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精简16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精选16篇)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1篇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美称、诗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月球是什么样的世界?课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通过利用资料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相等,所以语文教学要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这仅*课本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那么,通过怎样的一种有效方式去激励学生自觉、自主地掌握课本以外的更多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关于月球,人类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它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不断探索,也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对神秘的月球,心中一定充满了数不尽的好奇和幻想。这正是“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契机。但美好的想象不能只是凭空的幻想,要让想象合情合理,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这就要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去寻找相关的科学知识,去作一番探究,展开美好的想象。在《月球之谜》的教学设计上,遵循“激趣——质疑—探疑”的思路,重点放在激趣和探疑这两部份。重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探究、自读自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片断一:

  师:听说,302班的同学特别会猜谜语,老师出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可要仔细听哦!“有时圆又圆,有时弯又弯,有时晚上出来了,有时晚上看不见?”

  生:月亮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来了。月亮在天文学上又叫“月球”(板书:月球)它还有很多美称,有谁能告诉大家?

  师:这么多同学举手,一个一个地来。

  生:玉兔

  生:夜光

  生:冰轮

  师:“冰轮”出自陆游的名句“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

  生:阿斯泰罗

  师:这是古叙利亚人对月亮的称呼。

  生:古罗马人称月亮为“狄安娜”。

  生:……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古今中外的都知道。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月亮的不朽诗篇,有谁能告诉大家?

  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背的真有感情。

  生:明月出天上,苍茫云海间。

  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师:这么多同学都知道李白的诗句,不简单。

  生:……

  师:诗人笔下的月亮各有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月球的奥秘。(板书:之谜)齐读课题。

  【评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交流有关月亮的诗句、美称,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智慧,逐渐丰富积淀,而教师的一个巧妙设问把学生引到探索月球的奥秘上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片断二:

  师:你认为哪句难读?谁来读读?

  生:“是呀,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多么令人费解呀!”

  师:这句话确实有点难读,谁来帮帮他?

  再指名生读这句话。

  师:你读的真有感情!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师:这句话很长,确实不好读,谁再来读读?

  指名生读

  师:你把3个带拼音的字,都读准了,真不错。

  师:我想听听女同学读读这句话。

  师:读的可真有感情!

  生:……

  【评析:阅读教学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做到不重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颠倒、即读通读顺,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由读的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的不大通顺到读通顺、流利,读的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真正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片断三:

  课件展示月亮清幽图片,谈感受。

  师:是呀,多么迷人的月色呀!老师眼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副画面:

  课件展示月亮清幽图片(配有音乐、师朗诵: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诵完后,音乐犹在)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么迷人的月色,你有什么感受?

  生:月色真美呀!

  生:这幅画面真迷人!

  师:是呀,皎洁的月光,迷人的夜色,多美呀!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望着这迷人的月色,你会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生:我想看看月宫中那位仙女和她的玉兔。

  师:你还知道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你的知识面可真丰富。

  生:我想到了中秋节我们全家在庭院里赏月的情景。

  师:品着美味的月饼,望着美丽的月色,多么惬意呀!

  生:我想到了有很多诗人留下不少关于月亮的诗句,“秋月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师:你还能背诵孟浩然的诗句,可真了不起!

  生:我想要是我们能到月球上去住那该多好呀!

  师:你的想象真大胆!(师播放人类遐想的内容,边看教师边解说:古人对月冥思,曾写了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佳句,还留下了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现代人对月球也充满了向往,介绍未来月球的图片,学生观赏)

  【评析: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感觉夜幕降临下夜空迷人的月色,音乐的运用,实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由感受月色的美到体味文本的美,学生展开下遐想,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片断四:

  师:这是人们美好的遐想,月球是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那我们就从书中找找答案,同桌对读第二自然段。

  生: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师;是呀,黑沉沉的,谁再来读读这句。

  (再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天空是黑沉沉的,但是月球表面灿烂的阳光我还没感受到。谁再来读?

  (再指名读)

  师:我想听听男同学读读这句话。(男生齐读)

  师:读的真不错!还从哪些地方知道了月球的景色?

  生: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空气。

  师:月球上的景色这么奇异,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是呀,月球上是一片荒漠。我们请左边3组的同学读读这句话。

  师:月球上还有环形山,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介绍月球上的环形山。

  生: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形坑洞,这就是环形山。

  生:我还知道月球上的环形上还有用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命名的了,有张衡,石申,祖冲之,郭守敬。

  师:你的知识面可真丰富,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读课后的资料袋知道的。

  师:这几位同学可真会学习,结合课后的资料袋了解到了这么多知识,我们要向他学习,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课外我们也要多看书,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

  【评析:结合资料袋的学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师:请男,女对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同学们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为了奖励同学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带来了一些宇航员从月球上拍摄的照片,你们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播放有关月球的照片。

  片断五:

  五、合作探究,小组探秘

  1、分小组探究月球的不解之谜

  师:咱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景象和在月球上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它到底还隐藏了哪些不解之谜呢?下面我们分小组学习课文3-6自然段,找一找,勾一勾,看看书上写了哪些不解之谜?(生分小组学习)

  【评析: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2篇

  【教材解读】

  月亮对于孩子们说是熟悉的,但关于月球的知识,孩子们知道却很少。孩子们对于研究月球很有兴趣。《月球之谜》这篇课文非常有趣的向大家介绍了月球的知识。作者首先运用了优美的文字,拍写了皓月当空的美丽景色,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体现了月亮的神秘,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接下来课文写出了人类首次登月时看到的奇异的景色。这一描写与第一自然段中皓月当空的美景形成了对比。之后,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

  此外,作者巧妙地运用疑问和感叹句,更加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第七自然段运用了一个省略号,使文章具有了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有关月球知识的资料。最后,课文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课文的结尾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之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的愿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月球相关的知识了解得较少,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科学的奥秘,爱动脑筋,喜欢问为什么,愿意动手搜集资料,更具有极大的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因此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会很感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因此设计结合搜集到资料的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还要认真探索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醒他们在阅读中要注意把自己觉得好的诗文摘抄下来。积极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掌握“夜空、降临、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极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月亮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深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曾激起诗人多少感慨,写下多少千古流传的佳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呢?能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和诗句,主大家欣赏和诵读好吗?月亮在诗人的笔下是那样的美好,在人们的眼中又是那样的神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22课月球之谜,共同来探索月亮的秘密。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书空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2、读后标出自然段。

  3、学生汇报。

  4、小结:

  通过自读课文,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课文具体介绍了月球的哪些知识呢?接下来我们就分自然段学习。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那神秘的月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动笔画出你认为描写最美的句子。

  ⑵ 你认为哪句话描写得最美?

  ⑶ 课件出示句子。理解“皎洁”、“遐想”。

  ⑷ 让我们一起看看明月高空挂的景象。

  (课件出示)

  ⑸ 指导朗读。

  ⑹ 仰望清幽的月亮,人们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⑺ 面对神秘的月球你会产生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试着运用书中这样的疑问句式来说一说。

  ⑻ 总结:

  是呀!古往今来人们对月球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为探索月球的秘密,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么究竟月球是什么样子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想,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⑵ 出示课件:

  月球真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如果能亲眼目睹该多好哇!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师带你们登上月球去看一看。

  ⑶ 指导朗读。

  ⑷ 积累词语。

  3、学习3~7自然段:

  ⑴ 我们说月球很神秘,它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有一些不解之谜,课文都写了哪些没有解开的谜呢?请同学们默读3—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⑵ 学生汇报。

  ⑶ 理解“费解”。

  ⑷ 文中第七自然段运用了一个省直机关略号是什么意思?

  ⑸ 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4、学习第8自然段:

  ⑴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⑵ 总结写作方法。

  四、总结全文五、教学资源

  1、古诗句:

  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⑵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⑷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⑹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⑻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占湿。

  2、人类第一次登月活动: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他小心翼翼地将左脚触及月面,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时,才鼓起勇气将右脚踏上月面。这时的阿姆斯特朗感慨万千:“对于一个人来产那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之后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两个人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3、课件。

  4、学生搜集资料。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资料,可以是月球的知识,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也可以是和月亮有关月亮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我们的近邻——月球。板书课题。

  2、在小组内交流关于月球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可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小组长带领大家认读要认的生字。

  3、开火车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展示朗读

  1、学生大声朗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相机正音。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哪个字容易写错,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交流)

  2、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五、抛砖引玉,课外积累

  1、我国古代有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句,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课后的四句古诗,学生练读、展示读、尝试背诵。

  2、你还能找到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吗?抄写在积累本上并把它们背会吧!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月球之谜》(板书、齐读课题)

  二、在情境中感受月球的魅力

  1、(月景、音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假如你就站在这月下,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想起了些什么?

  师生交流。

  2、我也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从古到今,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联系上下文,猜猜“遐想”是什么意思?

  对呀,“遐想”就像我们刚才一样浮想连翩,想得很多、很远、很美。

  3、既然是“美好的遐想”,那你想怎样读好第一自然段呢?指名读、齐读。

  4、在第一自然段,你还想积累哪些词语呢?(交流)请你认真地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注意这些生字的写法。(出示生字:幕、临、悬、曾、奥、努)

  三、自主读书,感受月球的神秘

  1、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了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后,终于在1969年7月 20日第一次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出图)这就是当年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刚刚踏上月球土地上的那只脚,他感慨万千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是一大步。”

  2、现在我们也来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认真读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顺势引导:了解月面景色;了解月球之谜,指导朗读。)

  4、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里:(出示句子)

  科学家往往是从一个事实中提出了一个疑问再进行探索。你能发现在这个句子中,科学家是从什么事实中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指名说)

  5、我们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四人小组先交流资料,再提出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用水彩笔写在这张纸条上。

  6、上台交流并贴到黑板上。

  7、小结:看到你们提出这么多问题,我由衷地祝贺你们,因为科学从这里开始。(板书:?)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无穷的思考,无穷的探索。(板书:……)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四、情境写话

  1、2003年10月16日,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成功返航,标志着我们航天事业的巨大胜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也将登上月球!假如你就是中国登月第一人,当你打开舱门,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什么?心情怎样?放飞你的想象,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2、指名交流,教师评价。

  3、小结: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梦想成真,真正揭开月球那神秘的面纱!

  五、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探月之旅就要结束的时候,我要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你们看,月亮还有那么多美称呢!我们来美美地读上一遍。如果你在其他地方见到这些名字,可不要忘记,它们指的都是月亮啊!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节课以“月球之谜”为“支点”,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搜集资料,了解月球之谜,感受月亮文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情趣,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这节课,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说,随手积累的习惯、边读边想象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乐于写作的习惯等。我相信,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人终生受益。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4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时间】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质疑入谜

  1、课件展示月亮清幽图片。

  (配有音乐、字幕和朗诵: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诵完后,音乐犹在。)

  2、师述:

  望着它,你会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二、自主感悟,读文寻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读过后,你最想说些什么?相机理解“费解”、“奇异”等词语,并指导读相关的语句。

  出示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课件:指导读第2自然段,读出奇异之美。面对这奇异的景色,你有哪些疑惑?

  2、默读,画出文中的月球之谜。指导读出问的语气。

  三、合作探究,小组探谜

  1、猜谜:

  你对哪些谜最感兴趣?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它们进行一下自己的猜想。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天文学家呢!

  2、小组交流后,代表发言。

  3、月球资料展示:

  ⑴ 同学之间自由交流、介绍自己查找到的最感兴趣的资料。

  ⑵ 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

  四、积累拓展

  1、课件展示月亮清幽图:

  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2、鼓励学生上本年级的阅读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发表感想。

  〖板书设计〗

  月球之迷

  神秘 费解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5篇

  【课前准备】

  1. 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 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 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 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6篇

  一、说教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编者在文尾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形山的命名,以及有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意在激发学生长大了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与此同时,课后第三题收录了一些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说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 “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三、说教学流程

  一、遐想:从诗意的世界中走来

  开课,让学生“进入”宏大而有韵韵味的时空背景,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因此,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月亮的短片,音乐与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在这样的环境里来阅读课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出示月亮的课件。导语:夜幕降临,或圆或缺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夜空,面对那皎洁的月光,不知有多少人遐想过。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轮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多维度地去遐想,如:联想到写月亮的诗句;联想到登月的情景;联想到“嫦娥奔月”登神话故事;联想到月球上的自然景观……

  2、总结学生对月亮的遐想,引出课题:月球之谜

  3、释题:“谜”是什么意思?与“迷”和“秘”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个“谜”是课文的眼睛,阅读时,我们抓住了它,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

  二、读文:在品味语言中激活心灵

  人类对于自身以外的知识的感知都浸润在语言中。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就像世界是我们居住的家一样。在语文课上,要让“谜”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就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但这种品味是“儿童视觉”的品味,是儿童和文本和世界的对话。因此,本环节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步骤: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会初步知道课文写了月球上的景色和月球之谜。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

  3、顺学而导,突出重点。

  紧紧扣住“谜”,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展开想象:

  (1)课文写了哪些月球之谜?请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出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一句,“令人费解”是什么意思?这些实验,哪些地方令人费解?

  (4)月球之谜仅仅只有这些吗?(不只这些)可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倒数第2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请再读课文,并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月球之谜需要去解开,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这里,学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文本和图片提出问题,如,根据课文对月球表面的描写(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来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过去对月球的了解提出问题,还可以根据所查的资料提出问题,甚至可以根据所阅读的故事、古诗来提出问题。总之,尽可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甚至幻想。因为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之谜都将激励学生不断地去探索。

  三、探索:再追寻人类脚步中播种

  任何一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人,历史是人们的根。面对这么多月球之谜,人类是怎么做的呢?需要让孩子们追寻人类的脚步,在追寻中播种希望和梦想。而课文中恰好有这样一些语句,给予了明确的提示,如:“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神秘的月球,人类将继续探索下去。”因此,教学时,可安排如下环节:

  1、面对这么多月球之谜,人类是怎么做的呢?请读读课文和课文后的资料,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

  2、出示月亮的课件,教师启导:“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面对这轮明月,面对人类探索月球的种种努力,你又什么话想说吗?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7篇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在今年的师徒汇报课上,通过师傅及三年组各位老师和唐主任的指导,我执教了《月球之谜》一课。上完课后,感受颇多,希望通过教学反思,能进一步促进以后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正如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果只是教书,读书,不写作,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据文本特点,我把第二课时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综观整节课,有几个地方比较成功:

  一、正确定位

  这篇课文虽然散发着科普知识的光芒,但其文字优美,要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秘,不失语文的本味,我认为,对文本把握应做到:正确定位,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在学习课文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通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然后品味其文字的优美来达到“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朗朗。

  另外,我还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因素与语言现象,努力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学习3-7自然段,因为第三和第六自然段列举月球的不解之谜时,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用一个问句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而第四自然段只列举了实验结果没有提出问题,我就抓住这个空白点,让学生依照第三和第六自然段,用句式“难道…………”来提问,重视文本提供的言语材料,把课文里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完成新的表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指导学生理解“费解”一词的含义时,用“----------真令我费解啊!”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点的训练是扎实的,有效的,抓住了文本的特点,学生在这些训练中增强了语感,品位了文章的语言,揣摩了文章的表达,具有浓浓的语文气息。

  二、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纵观整堂课,处处都有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从一开始的指导书写“撒”字,指导学生学会写好左右结构字的方法——“穿插法”。然后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分三个层次。读出疑问的语气;边思考着这个问题边读;带上表情和动作读,读进心里。还有思维方法的训练指导,在理解费解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生活中、学习中、动物知识等方面把思维敞开去。

  三、创设情景,激发探索的欲望

  《月球之谜》是一篇科普文,如果用单一的阅读方法去了解里面所介绍的知识,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热情。因此,我充分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了力求逼真的情境。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播放了有关月亮的图片,同时配以柔和的音乐朗读关于月亮的古诗句。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配以月球表面的图片,在学习3至7自然段时我播放了阿波罗11号登月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类首次登月的自豪,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整个课件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富有童趣,富于启发性,操作简便,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四、过渡语流畅,评价到位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语言是我的软肋,但在本次教学中,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了许多过渡性的语句和名家名师的评价语。功夫不负有心人,本堂课的过渡自然流畅,评价及时到位,起到了指向作用。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由于经验不足,这节课也有很多感到很遗憾的地方,例如:

  1、在教师评价语中我随意说了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还有好多月球之谜没办法说……”这样的话,这在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换成,“课下我们再来一起探讨”等等类似激励性的语言会更有好。

  2、板书没有跟上,往往是后补上去的。

  3、教师如果更有激qing一点,学生也会被教师感染。在这个方面,我还需要加强。

  4、学生的发言面应该可以更广,多给一些后进生机会。

  通过这一次的师徒汇报课,使我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学习,多思考,多充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给孩子一个更加开放的、对话的、感悟的、和谐的语文课堂!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对照课标的要求,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总结总结如下:

  1、激趣导题,确立目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还不够持久,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简单地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我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月球之谜》,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由问题入手,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自己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并进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精读文本,感悟神秘

  在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抓住“遐想”一词,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话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我再用“你还有哪些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随后,又以“为了探索月球之谜,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来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月球奥秘的经过,产生“我也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长大之后才能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的动力,体现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的综合。

  3、遵循规律,层层推进

  阅读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首先,扫清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用“从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感悟?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理解内容,品读感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还相对较差,因此,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得还不够到位,感情朗读方法的指导还有所欠缺,有的学生还是读得结结巴巴,漏字、添字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语文教学,急不得——《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入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举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月球是个怎样的月球,课文写了哪些不解之谜,计划用一课时上完。

  也许是心中想着要一课时上完内容吧,在学生将课文读通顺、理解了一些难词后,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列举了哪些有关月球的不解之谜?直奔本课的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进行交流,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还剩一点时间,我让学生质疑,谈了一下自己的体会、交流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就结束了本课的学习。时间刚好是一节课。可是我的教学目的是达到了,但学生对课文、对月球的兴趣却不浓厚,对我提的问题也并不感兴趣,就连质疑这一环节,也没几个同学提问。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对这么一篇有趣的课文,对这么神秘的月球,他们应该是有很多问题要问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分析了一下,应该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为了一味地完成教学问题,我操之过急,自己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学生想解决的。在解决课文列举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谜时,也有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质疑,可是为了一课时上完内容,我没给他们多的发言的机会。等课文学得差不多了,再做样子试的让他们质疑,他们又有什么兴趣呢?这样做我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达到了,可是这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片面地追求教学的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的情感及体验,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培养了。

  经过一番思考与准备我决定再利用一课时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将功补过。这一次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视频,学生很感兴趣。好多同学都羡慕地说想到月球上去,接着我又给他们补充介绍了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这回学生的兴趣浓多了,问题也是一个又一个,我尽量让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回答,或者让他们进行大胆地猜想,或者鼓励他们课后继续查找有关月球的资料,以后到月球上去工作。最后我们还开展了一个有关月亮的综合性学习,让他们背写月亮的诗,说带月亮的成语,谈人们对月亮的别称,一整节课学生兴致盎然。我想这一堂课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无论是态度还是情感,学生都比第一节课的收获要多得多。

  看来语文教学还是急不得,我们得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同样重要,要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不可人为地将它们孤立开来。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更要为学生的“长效”发展着想,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不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内容简单,但要借此引领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难度还是比较大。因为这篇课文是科普文,所以与其它的文学作品相比,语文性不太强,要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魅力,难度也很大。但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加强学生的体验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所以我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诱发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激发学生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样,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诱发体验的欲望。因此,开始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吟诵自己喜欢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在这些蓄意深刻、意境深远的诗句中,对月亮滋生出一种美好的遐想,然后自然导入新课。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今天学习的课堂。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学习实践活动、参与“体验”。接着,我让学生欣赏着皎洁的月光,说说自己无边的想象:

  “我想知道月球上有什么?”

  “我想知道月亮是从哪儿来的?”

  “我想知道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

  “我真想住到月球上去。”

  ……

  从学生一连串的疑问中,自然引出课题,并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些情感的铺垫,为学习下文,进入创设的月球之旅的情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21世纪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月球之谜》是一篇科普文,如果用单一的阅读方法去了解里面所介绍的知识,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热情。因此,我充分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了力求逼真的情境,进行了一次模拟的月球探险之行。

  “因为旅途遥远,我们需要四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月球,利用路上的时间,请大家先阅读一下手头的资料,对月球的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便于顺利完成这次月球探险。”在宇宙飞船飞向太空的动画中,和着飞船起飞时的轰鸣声,我用播音员的语调向大家提出这样的要求。由于这些情境的渲染,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本来枯燥的文字资料也变得生动起来。“资料袋中的知识很快就掌握了。”当我宣布我们已经抵达月球的时候,他们似乎真的看到了那里奇异的景色:

  “我看到月球上的阳光特别明亮!”

  “我看到月球上到处是环形山。”

  “我看到月球上是一片荒漠,太可怕了。因为听不到一点声音,真担心与同伴走散了!”

  “月球上的景色太奇妙了,太阳光照在表面,可天空仍旧是黑沉沉的,这是在地球上看不到的景象!”

  ……

  孩子们这些生动的描述,把我们一起带上了神奇的月球。

  课后,我看到好多孩子还在继续阅读一起有关月球的书籍,不时有学生跑来与我交流,或者询问有关的问题。后来,从他们的日记中反映出来,他们对这堂课印象深刻,感觉像亲身经历的一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充满生机,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8篇

  一、出示月色图片,欣赏导入

  1、小朋友,聆听着《春江花月夜》这优美的乐曲,静静地仰望着这轮皎洁的明月,使你想起了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呢?诗人们望着月亮想象,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句。)

  2、师范读引入:你们看——

  ppt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⑴ 这月夜美吗?自由读。

  ⑵ 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评:你读出了月夜的美。你读得特别轻柔舒缓。听了你的朗读,让人想得很多很多。)齐读。

  3、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故意写错:谜写成迷

  从课题,你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吗?(月亮的未解之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来读读课文。

  ppt出示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遇到难读句子多读几次。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倾听)

  3、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同学们……真会读书!现在老师看看这些词语你们掌握得怎样?

  (1)ppt出示词语(有拼音):自由读,指名读

  (2)去掉拼音的: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形式自定)

  4、读通难读的句子(有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

  5、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来读,可以邀请同桌,可以邀请好朋友,反正你请谁都行。

  评价:

  三、再读课文。

  1、课文读通顺了,现在请同学们用心地再一次去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谜?

  2、随交流出示: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生长情况不同?(提示:这段有没有疑问?可以怎么问?还可以怎么问? 例如还可以这样问:难道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生长情况不同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四、板块一:自主学习月球世界。

  1、这六个谜中,哪个谜已经解决了?(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找出课文的句子读一读。

  ppt出示: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2、自由读,月球给你什么感觉?从哪里看出来?(奇异、没有生命的世界、荒凉等。)

  顺便解决“荒漠”的意思?点击荒漠图。

  3、简单过渡:月球…… 我们来一场男女生的朗读比赛,好不好?看谁能读出月球带给我们的感觉?

  4、自己先来练习一下。谁先来!(读)怎么样?

  5、再次仔细地看看这段话,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的问题:(荒漠的月球上,阳光是怎么来的?)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ppt出示“地球──月球──太阳”三个星球的关系。

  6、月球给我们的感受是那样奇异。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仅能靠幻想,所以有了许多神话故事,比如:嫦娥奔月,……。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到去年我国的神州六号升空,50年来,人类探索月球的行动从未止步。可以说:(ppt出示)齐读: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五、板块二:猜想未解之谜

  1、虽然,人类登上了月球,看到了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但是在实验与探索中又产生了这些未解之谜——ppt出示引读: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生长情况不同?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2、你对哪一个未解之谜感兴趣?

  3、各小组自由朗读,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4、交流:(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谜”读出来)

  (1)ppt: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一下子都死了”多令人好奇。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2)ppt: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是呀,这又怎能不令人费解,这就是月球带给人类的谜。谁还想读?)

  (3)ppt: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4)ppt: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他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的年龄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5、这些难解之谜现在有答案了吗?你无法确定,老师甚至是科学家也无法确定,真是令人费解啊!

  6、月球上还有未解之谜吗?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还有?(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想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

  六、小结,提出下节课设想

  1、面对着这奇异的景观,面对这么多的未解之谜,你登上月球最想做什么事?

  2、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月球呢?(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

  3、下节课我们就举行一个探索月球奥秘发布会,小朋友们可以带着这些谜团去查阅资料,当个解谜的科学家,也可以当个文学家,去搜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诗词歌赋。到时候,让大伙儿尽情分享你的猜想、你的探索、你的收获,好吗?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9篇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根据以往的经难,我们老师在上科普类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学课”。因此,为避免此问题的出现,在设计时我紧紧扣住“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这条主线。

  一、直击语言,重视积累。

  在课之初,我从一轮明月,月的别称,关于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诗句导入新课。围绕月,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理解,对“月”的认识更加立体、丰富起来。再说:“古往今来,面对的是同一轮月亮,你望着月亮想到些什么?”再引入古人面对着这轮高挂空中的月亮,产生哪些遐想?让学生去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由原来想象中的广寒宫等美好的景色与眼前所见到的景色的强烈反差中理解“奇异”一词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谜”。

  二、创设情境,领悟重点。

  关于月球的三个未解之谜,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读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在让学生朗读及谈论哪些地方令人费解之外,我让学生讲述三个谜,将语言的品味、内化和运用有机结合,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同时,也比较深刻地认识了三个谜,从而高效地实现意与文的兼得。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最后,我紧紧抓住孩子们探索月球奥秘的强烈心启发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孩子们争先恐后:“我长大了要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将来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这时我再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谜”字,从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月球的诗句,再说说你知道的哪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再读读课文中关于月球的疑问,然后说说你有哪些疑问,从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词。情境的创设,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境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月球的欲望。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10篇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根据以往的经难,我们老师在上科普类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学课”。因此,为避免此问题的出现,在设计时我紧紧扣住“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这条主线。

  一、直击语言,重视积累。

  在课之初,我从一轮明月,月的别称,关于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诗句导入新课。围绕月,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理解,对“月”的认识更加立体、丰富起来。再说:“古往今来,面对的是同一轮月亮,你望着月亮想到些什么?”再引入古人面对着这轮高挂空中的月亮,产生哪些遐想?让学生去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由原来想象中的广寒宫等美好的景色与眼前所见到的景色的强烈反差中理解“奇异”一词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谜”。

  二、创设情境,领悟重点。

  关于月球的三个未解之谜,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读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在让学生朗读及谈论哪些地方令人费解之外,我让学生讲述三个谜,将语言的品味、内化和运用有机结合,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同时,也比较深刻地认识了三个谜,从而高效地实现意与文的兼得。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最后,我紧紧抓住孩子们探索月球奥秘的强烈心启发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孩子们争先恐后:“我长大了要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将来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这时我再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谜”字,从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月球的诗句,再说说你知道的哪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再读读课文中关于月球的疑问,然后说说你有哪些疑问,从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词。情境的创设,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境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月球的欲望。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1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能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一些与月亮相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茫茫宇宙,有着数不清的星球。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课件,板书:月球)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诗人们多少感慨与遐想!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生指名说)

  2、(课件)回想着这样的美景,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指名读)

  3、你们看到月亮,又会产生怎样的遐想呢?

  (指名交流)

  4、(课件)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段话?谁愿意读大家听?

  (指名读)

  5、(课件)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带着人类的无限梦想,首次登上月球,从此人类开始探索月球之谜。

  (板书课题)

  6、今天我们也开展一次登月行动,其探索月球的奥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本次登月行动分三步进行,登月成功后会有一个更大的惊喜等着你们:

  请看第一步(课件:阅读资料)指名读。

  课文就是我们的学习资料,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开始吧!(生自读)手势告诉大家有几段。注意:省略号在这里占了一段的位置,算作一段,所以共有8段。

  2、祝贺大家,向月球迈进了一大步,请看登月行动第二步(课件:欣赏图片)指名读。

  这里有四幅图,你了解哪幅图给我们介绍一下:

  ⑴ 登月照片;

  ⑵ 环形山;

  ⑶ 月球上的岩石;

  ⑷ 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

  3、同学们,加油呀!我们要迈开登月行动最关键的一步了,请看要求,指名读(课件:找出谜团。)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谜团?其中哪些是已解之谜?哪些是未解之谜?请在旁边做批注。

  (生读文思考)批注完成的同桌可以交流交流。

  4、恭喜大家,你们顺利完成了登月行动,踏上了神秘的月球,现在,惊喜出现了,我们要在月球上召开一次月球奥秘交流会,把课文中的月球奥秘告诉大家,你要先用一句话概括你交流哪方面的信息,再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具体介绍,你们认为可以用那些方式介绍?(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请大家准备一分钟。

  5、月球奥秘交流会正式开始,指名……

  2~6段处理方法:交流后指导朗读。

  第2段:看到月球,你有一种怎样的感觉?(荒凉、奇异)

  美国宇航局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使人类和月球亲密接触了,我们也解开了心中的一个大谜团:月球上有什么?所以现在我们用1分钟时间,就能用语言把月球世界介绍给大家,你想介绍给谁呢?(指名说)好,就用你的朗读去介绍吧!(生自由读第2段)

  6、同学们,谁有新的奥秘要交流?指名读文3—6段,指名分段读,逐段指导朗读:

  对月球的了解引出了更多的谜团,月球真是太神秘了,自己再来读读这些难解之谜吧!(自读)

  7、探索月球奥秘的过程中,人们只发现了这些难解之谜吗?你从哪知道的?

  (知道省略号表示列举没有穷尽)

  你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了解到哪些月球知识?和我们分享一下好吗?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出自己的谜团)你们一人说现象,一人提问题,就像作者写3~6段的写法一样,真棒,你们也续编了课文呢!

  8、谁还有资料介绍吗?请四人小组内交流并相互提出自己的疑问,资料和质疑都有价值的同学,请组长给他们一个奖励。

  9、小组交流中,同学们又了解了许多月球之时,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请看这个课外阅读(课件)自己读一读,下节课我们学习。

  10、请同学们到作业超市里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⑴ 收集描写月亮的诗句,把喜欢的抄下来。

  ⑵ 继续查找关于月球的资料。

  ⑶ 把你了解到的月球知识讲给伙伴或父母。

  第二课时

  1、阅读课后《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说说其中获取的信息及课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2、交流课前查到的关于月球的资料,丰富课外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指导书写:

  “临、登”作为重点指导。

  4、抄写课后诗句。

  5、完成练习册。

  【课后反思】

  本课进行了走班教学,所以感受颇深。从课的设计来看,把日常的教学活动设计得更加吸引学生,登月的三步行动深深牵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在期盼中认真地进行着学习。学习活动热烈而有效。从走班情况来看,各班的学生都能认真预习,积极查找了许多月球的相关资料。只是有个别班级的学生没有积累关于月亮的诗句,在第一课是中显得被动。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12篇

  一、讲教材

  1、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讲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三、讲学法:

  1、情景激趣法;

  2、朗读感悟法;

  3、发散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同时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太空中,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1)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5)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6)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培养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3、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学生说)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服。)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课件展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

  (3)课后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月球资料与大家交流。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4、总结全文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

  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五、讲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13篇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太阳的知识,了解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另一个和地球关系密切的星球——月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课文题目《月球之谜》是什么意思?

  生:《月球之谜》的意思是“月球的谜”。

  师: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月球上有花草树木吗?

  生:月球有那些没有解开的谜?

  生: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

  师:你们的疑问可真不少啊!(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秘”

  师:确实,月球是一个神秘的星球。我们从小就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长大,对月宫里那只会捣药的玉兔和那棵美丽的桂树充满了美好的想象。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的月球和我们的想象是否一样。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外,同学们已经按老师的要求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师:请大家认真读这些生字词,看看在读音上有那些地方是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读生字词)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遐想”的“遐”字,它的声母是“x”不是“j”。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项”的“项”字,它是后鼻音。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水藻”的“藻”字,它是平舌音。

  ……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根据同学的提醒,同桌互读生字词。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

  (指名读、齐读、小组读、去掉拼音读)

  师:请大家把这些生字朋友放进课文里读一遍,看看自己还认不认得它。记住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现在,老师请七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这些同学是否把字词读准确。

  (生读课文)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认为双双同学读得好,因为她读得很有感情,读音也很准确。

  生:我认为先贞同学读得好,因为他的声音很响亮,读得也很流利。

  生:我认为天洪同学读得还不够熟练,因为他老是添字漏字。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仔细,评得也很到位。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知识?

  (生读文思考,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生:我认为课文讲的是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我认为课文讲的是月球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生:我认为课文讲的是月球引起了人们美好的遐想、月球的样子和月球没有解开的谜。

  三、精读课文,感悟“神秘”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读文思考、交流,师巡视,个别辅导并参与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读书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皓月当空的美景引起了人们许多美好的遐想。

  (师板书:产生遐想)

  师:是啊,“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师出示句子)“遐想”是什么意思?

  生:“遐想”的意思是“想象”。

  师:那么,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展开想象说一说: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

  (生同桌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我认为人们可能会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哪些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生:我认为人们可能会想,月光为什么会那么皎洁呢?

  生:我认为人们可能会想,在月球里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生:我认为人们可能会想,要是有天我能登上月球,那该是多么幸福啊!

  ……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是呀,美丽的月亮给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遐想。你能边想象边美美地读读这一句话?

  (生练习读这句话)

  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这句话。

  师:大家说她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读这话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这句话写的是夜幕降临时,皓月当空的美丽景色,我认为读的时候语气应轻一些、柔一点。(生读句子)

  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的“高高的夜空”“皎洁”应该重读,突出天空的美;“美好”“遐想”应重读、延长,这样才能让人产生遐想。

  师: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这句话。

  师:请大家模仿他的语气,边展开想象边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练习读句子。

  师:现在,谁再来试一试?

  生:读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句子。

  师: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感悟?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上的尘土是否有杀菌本领是一个谜。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不同的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的生长情况不同。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的火山活动是否比地球早也是一个谜。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的年龄是否比地球大,这是一个谜。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古往今来,人们为了探索月球奥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师(板书:探索奥秘):人们为探索月球奥秘,付出了哪些努力?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生:读课文,找句子,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

  生:宇航员登上月球实地考察。

  生:人们从月球中带回尘土做各种实验。

  师板书:实验

  生:人们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采回月球上的岩石进行研究。

  师板书:研究

  生:人们做了一连串的实验,可实验结果令人费解。不过,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师:是啊,月球可真神秘呀!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月球的未解之谜一定能解开的!只要大家努力学习,说不定将来你就能解开月球的谜呢!

  师:你还读懂些什么?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是一片荒漠。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的景色十分奇异:那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的景色和我们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师:月球的景色这么奇异,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朗读这段话呢?

  生:应该以惊讶的语气来读。

  生:句中“黑沉沉”“却”“灿烂”应该重读,这样能突出对比,更能说明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只会反射太阳光的特点。(生读句子)

  生:我认为句中两个“没有”和“任何”应该重读,更能让人了解到“月球是一片荒漠。”(生读句子)

  师:很好!现在,就让我们以惊讶的语气,按大家的提示一起把课文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师:看来,大家读得很认真,读懂的内容可真不少!让我们给点声奖励一下自己!

  生鼓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美丽的月亮使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遐想,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不断去探索、发现它的奥秘(板书:→),使我们对月球这个神秘的星球有了更多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月球的神秘,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生字词。来,一起把词语读一遍。

  生齐读词语。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田字格中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想想要怎么记住它,有哪些字是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悬挂”的“悬”字,它的上面是一个“县”,下面是一个“心”。

  师(范写“悬”字):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县”字只有两横,不要写成三横。在自己本子里写一遍。

  生写字。

  师:还有哪个字?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撒在”的“撒”字,写成“撤退”的“撤”字。

  师:观察得真仔细!(范写。)

  生写字。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水藻”的“藻”,它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洗澡”的“澡”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师范写。

  生写字。

  生:“降临”的“临”是左右结构。

  师(范写):现在,请大家把你认为比较难的字写两遍。

  生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抄写生字词三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阅读有关月球的书籍、文章,提出自己的疑问。

  附1:板书设计

  22 月球之谜

  产生遐想 → 探索奥秘

  (实验、研究)

  附2:预习要求

  1、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认真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默读课文,写写自己的阅读体会,并思考:

  (1)课文写了什么?

  (2)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14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有关月亮的图文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 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课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还赋予月亮一些美称,你知道吗?2. 师:今天,我们就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3. 问: 你对月球了解多少?对于月球,你还想了解什么? (小组讨论, 写在纸条上)4. 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之谜)。二、初读 1.自读课文,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完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课后讨论题)三、分段指导,朗读感悟。(1——2) 1.师:读的多好呀,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不禁产生了许多的遐想,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件出示:圆月图片)朗读,评价。 3.理解:遐想。4.师:是啊,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梦想。(课件出示:宇航员登月图片)他们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说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说说月球的景象。(课件:句子)(竞赛朗读)7.(课件出示:宇航员下梯图)想象当时的场面,指名说。 8.师:你们知道最先踏上月球的人是谁吗?介绍。 四、寻找未解之谜 师:他的一番话,给了后人很大的动力,不断的登上月球去探究,可是却有许多谜未揭开,是什么谜呢? 1.生默读课文。标示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的难解之谜。 2.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3.指导朗读(课件) 4.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五、填补空白处 1.师: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里有个标点符号的占位比较特殊,是怎么回事呀?2.老师把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告诉大家吧!(课件介绍:十大未解之谜)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六、拓展延伸。 1.我们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月球,是远远不够的,对神秘的月球,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课件)2.请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假如你现在已经长大, 来到了月球上,你发现月球有什么变化?你准备去做些什么?( 课件)七、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棒!既有想象来到月球上看到的各种奇怪的东西的,也有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更有寄托自己的理想的,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的幻想在不久后的将来能够得以实现!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15篇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概念图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词: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重点识记生字:悬、奥、努、估

  指导识记、理解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开放点:关于生字词你还预习了哪些内容?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

  1. 梳理问题:对于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2、预设: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3. 预设生成: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结合课外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汇报。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2)指名朗读,生倾听、评价

  (3)再读、练读

  4、质疑、小结:还有什么疑惑?(自主答疑、解疑)

  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巩固提高:

  1、选读喜欢的自然段(全班接力读)

  2、今日话题: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五、课后准备:收集描写月亮的诗句、篇章

《月球之谜》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16篇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六个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

  3、了解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欣赏月色的画面,请学生谈感受。

  2 揭示课题。(22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录像,听课文朗读。要求:仔细看,认真听。

  2、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反复读几遍,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的情况。

  三、朗读指导,自悟自得

  1、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月球的景色呢?(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②全班读。

  ③小声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想。

  ④男女生读。

  ⑤看图描述第二自然段的景色。要求:熟读成诵。

  2、课堂练习。

  这里的天空的,表面却洒满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没有任何。月球是一片荒漠。

  3、根据查找到的月球的资料,学生交流。

  四、合作学习,课外拓展。

  1、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划一划,议一议,把未解之谜找出来。

  2、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课件出示。)

  谜之一: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谜之二:难道水藻放进月球尘土中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谜之三: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3、文中是不是就只有这些谜呢?从哪里看出来?

  4、根据查找的资料说说,你心中还有哪些不解之谜?

  5、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6、(课件出示:神六飞天的画面)还记得这个画面吗?请生谈感受。

  7、小结。

  板书: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10、风筝 教学设计(精简12篇)

10、风筝 教学设计(通用12篇)10、风筝 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依、

《香港,璀璨的明珠》说课稿(精简3篇)

《香港,璀璨的明珠》说课稿(精选3篇)《香港,璀璨的明珠》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人教版小

《赵州桥》练习(精简12篇)

《赵州桥》练习(精选12篇)《赵州桥》练习 第1篇  一、快乐认识新朋友。  héng kuà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评周亮老师《她是我的朋友》(精简12篇)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评周亮老师《她是我的朋友》(通用12篇)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评周亮老师《她是我的朋友》 第1篇 

《月球之谜》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精简14篇)

《月球之谜》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精选14篇)《月球之谜》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第1篇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这是人教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