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童年》教学设计 第1篇
第 一 课 童 年
教 学 目 标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教 学 内 容
聆听《童年的回忆》 教学基本要求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基本要求
编创与活动
表演《摇啊摇》
表演《小酒窝》
教 材 分 析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 ”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 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 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1950年入中国籍。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3.歌曲《摇啊摇》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4.歌曲《小酒窝》
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五声羽调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乐心情。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 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3、 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 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
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 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1、 分组
2、 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
3、 常规教育
四、新歌教学
1、导入:
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
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 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5、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
7、 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2边。
8、 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
重点练唱: 3 5 1 6 │5 5 │
摇 到 外婆 桥
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5拍时值唱足。
9、 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
10、跟唱歌谱
五、编创与活动
1、 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 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 分组展示
学生评价
4、 出示:
3 6 5 │3 6 5│
3 5 1 6 │5 5 │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
5、 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 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7、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 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
2、 初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 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快 慢
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 ,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 并板书。
4、 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完成书上练习。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 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 初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
幻灯出示歌词
3、 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 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 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A、 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B、 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C、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6、 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放录音,学生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四、听辨练习
1、 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2、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摇啊摇》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 导入:
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
2、 听录音
学生交流
3、 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
边听录音边按一二击拍。
4、 用LU哼唱
重点: 3 1 0 6│3 0 │5 3 0 5 │6 0│
5、 按节奏朗读歌词
重点读准:
左边 0 一 │ 个 0 │ 右边 0 一 │ 个 0 │
读准八分休止处
6、 放录音,轻声跟唱。
找一找喜欢唱的歌词,并唱一唱。
找一找难唱句,大家一起练唱。
教师范唱A B两句,各4小节。
设问:A 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的两句歌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歌词 、节奏 、曲调。
设问:B 听我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几个音吗?
重点练唱:
3 1 0 6│3 0 │5 3 0 5 │6 0│
左边 一│个 │右 边 一│ 个 │
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7、 连唱
唱到“呀子喂”处与同桌互相拍手,节奏为 “ХХ Х”
让学生编创其他节奏型
边唱边拍手。
8、 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 跟老师轻声唱歌谱。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
《童年》教学设计 第2篇
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张晓青童年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设计”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童年》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精美的比喻句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2.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感悟童年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说明:
六年级学生正处在告别童年跨入青少年的过渡时期。或许他们还沉浸在童年的快乐中,或许他们从没有对童年这个人生的起步阶段回顾过。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童年的足迹,体验童年的每个瞬间都是美好的,发现童年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永远珍惜。因此,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学习“留住童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这首诗比较直白,学生把握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并不太难。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诗歌语言的咀嚼上,引导学生领会诗歌通过精羡的比喻传达出的重年是美好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诗歌,感悟童年的美好,珍惜童年的时光。
2.难点:体会比喻句营造的美好的诗歌意境。
说明: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反复的朗读才能走近诗歌,理解诗歌。运用比喻句是这首诗突出的表现手法。品味优美的语言,深入地理解诗歌。
【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教学,也可以从“童年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留住”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要留住童年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留住童年。分析时仍以咀嚼品味诗句为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练习举隅】
1.背诵诗歌中你喜欢的诗句。
2.仿写以下两个比喻句。
(1)摘下一片树叶,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
(2)童年没有遗憾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
《童年》教学设计 第4篇
纠结了整整三周,只为这一节课。这节课讲完了,我还在继续琢磨……
我比较小心眼,不够洒脱,一些小事,喜欢往心里去。就像飞到蛛网上的昆虫,不断挣扎,也许奄奄一息时,才知道多余的挣扎并不能让自己解脱。徒增的烦恼让我感觉工作的不幸福,也许,我该深度反思一下,首先,该让自己拿得起,放得下。
这堂课的效果是预料之中的,并不是一堂有效地课。我想找些优点,让自己觉得并不算太遭,然而,再多的优点也不如那个致命的缺点犀利。我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对于学生的交流讨论,没有给与及时的肯定和指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是没有条理,说出的语言不够准确,我并没有给与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有所进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得注意,对学生有效指导。
从工作开始,我遇到的学生都比较乖,我不常用激励、表扬,课堂上鼓励性的语言很少。慢慢的,形成了不及时评价学生答案的王老师,不善于用激励语言的王老师,声音没有高低起伏的王老师。本来应该有声有色的课堂,变得简单、平淡,不再吸引人。
火焰烧尽了森林,大地失去了生命,四周一片寂静。然而,没有了生命的课堂是多么的可怕。是时候该来场大雨,浇灌深埋的树种,让森林从获新生。
《童年》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重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选用《苏珊娜》)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小兔子出场)
生:兔子!
兔: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小兔!
师:小兔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字叫《童年的回忆》。
兔: 小朋友们,这首钢琴曲是小兔子特别爱听得一首,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快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
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音乐里面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也找找看呀!
鸭子:我走路一摇一晃,既不像小兔子跑得那样快,也不像乌龟爬得那样慢,我的速度说不好,反正你们帮我找一找,我还没有找到呢!
三、新授
1、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请同学们根据三个小动物的话,来分乐段!听完,做简单分析,画书。
2、小游戏。聆听音乐学三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给学生走路空间)
3、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
4、小兔子讲故事。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
兔: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
生: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没有感情!)
兔:“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小。”
生: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
生: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
生: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
5、学习歌曲,聆听几边。
6、学生小声跟唱。
7、音乐小知识——反复记号‖∶ ∶‖
四、创编活动——进行简单表演
小兔子:哎!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他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你的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向大家说说。
《童年》教学设计 第6篇
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优秀美术说课稿《童年》,欢迎大家借鉴!
小学优秀美术说课稿《童年》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设计”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童年》教学设计 第7篇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 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 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学习材料:童年图片资料等。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意境
欣赏有关童年的摄影作品。认识摄影作品。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幸福往事,感受幸福。(回忆童年趣事这个环节,是放在课堂中的前置作业。一般常规教学,则是提前一课布置学生的前置作业。)
设计意图: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互动探究
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式的童年主题的美术作品。分析欣赏。
设计意图: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布置小组讨论:
1、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猜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绘画或制作的吗?
2、 你能看出作品中发生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 如果与自己的童年做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分析欣赏《流民图》。
讨论:
1、这些孩子的表情怎么样?他们渴望什么?
2、这些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
3、他们的身体状况又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通过本教学环节,突破难点,认识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综合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更深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四)拓展
欣赏有关贫困地区儿童童年的摄影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童年》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能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歌曲《童年》的碟片。
2.收集有关童年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
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相象和憧憬,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怎样?
今天咱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二、教师示范,介绍一件趣事。
1.老师讲述一个童年有趣的故事。
2.学生评议有趣在哪里。
三、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童年趣事。
1.教师提示:把自己的有趣故事说给大家听,大家一定会很快乐的。你愿意让大家快乐一次吗?
2.要求: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来。让大家听了十分开心。如果能说出自己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更棒了。
3.小组学生充分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中去。
4.小组评选谁说的最棒。
四、集体交流、评选最佳
1.教师引导激励:下面由各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都是评委。交流完之后,我们要评选一次故事大王。看看是今天的故事大王?
2.教师提示方法:
①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来。
②要注意说的表情和姿势,可以带上动作。
3.代表交流。学生评议。说说谁讲的好,好在哪里?你明白了什么。
4.评选故事大王。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六、教学反思
我上的这次口语交际课,自认为做得很不够的。虽然我较注重引导学生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但是由于我仅重视指导过程,却忽视学生训练过程,没有让每个学生都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造成教学中学生训练机会不均衡的现象。
我想,在今后的口语交际课堂上,我不能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丧失了主导作用,从而使课堂缺乏纵深延伸,出现散而乱的现象,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我同样也要注意倾听,及时总结学生的各种意见,捕捉交流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
《童年》教学设计 第9篇
一、课题
童年
二、教材
(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五册
三、教学时间
40分钟
四、学生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拍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对美术学科学习的兴趣世十分浓厚,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和策略,避免呆板、枯燥的讲解,强调合作必要性,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并采取富于变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材分布
“童年”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学生们正在经历着的人生阶段,也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题材。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在体味童年美好的同时,对比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
六、教学目标
(一)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七、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二)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三)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八、教学难点
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九、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课件。
(二)学生准备:与童年生活相关的照片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十、教学过程
(一)导人
1.情境引入(出示刘翔儿时照片)
先让我们来看一张照片(出示刘翔儿时照片),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噢,再让我们看一看他长大后的样子(出示成人后照片)。他是谁? (学生齐声回答:刘翔。)看来刘翔在每个国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是个耳熟能详并且响当当的名字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一下刘翔夺冠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然后用一个最能表达你心情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此情此景的感受。(观看录像后学生回答。)刘翔为我国夺得了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中的首枚金牌,这一壮举不仅为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扬眉吐气,同时也在向全世界昭示着黄皮肤的中国人毫不逊色于他人。
2.面对刘翔夺冠的辉煌瞬间,我们来想象一下,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学生回答。)
我觉得刘翔小的时候也许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聪明淘气的男孩儿。相信我们自己,只要肯于努力并抱定“有志者事竞成”的信念,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人生。
3.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段录像时,还是会感到阵阵的兴奋、激动、骄傲和自豪,并且它还勾起了我对自己儿时一张老照片儿的记忆。(播放课件:教师本人儿时照片。)照片为我们展现的是什么场面?
(学生观看照片并回答:运动会上同学们短跑冲刺的瞬间。)能找出哪个小同学是小时候的老师吗? 这位跑在最前面,撞线姿势与刘翔颇有几分相似的小同学就是童年时代的我。这张已经珍藏了近二十年的照片,时常会使我想起儿时在校队训练时的苦辣酸甜,和每次竞技场上的惊心动魄。虽然现在的我早已远离了体育竞技场,可照片中蕴含着的童年时代的那个美好梦想,却一直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勇往直前。
4.教师:刚刚我为大家讲了自己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相信在你们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发生过或是正在发生着许多令你们难忘的故事,老师非常想听一听。谁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请一两名学生出示相关照片或纪念品,讲讲自己美好的童年故事。)
5.小结:看得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往事。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故事用画笔或者是雕刻刀描绘塑造成动人的图画或雕塑,那么就会如同由一股泉水流淌出的一片浩渺的湖泊,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供后代人拥有! 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畅游一下这样的湖泊,去看一看艺术家们笔下的童年是什么样。(板书课题,课件同时出示四幅名作。)
(二)新授
1.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欣赏到的四幅从古至今、风格各异,但又都是表现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幅?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幅作品。(学生观察并回答。)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作品,选择相对应的小组重新坐好。(学生进行重新分组,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3.引导各组学生为本组评选出组长。(四个小组组员自由选择本组组长。)
4.出示四张自学提示卡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组长拿到自学提示卡,把问题读给组员,再由组员热心、认真讨论问题,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
5.共同欣赏分析:
(1)《端阳婴戏图》 苏焯(宋)
学习指导(重点分析画法及其内容):
①国画工笔重彩:用线细腻,色彩鲜艳。
②端阳: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包粽子、赛龙舟,以纪念楚国诗人屈原。
解决问题:(由组长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
这幅画是用哪种绘画方法表现的? 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画中描绘的是哪个节日?他们在做什么? 你能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画中的情景吗?
(学生表演。)
(2)《翻身奴隶的儿女》 于月川
(简介画家生平)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构图):
①曲线构图优美、生动、活泼、新颖,是中国画作品中一种典型的构图方式。(展示其他曲线构图的国画作品。)
②画面背景部分大面积的留自使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不过无论是在哪里,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精神、状态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样的生活是她们的父辈所无法想象的,因此她们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
解决问题:(由教师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
画面中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她们在做什么? 这幅画所描绘的内容发生在什么年代 ?(找一位同学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你了解奴隶的生活吗? (播放西藏奴隶苦难生活图片)画面构图的形状像哪个英文字母? 画面背景的大面积留白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1)、(2)异同点(着重技法的对比):
一幅为国画工笔重彩,一幅为国画小写意,但都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国画特点。
(3)《战斗中成长》 秦大虎、张定钊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描绘的人物形象突出,色彩鲜明。
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以抢答形式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
这幅画属于绘画中的哪一画种? 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看到这幅画你联想到了哪部影片? (展示《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海报。)小战士和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4)《冬天的阳光》 王今栋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艺术表现形式):
①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可以用泥、木头、石头等材料雕塑成各种形状,更加生动立体。这件作品为木雕。
②隐喻的艺术手法。
解决问题:(学生自设问题共同解决。)
从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哪些知识?
对比(3)、(4)异同点(着重情感、意志方面对比)。
(三)总结
1.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活动(分组游戏)
同学们,离下课仅剩几分钟的时间了,想一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可以用哪种造型方式来表达自己殛童年的切身感受呢? (学生各抒己见)你们说的这些方式在课堂上都来不及做了,不过我们还可以用这里(老师拍胸脯启发学生),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来做出一个个活雕塑(教师摆造型示范),相信大家的点子一定比老师的更多、更好。现在就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独立一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看谁的创意来得最快、最新。(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自由组合成表现童年生活情趣的“活雕塑”,背景音乐为歌曲《童年》。)(学生表演)
3.教师总结
(1)可以说,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情感,体会到了艺术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亲身参与到了艺术创造之中。课后,你还可以问一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愿意和你一起去回顾自己童年时代的美好往事。期待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这些美好往事的精华表现出来。同学们,当童年时代结束的那一天,正是我们真正欣赏、真正怀念童年美好日子的开始。在此之前,为了使未来怀念更加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童年时代的每一天,为未来努力埋藏下更多彩、更饱满的生命种子!
(2)出示与童年相关的网址,(学生齐读网站名称)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发现。
十一、课后作业
与自己的家人交流童年的往事与感受,并创作一幅童年题材的绘画作品。
《童年》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喻修辞格在文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咀嚼语言,体会诗歌中精美的比喻句所营造的意境。
3、尝试书写童年值得我们留住的美好东西。感悟童年美好与对即将告别的童年的依恋。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咀嚼语言,体会诗歌中精美的比喻句所营造的意境。
教学难点:
尝试书写童年值得我们留住的美好。感悟童年美好与对即将告别的童年的依恋。
教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罗大佑的歌曲《童年》。请学生谈感受,及时捕捉学生发言过程中的资源,引导学生理解童年都是美好的。
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朗读,还原诗境,畅达诗意。
2、朗读指导,以各种方式朗读诗歌。
重点读析:
你认为那些诗句很优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集中到两个比喻句上:“摘下一片树叶/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童年没有遗憾/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
学生可能围绕以下句子展开:
(1)挡在前面的是山
(2)踏在脚下的也是山
(3)迷路的只是眼睛
(4)清醒的总是脚板
(5)如果前面是一片海,那就做一条乘风破浪的船。
拓展迁移:
选择上述比喻句和有丰富语境的句子进行仿写。(内容围绕自己的童年)
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喜欢的段落。
《童年》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目标
1、体验玩泥压手印的乐趣,陶冶和激发珍视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怀。
2、观察自己的手印,基本掌握手印泥板的制作方法。
3、能表现出灵巧地拍压泥板,并有意选择手的姿势压出手印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自己的手印,基本掌握手印泥板的制作方法。
难点:有意选择手的姿势压出手印的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泥板等泥塑用具。
学具:教材、泥板或橡皮泥等泥塑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 学生自由玩泥巴,体验泥巴的质感。
2、 说说泥巴给你的感受。
三、欣赏感知
1、 欣赏泥的图片,赏析世界各地不同颜色、质地的泥。
2、 说说泥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泥与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 播放摔泥巴,压泥板的。
1) 他们在干什么?
2) 为什么要摔泥巴?
3) 怎样来压泥板?
4) 为什么要压泥板?
4、 学生尝试摔泥巴、压泥板,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5、 观察压好的泥板。
1) 你发现了什么?
2) 为什么会有手印?
3) 在手印上,你发现了什么?
4) 这是谁的手印,看看掌纹。
6、 学生尝试压手印。
怎样才能压出漂亮的手印?
7、 你还能怎样压手印?
8、 再添加些什么能成为一幅漂亮的“童年的手印”?
9、欣赏其他优秀的手印作品。
1)说说他们的创意?
2)他们的创意有什么蕴含的意蕴?
四、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完整、有意义的“童年的手印”。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小结、展示。
1、说说泥板手印的创意。
2、你打算将这幅有意义的“童年的手印”放在哪里?为什么?
《童年》教学设计 第12篇
活动目标:
1、 能够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保持快乐的心情。
2、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组装各种不同样式的积木来体验探索的快乐。
3、 善于与同学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共同进步,从而培养自己手指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 体验童年的快乐。
活动过程:
1、 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的分发不同类型的积木。
2、 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讨论。
(1)、比较看那一个同学的积木比较好看?
(2)、分析拼积木的时候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3、给予每个同学充分的时间,通过合作来拼出好看的积木,指导老师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合理的方式来鼓励表扬孩子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
通过对《规程》、《纲要》的认识,遵循幼儿身心的规律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3指出“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身边事物和现象”。
在平时枯燥的课堂中我们加入了组装积木的游戏来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表现与表达,从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
反思: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创造了一个十分活跃的环境,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种学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简单的游戏技能,而且体验到了游戏中自主探索的乐趣。
《童年》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学习确立中心,围绕中心选材,及构思方面的知识。
2、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领会“立意、选材、构思”的写作思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情感体验:感悟童年,珍视童年。
教学重点:
身临其境,思路真正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心中事、心中情,转化成文字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唐鼗是如何赞颂青春的吗?(有些同学应该知道,利用多媒体显示:我的青春是一盆火,浓浓的是热烈,旺旺的是光明。之后师生齐读。)
师:唐鼗将青春比作一盆火,是因为青春有火一般的热情和激情。我们,刚刚步入青春大门的新一代,老师想测验一下大家的热情程度,请大家用发自内心的火热为属于我们的青春鼓掌、喝彩。
生:热烈鼓掌,有的学生发出欢呼……
师:透过大家的掌声,老师看到了大家火一样的热情。我们能永远如此热情呢?
生:能(精神饱满、振奋)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不知大家愿不愿意猜?
生:愿意!(刚刚受到鼓励,感情激越)
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当学生看到题目后,很多人举起了手,看他们的表情可以知道他们听到过这个谜语,当时我灵机一动,没有让学生把答案说出来。让学生重点说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师:一个生命自个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直到满头白发,年迈老者。人的一生是如此漫长,又是如此短暂。说它漫长,是因为人生存在太多的无奈和忧愁;说它短暂是因为人生又实足地充满快乐。同学们,你们认为人生最快乐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呢?
生:(异口同声)童年……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步入多彩的童年……
(利用多媒体显示:“多彩的童年”的字样,以及能够引发学生童年回忆的图片作为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回忆童年的激情。)
二、各抒己见。
1、仿写句子,概括童年。
师:提到童年大家兴高采烈,在你的心中童年是什么样子呢?老师说:“童年象一杯热茶,耐人寻味。”你们能用同样的句式概括你心中的童年吗?
生1:童年象一壶酒,浓烈醇香。
生2:童年象一首歌,旋律优美。
……
2、高歌一曲,回味童年。
师:非常好!大家对童年的理解相当透彻,有的同学说童年象一首歌。今天老师还真为大家准备了一首童年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一同回到童年,去享受美妙动听的旋律吧!(放录音《丢手绢》)
生:闭眼欣赏……
师:你最喜欢童年歌曲中的哪首?能唱几句吗?
生1:我喜欢《让我们荡起双浆》(唱)……
……
师:合唱……(学生兴致很高,边唱边拍手)
3、活动起来,感受童年。
师:童年的歌声依旧回荡,童年的笑脸依然清晰。但如果我们的儿时没有了游戏,我们的童年一定会大失光彩。在你小时候,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有的同学跃跃欲试)请以“我最喜欢……因为……”的句式发表你的见解。
生1:我最喜欢“踢毽子”因为刺激……
生2:我最喜欢“老鹰捉小鸡”因为它是一个团结协作的游戏……
……
(学生们具有玩的天性,到这一环节,更热情了,很多同学意犹未尽)
三、回首往事,感悟童年。
师:童年,一个充满希冀和诗意的字眼。童年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时代,童年,多姿多彩,童年,无拘无束。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从你记忆的仓库中采撷你童年生活中最亮丽的花瓣。用浅显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讲给同学们好吗?
生1:好!(思考)
生2:小时侯和小伙伴过家家,我们拿小石头当馒头,拿树叶当饺子……
师:哇,你们的小日子过得真富足。真有意思!好,其他同学呢?
生3:我小时侯给小猫眯刷牙,挨了猫咬,爸爸还说我自作多情呢……
师:你肯定很委屈吧!不过,老师支持你,下次可要小心呦。(学生哈哈大笑)
生4:我小时侯误喝了妈妈的香水,以为自己要死了,写过一封遗书。
师:刚才几位同学讲出自己童年的趣事,很有意思,谁能讲一件让你感受较深,最难忘或启发最大的事?
生5:我小时侯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我拿了小伙伴的彩笔,爸爸批评了我,还打了我,我还给了小伙伴。现在我明白了爸爸打我的原因。
师:你真诚实,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同学们,让我们为他的诚实鼓掌。
生6:我三岁时就失去了母亲,没有母爱,我很伤心……(落泪)
(此时,其他同学都很沉默!)
师:对你的不幸,我很同情。你虽然失去了母亲,但在你的周围还有这么多的同学和老师、朋友,你会孤独吗?从现在开始七(1)班就是你的家,老师同学就是你个父母、兄弟姐妹,好吗?
生6:好……(露出了笑脸)……
师:儿时的我们,不知品味其中的深意,下面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番,品味童年往事的内涵……
生1:我从中体会出了童年是充满快乐的,五彩缤纷的,无忧无虑的。
生2:当年爸爸打我,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
……
四、开动脑筋,总结童年。
师:同学们!老师为你们的真诚和热情所感动,刚才我们不仅回顾了童年的歌曲、游戏、往事,而且我们还以现在的眼光审视了童年,感悟了童年。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迅速说出形容童年特点的词语,每人仅限一个,开始……
生:单纯、天真、幼稚、淘气、顽皮、好奇、活泼、童言无忌……
(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时间已到)
师:有人说童年是金色的,有人说童年是灰色的,还有人说……我说童年是多彩的;有人说童年的味道是甜蜜的,有人说童年的味道是苦涩的,还有人说……听了同学们的诉说,在我看来,童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具全,重要的是你怎样去品味……
五、激发兴趣,抒写童年。
师:“我道人生无再少,童年一去不复返“童年的旋律依然回荡,童年的激情依然火热。当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寻顾往事时,我们的笑脸依旧灿烂,当我们用感情的潮水去感悟童年时,我们的心情依旧澎湃。但多彩的童年已悄然与我们分手。此时,老师想到了百草园捕鸟的鲁迅,想到了天天吃灶糖而不惜把自己许给卖灶糖老汉的小姑娘,想到了鞭打蛤蟆的小男孩,当然也想到了那个充满稚气与成熟的小大人——林英子。还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同学们,我们和他们有同样多姿多彩的童年,为何不拿起笔,让我们的童年变成永恒的回忆呢?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记载童年呢?
生:(异口同声)我愿意……
(利用多媒体显示要求: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刚刚与我们擦肩而过,哪些往事是你最留恋的?哪些事情是你最难忘的?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六、依据写作步骤列提纲。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学生高呼准备好了)下面请大家按照大屏幕上的写作步骤,梳理写作思路,列简单的提纲,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开始……
[屏幕显示:写作步骤:信心百倍——审题——立意——选材(典型)——构思(力求新颖)——列提纲——写作——修改——定稿]
生:(根据步骤构思、列提纲)
师:(大部分学生都已完成)请把你的构思讲给大家听好吗?
生1:我要写的这篇作文的题目是《儿时趣事》,中心是表现童年的“趣”,利用童年时过家家的事来表现中心,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生2:《弄巧成拙》,中心是表现童年的无知和幼稚。重点写一件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洗肥皂而把肥皂洗没了的小事。祥写心理活动。
生3:我要写缺少母爱的童年的几件小事,表现孩子的渴望。主要内容放在心理描写上。题目叫《深灰色的童年》。
……
(学生们简单复述自己的写作思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七、讨论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是反映非常敏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展现出自己的构思,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过,老师认为,要写好这篇作文,光构思还不行。有几个小问题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征求大家的意见,直接看问题还是根据提示自己解决问题?
生:自己解决……
师:(情不自禁地鼓掌)你们都是小勇士,老师尊重你们的选择……希望大家能团结协作,攻克难关。
(利用多媒体显示:1、还记得林英子吗?他的爸爸去世了,当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时,有是同学哭了。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吗?2、还记得小姑娘和卖灶糖老汉的对话吗?虽有点滑稽,但不乏真实。3、“就算山珍海味总吃也会烦”)
生: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其中,做必要的指导、引路)
(学生进行交流之后,多媒体显示:1、讲真话、诉真情,做到真情实感。2、人物语言动作等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3、构思力求新颖独特。)
八、书面表达,总结过程。
师: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当我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童年时,童年已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索性,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大家用自己是热情、勇气和智慧梳理了童年、回忆了童年、感悟了童年……下面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记录自己的童年吧!能按时完成吗?
生:能……(开始写作)……
(不到20分钟,大部分学生就已经完成了写作任务。)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一篇作文。老师想问一问你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1: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能这么快……
生2:我感到很轻松,一气呵成,真舒服……
……
师:我能理解,同学们倾吐心声之后的快感,有的同学都不敢相信自己。想知道你成功的秘诀吗?让我们蓦然回首:(多媒体显示:见板书)
师:希望大家能够将四句话铭记在心,以指导自己以后的写作。也祝大家在写作之路上,天天快乐,步步为赢……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孕育了酸甜苦辣,人生包涵了苦辣酸甜。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让我们做生活的强者,去品味生活;做人生之舟的舵手,去创造人生。同学们!珍惜拥有,展翅翱翔吧!祝大家一路顺风!下课!
板书设计:
写作秘诀
信心十足拓思路
品味生活胸有竹
水到渠成情流露
多读勤练创一流
教后反思: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面,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应该注重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擅长写。但对于课外阅读资源相对匮乏,社会接触面相对狭小的农村孩子来说,这种心理上的障碍恰恰阻碍了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发展。他们视作文为畏途,所以,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是语文老师首当其冲的任务。
这节课我以课本上的作文指导课为依据,着重完成了这项任务。首先我选择了学生们最熟悉不过发童年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想说。正因为这一点,学生对于这节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以歌曲,游戏激发了他们的表达的欲望。课堂上,学生们的主动性和活跃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达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接着将话题转入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此时的学生已不再是被压抑的畏惧者,相反他们每个人都成了激情欲溢的表达者,不管是童年的趣事、伤心事甚至是偷东西挨打的经历,也都被他们一一道出,毫无遮掩。学生们的真诚让我感动,从没有过的高涨的热情让我欣慰。课前我虽为“由事及感、悟”的引导大伤脑筋,但在课堂上,我只大稍微一引,学生们一下就从往事中领悟出了许多对童年乃至人生的感受。此时,对于学生的写作,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接下来的列提纲,求技巧,写作的过程,相对占的时间较少,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们竟然出色地完成了写作任务,他们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正在他们为此而津津乐道时,我安排了总结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了成功背后的秘诀,刻意地强调了自信和写作思路的重要性,我觉得,这种亲身体验、实践的过程会让学生们获益匪浅,受益终生。
与其说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倒不如说是一节综合活动实践课、写作引路课。学生们出色的表现、奇特的构思,是我课前没有预想到的。上完这节课感触颇深,“没有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的老师”,当然,这次教学只是一次粗浅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摸索、完善。
《童年》教学设计 第14篇
《摇啊摇》是三年级第一课的第一首歌曲。歌词易懂,旋律优美动听,学生易唱。一节课完成这首歌曲应该足以。可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第一课两首欣赏曲目《童年的回忆》《我们多麽幸福》,两首歌曲《摇啊摇》《小酒窝》,如果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第一课只有保证两课时完成,才能在期末顺利讲完全册!课上我严格按照教案设计编写的方案进行教学,虽然能够顺利完成唱会,但是总体感觉时间太短,正如学生把饭吃了,没有足够时间消化一样。再有,学生对歌曲的感觉只是刚刚萌发,然后就下课了!第一个班级如我教案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讲解,但效果让我失望,没有激情,没有感觉!后一个班的教学让我开始有了改换教学方法的念头!让最开始在课本出现的小动物"兔子"作为《摇啊摇》的代言人。首先,歌词的读法有了而种变化。
如何控制这种变化,由扮装小兔子的老师来掌握。先在歌词上做文章,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小兔子说:"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学生的朗读一定不会有耐心,想哄笑孩子一样!她么知会大声齐读不加感情!这时候小兔子说:"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小。"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小兔子听后又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小兔子第三次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其次,学习歌曲。他们急切盼望老师打开录音机让他们快点欣赏,然后跟唱。我注意观察到学生聆听非常认真,不仅仅歌词有了三次熟悉,由于旋律优美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再次,进行简单表演。当学生们达到了小兔子全部要求,他们开心极了。小兔子也表扬大家唱的好听,像她的好外婆。这个时候小兔子为难了,发出了:哎!的叹息声。有的学生眼神紧紧盯着老师,特想知道老师到底怎么了?这个时候小兔子还在控制着全班同学的思维,他又开始说了:"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他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由于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感觉课堂上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致于忘记自己设计的程序、步骤,也会导致自己思绪的混乱,这样也会影响到学生。所以以后自己在课前应该必须做了充足的准备。
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总是最开心快乐的,但是场面往往也会难以控制,怎样寻找到一种可以控制游戏时场面的方法,这样在以后的游戏中也就不用担心了,也可以多给学生做做游戏。
《童年》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学目标:
1、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快乐。
2、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
3、通过童年题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的风格。
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感情不同历史暑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了解。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导入。
2、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
简单介绍《流民图》
3、分析绘画中的构图。
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S”形的构图。
4、分析画中人物形态,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
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
学生可以摸一摸不同绘画材料,观看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尝试以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觉进行评价。
6,尝试一种表现形貌。
《童年》教学设计 第16篇
教学内容:
童年
教学目标:
1、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快乐。
2、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
3、通过童年题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的风格。
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感情不同历史暑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了解。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导入。
2、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
简单介绍《流民图》
3、分析绘画中的构图。
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S”形的构图。
4、分析画中人物形态,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
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
学生可以摸一摸不同绘画材料,观看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尝试以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觉进行评价。
6,尝试一种表现形貌。
《童年》教学设计 第17篇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教学准备:
童年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调节学生的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
2.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品,给同桌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3.请学生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教师小结:我们的童年是美好、幸福的。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课题:《童年》。
三、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图片:
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
(1)提出初步欣赏的问题: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讲解:
《端阳婴戏图》
《端阳婴戏图》画的是什么时代的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画面中人物有几个?他们在做什么?你猜得出它们的对话吗?
《欢天喜地》
观察《欢天喜地》画面上的一群孩子在做什么?与《端阳婴戏图》相比,人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这两幅画创作的时代哪个离我们更近?
《翻身奴隶的女儿》
画面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对比《欢天喜地》在构图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构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民族?从哪里表现出来的?
播放电影《农奴》片段。(让学生从影视作品中了解当时的苦难生活,使学生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
看到了这些后能感受到作者的创作主题是什么吗?前面我们欣赏了三幅作品,大家看看这几幅画象是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呢?
我们前面欣赏的几幅画都是用中国的传统技法表现的国画作品。下面我们再看看下面欣赏的作品是什么?
《冬天的阳光》
这幅作品使用木雕的方法表现出来的。从这幅画中你能感受到阳光了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觉得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哪里人?为什么?
《战争中成长》
请你猜猜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画面中的小朋友的衣着是什么样的?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心理在想什么?你看过反映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吗?
播放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影视资料《小兵张嘎》片段。
四、小结
刚才我们欣赏到了一些美术作品,就像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了解了不同时代的孩子的童年生活,你的童年有没有最难忘的事情?回去可以自己画画自己的童年生活。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