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通用8第)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1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2.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培养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具
写有课堂练习题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的关系,请一位同学叙述一下这个关系(抽中等学生或差等生不看书回答)。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不足之处由学生订正)上节课我们曾经把这个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回答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R一定时,I1/I2=U1/U2(1)
U一定时,I1/I2=R2/R1(2)
教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将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得出的一个电学的基本规律,即欧姆定律.
板书:欧姆定律
2.新课教学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呢?让大家阅读课本,请一位同学朗读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好像比上节实验得出的关系少设了一点什么,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说到“正比”或“反比”时,没有说“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否意味着“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需要保持电阻不变这个条件了呢?不是的.只有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同样,也只有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定律作了简明的叙述,但暗含了这两个条件.这是对定律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定律没有指明“正比”、“反比”所应满足的条件,还意味着它能适用于电压、电阻同时都变化时,电流应如何变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其次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属于同一段导体的.在后面将欧姆定律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用公式来表述,请大家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看书,教师板书)
教师:欧姆定律的公式中,U、R、I各表示什么?各量各用什么单位?(学生答).这个公式是怎样概括表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呢?我们以导体电阻R一定的情况来说明,若导体两端的电压由U1变为U2时,流过导体电流由I1变为I2,则由(3)式可以写出下面两式,(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将两式相除,即得到(1)式.
板书:R一定时,I1=U1/R
I2=U2/R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它的电阻由R1变为R2时,电流由I1变为I2.请同学们由(3)式导出(2)式.(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后,请一个学生说出他的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U一定时,I1=U/R1
I2=U/R2
教师:大家看到,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都简洁优美地概括了上节在一定条件下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且从欧姆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知道了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就可求出导体中的电流.所以欧姆定律更全面地反映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大家用了几十分钟就学习到的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花了10年的时间,自己制造了测电流的仪器和寻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学习欧姆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下面大家看看课本中是怎样运用欧姆定律去解答实际问题的.(为节约篇幅,这里没有抄录课文及其例题,请读者参看课本)阅读完后请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板书.然后巡视指导约6—7分钟后,提醒学生结合板书的三方面思考)
板书:
(1)可以计算的.问题:(U、R、I三个量中,知道两个可求其余一个)
(2)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格式:(画出电路图或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物理量→写出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3)物理量的单位的运用:(若已知量的单位不是伏、安、欧,要先化为伏、安、欧再代入式子计算)
以上问题圆括号中的内容先不板书.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前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由两个学生各回答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上面板书(1)、(2)中括号内的内容)在例2中(见课本),如果已知电流为450毫安时,应怎样用公式计算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3)后括号内的内容).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什么叫伏安法?(指示学生看课文最后一段)
现在请大家解答下面两个问题.(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两个问题均有两种解法.例如①,可以先用欧姆定律解出电阻值,再用欧姆定律解电流值;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比例式(1)求解.)
问题①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0.25伏时,流过它的电流是0.13安.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变为0.91安,此时它两端的电压多大?
问题②一个电阻箱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把它的电阻调到350欧时,流过它的电流是21毫安.若再调节电阻箱,使流过它的电流变为126毫安,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应是多大?
教师:在解答问题①时,除了黑板上的解法外,有同学还用了另一种解法(教师板书出来)大家看都对吗?(学生答)欧姆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问题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简捷些.
让大家阅读“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议论一下.(学生阅读,分组议论)
教师: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去?(学生回答,教师订正)伏特表接到电源两极上为什么不会被烧毁?(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4.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实验得出的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刚才大家看到,应用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定量计算各种电学问题,而且还能简单明了地解释像安培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这类物理问题.今后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这一电学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今天的复习任务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义真正理解清楚.在作业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书写格式,养成简明、正确表达的好习惯.
5.布置作业
(1)工厂中车床照明灯采用36伏的安全电压,某车床照明灯工作时灯丝电阻是32欧,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伏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242欧的灯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91安,如改接电阻为165欧的电烙铁,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四)设想、体会
1.本课题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是处理好第一节的实验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关系,使学生易于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欧姆定律的公式为什么那样表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再令K=1的办法引出,超出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是不可取的;直接把公式抬出来,不说明它为什么综合概括了实验规律,就急急忙忙用公式去解题的办法,给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留下悬案,也是不妥当的.本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实验规律出发,引出定律内容,再把定律的结论与实验的结论对比理解,说明定律既概括了实验的结果,又比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在引出公式后,由公式导出两个实验的结论,说明公式也的确是实验结论的概括.这样,学生对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就有了切实的理解.对课文开头提出的欧姆定律是“实验结果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这样做的前提是在本章第一节的教学中,先通过实例运用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数学学习中已较熟悉的比例知识导出本教案中的(1)(2)两式,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和课时实际,不难做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数学表达物理规律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特点.上述设计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2.本课题的另一重点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题的能力.“掌握欧姆定律”的教学要求是本章以至电学学完后的最终要求.这节课只应是既简单又基础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较长时间没有涉及到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在这一节课对解题加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教案中采取学生先阅读课文例题,再一起概括小结解题思路方法;在本课小结中再次强调,对学生提出要求等措施来实现.
3.由于采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措施,这不仅有力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板书,节约了一些教学时间,有条件加两个课堂练习题.这两个练习题的目的不仅在于强调在涉及物理量的变化关系时,可以用比例法巧解,而且也再一次强化了欧姆定律与实验所得的规律的一致性的认识.但对U、I、R三个量同时变的问题,仅在教师阐明定律的意义时提及,在练习题中没有涉及,留待后续学习中去深化,以免加大学习的难度.
4.定律中的U、I、R是对同一导体而言,在本节课只需提醒学生注意就可以了.不必去讲不同导体的U、I、R要用下标区别的问题。待学习电阻的串联时,有了这种需要再提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提问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
I—电流(安)U—电压(伏)R—电阻(欧)〉
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R=807欧,U=220伏。
求:I。
解:根据欧姆定律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U、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
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题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
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其数学表达式I=U/R,并能熟练运用该公式进行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
清楚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白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电压、电流改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数据收集、分析的.过程,提升动手操作与归纳总结能力,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锻炼逻辑思维与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科学家欧姆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与钻研热情。
在小组实验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理解,牢记各物理量单位,如电流(安)、电压(伏)、电阻(欧)。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电路计算,精准分析已知条件,代入数据求解。
2.难点
理解电阻是导体固有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打破学生思维误区。
灵活处理复杂电路,如含多个电阻的串联、并联电路,正确运用欧姆定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展示简单电路,改变电源电压,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再更换不同阻值电阻,再次观察。提问: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何关系?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探究主题。
2.实验探究(20分钟)
分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测电流;再保持电压不变,更换电阻,测电流。学生记录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3.欧姆定律讲解(15分钟)
结合实验结论,给出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介绍公式I=U/R,强调单位统一,举例说明各物理量取值。
4.例题讲解与练习(20分钟)
给出典型例题,如已知电阻、电压求电流;逐步增加难度,含串联电阻计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强化公式运用。
5.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欧姆定律内容、公式,提醒易错点;总结实验探究收获,表扬合作优秀小组。
6.布置作业(3分钟)
书面作业布置课本习题,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欧姆生平,写心得。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实验环节学生兴趣浓,但操作速度有差异,后续要更精细分组;复杂例题部分学生理解慢,应增添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效果。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精准理解欧姆定律,能复述定律内容,熟练变形公式(U=IR、R=U/I)用于解题。
学会用欧姆定律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特点,计算等效电阻,解决综合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拓展实验,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提升科学探究素养,能自主设计简单验证实验。
通过电路故障模拟分析,锻炼故障排查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鼓励对经典理论深度挖掘。
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电路、电子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欧姆定律变形公式的灵活、正确运用,明晰变形依据与适用场景。
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计算。
2.难点
复杂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理清各部分电流、电压关系。
电路故障诊断,依据现象用欧姆定律锁定故障点。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实验法、小组竞赛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5分钟)
以问答形式复习欧姆定律基础,抽查学生背诵内容、写公式,夯实记忆。
2.变形公式推导与应用(15分钟)
引导学生推导U=IR、R=U/I,结合实例讲解用途:已知电流、电阻求电压;测电阻实验原理。给出练习题,小组竞赛抢答,激发学习热情。
3.串联、并联电路探究(20分钟)
搭建串联、并联电路,让学生测各部分电流、电压,总结规律;再用欧姆定律推导串联、并联电阻计算公式。小组讨论、汇报成果,教师点评。
4.电路故障分析(15分钟)
设置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等故障情境,小组讨论排查方法,依据欧姆定律解释原因。教师展示实物故障电路,验证学生推断,加深理解。
5.课堂总结(5分钟)
梳理变形公式、电路规律要点;表扬竞赛、讨论表现优秀小组,鼓励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6.布置作业(3分钟)
布置实验报告作业,让学生设计含故障模拟的电路实验;思考生活中用电隐患,用欧姆定律解释。
五、教学反思
小组竞赛提升了课堂活跃度,但抢答易混乱,要完善规则;电路故障分析较难,部分学生参与度欠佳,后续可制作微视频辅助教学,降低理解门槛,提升教学成效。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精准阐述欧姆定律内容,熟练写出其公式I=U/R,透彻理解各物理量含义与单位;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简单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问题。
学会利用实验数据绘制U-I图像,借图像分析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验“控制变量法”科学研究方法,提升动手实操、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
历经从实验现象到物理规律归纳过程,锻炼逻辑思维,学会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电学实验探究热忱,培育严谨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精神。
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强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欧姆定律内容、公式及应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中的运用。
2.难点: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内涵,精准判断公式中各物理量因果关系;灵活处理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作用、数据误差分析等细节。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有机融合。讲授法明晰物理概念与规律;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寻规律,内化知识;讨论法促进思维碰撞,攻克疑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展示生活中调光台灯、电热水器等电器,提问其工作时电流如何变化,勾起学生对电流影响因素疑惑,顺势引出探究课题。
2.新课讲授(30分钟)
分组实验:学生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按“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操作不当。
数据处理:各小组记录、整理实验数据,绘制U-I图像。教师引导分析图像,得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结论。
欧姆定律推导:结合实验结论,师生共同推导出欧姆定律I=U/R,详细讲解公式中物理量意义、单位换算。
3.例题讲解(15分钟)
例举简单电路计算例题,剖析解题思路与步骤,强调单位统一,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即时点评反馈。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欧姆定律内容、实验方法、公式应用要点,学生分享收获体会。
5.布置作业(3分钟)
书面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习题,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家中小电器电阻,撰写实验报告。
五、教学反思
教学结束要复盘实验环节,考量学生操作熟练度、数据准确性;反思例题讲解是否到位,学生解题有无共性错误;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后续教学依实际调整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层面
牢记欧姆定律公式变形,自如实现U=IR、R=U/I换算,依实际灵活选用公式解题。
能剖析含多个电阻复杂电路,精准计算各支路电流、电压,判断电阻连接方式。
2.过程方法层面
深度参与实验改进讨论,提出创新点子,增强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
熟练借图像斜率、截距解读电阻、电源电压信息,提升信息挖掘与运用能力。
3.情感价值观层面
养成团队协作习惯,小组实验分工合作,攻克难题。
树立科学辩证思维,正视实验误差,探寻优化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应用;含滑动变阻器动态电路分析;实验误差成因与减小方法。
2.难点:复杂电路等效电阻计算;非纯电阻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性判断。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实验教学协同运用。启发式教学启迪思维;小组合作攻克复杂问题;实验教学夯实理论根基。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5分钟)
提问欧姆定律基础内容,随机抽学生回答,回顾公式,展示错题,点明易错点,引出深化学习需求。
2.知识拓展(25分钟)
公式变形教学:推导公式变形,举例说明不同变形适用场景,对比计算结果,强化理解。
复杂电路分析:呈现含多个电阻、开关、滑动变阻器复杂电路,小组讨论连接方式、电流路径,上台展示思路,教师点评补充。
实验改进:围绕上次实验误差问题,组织讨论改进措施,如更换高精度电表、优化电路连接,教师总结可行方案。
3.实验验证(20分钟)
学生依改进方案重设电路、实验,记录数据绘图像,分析图像验证改进效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总结(5分钟)
梳理拓展知识、实验成果,学生互评实验表现,总结收获不足。
5.作业布置(3分钟)
布置进阶习题,要求画出解题思路图;安排拓展阅读任务,了解欧姆定律前沿应用。
五、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教学节奏把控,检查复杂电路分析、实验改进指导是否到位;收集作业、课堂反馈,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短板,调整后续教学深度与进度,确保教学契合学生发展。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内容,能熟练运用公式I=U/R进行简单电路计算。
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量间关系,培养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理实验在探索规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欧姆定律内容与公式;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2.难点:理解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实验误差分析及控制变量法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不同规格灯泡接入电路发光情况,提问:灯泡亮度不同,电流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引出本节课探究主题——电压、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探究(25分钟)
介绍实验器材,讲解控制变量法原理。分组实验:一组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测电流;另一组控制电压不变,更换电阻,测电流。学生记录数据,绘制I-U、I-R图像。教师巡视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三)欧姆定律得出(15分钟)
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图像,归纳得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进而总结出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解释电阻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明晰电阻不随电压、电流改变。
(四)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20分钟)
例1:已知电阻R=10\Omega,电压U=20V,求电流。引导学生代入公式计算,规范解题步骤。布置课堂练习题,涵盖不同题型,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反馈。
(五)课堂小结(10分钟)
回顾欧姆定律内容、公式;总结实验用到的控制变量法;强调解题注意事项。
(六)布置作业(3分钟)
书面作业:课后习题;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实验环节部分小组操作速度慢,后续要强化实验技能训练;例题讲解可多引入生活实例,增强知识实用性,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欧姆定律。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精准阐述欧姆定律,识别公式变形,依实际电路灵活选用公式计算。
学会用欧姆定律解释常见电路现象,解决综合性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改进过程,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难题攻克,提升合作交流与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物理规律简洁美,增强对物理学科热爱。
养成质疑、探索、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欧姆定律变形公式运用;利用定律分析动态电路。
2.难点:动态电路中电流、电压变化规律剖析;复杂电路等效电阻计算。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钟)
提问欧姆定律内容、公式,随机抽学生回答。给出简单计算,巩固公式运用,回顾电阻概念,为新课铺垫。
(二)公式变形与拓展(15分钟)
推导U=IR、R=U/I,讲解变形公式适用场景。例:已知电流、电阻求电压;说明电阻计算式意义,强调电阻不由U、I决定。结合生活实例,像测电笔电阻估算,强化理解。
(三)实验改进与深化(20分钟)
展示教材实验不足,如电压调节不便、数据误差大。引导学生设计改进方案,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展示。教师演示优化后实验,采集精准数据,再次验证定律,培养学生创新与批判性思维。
(四)动态电路分析(20分钟)
给出含滑动变阻器电路,演示滑片移动,提问电流、电压变化。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画出等效电路图,依据欧姆定律分析。总结动态电路解题思路:判断电阻变化→推电流变化→定电压变化。
(五)课堂总结(10分钟)
梳理知识脉络:定律内容、公式及变形;实验改进收获;动态电路解法。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答疑解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基础作业:作业本习题;提升作业:设计动态电路并分析;实践作业:自制欧姆定律演示仪,录制讲解视频。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实验改进环节激发学生创造力,但耗时较多,后续把控节奏;动态电路对部分学生偏难,辅导要分层,提供个性化指导,助学生攻克难点,深化欧姆定律理解。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