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精选1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响彻云霄、踌躇、愚不可及、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提出疑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多媒体出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大屏幕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⑴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练习复述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2篇
在语文课上,为了深刻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情感,我们经常采取比较句子的方式,删除原文中那些表述形象、富含意蕴的词语,引导学生将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比较、感悟。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在教学课文中我运用了两个句子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案例:
1、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自由读6-7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明为什么我们干的这件蠢事是“愚不可及”的,并认真读一读。
反馈,并指名读读相应的句子。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2、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读读这两个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并说体会)
3、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我常常觉得对比句子只是一种形式。每个孩子都知道课文的原句好,好的原因无非是课文句子完整啊、形象啊等等。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课,无论是比较怎样的句子,孩子们的答案都基本一样。我认为,通过比较关键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深切体味每个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蕴,逐渐丰富学生的语感,但语感的建立、对文本的体味,不是学生理性分析出来的,而是学生大量朗读读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体味到两个句子的不同,才能真切触摸到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有效比较句子的方式,不应只是让学生从表层理性地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美美地去读上几遍。所以在比较第一个句子时,我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并反复朗读,以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向导由心平气和到悲叹,作者由焦急到后悔,同学们由开始很理解向导和作者,到后来反倒不理解他们,似乎是越读越糊涂。当读到课文最后一句“向导悲叹地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时,学生七嘴八舌地问开了:“向导既然知道结果会是这样,为什么还要抱起那只小海龟,朝大海走去?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后面可能发生的事?”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大家就争论起来。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让学生在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尽情展现个性魅力,教师必须下足“工夫”。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3篇
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准备:
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问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谁能说说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
二、统读全文,回顾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读课文,
读文后(选一个学生汇报作者一行人的目的)。
说得真好,你们愿意看看可爱的海龟吗?(师点幻灯片,边看边说)看完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2、我们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对我们的表现,向导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节,边读边画边思考,并标注你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深入研读。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出示幻灯片)
思考:
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向导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汇报交流:
⑴ 学习三-四自然节:
① 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联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看见探头小龟有危险,就焦急起来,让向导想办法。联系上文小龟遇险体会我们因爱护小龟,担心它受到伤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规律。相机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企图”。
指导朗读,读出危险及焦急的心情。
② 面对着我们如此焦急的表现,向导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电脑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么说?理解“若无其事”他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向导觉得这是正常的规律,幼龟防护天敌,自然有自我保护的办法,不能人为去改变)
③ 第四自然节中还有哪些句子表明了他们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冷淡”“极不情愿”等词语。
④ 指导朗读:
谁的想法正确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节:
① 学生汇报:相机理解“鱼贯而出”。② 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说我们干的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过渡: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⑶ 学习第六、七自然节:
① 自由读6~7自然段思考: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② 学生汇报。
③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⑷ 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
“天啊!” “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4、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中心: ⑴ 我们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至海龟受到巨大伤害,令我们震惊,我们极力去救海龟,但我们内心仍是悔恨至极,读第八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的心情?
⑵ 我们的内心会想什么?(无知,好心办坏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把事办糟,自然现象神秘莫测,不知道就不能乱加修改。)
⑶ (出示句子)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悲叹)把悲叹换成感叹行不行?悲(为小龟的惨死)叹(人类的无知,强行改变规律,应受责罚)
⑷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⑸ 有感情地读第八自然段。
四、感悟启示
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五、朗读全文,明“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请大家再次用心读课文,细细体味吧!
六、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行为
板书: 我们:无知之愚
自然之道{ } 愚不可及
向导:有知之愚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4篇
这节课第一、二课时全部上完、评完、讨论完之后,我做出以下总结和反思。
两个课时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在设计的条理上都还清楚。只是一到课堂上,现场生成的问题我没有做出恰当的处理,导致条理不清。这应该是因为经验不足和机智不够。也正是因为经验的不足我敢放手学生,总是牵着学生,希望学生按照我设计的步骤按部就班。这样越害怕就越不敢放手,越不放手,就越不会放手,岂不成了恶性循环。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这样没有魄力去尝试放手,岂不是故步自封。主任建议我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用他山之玉,攻我这块石头。我定听从教诲,付诸行动。
自己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一方面,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己比学生还急,总想强学生的话,替学生说,代学生总结。其实想想就算换成我们,针对一个问题也不太可能在一时之间就组织好语言,说得头头是道,要允许学生思考。另外,存在说半句话让学生接话的现象,看似实在启发学生,其实并不是那回事。
主任建议讲过一节课之后要从这四方面反思:有什么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怎样解决;下次遇到一类的问题怎么办。这样勤反思,勤思考,勤总结规律,才能积累经验。
就本课第二课时,我没有抓住几个训练语言的重点,和文章的写作方法(几处对比),学生读书也不充分。其实这些训练点也都是学生理解“愚不可及”的关键,语言的训练完全也是为理解课文做准备的。训练之后必不可少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学生感悟文本的一种重要途径。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我总结如下:
1、在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个切入点时。可以设计通过改句子让学生对比,做一个语言的训练,并为学生理解“愚不可及”做铺垫。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愚蠢到极点了)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在前面再加一个“愚不可及”更是说明我们现在的后悔和自责。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2、预设和生成
在让学生找“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时候,学生直接找到了第五自然段中的“愚不可及”的理由,我可以追问:“这是我们的做法吗?”这样学生自然的就会向前两段的做法中去找了。
3、深挖语言训练
学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可以抓住向导的“若无其事、及不情愿、冷淡”与我们的“紧张、焦急、呼喊”,两者的态度作对比,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的愚不可及。
(1)学生找到“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2)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向导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还能从那句话看出来向导的态度你?“及不情愿、冷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3)那我和同伴看到嘲鸫在啄幼龟,企图把他拉到沙滩时,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紧张、焦急、呼喊”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4)对比:出示向导和我们的态度,对比
请同学们对比向导和我们的态度,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有感情朗读第四段,我们来感受他们态度的不同和我们的愚不可及。
(5)此段讲完之后,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学生读,加深理解。
4、第五自然段
在学生找到我们“愚不可及”的理由时,让学生读理由,加深理解。
5、在学生学习我们的“愚不可及”带来的后果时,可训练学生想象说话:“此时我们看到这样严重的后果之后,我和同伴这些游客会想些什么?向导又会想些什么?
6、在学习最后一段第一句时,可以在“欢乐”与“颓丧”之间,“食肉鸟”和“幼龟 ”之间,“食肉鸟的欢乐”与“我们低着头”做一个对比,突出我们的愚不可及。
7、最后在学生说结尾启示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那之后,每次和别人说起那件事,我都禁不住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学生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说自然规律那些套话了,也可以就对本文的感受谈谈。
总之,对文本首先要做到自己心里明白,才能引导学生,让学生学清楚。明白文本了,也就能容易的找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的切入点,才能在学生和学习目标之间架起最坚实的桥梁。多方面预设学生了,才能大胆放手而又不乱了阵脚。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5篇
执教:苏婷
(一)检查预习,学会字词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伸出手指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词语是不是掌握了,谁想读前两行?
生:真诚……巢穴。
师:最后一个字没读准,(师出示“穴”的读音)给你拼音,再读一次好吗?生读;全班齐读。
师:后两行谁想读呀?
生读:……愚不可及。
师:都读准了。“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吗?
生:表示很愚蠢。
师:有点接近了,字典里“及”是“比得上”的意思,谁再说说“愚不可及”的意思?
生:愚蠢得谁都比不上。
师:看,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就能准确理解词语了!
师:课文里还有个地名很不好读,请你读读。
生:加拉巴哥岛。(没读好)
师:还真不好读呢!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龟岛”(师出示地图),谁再读。生读。
师:全班一起读。这些词语你们都会写了吗?老师从里面挑两个最难写的来听写,“愚蠢”,注意写字姿势。生写。
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听写的字),这位同学都写对了,你能告诉大家要把“愚”字写正确,关键笔画是什么呀?
生:关键笔画是中间“一条长竖”。
师:(师在关键处描红)看,就是这一长竖,然后再写“提、点”。记住了吗?
师:预习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观察字形,试着写一写,这样预习就更有效了!
师:同是上下结构的两个字,怎样才能写漂亮呢?请先观察生字表里的字,先来说“愚”字?
生:下边的心字要大一点,要把上面的“禺”托住。
师:真会观察。那“蠢”字呢?
生:上面“春”字的撇捺要写长些,把下面的两个“虫”字罩住。
师:你观察真仔细。对,春字撇捺要舒展。看我写(师示范写):写愚字要注意“中间一长竖,心字要托住”;写蠢字时,“春字撇捺要舒展,两只虫子藏下面”。试着再写一遍,看能不能写漂亮。
生:练写。(教师展示学生前后两次书写的字)
师:看,观察好了字形,掌握了方法,就比刚才写的漂亮多了。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师:字词没问题了,请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做标记。
生:自由读。
师: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
生:写了作者、七个同伴、向导、幼龟和食肉鸟。
师:找准确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用简单的话说一说!
生:首先我们和向导来到了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想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了食肉鸟在把幼龟往沙滩上拉,他们就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最后,他们让向导把这只幼龟抱入大海,结果却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师:他基本上能把内容说清楚了,但语言可以再简练些!看(教师边说边板书能揭示主要内容的词语),我们和向导在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大家很后悔。像这样,谁再说一说?
生说。
师:这次说的清楚、简练了。像这样,先找出课文都写了谁,再说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用几句简单的话就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白了!这是说清楚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师: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你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们很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地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师:你想知道原因是吗?还有吗?
生:文中说太平洋绿龟长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我想知道幼龟体重到底是多少?
师:看来,你对动物感兴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吧!
(三)细读文本,探究体验
师:刚才有同学问:我们很急,向导却若无其事,我们和向导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同?究竟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两位同学读读三、四自然段!生读。
生:读“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是啊,幼龟这样危险,难怪我们会着急,谁再读读。学生读。
师:嘲鸫很凶猛,连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龟的头,多危急啊!谁再读?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们当然非常担心了,一起读!(齐读)
师:我们这么着急,向导却若无其事?“若无其事”什么意思?
生:“若无其事”就是什么事也没有。
师:“若”的意思没解释出来。
生: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师:这就理解准确了,再读读这句话,想想向导为什么这么说?说不定你就能读懂他若无其事的原因了。生读。
生:因为向导知道鸟啄龟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坏自然界的规律。
师:是啊,食肉鸟啄幼龟,这是自然规律,向导心里有数,所以若无其事,谁想读读?
师:刚才我们在理解若无其事的时候,不仅借助了词典,还联系了上下文,读明白了意思,同时又解决了大家的疑问。我们分角色读读第四自然段吧。生读。
师:同学们,看到了幼龟这么危险,游客和向导却有着不同的态度,那咱们也去看看当时的情景,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游客看到危险,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幼龟欲出又止,好像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师:也就是不危险,是吧?小幼龟欲出又止还有这样的侦察本领啊?谁还想说?
生:我还看到了这只小龟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师:恩,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侦查。
师:抓住关键词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探”,探是什么意思?
生:伸出
师:为什么不用伸出啊?
生:探在这里是不让别人看见他,能看出它很小心、谨慎。伸出,就看不出来。
生:探的时候欲出又止,能看出小幼龟很机警,有保护自己的生存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机警的小幼龟吧(师出示动画)。
生:我觉得是故意把头探出去要看看外面是不是很安全。
师:恩,这可是它的生存本领啊!谁能读出它的机警、小心和谨慎。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小龟把头探到了外面。谁再来读读。生读。
师:刚才我们抓住了一个“探”字,在和其他词语的比较中,看出这小龟会保护自己,多么神奇!可是游客们不知道,还劝向导救了它,导致了文中这样令人震惊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样的情景,让大家极为震惊?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出示一幅没有很多龟和鸟的图画)看,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海滩,在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幅图上还应该有些什么?结合你画的句子谈谈。
生:应该有许多的食肉鸟。
师:是啊,许多的食肉鸟让我们极为震惊。还应该有什么?
生:有许多幼龟。
师:从哪个词看出有很多幼龟。
生:鱼贯而出、成群的。
师: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幼龟很多啊?
生:成百上千、结对而出、争先恐后……
师:同学们,看(出示带有很多幼龟的画面)!这么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争着、抢着爬向大海的幼龟会想些什么呢?
生:大家快离开巢穴奔向大海吧!
生: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
……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一个“争先恐后”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幼龟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们的,是许多的食肉鸟。接下来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拿出笔把想象写下来,最好能用上你积累的四字词语。
生练写。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
生:可怜的幼龟不知所措,在无遮无拦的沙滩上无处可躲,它们在食肉鸟地追杀下,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师:是啊,一个不知所措,让我们看到了小幼龟们是那样的无助!
生:食肉鸟立刻扑过来,扑向小幼龟,小幼龟立刻四处逃散,却无处可逃,只能眼睁睁地被食肉鸟啄食。
师:多么惨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学们,这一幕原本是不该发生的,可是现在却是这样,谁来读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幼龟的美好愿望,就因为我们全都破灭了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幼龟入海原本有他们自己的办法,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回想我们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刚才做了那么蠢的事,很愧疚。
师:后悔不已啊。
生:我们再也不会干扰自然界的事了!因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应该再破坏这些规律了!
师:是啊,我们要尊重自然!
生:早知道幼龟会这样惨,当初就不应该不听向导的话!我们对幼龟的了解太少了!
师:自责啊!作为向导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不应该救那只幼龟,不应该听游客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我们应该遵循规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不会好心办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要告诉我们的。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对自然感兴趣的问题,课后可以进行拓展性学习。(师出示作业)
生:作业1,读关于自然的课外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生:作业2,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体会用词的准确。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在这节课上学到的理解“探”和“若无其事”的方法。
生:作业3,带着对自然现象、大自然的动物感兴趣的问题,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
师:老师也送给大家一本书,刚才对大自然现象感兴趣的是谁啊?这本书就放在你这里吧,课后带着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 侦察 愚蠢”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自然对人类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话,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
(开火车复习词语)
2、把这些词带入课文中自由速读,想想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3、指名说。
4、说得真好,你们愿意看看可爱的海龟吗?(师点幻灯片,边看边说)
5、看完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
2、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⑴ 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① 请同学自由选择3、4、5自然段中的任一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②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③ 指名汇报,学生补充。
三段:表演 抓住 幼龟: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
潮鸫:企图。
四段:指导读。
抓住重点词:焦急 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解释:规律
④ 大屏出示并比较句子。
ⅰ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ⅱ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⑵ 学习六 七 八自然段:
①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自由读6-7自然段。 ② 同桌讨论。
③ 指名说。
④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⑤ 同学们,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
⑥ 指名说。
师引导: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板书)
四、小结
1、出大屏,布置自选作业,生写师巡并指导。 2、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推荐读课外书。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能紧紧抓住教学重点,以读,演 悟等多种形式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向导最后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理解了自然之道即“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学生说的积极性很高,最后小练笔,学生便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也有不足:
1、课题中的“道”还应在课尾小结时再点一下就好了。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所加强。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钻研,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7篇
一、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1、指名三学生读这句话,比比哪位读得好。读后让学生评价,哪一句让你感到最紧张。
2、联系第三段讲一讲 ,想想当时是什么情形。
3、再指名读,齐读,读出紧张。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结合上文的理解,指名让学生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由学生自己来评价谁读出了紧张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无疑是删繁就简,简化了教学环节,但又增强了学生自己的体悟。读懂、读透这一句话,才能为下文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研读向导的表现
1、面对同伴的焦急与紧张,向导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生找到句子回答。
出示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抓住重点词──“若无其事”,学习写向导的话。
什么是“若无其事”?生说对该词语的理解。带着这样的感觉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3、说说对向导的表现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
(生说: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4、向导真是冷淡呀,招来了同伴们一片“总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老师来当那个向导说那句话,请同学们来做做当时的同伴,来呼喊向导(用喊)。
5、从这些话中你们觉得向导怎样? 生说。
6、为什么向导原先不救,现在却不情愿地抱起小龟 ,朝大海走去。
理解“不情愿”。
大家是怎么理解“不情愿”的呢?生说。
想象说话: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小龟回到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会争先恐后结伴而出。这样很快会引来很多食肉鸟,这些幼龟就会成为它们的口中之食。)
7、指导朗读:
想想向导的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走进了向导的内心世界,了解了生物学家向导面对同伴们的焦急和紧张自己却“若无其事”的原因。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用朗读来表达情感达意。
三、学习向导这样做的结果部分
1、向导这样做,结果是怎样的呢?
出示有关文句: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2、生自由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向导看到这样的情形,他怎么做,怎么说?
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向导为什么而悲叹 ?指名学生说。
5、难道只有向导这样难过吗?生说。
你是从那些地方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生找相关句子: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我和同伴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该环节的设计时时不忘语文课的感性特征,让学生在读读悟悟中领会。在读懂向导的行为时同时也读懂了课文所在承载的“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的深刻意义。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8篇
我设计的是《自然之道》6、7、8三个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是这篇课文的结尾部分,行文之第5自然段,作者似乎已经讲清了什么是自然之道,已切合题意,这最后三个自然段重点写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犯的错误,与第四自然段写我们和向导面对险情不同态度有强烈的对比反差,这三个自然段使文章增添了浓厚的故事色彩,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变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觉得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如果设计得得到,会使学生对自然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更深刻的体验。
嘿嘿,废话几句先。
下面是我的设想,纯粹粗浅的想法:
1、师:读到第5自然段,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之道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还要写6、7、8自然段呢?
生:这三个自然段写了我们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
生:这三个自然段写了我们后悔的心情。
生:这里写了我们痛苦的感受。
2、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品味作者那份复杂的情感。
生读课文。
3、师:咱们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场面?
生:那么多的幼龟,凶猛的鸟儿随口一啄就是一只,太危险了。
生:成百上千只幼龟啊,单靠我们9个人如何救得过来呢?好多的幼龟成了鸟儿们的美餐。
生:我注意到了无遮无拦这个词语,我想,那些幼龟真是很弱小,没有一点保护自己的能力。
4、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有什么感受,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
生:我找到了“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我找到了“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5、师: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同学们,想想,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我们帮助了一只幼龟,却害了一大群幼龟。
生:我们一相情愿的自以为是的帮助,却在大大的伤害。
6、师:我的同伴的话会怎么说呢?
出示:“天啊!”我听见同伴( )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痛心的说。
生:后悔的说。
生:难过的说。
随机请学生练读。
7、师:我们还做了些什么呢?
生:救幼龟,补救幼龟。
师:带着忏悔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第7自然段,一起和同伴们救救面临着巨大危险的幼龟们吧!
生齐读课文。
8、师:(感情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着。此时此刻,我们在想些什么?
生:大自然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好心不一定做的是好事啊!
生:我们太自以为是了。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更好的相处。
9、师:是的。(引读)我们的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生: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0、师:这悲叹里包含了深深的──?
生:自责。
生:后悔。
生:难受。
11、指名读齐读向导的话。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9篇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本篇课文讲的是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我准备采用视频课件和谈话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精读研讨,落实词句段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五、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课的教学,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先了解每部分内容,再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和向导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采用对比、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表现出来;通过交流感受或启示,拓展延伸,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用课件展示海龟蛋和小海龟出壳时遇到的各种危险情景;接着,我会让学生说说:你看了这样的情景,想说些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用“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刚出生的小海龟被食肉鸟咬啄的情景,他会怎么做,你们想知道吗”来导入新课,随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1).带着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3).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用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教读,小组读,赛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这些同学的朗读情况作适当的评议;
(3)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学生总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
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提要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突出重点,精读研讨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同伴”看到了什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向导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议一议:向导明知“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有什么想法?
2.抓住向导说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就是这样的”是怎样的?为什么向导会“若无其事”地说?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3.这句话该怎么读?
4.从我们刚才的理解分析中,你知道“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四)交流感受,得到启发
作者和同伴是好心办了坏事,原想救助这只可怜的小海龟,却没想到给更多的小海龟带来灾难。你们读了课文,有什么话想说吗?把你们的感受或得到的启发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巩固复习,练写生字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齐读,说说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和字形。
2.重点提醒同学们分辨“幻”和“幼”,提醒大家写“啄”字时不要忘了带点。
(六)反馈质疑,了解学情
同学们,经过学习,你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自然之道”,也懂得了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提出来,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
(七)布置作业。
1.练写课后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里。
板书设计
9 自然之道
救一只
我们--------------愚蠢
害一群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10篇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同学们,请看着提示写出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书写。(纠正书写)
2、师:(出示一段内容)选择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用归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像这样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概括出主要内容。
二、换位思考,把书放进心里。
(一)学生自主学习
1、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
(1)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
(2)如果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
2、师: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如果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当时的情景,哪些行为让你们觉得愚不可及?
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出幼龟的犹豫,其实它正在侦查情况,而我们却不知道。
师:请你们再仔细读一读这段话,你还能读懂什么?
(1)从“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探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幼龟的机警、小心、谨慎。
A、幼龟出的是为了什么?“止”呢?
B、词语辨析:“探出”和“伸出”
C、学生表演幼龟的动作
师小结:看来幼龟是多么会保护自己,多么神奇啊!
(2)从“啄、拉”感受到嘲鸫的凶狠。
(3)朗读体验。
3、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看出我们这些游客是愚不可及的。
(1)理解若无其事的意思 。为什么会若无其事?
(2)指导朗读:读出向导的漠然
(3)划出文中我们和向导的态度的词语。
(4)指导朗读。
4、师: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我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大家发挥想象,写一写你看到的场景吧!最好能用上积累的四字词语。
师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
5、向导和我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A、(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B、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心情十分焦急)
C、指导朗读。
6、(1) 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比较句子: 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向导的心里会是怎样的自责?
(没有抵住舆论压力,没有坚持到底,没有胆量与错误的观点相对抗。)
三、回归“道”,提升文本理解。
1、师: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这“道”不是我们第一节理解的简单的“规律”概念化的两字,而是——。(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2、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3、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
四、布置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11篇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领悟“道”
1.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内化“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1、拓展阅读。
2、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综合性学习:(下节课的任务)
自然的启示
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学,诸多感触涌上心头,其突出者有三: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12篇
《自然之道》说课稿
一、说专题
我进行试验的专题是:抓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语文课标》明确提出第二学期要陪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断,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理解词句的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任务,必须在阅读中落实,而孩子进入中段词汇量大增,课文篇幅越来越长,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孩子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确立了自己的小专题《抓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二、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1、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体会文中的重点句子。
2、阅读体会法,指导学生抓关键句子,在读中感悟。
3、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阅读拓展,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五、说学法
1、在朗读中学习本文语言的用法,理解自然之道。
2、自读自悟,让读贯穿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3、资料补充,了解绿龟。
六、说教学过程
1、引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道”是什么意思?大自然的规律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究。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出示多音字、词语积累、听写等。(3)让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此次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和了解绿龟。
4、学习课文3、4自然段,让学生自读课文,抓重点词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如: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等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 “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请你说一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向导的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看到嘲鸫“颓丧”飞走,我们的心情怎样?(自豪、高兴······)
是啊,我们成功的解救了一只幼龟而自豪,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人极为震惊,结果怎样?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
1、摘抄四个字的词语。
2、 继续熟读课文。
3、搜集关于自然之道的忽视读一读。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呼图壁县第一小学 马维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它是人类的老师,它给我们许多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发生在大自然的真实故事。
1.(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
2.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学生发表认识,教师不置可否)引导“道”是规律。
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
2、检查预习
加拉巴哥岛 筑巢孵化 踌躇不前 嘲鸫 颓丧 响彻云霄 等词
三、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了解绿龟,相机出示资料。
(3)出示嘲鸫啄幼龟图,文中是怎样描写幼龟的呢?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3-4自然段。
2.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海龟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4.出示画面及文字研读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5.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6.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2)“‘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他们会怎样话劝求向导的呢?
(3)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7.推演自然情境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你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勇敢的海龟,本来它们可以顺利地实现入海计划,可是由于我们的出现,我们的干涉,这一巢的幼龟就完全改变了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去面对我们不忍面对的惨状。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13篇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道”
1、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
2、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自读课文,读顺读懂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读完后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帮助时表扬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2、检查词语,想象画面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出示第一组:巢穴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嘲鸫 用尖嘴啄 企图
① 看,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抽一生读词语。
②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齐读)
出示第二组: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① 抽一生读词语。(生读)这些词是描写谁的?
②现在会读的同学举手,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抽一生读词语。(生读)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出示第四组:补救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能用上这词语说一段话吗?
3、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①把这四组词语连起来想一想,选上一些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我也写了一段,谁能选上面的词填一填。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用课文的词语说就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由虫蠕动时缓慢蚩蚩的样子引申出愚笨、苯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4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四分钟后)
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读课文再谈感受。
生:(读文)“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谈感受、理解词语、感情朗读)
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老师举一:(课件出示书本语言和老师转化后的语言比较)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我们的确愚不可及,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感觉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还看到嘲鸫啄乌龟的头。其实已经知道这只乌龟是侦察员啊,为什么没有想到不要阻止绿龟的行为呢?
2、反三:让学生分小组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
象老师这样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汇报,出示语段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向导看到了嘲鸫啄乌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还说这是自然之道,没有什么,我们还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导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2、我们是很蠢,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3、向导说这番话,其实自己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这样的冷淡、这样若无其事的。我们却不明白。
4、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我们竟然不相信,还责怪向导,向导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学生齐读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1、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课文里有许多好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把他们存入我们的记忆仓库里。好!给你们5分钟写,待会儿交流。
2、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四、走出文本,内化“道”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教后反思一]
按这样的流程上下来,课堂气氛沉闷,只有几个优生与文本、与老师对话。原因有三:1、开课直截了当,没为学生做情感铺垫,修改为故事引入。2、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设计有难度,学生不能把词准确填入。修改为学生自己谈主要内容。3、换位思考“书入我心,我入书中”是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你是那一行游客,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学生细读之后有汇报,但不深入,参与面不广。修改为抓重点字词研读,理解词语,朗读好句子。降低难度,面向全体。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第二次)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实例谈读后的体会。同时体会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进行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故事导入,引出“道”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地主包花》的故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啊,地主违背了自然规律,就没有收成啦!)
2、揭题,引“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个故事相似的一篇文章——《自然之道》(板书),相信这个故事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对课题怎么理解?
[由一个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对本篇课文的主调初步进行定位,快速进入本课的语境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字词训练,积累运用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用手指告诉老师,你读了几遍课文。很好,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
出示第一组:巢穴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嘲鸫 用尖嘴啄 企图
看,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抽一生读词语。
出示第二组: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出示第四组:补救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①抽读。②同桌对读,你读一个词我读一个词,不会读的教一下,看哪一桌最认真。③齐读。
2、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词语读得不错,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点评)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四年级字词的认读完全可以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读出意思他们能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设计了这一环节。]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1、理解蠢事
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一说。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来由虫子蠕动时笨笨的样子引申出愚笨、苯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用字理识字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通过句式的比较为下文铺好情感基调。]
2、品读救龟
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4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读课文再谈感受。
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若无其事:若(好象)其事(指什么事?)学生汇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1)读(2)“探”换词(3)为什么不用“伸”而用“探”(4)绿龟想些什么?这种想出去又不敢出去就是欲出又止、踌躇不前。(5)读这段话
哎呀!对于这么危险的事情,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回答,那位向导来读一读。(指导读出感情)
其他人又有什么看法和举动呢?(人们、向导、龟)
分角色读。
[“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换位体验,这是一种零距离的对话。学生在积极的体验活动中触摸着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搏,获得真实感受。换位思考是“书入我心,我入书中”的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充分谈了读书体会后,抓住“若无其事”一词切入,引导学生沉到字词中,通过现想象、体验,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是具体的、形象的。]
3、龟群出巢
(1)在我们的帮助下小绿龟得救了,游向了大海。巢里的绿龟又会怎么样了呢?请小朋友读5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读书汇报,顺势理解“鱼贯而出、争先恐后”)
出示: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巢里的绿龟原来会想些什么?
(3)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画面。
[这里的想像,可以让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在学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更让人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我们不难发现,课文的空白处成了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而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了对文本的更深刻的认识。]
4、引读提升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板书:救一只 害一群)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有感情的朗读,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读出教师解读文本后的感情,也不是被逼出的可能是作者的情感,更不是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唤醒了学生内在的、深刻的思维、获得对生命的感悟,由此昂扬其率真而灵动的激qing。]
四、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违背了自然之道。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好!给你们5分钟,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小结:看来违反自然之道,好心也会办坏事。我们只有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
[文本始终是处于“召唤状态”,引诱读者去填补它、激活它、创造它、完善它。想象是人类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文本个性化的阅读中放飞想象,是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实践活动。]
五、走出文本,内化“道”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让短短的40分钟不是划上圆满的句号,而是引导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救一只
我们--------------愚蠢
害一群
[教后反思二]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如果靠过多的提问、喧闹的煽情和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来支撑的做法,是从本质上剥夺了学生进行真实阅读的权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凭借的是教师创设的情景,阅读着老师的阅读,思考着老师的思考,回答着教师的期望的答案,感受着老师所希望的阅读享受。因此,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书里去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找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信息落差,用“主问题”——“换位思考”,“我们的行为怎么愚不可及的”进行引路。让学生占有大量的静心阅读的时间、解决心中的疑团,梳理阅读的感受,真正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如何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收获给学生“要言不烦、富于启发性的指点一下”;“使学生开窍”——。我想,如果我们常常实实在在地这样去做,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变成了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阅读为目标的“多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当我们的学生从这种多重对话中真正学会了阅读,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14篇
一、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2、悬疑读文:
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3、自主识字:
⑴ 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如,读“愚”字不能读成yí,“吁”不能读成xī)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如,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如,写“啄”字第九笔的“点”不能丢掉,写“帽”右边的“曰”不能写成“日”等)
⑵ 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⑶ 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4、读课文:
⑴ 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⑵ 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二、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1、自主探读: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2、心声吐露:
⑴ 与同桌相互交流;
⑵ 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⑴ 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
(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⑵ 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⑶ 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⑴ 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
(适时出示挂图或点击课件)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
⑵ 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3、着眼学生体验,探微发幽:
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
(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1、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2、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
(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3、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15篇
1.教学本文,可以参考下面的教学思路:
(1)自由朗读,自主预习。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学。如,把课文读两三遍,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认识生字,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2)了解学情,确定目标。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是否正确、流利,让学生汇报已读懂的内容,提出疑问,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3)突出重点,精读研讨;一个重点是交流大家的阅读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主要是结合具体语境交流;另一个重点是交流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这要结合全文交流,要注意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当人自作聪明时,就可能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聪明反被聪明误等等;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加以引导。最终学生要明确做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4)回顾小结,启动综合性学习活动。
2.要通过本文的教学,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本文,不要过于追求主要内容概括得特别简练,学生能说出大致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终做到所概括的内容正确、语言简练。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
3.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也清晰地展现出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两者对太平洋绿龟习性的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导致了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做法与感情的不同。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向导”的话语与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具体说来,就是要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导的话,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细细体味,“悲叹”比“感叹”表现的感情更强烈,更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其实,向导的态度、做法也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4.本课生字词较多,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方法。“侦、嘲、蠢、彻”的声母都是翘舌音,“吁(xū)”不要读成“yū”,“幼”要和“幻”区别开,“啄”不要少写一点。必要时,教师要范写难写的生字。课文中生词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在查字词典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不要照搬词典意思。
5.关于“综合性学习”。
本课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目的是提示教师此次综合性学习应从本课的教学为开始,及早进行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把综合性学习贯穿全组的学习的始终。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把语文学习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观察大自然,增长知识,了解大自然,并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是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明确任务与方法,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主确定某一活动方式:观察大自然探究发现(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验、进行小发明等。其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组长汇报活动进程、与课文学习有机结合、适时小结(如学生的奇思妙想、灵感火花,教师表扬典型的人或事,提出注意事项)、与家长和任课教师及时沟通等方式调控,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活动心态,应用多种方法去发现与探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侧重组织某项活动,把活动抓扎实。
这次综合性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并从中获得启示,要注意与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有所区别。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这两种思路进行:一是直接去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熟悉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二是联系生活经验与阅读积累,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把观察、思考、查资料、提出创意,乃至动手实验紧密结合起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16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学生见闻,激发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板书课题:自然之道) 什么是自然之道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文本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找出生词,查字词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想一想课文的主要意思。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抽读卡片的形式可多样,或个别读,或分组读,或“开火车”读。遇到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有些词语可在读卡片时用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有些放到文中去理解。
3.指导学生写字。
(1)你觉得课文中哪几个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请你当老师,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2)指名学生讲解要注意的字的写法。
(3)学生自主书写,教师讲评指导。
4.读课文,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作上记号,多读几遍。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练读,可分四人小组来读,每人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或轮流读,读后,大家互相点评。
5.浏览课文,把握整体。
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时候能尽量用上本课的生字新词。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应着力培养的习惯和技能,也是本组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重点。这里要特别注意巩固新词识记效果,培养学生构词成句、连词成段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中内化文本语言。)
三、布置作业
1.抄写 14 个生字。
2.认读词语: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正确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9 自然之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适当用上刚才的四字词语。
二、重点引导,精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思考,可以边读边画出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在旁边写一写。
(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这个时间完全属于学生,让他们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去品析,去感受。)
2.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教师巡视,参与小组学习。)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悟
根据小组学生交流的情况,重点引导学生对以下重点句子谈感悟。
1.“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板书出示句子,教师点拨。)
(1)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的?
联系幼龟的处境、“我”和同伴的态度以及向导的反应再谈谈你的看法。
(2)分角色读三、四自然段,读出幼龟的危险处境、“我们”和向导不同的态度。
(3)谈一谈你对向导说的“自然之道”的理解。
2.“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结合上下文理解“愚不可及”。
(2)学生读书,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当时事态的发展。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
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
我们:“来回奔跑”“补救过错”
(3)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的是什么?
3.“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想象向导此时此刻的心情,完成下面的句子。向导心里难受极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此处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这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值得肯定。)
四、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对课题“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2.如果违背自然之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联系你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谈一谈。
五、启动“综合性学习”
1.明确“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做针对性的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综合性学习。
3.有兴趣的同学,课外阅读小说《狼图腾》。
七、板书设计
9 自然之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反思: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教学本文,不要过于追求主要内容概括得特别简练,学生能说出大致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会变成坏事。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熟悉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联系生活经验与阅读积累,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把观察、思考、查资料、提出创意,乃至动手实验紧密结合起来。为“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打好基础。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第17篇
9《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上一节课前,我都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了这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课。我教《自然之道》前,把感悟“自然之道”,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定为了基本学习目标之一。在具体目标实施上,我是这样做的:
1.上课开始,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
2、向导极不情愿的抓起那只……我就抓“极不情愿”解读向导为主线,引导学生辨析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冲突时应该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
3、“蠢”不只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还有怎么救的问题。要么不救,要么选择正确的方式救。不救,绿龟会有自己的自保方式,我们遵守这个“自然之道”,它们或许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食肉鸟也自能按弱肉强食的原则觅食;如果救,也得要看清情况,了解清楚规则,顺应“自然之道”,选择正确的方法。我们不是不能改变事实,而是要依照规则改变。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课的时候就能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的进行教学了。课堂上,学生兴奋,老师激qing,这样的上课真的是件乐事。
《自然之道》课后反思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学中运用了表演法、朗读法、比较法、想象、找重点词句来体会课文等多种方法,力求在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自主感悟。在交流中,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使学生受到启示。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以用及学生的学法指导。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表演,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运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注意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后,让学生回忆总结学法,再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会学习。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要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琢”,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争辩:放飞灵性的翅膀──《自然之道》教学随笔
《自然之道》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当教学向导极不情愿地救小海龟时,我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向导的做法吗?”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生1:“我同意向导的做法,如果不救小海龟,它就会被嘲鸫吃掉,那是多么残忍的事啊!”
生2马上反驳:“小海龟不会被嘲鸫吃掉,因为第三自然段说它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它是个侦察兵。”
生3:“它是个侦察兵只是作者的猜测。”
我马上引导学生抓词:“你从哪看出这是作者的猜测?”
生3:“从‘似乎’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4:“第二自然段说太平洋绿龟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要成为食肉鸟的美食,海龟在长时间的生活里,肯定会想出一些办法来对付食肉鸟的。”
生5:“下面的课文已经写了‘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就说明向导做的不对了”。
无形中学生已经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了。
还有的学生不服气:“既然这么做是错的,向导为什么还救海龟?”
此时已经不用我点名,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解释:“因为面对的是我们的焦急、责怪,不能见死不救。”
“也许他是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向导,他怕我们回去以后和别人说他见死不救、没有良心。”
争论已经到了高潮,看到大多数同学已经同意向导的做法不对,我因势利导:“同学们,向导的做法不对,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才淡淡的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那么在这里自然之道指地是什么呢?”
学生马上回答说是太平洋绿龟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
有专家断言,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这一设计把辩论活动引入课堂之中,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灵性、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呈现,撞击,给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提供了一个时空。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我想我们应该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性,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曲和谐的生命合奏。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