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认识平面图形(精选17篇)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1篇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面在体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一盘沙子、一盒印泥、1~2张白纸、一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物体娃娃,认识的,就跟它们打个招呼。好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
生:你好,长方体!你好……
师:画到纸上的立体图形,你还能认出来吗?淘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真棒!立体图形都掌握得很好。
二、探究与体验。
1、从体上取面,体会“面在体上”。
师: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摸一摸它们的每个面,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师:喜欢这些平平的面吗?
生:喜欢。
师:那谁能想办法把你喜欢的这些平平的面从这些立体图形上面取下来,展示给大家看。
生1:老师,你看!我是这样把我喜欢的这个面在沙子上一按,就行了。
生2:老师,我是在我喜欢的面上涂了印泥,然后再纸上一按,就行了。
生3:我是把我喜欢的这个面放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它的边滑下来的。
生:……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喜欢的平平的面取下来。
生取面,分类展示较好的作品,提问作品中的各个面是哪个立体图形上面的哪个面,并指给大家看。
2、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认识长方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长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长方形。
师:对!他们就叫长方形,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反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出你的方法。)
师:长方形有四条边,仔细观察相对(师打手势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是什么意思。)的这两条边,能发现什么秘密?
生:这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看着好像是相等的,那到底是不是呢,还需要我们验证一下。(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对边是相等的。
(2)认识正方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正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正方形。
师: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仔细观察正方形和我们刚才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正方形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师:同样,也需要验证!(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但是它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3)认识三角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三角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它和刚才认识的这两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三个新朋友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圆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圆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圆形。
师:仔细观察圆角形有什么特点?它和刚才认识的这三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没有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四个新朋友——圆形没有角,而且它的边不是直的,是弯弯的。
3、整体回顾。
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些新朋友跟我们桌上的这些物体娃娃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师总结,并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待会儿我们做一个游戏,看谁对这些新朋友最了解。
师:我在一个立体娃娃上摸到了一个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是谁呢?
生:三角形。
……
三、实践与应用。
1、认识交通标志。
淘气学了这节课可开心了,他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一放学就和他的好伙伴去找这些新朋友玩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师: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吗?谁能给大家举例说说?
3、连一连。
师:淘气、笑笑、机灵狗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仔细读题,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需,并帮助他们解决。
4、涂一涂,数一数。(注重学生数的方法。)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小客人,请同学给他们的外衣涂上颜色。(三角形涂成红色,圆形涂成绿色,长方形涂成蓝色,正方形涂成黄色。)并数一数它们的外衣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个数。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2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34——37页)。
教材分析:
《认识平面图形》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辩认、拼组。
学生情况:
学生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已有初步认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思路: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6、7岁的孩子,他们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更好地吸引他们,我用统一动漫形象“神侦探柯南”串起本节课的三大环节,帮助柯南破案,参加柯南侦探训练营等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让学生乐学、愿学、玩中学。
同时,在设计时,我遵循了学生认识图形的规律,从立体到平面,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这四种立体图形,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描一描、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认识平面图形,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辨、直观感知其特征)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感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突破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和实物感知,使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学具: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1、介绍柯南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大家熟悉的小伙伴,他是谁呢?(演示课件)他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侦探,你们愿意同他一起去破案吗?
2、寻找线索
师:今天图形王国里同时发生了四件抢劫案,柯南寻找到了两条相当重要的线索。
线索一:罪犯是图形王国里同一家族的成员。
线索二:它们都只是 、 、 、 的一个平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将学生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漫画人物——“神侦探柯南”引入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分析线索
画外音(柯南说):为了分析案情,我给大家带来了以上的立体图形,请你们从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拿到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3:我拿的是圆柱。
生4:我拿的是三棱柱。
师:你连三棱柱也认识了,真是了不起!
师:请你摸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跟小组的成员说说。
全班交流:
生1:摸起来硬硬的。
生2:摸起来滑滑的。
生3:摸起来弯弯的。
生4:摸起来平平的。
师分别拿起圆柱和正方体:对呀,像这样弯弯的面,数学上称它为曲面;而这样平平的面,称为平面。
2、寻找罪犯
师:(课件出示长方体),第一个罪犯就住在长方体里,你能将它找出来吗?它是什么图形?
生: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摸一摸这个长方形,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滑滑的。
师:你还能从哪个物体上找到长方形呢?
生:从三棱柱上也能找到长方形。
师:从长方体和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能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到其它的图形吗?请四人小组,找找看。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它物体上找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结合小组汇报的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1)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2)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3)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些图形会是罪犯?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验证结果
(1)描一描
师:小朋友真能干,已经在立体图形上找到了平面图形这个犯罪团伙,而且也找到了具体的罪犯。为了验证我们分析的结果,请你将这些图形从立体图形中搬到纸上,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组的成员互相讨论。
全班交流
生1:可以把这个面按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边缘描下来。
生2:可以把这个面按在纸上,然后沿着边缘折起来。
生3:可以在这个面上沾些墨水,再印在纸上。
生4: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沿着边缘剪下来。
……
师:你们真爱动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把它搬到纸上,然后将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说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1:不一样。
生2: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有一个平平的面。
生3: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生4:这些平平的面都是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我们称为“平面图形”。(板书课题)
(2)分一分
师:这些图形你能不能给它分分类?想一想,想好后跟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每一类图形的特征。
学生互相交流
师:请各小组将组内的作品按形状分类,再在每类中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小组长按要求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上。
(3)判一判
师:仔细观察,你认为他们有没有贴错地方的?
学生判断、说理、纠正。
师:小朋友,验证结果表明,你们找到了真正的罪犯。老师觉得你们太了不起啦!
(设计意图:1、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感知“面从体来”;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补、互学,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描一描”过程,设计让学生想方法将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搬到纸上,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可以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分一分及判一判的安排,主要想让学生对图形有更增进一步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师:柯南谢谢小朋友们帮他一起抓到了罪犯,你们还想参加他的侦探训练营吗?
1、第一关:观察能力训练(课件演示)
(1)涂一涂
师: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你们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完成教材36页第1题)
(2)数一数
①师:(课件出示蜻蜓图)这只蜻蜓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让学生完成教材36页第3题)
②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涂一涂和数一数不同的方式,对各种图形的辨认进行了巩固。体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进行了观察能力的训练。)
2、第二关:操作、合作能力训练
师:你觉得蜻蜓图拼得漂亮吗?想不想动手来拼一拼?先想一想你要用这四种平面图形拼什么,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再一起动手。
①学生合作拼图
②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合作完成自创一幅喜欢的图案,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说促思,以动促思,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3、第三关:找生活中学过的平面图形。
(1)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教材35页做一做第一题)
生1: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开关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铅笔有一个面是圆形的。
生4:三角板的一个面是三角形的。
……
(2)(课件演示:各种交通标志牌)
师:这些交通标志牌各是什么形状的?表示什么意思?(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一方面可以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4、毕业留念
师:恭喜你们通过了这几关,柯南送给你们每人一张毕业留念,你们能用桌面的立体图形,在上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这种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并获得创作的成功感。)
四、总结评价。
1、学生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2、老师补充:从达标情况,情感,态度等方面总结。
3、师:假如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布置什么作业?
(设计意图:把总结、评价都先让学生自己来归纳,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知识学习应该有一个总结评价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
①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④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
⑤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
b.动手操作。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准备交流。
④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
⑤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
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①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②学生分类。
③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④抽象。
⑤变式。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1。
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2.游戏2。
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
3.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4.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去寻找)。
a.学生观察,寻找。
b.全班交流。
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专家评析
本教材的设计遵循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规律:立体→平面→立体。学生在这之前,通过“认识物体”一课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本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孔企平教授提倡的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时,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参观“图形王国”,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举、辨、摸、找、说”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独立思考,有效合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者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具体采取了以下的策略:第一,设计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这些图形的家是安在哪里?”“你利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帮它们把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第二,提供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再创造”。课前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印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以及印泥、纸张、剪刀等学习材料。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做数学”,在做中创新,在做中“再创造”。第三,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执 教: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温丽丽
指导教师: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苏惠珍
评 析: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苏惠珍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4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由欣赏入手,引入新课
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图画,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师出示图画:《牧童骑黄牛》)感觉怎么样?
【这样的设计富有童趣,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想深入探究的欲望】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是怎样做的?(生观察后进行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既然这幅美丽的图画是由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成的,那你们能不能试着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给每一类图形起上名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同时从图画上 对应的图形贴在课题下相对应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说明命名的理由,从而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为下面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奠定了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说说各种图形是什么样子?
【通过简单的描绘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平面图形的表象】
(二) 师:这些图形平日都藏在哪呢?(学生感到困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大家凑在一起玩一玩。玩的时候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先用小手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个面(师边说边实物演示),然后再玩。
在学生玩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巡回指导。玩过后,学生汇报交流。由此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存在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中。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面在体上”】
(三) 师:大家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拍一张照片呀?(手指课题)对呀,没相机可怎么拍呢?我想这个问题可难不倒大家。小组同学在一块商量商量。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就能想到把物体压在白纸上,用笔沿着物体的轮廓描下来,就可以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说明:其实也可用印泥在纸上印出这些图形,也可把物体按在橡皮泥上印出这些图形。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从“体”中抽象出“面”】
(四) 师: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教室就有很多,你们找找看。找完后,再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找一找。
【借助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三、实践操作
让学生用今天认识的这些平面图形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作品时让学生进一步说明是用什么图形拼贴的。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更加深入认识和理解各种平面图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如果每位同学都能和新朋友长期交往下去,你还会发现他们更多的奥秘。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把课堂进行延伸)
教学反思 : 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用平面图形做粘贴画’。第二天作业交上来一看,同学们做的还不错。我想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对平面图形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会更爱这些可爱的平面图形。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去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4、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行、三角行和圆,并能准确地说出名称,了解它们的特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行、三角行和圆,并能准确地说出名称,了解它们的特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去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平面图形卡片
学具:各种形状的积木、白纸、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的衣服上贴着五颜六色的平面图形粘纸)
师:小朋友们,陈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呢?生:是。
那你知道我这个大朋友的名字吗?生:叫陈天慧。师:今天,我们这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呢?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名字、长什么样、住什么地方、好不好……生: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衣服上的这些图形交朋友啊?
二、说一说“新朋友”的名字
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行、圆。
师:那你们知道“新朋友”的名字吗?
三、初步感知,描述“新朋友”的特征
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生1:长方形长长的。师:说得正棒。师顺手从衣服上剥一个长方形贴在学生身上。师:送你一个长方形做朋友。其它的图形依照以上教学。
四、游戏“搭积木”,探究平面图形的家哪里?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1、先用手摸一摸积木的每个面,再搭。2、讨论平面图形住在立体图形哪个地方?放钢琴曲,小组合作搭积木。“图形朋友”象以上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五、给“新朋友”拍照片
出示课件,师:你们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片呢?生:没照相机怎么拍呀?师:你们有铅笔和白纸嘛,想想办法。学生拿积木、铅笔、白纸探究尝试。学生把行体压在白纸上用铅笔描下来。组织用这种方法描画,然后把图形剪下来。图形朋象送友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六、联系生活,找“平面图形的家”
1、课件出示交通标志,说明这也是平面图形的“家”。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出事温馨提示,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平面图形的家?
七、做中得——拼一拼
观看美丽的图形王国,请小朋友当图形王国的总设计师,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行、圆进行拼图,设计美丽的图案。
八、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能给这节课起个名吗?生: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行、圆”交朋友(师板书课题)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6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白纸,彩色笔工具
2,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每组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早上好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图形,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师实物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谁认识它们 请介绍一下.
2,揭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平面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请大家从桌面上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拿的什么体,摸的面是什么形 说完后把图形还给组长.
个人汇报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操作探究,体会"面在体上"
启发再现
我们通过观察知道,长方体藏着什么形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呢
(2)你能利用这些立体图形吧我们刚才见过的图形搬到纸上吗 你有什么方法
(3)个人思考,汇报
方法:描 印 画 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到的办法比书上的还要多.
(4)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下面,每个人按照书本34页的方法,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一个小组画在同一张纸上,轮着画.一个画完再到下一个同学,小组长拿出纸,小组合作,开始吧.
(5)全班交流
请第一组和第二组交换欣赏,第三组和第四组交换欣赏.
(6)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把平面图形搬到纸上.请小组长把学具放整齐.
3,我们一起和这些新朋友打招呼吧.
4,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呢 请读歌谣.
造房子
捡颗小石子,地上画格子.
长格子,方格子,划好格子造房子.
楼上分给小鸽子,楼下分给小兔子.
思考:长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方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5,变式:聪聪也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看它是长方形 为什么
老师展示梯形 菱形,请学生判断
6,小结:同学们真棒!像孙悟空的眼睛一样,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区别它们.
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抢答游戏
第一回合:老师当裁判,请一位同学当主持,一位同学盖红花.游戏规则: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
一名学生举高图形,让其他学生抢答
第二回合:(方法同上)规则: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三回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当主持,其他同学说出图形的名称
小组长举高图形,小组同学抢答
2,数一数:书本36页第3题
做这道题目时,该注意什么
讲评:三角形,圆形有几个
整个图形像什么 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说出下列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学会看交通标志,可以告诉弟弟妹妹,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
4,找一找,说一说
在我们教室里,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呢
5,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下面给大家介绍小知识——七巧板(课件演示)
七巧板是有七个图形拼成的,是我国人民的指挥结晶.它能拼不同的图案.看,这个像什么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谁愿意戴上今天的聪明之画 请你把他选出来.
3,选三位同学到讲台.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校长给他们戴上聪明花.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7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 □△○),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
①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④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
⑤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
b.动手操作。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准备交流。
④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
⑤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
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①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②学生分类。
③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④抽象。
⑤变式。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1。
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2.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
a.学生观察,寻找。
b.全班交流。
3.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8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征,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看、议、摸、画、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创造情境,认识物体图形,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渗透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课前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引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图形,(课件准备)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外,还有平面图形家族。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 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对说得好的学生及时鼓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合作探究 操作交流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自己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的家安在哪里?
c.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准备好的立体图形上搬到纸上来吗?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
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
2.每组用两种方法来制作两个图形。
3.每张纸上只描或印一个图形。
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立体图形画了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同时课件出示)
(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通过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和长方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有四条边。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四条边、 四条边一样长。
三角形:三个角尖尖的,有三条边。
圆:圆圆的,边是弯的。
三、 联系实际举例 巩固新知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2.举例:课件展示画面。
小朋友过马路对话情境。渗透交通安全教育,讲授交通标志知识。问: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四、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比比谁的眼睛亮
让学生观察老师的作品模型(使用投影仪,出示蜻蜓、小房屋、图画的图片),说一说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的。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六、课外作业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9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的内容,第3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辨、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描一描、找一找等活动,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和“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想邀请同学们到图形王国里去玩,大家愿意吗?看!国王派谁来接我们了?哦,是我们的老朋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还有一个是……三棱柱(课件分别出示)
二、操作、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吧,唉哟,图形王国今天下雨了,我们干净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它们的脚印.而调皮的它们早跑到了同学们的桌上,想请同学们找找脚印的主人,行吗?那好,请拿出1号学具袋,赶快找一找、摸一摸。
(2)学生活动。
(3)汇报:
指着长方形脚印:这一串脚印的主人是谁 ?
生:它的主人是长方体。
再分别指着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脚印。
2、从“体”上分离出“面”
(1)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厉害,周老师佩服极了。那你能再想个办法把它们的脚印留在纸上吗?是吗?拿出准备好的工具(印泥、白纸、铅笔)试试吧!
(2)生活动(配音乐)
(3)汇报:
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用什么办法留下了谁的脚印。
生:我用印泥将长方体的脚印印了下来。
生:我按住长方体,将它的脚印描了下来。
师:小朋友想到了不同的方法,老师悄悄地把你们留下的脚印搬到了电脑上,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由长方体上取下6个长方形,长方体消失。 师指着长方形:你能试着给长方体留下的脚印取个名字吗?
生:它叫长方形。
师:是呀,这样的图形就叫长方形。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长方形名称及平面图。
师:原来长方体上住着长方形呀!(黑板上板书)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出示正方体、三棱柱、圆柱。得出正方形、三角形名称。(学生说哪个,课件演示哪个。)
(4)小结:这些图形的面摸上去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在图形王国里不仅有立体图形,还有立体图形的宝宝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它们是……生齐答。(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3、摆图形
(1)师:你能用小棒把这些图形摆出来吗?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摆一摆。
(2)生活动,师巡视。
(3)汇报展示:
谁来向大家说说你用几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
生:我用四根小棒摆出了一个正方形。
生:我用6根小棒摆出了一个长方形。
师:那用四根小棒能摆出一个长方形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那就成了正方形了,因为正方形每边都一样长。
生:我用3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
师:不一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三角形吗?
有一个图形你们都没有摆出来,为什么?
(展示摆的过程)
4、记图形
(1)师:你能记住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吗?请闭上眼睛,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把它们的样子印在小脑袋里,师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学生记忆。
(2)师:这是什么形?(指任意一个图形)
5、举图形
(1)师:看样子同学们都记得很好,可图形王国的国王不太信,它请这些平面图形悄悄藏在同学们的课桌里,想为难为难大家,有信心吗?
(2)师说图形名称,生举出相应的图形?请把2号袋中的学具倒出来。
师:请你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生:我就举出长方形。
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长方体上住着什么形?
生:长方体上住着长方形。
三、展示成功
1、完成课本36页第3题
哦,咱们085班的孩子可真了不起,图形王国的国王特地让我给大家捎来一幅画,瞧,课件出示36页第3题。设计了什么图案呀,用了哪些图形呀?能分别数数是多少吗?
学生打开书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2、拼一拼
(1)师: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你能不能也拼出一幅这样美丽的画呢?
(2)请拿出学具盒中的图形,拼一拼吧。 (3)听音乐,运用今天学过的图形拼一幅美丽的图画。
(4)汇报成果。
教师把拼好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教师小结:其实还有很多小朋友的设计也很不错,课后我们就开个“小展览”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好不好!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地方也藏着这样的图形呢?比如开关的这个面就是一个正方形,谁也能这样来找一找,说一说。
小朋友,其实,每个人的家里也都藏着这些有趣的图形,回家找找看,看谁找的最多,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善于观察。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10篇
教学片段
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老师创设情境引出平面图形后,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感知“面在体上”的活动。
师:桌面上有许多物体,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中,找出这些平面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生1: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2:从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3: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4:从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5:从长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6: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些平面图形就在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身上,那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形的身上搬到纸上吗?
生齐答:能。
师:小组讨论,比一比:哪组想的办法多?
(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们组想出了什么办法?
生1:可以用铅笔沿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边画下来,再用剪刀剪下来。
生2: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蘸上印泥印在纸上,纸上就会留下图形。
生3:可以用纸包在立体图形的上面,用手沿着边使劲摁,就会留下痕迹。
生4:可以用各种形状的印章来印。
生5:用橡皮印出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纸上会留下图形。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
评析
教师认真依据新课标的精神设计教学环节,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让每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
1、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学生把他人的间接经验与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直接认识的必要条件。数学的抽象仍是属于操作性,它的发生发展需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注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获得新旧知识的连接,利用物体的面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体验,感悟出由物体可以抽象出面。让学生尽情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是老师教学的主旨。一切教学中富有活动性,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
—发现”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如:这些图形的家安在哪里?那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形的身上搬到纸上吗?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各种材料,经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创造了各种方法,得到了平面图形,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让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的愉悦情趣。而良好情趣的感受又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这是认识活动中很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哪组想的办法多?通过这样的导向,学生们都进入了角色,全身心的、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导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由于教师的激励,使学生充满了学习的激情;由于教师的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路线,进行积极的思考;由于教师的参与,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活力,充满了生气。这样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1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_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12篇
《认识平面图形》预设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册p34~p3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
2.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感知到图形的形状不受其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能正确分辨各种类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实践操作的能力。
4.通过欣赏、拼摆平面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分辨各种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白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案,导入新课。
师:这像什么?(轮船) 这是老师用各种图形拼成的,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生一一指出,教师随机出示用彩色卡纸做成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展示在黑板上。□、○、△、
二.实践操作,体验“面在体上”
1.感知“面在体上”
师:你能在我们昨天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找到这四个图形吗?
2.体验“面在体上”
师:每个小组由小组长安排每人选一个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出至少两个图形。
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画图。
画图时要注意的几点:线要画直,线与线之间不能有缺口,要有一个点。
3.展示图形,认识图形的特征
选取学生画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在黑板上展示。
分别说说你刚才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或者说
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告诉大家的?
认识图形的特征:
正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
长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两条对边相等,有四个角;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三个角;
圆:线都弯曲的,没有角;
4.给图形分类,正确分辨图形
师:老师也画了一些图形,谁来帮它们分分类呢?
生分类
师小结:图形的形状是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影响而改变的。(课件
演示图形的分组)
三.联系生活,找图形
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老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表达,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立体。)
四.欣赏图案,听故事
师:七巧板可是七块神奇的板,因为它们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样,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个《守株待兔》的故事,来看看七巧板的奇妙。
(课件演示)
师:课后,小朋友们也用七巧板去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什么有趣的图案。
设计说明: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均要有一个估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基础。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在学前已经会认简单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所以我直接出示这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对儿童来说,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的经验是他们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同时,发展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样的,这些途径包括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操作活动,想像与表达活动等。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要手段。在设计上,我是按“观察,感知面在体上——动手画,体验面在体上——说一说,联系生活找图形”来学习的,在课堂上渗透空间观念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13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体验面与体的不同。
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课件。
案例
一、 引入:“交朋友”。
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评析:根据小朋友喜欢交朋友的特点引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认识“新朋友”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 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
3、 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
评析: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4、 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
(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
(2)小组活动。
(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 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评析: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三、加深认识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评析: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评析: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 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
2、 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3、 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又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14篇
传统几何教学把知识的获取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非常强调几何的推理价值。因此,我们传统的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把智力或思维的发展看成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样的课程难以鼓舞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这样的课程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4、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分别出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
2、同桌互相用自己准备的学具说说是什么图形。
3、摸一摸每个物体的面,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反馈)
(面是平平的、滑滑的、方方的、长长的、有4个角、有3个角等)
4、揭示课题:像同学们摸到的平平的面我们把他们叫做“平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板书课题)和他们做好朋友好吗?
二、探究新知
1、请小朋友拿出你最喜欢的物体,把他的面在纸上描下来。(可以同桌合作,或请教老老师同学)
2、反馈 (1)你是从哪里描下它的?
学生1:我从圆柱体那里描下了-----
学生2:我从正方体那里描下了-----
学生3:我从长方体那里描下了-----等
(2)你还可以从哪个物体中描下了 正方形或长方形等?(把他们都描出来)学生尝试从其他物体中去寻找
(3)反馈
3、将学生描出来的图形进行展示
(1)小组合作,将这些图形分类。
(2)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展示按形状分类的图形)
(3)请你给这些图形取个名字
学生:方面 长面 圆面 长方面等等
(4)小结各种图形的名称
(同桌互相叫一叫他们的名字)
(4)比一比: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圆柱体和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深化
1、在生活当中,你见过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吗?谁来说一说?(先小组里说,然后全班反馈)
2、(出示交通标志)这些图形你在哪里见过?知道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吗?(进行安全教育)
教后反思:
这堂课是以往我倾向以教师为主体,按照教师思路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风格的体现。
例1:引入部分,我本意是想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学习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学习,数学源于生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面在体上”的知识。但这样设计的结果使得学生在我的预设中消极的复习已有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没有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欲望。
例2:探索新知部分,体验“面在体上”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部分的设计我力求活动性、开放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但在设计的过程中我用“请同学把你喜欢的物体的一个面描在纸上”这样一个问题来开始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一大败笔。因为这样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面从体上的分离不是只能用描的方法),学生用是用老师给的方法消极的感知,并没有用自己的方法去积极的探究。没能充分的体现出课堂的开放性。课堂的开放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开放,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开放、学生获取经验的途径的开放。这里如果设计成让学生自己找方法把物体的面放在纸上,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指出,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几何图形、展开图形和三视图的相互转换关系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如何将这一过程符合低段年级学生所需要(学习素材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是我对这堂课重新设计的目标。
案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能根据他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来。
2、通过摸、找、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精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教师在一个布袋里摸几何体,并叙述摸到物体的特征,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摸到的是什么?
2、在自己带的实物中找到和老师描述的一样的物体。
3、在自己的学具中找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摸一摸他的面,在小组里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4、全班小结反馈:面是平平的有4条边或边是圆圆的等
5、揭示课题“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 你能在学具中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b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和 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电脑是这样把面放到了纸上,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把你最喜欢的物体的面也放到纸上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间交流
b总结方法:印 描 画 等方法
c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面放到纸上,(比一比哪组用的方法多,哪组移出来的面多)
d展示 交流
e独立思考,给展示的面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请你给他们一个名字(大小分 大面 小面 形状分 长面(长方形)方面(正方形)园面(圆形)等)
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老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请学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2、教师出示图形让学生抢答是什么图形
3、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师分别说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请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4、找一找:你身边的平面图形
四、应用知识,美化生活
1、多媒体展示平面图形拼组的图(感受美)
2、用学具“七巧板”拼组你喜欢的图形,比比谁最漂亮
2、欣赏成果
设计意图: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这节课里我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1)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实际出发来重新组建。通过摸一摸,猜一猜,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找准上节课所学的几何体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2)应用知识美化生活中, 通过欣赏平面组合图形和让学生“拼图”,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中也存在着美,应用数学知识也能创造美。
2、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也是数学的本质特点。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将学生的自主思考贯穿全过程。合作交流在学生独立思考以后这样的交流才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合作的效率。数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这里我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学生再创造的活动。如(1)“电脑是用这样的方法把面放在了纸上,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呢?”(2)“独立思考,给你展示的图形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想一想,请你帮那些图形取个名字。” 这样激发了学生再创造的欲望。引导学生用手中的材料“做数学”在做中“创新”“再创造”。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3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1)课后让学生用“七巧板”拼一副画,体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开放性策略。(2)找一找,你身边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化程度问题。如本节课学生通过操作体念面在体上,在反馈时,学生的表述到何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引领他往规范的定义上靠?如学生在找实例时说:门是长方形的。我们如何引导?
2、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问题。由于我们还是在大班额的条件下组织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目前还尚无良策。
3、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学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一些环节草草收场。怎么办?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1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 □△○),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
①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④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
⑤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
b.动手操作。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准备交流。
④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
⑤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
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①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②学生分类。
③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④抽象。
⑤变式。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1。
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2.游戏2。
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
3.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4.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去寻找)。
a.学生观察,寻找。
b.全班交流。
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1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教学难点:体验“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他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学生认说
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
同桌交流。
(2)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2、自主探索
(1)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方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学生独立思考
反馈:画、印、描、折
看书p34,你们想的方法和书本上的小朋友的一样多吗?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
(2)动手操作(画一画)
a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1、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2、每中图形至少要有2个。3、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4、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一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b小组合作
c全班交流
d小结:刚才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了纸上。
(3)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学生分类
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课件显示:梯形、椭圆、菱形)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
(1)教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2)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直观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紧急出口、停车场标志、注意安全、禁止驶入标志、禁止烟火、注意行人标志
3、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
4、师: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5、用今天学的平面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五.教学后记
考虑到一年级孩子年龄还小,又观察到他们平时大都喜欢画画,因此上这堂平面图形课之前,我就决定要把数学与美术整合起来,让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学好数学。于是,特别安排了动手操作部分,让他们通过画、印、描、折,体验“面在体上”;再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组合在一起,画一副自己喜欢的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达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第17篇
“认识平面图形”,以往老教材是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而新教材认为是先有“体”再有“面”,“立体图形”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而平面图形是抽象出来的,所以先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再教学平面图形。
这一课时教材的编排先是学生活动,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描,得到一些平面图形,接着给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引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描”的活动突出了“面”在“体”上,但是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去描,似乎为了“描”而“描”,学生不知目的价值何在,思考了一阵竟也想不出合理的让学生去“描”理由,以前也听到过有教师“给长方体拍照”这样的说法,我觉得也不正确,因为“拍照”不可能只拍一个面的,这样说也未免牵强了些。另外,学生在幼儿园时就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了,于是我想这节课的目标主要应是两点:一是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二是能进行辨认并能在原有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这四个平面图形的样子。
首先出示上节课认识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回忆旧知。接着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还要了解几个新朋友,同时出示这四个平面图形,问:认识它们吗?学生大多都认识,分别说出了它们的名称。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些新朋友啊是从我们昨天认识的老朋友身上跑下来的,猜一猜,长方形是从谁的身上跑下来的?”其实这个问题原来是“想一想,长方形和下面的哪个图形有关系?”当时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指向不够清晰,但一时想不到其他,今天上课前提醒了一下自己本课的两个重点,课中忽然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适合刚入学孩子。学生说:“长方形是从长方体上跑下来!”我说:“是吗?那拿出一个长方体验证一下吧!为了让自己和别人能看清楚,建议小朋友用你的笔把利用长方体得到的长方形留在你的纸上。”学生很聪明,把长方体放在纸上,描了起来。我收集了几幅作品进行展示,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之后我又提出疑问:“为什么从同一个长方体上跑下来的长方形却有大、有小,有胖有瘦呢?”这时虽然有的孩子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思考,一个孩子清楚地说:“因为长方体放得不一样,第一个长方形是横着放得到的,第二个长方形是……”我想通过这样一个小环节学生应该或多或少加深一点有关“体”和“面”的印象,感悟到一点有关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当然有特殊的,但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一下子很精确没必要也很难)。
接着认识正方形,我同样请学生猜一猜,再象刚才一样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描后我问:刚才从长方体上跑下来几个不一样的长方形,现在从正方体身上跑下几个不一样的正方形呀?学生说:只有一个!因为画出来的都一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又说出了“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都是一样大的。”
但是时间过得太快,没有来得及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的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一环节挺重要的,在学生的寻找、表述中可以进一步分清“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实在遗憾。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