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教学总结范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教学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实践教学总结范文1
一、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与依据
(一)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定义
何谓实践?各学科因研究领域不同,视界有别,对“实践”的解读也有所不同。从哲学层面看,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一切实际活动”。基于教学论的视点,可把“实践”理解为:由学生亲历的旨在作用、影响于人或物的包括实验、展示、表演、调查、访谈、角色扮演等在内的种种操作活动以及学生改善、优化自身(含道德行为践履)的种种外显形体活动。所谓社会实践活动,是指课堂实践活动之外的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访问社区和各种社会人士等活动。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将课程、教材中设置的活动教学主题,转变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实施。
(二) 小学德育课程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依据
1.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的内在要求。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亦是对其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关键阶段。儿童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拓展德育课程教学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儿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2.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对德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德育课程必须深化素质教育,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3.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彰显小学德育课程性质的需要。新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指出: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无疑是彰显小学德育课程性质的应有之义。
二、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如何实施?一般可采用“四环式”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聚焦问题制订计划。针对学生或教材文本中提出的问题,经梳理、归纳后聚焦成中心问题,然后引领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制订出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与要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在社会实践中探究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想一想等方式,去探究问题的奥秘与意义。
第三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学生亲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究、体验和反思,明确问题的本质,达成既定的目标。
第四步,总结与交流。一般在学生回校后进行。主要是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总结、交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获,相互分享彼此的体验与感受。
【案例】“爱惜每一滴水”教学写真
第一步:聚焦问题,制订计划。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的问题是:自来水管里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它是“自来”的吗?自来水来得容易还是不容易?师生针对这个主题,制订了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计划。
第二步: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探究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自来水厂。学生察看自来水的源头,原来水是用动力机从江河提取,再通过管道输入厂中。在厂内的沉淀池,学生留意观察江河水中的泥沙经过沉淀后已经沉到池底。依次到了过滤池,学生摸一摸水体,比较过滤前后的水,后者更透明。在看消毒装置时,学生请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工人叔叔说:“用于清除水中的有害病菌,让水变得更纯净。”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用摄像机记录了丰富的影像资料。
第三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学生亲历水厂,通过观察、访问、探究、体验和反思,认识到自来水来得十分不容易,要尊重工人的劳动,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第四步:总结与交流。
参观完后,教师和学生集中到工厂的休息室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倾述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有人说:“过去以为自来水就是自来的,我好无知。”“妈妈教我用完水要拧紧水龙头,我总是听不进去,还反驳说,‘不就是一滴水嘛?’现在我明白了,一滴水要经过这么多的工序,真是来得不容易啊!”“我看到了水厂工人忙碌的身影,我们每时每刻能喝到干净卫生的水,与他们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有的还激动地说:“水龙头流出的一滴一滴的水,需要花费一滴一滴的油,需要工人付出一滴一滴的汗,今后我一定要节约用水。”有同学趁机补充说:“是呀,节约用水,也是节约能源,是尊重工人们的劳动。”同学们既言说,又倾听,充分地分享彼此的收获。
教学的辩证法证明,德育教学讲求深度,有赖于德育教学宽度的拓展。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有利于孕育儿童丰富的、真切的、深刻的体验。
三、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路径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一般可采用三条路径实施。
(一) 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实施
所谓“走出去”,就是带着既定的学习主题,走出学校大门,直接进入事先所选定的社会情境中,包括社区、农村、工厂、企业、军营和各种专设场馆去进行教学。采用“走出去”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所到之处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以丰富、拓展和提升教育主题的教学品质。如教学“日益富强的祖国”,教师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教材中“从农村到大都市”、“西部大开发”等教学内容,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又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参观总部设在湖北宜都的著名高新企业――湖北三峡鲟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鲟鱼驯养繁殖、饲料加工、鲟鱼制品加工与销售的私营企业。经过16年的艰苦创业,这家公司开发创新了循环水工业化养鲟模式,生产出了品质最优的鱼子酱和品种繁多的鲟鱼深、精加工产品,远销到欧美和中东国家。这家公司不仅注重自身高速发展,同时还带动公司周边的2900个农户养殖鲟鱼,年产鲟鱼6700吨,实现产值3亿多元,年户均增收3万元。同学们边听管理人员介绍,边在公司创办的“世界鲟鱼博览园”参观,亲眼目睹循环水工业化养鲟的壮观景象,欣赏流线型的硕大鲟鱼游弋水中的优美姿态,对“博览园”中琳琅满目用鲟鱼的肉、骨和各种器官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罐头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用鲟鱼皮制作的精美皮鞋、皮带、皮包等产品,同学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比一比、问一问、评一评、夸一夸,既满足了感官需要,又激活了思维,还有了深切体验。有的同学感动地说:“三峡鲟业公司真了不起!他们的产品既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还能帮助农民致富。”同学们收获一次感动,就会有情感的升华,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种在社会课堂里经受的心灵洗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验的积累和认知上的收获,一定会终身铭记在心。
(二) 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实施
德育基地包括各种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青少年教育野外训练基地以及由学校自行与有关乡镇、社区、街道、企业、单位共建的实践基地等等。
小学德育课程依托实践基地教学,大致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学了某课后,立马到相应的实践基地去亲察、亲历、亲为。如学了《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就带领学生到清江彩印公司的印刷车间,先听公司负责人介绍印刷历史及现代印刷技术变革的最新信息,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当一当彩印工人。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看到新书一页页从机器中印刷出来,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到中华印刷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印刷行业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第二种,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品德教育主题寓于其中。实施策略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学校统一安排,主题教育渗透,学生经受磨砺,催升生命体验。”
1. 学校统一安排。如湖北宜都市各级小学主要是依托宋山青少年野外训练基地实施的。那里除了有较好的营地、比较多的活动设施和完善的安保措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该基地已经开发出了诸如“让红旗高高升起”、“徒步登山不畏难”、“走访宋山脚下农户”、“野炊进行时”、“篝火晚会展才艺”、“徜徉在花木虫鸟的世界”等颇有特色的野外训练“18课”。学校在一个学期内安排一两次赴校外“基地”活动,时间两天。主要是让学生离开父母,主动去接受生活的挑战,以此锻炼学生不畏困难、敢于拼争的精神,磨砺其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
2. 主题教育渗透。小学德育学科主要是让学生把学习《别把花草弄疼了》、《我和春天一起玩》、《夏天的小虫》、《秋游回味》、《我不胆小》、《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让危险从我身边走开》、《我们的合作》、《我要攀登》、《我是独生女(子)》 (以上均为苏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课题)等课的所知所得,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加以确证,并实现进一步地提升。
3. 学生自我磨砺。这种在大自然中上的“18”课,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很多教育主题彼此呼应、相互沟通。依托社会实践基地进行野外训练,有利于学生自我磨砺,促进他们知与行的统一。
4. 催升生命体验。课外实践基地的训练科目是开放的、鲜活的、多彩的,富有“野味”。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其中,会不知不觉地顿生心灵的感悟,迸发出富有个性的生命感言。
【案例】
宋山笑面岩下,我们架起了炉灶,野炊活动开始了!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来说,这是最具挑战性,又是最富情趣性、最有吸引力的一课,被同学们戏称为“自己动手,丰富餐桌”。
这次野炊活动,暴露了我这个独生女的弱点,在家能说会道,而离开父母,自己切菜做菜时,却成了一个“弱智”。在生活适应和提高生存能力方面我真得加紧学呀!我的心头重又浮现出《我是独生女(子)》这课中“我们的宣言”――“独生子女将会越来越多,创造中国未来的重任就落在我们的肩膀上,我们决不能成为一代‘中国小皇帝’,我们一定是最有希望的一代。”通过这次在基地锻炼,深感这不应是纸上的东西,它应成为我生命的宣言。
由于“基地”营造的是与都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多种生活情境完全不同的“田野”风格,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亲为,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情思,引发其生命的感悟,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在“基地”孕育的生命性体验,即使通过千百节品德课堂教学都是难于获取的。学生在课堂上孕育的精神种子,可以借助在“基地”的实践锻炼,绽放出耀眼的花朵。
(三) 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加以实施
伴随着国家编制、审定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学校一般都编制、开发了德育学科校本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的内容大多以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主。如配合《我的家乡》的教学,湖北宜都陆城一小开发了《家乡探宝》校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走进中国谜语第一村》、《到蜜桔之乡走走看看》、《参访守敬故居》 (杨守敬,湖北宜都陆城人,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书法家、金石学家、古籍收藏家)、《遨游奇特的潘湾石林》等。这本校本教材,以家乡探宝为主线,以引领学生走出校园,直接到美丽的大自然和社会课堂中去亲历、亲为、亲验为特征。学生以品德学科校本课程为载体,到“故居”,与家乡名人“对话”;到桔乡,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饶以及“金果果”给农民带来的“小康”家境和幸福;到民俗村,体验流传上千年的谜语、谜诗、谜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妙和精彩;到石林,品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家乡江山的壮美。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接触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走进了农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感,真可谓收获多多。总之,品德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无疑为实践活动扩宽了渠道,增添了新的魅力。
四、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 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包括分析学情,熟悉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收集相关资料,联系调查访谈的单位(人),以及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等。
2. 制订好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要针对社会实践活动场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中相关主题教育的要求,制定好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目标、实践内容和活动步骤。
3. 教师要动态地把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况和变化,对活动随时进行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录音、摄像、照相等不同方式作好活动过程的记录。
4.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师生应围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进行总结、交流与分享。
五、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评价
社会实践教学总结范文2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双师素质型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分析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践基地,完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健康发展。
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职教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是工程师或技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以“双师素质型”教师为重点,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或行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技能。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备受学校重视,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教师到企业去实践。
一、高职院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促进教师全面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贴近企业,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环节,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增强教师的自身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通过社会实践,缩减校企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校企合作
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建立一批有影响的实习、实践基地和合作基地,为教师和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和促进校企联合办学提供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不能满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不可能专门为教师实践而设立岗位。大部分教师都是借学生的实习机会去企业参观学习,而且教师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从而影响了教师实践的效果。
2.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方面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既没有对教师所在的管理部门开展的实践工作进行合理评估,也没有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质量监控,也没有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仅凭社会实践报告来简单衡量,教师无法达到实践的目的。 转贴于
三、做好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对策
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系统分析后提出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水平。
1.建立稳定的教师社会实践基地
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实践单位。学校应根据专业、课程和岗位建立实践基地,这样不仅为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充分的保证,同时也可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和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共赢的目的。
2.高度重视保障教师社会实践经费
高职院校每年都应设有社会实践活动经费,这将有力地支持和推动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根据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对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院系以及在实践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鼓励教师更加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
3.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
合理的考核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一般由实践过程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
(1)过程考核。对教师实践的目的、意义及实践日记、典型案例及实践总结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具体考核项目如下:
①书面申请及申请表填写是否规范,考核申请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详实;
②实践计划制定是否合理。考核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明确,任务是否清晰,实践进程是否明确,是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③实践日记考核。考核实践日记、学习任务、学习体会、学习成果记录是否详实具体;
④收集典型案例。考核收集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是否有助于教学资料的积累;
⑤实践总结考核。要求总结或论文论据充分,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能围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目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有很强的可行性;
⑥学习交流考核。能按时回校交流、汇报工作,汇报内容准备充分,详略得当,能促进专业或学科建设;
⑦实践出勤及态度考核。是否按时出勤,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效果是否显著,是否按计划进程参加实践活动;
⑧单位考核。教师实践期间,工作是否认真踏实,学习效果是否显著。
(2)教师实践结束后,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测试。
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课程和岗位提点,制定确实可行的专业技能测试标准,要具体到量化。这样,就从制度上保障了教师实践的顺利进行。
高职院校做好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各高职院校应该在开展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努力做到教师实践活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一级管理[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
社会实践教学总结范文3
从高中的整体教学氛围来看,教学重心仍然是高考,在高考的重压下,适当减少一些实践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应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笔者看来,高中语文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语文的教学相对灵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改变对社会实践的固有看法,在保证高考复习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丰富的社会实践计划。
一、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任务仍然是备战高考,努力复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足准备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持有主观且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无法专心复习。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实践活动占用了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这不是教师减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的理由。在繁重的备考环境中,学生承担着过重的压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复习压力的渠道。对教师来说,应该正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课堂时间。以劳逸结合的复习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全面的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足够发展。为使计划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纳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往往反映了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原则,在教师听取建议时切忌为学生左右,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复习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的学习仍然以备战高考为主,教师应该分清主次,在保证学生复习计划的同时,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而对学生来说,也应该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传统认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高中生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锻炼的绝佳机会,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为高校学习做准备。
二、根据语文课堂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活动的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园中的学习,有许多潜在影响因素,这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为了贴近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以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发现幸福》这一开拓性的活动课题,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用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幸福”的范围十分广泛,一次理想的成绩、朋友之间的友谊、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是对幸福的定义。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发现校园内的“幸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发现幸福。学生可以采访的形式随机采访学生,寻找学生的幸福,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调查。这都是此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有效的调查方法,在实践结束后,应该做好总结工作。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则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做好实践互动的总结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叙述,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
三、社会实践中应避免的问题
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尚短,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做一些调查类的实践活动时,学生应该注意调查群体的普遍性,能够反映调查问题所反映的问题。除调查人群外,学生也要做好记录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普遍性结论。为了促进自身的升华,学生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收获,促进自身的进步。在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为了做好安全问题,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做好安全防患工作。对学生来说,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时,要及时和教师联系,避免受到伤害。对教师来说,应该选择安全的实践场所,尽量降低来自外界的安全威胁。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结语
社会实践是高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延伸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能产生一定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正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的时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且安全地开展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喜文、董桂军.开拓社会实践课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J].高教文萃,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