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在自读中思考,在自读中练习评价。其次是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感情朗读、边读边画、抓重点读等。
2.突出合作学习。本设计主要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探究,以更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也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3.突出学生体验。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课外情景,我作了如下尝试:如课文第十一自然段,内容为“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我在教学中一开始让学生伴随着音乐学青蛙跳,跳了近四分钟,然后让学生谈跳的感受,指导读好“累”字。再引导学生讨论这时的青蛙是继续跳还是回去?并说明理由。继而指导学生读好这小节。最后设境练读。在这个教学板块中,通过活动说话、引导、朗读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这样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12篇
这几天一直在学习第四单元,都是些童话故事。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带有童话色彩的课文,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他们在课堂上眉飞色舞。他们也有强烈的表演欲,特别喜欢表演,所以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他们也能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故事中的地位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加上稚嫩的动作,也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让孩子们体验角色的情感,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由此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这就是语文课上表演的最终目的吧!以《青蛙看海》教学片断为例:
师:小朋友们,来,让我们做这只可爱的小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播放音乐)一级、两级、三级、四级……继续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顶了。(师生一起跳)
(音乐停)师喘着气说:“真是累坏了,我们在平地上跳这么几下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而青蛙要登上这么高的山,该有多累呀!”
师(采访一学生):小青蛙,你感觉怎么样?
生:又累又渴。
师:你渴成什么样?累成什么样?
生:渴得喉咙直冒烟;渴得有气无力;累得满头大汗,不想动弹……
这一环节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表演,一起感受到了“跳石阶”的艰难。孩子们的表演入情入境,体会到青蛙为了看海而付出的努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陶冶,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13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学会生字,读通课文。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课文中逐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题目上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读课文,每人读3个自然段。别人在读时要仔细听,有读得不对的帮助指出,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巡视)
2、谁来试试?指名读课文,指点读准“登上、喏、天哪、苍鹰”。
三、配音解读
1、现在你们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了吗?
2、相机用简笔画板书。
3、你想来看看苍鹰是怎样指点青蛙的吗?(画面没有声音)
4、你觉得动画片少了什么?你愿意为它配音吗?
5、研究如何才能配好音。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配音,同桌合作。
7、指名表演,让学生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请配得好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相机出示高山的画面或图片,让学生体会山高,青蛙因此望而却步。练读青蛙的话)
8、小结:青蛙虽然受到苍鹰的指点,但对登上高山完全没有信心,那它是怎样登上山顶的?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所有生字
2、出示生字:“登、苍、善、展、失”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4、书空笔顺,交流写时的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在习字册上写好新学的5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台阶,到达了山顶终于看到大海)。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二、精读1、2、3自然段。
1、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高)
3、师:对,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青蛙面对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是怎么说呢?(出示语段:“天哪,这么高的山!”
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谁来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读一读(圈点提示语)这句话呢?(学生演示)为什么这么演呢?(吓住了)我們一起來学着小青蛙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4、青蛙为什么这么害怕?这么没有信心被吓住了呢?(山高)还有呢?再往下读读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青蛙的理由吗?小结:是啊,还因为自己太小了,太弱了。
5、青蛙面对高山,想到自身的弱点有点失望了,这时苍鹰告诉它什么呢?“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小黑板出示苍鹰说的话)小朋友,苍鹰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请你们多读几遍再来说好吗?(学生自由读这句话再交流)(不过,你不登上山顶就不能看到大海。想要看到大海,你就必须要登上山顶。)苍鹰再次告诉青蛙要看到大海非登上这座山不可,我么一起来读读苍鹰的话好吗?语气强烈一点。
过渡: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青蛙更失望了。那青蛙有没有登上山顶?又是在谁的帮助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呢?(指名回答)松鼠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的4—11自然段找找有关语句把它画下来,与同桌说说。
三、精读4~~11自然段
1、读后交流,(你么找到了哪些句子呢?)教师贴句:
“你想看海吗?”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
“再试一下!”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师:小朋友找得真全,原来小松鼠就是这样来帮助青蛙的呀!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体会体会好吗?
2、读句体会。
(1)、小松鼠看到青蛙失望的时候,就去关心地问它“你想看海吗?”谁来读读这句话?(你真关心小青蛙)师:看来小松鼠很关心这只青蛙,就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地问一问这只小青蛙吧!(齐读这句话)
(2)、小青蛙是怎样说的呢?(“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你能体会出当时小青蛙的心情吗?师:看来这时的青蛙是一只失望的小青蛙,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呢?(指名读)谁愿意来做做这只小松鼠和小青蛙,也来问一问、答一答?
小结:你们读的真好!我也感受到了青蛙的失望,松鼠的关心,我们也来像他们一样来把这个对话读一读。
(3)、听了小青蛙的话,松鼠又是怎样引导小青蛙的呢?(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谁来做这只小松鼠,来引导小青蛙读好这句话呢?(评价:真不错,你读出了关心小青蛙的语气;你引导小青蛙还很耐心呢!)我们都来做做小松鼠耐心的引导小青蛙好吗?(大家一起读这句话)小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贴图演示)青蛙听了小松鼠的话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贴句)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青蛙也来跳一下,好!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也来跳上一个台阶吧!(预备——跳!)
觉得怎样?(容易)对呀!这下子小青蛙有点信心了,谁再来有信心的读一读小青蛙的话?(嗯,信心十足)谁能赛过他?我们一起来有信心地一读青蛙的话。小青蛙轻而易举就跟着松鼠也跳上去了。(贴图演示)板书:跳上一级
(4)、小松鼠看到青蛙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又怎么引导的?“再试一下!”谁来读?想再试一下吗?那就让我们再来跳上一级。(大家一起跳)青蛙在松鼠的指引下又跳上了一级。板书:又跳上一级
(5)、看到小青蛙又跳上了一级,松鼠再一次鼓励小青蛙。(“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他)让我们给他更多的鼓励来读读。(齐读这句话)
小结:小松鼠可真会帮助人,在它的鼓励下,青蛙由失望到充满了信心。你们想演一演吗?请找你的好朋友练习一下。指名上台表演。你们表演的真好!你真是一只爱帮助人的小松鼠,你也不错,对登山充满了信心。(贴星)
3、就这样小青蛙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板书:一级一级跳)
你们愿意学着小青蛙和松鼠一起来登山吗?(大家一起在原地跳)师:努力,继续努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1)、师:你们觉得怎样?(累)那请你把这句话来读一下,把累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听你读这句话我也觉得好累呀!
(2)、登山那么劳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呢?(渴了喝点山泉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歇一会儿,顾不得休息,更多时间在登山,喝点山泉水,顾不上多喝几口,不断向上登。)
(3)、拓展练习:你们想想,他们在登山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做呢?(自由说说)
师:是啊,为了登上山顶看到大海,他们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喝,一个劲儿往上登。我们再读读好好体会一下,就这样,青蛙和松鼠认准了目标,什么困难也不怕,坚持向上攀登。
(4)、好了,马上就要到达山顶了。让我们倒计时,一起等待胜利的那一刻吧!5、4、3、2、1到啦!此时此刻,引读: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板书:到达山顶看到大海(个别读,集体读)让我们一起来祝贺青蛙和松鼠吧!再次朗读这句话。
4、进行想象说话
(1)、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大海一望无边,蓝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此情此景青蛙会说些什么呢?(1、感谢松鼠;2、肯定自己)
(2)、学生交流后总结揭示中心:
是呀,青蛙坚持不懈,一级一级的攀登。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这正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齐读)这是一句名言,你们还知道哪些名言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吗?(1、有志者事竟成。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努力是成功之母。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登、级、喝
2、指读,说说记的方法(认识新部首)
3、示范写,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找你的好朋友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小故事在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作业。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指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①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②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①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②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难记
2、指导写法。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三、 作业。
1、组词。
及( ) 旋( )
级( ) 放( )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练习
3、填空。
完成练习
课前思考:
本文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导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汉字的经验和方法,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了初步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姿势。他们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演读更受他们欢迎。他们想象丰富、爱好画画、乐于表演,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但他们的问题意识不强,虽然他们也能围绕某一内容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但往往不能独立的、主动地提出问题。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深入理解课文、体验课文内容。
2、对学生进行四能训练,即读、说、画、想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喜爱阅读,在乐读中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难点:朗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活动让学生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这三者紧密结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在浓郁的情境中,通过活动、朗读、想象、说话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14篇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阅读兴趣摆到重要位置,并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另外,基于“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理论的引领指导,本课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其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特色]
通过多次角色转换在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其深深入境、自然悟情。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①,并能进行较好地角色朗读及表演。
2、认识一个偏旁“登字头”,学会3个生字“苍、登、善”。
3、能从小青蛙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悟其心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启动情感,揭题入文。
1、教师引入:“带来一个很好听的童话故事。”
(揭题出示“青蛙看海”并范读)
2、有兴趣来读读这个题吗?
(1)指名读;(2)齐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课伊始,教师若采用那童趣活泼的话语必定能一下子触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虽是简简单单的两句话,相信也定会让其带着一份天真和好奇不知不觉走进去。】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究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听完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部分简单的问题,如“善跑”、“苍鹰”等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探讨、补充非常快速地完成;对于一些重要的、与课文内涵联系紧密的,如“长期”、“凉气”等则慎重贴于黑板,启发学生在学课文时再作进一步的深思。)
3、小结:小朋友现在是越来越会提问了!别急,呆会儿我们还可以一边学,一边提;一边提呢再一边自己来解决,好吗?(好!)其实我们从小啊就应该做一个善思考与爱发问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有所创造!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听完故事后,教师若能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自由提问的时空里驰骋一番,并且对其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以赞赏、鼓励来给予肯定的话,那么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定更为自由、舒展。】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一)、导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3、众说纷纭,巧解“长期”。
4、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青蛙(点图述),你啊在这个湖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了,你会怎么想?(指名说)
5、多种促读手段指导读好第一段第一句(突出“呆得最久,最想看海”的感觉)
6、看,就在此时(贴图)谁飞来了?(苍鹰大哥)
对它说什么呢?(男女生分读)
7、师述:有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我们要做的是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在其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示范者,又是一名普通的求知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为此,本课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己稍稍掌握一定的知识方法,并凭借教材,小组间、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巧破疑难等一系列过程,使其在探讨中发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小青蛙抬头一看,看到了什么?(贴山图——指名说)
2、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蹲在湖边的青蛙(动作),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
(对个别感觉可再具体地问下为什么,促使学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悟)
3、书上的小青蛙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4、师引思:都说自己会害怕、担心,那书上的这只小青蛙是开心呢,难过呢,还是害怕?(众生发表意见)
5、指导读好第二段:(1)指名读;(2)齐读。
6、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7、巧解“吸了口凉气”: (1)指名2人上台试吸;
(2)师范吸,问:有何不同?感觉?
(3)师转换句序范演读§2:“青蛙吸了口凉气……”
(4)齐演读——指名一生上台演。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1、角色转换:你是苍鹰,你怎么说?
2、书上的苍鹰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苍鹰的口气)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指名——齐)
3、师引思:苍鹰有无帮助青蛙(没有)猜青蛙心理?为什么?(指名说)
4、师顺势解疑,引入(出示“青蛙很失望”)
(1)指名读;(2)齐读。
5、角色转换,引申思虑:你会失望、难过吗?
6、总结:凡事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就像今天我们学课文,还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的;没解决的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想办法,好吗?
【从低年级起,教师就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创造不同的条件,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角色转换的能力。因为没有成功的“角色转换”就无所谓真正的“入境悟情”。如本课多处设计让学生充分转换角色去思考,去想象,去感受。虽然可能会得到一些可笑、错误乃至失败的想法亦或是说法,但是作为我们教师来讲,还是应该时时鼓励,处处宽容,让这些个性的火苗带着他们激情地跳动!】
四、角色朗读,自然转化。
1、分工(青蛙、苍鹰):自愿加入。
2、采访:准备用怎样的口气来读?
3、正式分角色朗读。
【转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为此,教学中,教师就应竭力运用多种途径去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如此处的分角色朗读以及前面的多处朗读指导,教师就可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悟角色,创设机会让学生倾听语言、感受语言,在形象、生动、自然的对话语境中成功地转换角色,圆满地完成朗读的任务。】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写生字:苍、登、善(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 (1)认识新偏旁“登字头”,并自学其笔顺——师板写生书空
(2)自学难字“善”的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大堂交流。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让学生在实践描红、自主观察探究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让其当小老师上台交流,不失为写字教学“冲锋陷阵”的前奏曲“纸上谈兵”;而后在“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系列连环过程中,再次让学生从认识和操作上感受了一番汉字的形体美,并获得进一步的深化。为此,写字教学中要坚持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的“三动”方针。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朋友们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15篇
案例:
1、细读第一部分
①小青蛙生活在湖边,它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是谁给小青蛙指路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导朗读。指名读,比赛读。评价
②小青蛙认为自己能登上这座山吗?指读第二自然段。
③小青蛙的话说明当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男女生读。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表演(吸了口凉气)。
口语训练:回想一下你在什么情况下也会对自己没有信心?
④要想看到大海,还有其他办法吗?女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导朗读。范读。小组比赛读。
⑤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
课件出示指路图及句子。比赛读,分角色读。
2、细读第二部分
过渡:小青蛙能看到大海吗?它放弃了吗?
①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讨论: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小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并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朗读。
②小组自学。
③检查自学情况:
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
是谁鼓励小青蛙,给小青蛙信心的?
小青蛙是怎样和小松鼠登上山顶的?
小青蛙跟松鼠一级一级地跳上山顶,容易吗?
请全体学生起立跳一下,说说感觉。
请全体学生起立连续跳二十下,说说感觉。
过渡:小青蛙跳几下是不难的,但要“一级一级”地坚持不懈地跳上连苍鹰都认为“太高了”的山是很不容易的。
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他们登山的辛苦,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课件出示句子,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分角色朗读,评价。
再次有感情分角色齐读。
3、说话训练
过渡:小青蛙和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他们的心情怎样?
课件出示图,指名说。
小青蛙和松鼠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图。
评析:
《青蛙看海》是一篇二年级的课文,这是一篇生动有趣、言近旨远的童话故事。邢老师在执教这堂课时,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阅读特点,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内化的潜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淀,在表演中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一、读中感悟,入境悟情。
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在教学中,邢老师强调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又以思促读。她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中入境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如在教学“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一只苍鹰飞来,对青蛙说了一番话”这段内容时,教师指导朗读,是用询问的口气问道:“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呢?”学生正是因为明白了苍鹰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飞上山顶是轻而易举的事,才能如此有感情地读出味来。又如当小青蛙看到这座大山时,教师引导学生读青蛙的话,问道:“他(一位学生)刚刚的朗读,有没有让你感到山非常高、高耸入云呢?”正是因为教师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悟,入境悟情,才让学生更真切地贴近文本,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创设情境,体验过程。
孩子们喜欢在充满形象、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他们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才能实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因此,在教学中,邢老师努力创设生动、逼真的课文情境。如在教学青蛙和松鼠对话这一部分时,现场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松鼠和青蛙。接着,又带领小朋友跟着小青蛙一起跳石阶,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我觉得此环节正是本堂课的亮点所在。在邢老师带领着小青蛙一起攀登山峰的过程中,教师富有激励性的引导语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体验感受的欲望。教师鼓励道:“跟着老师一起跳,继续跳,坚持跳。小青蛙们,加油啊,快要到半山腰啦!再坚持不懈用力地跳,我们马上就可以到达山顶了!”孩子们在教师的激励与鼓舞下,奋力不停地向上跳,终于达到了山顶。此时,孩子们个个都气喘吁吁的。教师灵敏地紧抓这个难得的教学契机,随即问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啊?”说:“爬山实在是太累了!”“我腰酸背疼,不想再跳了。” 通过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的道理。现在我们提倡“体验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自身未曾体验过的事情,走进文本的情境中。由此我想到:一次,我去一所学校听一堂思品课,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妈妈怀着自己的时候是多么辛苦多么劳累,于是就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妈妈,也挺着大肚子干家务活,扫地、拖地、洗碗、整理房间等,来体验妈妈怀着自己的时候的这份辛劳。这个教学设计就与邢老师在本课中带领着小青蛙共同跳石阶,登上山顶的教学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效果。
三、展开想象,抒发感受。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文本的后半部分设计了两个说话环节,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第一、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一起跟着小青蛙跳台阶,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在这一路上,小青蛙和小松鼠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学生的回答独特、各不相同。有的担心山石会滚下来,砸伤小松鼠小青蛙,有的担忧老鹰、蛇及凶猛的野兽会袭击它们。
第二、最后他们终于看到了大海。教师立即运用了多媒体展示辽阔浩瀚的大海,并伴随一阵接一阵的浪涛声。学生们顿时瞪大了双眼,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师问:“小松鼠和小青蛙会说些什么呢?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回答道:“蔚蓝的大海真美啊!”“谢谢你,小松鼠,没有你,我就看不到大海了。”“我还看到大海上飞着海鸥呢!”更有个小朋友说:“这是我们两个人齐心协力到达山顶的。”“我实现了愿望,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此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正是因为小青蛙勇敢、坚强,永不言弃、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达到山顶,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16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7
让每一处细节绽放魅力《青蛙看海》听课感想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还记得去年的教研活动中听过石鼓路小学的两位教师执教过这一课,这次聆听聂校长执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受益匪浅。
在开始的复习巩固环节,不仅有传统的词语复习,而且针对了本课出现的新偏旁:登字头,进行复习巩固,还有选择读音和形近字组词,形式多样,而且抓住了本课生字词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精读课文环节,突显出以下特点:
1、前后呼应,环环相扣
在新授内容环节,教师注重了课文与前后所学知识的呼应。例如感受山的高,看到苍鹰,回顾在《小鹰学飞》中描写鹰飞得高的句子。在结尾介绍的成语也是以后将会学到的内容。这样,每篇课文就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而是与前后文内容有机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慧眼独具,深入浅出
以一个问题统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琐碎的对话进行整体感知,紧紧围绕“青蛙是怎么登上山顶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引领学生将青蛙的成功归因为两个重要因素:青蛙的坚持和松鼠的帮助。尤其突出了后者,因为松鼠的帮助作用往往是在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的。然而正是松鼠发现了青蛙的长处,不断地给予其鼓励,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才使青蛙最终走向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3、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在指导学生理解“青蛙是怎样登上山顶”这一问题时,教师抓住了一个重要的短语“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然后让学生自读相关段落,找一找四至十一自然段一共出现了多少个“跳”。让学生从这些细节中体会青蛙的艰辛和持之以恒。接下来独具匠心地将“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变换主语,让学生填空:松鼠( )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通过填入的动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松鼠帮助的作用。从细节之中理解文章主旨。
4、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强化基础知识
在读到“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时,教师相机出示“歇”、“渴”、“喝”三个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己想方法来区别记忆。“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口”,学生很容易想到,而对于欠字旁的“歇”则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巧妙地结合语境,指出“欠了力气要歇一歇”,既帮助理解了字义,又概括出了字形的特点,高效地强化了基础知识。
听了聂校长执教的这节课,给我带来很多的收获和启发,也让我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不断地总结和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www.jing-luo.com)
本文转载自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第17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0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五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谈话: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童话故事《青蛙看海》,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小朋友们的学习效果如何。
2、(多媒体出示新词)复习新词: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这上面的都是课文里的生词,没有拼音,红色的是生字,你会读吗?(会)那我们开开小火车读读吧,读的同学看仔细了,听的同学听认真了,字音要准。全班齐读。
2、谈话:生字的字音大家读得可真准,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前三段,知道了苍鹰对青蛙说想要看到大海必须怎么样?(登上高山)青蛙听了非常失望,因为(学生答:它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办呢?正在这时,来了一只(小松鼠),它来干什么呀?小朋友们,快去读读课文4到11段吧!
二、精读课文4——11自然段
(一)、自读课文4——11自然段
小朋友,把头抬起来,读书前,先听清老师的要求。出示要求:
读书时,要做到边读边想,出示问题:
1.你觉得小松鼠是来干什么的?
2.你能找到小松鼠和青蛙的话吗?找到以后读一读,想想小松鼠的话该怎么读?青蛙的话呢?
(二)、读悟4——9自然段
1.你觉得小松鼠是来干什么的呀?
2.让我们一起做小松鼠来关心一下青蛙吧!出示:你想看海吗?哪只小松鼠来表示你的关心?你真是只有礼貌的小松鼠,一只亲切的小松鼠。
3.师引读:青蛙回答说:……出示话,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4.青蛙一点信心也没有,小松鼠该怎么办呢?它又说了些什么呢…
5.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哪只小松鼠也来告诉它?
6.青蛙觉得怎样?出示:这有什么难的?谁来做青蛙?谁还想做青蛙?大家站起来,一起来做小青蛙。
7.师引读:小松鼠接着说:再跳一下!听了小松鼠的话,青蛙又……
8.小青蛙连续跳上两个台阶,它会怎么想?(原来登山也不难,我一定能看到大海的。)(你说得好极了,现在青蛙对登山充满了信心)板书:信心(要多请几个学生说说)
9.小松鼠也认为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的,所以它又一次鼓励青蛙:好,你一定能……(出示),哪只小松鼠来鼓励青蛙?请这组的同学当小松鼠来鼓励青蛙!
10.下面,老师请你们小组合作,在小组内用分角色的方式读再现小松鼠鼓励青蛙过程,读读4到10段课文。(请组长分好工,认真练习)
11.小组汇报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指导。(哪个小组推荐小朋友上来汇报一下)
12、我请女同学做小松鼠,男同学做青蛙,跟老师合作,读读这组对话好吗?注意你可加上些动作,师生分角色读第四到第十段。
(三)、学习10、11自然段
1.课中律动: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这只想看大海的青蛙,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的登上这座高山吧!(学生随着旋律一步一步,接连不断地原地跳。)
2、师不断鼓励:加油!小青蛙不要停,继续跳!离山顶已经越来越近了……
3.你感到怎么样?(指名学生说)
4.这么累,我们就不要爬高山了,回去吧?(不行)为什么呀?(真是好样的,个个都是有毅力的青蛙,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把我说服了,我听你们的,坚持到底吧!)(板书:坚持)
5、书上的小青蛙累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句子),请你读读找找?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6. 除了累和渴,表蛙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又是怎么克服的的呢?
7.是的,他们遇到困难都没放弃而是,继续往上跳,快看,他们快要到山顶了,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生齐:加油!加油!)
8.师引读:不知不觉,它们已经——
9.生接读“跳完了石阶,登上了山顶。”
10、师:这时,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板书:成功),此时它们的心情怎样?
11. 让我们一起开心的说吧: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12. 观察一下大海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大海吗?(说得好极了)
13. 看到这么美丽的大海,青蛙此时最想说些什么?
14、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各有各的说法。青蛙真是好样的,在朋友的指点帮助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圆了看海梦。
三、总结全文,积累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这个故事,学学这只勇敢的青蛙吧!
2、.师:小朋友,学习也得这样啊。老师送句话给你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齐读一遍。
四、指导写字
出示“吸、级、双”
1、认读
2、你发现什么(学生说),学生组词
3、老师写,请你们认真看。
4、学生描红,书写
5、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6、同桌互相交换一下,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在这个字上送它个笑脸。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www.jing-luo.com)
本文转载自
晟嘉培训中心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