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暮江吟》赏析(通用15篇)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1篇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解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其写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元和十一年(816)至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人认为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诗中之江,或谓长江,或谓长安东南之曲江。如果是指曲江,则应作于长安。现在已经难以确考。
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西下的夕阳,铺映在江水之中;阳光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这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就像一幅油画。前一句中的“铺”字用得高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后一句抓住残阳照射下江中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变化: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深碧色。“瑟瑟”,本来是珍宝名,其色碧,故影指“碧”字。这里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露,中间似乎少了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
评解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 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2篇
教学要求:
1、理解诗歌《暮江吟》的意思,领悟景物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古诗的语言艺术美。
2、体会诗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诵读并背古诗。
3、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虚实)
2、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习《暮江吟》
1、初读,理解诗意
(1)自学:借助注释自己弄懂诗意,感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结合手势表现“铺、洒、照”和课件,感受“铺”的意境。
2、品读体会情感
从哪里体会到美丽的江景,边读边品析。
品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1)出示课件,用“像、似、仿佛”说一说:
江水是怎样的红,又是怎样的绿。
(2)朗读感悟
品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示课件,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3)课件展示,体会情感,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连读整首诗。
(5)诵读,进入意境。
小组参赛的形式,读出美丽的江景,诵出喜悦舒畅之情。
3、品评欣赏,升华情感
(1)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
(2)背诵古诗
(3)回味诗境,扩展诗境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展开想象,可以想象诗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诗以外的意境。
(4)此时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发心中的感情。
4、拓展练习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3篇
教学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古筝音乐、《暮江吟》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学习
1、知诗人,解课题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
(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音乐]
(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照射
瑟瑟:碧绿的颜色
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课件]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课件]
3、想意境,悟诗情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尤其是“铺”的运用。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课件]
4、诵佳句,背诗文
(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课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
“瑟”“红”要拉长语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二、朗读欣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巩固练习[课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 代诗人 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2、辨字组词。
暮( ) 残( ) 瑟( ) 铺( )
慕( ) 浅( ) 碧( ) 哺( )
3、说说下列诗句意思,注意粗斜体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4篇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习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习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5篇
《暮江吟》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诗中选取了日落西沉到新日东升这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侧面反映了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本诗语言准确、生动、意境和谐宁静,是优秀诗作之典范。教学本课我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背诗导入,读得流利。
1、出示古诗。
2、初读正音。
3、比赛背诗。
4、检查背诵情况。
5、学生自评。
二、自学古诗,读出感情。
1、回忆学法。
解题-明意-悟情-赏析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3、闯关摘星-反馈自学情况。
4、评选最佳小组。
5、学生朗读,读出感情。
6、多形式朗读并评价。
7、学生想想如何读出韵味。
三、想象入境,读出韵味。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想象。
2、再现画面。
3、学生入境诵读。
4、多形式表情诵读,读中评价。
四、知识拓展,延伸学习。
1、交流资料。
2、力求把白居易一首课外古诗背出韵味。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抄课后生字及古诗。
2、选做题:(1)想象作画。(2)改成写景文章。(3)模仿作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主要成功之处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
21 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每个学生的智力、性格、爱好、情趣不相同,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他们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为他们创造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由此可见,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居高者为平等中的首席,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为他们创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本课时,我始终将自己当作一名合作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发现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时,我并不是机械地让学生停下来听教师朗读,而是亲切地询问学生:“听了你们热情洋溢的吟诵,我也激qing涌动,能给老师一个尝试的机会吗?”同学们听了这么亲切的话语,情绪激动,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赞成,听起教师的吟诵也尤为专注。这样轻松、自由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倾听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且为学生的再次朗读作了铺垫。在教师范读后,我又让学生来点评,学生感到自己倍受尊重,纷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赏还是批评,学生均在自由轻松的点评中得到了提高。
二、 让自主、合作探究进课堂 。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暮江吟》一课时,我始终遵循“新课标”精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创造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上课伊始,我以背诗比赛导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进行背诵;课中,在学生自学古诗时,我并不要求学生都按以往的方法学习,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用怎样的方法能学得好就用怎样的方法学习;课终,作业的布置,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1)想象作画;(2)模仿作诗;(3)改为写景的现代文;(4)自己设计。学生可据自己的水平及爱好兴趣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此外,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教学古诗时,我并不是以灌输式教学将知识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即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在拓展延伸时,我再次安排让学生合作,通过交流课外资料,学生获取了对方的信息,汲取了对方的精华,拓展视野,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合理地引导、调控,使得合作有序、到位。
三、采用了激励性评价。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评价,以他们的优点为支撑,激发他们的自信。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火花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时给予及时的引导与帮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教学《暮江吟》时,我都采用激励、鞭策的语言进行评价。在听到优生充满激qing的吟诵时,我倍感欣慰,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在听到差生平淡、生硬的朗读时,我也不批评、指责,而是表扬他们能积极参与便是可贵的,并鼓励他们加强训练,争取进步。不过,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并不是教师独揽的。在这节课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参与了评价。作为教师我还进行了正确引导,除了教育他们要客观地评价外,还引导他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从而,懂得欣赏他人、善待他人。
这样,教师和学生都采用了鼓励性评价,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过程中,共同营造了一种充满人文的评价氛围,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课堂充满了琅琅书声。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课文应要求学生诵读,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怕学生理解得不深不透,将大量时间花在讲解、分析上,夺去了学生自己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机会。从而,使文质优美的文章变得干巴巴的,美感削弱了,情趣淡漠了,魅力丢失了。学生学起文章来也觉得索然无味。在教学《暮江吟》一课时,我一改以往的做法,遵循以读为本的原则,将整节课设计为三个层次的读:比赛背诗--读得流利;自学古诗--读出感情;想象入境--读出韵味。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将小组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穿插进行,并留给学生大量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了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同时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6篇
今天,我上第四课《古诗两首》,我像以往一样在理解诗的字,词,句上作了准备.在教学《暮江吟》时,当学生自读古诗说了"暮","吟","残阳"的意思之后,要来说说重难点字"瑟瑟"的意思了,哪知道一个成绩不错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说了:
生:江面上有些颜色是红彤彤的,有些是深颜色的,因为江两岸的树木倒映有水中加上水里面水草的颜色,颜色深一些.
师:刚好是半江红彤彤,半江深颜色吗
生:不是的,诗上说说的,真正的是不一定的.
师: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半江……半江……
生:是为了读起来好听.
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上那感觉是怎样的
生:被夕阳照到的水面波光粼粼,霞光倒映在水中是那么漂亮,有的
像……有的像……
生:垂柳下的水面,被遮住了脸,飘拂的枝条倒映在水中,加上这些地方特别浅,水草都隐约能看见……
生:还有一些江面,颜色会变,夕阳西下了,刚才还是紫红的,现在冷下来了.
我在课堂上很惊讶,惊讶小学四年级学生有如此的想象力,我为之兴奋,但我马上冷静下来,在接下去两句诗的理解上,我马上转换了方法,顺势利导,问学生,诗人除了看到这些如此美丽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同学们很自然而然地去轻声念了那剩下的两句古诗,说出了大致的诗中描述的景象,在大概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之后,我问学生"可怜"是真的可怜吗很多学生来不及举手就说,"是可爱",因为看到了这么美,有趣的景象,诗人觉得很可爱.重难点字的意思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没有看注解自然而然得体会到了. 这样一节课下来,我豁然开朗,仿佛被学生点通了,感觉到教学古诗用得着那么"谨慎"吗 "诗"本来就是充满灵性的,有了那么一种心情,诗人才会有感而发,有感而发时,他也不会去想那么多有关一字一词该是什么意思我们每个人在读诗时,体会到的肯定有所不同,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你碰到了一首诗,难道有可能随手拿起来查字典,带点字该是什么意思吗再说了古诗中重难点字的意思很有可能在这是这个意思,到了那又是另外的意思,它是随着具体情境来定的.我觉得教学古诗,最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怎样进入诗境,用已知的去读懂更多不知的,想知的.而教师真正要做的是怎样创造学习的氛围,而后相机引导.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7篇
之二
佚名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8篇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3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暮江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玩个小游戏,我们一起对对诗,一起来说说有关太阳的诗句。
师:我已经看到同学们举起小手了,你先来吧。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嗯,你的课下知识储备很丰富。
师:还有谁想到了呢?你的眼神充满了期待,那你来吧。
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不愧是我们班的诗词小达人,这么快就想出了答案。
师:同学们平时积累的诗句可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大诗人白居易,看看他是怎样描写日落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暮江吟》。
二、初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古诗,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老师的读音、停顿和节奏。待稍后老师请你们也来读一读。
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老师朗读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当小勇士,踊跃的展现下自己呢?
师:看你充满自信的样子,请你来!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啊?
师:嗯,读的声音很是洪亮,要是节奏能慢一点就更好了。
师:来,跟老师一起读下这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还有,这个字应该是读“瑟”,平舌音,再读的时候要注意哟。
师:你再试着读读全诗。同学们,这次怎么样啊?
师:是不是更好了呢,我们给他鼓鼓掌。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挑战下?
师:中间的这位女生,请你!同桌,你来评价一下,她读的怎么样啊,
师:你说,她读的很有感情,语调有变化而且声情并茂。嗯,你听的很认真。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在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停顿节奏,这样才能读出韵味。你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三、析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好,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特别是第一组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就请第一组代表来说说吧。
师:你说你们喜欢的是这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那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两句吗?
师:哦,这两句很有画面感,让你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中,你的想象可真丰富。
师: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
师:你看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
师:哦,还有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师:嗯,这幅画面中的颜色非常艳丽,让我们感觉自己一种诗意。
师:看来你们是融入这份情境中了,那对于这种美景,你们有什么样的情感啊?
师:嗯,很喜欢这景色。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啊,只有真的陶醉在其中,才会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师:你们小组的感受如此深刻,那你们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吗?
师:你们读出了韵味,看来此刻你理解了作者,走入了作者内心。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好,第三组的同学来说说吧。
师:你说,你们喜欢这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两句呢?
师:哦,作者写的很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具体说说吗?
师:嗯,把露珠和月亮比作了珍珠和弓。这是不是就突出了景色生动可爱的特点呐。
师:那你能想象此时是什么样的画面吗?
师:你看到了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中的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师:说的可真形象,看大家都很陶醉,同学们,想不想见见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啊?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
师:怎么样,是不是很美呢!就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句吧。
四、品读
师:理解之后,同学们读得更有味道了。同学们,就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朗读下古诗吧。
五、小结作业
师: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到了快要下课的时间。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你的小手举得高高的,那你来说!
师:你说这节课跟随作者,我们看到了傍晚落日照耀下江水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对这里的喜爱。
师:你说的很好,但是有一个点遗漏了,大家发现了吗?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不仅观赏到了美景还学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那就是比喻。
师:作者运用比喻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运用到这种修辞手法。
师:在这里老师为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用笔将这首诗描写的情景画出来。
师:好,下课。
六、板书设计
略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问我可以擦掉板书了吗?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9篇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设计理念
这首古诗文字浅显,意境优美。鉴于这是我校《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这一实验课题的研讨课,因此,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完古诗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欣赏古诗、自学古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自觉弘扬祖国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诗人白居易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带,教学挂图,写有《忆江南》和学习目标的投影胶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大量是写景的诗,能背几首吗?大家喜欢怎样的方式学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暮江吟》。
2、解题:
读题后说说题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吟”)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谁来介绍介绍。
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二、初读感悟。
1、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写景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放配乐朗诵磁带,生想象画面)
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也去美美地读一读。
4、汇报朗读。(指名读诗)(齐读)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学习一首诗只读好就行了吗?(根据学生的思路)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了解诗歌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在讨论中来领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出示合作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弄懂的问题。
(2)提出自己经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试着讨论解决。(生自由学习讨论)
2、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理解诗意: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2)相机引导: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读出来吗?(生读)
(3)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汇报)
(出示挂图)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评读。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2、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3、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学生争着,比着读)
4、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
5、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师深情描述创设情境)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
6、小结过渡:太美了!在陶醉于这夕阳新月的美景之中时,我们不禁感谢诗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笔墨,给我们带来这身心绝美的享受,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他写的《忆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诗《忆江南》。
2、生齐读。
3、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汇报(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都是写江的。)
(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
4、师简介此诗背景资料。
5、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配乐,生齐读)
6、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弘扬中华古典文化。
七、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自选作业: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摘抄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抄背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用写话或作画的方式展现诗中描绘的一个画面。 .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八、板书设计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11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
D、齐读全诗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12篇
史桂华 郭锡洋
一、导入激趣。
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进行。
二、师配乐朗诵《暮江吟》。
生观看图画。
三、初读课文。
师:这首古诗意境很美,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
1.学生练读,读通。
2.指名读,集体订正。
3.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儿?
四、看图,播放音乐《古事曲》,边听边看边读边理解。
1.出示图,说一说,画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同桌练说)
2.出示前两句。
①要求边听音乐边看图画边轻声读这两句,仔细体会。
②结合图,指名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③评一评。
④再仔细读一读,你不理解哪个词或你认为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铺”与“射”“照”相比较)
⑤这么美的诗句,如果我们用文章写下来,给它定一个什么题目呢?作者是怎么定的?
⑥理解“暮江吟”。
3.学习三、四句。
①读后两句,说一说不理好的词语,师相机指导理解“可怜”。
②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讨论设疑:
A.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夜晚天黑怎么发亮?
B.许多人都喜欢写“月亮像个大圆盘”。如果白居易写“露似珍珠月似盘”你觉得怎样?为什么?
③归纳总结;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连用两个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傍晚( ),夜晚( ),天上( ),地上( )。
④用彩色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
五、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1.你们说这首诗美吗?该怎么读呢?
2.配乐朗诵《暮江吟》。
3.指名朗诵。
六、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欣赏一番?
2.出示提示语:
①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
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
③啊!( )。
3.练写。
4.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七、总结。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13篇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白居易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小故事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白居易的诗歌,举办走近古诗朗诵会、办一期白居易诗歌小报等等。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14篇
《暮江吟》是小学小学四年级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关于《暮江吟》的说课稿,欢迎借鉴!
《暮江吟》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语文组7号任璐,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暮江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歌,该单元以(明月)为主题展开。《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样的目标设计,目的是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三者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的整体提升。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根据教学内容的题材,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诗意,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二班共有54名学生,学生家长的个人素养非常高,所以这些孩子较过去的孩子而言,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信息量大,见识广、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愿意交流、乐于表达。在学习上,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搜集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所以,这些孩子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就行。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阅读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我分四个环节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解读诗题,导入诗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诗题:说说你从诗的题目中读到哪些内容?学生回答之后,我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引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因此在诗句的讲解方面,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相机指导学生:中国古代的诗词都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应该读出他的节奏来,展现诗歌的音乐美。
紧接着,我以“这首诗歌到底吟咏了哪些景物”一句话引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品读诗文。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在品诗文、体意境这个教学环节里,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感悟。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设问引导:读完整首古诗,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残阳 江水 露珠 新月
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这时或许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就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第二步:请学生探究讨论你最喜欢哪个景物,为什么?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了解诗意,品读诗文。
第三步,品读诗文。根据学生所说内容指导学生感悟“铺”的妙处,铺体现了太阳照射的时间是傍晚,铺体现了残阳之柔美,铺体现了斜阳铺洒之下的江面十分壮美。从而,指导学生诵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至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以在学生感悟诗意之后,再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珠晶莹月儿弯“这样的诗句让学生对比,之后相机诵读体会作者比喻之精妙,感悟诗歌意境之美好。
第四环节:编写标题,感悟诗情。
诗中的景象吸引了我们,也使画家陶醉,瞧,画家用他的画笔画出了这样的图画,这幅就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而这幅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让我们来给这两幅图取上好听的名字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同时,教师相机指导,将图中的景物连接起来,再加以润色,就是一个好的名字。在此,等于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之后,我板书题目”暮江落日“ ”露伴新月“,质疑:为什么作者一直从傍晚站到了半夜?从而使学生体会作者喜爱这暮江秋景图,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之后,培养朗读。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海量阅读。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努力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就教学中与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进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此课中设计拓展的内容是关于明月的诗句:
第一步:描写月的形态的诗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第二步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借月抒情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请同学们搜集此类诗句。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搜集和明月有关的诗句并写到摘抄本上。
六.说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暮江吟
残阳 江水 露 月
暮江落日 露伴新月
热爱自然、轻松愉悦
七、说评价分析
总结: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力求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能得到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第15篇
〖教材理解〗
《暮江吟》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前两句抓住色彩来描绘日落时江面的瑰丽景色,后两句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情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愉悦的心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傍晚,唐代诗人白居易信步来到江边,此时江面上红光闪烁,明亮夺目。过了一会儿,红色渐淡,红绿交融,大自然的景色使诗人陶醉,诗兴大发,不由得脱口而出——《暮江吟》。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练读。
3、解读:暮,傍晚。吟,吟咏,歌唱,作诗。
题目的意思:歌咏傍晚时候的江上景色。
4、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当时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七言绝对《暮江吟》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二、初读诗句,探究学法
1、老师教第一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
⑴ 解词: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有”斜照”的意思。
⑵ 明诗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⑶ 小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出示卡片)
2、运用这个学习方法学习第二句诗:半江瑟瑟半江红。
⑴ 解字词: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这里指碧绿色。
⑵ 明诗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⑶ 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时候的江水会是一半绿色的,一半红色的呢?
⑷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画面)让学生真正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3、学生自学第三、四句诗。
⑴ 按以上学习方法自学,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⑵ 分四人小组自学。
⑶ 汇报自学情况,老师作指导。
可怜,令人爱惜。怜,爱。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似,好像。真珠,珍珠。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
最后一句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精读诗句,欣赏意境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诗中你觉得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儿?(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残阳”点明了吟咏的时间,与“暮”相照应。
“铺”写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瑟瑟”、“红”写出了残阳铺水的结果。
2、从这些字词里你能想象到怎样一幅画面呢?
3、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能深扣两句诗中的字词来欣赏竟境,学习古诗,除了了解字词、明诗意外,还要赏意境。(出示卡片)
4、过渡:上两句写出了夕阳铺水的瑰丽景色,那么下面两句也是写夕阳铺水吗?
5、哪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描写的时间不同了?
时间从黄昏过渡到夜晚,可以看出诗人此时的心情一定十分愉快,也正因为喜爱,诗人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6、九月初三的哪些景物使作者想到“可怜”呢?(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板书)
7、这时江边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8、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暮江吟》描写的画面。
9、看到大自然这样美的景色,每个人都会惊喜不已,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诗人就通过写景抒情表达自己当时的愉悦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0、每一幅画都是一首诗,每一首诗又都是一幅画。如果要把这首诗的意境用笔画下来,你能行吗?试试看。(四人一组作画)
四、重读诗句,感受意境
1、请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朗读全诗,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诵诗句(出示卡片)
2、指名读——齐读。(配乐朗读,读出节奏)
3、这么好的诗应该背诵下来,试试看,你会吗?
五、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1、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季节,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由于作者观察仔细,又能抓住景物特点,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能打动心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意境,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六、小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去欣赏一番。
2、出示提示语:
⑴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⑵ 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板书〗
〖副板书〗
暮 傍晚——残阳铺水 色艳
1、解字词 红
2、明诗意 江
3、赏意境 露 真珠
4、诵诗句 吟 夜 似 形美 月 弓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