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第二单元(精简17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第二单元(通用17篇)

第二单元 第1篇

  单元备课指要

  本组有四篇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古诗二首》“夜宿寒山寺”和“登鹳雀楼”。《翠鸟》、《富饶的西沙群岛》是讲读课文,《院子里的悄悄话》是阅读课文。这四篇课文内容各异,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都是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词句,记叙了作者对物的观察。基础训练2安排复习音序查字法查字,练习反义词、近义词,认识比喻句和写话、阅读、说话作文的内容。

  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理解词语”。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认真运用。

  教学本组课文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段,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基础训练2的教学重要在学习方法上指导。

  教学《古诗二首》,要反复引导学生朗读,着重弄懂古诗词语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相应的意境。最终能背诵、默写两首诗。

  教学《翠鸟》、《富饶的西沙群岛》,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翠鸟》一课要着重理解翠鸟的外形和行动特点,注意积累一些常用的词汇。《富饶的西沙群岛》要着重理解作者对海底景物的描写,通过理解词语,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的。《院子里的悄悄话》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课后的问题,认真阅读,知道课文讲的什么道理,通过角色朗读,了解课文对话的特点。

第二单元 第2篇

  这个单元学习文艺学论文。阅读时要注意融会贯通。

  所谓融会贯通,首先是把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弄清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或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各部分内容或各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从而抓住全文的精髓,而且对文章能作合理、正确的阐释;其次是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其普遍的意义,甚至能从已知推出未知,达到新的境界。

  要做到融会贯通,就要在积累梳理、质疑思辨的基础上,对课文作综合考察、深入思考。古人说,“思如炊火,悟到时如火候”,只有真正下了工夫,达到一定的火候,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第二单元 第3篇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课文四篇,其中《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易于让学生熟读成诵,此诗歌内容旨在学生中间提起一股植树造林的风气,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燕子》一文使学生借助燕子的归来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绿化、美化环境和环保意识;《古诗两首》属于自读课文,让学生领略祖国古文化的美。

  作文写一篇《我的建议》,主要是关于春游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作业要求写出文通字顺的作文来。练习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强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

  单元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课时划分:

  走,我们去植树 2教时

  燕子 2教时

  沙漠中的绿洲 2教时

  古诗两首 1教时

  习作2 2教时

  练习2 3教时

第二单元 第4篇

  [目标全解]

  1、 了解每篇散文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2、 设计并理解每篇文章中的生字和生词。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

  4、 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写点有真情实感的散文。

  [内容全解]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说它题材广泛(山川风物、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写法灵活多变,可叙事、可记人、可写景状物、可议论抒情;神不散是说它的中心只有一个,取材和写法都要为它服务。

  欣赏散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1926年8月被迫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组回忆文章的一篇。文章回忆了自己东渡日本在仙台学医时的一段特殊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敢斗争性格。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1941年去延安后的感怀之作。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作者借西北极有特点的白杨树来热情歌颂西北军民的团结精神和顽强的斗志。

  《菜园小记》是吴伯孝箫回忆延安生活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反映了延安大生产活动的一个侧面,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夏之绝句》作者是中国台湾女作者简嫃。

  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作者从孩童时代起就喜爱听自然之声,这种喜好一直保持到成人以后,并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诗意。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沸法国大作家莫泊桑。文章中提到的几个人都是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他们经常在福楼拜家聚会。作者也亲历了他们的聚会。他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展示在我们面前。阅读时想一想,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6、藤 野 先 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里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他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于,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来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这了一长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部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应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本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吧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信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午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无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耍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合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叫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第二单元 第5篇

  (2003-01-23 21:23:00)

  本单元学习语言学论文

  阅读语言学论文,可以着重学习语言的迁移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弄懂其中的语言理论知识;二是能够用课文中的观点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并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灵活运用。

  培养语言的迁移运用能力,要注意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这些知识与语言的实际运用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第二单元 第6篇

  学会写提纲

  初中生学写议论文应该从写提纲练起,不必急于成文。写议论文与写记叙文不同,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写作前必须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有一个清楚的整体构思,这就如同盖楼房要先绘出“图纸”一样。有了写作提纲,文章就有了一个轮廓,写起来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有不少同学不愿意拟写作提纲,觉得麻烦,耽误时间,结果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任意发挥,从而出现观点不明、重点内容遗漏、条理不清、结构松散等弊病。为了减少盲目性,克服随意性,保证写作质量,我们一定要首先学会写提纲。

  议论文的提纲编写,一般应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论点?

  2先分析问题的哪一方面?后分析问题的哪一方面?

  3选用哪些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阐述论点?

  4用什么论证方法?哪些详?哪些略?

  5怎样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对这些问题必须反复思考,然后加以整理,分成条目,固定下来。写提纲时,要注意几点基本要求:(1)观点明确;(2)重点突出;(3)条理清楚;(4)简而明。所谓“简”,是指简要,写出段意即可;所谓“明”,就是清楚明白,一看提纲就了解文章的整体安排及部分内容的详略情况。

  我们看一下《谈“骨气”》一文的写作提纲:

  谈“骨气”

  一、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分析:1什么叫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骨气”是有阶级性的

  三、从不同角度论述:1文天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2古代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

  3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事例

  四、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这份提纲,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文字简洁,从提纲可以看出全文的主要观点及作者的思路。

  中学生编写提纲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简单和逻辑性不强。前者如《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提纲: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一、提出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二、说理论证:1勤奋学习便会取得成就

  2不勤奋学习必将一事无成

  这样的提纲太简单,看不出作者的整体构思,实际写作时,仍然需要边写边想,这就没能起到提纲应有的作用。同样是这个题目,另一份提纲则明确具体、条理清楚: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一、提出论点: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

  二、分析:1学习与才能的关系

  2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

  3“天才”“神童”的才能来源于“勤奋学习”

  三、多角度论证:

  外国:1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的例子

  2高斯的例子

  3居里夫人及丈夫的例子

  4引用狄更斯、巴尔扎克的话

  中国:1唐代的诗歌:白居易的自我写照

  2明代的药物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3清代的绘画艺术:郑板桥刻苦画竹的诗句

  四、结尾点题,强调中心论点

  写提纲除了应该内容具体以外,还要注意有一定的逻辑性。先来看这样一份提纲:

  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一、提出论点: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二、说理论证:

  1珍惜青春要从点滴做起

  2中学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3珍惜青春要树立远大目标

  4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

  这份提纲将“为什么”与“怎样做”混在一起谈了。提纲不合乎逻辑,反映了作者思维的混乱。可以做这样的修改:

  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一、提出论点: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二、说理论证: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珍惜青春

  1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

  2 中学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二)中学生怎样珍惜青春

  1珍惜青春要树立远大目标

  2珍惜青春要从点滴做起

  写作提纲一经列出,就应该依“纲”写作,但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有了更新更好的思路,可以随时调整或修改提纲。

  提纲是文章整体构思的文字化。拟写作提纲前一定要认真构思,逐步养成拟写作提纲的好习惯,这对提高作文效率,保证作文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作文参考题目

  1仿照《怀疑与学问》一文,拟一份议论文的写作提纲:《 和 》

  提示:《怀疑与学问》一文提出论点后,按治学过程分两步论证,并运用例证、引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严谨而清晰。可仿照此文的立论和结构写,重点是讲清二者的关系,重点要突出。

  2拟一份议论文的写作提纲:《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提示:语文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你要有理有据地讲清:为什么学好语文重要?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学好语文?还应该考虑用哪些事例来增强说服力?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把以上内容列成条目,就是一份很好的提纲了。口语交际

  开 讲 演 会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可以组织一次讲演会。

  开讲演会,是锻炼讲演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下边介绍些有关知识,供同学们组织讲演会参考。

  1选择合适的题目。比如:2050年的畅想,我们的使命,读寓言、谈启示,历史的沉思……

  2参加讲演者应围绕确定的题目准备讲演稿,并要一并考虑语气、语调、姿态、表情乃至服饰、手势等,总之要充分准备。讲演时不宜念稿。

  3确定主持人。他的任务是,讲演时介绍讲演者和讲演题目,安排讲演顺序,对讲演作小结,召集评判人员开会评出成绩等。

  4确定成绩评判员。

  5讲演成绩的评定,一般按五项分别评定。这五项是:主题,结构,技巧(包括语言、表情、音量、语调、语气、应变能力),时间,仪表(整洁、大方、恰当)。

  6讲演会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左右为宜。每个讲演者的发言应限在10分钟左右。讲演时可由一名评判员专门掌握时间,适时提醒讲演者。

第二单元 第7篇

  单元提示

  在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上,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共生共存的。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本单元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选择课文的。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做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等。

第二单元 第8篇

  第二单元测试题(一)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赞( )不( ) ( )山( )岭

  成( )在( ) ( )崖( )壁

  不( )思( ) ( )光( )彩

  四、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把这句话改为反问句)

  2.宋庆龄把李燕娥安葬在宋氏陵园。(把这句话改写为被字句)

  五、加标点。

  人们常说竞技体育是一种艺术 竞技体育 确实含有艺术的成分 比如它的力与美 速度和造型 体育和艺术表演的最大区别之一 在于体育比赛的紧张 激烈

  六、修改病句。

  1.我估计他—定知道这件事。

  2.弟弟把桌子拿起锤子修好了。

  3.我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

  七、阅读

  (一)蛇与刺猬

  蛇一逮住青蛙,总是用它藤蔓般的躯体,把青蛙团团缠住,然后张开它那极大的嘴巴……

  一天,蛇遇到了刺猬,它又故伎重施。刺猬顿时蜷缩起来,有意地听从蛇的摆弄。只是在蛇把刺猬缠到紧得不能再紧的时候,刺猬一下使劲张开了它周围的尖刺,刺穿了蛇的躯体。蛇再也无法逃脱,最后成了刺猬的美餐。

  蛇在临死的时候,痛苦地说:“我这是活该,竟______________地看待一切事物。我本想做一个赴宴的人,没想到反倒成了别人桌上的吃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故伎重施:

  2.根据你的理解,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

  这是一匹身架匀称,结结实实的小公马。

  它长高了,原来柔和的线条不见了,它的身躯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前胸宽宽的,臀部很窄;它的头瘦削,头前部突出,两眼间距很大,嘴唇紧缩而富有弹性。

  不过所有这一切,它还无心顾及。

  只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支配着它,那就是酷爱奔跑。

  它常常领着一帮同龄的小公马,纵情驰骋。它一马当先,像颗金色的流星似的,急驰而去。有一股无尽无穷的力量驱赶着它,使它不知疲倦( )峻岭,( )山坡,( )怪石磷峋的河岸和陡峭的隘道,( )丛林和谷地。

  哪怕到了深夜,当它在星空下酣睡的时候,它仿佛还梦见,大地在它脚下飞驰而过,风卷着鬃毛在耳边呼啸,马蹄又急又快,像铃那样,清脆悦耳。

  1.从下面词语中选出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奔上 冲下 穿过 越过

  2.划出描写小公马外形的语句。

  3.划出由具体事物产生的联想。

  4.文章围绕小公马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5.你觉得作者写由具体事物产生的联想目的是什么?

  答案:

  一、

  二、阻挠、控制、嘲笑、竣工、藐视、嘹亮、魅力、拆除、承办、灵敏

  三、赞叹不已、崇山峻岭、成竹在胸、悬崖峭壁、不假思索、流光异彩

  四、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难道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吗?2.李燕娥被宋庆龄安葬在宋氏陵园。

  五、 。,,,。,、。

  六、1.我断定他—定知道这件事。(我估计他可能知道这件事。)2.弟弟拿起锤子把桌子修好了。3.我随手把作业本交给老师。(我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

  七、(一)1.故伎重施:文中指蛇又采取对付青蛙的办法来对待刺猬。2.用相同的眼光。3.省略了蛇吞食青蛙的内容。4.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事物不同,采取的办法也应不同。(二)1.奔上、冲下、越过、穿过。2.它的身躯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前胸宽宽的,臀部很窄;它的头瘦削,头前部突出,两眼间距很大,嘴唇紧缩而富有弹性。3.大地在它脚下飞驰而过,风卷着鬃毛在耳边呼啸,马蹄又急又快,像铃那样,清脆悦耳。4.写了小公马的外形和酷爱奔跑两方面的内容。5.突出小公马酷爱奔跑的特点。

  第二单元测试题(二)

  一、给下面词语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举办权

  (1)支配和指挥的力量(2)应当享受的权益(3)应变(4)衡量,考虑

  2.申诉

  (1)陈述,说明(2)地支的第九位(3)申时(4)上海市的别称

  3.党魁

  (1)(身材)高大(2)首领(3)魁星

  4.铭记

  (1)在器物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2)警惕自己的文字(3)在器物上刻字(4)比喻永远记住

  5.打岔

  (1)由干道分出的(2)转移话题(3)互相让开

  6.杯水车薪

  (1)指工资(2)柴草(3)行列(4)声望

  7.赋予

  (1)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2)作诗(3)交给(4)旧指田地税

  8.患得患失

  (1)灾祸(2)忧虑(3)生病(4)全面

  二、把下面各组词中不属于同一类的划掉。

  1.苹果 梨 香蕉 西红柿 柿子

  2.藏族 苗族 少数民族 土家族 维吾尔族

  3.勇猛 坚强 智慧 阴险 镇定

  4.英语语文本 作文本 练习本 数学

  5.麦子 庄稼 稻子 玉米 高粱

  6.梅花 菊花 水仙花 荷花 野花

  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1.阻挠 慈详 悬崖峭壁 毫不犹豫

  2.要挟 峻工 幼稚可笑 迫不急待

  3.竞技 湛测 精兵减政 专心致志

  4.干脆 轻蔑 再接再厉 初出茅庐

  四、组词。

  绕( ) 僻( ) 辨( ) 竣( )

  挠( ) 避( ) 辩( ) 俊( )

  饶( ) 辟( ) 辫( ) 骏( )

  五、排列句序。

  ( )决定遗传的物质就是著名的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

  ( )遗传就是说下一代表现出上一代的特征或者称为性状,就好比我们人类,儿女总是和父母相像。

  ( )为什么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呢?这是因为遗传作用。

  ( )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的原因了吧。

  ( )我们经常所说的基因其实是DNA的片段,它是遗传的基本单位,不同的基因能决定生物的不同性状。例如:瓜的基因决定了瓜的性状,豆的性状取决于豆的基因。

  ( )它的分子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双螺旋结构。1953年,华克和克里克两位科学家第一次揭示了DNA的结构,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六、对我们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你有怎样的了解?照样子写一写。

  例:张思德

  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牺牲。毛主席在为他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

  1.李大钊

  2.宋庆龄

  七、读了《詹天佑》一课,我们了解了京张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有一段特殊的“人”字形线路。设想假若现在有一辆列车北上经过青龙桥,应该怎样行驶?选择正确的两阶段示意图,在图下括号里标上序号,不正确的打“×”。

  八、阅读答题。

  (一)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1.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

  2.把这段话分为三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3.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的原因是( ),好处是( )。

  4.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地势采用不同的开凿方法,这表现了他( )。

  (二)

  陈毅同志年轻时代就很爱读书。一次,他到亲戚家过中秋节。下午刚到,就发现一本自己很想看的书,他高兴得不得了。他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小屋里专心致志地阅读起来。他一边读,一边在书上批注。主人催他吃晚饭,他也舍不得放下书。主人只好把糍粑和糖给他端去。他嘴里吃着糍粑,心却放在书上。糍粑应该蘸糖,他竟把它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晚饭后,亲友们见陈毅满嘴墨汁,都忍不住捧腹大笑,陈毅却很风趣地说:“吃点墨汁没啥,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汁少哩!”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疲劳 ——( ) 风趣 ——( ) 专心致志 ——( )

  2.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解释句中“墨汁”的不同含义。

  (1)吃点墨汁没啥。( )

  (2)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汁少哩!( )

  (三)“座右铭”的传说

  很多少年朋友喜欢抄写一些名言警句放在自己的书桌上,铅笔盒里,用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我们把这些名言警句叫做“座右铭”。

  为什么叫“座右铭”呢?传说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1.下面是三条珍惜时间的座右铭,读一读,抄一抄。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自己的座右铭,或把你喜欢的座右铭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2) 2.(1) 3.(2) 4.(4) 5.(2) 6.(2) 7.(3) 8.(2)

  二、1.西红柿 2.少数民族 3.阴险 4.练习本 5.庄稼 6.野花

  三、4 慈祥、竣工、迫不及待、勘测、精兵简政

  四、围绕、阻挠、求饶;偏僻、回避、开辟;辨认、辩论、辫子;竣工、英俊、骏马

  五、3 2 16 5 4

  六、略

  七、2 × × 1

  八、(一)1.开凿隧道2.第一层(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工程艰巨):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艰巨。第二层(居庸关山势高……不离开工地):詹天佑对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并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第三层(八达岭隧道长……把工期缩短一半):詹天佑对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把工期缩短一半。3.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4.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干。

  (二)1.疲惫、幽默、聚精会神2.陈毅同志年轻时代就很爱读书。4.(1)写毛笔字时用的一种黑色液体。(2)指知识、学问。3.

  (三)略

第二单元 第9篇

  初一语文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专题探究学习方案

  一、 探究学习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金色年华。然而,这一时期的记忆却永远埋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只有在痛苦、孤独的时候,才有可能将它记起。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以自主、合作的方式

  二、 学习目标:

  1、认识青春年华的宝贵。

  2、大量阅读名人的著作,体会他们的成长过程。

  3、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好。

  4、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作家、作品确定好角度,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 专题探究参考内容:

  1、从作品中看田晓菲

  2、 读何其芳的诗歌

  3、 保尔的成长历程

  4、 从《童年》中看高尔基

  5、 当代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调查

  四、 学习方法:

  选择或自定一个探究课题,在独立的基础上,先进行广泛阅读,再进行小组合作,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最后选中角度切入,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参考资料提供:

  参考图书:

  《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十六岁少女》、《四弟的绿庄园》、《孤女俱乐部》(秦文君)

  《哈得逊河上的落日》(田晓菲)

  《草莽集》(朱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

  《花季.雨季》(郁秀)

  《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网址:

  影视资料:

  《小兵张嘎》 《十六岁的花季》 《少年毛泽东》 《棒球少年》 《灌蓝高手》 《特工小子》 《少年英雄》 《天才小子吉米》 《哈利波特》 《男生贾里》

  六、成果展示:

  以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在小组内交流、展出。

  七、学习计划:

  主 要

  阶 段

  学 习 内 容

  时 间

  安 排

  预 期 成 果

  第一阶段

  大量阅读作者及相关作品,了解其内容,自己计划探究方向。

  3课时

  对作家或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

  拟订题目,自由组合,设计研究方案,拟定研究计划。

  1课时

  完成《选题登记表》,为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

  小组合作,分配任务,在图书馆或网上搜集资料,然后整理,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对材料进行加工。

  3课时

  有目的地完成各自的任务。作好材料搜集,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

  1课时

  明白各人观点,讨论确定一致的论点和分论点。

  根据统一的观点,各自完成小论文,组长吸取其精华,拟成一篇论文。`

  2课时

  完成小论文。

  第三阶段

  小组间交流各自的成果。

  1课时

  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共同学习。

  “金色年华”专题探究学习选题登记表

  选题名称

  探究组

  成 员

  组长:

  主要观点

  探究目标

  探

  究

  计

  划

  成 果

  展 示

  指导老师

  意 见

第二单元 第10篇

  教材简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设计了“摘桃子比赛”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5的乘法口诀。紧接着,教材又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一练”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区分乘法与加法意义的不同,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学情简析:

  学生刚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也已经基本掌握了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方法,只是熟练的程度还不够。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目标预设:

  1、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能进行估算。

  2、结合具体背景,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以及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优越性。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练习。

  师: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精彩的摘桃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板书课题,出示情景图)

  (二)、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活动一:摘桃子比赛

  1、算一算。

  ①同桌两人进行口算比赛。先算左边,全对的摘一个桃,再算右边再摘一个桃。

  ②同桌互相汇报,说出用的哪一句口诀?

  ③全班汇报,检查结果,公布比赛成绩,优胜者获得桃子。

  2、看一看。

  ①观察两组算式,看看哪些算式用的是同一句口诀,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②全班汇报,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参考:一句口诀可以有两个乘法算式。

  3、记一记。

  ①根据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如:四五二十。

  ②结合两个乘法算式,算一算积是多少,并说出口诀。

  活动二:看图列式(12页练习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要求:先看懂题意,找到问题,再计算。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思考:第1题和第2题有什么不同?

  找出:第1题每排人数相同,第2题每排人数不同;第1题用乘法表示更简单,第2题只能用加法。

  注意:让学生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相同的加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更简便,不同的加数相加,不能用乘法表示。

  活动三:比一比。

  ①出示书p13.2,引导学生比一比。

  ②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参考:先把算式计算出来再比较。

  用到了哪些乘法口诀?

  活动四:我当售票员.(13页练习3题)

  过度:

  星期天,笑笑决定帮爸爸去卖票,同学们快看,买票的人还真多。

  1.都有哪些人来买票?(说图意)

  最左边的一个小女孩;中间的一个叔叔;最右边的爸爸妈妈带了一个小女孩来买票了。

  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票每张3元,成人票每张5元;最左边的一个小女孩要买5张学生票;中间的一个叔叔要买2张成人票;最右边的家庭要买2张成人票,1张学生票。

  2.你想帮助笑笑卖给谁?应收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

  3.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汇报.

  最左边的小女孩需要:3x5=15(元)

  中间的叔叔需要:2x5=10(元)

  最右边的家庭要:2x5+1x3=13(元)

  活动五:我们去郊游.(13页练习4题)

  师:秋天到了,学校决定带同学们去玩,想去吗?

  1.听说,这次玩还要住账篷呢?你们看,上个班去了19人,一个帐篷最多住4人,5个帐篷能住下吗?

  培养估算意识:4x5=20(人) 20〉19,所以5个帐篷能住下19人。

  2.同时每5个人还赠送38块饼干,每人能分到8块吗?

  5x8=40(块) 38〈 40,所以38块饼干不够,每人不能分到8块。

  小结:同学你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都请谁帮忙啦?

  参考:乘法口诀;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拓展性学习

  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说一说。

  2、介绍乘法口诀的历史:学生读收集的资料.

  古代乘法口诀表

  湘发现2200多年前乘法口诀表.国考古专家最近在湖南一座战国遗址里出土的木牍上发现了2200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

  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镇出土的一片木牍上写着“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这样的篆文,经专家考证,是中国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并确是至今还为开蒙儿童所习诵的乘法口诀.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春龙和同事今年6在里耶古城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发现一枚木牍上的数字排列很有规律,每个竖行的数字连起来就是一个乘法运算,如“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等.

  更为奇特的是,每个关于“八”的乘法运算排列也很规则,它们排成一个横行,而且乘以八的数字从右到左依次递减.经测量,这枚木牍有22长,4.5.

  记者看到,这枚记载有乘法口诀表的木牍浸泡在特制的药水中,右上角有些残破,木牍两面都有文字,字体为小篆向隶书过渡的一种字体.由于没有完全清洗干净,有些字还无法辨认.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古代的乘法口诀表.它给世界算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实物资料.”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说.记载有乘法口诀表的一面有6行的文字,但目前能看清的是关于乘数为“八”的运算规则.袁家荣说,从这枚木牍记载的数字来看,还不是很完整.记载下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应该还有另外的木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证实说,此次出土的战国简是中国乘法口诀表最早的实物证明,印证了文献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乘法和乘法口诀表已被运用.如果它是一本数学书的部分,意义将更为重大.目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的《算术书》,成书年代为西汉文景时期.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说,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表.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的特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管子》、《荀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都提到“九九”,也就是乘法表,两汉文献中的记载就更多了.专家推测,乘法表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很普遍.

  刘钝说,过去人们知道的最早的乘法表见于敦煌和居延两地出土的汉简,这次在里耶出土的木牍显然更早.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湘西龙山县里耶战国城出土的战国末期至秦代的简牍数量已达1多枚.高崇文教授认为,从春秋到两汉的简牍一次出土数量如此之多还是第一次.此前出土的秦简总数也不超过4枚.

  语言的优势

  我国语言的优势帮助我们很好的掌握乘法口诀.你知道吗?中国的小朋友学习乘法口诀大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一些西方的小朋友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而且汉语背诵乘法口诀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其他语种则不然,这就给记忆口诀带类不少的阻力.还有据调查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

  有趣的乘积

  请注意下列乘法,每个等式里都含有1、2、3、4、5、6、7、8、9.

  1738×4=6952

  483×12=5796

  1963×4=7852

  297×18=5346

  198×27=5346

  157×28=4396

  138×42=5796

  186×39=7254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第11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7分)

  脚踝( ) 秕( )谷 颧( )骨 伶仃( ) 寒噤( ) 别墅( ) 阔chuò( ) 褴( )褛 腻( )烦 幌( )子 埠( )头 踌chú( ) ào( )丧 tiào( )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2)、它们的吃法很( ),用一方( )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 ),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 ),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3)、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 ),整个老城像( )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4)、酱赤的脸受着太阳光又加上酒力,个个难看不过,像就会有(  )的血从皮肤里迸出来似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变本加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取得优异成绩。

  b、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c、为了一道数学题,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真是碌碌无为。

  d、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4、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自19xx年随民国教育部北迁赴京供职后,曾于1919年底返回故乡,将全家迁到北京。这次故乡之行,目睹了江南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于是,便以这次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创作了《故乡》。他当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以及人生感受,在小说中都有反映,因此可以说文中的“我”就是鲁迅。

  b、《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波澜情节,表现了世态的炎凉,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c、《在烈日和暴雨下》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生活着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

  d、《多收了三五斗》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掺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 )句是病句,修改: 。

  第( )句是病句,修改: 。

  6、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2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夺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7、填空(5分)

  (1)、莫泊桑是( )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 》的创作,轰动了文坛。其长篇小说有《一生》、《 》等。

  (2)、《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 )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3)、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

  (4)、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

  第二部分 阅读与感悟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 )和( )心情。(2分)

  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此诗中描写的景色。(2分)

  (二)、阅读《那个芒》,回答文后问题。

  那个芒

  ①我在故乡的公路边下车时已是傍晚。中秋时节的乡村弥漫着田禾的芳馨,西天边上正红艳艳地变幻着火烧云,夕阳如一枚酥软的蛋黄流溢交融在霞光里。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见到了芒。他正拉着满满尖尖的一排子车新玉米走过来。一股浓烈的汗味使我不能不注意到他:一条粗硬的麻绳深深地勒进他赤裸着的肩肌里,丘陵似的疙瘩肉在他的胸前臂膀上涌动着,下身系着一条灰苍苍皱巴巴的宽大布裤,赤着脚。走过我身边时,他没说话,只是冲我笑笑,笑得毫无表情,那笑纹就如一潭浑浊的洼水溅起密密的皱褶,乱糟糟的头发如洼边的蒿草。仅仅是一双黑碌碌的眼睛,才使我想到他就是芒。

  我的心一下子震颤了。记忆像一块早已被时间淹没了的礁石,又突然显露在水面上。

  那时,他是我不曾想到的一个客人,叩开我的门。他穿一身洗得泛白的蓝裤蓝褂,嫩白细腻的脸像一块碧玉,镶着一双黑葡萄似的眸子,进门就喊了我一声“清哥”。他说:“你不认识我了?我从咱老家来,老家咱是一个胡同,我叫芒。”

  少小离家,确实认不得我这位小乡亲了,但我一下子喜欢上了他,请他坐下喝茶叙话。他细声细气的话语散发着书卷气青春气,他告诉我,他今年高中毕业,高考落榜了。说到这话的时候,他低低地垂下头,白净的面颊微微泛红。

  “那明年再考嘛!”我劝他。(小小说阅读网

  芒抬起头,黑黑的眼睛放着光彩:“我就是为这事儿来找你。我爹不让我考,要我下地干活儿,可我不愿意,我只是想上大学”他求我回去给他爹说说,让他再复习一年,他说:“我是没有一点办法才来找你的,你给我爹说说一定行。”

  芒的爹给我的印象很深: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粗大健壮,发脾气就打骂芒的娘,一只大手抓住她,从炕上扔到屋地下,又从屋地下扔到门外,吓得芒和他的兄妹缩成一团躲在门后,捂着脸从指缝里偷看。

  我想,这样的家门能出芒这样一个好孩子,也算是他家的前世积德和造化。芒向我表示,只要他爹能同意他再复习一年,吃多大的苦他都愿意。

  我被芒感动了,同意抽空儿回去给他爹说说。

  芒很高兴,站起来,冲动地拉住我的手:“谢谢你了清哥!谢谢!”他那双黑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送他下楼时他还用衣袖拭眼睛,然后回眸,留给我一个清秀芳馨的微笑……我想,如今城里的孩子都很幸运,多少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都情愿付出任何代价。比起芒,真是天上地下两个世界。

  芒留给我的只是一瞬间的欣喜,犹如一股花香一缕烟云,慢慢地淡了。我没有因为芒的事专程回老家,后来偶尔回老家时也没想起去顾访芒的爹。

  如今的芒,陌生得几乎使我认不出他,他老了,一点不像他的年龄,我同他打招呼,他只是说了声:“你回来了?”那声音如一面破碎的铜锣,震得我的心弦索索发颤。我木然地瞅着越走越远的玉米车,夕照里,那玉米车像一团火在燃烧,在摇曳……

  回到家中,老母亲和家人自然十分地高兴,说长道短地拉家常话拉个没完。我却还想着芒,心里如同一团乱麻。

  此时,一盘圆月镶在天上,踏着胡同里清凌凌的满地银白,我走向芒的家中。

  芒的一家正在月光下吃晚饭。见我进来,芒从他的屁股底下拽过一个蒲团让我坐下,他却蹲在一旁,依旧捧着手里的粗碗“唏唏”地吃粥。芒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见我坐下,他的小儿子好奇地蹭磨在我的膝前,芒冲在一旁吃饭的妻子吼一声:“你死了!把孩子弄开。”

  这一吼,把我吓了一跳。我想起了芒的爹,那个曾经把老婆从炕上扔到屋地下又从屋地下扔到门外的芒的爹。

  等芒的媳妇把孩子抱到一边,我瞅着在一边闷头吃饭的大儿子问他:“上几年级啦?”

  芒接过话茬说:“嗨,念了两年,没用,让他退学了,在家帮着养牛。”说完掏出烟袋哧哧溜溜地吸着,院子里弥漫着浓郁的烟叶子味……

  我的心突突憋得难受,满肚子话愣是没有说出来。

  这不能怨芒。(小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那天晚上我没睡着,以前那个书生气的芒,芒的爹,还有如今当了爹的芒,在我的眼前漂浮变幻着。

  我发现自己的过错已经太晚了。当年,我是答应芒去给他爹说说上学的事的,可我没有去!

  当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芒,是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了?

  10、第①段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1、现在的芒的性格如何?(3分)

  12、你认为画线句子中的“我”的满肚子要对芒说的话应是什么?(3分)

  13、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4分 )

  (三)、阅读《爱之链》,回答文后问题。

  爱之链

  ①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颤。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②前面的路边上好像有什么。乔依定睛一看,是一辆车。走近时,乔依才发现车旁还有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她满脸皱纹,在冷风中微微发抖。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依,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

  ③乔依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她说:“请别害怕,夫人,您怎么不呆在车里?里面暖和些。对了,我叫乔依。”

  ④原来她的车胎瘪了,乔依让她坐进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找一块地方放置千斤顶。他的脚腕被蹭破了,因为他没穿袜子。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上的各种水分没有冻上。他的手蹭破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当他干完活时,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⑤乔依扣上那车的后备箱时,老妇女摇下车窗,满脸感激地告诉他说,她在这个荒无人烟地地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又冷又怕,几乎完全绝望了。老夫人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我该给你多少钱?”

  乔依愣住了,他从没想到他应该得到钱的回报。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给他一点帮助吧。”

  ⑥乔依看着老妇人的车开走以后,才启动了自己的破汽车。

  ⑦老妇人沿着山路开了几公里,来到了一个小餐馆,她打算吃点东西,然后回家。

  ⑧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店主是一位年轻的女人,她热情地送上一条雪白的毛巾,让老妇人擦干头发上的雪水。老妇人感到心里很舒服。她发现这位女店主的脸上虽然带着甜甜的微笑,可掩盖不住她极度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她怀孕至少8个月了、尽管如此,她还是忙来忙去地为老妇人端茶送饭。老妇人突然想起了乔依。

  ⑨老妇人用完餐,付了钱。当女店主把找回的钱交给她时,发现她已经不在了。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钱。餐桌上还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

  ⑩她关上店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在床上睡着了。她不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额,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14、第①段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5、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16、老太太为什么要帮助那位女侍者?(3分)

  17、题目“爱之链”有什么含义?(3分)

  18、你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4分)

  第三部分 写作与表达

  19、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路”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40分)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参考答案

  《故乡》

  1、huì xiāo 寓 xíng quán 愕 bǐ 嗤 wǎng suī

  2、阴沉昏暗;看不起;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放纵,凶暴。

  3、展转;麻木;恣睢。

  4、惊慌害怕的样子;一种隔膜;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可奈何。

  5、小英雄;天真活泼,神奇的故事。

  6、木偶人;迟疑沉默;多子,饥荒,苛捐杂税,兵匪官绅等。

  7、若不写杨二嫂,文章会显得单薄,杨二嫂对“我”的“隔膜”是构成《故乡》深刻主题不可缺少的部分。

  8、苦苦思索,探求生活新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等。

  9、表现了“我”既对“新的生活”充满向往,又对能否实现不免迷茫的真实的思想。“手制的偶像”比喻“我”的主观思想。如果说闰土是用泥塑的偶像来麻木自己的话,那么“我”则是用“希望”来安慰自己。

  10、对家乡现实的不满;对故乡人与自己形成隔膜的郁闷;对故乡人精神麻木的悲哀;对新生活的思索和渴望。

  11、奔波劳苦;劳苦悲惨;处心积虑算计别人。

  12、没有苦难,安居乐业,没有人与人的隔膜,亲密友好的生活。

  13、这种看法不对。理由是:“我”不留恋现实中的冷漠悲凉的故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满中流露出的是改变现实的迫切愿望,曲折地反映出“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14、满脸振奋;兴致勃勃。

  15、“我”的见闻;使故事更具可信性。

  16、黄色山峦、类似荆条的植物、孤独的老柿子树;这些景物表明了土地的贫瘠与荒凉,更加表现出少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17、示例:牵挂的远山;远山的呼唤。

  18、形象:服从命令,热爱家乡,牵挂老人。分析:服从命令:本来上级已经批准回家探亲,但是突然来了命令,要接受新的任务,因此放弃探家的机会;热爱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调换座位,为了更好地看一看家乡,并如数家珍般地给人介绍家乡的情况;牵挂老人:看到母亲树下的身影,流下热泪。

  1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0、点评词:这两句是很优秀的广告词,综合性、概括性强,而且形象生动,值得长期使用。

  21、一个“生”字,好在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好在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景象壮观,气势宏伟。

  22、提示:能抓住名人特点,与名人生平事迹吻合,语言简练即可。

  《我的叔叔于勒》

  1、jū zhàn lì lán lǚ 蹋 墅

  2、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衣服破旧;阔气,排场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文雅;小巧;伸;动

  4、储备做正用或赖以应急的钱;这里指好消息,幸福的消息;下场,地步

  5、贫、富、贫

  6、赶、盼、躲;菲利普夫妇是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民;金钱

  7、神情: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神色张皇”“结结巴巴”“神色很狼狈”;心理:“出大乱子了”不知所措。

  8、“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9、未见时盼望,遇见后害怕,确认后躲开,情节的跌宕变化,就充分展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莫泊桑式结尾的魅力。

  10、不好,原句声音断断续续,写出父亲在得知真相后惊慌而语无伦次的情形,而改句没有这样的效果。

  11、称呼于勒为“贼”“讨饭的”。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已不可能从于勒身上得到好处,于是旧怨新恨一齐发作。

  12、示例:母亲强行要我要回多给于勒的十个铜子,我坚决不肯,于是与母亲争执起来。女婿看出了破绽,立即扔下二姐,扬长而去。

  13、一是不想让两个弟弟受到伤害;二是想让父亲感受到温暖,得到鼓励;三是体贴母亲,为母亲分担忧愁。

  14、示例:玛菲尔“咬着嘴唇,没有让眼泪流下来”的神情描写,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

  15、母亲:“微笑”表现了她为丈夫即将出狱能与家人团聚而感到高兴;“眼泪”则表现了她四年来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所感受到的艰辛和苦涩。

  玛菲尔:“微笑”是因为看到父亲在自己的努力下体面的回家而感到欣慰;“流泪”则表现了她见到父亲时的激动心情。

  16、示例:爱。因为爱,玛菲尔的母亲承受了巨大的心灵痛苦,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干净善良的爱的天空;因为爱,玛菲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让刚出狱的父亲获得尊严;因为爱,爱德华父子帮助玛菲尔,让一家人感到温暖。只有爱才能对抗苦难,创造和谐。

  17、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8、端午节带给人愉悦、激励争先、团结合作、爱国爱民等精神,也传诵屈原的“楚辞”文化。

  19、情景一:如丝的细雨飘飘洒洒,如轻纱,如薄雾,远处的绵绵山峦,近处的漠漠田野,都笼罩在这一片茫茫的春雨中。

  情景二:天黑的像夜晚,教室里闷的如同蒸笼一般。突然,一阵惊雷响起,随着雷声,豆大的雨点泼洒下来。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像是天河突然决口。不一会,整个校园就成了茫茫的一片湖泊了。

  20、梁山好汉姓名:鲁智深、史进、史迁等。

  梁山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讲义气,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等。

  《在烈日和暴雨下》

  1、盹 jí nì biē shā ě sōu 幌 xīng 躁

  2、感觉心烦;胆小,畏缩;商店门外表明所卖商品的标志;气味又腥又臊

  3、(1)、憋闷;烧透(2)、刺目;搀和(3)、睁眼;迈步

  4、(1)、形容枝条精神萎靡,不振作(2)、害怕,慌张,不知怎么办好。

  5、烧透的砖窑;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比喻,拟人,排比等。

  6、正面描写:从“六月十五那天”到“一点风也没有”;从“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到“使人喘不过气来”。侧面描写:狗和骡马的呼吸,小贩的沉默,柏油路和铜牌的要被“晒化”等。

  7、水的世界全乱、全响、全迷糊。

  8、犹豫心理: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胆怯心理:祥子有些胆怯了。矛盾心理:他心里腻烦了。后悔心理: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这些心理描写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痛苦不堪的心情。

  9、本文写景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物,是为典型人物创造一个典型环境。可以理解,“烈日”越“烈”,“暴雨”越“暴”,在烈日和暴雨下挣扎的祥子就越痛苦,越难熬;旧社会劳动人民面临灭顶之灾。

  10、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

  11、①ac; ②bd

  12、用恶劣的暴雨环境衬托祥子痛苦的境遇,铺垫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小说的思想意义。

  13、①写出了雨点落下时的迅疾有力。 ②生动地写出了暴雨弥漫整个空间,包容一切的景象。此时,祥子就在暴雨中拉着车,受着折磨。

  14、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

  15、“各色”意为特别,含贬义;推动情节的发展,能更鲜明的塑造人物形象。

  16、示例: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描写,突出的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又如:“张四抽间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这一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了苏大夫医术精湛。

  17、示例:(a)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精明干练。(奇人奇貌,必有奇能)(b)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连串动作,医术了得)

  18、示例:(1)小说构思精巧。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节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2)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0、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相信在大家的帮助和关爱下,你们一定会满怀信心的健康成长。

  21、示例:时间在学生笔墨的流淌中,绘出了美丽的画卷。

  22、情节:读《骆驼祥子》,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

  感动的原因:祥子的遭遇是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普遍遭遇,我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深表同情。

  《多收了三五斗》

  1、bù 梗 tiào gū xiā hú 卜 niù 懈 niǎn ào 躇

  2、停船的码头;因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突然破碎而往外飞溅;水波微动的样子

  3、(1)停泊;(2)松懈(3)迸裂(4)殷红

  4、(1)这里是意味深长的意思(2)江浙方言,舒服,开心

  (3)找麻烦、捣乱的意思(4)这里是苗头的意思

  5、希望—失望—愤懑—产生反抗意识;希望: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失望:“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惊呆了。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愤懑:你端起酒碗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中听的,喊声“对”,不中听,骂一顿:大家觉得正需要这样的发泄。反抗意识:“今年春天,丰桥地方不是闹过抢米么?”“今天在这里的,说不定也会吃枪,谁知道!”

  6、船上会饮时的对话:先是大家探索今后的出路,结果因“路路断绝”而一时“沉默”,后来议论“白当差”“抢米”。这些对话表现了农民们由失望到愤激,由愤激到产生反抗意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心理特征,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7、示例:议论米价时,农民们用“差不多是哀求的语气”,米行先生却是“冷笑”、“斥责”、“厌烦”,对照中充分表现出农民们的朴实善良,米行先生的骄横霸道。

  8、小说中“旧毡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带的农民。这里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点指代人,塑造了苏南一带的农民群像。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旨不局限于某地某人,比塑造几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更能说明这种丰收却造成农民更大不幸的普遍性,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宽广。

  9、由于国民党政府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过路也要捐现洋钱,农民更是苦不堪言。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地主的剥削,投机商的压价,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农民们在旧社会受到种种盘剥,虽然粮食丰收了,但“谷贱伤农”,生活反而更艰难了。

  10、这里是意味深长的意思。

  11、比喻,表现了农民们愤激的心理。

  12、对话描写,反映了农民从不满到反抗的过程,暗示着农民参加革命的必然性。

  13、对话描写,反映了农民从不满到反抗的过程,暗示着农民参加革命的必然性。

  14、不好。理由是:文章写了舅舅和像舅舅一样的农夫在城市这块“庄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农夫”这个题目能把城市与农夫这二者联系在一起,比“我的舅舅”更贴切。

  好。理由是:可以把舅舅看为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的代表,用“我的舅舅”这题目显得更亲切。

  15、《背影》中家境贫困,父亲尽心尽力支撑家境及对子女的关爱引发孩子想到自己的父亲。

  16、每月收获近千元的现钞;使孩子在知识面前拥有尊严;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些。

  繁华似锦的城市。

  17、不矛盾。两句话分别写舅舅的收入高低,比较参照的对象不同。(1)句说舅舅的收入可观,是相对于舅舅在农村的收入与在城市里打工的“汗水”成本而言,(2)句说舅舅的收入低,是相对于一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而言的。

  18、c

  19、有关秋花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有关秋雨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有关秋风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0、灯泡:因为有一颗火热的心,才能给人们送去光明。

  短尺:以你有限的生命,量出无限的长度。

  21、主题:保护树木

  内容:每人植一颗树;写出保护树木的宣传标语;写一份倡议书,向同学们发出保护树木的倡议;等等。

  22、提示:在语文学习上给我最大的帮助,可以围绕“积累语言素材、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思想内涵、增长人生阅历、提高阅读能力、学习写作方法”等方面结合作品内容说明即可。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huái bǐ quán dīng jìn shù 绰 lán nì huǎng bù 躇 懊 粜

  2、(1)展转;麻木;恣睢(2)文雅;小巧;伸;动(3)憋闷;烧透(4)殷红

  3、b

  4、a

  5、第③句,修改:删去“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第④句,修改:将“有效的”调至“寻找”后面。

  6、示例:一次受伤后的救治是一朵花 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 一次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 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7、(1)法 羊脂球 漂亮朋友(2)斯威夫特 英(3)在河之州君子好逑(4)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8、中秋月色;望月怀人。

  9、乳液似的月华静静的泻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薄雪,聒噪了一天的鸦雀也逐渐消停了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的隐栖在树上。夜渐渐深了,清冷的秋露润湿了庭中的桂树,散发着幽幽的馨香。

  10、渲染傍晚乡村的一种清新、静谧的氛围,为下文写芒做铺垫。

  11、吃苦耐劳、粗鲁暴躁、安于现状、观念保守,对生活失去激情。

  12、可能会因当初没能替他说情而道歉的话或对他的现状进行一些劝慰。

  13、由芒的爹到现在的芒,他们在愚昧、粗鲁、对生活的麻木等方面何其相似,这一切真的不会改变了吗?表现出“我”对现在的芒和已辍学的孩子的前景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14、衬托乔依当时工作无着、饥寒交迫、急于赶路的情形。

  15、我是真诚的帮助你的,请别担心。请你坐到车里,等我换下瘪的车胎。

  16、因为她为曾被帮助而感动,看到需要帮助之人时,想让这份人间之爱传递下去。

  17、让爱如链般传递下去,如乔依付出爱心后,爱又回报于他的妻子。

  18、应当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

第二单元 第12篇

  百分数的应用(一)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准备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2.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25% = 1/432人

  围棋班 比围棋班25%

  航模班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方法一: 7 - 5.6 = 1.4(吨)

  1.4 ÷ 5.6

  = 0.25

  = 25%

  方法二: 7 ÷ 5.6

  = 1.25

  = 125%

  125% - 100% = 25%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 一成就是1/10 ,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 (2.61 - 2.25) ÷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第13篇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

  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题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

  二、课堂练习

  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1、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如果说你和爸一起去。(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2、公园里开设了野生动物领养区,因为现在野生动物得不到保护,受到了人类的随意捕杀,如果你有爱心的话,你可以任意领养两只小动物,每个动物都有标价

  3、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

  三、课外作业:课本13页第4题

第二单元 第14篇

  第三课 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的含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依靠自己的劳动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事情。

  2.自立的表现:(1)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2)自主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3)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3.自立的重要性:(1)自立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我们获得幸福人生。(2)自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3)自立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亲情、尊重他人等优良品质。(4)自立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立的性质: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5.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6.人生需自立的原因:自立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看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7.自立的意义:自立是青少年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地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8.自立的必要性:(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2)我们婚姻法第21条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也就是说,成年子女如无特殊情况,父母将不再承担抚养义务。(3)现在不储备自立知识,锻炼自立能力,培养自立精神,我们将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1.自立与帮助的关系:自立不是拒绝帮助,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是拒绝别人的帮助。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2.自立与依赖的关系:依靠不是依赖,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自立的过程中需要必要的依靠,依靠师长的经验和智慧,使我们少走弯路,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自立需要必要的依靠而不是依赖。

  3.依赖心理的表现: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作判断、作决定总要依赖他人;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4.依赖思想的危害性: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告别依赖的重要表现: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6.怎样做到独立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7.自主的含义: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能力。遇事没有逐渐,独立也徒有虚名。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不但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也不能在生活中自立。

  8.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自主,即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9.培养自立的方法(怎么样才能自立?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⑴我们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告别依赖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要学会自立,就要立足于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并反复锻炼,多实践多锻炼,才能培养自立能力。

  10.从小事培养自己自立能力的意义: 自立从小事做起,青少年要重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注意从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经过日积月累的锻炼,一定能把自己锻炼成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永不懈怠的人。自立的精神和毅力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培养和锻炼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对待一些平凡的小事,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理能力,形成不依赖别人的好习惯。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1.自强的含义: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

  2.自强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3.自强精神的表现:⑴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4.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受磨难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自强与成功的关系: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自弃的含义: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7.自弃的表现: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1.理想是自强的关系: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2.自强者的共同特点: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真正的强者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后,就会不屈不饶地坚持,矢志不移地奋斗,直到成功。

  3.自强的关键:自强的关键是战胜自我。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

  4.自强的人如何对待弱点: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5.许多人碌碌无为的原因:碌碌无为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其中,意志软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愿意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享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6.自强的人的拦路虎:自强的人都会面临一只拦路虎,那就是放任自我。

  7.战胜自己弱点的方法:控制时间、控制思想、控制接触对象、控制沟通方式、控制承诺、控制目标、控制忧虑。

  8.自强的捷径:自强的捷径是扬长避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兴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要根据自己的长处、天赋、兴趣以及社会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说,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9.扬长避短的作用:如果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努力方向,我们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十分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会灰心丧气。

  10.人生自强少年始:人生自强少年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11.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⑵要自强,必须能够战胜自身的弱点;⑶要自强,就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问题补充:

  1.阅读下列名言或谚语,说说它们对于理解自立能力,或对自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什么启示。

  (1)自食其力,生活是甘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维吾尔族谚语

  只有自食其力,生活才能精彩,但若以牺牲自身的尊严为代价,靠别人的怜悯过日子生活就是悲惨的。

  (2)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陆九渊

  每个人都要自立自重,遇事有自己的主见,能多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要盲目听从他人,人云亦云。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培养自立能力,必须踏踏实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定要落实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中。

  2.观点一:初中生应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观点二:现在学习太紧张,睡眠时间都保证不了,因此,不需要承担家务劳动,只要将学习搞好就行。 你同意哪一观点?请说说理由。

  答:同意观点一。初中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并且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立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等。

  3.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存在着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即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经商,将上学(包括小学、初中)的子女寄居在亲戚家,更多的是干脆放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同学甲:我真羡慕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东奔西跑也没有人管。 同学乙:我也好羡慕,他们这么早就走向自立,真了不起,将来肯定更了不起。 同学丙: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管教从而养成了任性、野性的不良习惯,将来可能要走很多弯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之路。 同学丁:这些孩子真可怜,这么小,没有父母的帮助,真不知他们怎样生活,何以自立。

  你赞同谁的观点,反对谁的观点?请说说理由。

  答: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固然可贵,但是他们正是需要帮助、需要教育的时候,这是放任自流而不是什么自由。乙的观点是片面的。虽说人生自立少年始,但自立并不是拒绝帮助,他们更需要帮助,他们的心灵更需要安慰。当然,他们中有可能有一些人将来很了不起。丙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孩子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克服困难,最终避免不良结果。丁的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些孩子确实需要父母才能更好地成长、更好地自立。

  4.法律规定: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不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因此,走向自立并不是要我们承担责任,走向自立应该是14岁以后的事情。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自立要求我们树立一种自主意识,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即使我们是未成年人,也有自己的相应责任。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成为自立的人。走向自立也不是以后的事情,我们应当从现在起,立足于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做自立自强的人。

  5.有一位父亲领着四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躲到不远处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于是,儿子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可叫喊骂哭还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开始想办法,他发现土坑里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当他发现爸爸就在不远处蹲着,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是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爬上来!”

  父亲为什么不把儿子从坑里拉上来?儿子自己爬上来后听说的话,对我们培养自立能力有什么启示?

  答:父亲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儿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6.在一个招聘会上,曾出现这样一幕(如图):一个五十多岁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停,填了六十多份求职应聘表,并且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许多人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26岁的儿子。此时此刻,她的儿子正在家“赋闲”。他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1)造成“儿子赋闲、老母应聘”的原因有哪些?请从儿子和父母的角度进行分析。

  ①父母从小对儿子娇生惯养,过分溺爱,使儿子养成严重的依赖思想;②儿子不务正业,没有责任心,自己不去找工作,只知道整天玩;③儿子荒废了大好青春时光,在学习阶段不学无术,导致没有本事和能力去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

  (2)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不会聘用这个年轻人。因为他整天无所事事,不务正业,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见,缺乏自立自强精神,聘用后不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将会影响到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3)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你打算怎样为今后参加应聘做准备?(至少谈两个方面。)

  ①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培养自己的自立自强能力;②告别依赖,独立生活,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③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己过硬的本领和技能;④利用适当机会大胆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丰富社会经验。

  7.辨析:我们每个人只要树立了远大理想,并执著追求,就一定能自强和成功。

  答:①题目观点是片面的。②要自强和成功,我们每个人要树立远大理想,并执著追求。因为,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有了进步的恒久动力。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③要自强和成功,还需要战胜自我,这是自强的关键;还要扬长避短,这是自强的捷径。

  8.XX年12月18日东北新闻网报道:近日,在大连市大学生自立自强标兵的评选过程中,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XX级学生张洪瑜的事迹感动了评委,最终满票当选。在自立自强标兵的简介中,是这样介绍张洪瑜的:她家境贫寒,但自强自立,靠做家教和打工生活供自己读书,养活残疾妈妈和年幼的妹妹。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曾被评为校优秀特困生、优秀寝室长、学校生活管理先进个人。今年4月患淋巴癌,病床上,她顽强地学习、积极配合治疗,克服化疗反应,用微笑和信念书写人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张洪瑜的事迹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人生当自强

  (2)结合材料分析生活中的强者是如何面对困难的?一个自强的人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积极进取。哪怕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阻力和艰难险阻,他也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不达目的不罢休。材料中的张洪瑜正是因为自强、勇敢,忍着病痛抗击病魔,成为“自立自强标兵”,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3)结合张洪瑜的事迹谈一谈你怎样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走自强之路,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坚持执著追求;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据此确实自己前进的方向;在磨砺中不断走向自强,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锻炼自己。

  9.我们知道,自强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你知道自强表现在哪些方面吗?请把自强精神的表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在后面括号里写出与之相反的表现。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垂头丧气)

  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卑躬屈膝,丧失人格)

  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思进取,不求上进)

  志存高远,执著追求(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没有目标)

第二单元 第15篇

  unit 2

  lunch午餐

  english class英文课;英语班

  music class音乐课

  breakfast早餐

  dinner晚餐;正餐

  p.e.class体育课

  over结束

  go to the playground去操场

  now现在

  just a minute再多一会儿

  go home回家

  kid小孩;孩子

  run跑

  one一

  two二

  three三

  four四

  five五

  six六

  seven七

  eight八

  nine九

  ten十

  what什么

  time时间

  it’s等于it is它是

  o'clock点钟

  get up起床

  go to school去上学

  go home回家

  go to bed上床睡觉

  ready准备好的

  hurry赶紧,赶快

  math数学

  chinese语文

  english英语

  p.e.体育

  music音乐

  for为;给

  class课程

第二单元 第16篇

  赤壁赋•教案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第四册古代散文单元中一篇哲理性很强并蕴涵了作者深沉的情感的散文。由以前的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且,苏轼是我国文学的一位影响深远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都被选入教材,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学生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他们已经有能力把作品再深一层,穿过作品这道长廊,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更深层次地探究作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任务分析】

  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念怒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三次咏叹中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轨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设计思想】

  分两步:

  一、掌握《赤壁赋》的基本知识及背诵;

  二、比较“三咏赤壁”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美读成诵

  (一)导语

  (投影):“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 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 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讲解: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

  (齐读)

  (二)指导诵读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脚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2、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3、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指导学生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为背诵作好准 备。

  (三)内容简析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曲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 移到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 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第一段,写了什么?

  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有什么变化?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为什么而悲?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抒发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我”为什么乐观?

  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 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 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首尾的关系:

  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

  (四)读熟

  示范朗读、齐读全文、自由朗读

  第二课时

  理解背诵

  (一)提示,找出本篇中描写“风月”议论“风月”的句子。(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风月”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把握住这些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诵全赋之骨。)

  明确:

  描写风月:

  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月照: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

  月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议论风月:

  客引曹孟德写月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客借月议人生失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借月展开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苏子以月借喻人生: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二)明确客之三悲,苏子二论及议论层次的转换。(主要目的是理清三四两段层次,这两段是背诵全文的难点所在,对文意作一些简单讨论,有助于在理解文意把握层次后背诵。)

  客主议论实为一体,反映苏轼思想的两个侧面。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英雄不存),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 哀吾生)感触生悲(人生不永),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脱世不得)。以上三悲都是从小我的观点的出的。悲情层次转换的关键 虚词:“况吾与子……”之况。

  苏子二论:“何羡”论(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共适”论(清风、明月吾与子共适)。议论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且夫天地之间”之“且夫”。由此番议论可观照苏子内心世界及自我超脱情怀。

  (三)写法鉴赏(结合学生作文的角度讲解,提高写作)

  苏轼的《赤壁赋》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1、 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 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 变”的哲理。

  2、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总之,“作者摆脱了过去一些怀古赋和问答赋的写作方法,而把写游记散文的方法运用到赋中来了。借用这种方法,作者把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古与 今,幻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在前赋表现尤为突出。它先由眼前景引出遗世独立的感情,忽而由客的吹箫,转到乐极生悲,产生对英雄业迹的感叹和人生短 暂的悲哀,又由此推宕开去,以达观的态度自我宽慰,确具行云流水之妙。”(马积高《赋史》)

  (四)作业:

  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并预习《后赤壁赋》初步领会作者思想

  第三课时

  研讨思想

  (一)梳理读本上的《后赤壁赋》并理清思路

  (二)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何正臣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诗句进行诬陷),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 免罪释放。1082年,被贬黄州已经两年。“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江城的一切,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年四月,他站在江边 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乘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的前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比较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使学生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1、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见景生情,壮怀激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少年英雄,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世伟业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自叹自怨,无奈虚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沧海一粟,人生虚无

  看苏轼思想,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三咏赤壁”的第一篇,词中包含着苏轼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壮阔的江山与悠远的历史,小我的忧患显得多么无足轻重!

  素来有“胡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那种施展抱负、展翅高飞的万丈豪情;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早就使他确立了经时济世、身体力行、造福民生的宏伟目标。

  所以,作者在这里体现更多的是儒家的济世情怀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2、从《前赤壁赋》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

  山川美景,“羽化登仙”的山水之乐;

  箫声悲戚,“客”发人生虚无之感慨,跌入现实人生的苦闷;

  “苏子”论眼前水月,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在旷达乐观中得到解脱。

  稍晚的《前赤壁赋》,从乐到悲,又以乐作结。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

  老师解说:

  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当中亨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种乐观与洒脱,源于《庄子》天人合一的 理想人格及齐物的自然观点。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与昼夜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种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何羡乎”。苏轼年少读《庄子》时,就曾说过:“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他觉得《庄子》所讲的道理,是自己一向心中所想的: “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人生所遇无不可”,“我生百世常随缘”。苏轼常拿起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捍卫 自己的心灵,保持乐观的情绪,应对人生的坎坷。

  《前赤壁赋》中主人对客人的劝慰正是苏轼用老庄思想与厄运抗争的表现。

  3、从《后赤壁赋》中,我们可以读书什么?

  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更像一篇游记。

  诡异的道士化鹤的故事收束全文。

  这里面是什么思想?

  老师引导:

  如果说,《前赤壁赋》以说理为主,说理谈玄,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

  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表现的是一种随缘任性、清澈无滓的自然之境。诗人处处以自然本心对人处事,无有杂念二心,乐则乐, 悲则悲,恐则恐,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一如江山景色,秋冬更迭,发乎自然,毫无刻意造作的人为痕迹。“划然长啸”的诗人与“戛然长鸣”的孤鹤一样,都是涤 尽了世俗机心的自然之子,虽敏感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这种梦幻般的飞速变化,却没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物我合一,无 所哀,无所羡。

  可以说苏轼的豁达超脱更上一层。

  4、小结深化:

  除了儒、道思想,佛教的揭示人生与宇宙本质的教义,对苏轼也有极深的影响。苏轼的朋友中有不少是和尚、道士,他也常出入寺、观,获得超越是非、荣辱、得失的人生了悟。在该期他的其它诗文中颇有体现。

  可以说正是佛、道思想使苏轼走出了人生的低潮,使他变得更豁达乐观。可以说这是他精神解脱的主线。但儒家思想是其基础,儒家入世进取的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的处世原则都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烙印。

  (四)作业:随笔《逆境中的超脱-----我看苏轼》

  【教学总结】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之一。背诵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应注意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相机强化。弄清楚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是一大难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对苏轼的思想进行由点到面的把握、由表入里的挖掘,可以引导学生作比较学习,整体把握,做综合的研究。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意地联系以前学过的东西,既可以帮助理解新文章,又可以激活已有的积累,有新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联系的意识,整体把握的意识,思维能力提高。

  【教学后记】

  如果仅就课文而言,学习起来是比较容易的,想要全面的了解苏轼,使同学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理解他在厄运中的奋争及精神的救赎可能有点困难,但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的渴求及课后的反响使我觉得下再大的工夫也是值得的!

第二单元 第17篇

  第二单元测试题(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画掉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三、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莫明其妙 无原无故 语重心常

  遮天避日 昏黄一体 鹏成万里

  四、读一读,把你想到的一个成语填在括号里。

  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

  五、选词填空。

  1.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晓军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 )地向老师作了检讨,他的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受到了老师的( )。(诚恳、诚实、称赞、赞扬)

  2.我国自己( )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大大( )了一切愿为四化做出贡献的人们。(鼓励、鼓舞、制造、创造)

  六、给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

  一年年过去了 橄榄坝慢慢变了样 一片片整齐的竹楼 竹楼周围是数不清的竹丛和果树 有芒果 木瓜 荔枝 椰子 柚子 芭蕉 一树树 一枝枝挂满了累累的果实 远处是葱葱郁郁的树林 成群的牲畜 金黄的稻田 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七、按要求把成语填补完整。

  1.填近义词:

  高( )远( )-( )二( )五( )四( ) 生( )活( )

  手( )足( )千( )万( )山( )地( )

  2.填反义词:

  大( )无( ) 大( )大( )口( )心( ) 天( )地( )

  出( )入( ) 一( )-( )( )应( )合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赛马是我们家乡古老的风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每到这个时候,草原上就(展现、呈现、映现)出热闹、现腾的景象。上百名哈萨克小骑手,把自己膘肥体壮的好马打扮得英俊漂亮,马尾编成小辫,马身上还系上(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绸带,好像在鼓励马儿争气。发令枪一响,十几匹一字排开的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气氛十分壮观。经过激烈的比赛,连续三次夺魁的骑手被选为冠军。人们簇拥着冠军,给他戴上大红花。这时,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中。

  1.联系下文理解“打扮”在文中的意思。

  2.把描写赛马的句子画出来。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选择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

  (二)凭着一颗火热的心

  1970年春天,张海迪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

  她多想迈开双腿,扑向那翠绿欲流的万顷麦田,劳动时,让汗水流进泥土,去滋养那饱鼓鼓的麦粒。但是,她不能!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或躺在床上,留在静寂的小院里。有时不免黯然泪下……

  有一天,跟海迪比邻而居的一位大娘半边脸肿了,原来她牙疼病又犯了。又有一天,村里一个孩子病了,没多久却死了。海迪真想去探望患病的大娘和失去孩子的家长。

  “我能不能帮助乡亲们干一点什么呢?”十五岁的海迪想。

  她请求爸爸买来一盒银针,一本《针灸学》,一本《人体解剖学》。

  张海迪不管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总是日夜苦读,把两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她擎起一枚银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又在自己躯体上那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试验。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耿其之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王怀栋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连一只吃饭的匙子都端不起来,她给治愈了;一个叫小宝的六岁男孩,站都站不起来,经她数百次针灸,小宝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一个瘫痪的小姑娘,要给病人扎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当海迪给病人治病时,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向那病残的腰部和臀部。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只得把右肋骨压在轮椅的扶手上。几年下来,她变得左臂细,右臂粗,脊椎骨也弯得变了形。

  但海迪的内心是欣慰的。数年来,她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给周围的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黯然泪下:

  2.填空。

  (1)张海迪有时不免黯然泪下的原因是( )。

  (2)“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说明( )。

  (3)张海迪给病人治病扎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是(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滋养( ) 探望( ) 警告( ) 简单(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 火热( ) 温暖( ) 欢乐( )

  答案:

  一、戈壁、清晰、新疆、枯萎、锻炼、优雅、依赖、膝盖

  二、

  三、莫明(名)其妙、无原(缘)无故、语重心常(长)、遮天避(蔽)日、昏(浑)黄一体、鹏成(程)万里

  四、1.取长补短 2.不耻下问

  五、1.诚恳、称赞 2.制造、鼓舞

  六、 ,:;,、……、;、,。

  七、1.高瞻远瞩、一穷二白、五湖四海、生龙活虎、手舞足蹈、千山万水、山摇地动2.大公无私、大是大非、口是心非、天南海北、出生入死、一朝一夕、里应外合

  八、(一)1.指把马尾编成小辫,身上系上各色绸带,使马漂亮。2.发令枪一响,十几匹一字排开的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气氛十分壮观。3.主要写哈萨克古老风俗——赛马及赛马前后的欢乐景象。4.呈现、五颜六色

  (二)1.指因为情绪低落,伤心而流下眼泪。2.(1)她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能与轮椅、床和静寂为伴。(2)她凭着日夜苦读和反复试验很快掌握了有关医学本领。(3)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给人治病会经受很多痛苦。3.滋润、看望、劝告、容易。4.热闹、冰冷、寒冷、悲伤。

  第二单元测试题(二)

  一、看拼音,写句子。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金(灿灿)

  水( ) 甜( ) 红( ) 蓝( )

  冷( ) 乐( ) 绿( ) 白( )

  三、把下面的每组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1.迎春花 腊梅 桃花 菊花

  2.欧洲 世界 罗马 意大利

  3.老年 儿童 青年 少年 中年

  四、在括号里填上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

  2.在我们的故乡——山上,不是有许多水晶和玛瑙吗?( )

  3.它糊里糊涂听着小青石的话,一会儿竟睡着了。( )

  4.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打比方的句子。

  1.她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 )

  2.他长得像他的爸爸。( )

  3.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她。( )

  5.运动员仿佛离弦之箭,朝前飞奔。( )

  七、修改下面的病句。

  1.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报纸。

  2.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3.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八、阅读答题。

  (一)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

  我爱牵牛花。

  1.用短文中的句子给文章加上标题。

  2.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乐于——

  本色——

  坚忍不拔——

  游离——

  3.写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把( )比作( )。

  4.写出文章中的一句拟人句。

  5.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

  6.三段之间的关系是(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 ) 的精神,抒发( )的感情,所以作者把( )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二)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异口同声:

  (2)胸有成竹:

  2.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3.本文主要叙述了( ),告诉我们( )。

  答案:

  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水淋淋、甜滋滋、红通通、蓝花花、冷冰冰、乐陶陶、绿油油、白茫茫。

  三、1.迎春花、桃花、菊花、腊梅(按季节先后)2.世界、欧洲、意大利、罗马(按地域大小)3.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按年龄大小)

  四、1.比喻 2.反问 3.拟人 4.排比

  五、1.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2.北海有鱼。3.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到意大利旅游。4.大雪过后,地上想铺了一条厚厚的白毯子。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舞蹈嬉戏。

  六、1 3 5

  七、1.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杂志和报纸。

  2.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香蕉、西瓜等。

  3.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带鱼、黄鱼、鳗鱼和鲸鱼。

  八、(一)1.我爱牵牛花。2.乐于:对做某件事感到快乐。本色:本来面貌。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游离:移动,离开。3.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这句话中把花索比作彩带。4.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5.第一段(1):我爱平凡的牵牛花。第二段(2—4):向高处攀登是牵牛花的本色。第三段(5):我爱牵牛花。6.总分总,奋力向上攀登,喜爱牵牛花,向高处攀登是牵牛花的本色。

  (二)1.异口同声:胸有成竹:2.第一段(1):总写林巧稚的回忆。第二段(2—6):一堂生物课的经过。第三段(7):林巧稚悟出的人生道理。3.林巧稚上一堂生物课的故事;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片段(精简13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片段(精选13篇)《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片段 第1篇  《峨眉山月歌》我从歌字入手,先建立《峨眉山

《元日》教学反思(精简12篇)

《元日》教学反思(精选12篇)《元日》教学反思 第1篇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一课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

小学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精简16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精选16篇)小学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 第1篇  学习目标: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

《长城》教案设计(精简13篇)

《长城》教案设计(通用13篇)《长城》教案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质疑讨论:

《一双手》说课材料(精简17篇)

《一双手》说课材料(通用17篇)《一双手》说课材料 第1篇  一、说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