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第1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由通讯报道改编的人文情愫较浓的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救援队帮助救援的事。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自主读书活动中,通过捕捉信息的方式来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体会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博大。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并用精炼的语言在边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也请做上作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这是对“圈点批划”精读法的直白的演绎,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之中,自然读得有声有色。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非洲人民的友谊和帮助,感受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博大与精深也就有了水到渠成般的顺畅。
此时恰逢中国的四川大地震过去仅几天,我要求学生就这方面自己关注的新闻和信息进行交流。大家神情凝重,北川中学,地震造成大楼倒塌,上千师生被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消防官兵的营救行动,温总理神情的话语:“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大家体会到了地震的悲惨与痛心,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的温暖。此时,我请大家注意来到中国参加营救行动的国际救援队有哪些,同学们纷纷谈到了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各个国家,这也是国际理解和友好的具体体现啊!
有学生说:“我觉得中国真不幸,二月份雪灾,三月份火车失事,五月份四川地震,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心意,为国家分忧。”有学生说:“患难见真情,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互帮互助,重建家园。”是的,课堂走向课外,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团结互助,让温暖的阳光普照在每个人的心间。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一是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这篇课文我是分下面几个部分进行教学的:
一、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指什么?请你们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了解一下中国国际救援队建立的时间及作用。
二、“真棒”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学生初读课文)
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学生精读课文,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并不令人满意,本节课并不成功。一是学生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往往不能找到关键的语句或词语来说明问题,如“迅速投入救援工作”,“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等;三是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救灾的重要性与及时性,不能真正理解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以及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创设太单薄,仅仅靠嘴皮子,不容易感染学生。地震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地震的混乱场面,自然就不知道援助的重要性。缺少了地震的情境创设,当然就不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了。如果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那也应该找几张有关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见识见识。
二、语言不精炼,表达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语速太快,容易给学生以紧张感;“‘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如果换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样提问,也许更能促使学生理解课文。
三、重点语句没有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或朗读。如,“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表现中非两国友好的文章。因为中国在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时给了他们帮助。
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第一是: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给了学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学生们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内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候,主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来谈谈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说从他们速度很快中体会出来,有的人说在那样危险,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坚持救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知道。我让他们想象当时可能会发生怎么样的事,当时的环境可能有恶劣。同学们说的头头是道。但在理解技术高超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由于也快下课,我并没有让学生多说。所以感觉这点上做的不够到位。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通讯。在汶川遭遇8.0级大地震之后学习这篇课文,无疑使孩子们更具真实感、更能深刻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工作的辛苦和伟大。学习文章时首先创设情趣,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是四川地震中救援队积极奋战的场面,看完后,让孩子们说说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想说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共鸣。接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他们棒在哪里?”学生们抓住这个问题边读边划句子边思考,很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让学生汇报交流让学生自读语句,从语句中体会通讯这种文体的语言特点。这节课就会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课文学习的最后,还引导学生阅读了《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感悟了白求恩大夫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达到了情感教育的升华。
人间自有真情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最近学校安排听课,我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六册语文第七单元《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上完之后,自己反思了一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讲述的是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我国政府派出专业救援队前去支援灾区救助,我国国际救援队出色完成任务。由于我们国家5月12日刚刚发生了里氏 8.0级大地震,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广播都在讲受灾情况,孩子们听到的也比较多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事情,现在虽没亲身经历,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设计本课时,我从汶川大地震国际上对我们的支援导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间处处有真情”的情感体验。为了唤起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我准备了几张图片,课上当我出示这几张图片时,我不由自主的被图片上的内容震惊了。虽然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20多天了,虽然最近看多了血和泪的场面,虽然每天都在默默为灾区人民祈祷......但今天当我再次看到地震的场面,我的心灵仍然受到了极大地震撼。看着图片,不由得想起七、八个孩子被埋在废墟中的情景,讲课的声音不禁哽咽了,眼眶里蓄满了悲痛的泪水,抬眼望望吃惊的学生以及听课老师,我才警觉自己的失态。接下来自己说了些什么都不记得了。所以,一堂课下来,并没完成我预设的教学环节。我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孩子们,整节课气氛非常沉重。我不知道设计上汶川大地震是对还是错,我只是希望唤醒52个孩子心底的情感,明白爱的力量,懂得去爱别人。天灾并不可怕,只要人间有真情,什么灾难都会过去的。风雨之后,又将是一片灿烂的晴空。希望灾区人民早日走出阴霭,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也祝愿我们的祖国在经历这些之后,更加坚强!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第2篇
这篇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一是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这篇课文我是分下面几个部分进行教学的:
一、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指什么?请你们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了解一下中国国际救援队建立的时间及作用。
二、“真棒”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学生初读课文)
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学生精读课文,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并不令人满意,本节课并不成功。一是学生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往往不能找到关键的语句或词语来说明问题,如“迅速投入救援工作”,“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等;三是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救灾的重要性与及时性,不能真正理解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以及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创设太单薄,仅仅靠嘴皮子,不容易感染学生。地震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地震的混乱场面,自然就不知道援助的重要性。缺少了地震的情境创设,当然就不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了。如果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那也应该找几张有关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见识见识。
二、语言不精炼,表达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语速太快,容易给学生以紧张感;“‘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如果换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样提问,也许更能促使学生理解课文。
三、重点语句没有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或朗读。如,“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第3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是四川地震中救援队积极应战的场面,看完后,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很快就点到课题了,这个环节感觉还比较自然,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了解了救援队,之后引到中国国际救援队。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总是不能抓住主要的来概括,似乎想把整篇文章都复述下来,所以我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整堂课,我想抓住一个问题展开,网际救援队队员救助行动中,哪些表现让你很感动,说说你的理由,原以为这个问题可以很好的贯穿课堂,没想到这个问题似乎仅仅是为几个优等生设计的,有些失望。课后,想想是自己在设计问题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这个问题可以这样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后,抓住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就可以了,学生不一定能答得面面俱到,我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春天让人感觉慵懒,做什么事都想慢上几个拍次。昨天晚上,终于想好了就上这个课文,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上?回顾今天的实践活动,有几点是值得思考的:
1、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展开学习,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引领。比如说:让学生找有关救援队员的动词,并能用上形容词等,这都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我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并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多角度训练,多元思考。但是,在引领学生学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遇到与设计相左的时候有点慌乱,并因为自己的引语不够精炼导致时间拖沓,朗读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使整堂课缺少了那么点色彩。
2、注重拓展练习,课前搜集了一些资料,如有《海啸后的中国救援队》、《地震后的救援》等通讯类文章,一直难以取舍,后来选取了08年汶川地震的三则长短不一的通讯稿,让学生来读,训练默读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反馈情况比较好,最后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课主题“大爱无疆”,在此充满激qing地朗读了课题,情感深化。觉得这一块还是比较成功的。
3、整堂课的设计朱饶围绕线索“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展开的,上课之后发现,设计的时有些茫然,把悲惨景象先给提取了出来,其实应该渗透在内部消化学习,这样的教学会更无痕些。以后会继续努力,平时能精心备课,把家常课也上出自己的味儿来。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是四川地震中救援队积极应战的场面。这样课文内容很快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
课堂上我把讨论重点放在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上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后,我引导学生提提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疑问产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提出了一些问题:①中国国际救援队靠的只是他们的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来救援的吗?②我从电视报道里看到,救援队员都会拿着一些救援工具开展救援工作,我想知道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哪些救援武器?③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除了书上提到的,还参加过哪些救援任务?我借机告诉中国国际救援队确实还有他的“八大秘密武器”,鼓励他们课后去查阅有关的资料,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引领学生作深入地探究学习。
课后提问可以补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整体地看问题。学生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有问题都可以提出,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质疑的途径,又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这时的提问一般经过深思熟虑,能较准确地指出问题的关键。
通过这样的拓宽导创,打破了盲从迷信书本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突破了常规和经验的禁锢,拓宽了学生多向思维的空间,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个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实施认真、忘我成功的救援经过。这是一篇由通讯报道改写的文章,所以文章一开始我便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来弄明白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实经过,诵读感悟,来升华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叹之情。最后以我最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的话结束全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感情,不足之处是作为略读课文,自己对学生还是扶的太多,放的太少。学习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做为教师要给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失败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有一个成功的学习硕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第4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表现中非两国友好的文章。因为中国在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时给了他们帮助。
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第一是: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给了学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学生们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内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候,主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来谈谈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说从他们速度很快中体会出来,有的人说在那样危险,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坚持救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知道。我让他们想象当时可能会发生怎么样的事,当时的环境可能有恶劣。同学们说的头头是道。但在理解技术高超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由于也快下课,我并没有让学生多说。所以感觉这点上做的不够到位。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第5篇
“指导-自主学习”课题提出:生成性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下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教学反思,也是我在课题研究中走出的稚嫩的第一步。
四川的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每节课前五分钟,都是我们关注新闻,汇报所感的时候。震中说:"我知道有个出生的婴儿的名字和我差不多,叫震生.那是五月十二日夜,一个小生命在成都新光华街边临时撑起的帐篷里呱呱落地,这个诞生在四川地震首夜的小男孩,取名“震生”,在一群白衣天使守护和陌生市民的关爱中,度过了他降临人世的第一个夜晚.“震生”的第一个夜晚,充满了温馨和关爱,也是成都市民在四川大地震首夜的一个缩影。在成都新光华街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住着四十多个产妇和婴儿,为了她们的安全,看护室和手术室搬到了街头。医务人员从十二日下午地震发生后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震生”的平安降生,给医务人员带来一丝欣慰。孩子的父亲说,有这么多人的照看,孩子生下来了,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就叫他“震生”吧。"
苏婕拿出了她的日记本:令我感动的是献血的场面.地震首夜,是一个不眠夜。街头多个献血点,仍然是排了不少市民。在四川省地震局对面的林荫街武侯爱心献血屋,献血者络绎不绝。不少市民都是晚上看了电视听了广播,听说灾区急需大量血液赶来的。献了四百毫升鲜血的田先生表示:“这是我的责任,我认为献点血能够救活多一个同胞,是我应尽的责任。”
"从孩子们动情的描述,翔实的数据,感人的细节中,我知道有一种情感在他们胸怀激荡:那就是关爱。大家都记住了总理的那句话“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倍努力。”我把用短信向红十字会捐款的号码写在了黑板上。这时,宇轩递上了一份报纸,几张网上下载的资料:
北川中学,地震造成大楼倒塌,上千师生被埋,已从废墟中救出生还者300多人。5月14日新华社电讯这样描述:“救援人员不断向废墟下喊话,提醒被掩埋的师生保持沉着,保持体力。说,这很好,要让他们知道有人正在救援,可以树立信心。环视四周倒塌的教室,神情凝重地说,现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救人。”
面对灾难,最让我们悲伤的就是孩子的死伤。《都市快报》《新民晚报》等诸多媒体都以整版篇幅报道学校受灾、抢救孩子的情况。北川中学约1000名学生、绵竹约700名师生、什邡300多名学生被压在废墟下;青川县木鱼镇中学400余学生伤亡、都江堰聚源中学至少已发现100余具遗体;绵竹市遵道镇一家幼儿园有50多名小孩死亡……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极其脆弱的,而幼小的孩子更为脆弱。面对整幢教学楼坍塌、整班整班学生被埋,哪怕铁石心肠的人都不能不潸然泪下。
可灾难中的孩子多么纯真可爱!有位叫邓清清的女孩,在废墟下面对死神,还打着手电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还有位小女孩青青,被埋20小时后救出时,救援人员用瓶盖小心地喂她喝矿泉水,渴极了的她一着急从口袋里掏出2元钱,说:“叔叔,我买一瓶水行吗?”面对这么可爱的孩子,哪位救援者不动容。在绵竹一学校的救援现场,废墟因余震移动,随时可能坍塌,当下令撤出时,一位消防战士跪地落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这就是庇佑我们的孩子的最可爱的人。
孩子们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于是,我决定提前上《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因为,此情此景,感同身受。于是,我将阿尔及利亚发生的地震和四川大地震进行了对比和改写。
一、教给方法,读懂课文
我先介绍了本课的文体:“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今天大家要学着当小记者,模仿本文,把四川的抗震救灾用通讯的方式写下。我们先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阅读课后资料袋,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救灾的事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1)练习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2、读短文,找一找,中国救援队的“秘密武器”有哪些?
二、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
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相关链接:在绵竹一学校的救援现场,废墟因余震移动,随时可能坍塌,当下令撤出时,一位消防战士跪地落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这就是庇佑我们的孩子的最可爱的人。
3、引导升华。
爱是相互的,现在我们遇到困难了,别的国家又是怎样帮助我们?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展示: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四、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本次四川大地震中国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2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齐:中国救援队,真棒!)
五、仿写练习
模仿本文,把本次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写成一篇通讯。
此时,背景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天佑中国!人佑中国!欢乐时我们同微笑,悲痛时我们同忍受。为了地震灾害中受伤受难受苦的人们,为了依然在废墟中顽强生存的同胞,让我们有一份心,出一份力,“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