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精简15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4周前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通用15篇)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1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2篇

  《长城和运河》课文原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今天,我接受学校领导安排,开设《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接受区教育局教研室常规调研。

  “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与亲。”课上我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城和运河雄伟奇丽的景象,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似乎来到了长城边,运河旁,他们的情感也随之调动了起来。作者的情感体验迅速转化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们内心真情的表白,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这里通过观看短片头脑中对长城和运河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读课题,便会读出长城和运河的气势,由衷地抒发出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激情导入到识字教学,从读通诗句到语言实践,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有机穿插,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由于事先都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

  当初阅读这篇文章设计教案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反复读四句重点句的场面。我试图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熟知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这样在第二课时讲解就能水到渠成了,学生也能很快背诵课文了。

  教研室领导在评课时认为第一课时要让学生把握文体特征,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事后我去问学生:“你们知道第一课是什么类文章?”学生都能回答是诗歌。我再问:“课文分几小节?每小节讲什么?”学生也知道分两小节,第一节讲长城很雄伟,第二节讲运河很美丽。看来学生已经到达不需要老师教的地步。事实上我的教学安排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这些内容,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罢了。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今天,我接受学校领导安排,开设《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接受区教育局教研室常规调研。

  “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与亲。”课上我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城和运河雄伟奇丽的景象,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似乎来到了长城边,运河旁,他们的情感也随之调动了起来。作者的情感体验迅速转化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们内心真情的表白,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这里通过观看短片头脑中对长城和运河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读课题,便会读出长城和运河的气势,由衷地抒发出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激情导入到识字教学,从读通诗句到语言实践,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有机穿插,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由于事先都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

  当初阅读这篇文章设计教案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反复读四句重点句的场面。我试图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熟知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这样在第二课时讲解就能水到渠成了,学生也能很快背诵课文了。

  教研室领导在评课时认为第一课时要让学生把握文体特征,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事后我去问学生:“你们知道第一课是什么类文章?”学生都能回答是诗歌。我再问:“课文分几小节?每小节讲什么?”学生也知道分两小节,第一节讲长城很雄伟,第二节讲运河很美丽。看来学生已经到达不需要老师教的地步。事实上我的教学安排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这些内容,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罢了。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4篇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埃及吉札金字塔

  世界八大奇迹之二宙斯神像

  世界八大奇迹之三阿耳忒弥斯神庙

  世界八大奇迹之四摩索拉斯陵墓

  世界八大奇迹之五亚历山大灯塔

  世界八大奇迹之六巴比伦空中花园

  世界八大奇迹之七罗德港巨人雕像

  世界八大奇迹之八万里长城

  长城与埃及的金 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

  世界排名十大奇迹

  1.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共发现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壮观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部是由人工建成。

  2.宙斯神像

  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时世上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3.法洛斯灯塔

  法洛斯灯塔在埃及的亚历山卓港附近的法洛斯岛上,它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纯粹是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4.巴比伦空中花园

  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事实上,并没有人真的看过它,到底空中花园是否纯粹传说呢?

  5.阿提密斯神殿

  阿提密斯是希腊的狩猎女神,阿拉伯人称她为lat,埃及人称她为依西斯(isis),而罗马人则称她为戴安娜(diana),在古代的希腊阿提密斯女神深爱敬仰。因此兴建了阿提密斯神殿。

  6.罗得斯岛巨像

  罗得斯岛巨像是十大奇观中最神秘的一个,位于希腊罗得斯岛通往地中海的港口。它在短短五六十年间便倒下了,考古学家甚至连它的确实位置及外观都未能确定。

  7.毛索洛斯墓庙

  毛索洛斯墓庙位于土耳其的西南方,最顶部的雕像是四只马拉着一架古代双轮战车。此墓庙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其雕塑是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制造,每人负责墓庙的其中一边。

  8.中国万里长城

  长城是有史以来惟一在太空中可见到的三度空间建筑物。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年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

  9.亚历山卓港

  亚历山卓位于亚洲、非洲及欧洲三个洲的接合位置,亦能通往尼罗河及地中海的港口。亚历山卓内的法洛斯岛更拥有世界著名的法洛斯灯塔,照耀着港口。

  10.秦始皇兵马俑

  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中国,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它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有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还有什么,并说说有哪能奇异景象?

  有乐山大佛,它位于四川峨嵋县,大佛座高71米,肩宽24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眼长3.3米,鼻长5.33米,耳长7米,手中指长8.3米,脚背长11米,宽8.5米,可做100人。还有兵马俑,说起兵马俑,这秦始皇也真是的,30多岁就开始安排他死后的生活了,因为他为了在地下有的打仗,就修建了兵马俑,马上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真好笑!不过好笑归好笑,当你走进兵马俑博物馆的时候,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士兵,将军和马车呈现在眼前,使你感到震惊。

  还有秦岭的古栈道,都是很壮观的。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5篇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6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学习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学习过程

  一、欢乐进课堂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我会学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我练习。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 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我成功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我知道!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我会学!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我来说!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我成功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 qū( ) 折 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7篇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xx多年,是人类历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 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搭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搭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张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qū( ) 折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8篇

  今天开始了《长城和运河》第一课的教学,上课前后翻看了很多资料,对长城和运河的知识也更多的认识,对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我做了些思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地位在读通课文读流利,完成生字新词的教学。

  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了我的教学,今天感到欣慰的是课堂上为了上出文本的体裁——诗歌的味道。

  1、孩子们在自由读完课文之后,我请孩子们决定请几名同学来读课文比较好,孩子们说出要两名同学自然也说出了其中的缘由,课文写了长城和运河两个部分。

  这个主意很高,让孩子来决定,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把阳刚与阴柔之美的区别化于无形,非常棒!

  2、在多人次的朗读之后,我再次让孩子们比较这两部分文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每小节的头尾相同,我告诉孩子这就是现在诗歌的特点,文字往往是一咏三叹。

  3、对于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在读中孩子们明白了异中有同,在长城和运河的介绍中都是先打比方说明特点,然后在说地理位置和赞美之情。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

  简单的处理,抓住了诗歌显著的特点!这里,姐姐强调了“初步”。我很想知道,姐姐明天准备怎么来突破难点——两个比喻句的理解、看图写话的处理、资料介绍的处理?一节课两处言语拓展显然有些吃力。不知道姐姐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两大难题?

  生字的教学我借鉴了鸿雁版主帖子中的点子,重点指导了“族”、“蜒”和“驾”。对于“族”,这个生字的出现,我是让孩子猜猜我今天隆重推出的是哪个生字,怎么猜呢?我先写了同类的字施肥的“施”,国旗的“旗’,孩子们兴奋得大叫是“族”。顺势讲了“族”这个字,由“旗帜+箭矢”构成,表示同一旗帜之后的用武器保卫自己、猎取猎物的共同体,即氏族、家庭、民族。

  对照自己设定的课堂目标,今天的课堂可以说是成功的。呵呵,给自己加油!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9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劳动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诗的结构方式,学习诗人是怎样运用反复的手法讴歌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两大奇迹的雄伟壮丽和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3、正确区分设问句和反问句,并能正确运用。

  三、文本解析

  1、题目解读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寓情于文,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对长城、运河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颂扬凝聚在诗文中。

  2、文章脉络

  本文以作者“航行蓝天,俯瞰大地”为线索,通过对长城和运河的具体描写,极力颂扬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热情讴歌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全诗共2个小节,每个小节共有8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二行交代观察的独特视角,引出奇异的景象,三至六行概述所见之景,突出长城雄伟壮丽的特点;七八行以设问句的形式结束全文,点出奇迹的创造者。第二部一二行与第一部分相同,三至六行概述运河之景,突出运河“柔” “有光泽”的特点;七八行与前面一样,设问句的形式结束全文,点出奇迹的创造者。

  每段诗文的结构可以简要图示为:俯瞰 状景 抒情 颂扬。这样的结构,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3、写作精华

  (1)形式优美,韵律和谐。本文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全诗两个自然段,每段八行,有长句(如:“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是谁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有短句(“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整首诗既有节奏感又有旋律美,使诗歌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强烈的艺术美感。

  (2)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诗歌的具体描写长城和运河时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凝练形象的进行了刻画,如写长城时运用“巨龙“、“穿行”、“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生动的刻画了长城的雄姿,赋予长城生机与活力。一幅栩栩如生的长城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又如写“运河”时用“绸带”、“飘落”、“银光闪闪”等词语突出运河之美的秀丽与灵动。长城是美的,美在雄伟壮观;运河也是美的,美在清秀柔和。这两幅奇异的景象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主题思想

  本文运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在祖国的蓝天中看到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两项伟大的工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们的思想感情。

  5、资料搜索

  万里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全长约6700千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四、重点筛选

  1、生字(音、形):驾、折、蜒、谱、朽、篇、创、族、绸

  2、形近字:驾(架) 、折(拆)、蜒(蜓)、谱(普)、绸(调)

  3、词语: 连绵起伏:指山脉接连不断,一高一低。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天堂: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用不磨灭

  4近反义词:(近) 奇异—奇妙 曲折 —弯曲 连绵起伏—绵延不断

  (反) 奇异 — 一般 曲折 —笔直

  5、多音字:都→( dū)首都;(dōu )都是。

  曲→( qū)曲折;(qǔ )歌曲。

  6、重点句解析

  (1)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句话是“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见,依照逻辑顺序应该是”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然而诗句却一改常式,将“个奇异的景象”放在主语的位置,突出强调所见内容。另外这一句又是下文的领起,诗歌接下去描写“长城”、“运河”的奇异景象,因而诗歌用了“冒号”,领起下文。

  (2)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这两行是一个设问句,是作者俯瞰“长城”、“运河”奇景,惊叹于此而引发的思考。两大奇迹是雄伟壮丽的,然而创造这奇景的中华民族的祖先更伟大,更值得我们敬仰、赞美。问句设置悬念,答句语气强烈,比陈述句来得更有气势,表达效果更好。强调“长城”、“运河”的创造者,突出全文的中心,点明主旨。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名言诵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激情导入: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4. 生齐读课题.,有感情的读课题,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想知道什么?

  (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的? 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又有什么作用?)

  4、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读完后解决了哪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出示快乐导航

  2、自读课文2—3遍,画出生字,标自然段序号,用“—”画出优美句子,然后查、写、记。

  3、小组内合作找出近反义词、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小组内给生字注音,对子之间互读、互考、纠正生字发音

  2、小对子之间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找其他小组比赛字词部分的学习情况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分组板演相关内容,剩余同学练读课文

  板演要求:速度快,字迹工整,大方美观,用双色粉笔。

  练读要求:注意力集中,大声、动作、表情到位。

  2、各组带读相关板块,小老师大声,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词语-炒豆子游戏(加深对词语的印象,以便熟练掌握)

  4、易错字词提示:“蜿蜒”的“蜒”字要和“蜻蜓”的“蜓|”字区分开,

  “ 曲折”( qū)不要读成(qǔ )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检测后进生学习情况,不过关小老师课下帮扶。

  2、独立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并查自词点解决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

  4、比赛背课文

  小结: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10篇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1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 感知主要内容的.

  (3)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4)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 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诗歌,这里为何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3、指名读, 生评议.

  14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3、做一名小导游。向游客(学生)介绍一下长城和运河的情况。

  板书设计:

  长城 和 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教后感:课的开头我和学生共同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如:故宫、圆明园、运河等,由此导入新课。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这时再让学生读出应有和自豪来。在听读的过程中还启发学生能从别人的朗读中听出感情。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12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6

  《长城和运河》教学素材

  长城途经几个省?【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jing-luo.com】

  长城经过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新疆。

  嘉峪关在甘肃省,山海关在河北省。是嘉峪关不是嘉屿关,而且是在甘肃省,河北辽宁相临,万里长城怎么可能只跨两个省。

  山海关在河北省与辽宁省交界处,属秦皇岛市管辖,所以应该属于河北省。

  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城是指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经山西-陕西-宁夏,西至甘肃嘉峪关),因其修建年代较近,保存较完整,所以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长城的形象。但实际上长城远不止这些,自秦以来,历朝历代曾修建了很多各种长度和形式的“长城”,但大多因为年代久远,缺乏保护,甚至有些是因为其本身修建的就不是很牢固(比如一些外围的土长城),时至今日已经大多消失了。

  历代长城之最:最北的长城是东起内蒙古,穿俄国,西至蒙古国的金长城;最南的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南阳市一带的楚方城;最东的是东起辽宁省与朝鲜接壤的丹东市的明长城和九连城的燕、秦、汉长城;最西的是东起内蒙古西至新疆库尔勒市的汉长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历史上的三大名城玉门关,阳关,敦煌就在这段长城的中部,甘肃与新疆交界处。)

  /user1/wxy%ce%e2%d0%a1%d1%e0/archives//150072.html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13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我们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谁能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人间奇迹?

  2、同学们真聪明。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这是京杭运河。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

  3、在地图上,我们看长城和运河只是一段线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长城和运河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

  三、诵读长城

  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请观看视频)

  (2)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2、指导读这四句诗

  3、在我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怎样表现?(大叫、高歌——)

  导读诗句

  4、想想看,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

  5、所以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6、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出示图画: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

  用我们的诵读公扬这种精神,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

  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

  一、 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指导读诗句

  二、 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指导读诗

  第三部分:结课

  出示地图:

  一、

  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二、

  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三、 听诗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14篇

  一、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了解设问句型和反复的 修辞手法。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二、仔细读拼音,认真写词语。

  jià shǐ qū zhé wān yán pǔ xié bù xǐu

  ( ) ( ) ( ) ( ) ( )

  chóu dài shī piān chuàng zào mín zú

  ( ) ( ) ( ) ( )

  三、 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

  查“异”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异”字的解释有:①不相同 ② 特别 ③ 惊奇 ④ 奇怪⑤另外的。给下面的“异”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形态各异( ) 异地他乡( ) 奇异( ) 惊异(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视长城和运河,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 。

  这里把 比作 。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 。

  这里把 比作 。

  2、这两小节结尾都有设问句,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人间奇迹”的是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长城和运河》教后小记 第15篇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教学建议

  1·指导读书。

  (1)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要让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明白、读流利。通过读课文,首先让学生谈谈课文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从而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接着,可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的几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体会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自由朗读课文为主,间以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做到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2)精读感悟。

  通过精读深思,重点让学生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的景象,为什么称之为人间奇迹。。教学时,可从三方面着手:看图(或录像)欣赏;补充阅读;读文体悟。通过看图或录相,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通过补充长城、大运河的有关信息资料的阅读,让学生立体感悟长城、运河的雄姿。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文感悟,读中练语感,读中受熏陶。

  第一部分写长城的奇异:它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婉蜒;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它是无数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谱写的不朽的诗篇。

  第二部分写运河的奇异:它像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纵贯南北五千里;它是几百万人民心血谱写的动人的诗篇。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像,感悟长城与运河的雄伟壮丽。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景色的壮美,语言的韵美,抒情的真挚。

  2·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可从两方面把握诗的特点:一是内容上看,本诗描写了几幅图画;二是句式上看,一、二行与七、八行两部分上内容一样,三~六句两部分诗句表达句式一样。在掌握本诗表达特点后,让学生自由熟读成诵。在基本会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提醒学生根据诗歌的特点,注意合理的停顿、重音。

  3·迁移练习。

  (1)学写一段话:完成课文后练习四,根据提供的词语,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2)仿写一段诗。

  着重从两方面提示学生:一是写什么,可这样设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如:京九铁路)二是怎么写。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 ,

  北起 ,南到 ,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

  4·实践活动。

  课外让学生搜集歌颂祖国大好山河与人民智慧的短诗,在班级报栏内搞一次题为祖国颂的诗抄张贴。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精简14篇)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通用14篇)《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1篇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

文本的深入浅出——《大作家的小老师》听课所感(精简13篇)

文本的深入浅出——《大作家的小老师》听课所感(通用13篇)文本的深入浅出——《大作家的小老师》听课所感 第1篇  作者:

引导思考 激情引读──《灰雀》教学案例及反思(精简12篇)

引导思考 激情引读──《灰雀》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2篇)引导思考 激情引读──《灰雀》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1篇  【具体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精简12篇)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精选12篇)《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第1篇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四川省宜宾市南岸小学 成家宏

怎样写家乡的景物──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辅导(精简3篇)

怎样写家乡的景物──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辅导(精选3篇)怎样写家乡的景物──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辅导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