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精选17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1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4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萨沙一家在假日到森林去游玩,突然遇到大雨,他们挨个儿递让雨衣。而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娇嫩的蔷薇花的身上。这个故事读来比较简单易懂,但较中国的孩子来说,又比较遥远,因为那做法似乎是不可思议,中国孩子总觉得自己最小,接受家人、长辈的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有检查预习导入,指导学生理解词义,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美读词语,把生字新词的教学更为巧妙,更为高效,并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积蓄力量。如:文章整合为两组重点词语:“野蔷薇、芳香扑鼻、娇嫩纤弱”“雷声大作、滂沱大雨、大雨如注”,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意、感知形、读出味,并掌握一定的理解词语、读好词语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读好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而课文萨沙和母亲的对话是教学饿一大重点和难点,里边有三个问句,语气各不相同,意思也个各不相同。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思考的时间,环环深入,层层推进。如:先读一读这段对话,划一划有几个问句;在自个儿读读,体会一下,这些问句在说话的语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接着通过交流引导理解并读好这三个问句。而理解母亲的话又是这课的难点,再引领学生聚焦于母亲的话,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并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真实“对话”,感悟其义,受到教育。
总之,在教学这课时通过对教材的有机重组,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元对话,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平台,积蓄力量。
(敏思博客原创声明: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日志链接地址: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2篇
观课议课主题: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指导,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设计理念:
遵循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读为主,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并引导学生爱护弱小、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设置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生齐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它,感悟它。
2(音乐起)这是一个假日,萨沙与家人一起到森林里去。郁郁葱葱的树木,青翠欲滴的小草,清清的溪水潺潺流淌,清凉的微风吹醒了各色野花,这儿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3、啊,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出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美好就是什么?(感觉舒服、美丽、很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指名读。评价:你读出了那份惊喜。你来到森林里感觉很舒服。现在老师把“啊”字去掉,请同学们把这种感觉放在心里,把这种惊喜又美好的感觉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
二、学习美好的景象和野蔷薇的前后对比,体会野蔷薇的弱小。
1、是啊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其实这美好的景象课文中有具体的描写。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交流后出示: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多么美好的景象啊,一起读一读。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是啊,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啊!
而此时,在他们旁边的一丛丛野蔷薇刚刚开放,它们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展开了花瓣儿,正和萨沙他们一起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呢!指名读。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你喜欢野蔷薇吗?喜欢她的什么呢?(颜色,香味,形态)粉红粉红的 :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那么娇媚,那么赏心悦目,读好他。芳香扑鼻 :清新的香气直扑进鼻子,沁人心脾!让香味再浓一些,远一些。刚刚开放:多么娇嫩,多么新鲜! 多香啊!写花香的还有哪些词呢?(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 花香怡人 香气袭人)读一读。把这种感觉放入句子中读一读。
2、这野蔷薇多么鲜嫩啊,文中还有一处也是写野蔷薇的,请你快速到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看看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齐读。读着这段话,你觉得现在的野蔷薇怎样了?
低垂着头 指名读。评价:无精打采的 ,毫无生气的
娇嫩纤弱 指名读。非常柔弱 ,好像在风雨的吹打下就会折断。齐读。
把这种感觉放进句中,好好读一读这一段话。
刚刚还娇艳欲滴、芬芳扑鼻的野蔷薇,怎么转眼就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呢?因为滂沱大雨 滂沱大雨就是?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写雨大的?大雨如注 你还知道其他写雨大的词吗?(大雨倾盆 瓢泼大雨 急风暴雨 疾风骤雨)一起读这些词。
暴雨前和暴雨时的蔷薇是完全不一样的姿态,我们对比着来读读,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女生读)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男生读)
交流感受。你会怎么想?
萨沙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一起读一读。
过渡:萨沙是一开始就知道要给蔷薇披上雨衣的吗?那他是怎么知道的?自己读读课文。
三、学习父母的言传身教及对话。
1、交流后出示: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把它给了萨沙。
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读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多了三个词)你读得很仔细。可仅仅是多了三个词吗?用心读一读,还多了什么?多了关爱:①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看爸爸对妈妈是多么体贴入微,这是平凡而又伟大的爱!②而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让我们带着这种爱的感觉读读这段话。
暴雨中,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板书)一件雨衣就这样你传我,我传你,传递着浓浓的爱意,传递着浓浓的亲情。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打动了你吗?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好好读一读。齐读。
在暴风雨中,爸爸妈妈首先想到的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萨沙要保护弱小。
2、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件雨衣你让给我,我让给你,那是一片片浓浓的亲情,一句句无声的教育。父母的心意你们明白了吗?萨沙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段雨中的对话吧!(屏显并范读3—6自然段)
①这儿萨沙说了两句话(屏显)。这两个都是问句,该怎么读呢?第一句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第二句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句:疑问、不明白。 第二句:不服气,不愿意;思考,思索。
②萨沙有满脑子的疑问,满肚子的不服,谁做妈妈回答她?
屏显: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指名读。你读懂妈妈的意思了吗?这是妈妈在诉说她的心声,也是在教育自己的儿子呀!这句话包含了妈妈多少的慈爱与希望呀!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
③面对萨沙的不服气,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
指名读并屏显: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妈妈的意思换句说法就是?(换成陈述句)这是妈妈对萨沙的鼓励也是激励啊!指名读。
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萨沙同意吗?如果你是萨沙,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过渡:萨沙人小心不小,他可不想做弱小者,他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做到了吗?
3、让我们看这句话,谁来读?屏显:“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此时的萨沙心里充满了什么?(骄傲、自豪)
过渡:萨沙那么骄傲,那么自豪,因为他?
4、屏显: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师述:他真了不起!他找到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他只是一个跟你们一样大的十一岁的小男孩呀,可他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弱小的眼睛,拥有了一颗勇敢保护弱小的心灵。看着这一幕,我的心里不由地升腾起一股敬佩。你们呢?老师给这句话加进去了一些词,我们再来读一读。萨沙(自豪地)朝着蔷薇丛走去。他(高兴地)掀起雨衣,(小心翼翼地)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让我们一齐夸一夸这可敬可爱的小男孩。齐读。
5、多么值得骄傲啊!他再也不是爸爸妈妈眼中最弱小的了。相反,他是蔷薇花眼中的男子汉了。此时的萨沙该是多么自豪。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萨沙的心情,齐读萨沙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让我们再次肯定地自信地告诉大家。读课题。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板书:保护弱小 不甘弱小(音乐响起 让世界充满爱)是啊,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弱小的人和事物,也有许多有困难的人,它们都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请你伸出你的双手,用你的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同时也希望你们不甘弱小,做生活的强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3篇
教材分析:
这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活。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自信而坚定的话语,也是文章的题眼。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 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比萨沙稍大些,但在亲人眼里也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文章蕴涵的浓浓深情和深刻的道理。
设计理念:
文章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文本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史学史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谁认识?
师:谁能帮助这个字找个朋友?
师:聊天,不仅要用嘴巴去说,而且还要用耳朵仔细地听,所以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现在,我们来聊聊天:平时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你的?
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父母的眼中是弱小的,但萨沙只有五岁,妈妈却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课题,生书空。
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检查读词,读字,解释词意。
2、指名读文,谁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板书五个人和物。
3、我们再来默读,做到一不指读,二不动唇,三不出声,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试着做做批注。
4、实际上啊,朗读就是代课文中作者说话,就是代课文中的人和物说话。
5、在这几个人和物中,蔷薇是最弱小的,谁愿意先代雨前的蔷薇说说话?(小黑板)
你听出来什么了
还有谁愿意代雨前的蔷薇来说话?
你听出了什么?
多么美、多么香的蔷薇花啊, 让我们一起代蔷薇说说吧!
我们学会了代雨前的蔷薇说话,谁还会代雨中的蔷薇说话?看着黑板上的文字,先自己练一练。
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还有谁要代雨中的蔷薇说话?(读后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雨前、雨后的蔷薇是多么的不同啊,请男同学代雨前的蔷薇说话,请女同学代雨后的蔷薇说话,比一比,看谁读的更好?(读后引导)听了这两段话后,你有什么想法?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大家的想法就是作者的想法,关爱弱小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美好的感情。
6、代蔷薇说完了话,我们再来代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文中哪些人说了话?他们的话能不能分开?
萨沙向妈妈提了几次问题?在书上画出来。
(1)谁愿意代萨沙说第一句话?
听了萨沙的话,这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萨沙为什么感到奇怪?
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也是文中妈妈对萨沙说的话,谁能代妈妈再说说这句话?妈妈会怎么说?(疼爱、语重心长、关心)
(2)谁来代萨沙说第二句话?
萨沙为什么这么说?
谁再来代萨沙不服气地说说?
妈妈这个时候是怎么说的?
听了妈妈的话,萨沙会怎么想?
谁能代作者来介绍萨沙保护蔷薇的经过?
谁能学着萨沙的样子做做“盖”的动作?
让我们都站起来学着萨沙的样子掀起雨衣轻轻地盖在蔷薇花上。(学生做动作)
这是森林中的一种多么美好的行为啊!谁再来代作者介绍介绍。(学生一个接一个连续地说)
(3)现在,萨沙是怎样对妈妈说的?谁代萨沙说说第三句话?
你听懂了萨沙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齐读妈妈的话。
7、课文中妈妈和萨沙说的话都在4到9自然段,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试着连起来代妈妈和萨沙说话。
师:再请大家去掉旁白,带着动作直接说两个人的对话,想想应该怎样说更好。请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合作,一人做妈妈,一人做萨沙,说说他们的对话,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指名表演
三、拓展:爸爸、妈妈、萨沙都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保护过比自己弱小的人?大家都很有爱心,能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小结:板书 妈妈——托利亚——萨沙——野蔷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啊,每个人都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多感人的一幕啊,当看到需要关爱的人时,我们要勇敢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当看到比我们更弱小的人时,我们要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当看到关心我们,爱护我的人时,我们要大声的告诉他们——我不是最弱小的。
愿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七个字伴随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伴随一生。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4篇
下面有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小学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一、实践。
关键词: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老师的教学生涯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得以延伸。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一直将“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即使这一目标相对于我仍显得那么遥远,但我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能上课,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具备驾驭教材,直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能上课,是教师革命的本钱,教师只有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升教学技能,才能使自己沉着地走上讲台,并最终立于讲台。
“上好课”是教师赢得学生信赖与尊敬的资本。学生走进课堂的目的首先是学习知识,如果让学生在愉悦与享受中学知、明理,学生自然会对你投出信任之票。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每一节课中的成败得失,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的教学;要乐于接受别人课堂中智慧的灵动,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要始终以“扬长而不避短”的学习心态,修正自己,扬弃自己;充实自己,丰满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曾经给自己写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甘于做教书匠,即使一辈子只做教书匠;要敢于做教育家,即使一辈子做不了教育家。
能上课,上好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前提。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去掉浮躁,丢弃自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好事。我想做一名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上一节好课不难,难的是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上好每一节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对自己最高的要求,也是最负责任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去面对课堂,因为,你的每一个40分钟均是五十余位同学生命成长历程中宝贵的40分钟,你的一言一行均在构筑学生成长的历程。
记得省教科院成尚荣院长讲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语文教学,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她展示着语文和语文教学的魅力,展示着语文教师独特的风采。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理应抢抓机遇而不坐失机遇,在这一舞台上尽显华章。
二、思考。
关键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语文教师,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品位。我思故我在。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为学生选择人类优秀的文化,就是在为学生锻造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质量。但是只有当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进行反思、批判、建设时,语文才是一种发展着的文化,语文教师才是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近年来,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作为一名年青的并且期待发展的教师,我一直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作为自己追求的另一目标。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努力地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就要求自己要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之中去,以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就要求自己始终以冷静的心态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别人的课堂。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以科研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以“旁观者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与实践。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了,课改春风吹满校园,语文课程标准的践行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倡导、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创设、三维目标的落实,均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思考如何做一名新课标指导下的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开放的视野,要有深厚的积淀,要有人格的魅力,要有包容的胸怀,这均应成为新时期年青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更是我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仍将以此为目标,把握课改契机,努力塑造全新自我。
三、科研。
关键词: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三年来,我曾认为:在小学校园内,科研与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组平行线,作为一名教师只需在教学这条线上不断领跑,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三年后,我又在想:科研与教学只是一条线,对于一名教师当你不断反思你的教学工作时,你就在进行着教育科研;当你再以一定的思想或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甚至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教学工作的繁杂,感受到对于“再学习,不断学习”这一渴求的望洋兴叹。但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又无法摆脱繁杂的教学,更不能放弃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因为压力就是动力。因此,我努力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研究,把科研根植于自己的每一节课。关于教育科研,我的想法是: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篇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经过半年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们越来越喜欢阅读课。课堂上孩子们灵动的思维,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愉悦,感受到了与孩子交流的快乐。阅读课真的成了我和孩子们每天的享受。
截取《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上的几个镜头,与各位朋友共享——
镜头一:上课开始,请孩子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板书课题,指导孩子识记书写“弱”,孩子们据题质疑,有的问:“这句话是谁说的?”有的问:“什么是‘弱小’?”坐在最前排的机灵鬼刘正宇站起来:“老师,我知道。‘弱小’就是,比方说他考了一百分,我不如他,我就比他弱小。”说完,得意地看着大家,等着我的表扬。我摇摇头:“不对。不过,一会儿你们用心读书,就会自己知道它的意思。”刘正宇有些垂头丧气地坐下,听了我后面的话,迫不及待地和其他小家伙一起捧起书本读起来。
镜头二: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多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请学生自己读读:“孩子们读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家伙们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起来,不一会,小手就纷纷举起来了。
“我闻到了浓浓的花香,嗯,好香啊!”一个小家伙站起来,说着说着,把鼻子一抽,闭上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再看其他小家伙,也抽动着小鼻子,使劲地嗅着。
“我仿佛看到了一丛野蔷薇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我顺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丛野蔷薇,一朵粉红色的花朵开放其中:“如果这是那丛野蔷薇,铃兰花开在哪里?”刘正宇跑了上来,捏着一只白色粉笔,踮起脚尖,伸直了胳膊在蔷薇花丛周围画了一个圆圈,边画边解释:“铃兰花就开在蔷薇花周围。”初读课文后,刘正宇曾经问‘簇拥’是什么意思,我就拦住正要往下跑的他: “现在你理解‘簇拥’了吗?”刘正宇点点头:“明白了,铃兰花在野蔷薇的周围,就是它簇拥着野蔷薇。”我笑着摸摸他的头,问下面的孩子:“是这样吗?” “是——”孩子们异口同声。我走下讲台:“下课了,同学们都喜欢围在我的身边,谁能用‘簇拥’把这个意思说出来?”话音刚落,举起的小手如林,平时学习语文比较困难的张明飞胸脯挺得高高的,黑黑的笑脸憋得通红,使劲晃着小手,期待地看着我,我示意他来回答。他立刻站起来,好香怕别人在、抢去一样,急急地说:“下课了,同学们簇拥在郭老师的身边。”“说的真好,孩子们,掌声鼓励张明飞。”在小伙伴们的掌声中,张明飞坐下来,这个平时男子汉味十足的小家伙,这是忸怩地像个小姑娘,脸更红了。
洁白的铃兰花簇拥着一朵粉红的野蔷薇,蔷薇更艳丽,铃兰更纯洁。和纯真、欢乐的孩子们在一起,我的每天都像回到了无忧的童年。和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一起,是最容易被快乐感染和包围的。只要你俯下身子,平视孩子的眼睛。
篇三: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脱节。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读题后,先让学生谈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追问:谁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呢?(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和小萨沙对话,教学环节上更加紧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每一幅插图都是对课文重要内容的诠释,能帮助我们与文本进行更好的对话。在本节课中同,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姐姐托利亚的表情,思考一下当妈妈没有把雨衣传给托利亚,而是直接传给萨沙时,姐姐托利亚的反映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发现姐姐的脸上充满了微笑,我又引导学生想一想托利亚的微笑说明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姐姐对弟弟的谦让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弱小的表现。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理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5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要求识记的生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感叹句。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14个生字,在田字格正确书写8个生字,2个词语。
2、区分形近字:未──末。
3、辨析音近字:分──芬;令──铃;北──背;京──景。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要问句、感叹句。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师:(板书“弱小”,齐读)小朋友们,“弱小”是什么意思呢?“最弱小”呢?(力气小,需要别人帮助的)
2、师:你们是“最弱小”的吗?(生)有个小男孩,他的想法和你们一样。那他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完整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大家小声地把这个故事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的通顺。
生自读课文。
2、师:这篇课文一共几节?你们想怎么读?请在学习小组里读一读吧。注意听一听,有没有把字音读准。
分小组再读课文、划分小节。
三、识记生字
1、师:大家把字音都读准了吗?咱们开火车试一试。
开火车抽读生字,正音。
2、再现并认读生字:弱、末、托、铃、芬、芳。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和你们想法一样的小男孩是谁吗?(萨沙)
2、师:我们就跟着萨沙和他的一家一起学习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共几个小节?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
3、课文一、二节。
4、投影课文插图:
师: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谁吗?请指着图告诉同桌的小伙伴。
5、师:是呀,他们是弟弟萨沙、哥哥托利亚、爸爸和妈妈。(板书)
6、师:萨沙一家来到什么地方?做什么?我们一起把第一、二节读一遍。
7、师:还记得这是什么句?(投影:“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
8、师: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
9、师:这两个小节写得美吗?哪个词语用得好?或哪几句写得特别美?
10、师:一、二节写得多美啊!我们再把这两节美美地读一读。
五、加入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剩下的段落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的生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型。
2、在田字格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2个词语。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分形近字:未──末。
2、辨析音近字:分──芬;令──铃;北──背;京──景。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萨沙一家在森林里聊天时遇到了倾盆大雨,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有递给了萨沙,那么,雨衣最后给谁用上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二、学习课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7节:
⑴ 师:读到这儿,谁是最弱小的?为什么?
(萨沙)
⑵ 师:最后,谁用上了雨衣?为什么?
(蔷薇花,因为它是最弱小的)
⑶ 师:你从课文里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知道的?请读出来。
(指名读第八节的词语、句子)
⑷ 师:为什么现在,萨沙不是最弱小的啦?
(因为他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事物)
三、总结全文
1、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围绕课后小哥哥的话各抒己见)
2、师:是啊,我们已经是二年级小学生了,不再是学校里或家里最小的小朋友了,要伸出热情的手,多多帮助、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或事物!
四、指导书写
师:请仔细看这几个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或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地方要提醒大家?
1、根据回答,师着重指导“弱”字的书写,注意该字分居田字格左右半格,两部分各写得瘦窄些。
2、区分:“未──末”的字型,书写时要注意上下横的区别。
3、“芬”、“芳”均是形声字。
4、组词区分:分──芬。
音近字:令──铃
师:田字格里剩下的生字中,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
根据回答,指导书写“夏”和“该”:
5、“夏”字中间是个“自”,不要写成“白”。
6、区分:“该”──“孩”──“刻”。
7、生在田字格里临摹。
8、讲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6篇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妈妈的答话和第八自然段中萨沙的反问,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萨莎)谁愿意来做萨沙,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萨沙为什么要说“我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深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天气、人物、事情)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这样写“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萨沙”?(告诉我们萨沙是最弱小的)
4、看,这就是一家人。出示图片,让我们和他们打一下招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一家人来到森林里,森林里怎样?一家人在做着什么?
2、出示句子:
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
⑴ 为什么作者用“美好”来形容森林?野蔷薇“一丛丛”“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我们见到了野蔷薇的众多,颜色的美丽,散发着清香。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朵刚开放的娇嫩鲜艳的蔷薇花,闻到了蔷薇花扑鼻的香味儿。)
⑵ 看,盛开的蔷薇花。(出示图片)看完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实在是太美了。这儿的景色美如画……森林里是那么美好,你想来赞美一下吗?(指名读)
⑶ 一家人在森林里干什么?读到这里,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和睦温馨 其乐融融 幸福快乐 尽享天伦之乐
⑷ 真是景美人欢。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你们想读吗?齐读。
四、学习3~8自然段
1、可是,是什么破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面?
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⑴ 出示句子。
⑵ 这场雨有什么特点?(突如其来、非常大)你怎么知道的?(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如注)“大雨如注”的“注”是什么意思?“注”是灌进去的意思。 “大雨如注”呢?形容雨下得很大。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与它意思相近?“滂沱大雨”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雨大的词语吗?(倾盆大雨、急风暴雨、瓢泼大雨)这样的雨都见于哪个季节?夏季。你知道形容雨下得很小的词语吗?细雨如丝、蒙蒙细雨、毛毛细雨、和风细雨。这样的雨都见于哪个季节?春季。你喜欢什么雨?为什么?大雨如注,这样的雨对我们人体可有伤害,对哪些东西也有伤害?
2、大雨如注,一家四口仅有一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齐读。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每个人都在自觉地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你的掌声想送给谁?
爸爸:有爱心,把雨衣给了妈妈。
托利亚:笑眯眯地看着弟弟,眼里充满了关爱。
妈妈:她保护着孩子。她聪明智慧,善于抓住时机教育孩子,启发孩子。
(出示句子)
萨沙问道:“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萨沙反问道。
“要是你谁都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笑着回答说。
⑴ 请男同学来扮演萨萨沙,女同学来扮演妈妈,让我们读一读母子俩的对话。谁愿意扮演萨沙‘妈妈?
⑵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你能用一家人的行为来解释这句话吗?
⑶ 萨沙从妈妈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一个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只顾着自己,应该充满爱心,自觉地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要是你谁都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此时萨沙心里在想些什么?(我是最弱小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也可以保护比我弱小的东西)想着,萨沙做了什么?
出示句子: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⑴ 指名读。
⑵ 前面我们看到的蔷薇花是那样娇嫩鲜艳,而此时的蔷薇花呢?它似乎在说些什么?
⑶ 萨沙是怎样盖雨衣的?小心翼翼。
⑷ 这时,蔷薇花似乎又在说着什么?萨沙为什么要给蔷薇花盖上雨衣?
3、出示句子: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这样说?从萨沙把雨衣给蔷薇花盖上,你还明白了什么?(爱的范围是那么广泛)。让我们为萨沙的行为鼓掌。现在,请你再做一回萨沙,读一读这句话:“我不是最弱小的”
4、让我们和这可爱的一家人再打一次招呼,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收获了什么?在自己的经历中,你也曾有过骄傲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吗?
2、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请完成填空。
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是有爱心的,我( ),我( ),我( )。
3、以后,让我们时时想起这可爱的一家人,让我们一起自觉保护弱小者。让我们充满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爸爸 妈妈 萨沙 蔷薇花
自觉保护弱小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7篇
无锡市东亭柏庄小学 顾静雅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
1 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对对子游戏),激活思维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对对子游戏,既是对学生三年级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又能唤起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为导入新课作好情感的铺垫。]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5、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7、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妈妈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8篇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
2、师导语:与狮子相比,兔子是弱小的,与年轻人相比,年迈的老人是弱小的,你还能举例说一个这样的对比吗?
(与老虎相比,小羊是弱小的……)
3、可有一个人却不甘心做最弱小的,他是谁(萨沙)
4、谁来做做萨沙说说这句话?
5、学生说读课题,(教师相机:你强调哪个词?“我”——不是别人,是我
你说的时候强调哪个?弱小——我不是最弱小的,那我是强大的,还有比我更弱小的)
6、萨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二、新课讲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想一想,萨沙是在什么情况说这句话的?
2、学生读课文,然后交流:
3、预设:
萨沙是为蔷薇花盖上雨衣说的
萨沙是在保护了蔷薇花的情况下说这话的。……
4、出示雨中的蔷薇花的语句:“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毫无抵抗能力。”
谁来读读萨沙在雨中护花的情景:
重点指出:滂沱大雨,这个词语怎么理解?(指生说雨下得大,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雨下得大的意思: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倾盆大雨……)在这样大雨滂沱的天气下,再来读读蔷薇花,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想:蔷薇花弱小无助、可怜、娇小)
是呀,在风雨的摧残下,蔷薇花显得那么的可怜无助,可在滂沱大雨降临之前,他们又是多么娇艳动人。
5、出示:蔷薇美丽动人的语句:“林中旷地附近长着……芳香扑鼻。”
一丛丛、粉红、芳香扑比,数量多、色彩艳丽、香味浓
指生读,读出自己心中的喜欢,心中的美。这是多么美好的一道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美丽的蔷薇花吧!
6、粉红娇艳的野蔷薇美丽动人,但是它却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看到在风雨中受尽摧残的花儿,此时此刻你想做点什么?
(预想:用雨衣盖在他身上,撑一把伞,搭个帐篷,
萨沙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萨沙朝着……”
用了哪两个动词:掀、盖
7、谁来读读,在动词前加上修饰词,在来读读。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掀开雨衣,( )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为什么这么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萨沙对蔷薇关心、爱护,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保护弱小的义务)让我们一起去保护这朵朵弱小的蔷薇花吧!
8、在萨沙和同学们的眼中,蔷薇花是弱小的,在爸爸妈妈眼里,谁又是弱小的呢?
9、下面我们来读读妈妈与萨沙之间的对话。
学生自由读,3、4、5、6、8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10、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每个人都要帮助、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文中有没有体现出保护的行为来呢?
(爸爸给妈妈雨衣,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把雨衣给了蔷薇)
板书:让雨衣 爸爸——妈妈——萨沙——蔷薇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11、师:从让雨衣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真诚爱心的传递,给人幸福和温暖。这又是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线。这也让我们感受到妈妈这话中隐藏的深层涵义。
12、萨沙不甘示弱,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弱小的。
指生读:“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此时的萨沙就是想告诉妈妈什么?(自豪、自信、高兴)
让我们满怀自豪之感读读。
分角色朗读萨沙与妈妈的对话。(补充妈妈的话)
萨沙终于明白了妈妈的那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所以他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
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弱小可爱的生命,盛开的鲜花、碧绿的小草、活泼的小鸟、白兔、松鼠等大呢感,还有海洋中的小鱼、小乌龟、螃蟹,以及身边的弟弟妹妹、年迈的爷爷奶奶。你们心中谁又是弱小的呢:你又会怎样保护他们呢?
(可手写,也可口述)
三、激qing总结:同学们,被人爱是幸福的,而爱别人,把爱给予比自己弱小的人,更是快乐!难怪小小的萨沙会用实际行动在证明:齐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9篇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并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揣摩萨沙和妈对话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并有不甘于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行动,获得启迪,有不甘于弱小并能主动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萨沙三次内心变化,层层引领学生“不甘于弱小自觉保护弱小”的情感思维发展。
教学准备:课件光盘、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1、3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引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来进行反义词对对子游戏活动。(如:高对矮、强大对弱小等。)
对对子游戏,既是对学生三年级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又能唤起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本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导入新课引出“强大”和“弱小”作情感铺垫,这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学得开心,积极性非常高。
2、讨论 :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人是强有力的,哪些人是弱小的?(生答)
你愿意当强有力的人还是愿意当弱小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这样导入新课,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经产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丰富学生对“强有力的人和弱小的人”的感知。看似还未正式进入新课内容,实质上已经在学习新知了,这是拉近了文本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也为第二个问题奠定了不当弱小者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
二、整体把握。
1、看课件,听故事,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板书人和物)
看课件、听故事。这种既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形象生动的视频,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兴趣盎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读后交流人物和发生的故事,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为后文的系统感知课文服务,突出了年级段的训练重点。
2、大声读课文1-2节,思考:读了课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后,点人回答,并鼓励学生补充。(让学生说出、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外出度假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假日里他们一家人出去玩,心情怎么样?
请带着轻松愉快转至紧张急促的心情来朗读。 语文课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读、议议、读读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阅读新理念,接着从生活体验入手,学生谈外出心情,从而渗透朗读指导,并教给方法。这种建立在学生体验之上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但读得有趣,而且朗读效果很好。
3、学习3-8节萨沙和妈对话。
①大声读3-8节,萨沙说了几次话?每次说话他心里都是怎么想的?
②学习萨沙第一次说话。谈萨沙的心情:妈妈把雨衣披在他身上,他心里高兴不高兴?引出妈话并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作重点理解。
③学习萨沙的第二次说话:萨沙怎么想的?并指导读出不想当弱小的不满意的语气。理解妈第二句话,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妈妈用委婉的话语是在启发萨沙去保护弱小者。
④学习第7节。萨沙用事实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⑤学习萨沙的第三次对话:用自豪地语气读萨沙说的第三句话?
4、指导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妈三次对话。读出萨沙心里发生的三次变化。(不高兴——不满意——自豪) 抓住萨沙的心情来谈,作为理解萨沙3句话的线索。从“不高兴——不满意——自豪”来感受萨沙心里变化。并从3个问句的朗读中体会萨沙不愿意当弱小者,用事实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并自觉保护了弱小者心里很自豪的情感变化。
对萨沙3句话的学习所采用的策略是:先找出句子读一读,再从心情上说一说,理解句子意思,最后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这一过程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真正实现了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年级段的训练目标所决定。即:“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这里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萨沙与妈对话之中,通过反复朗读和深入讨论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透彻感悟妈妈所说的话所蕴含的做人道理,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体会萨沙的三次内心情感变化后,并指导学生读出萨沙的情感变化。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萨沙心里,产生情感碰撞。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讨论探究:
萨沙不愿意做弱小的人,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交流。
学生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自主探究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过程。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同时教师积极参与、指导,促进了合作学习探究的有效性。
四、角色体验:
①你帮助过比你弱小的人吗?
②你帮助别人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重视挖掘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世界,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思维发展。我这里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谈自己帮助别人的内心感受。是走进学生心灵,推动学生自觉帮助他人的情感发展,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上一个新台阶。
五、小结质疑: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要问老师的吗?
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也是学生自我总结不断积累,思想上自我教育的过程。让学生质疑不明白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超越文本 、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精神。
六、作业:1、请写一件主动保护弱小者的事情。2、请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们会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萨沙一家外出度假,突然遭遇雷雨,父母亲很自然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记叙文,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从说反义词对对子的游戏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知哪些人是强大有力的,哪些人是弱小的。让学生在一开课就有“我要当强大有力的人”和“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和物”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从整体入手,抓住人物理清故事,然后系统感知课文,重点从萨沙和妈对话做起,关注萨沙的心理、情感的三次变化,通过“找句子、说心情、理意思、读一读”的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1、读中感悟。“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代替作者和书中的人物景物交流,把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来体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如:让学生自读自悟后读出一家人外出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遇雨后的紧张着急的心情;人物对话时引导学生感悟萨沙的心情变化后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自始自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此时的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内心情感变化,推动了学生的情感发展,有效地落实了语文教学中“读”的目标。
2、设计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情感思维发展。这也是落实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感知萨沙心里的三个变化之后,引导学生讨论“萨沙不愿意做弱小的人,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从而引领学生有不甘于弱小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就有可能去保护最弱小的;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就能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就能体会到给予爱的快乐。使学生明白,被人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把爱给予比自己弱小的人,更是快乐的!我们的教学需要教师科学整合把握教材,设计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逐步上台阶。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10篇
一、实践。
关键词: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老师的教学生涯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得以延伸。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一直将“能上课、上好课,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即使这一目标相对于我仍显得那么遥远,但我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能上课,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具备驾驭教材,直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能上课,是教师革命的本钱,教师只有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升教学技能,才能使自己沉着地走上讲台,并最终立于讲台。
“上好课”是教师赢得学生信赖与尊敬的资本。学生走进课堂的目的首先是学习知识,如果让学生在愉悦与享受中学知、明理,学生自然会对你投出信任之票。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每一节课中的成败得失,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的教学;要乐于接受别人课堂中智慧的灵动,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要始终以“扬长而不避短”的学习心态,修正自己,扬弃自己;充实自己,丰满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曾经给自己写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甘于做教书匠,即使一辈子只做教书匠;要敢于做教育家,即使一辈子做不了教育家。
能上课,上好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前提。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去掉浮躁,丢弃自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好事。我想做一名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上一节好课不难,难的是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上好每一节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对自己最高的要求,也是最负责任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去面对课堂,因为,你的每一个40分钟均是五十余位同学生命成长历程中宝贵的40分钟,你的一言一行均在构筑学生成长的历程。
记得省教科院成尚荣院长讲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语文教学,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她展示着语文和语文教学的魅力,展示着语文教师独特的风采。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理应抢抓机遇而不坐失机遇,在这一舞台上尽显华章。
二、思考。
关键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语文教师,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品位。我思故我在。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为学生选择人类优秀的文化,就是在为学生锻造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质量。但是只有当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进行反思、批判、建设时,语文才是一种发展着的文化,语文教师才是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创造者。近年来,作为一名年青的语文教师,作为一名年青的并且期待发展的教师,我一直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作为自己追求的另一目标。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努力地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就要求自己要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之中去,以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就要求自己始终以冷静的心态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别人的课堂。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以科研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以“旁观者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与实践。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了,课改春风吹满校园,语文课程标准的践行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倡导、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创设、三维目标的落实,均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思考如何做一名新课标指导下的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开放的视野,要有深厚的积淀,要有人格的魅力,要有包容的胸怀,这均应成为新时期年青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更是我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仍将以此为目标,把握课改契机,努力塑造全新自我。
三、科研。
关键词: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三年来,我曾认为:在小学校园内,科研与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组平行线,作为一名教师只需在教学这条线上不断领跑,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三年后,我又在想:科研与教学只是一条线,对于一名教师当你不断反思你的教学工作时,你就在进行着教育科研;当你再以一定的思想或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甚至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教学工作的繁杂,感受到对于“再学习,不断学习”这一渴求的望洋兴叹。但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又无法摆脱繁杂的教学,更不能放弃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因为压力就是动力。因此,我努力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研究,把科研根植于自己的每一节课。关于教育科研,我的想法是: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源于教学”要求自己不要把科研与教学截然分开,研究那些“高、大、深”等与教学脱节的专题,一没有时间,二未必有能力。“高于教学”要求自己不能总是沉于教学之中,要能够游刃于课堂内外;要有专题,要有思考,要勤于动笔,要善于提炼。“服务于教学”要求自己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而教”,时时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教”。使每一节课既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更要让自己教有所获,真正达到“与生共进”的状态。
近年来,我在学校课题组的带领下,进行“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在教学每篇文章之前,我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之中留意学生探究问题的状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我还尽量地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带至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顿悟问题的答案,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我认为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你让学生学习亢奋的状态达到何种程度,并持续多久。
在做好专题性研究的同时,我一直在尝试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即每上一篇课文之前,我均针对该篇文章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特点去想:这篇文章我该留给学生什么?这一节课我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并围绕这些问题去设计属于我的、属于这篇文章的、更属于这个班级的教学方案。实践之中我深深感到这一做法对自己帮助很大。这就要求自己课前要钻研教材:教材特点是什么?可以给学生什么?钻研学生:学生最需要什么?要求自己课堂教学要紧扣目标,有的放矢,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要求自己要关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联系,关注教材的编排体系,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的状态。当然,还要要求自己每一篇文章结束均要思考:自己的预设目标有没有达成?效果如何?课堂教学过程中又生成哪些目标?生成的目标说明什么?在我认为,这才是属于我们的一线教师的最有价值的科研。
朱永新教授: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师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面对各位同行与专家,我可能是无知的,但我一直在追求睿智;我可能是幼稚的,但我期待成熟。今天的不成熟发言,带给各位的可能是稚嫩甚至肤浅,但对于我必将产生“不索何获”的动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11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选自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学》一个温馨的教育故事。文本主要讲了萨沙一家在森林里突遇大雨,爸、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而萨沙受父母的影响将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这个故事。而对于文本教育要义的解读,一些老师从不同层面作了解读。有认为文本的教育要义是让学生明白保护弱小的思想,有认为让学生体会萨沙在困难面前自信、自强的品质,也有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其实每一种解读都有它的合理性,并不存在偏颇。
歌德曾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然而这文章暗含的东西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的过程。因此,教学时我有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去想纸背后的东西。期间,我发现学生对于文本中两处内容学生的解读可谓入木三分。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森林里是那么美好”。
师:谁来说说你们从哪儿读出了森林里的“美好”?
生:“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这句话写出了萨沙一家度假森林里的环境很美。
生:我认为森林里很美好,也指那里的空气很新鲜。因为在第一自然段说了他们一家是因为天气闷热才到森林里去度假的。
师:说得好,那里的环境的确很美。
生:森林里很美好,还因为他们一家很温馨。
师:是呀,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多么温馨、多么幸福的一家。然而,就在他们尽情享受那快乐的度假时光时,突遇大雨,演绎了一个精彩的镜头,是什么?
生:是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
师: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作者将这个镜头放在第二自然段,这背后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生:他们都在关心自己的亲人,将自己的爱传递给亲人。
师:所以这也是一种美好。
生:这是亲情的美好!
师:看来,森林里的美好不仅指环境的优美,也是指家庭的温馨,更是指亲情的美好。原来,“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可以作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个自然段是按照总分结构来写的。
……
二是第四自然段妈妈的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能说说您学了课文以后的收获吗?
生:我应该像萨沙一样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师:那么你们能从文本找出中心句吗?
生1: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生2:老师,我认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一句中的“人”不对。因为萨沙保护的不是人,而是一朵野蔷薇。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么表述呢?
生:我认为应该改成“生命”。虽然野蔷薇不是人,但它也是有生命的。
师:你读书比我还仔细!看来,萨沙他不仅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的人,更是一个懂得珍爱生命的人。
……
其实就是这两个细节,将学生对亲情美好的感悟,对生命的爱怜,对弱者的关怀之心深深地烙在他们心间了。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课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 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这篇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因为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配乐朗读,学生自由读、默读、比较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直接语言材料,感知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验文章浅显的文字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和深刻的道理。特别是第三至八自然段,描写了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我先让学生逐句训练,读得有声有色。再分别展示两个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让学生读一读,再思考这两句话所包含的意思,然后交流各自的理解。再展示课文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萨沙听了妈妈的话后所受到的教育,自觉地把雨衣盖在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上。再把第七、八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体会萨沙反问的含义。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反问句,从中体会萨沙的聪明、可爱。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通过文质兼美的课文学习,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生活的认识,陶冶学生的人格,发挥语文学习的人文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关注生活,进行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比如说:当教学在倾盆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倾盆大雨中,你听到花的呻吟了吗?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记
苏霍姆林斯基的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活。讲述的是萨沙一家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手足无措,但父母却自然地将唯一的一件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飘摇的蔷薇花上。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情感信念,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自信而坚定的话语,也是文章的题眼。课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者” 的道理。
课中,让学生朗读两句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对比朗读感悟蔷薇花的娇美和孱弱,激发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适时想象“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利于学生真切体会萨沙要保护弱者的心理。课中,我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托利亚的表情,思考一下当妈妈没有把雨衣传给托利亚,而是直接传给萨沙时,托利亚的反应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发现姐姐的脸上充满了微笑,我又引导学生想一想托利亚的微笑说明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姐姐对弟弟的谦让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弱小的表现。最后,我让学生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12篇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三、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1)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 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 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 地点:森林 天气:闷热 人物: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闷热 弱小 旷地 掀起 低垂 附近 粉红粉红的 芳香扑鼻 几滴雨点 在雨如注 滂沱大雨 野蔷薇 娇嫩纤弱 萨沙 托利亚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4)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六、板书设计: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
妈妈 每个人都要保护
爸爸 比自己弱小的人。
托利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两点:
一、抓准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
“弱小”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传递着保护弱小的心声,使“弱小”一词发挥了超出它本身的作用。首先,我在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认读“弱小”,通过生生举例理解“弱小”一词的意思,赋予它形象感和质感;接着我请学生结合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什么?”一生说:“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一生说:“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谁是最‘弱小’的呢?”句句疑问不离开“弱小”,让“弱小”牵动学生的心灵,指引学生读书的视线;当学生通过读书对疑问有新解答时,我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带有“弱小”的句子,想想分别是谁、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关于保护弱小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深入读书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感悟,思考萨沙为什么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继而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二、抓关键句引导学生读书
本节课,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且都是兴致盎然的,富有实效的。初读是在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时开始的,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不仅把文章读正确了,还结合疑问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任务和信息。接着,我结合学生对疑问的解答,提出再读的要求:把文中带有“弱小” 一词的句子找出来,想想每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学生探究的兴趣再度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悟结合,步步接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里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你得到过保护吗,你保护过弱小的吗?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1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题导入
1 出示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
2 请大家自读课题(学生自读)。
3 加标点再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
4 师: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认读。
3 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 萨沙 托利亚 铃兰花 野蔷薇 簇拥 随风舞动 芬芳 扑鼻 聊天 倾盆大雨 递给 垂着头 显得 娇嫩 掀起雨衣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认读生字: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词语男女分读
3 师生合作读。
二 读文感悟
1出示课文图片
师: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这一家人,谁是最弱小的呢?(萨沙)
师:哪位是萨沙?(那个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就是萨沙。)
师:萨沙他可不承认自己最弱小,想想看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来证明他不是最弱小的?
2体会句子(一)
a把描写野蔷微的句子画下来,小组交流一下。
投影出示:有一丛野蔷薇……
大雨已经打掉……
b晴天下的野蔷微,雨中的野蔷微,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小组交流一下。
c 带着我们的体会来读这段。
d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微的旁边,你想说点做点什么呢?
3 体会句子(二)
a 萨沙和你们一样,他也要向你们一样保护弱小。我们快速读课文,让我们看看萨沙说了几句话。(3)
b同样是萨沙的三句话,意思一样吗?
(第一次就是说别人都需要为什么给我呢?
第二次不承认我是最弱小.
第三次是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c 指导朗读三句话(不理解不服气,到证明自己最勇敢的)
三 回顾全文:
1 读全篇课文。
2下面我们回到课题上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萨沙呢?连读三遍课题
3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说说看?
4 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
保护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14篇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并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勇于承担责任,不甘弱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重点句段,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通过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渗透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使学生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阅读中感悟探究,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用具:
课件和卡片
一、揭题导读。酝酿情感
1.谈话导人。
在平时批改大家的日记时,总能从大家的日记中看到你们对父母的关爱充满了感激。那么外国的小朋友是怎样看待父母的照顾以及自己能力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
2.板书课题,指导识记“弱”字。 .
“弱”是本课的一个生字,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3.指导读题并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边读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再注意想想刚才的问题。
2.指名回答刚才的问题。
3.快速默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几个人或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在这几个人或物中,野蔷薇是最弱小的。请大家找出描写野蔷薇的句子,用“——”划出来。
三、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一)感受蔷薇的弱小
1.读悟描写雨前的蔷薇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2)指名朗读。
在课文的几个人和物中,蔷薇是最弱小的,谁愿意代蔷薇说话,读读文中描写蔷薇的句子。
(3)引导体会花的美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指导朗读。
(4)齐读句子。
2.读悟描写雨中蔷薇的句子。
(1)过渡:我们学会了代雨前的蔷薇说话,谁还会代雨中的蔷薇说话? 。
(2)出示句子。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引导体会蔷薇在大雨中柔弱无助的样子以及萨沙由此产生的怜爱之情,并指导朗读。
指名读后问: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3.对比朗读,感受蔷薇雨前与雨后的不同。
(1)男女生对比读。
请男同学代雨前的蔷薇说话,女同学代雨后的蔷薇说话,比c比,看谁说得更好?
(2)读后引导感悟。
读了这两段话后,你有什么想法?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二)体会萨沙的做法
1.出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指导感悟。
(1)受到萨沙保护的蔷薇花此时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呢?
(2)萨沙这种保护蔷薇的美好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他有一颗保护弱者的美好心灵。
3.齐读句子。
是啊!每个人、每株花都有生命,当生命受到打击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萨沙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默读课文,并拿起笔将你的体会在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三)体会萨沙这么做的原
因
原因一:妈妈的话给了他启发,让他不甘于做弱小者。
1.理解萨沙和妈妈在雨中的对话。
(1)理解萨沙母子的第一次对话。
师:听了萨沙的话,你心里是怎样想的?萨沙为什么感到奇怪?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与萨沙类似的情况?
指导读好妈妈的话。
师: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是文中妈妈对萨沙说的话。谁能读好这个句子?
师:妈妈会怎样说这句话?
(2)理解萨沙母子的第二次对话。
师:萨沙为什么这么说?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师:听了妈妈的话,萨沙会怎么想?
师:的确,萨沙人小心不小,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了,多么令人高兴啊!谁来读读他第三次说的话?
(3)指导读好萨沙第三次说的话。现在妈妈会对萨沙说什么呢?
2.除了妈妈的话给了萨沙启发外,还有什么事给了萨沙启发,让他决定做个保护别人的人呢?
原因二:爸爸、妈妈在雨中的做法,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1)出示句子
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2)引导学生明白,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原因之一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着萨沙。
(四)朗读全文
四、“链接”生活,升华情感
1.在这篇课文中,爸爸、妈妈和萨沙都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保护过比自己弱小的人呢?
2.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也都不是最弱小的人,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爸爸--妈妈--萨沙-野蔷薇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15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萨少一家人学习,自学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板书课题。
2、“我”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下生字问: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同,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4、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足最弱小的。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1)讨沦:
时间:假日
天气:闷热
地点:森林
人物:一家人
(2)小结。
2、细读第2~8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用“一”画出萨沙一家人相让雨衣的句子。
①讨论后出示句子。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朵刚开放的娇嫩鲜艳的蔷薇花,闻到了蔷薇花扑鼻的香味儿)
指导看图,理解“一丛丛”。练一练“芳香扑鼻”说话。
②看图理解“大雨如注”。
森林是这样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聊天,有的看书,心情多舒畅啊!突然天空下起厂大雨,课文中哪个词形容雨大的?
(大雨如注──雨下得真大,好像是从空中灌下来的)
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萨沙的家人是怎样互让雨衣的?
③出示第5、6两句话。
指名渎,说说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他们仅有一件雨衣,每个人想到的是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雨衣让给了最小的萨沙)
指导朗读。(“赶忙、又、却”要重读,出来)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过渡:萨沙的家人在大雨中相让雨衣
(2)理解妈妈的话: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姐姐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
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每个人都在自觉地保护弱小者)
指导朗读。(强调“每个人”,用肯定的晤气渎)
指名读,齐读。
(3)指导看图,学习第7自然段:
萨沙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是怎么做的?(看图:萨沙把雨衣盖在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亡)课文是哪一个白然段告诉我们的?
指名渎第7自然段。用“A”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朝着、走去、掀起、盖在)
理解“滂沱大而”、“娇嫩纤弱”。
指导朗读。
(4)理解萨沙的话:
“现在我该巧;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为自己弱小的蔷薇花)现在他保护了比指导朗读。(要把萨沙能保护弱小者那种自豪的语气读出来)
(5)指导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萨沙的三次问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语气妈妈的话可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全文
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生活中,同学们在今后的也应当像萨沙—家人那样自觉保护弱小者。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成语。
3、造句。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16篇
教学目标:
1、在前后对比中感受野蔷薇的弱小,从而走进萨沙的内心——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可以保护更弱小的!
2、在朗读中感受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并运用想象练说、补充内心活动等方式体会两个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语:(听写:雷声大作 大雨如注 芳香扑鼻
娇嫩纤弱
3、复习本课所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渡:那么萨沙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萨沙身上,走进萨沙,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
二、精读课文
学习活动一:品读对话 走进人物内心
自读提示:
自读第3-8小节,画出妈妈说的话。试着加上提示语,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自读对话,在想象揣摩中加提示语。
2、细品母亲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1)每个人指谁?也包括萨沙。
(2)“都要”中读出什么?
(3)读出母亲的语气。
3、细品母亲的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将母亲的反问句读成陈述句,感受母亲对萨沙的教育:不仅是要保护弱小的人,更要争做强者,不甘弱小。
4、给对话加上提示语
5、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语气,想象人物内心。
过渡:在萨沙眼里,谁才是最弱小的?
学习活动二:前后对比,同情弱小
自读提示: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两处描写野蔷薇的句子。想一想:野蔷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蔷薇花图片,欣赏
2、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美丽胡野蔷薇花的?
课件出示文字: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用朗读法感受野蔷薇的美丽。指导读好“一丛丛”“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3、幻灯动画: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朗读感受野蔷薇的娇嫩纤弱。
过渡: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意思就是人物的言行是受他的思想感情、性格决定的,那么萨沙在保护弱小方面又有着怎样的行动呢?
学习活动三:聚焦动作,想象内心
自读提示:
默读第7自然段,画出表现萨沙动作的词语,想象萨沙做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完成填空。
1、学生默读,完成
2、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萨沙?
3、指导朗读,读出萨沙的自豪。
4、面对莎萨的问话,想象母亲的回答
过渡:瞧!我们不仅认识了萨沙,也明白了一个简单而又质朴的道理。
三、学文悟理: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 说一说
你是一个弱小的人吗?你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五、当堂检测:
你是怎样帮助弱小者的?将经过写下来!
六、作业超市(二选一):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在读写笔记上,勉励自己。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弟弟妹妹听。
板书设计:
22、我不是最弱小的
保护弱小 不甘弱小
(加上提示语)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第17篇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看,他们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打个招呼吧!(出示词语)
生齐读:粉红粉红 鲜艳夺目 娇嫩纤弱
雷声大作 倾盆而下 滂沱大雨
掀 盖 低垂
师:细心的你发现每一行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第一行词语是描写蔷薇花的,第二行词语是描写雨的,第三行是描写动作的词语。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谁喜欢描写花的词语读一读。
生1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大家从你的朗读声中看到这样的蔷薇花。
生2读。(较生1有进步)
师领读。(感情充沛)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雨的词语?
生1读。
师:祖国语言文字很神奇,有时一个词语就能表现一幅画面,一个景色。当你读“倾盆大雨”时你想到什么画面?
生2:我想到雨很大。
师:雨怎么大?(示意倾盆)
生2:雨大得像盆里的水一直往下倒。
师:那你再读一读这个词语,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看到这个画面。
生2读。(气势宏大)
师:最后一行是描写动作的词语,谁来边做动作边读?
生1读。
师:祖国的语言多有趣呀!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大家可以边读边想像,还可以带上动作。
生齐读。
师:分类积累词语不仅便于记忆,还能帮助大家正确使用,今后大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积累词语。现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朋友送回课文,再一次走进那感人的故事!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课文中有两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请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
师: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第一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其他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眼前出现了粉红粉红的蔷薇花。
师:粉红粉红的蔷薇花在浓绿的映衬下,光彩耀眼。用哪一个词形容恰当?
生齐说:鲜艳夺目。
师:想不想看看鲜艳夺目的蔷薇花?(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读出蔷薇花的鲜艳夺目?
生1读。(读得很美)
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眼前的蔷薇花?
生2:漂亮。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蔷薇花的漂亮!
生齐读。
师:正当大家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中,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谁来读一读雨中蔷薇花的句子?
生1读。
师:你感觉此时的蔷薇花怎么样?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2: 此时的蔷薇花很可怜,我是从“娇嫩纤弱”感受到的。
师:什么是娇嫩纤弱的?
生3:春天刚发芽的小草。
生4:刚出生婴儿的皮肤。
师:对!此时的蔷薇花就像刚出生婴儿一样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谁再来读一读。
生4读。
师:(出示课件)雨水打在花瓣上,多像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啊!你感觉此时蔷薇花怎么样?
生5:难过、无助、弱小。
师:你再来读一读,让大家从你的读中听出这些感受。
生6读。(语调低沉)
师:你看到被雨打的蔷薇花,会怎么想?
生:我会帮助它。
师:刚才还鲜艳夺目、惹人喜爱的蔷薇花转眼间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机,是多么惹人怜爱啊!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男女赛读两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来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蔷薇花难以抵挡,它太需要有人帮助它啦!
师:.倾盆大雨中不仅有娇嫩、纤弱的蔷薇花,还有萨沙的家人。他们只有一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1读课文相关段落。
师:读着这一段,你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生2: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妈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给妹妹萨沙,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师:萨沙也有和大家一样的疑问,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3-6小节,答案就在那里。
生自由读。
师: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妈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给妹妹萨沙,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生1:因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那么萨沙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心里是怎么想的?让我现场采访一下。萨沙的爸爸,我是中央少儿频道的主持人,您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
生2: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我应该保护比我弱小的妈妈。
师:谢谢。萨沙的妈妈,您为什么把雨衣给托利亚?
生3:托利亚是我的孩子,我比他强大,我应该保护他。
师:托利亚,你为什么把雨衣给萨沙?
生4:我是哥哥,我要保护比我弱小的萨沙。
师:看来萨沙的家人都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
生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向萨沙传递着一个信念,那就是——
生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一家人表面传递雨衣实际是在传递着——
生齐说:关爱。
师:雨衣传到萨沙的手中,萨沙甘心做最弱小的吗?读课文5-6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萨沙说的话?
生1读。
师:你从萨沙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生1:不甘弱小。
师:你再来读一读,读出萨沙不愿做最弱小的心情。
生1读 。
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她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1:妈妈的话的意思是如果萨莎谁也保护不了,她就是最弱小的。
师:妈妈希望萨沙做最弱小的吗?再读一读妈妈的话。
生2:不希望,希望萨沙做一个勇敢、有爱心的好孩子。(有感情地朗读)
师:萨沙天真可爱,妈妈慈爱可亲,请同桌分角色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指名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
师:家人传递雨衣的行动感染着萨沙,妈妈的话语鼓励着萨沙,那么萨沙是怎么做的?
生1读。
师:萨沙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定会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可惜作者却没有详细地写下来,你能在这些空白的地方加上合适的词语吗?(出示“萨莎_________ 朝着蔷薇丛走去。她________掀起雨衣,_________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生1:萨莎立刻朝着蔷薇丛走去。他猛地掀起雨衣,轻轻地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生2:萨莎很快朝着蔷薇丛走去。他使劲掀起雨衣,小心翼翼地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师:你们可真优秀!文章有了你的修改更加形象生动了,把萨沙保护弱小的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你们也是一个勇敢、有爱心的好孩子!
师:萨沙最终保护了弱小蔷薇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生齐读题目: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你们在生活中愿意做最弱小的吗?你是怎样帮助弱小的事物?
生1:我有一个小妹妹,不小心手划破了,我帮她包扎。
生2:有一次刮大风,小区里的树苗被吹得东倒西歪,我帮小树苗扶正。
生3:妈妈有一次生病了,我帮妈妈倒水吃药。
师:其实大家都曾经帮助过弱小的事物。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许多人顷刻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当这个消息传到我们金华小学时,大家是怎么做的?
生齐说:捐钱!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都是有爱心、不甘弱小、保护弱小的好孩子,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