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我长高了(精简7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我长高了(精选7篇)

我长高了 第1篇

  教学内容:P36。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我长高了 第2篇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准备:身高测量器一台,身高尺5个,卷尺若干,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

  二、活动

  1、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①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

  ②汇报测量结果。

  ③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学生分析原因。

  ④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

  2、测量身高,渗透统计思想。

  ① 猜猜同桌的身高。

  ② 他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③ 介绍测量工具。

  ④ 生介绍测量方法并示范。

  ⑤ 分组测量每个同学的身高,记录数据。

  ⑥ 完成统计表并观察,从中能了解到什么内容?

  ⑦ 讨论:我发现自己长高了。(课题)知道某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

  3、自由测量

  ① 启发:你还想测量什么?

  ② 生自由发言。

  ③ 讨论:怎样测量步长和手臂伸开的长度?

  ④ 分组自由测量,记录数据。

  ⑤ 汇报测量结果。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随着新数学课程的推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合作交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课堂上的活动会增多,学生也会更多地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来进行学习。而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怎样进行合作式学习。我们的学生不缺乏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但是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使他们自幼就不善于与同龄人合作。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合作,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乃至适应未来高度合作化社会的重要一步。

  在此,笔者以数学实践活动课“我学会测量了”中的两次小组活动为例,谈谈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本课改编自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的实践活动课“我长高了”。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

  【课堂实录】第一次小组活动是测量课桌宽度、门窗宽度和黑板长度。学生按每组6~7人,分成8组。3个组测量门的宽度、3个组测量窗户的宽度,2个组测量黑板的长度,并且记录测量结果,布置完任务后,学生都十分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希望马上开始动手。

  教师提出:请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每个人做什么,然后再测量。

  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一番后,汇报了计划。有的组让每个人都量,于是他们讨论了顺序,即谁先量,谁后量;有的组指定了两三个学生,由他们专门负责测量和记录。

  在随后的测量活动中,有的组行动有序,速度较快;有的组,几个学生争抢着做记录、做测量,出现了混乱;有的组,个别学生显得离群;有的组为测量结果不同发生了争执。

  测量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立刻说了起来,情绪很激动。

  学生首先反映出来的是组织问题,这可从学生的发言中看出。

  【课堂实录】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有的同学老是抢,搞得很乱。”学生们纷纷附和。

  教师问:那应该怎么办呢?

  有的学生说:每个组应该量之前就商量好谁先谁后。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大家应该按我们说好的做,不能抢。这样才能量得快。

  有的学生说:对,越抢越慢,应该排队,按顺序来做。

  还有的学生说:不能插队(加塞),组长应该管管那些插队的人。

  通过这些话可以看出,学生们都已经感觉到秩序的重要性和人人遵守秩序的必要性,并且开始自发地寻求管理。这正是开展活动的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是单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就能完成的,而是更多地需要在实际活动中自然地进行,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甚至是碰撞中得到锻炼。

  学生反映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分工问题。

  【课堂实录】教师主动问一个在活动中显得离群的学生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老站在旁边不动。

  他说:我想量,可是组长不让我量。总是让和量,别人都量不到。

  他的组长解释道:他量得很慢,所以我就让量得快的同学量。不然我们组就会很慢。

  教师问其他学生: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分歧很大。

  有的学生说:“应该让每个人都量,一人量一次。这样才公平。”这句话在很多学生中激起了共鸣,他们大多是没有被指定做测量记录的学生。

  也有的学生支持组长的意见:“要是每个人都量,时间就不够了。”这个观点也得到了部分学生的认同,不过人数相对较少。

  还有的学生想了折中的办法:“没量到的人可以下课量。”

  学生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但即使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公平和效率往往也是一对矛盾。在此时,一个理智的教师不应该绝对地支持某一方,而反对另一方。

  【课堂实录】经过短暂的思考,我对学生说:“我们搞测量不是为了争速度第一,而是为了让大家都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本领。所以,只要时间足够,就应该让每个人都量。量得慢的同学,大家可以帮助他,使他能快一点。当然,如果实在是没时间了,那就只好下课再量了。”

  学生反映出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协调问题。

  【课堂实录】在这次活动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测量,一些学生结果不同。于是教师请学生们说说是怎么协调解决的。学生说他们一开始争论得很厉害,后来看哪种结果同意的人多,就写哪种。

  教师认同这种协调方法,同时指出:“由于每个同学的尺子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尺子每小格长一点,有的尺子每小格短一点;而且有的人拉得紧一些,有的人拉得松一些,所以量出来的结果可能有点不一样。如果不知道哪种结果更准确,可以在结果前面写上‘大约’两个字。”

  综合学生的发言可看出,测量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学生的感受主要是围绕着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说的。这说明刚步入二年级的他们,由于对合作中的组织、分工、协调等问题都很陌生,缺少合作经验,所以虽然事前有计划,但是考虑得不全面,在活动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待到回顾时,这些问题自然成了他们讨论的中心,引发了他们对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思考。此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习怎样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怎样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二、第二次小组活动

  【课堂实录】第二次小组活动是测量身高、两手伸开的长度及腰围。在此之前,学生从来没有动手做过这三项测量,因此教学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知道身高、两手伸开的长度和腰围的意思,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需要的人数;第二步,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填表记录。活动时仍然是按6~7人一组,分成8组,2组学生测量身高,另3组学生测量腰围,另3组学生测量两手伸开的长度。布置任务后,学生分组讨论测量时的分工、顺序等等。

  这次测量前,学生讨论得很认真。虽然这次测量,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但是他们并没有像上次那样急于开始。可以看出,他们吸取了教训,开始重视分工、排序等组织工作了。

  【课堂实录】讨论后各组汇报了自己的计划。这次的计划比上次周密完整。有一个量身高的组,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排队,第一个学生给第二个学生量并记录,第二个学生给第三个学生量并记录……最后一个学生给第一个学生量并记录;另一个量身高的组,由一个人拉动身高测量仪上的横杆,一个人读数,一个人记录,其他人按顺序排队受测,受测完了在旁边观看、帮忙或者回座位休息。量腰围的组和量两手伸开长度的组,分工情况比较多样。有的组分成了更小的组,每2人一组,互相测量,各自记录;有的组,由一个人专门量,一个人专门记,其他人受测完了,可以互相自由结合再量一次;有的组让每个同学轮流做测量和记录。

  汇报后学生开始活动。

  教师观察发现,基本上各组都按计划进行活动,效率有所提高,组织比较周密,分工比较合理,几乎没有无所事事的离群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有的组甚至称得上是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和第一次测量活动相比,进步很明显。

  【课堂实录】在回顾时,学生们大多认为这次活动比上次好,没有人插队,争吵少了,也没有人抱怨分工不公。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谈论了他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一个学生说:量两手伸开的长度时,皮尺零刻度那边容易掉下来,我就请那边的人捏紧一点,这样就行了。

  一个学生说:一个人量腰围不好量,我就叫被量的同学自己把皮尺头按住,这样就好量了。

  还有个学生说:×同学辫子太高了,横杆压不到头顶。应该把辫子弄低一点,不然量不准。

  我们将前后两次活动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当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增强了,活动就会变得有效起来。学生不再被混乱、冲突的人际关系所干扰,注意力集中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个主题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在合作中被有效解决。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第一次小组活动后学生们埋怨秩序,抱怨分工,而在第二次小组活动后,不但没有了这些不满,反而能够提出“辫子太高影响身高测量”的发现。

  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协调、活泼的合作关系总是能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学习热情,刺激灵感的火花,使每个人发挥出更多的聪明才智。正如人们常说的1+1>2,一个和谐、生动的集体,它的力量远远大于所有单个成员的力量之和。

  因此,我们的学生应该从小学会在集体中工作、学习,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防止自我封闭。要知道,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合作化的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分工的高度精细,使得不论是个人、地区,还是国家,都只有与外界进行合作,才能得到发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合作,才能进步,这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教师应该把合作式学习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考虑,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避免教育中的短视行为,减少闭门造车式的盲目操作。

我长高了 第3篇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能力点: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德育点: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课后小结:

我长高了 第4篇

  课题: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36-37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难点: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计学生活动 课堂摘记

  1、 引导测量,2、 激发兴趣

  十一长假小朋友们都做了些什么?玩得很开心吧。这节课我们就在课堂上玩,看谁玩得最好,又能学到本领。

  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经常听小朋友说,咱们是大哥哥大姐姐了,为什么这么说啊。

  我长大,我长高了,是吧!

  这节课我们就来给自己做一次小小的体检。同学们做过体检吗?都有哪些项目?由于我们设备不是很齐,这节课咱们只能完成一些有关测量的体检。老师宣布体检站正式成立,首先我们得聘请一批的小医生。

  测量绳子。

  测量出一米并做上记号,2米,3米……

  恭喜你们,你们都被录取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都要测量哪些项目呢?请小朋友打开信封看一看。

  谁给大家说一说?

  那么怎样测量呢?

  我们就以身高为例子,回忆以下,医生是怎么给你测身高的?那么今天我们有哪些工具?我们可以怎样测量?要注意些什么?

  请小组讨论,并组织汇报。必要时请学生上台演示。一会我们测量尽量使小组的每个同学都能测量一次,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开始测量身高并做好记录。

  请小组同学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项目并进行讨论,怎样测量?由组长进行记录,并派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试说!

  小组同学对体检表中各项进行测量。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测量。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我们手上的工具还可以测量什么?你想去测量什么?

  小组同学合作测量,并做好记录,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4、 拓展延伸

  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从你们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呢?

  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测量工具?

  你打算怎样测量?

  5、 作业:

  测量你感兴趣的物体长度并做好记录。

  6、 课后反思

我长高了 第5篇

  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身高尺测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确的测量身高的方法2、通过交流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身高尺、纸、笔、绳子、皮尺前期经验准备:了解小班时候的身高活动过程:一、比较1、小班时候你有多高?2、谁最高,谁最矮(个子小)小结:每个小朋友小班的时候是小个子,现在每个人都长大了,长高了。二、讨论、测量1、你现在有多高?2、怎样可以知道我们的身高?3、说说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测量?怎样测量?4、幼儿尝试测量5、老师也帮你们测量一下,比比和你们自己测量的一样吗?6、为什么不同?(交流讨论正确的测量方法)小结:用身高尺量身高比较方便。测量的时候人要站直、尺要放平、脱鞋,测量结果会比较正确。三、感知正确的生活方式幼儿说说怎样长得高长得快小结:影响身高的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遗传(遗传是指孩子继承了爸爸妈妈的一些基本特征的现象)。但是增加营养、多运动、保证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长大。

我长高了 第6篇

  上海市嘉定区黄渡幼儿园 钱蓉蓉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自己身高的变化。

  2、能用响亮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长高的快乐。 活动准备:

  搜集幼儿出生时的身高、记录幼儿现在身高的小卡片、各种用品(a3大小的纸、较大型的积木、树枝、小棒、牙膏盒、瓶子、绳子……)皮尺、调查表(师生共同完成)、墙面上用颜色较深的绳子拉出一条离地面50厘米的长线条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自己现在的身高和出生时的身高。

  1、师:前段时间我们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有多高?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身高。

  3、师:你们都想来介绍,那可以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身高,然后把记录身高的小卡片贴在自己的名字旁边。

  4、师幼一起观看身高记录表。

  5、找一找班级里谁最高?你是怎么知道的?(提升一些比较高矮及高矮排序的方法)

  6、师:这是你们现在的身高,可是你们知道自己刚出生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二、比一比:分别选择幼儿熟悉的物品、自己和出生时的高度相比,体验自己在长高。

  1、(出示皮尺)展示幼儿出生时的高度。

  2、请幼儿选一样物品,和50cm比一比,是高还是矮?

  3、交流幼儿比较的结果。

  4、幼儿和出生时高度进行比较。

  5、交流结果。

  (1)你是怎么比的?

  (2)50cm到你身体哪里? 6、小结:多吃饭、喝水,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多做运动,都能让我们长高。 三、想一想

  1、你们还想长高吗?想长得像谁一样高?长那么高有什么用?

  2、小结:只要我们注意营养,多运动,我们每个幼儿都可能长得比我们的爸爸妈妈还要高。我们长高了,我们也长大了,多好啊!

我长高了 第7篇

  教学目标:

  会选取适当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相应长度的测量。

  在测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培养学生用数学作数学的意识

  重点:数据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在这期间,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本领,我们的身体也在快快的生长着,长高了多少呢?量量就知道了。

  二、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测量记录,让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测量的项目有:身高、步长、臂长、黑板长、桌子高和宽度。

  数据 1 2 3 4

  身高

  步长

  臂长

  桌高

  其他

  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汇报

  讨论交流:看了统计表你了解了什么?指名说说

  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学的怎么样?

  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精简17篇)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精选17篇)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概

万以内数的读写(精拣9篇)

万以内数的读写(通用9篇)万以内数的读写 第1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   教学目

《辨认方向》教学实录(精拣5篇)

《辨认方向》教学实录(通用5篇)《辨认方向》教学实录 第1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

《9的乘法口诀》(精简17篇)

《9的乘法口诀》(精选17篇)《9的乘法口诀》 第1篇  科目:数学第 课执教时间:XX年月日课 题5的乘法口诀编写者教

小兔安家 ,(精拣14篇)

小兔安家 ,(通用14篇)小兔安家 , 第1篇  2004年12月15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  知识与技能: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