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精选2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素材,编写教案素材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素材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
一、 说教材
《静夜思》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一篇李白的古诗,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 说学情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要以语文课程的价值与理念为依据,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情感为基础,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十个生字,会写“静、思、霜、举、望、低、乡”七个字,结合诗句猜想“静夜思”、“疑”、“举头”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及停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背诵全诗。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十个生字,会写“静、思、霜、举、望、低、
乡”七个字,结合诗句猜想“静夜思”、“疑”、“举头”的意思。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及停顿。
2、 难点: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
五、 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采用猜谜语的形式。2、自读自学,十个生字。3、朗读感悟,品味情感。4、总结升华。
1、通过师生对话,以猜谜语的形式:“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
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谁能猜出这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自读自学。 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多种方法学习十个生字 。
5、通过吟诵,吟唱等方法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 积极性。
6、通过小结感悟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2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雪地里的小画家》。诗歌朗诵一遍。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小动物在雪中的脚印比喻成形状优美的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勾勒出了一幅活泼、生动、优美的画面,既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适合即将到来的有关冬天的主题活动。
《纲要》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初步学会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乐于参与游戏,并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其中重点是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难点是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识别各种动物的脚印。
(2)制作电脑课件,将诗歌内容展现出动画效果。
(3)小动物和小动物的脚印的图片各半。
二、说教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更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兴趣,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游戏法。
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地观察,并积极思维。
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动物的脚印,激发创编欲望。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手段,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和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电脑课件直接获得生动的印象。
讨论法是幼儿最喜欢的方法,幼儿可以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1、音画结合,引出诗歌。
活动一开始,我就打开电脑画面,战线出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天空中飘着朵朵雪花,优美的《雪绒花》音乐慢慢响起。这时,我对小朋友说:“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这样视听结合,一下子就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致。
2、动画演示,理解诗歌。
首先我请小朋友观看雪地上出现的的`各种脚印,并以神秘的语气问幼儿:“这些都是谁留下的脚印呢?”让幼儿自由猜测,然后再播放小动物走过雪地的动画,以此来验证幼儿的猜测。接着我又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地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脚印象什么?”幼儿在与同伴的讨论中能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吸收到别人的知识,从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小朋友讨论完以后,我又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见解在集体中发表,并且加以肯定和鼓励,培养了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将小朋友引入诗歌的主题中来,我直接说:“小朋友看,西欧啊动物在雪中留下的脚印就象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它们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我们平时画画都要用颜料和笔,可是小动物们画画是不用颜料不用笔的。你们说,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这样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让幼儿理解了诗歌中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一句。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最后一句的时候,我还是利用电脑画面中“小猫奇怪地问:‘小青蛙怎么没来?’”这样一个动画来完成的。小朋友已经有了一些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所以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3、多种方法,学习诗歌。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这样几步进行:
(1)整体欣赏。我让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完整地欣赏诗歌。
(2)分句教学。就是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着念一句。老师念的时候要有感情,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这样利用自己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比如诗歌中的前两句,我会这样念:“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再如后两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很快就能将老师的语气、神态模仿的惟妙惟肖。
(3)表演诗歌。在小朋友基本掌握诗歌的时候,我启发幼儿为诗歌加上合适的动作,可以分组表演,也可以分男女表演。这样既帮助他们记忆,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至此,活动的重点就解决了。
4、发挥想象,创编诗歌。
这里有两个过程:幼儿讨论,演示动画。“还有那些小动物会象小鸡它们一样可以在雪地里画画呢?它们会画些什么呢?”让幼儿分组展开讨论,然后请小朋友将讨论的结果在集体面前讲述出来。没说出一个动物以后,我就利用课件演示出这个小动物在雪地里行走的画面。第二个过程就是观看画面,创编诗歌。这里我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相处的动物可真多,你们看,它们在雪地里画的画也很美,我们能不能把它们也编进诗歌里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有了上一个步骤做铺垫,热切幼儿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已经掌握,所以基本上都能很快地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编出新的诗歌来。他们可能会说“小熊画面包,大象画小船......”这里可以让个别幼儿示范仿编以后,再让小朋友们互相编,让每个幼儿都表现的自己的机会。这样,活动的难点也就解决了。
5、游戏《帮小画家找画》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动物的脚印,同时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染个一半幼儿手拿画有各种小动物脚印的图片,另一半幼儿手拿画有相应的小动物的图片,然后让小朋友一一对应帮手里的“小画家”找画,看谁先找到。
最后,我对小朋友说:“小动物们一直站在雪地里太冷了,他们要回家了。我们和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说再见吧!”同时,画面上也出现小动物边挥手边踏步走的情景,以此来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语言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次活动中,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他们在“回答提问、自由讨论、朗诵诗歌、表演诗歌”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创编,从而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3
一、说教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方圆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说教学目标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要求会认的十二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说教学设计
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课本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习古诗,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古诗,我想以我们经典阅读课为依托,结合语文识字的要求,把本课定位成“古诗诵读”课。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入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为了达成以上三个目标,我设计如下
1. 激趣导入
由“奇妙的诗”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先播放古诗视频,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古诗。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一读。然后老师指名带读生字,特别提醒平翘舌音。再用游戏“开火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让学生组词,说话巩固生字。学完生字,第二次读古诗,认识句号,再读。还做了游戏“找朋友”,目的在于巩固生字及数字与汉字的对应。
3.借助图画,感悟诗意
出示插图,老师配乐描绘小山村的美景,并示范朗读古诗。教学生读好古诗的方法,生加动作读古诗。走近山村感受美景,分句读,再齐读。带着对美景的感受再读。
4.试背古诗
再读了又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5.拓展阅读
出示郑板桥用数字写的古诗,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作业
用数字说几句话,写一首诗。
四、说反思
在上课的时候,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做的不够好。
1. 老师的引导不够到位,教学不灵活,不知道随机应变。
2. 整堂课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思维不发散,呆板。
3.老师的评价不够及时,多元,针对性。
4.时间掌握不太好,所以前面有些赶,后面又有时间多。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本课要求认读的字词,学会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巩固识字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词,然后通过“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课文理解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说想法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巩固字词:
用开火车、摘苹果的形式复习本课的生字,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遵循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游戏尤为感兴趣,既巩固了生字词,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图片导入,引入新课:
以导游的形式带着学生观看北京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故宫,引起他们的兴趣。最后,到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仪式,结束北京之行。以图片直观的色彩及教师富有影响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目光。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
三)多种读法,体验情感。
1)录音范读,为学文作铺垫。
以有声的语言、直观的文字让学生接触诗歌,了解诗歌大意,为诗歌大意、为理解、阅读打基础。
2)句子品读,体会情感。
读句的过程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其中,我运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也遵循一年级学生直观领悟力较强的特点,从浅显、易懂入手,用适合学生层次的解释方法帮助理解。如“壮观”一词通过让学生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时的插图,从人多、场面大来领会。
3)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在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趁机播放国歌,学生起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表演升旗仪式时的场景、用行动来体验情感美。
4)整体朗读诗歌,感悟诗歌情感。
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连贯地朗读诗歌、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也融入朗诵表达之中。
四)说话训练,课堂延伸。
1)出示带标题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北京的风景名胜,出示话题:北京,我想对你说。并出示录音机:老师把你们的话录下来,寄给北京的市长,让他来听听你们的话,给学生说和演的机会。以演说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以小评论员的身份让其他学生提出评议意见,以录音的方式提高学生说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给他们一个好的锻炼平台。
五)写字部分,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宝宝,让学生先认识组词、然后分析字析、指名板演、其他学生评议,最后练习书写。
在原有诉认识笔画的基础上来遁序渐进地巩固生字,为以后学生的识字、写字打基础。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X单元第X课的《小小的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教学程序、教学思想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
本课教学目标是:
1、图文结合,在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中认识9个字。
2、会写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舟”、“门。”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本课的重点:
1、学会认9个生字、2个偏旁,会写4个字。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本课的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领悟星空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卡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七个环节。
(一)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课件,播放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他们认真看的习惯,并能一边看一边想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因此,我设计以下阅读环节:
1、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先范读课文。这样,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学生就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
2、再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告诉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的办法读准字音
3、多媒体出示生字(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学生认读,教师及时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4、认读偏旁。
5、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这一环节由扶到放,符合认知规律,意在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逐渐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信心,相信学生的认读兴趣会更加浓厚。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学习诗文,引读激情
(1)出示课件
问:a.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抽生读前两句。
b.什么样的月儿什么样的船?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小小的船怎么样?
c.找学生读第3句。问: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了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
(2)多形式朗读,体会感悟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因此,我设计这样的演读方式:自由演读、个别演读
(四)课间休息。
听音乐,练习背诵课文。让我们轻轻唱起《小小的船》(放歌曲)伴随歌声,学生将会进入美妙的境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促发他们欲飞上月亮船的美好心愿。
(五)指导写字。
学生对于写字感到很枯燥,我通过课件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
(六)课后延伸。
通过风景图和古诗的熏陶,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将自己定位于各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6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唐诗《春晓》是(赣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这首诗写春眠香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春晨鸟鸣婉转此起彼伏。字里行间,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春晓》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培养审美情趣的极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一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表现出极大学习兴趣。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性格好动活泼,注意不易持久、分散走神。
为此,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8个生字,辨认多音字“觉”,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在过程与方法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在情感价值观上,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和作者产生共鸣,一起分享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难点是通过诗文的学习,体会作者恋之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三、整合资源说策略
(一)情境再现策略
主要通过cai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以读促悟策略
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美丽的春晨”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为学生勾勒了了一幅美丽的春晓图,尤其是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响,更为学生创设了鲜明的听觉形象,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拓展延伸策略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经验自学相关古诗,把教与学,学生行紧密联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将用一课时完成(不含课外延伸)
四、多向互动说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四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轻松游戏,揭示课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的特点,上课前,我就以学生们爱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做了游戏好吗?
(孩子们一听,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我马上做了一个动作,嘘,老师有一个要求,谁输了要给大家背古诗,孩子们欣然同意,纷纷和我做起了这个游戏。
当有个输了的学生有背这首古诗的,我就顺势说:“你真棒!居然背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以“玩”的形式导入,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也给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注入了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爱学的兴趣,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创设情境,介绍背景
我通过cai课件将李白在春晨即兴作诗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我扮演李白边演示,边渲染气氛。
(三)自主合作感知诗意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出示目标,让学生自学。
第二步检查识字情况。通过添砖加瓦、找朋友、配对子、贴树皮等活动检查识字。重点指导“觉”这个多音字的读法,并让学生记住“晓、啼、知”的结构,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第三步交流评价。对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互动学习,自行解决。重点理解“晓、闻、啼”等词语。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四)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我力求通过“二读一画”,把文本中“美丽春晨”意境内化为学生的图视,达到学生个性化体验,使之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图文对照导读
首先,出示课件,(春天早晨的景色),在散发着花香的导读第1句,早晨体会作者不愿醒来的尽情。
接着,出示课件2,(鸟雀到处鸣叫),在鸟雀声中体会景美人欢,体验读第2句。
再出示课件了,(课文上的插图)经过一夜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体会作者惜春之情。
美读第3、4句。
最后放轻音乐,看着动态的画面有创意地齐读,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2、个性体验品读
在导读的基础上,学生闭上眼,边品读边驰骋想象,老师相机诱导: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让他读哪一句,教师通过激励评价,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张扬自己的个性。
3、整体感悟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我提议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画一画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晓图”。
短短的几分钟,力求孩子们就将心中所想、所悟表达在画纸上,用那绚烂的颜色,动情的语句,描绘着他们自己心中对春天的畅想。看到那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我真的为孩子们这种创造灵感的喝彩。
五、实践拓展内外促迁移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所以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其它诗文,促使能力迁移。
本课的板书设计由春晨、鸟啼、落花等背景和整首诗构成,通过cai课件将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7
一、说教材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的同学较多,大多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根本就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去体贴别人。因此,老师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希望恩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三、说学习目标。
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本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学会讨论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领悟到要学会关心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四、说教法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2、伴着音乐朗读,读中感悟。
从平时的接触中知道,唱歌是孩子们的最爱,我设想如果在课堂中应用的话,效果应该说是不错的。而且从一些公开课上,也时常能够看到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课文,使朗读有更大的收获。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也想尝试一下,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读,从音乐中感悟,从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识字,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写字。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如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课前播放《生日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引读第1、2自然段,并理解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第3、4自然段。(通过朗读理解这两个自然段。)
3、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课件播放《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师生共读)
4、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爱护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向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
(四)拓展练习。
(五)写字练习。
(六)总结谈话。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8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二、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采用以情境教学法、激趣引读法为主,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我安排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9个生字,会认会读;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体会诗文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田字格内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说教学流程
1、出示谜语,引出课题。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再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画中内容,自然引出课题。
2、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范读指导,逐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在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后,通过齐读、男女同学比赛读、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趣味识字
每篇课文的识字教学,我先让学生自主认字,并当小老师教学生读,说说是怎么记住的,接着采用游戏“开火车”、“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的兴趣中学会了识字。在识字节基础上还让学生组词,并进行了说句子的训练。
4、综合运用图画、语言,理解课文。
在让学生齐读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儿,感悟弯弯的、尖尖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刻、真实地理解月儿的特点。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弯弯的,如果你坐在月亮上,还可以看见什么?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及学生的思维能力。
5、巩固练习。
结合本课的课后练习,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连线,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接着以送信游戏来巩固生字的认读,为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检查出个别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
读与背并非语文教学的终止,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时融入了情境, “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而在这堂课上,有了一个很好的迁移结尾:组织学生表演唱《小小的船》。使学生激情再次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总是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学、敢于学。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有4部分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只学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图中提示了4个声母的音和形。
2.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就再加一点内容,学一部分“b p m f”四个声母与单韵母“a、o、i、u”的拼法。
3.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二、说学生
学生刚入学,对新环境的生活感到新鲜好奇,又因为环境的改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有些许不适。汉语拼音的学习内容本来有点枯燥,加上孩子年纪小,活泼好动,个性十足,所以,应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6个单韵母宝宝,2个声母,3个整体认读音节,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齐读加了声调的6个单韵母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
(二)精讲点拨,启迪思维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1.找一找,说一说
2.认一认,比一比
3.读一读,教一教
4.描一描,写一写
(1)教师在四线三格里范写b p m f,边示范边讲解要点。
(2)学生在书上描红,再在后面接着写一个。
(3)在拼音本上漂亮地写,一个字母写一行。
5.夸一夸,奖一奖
表扬这节课上纪律好、学得好的孩子,奖励小红旗。
简单的教学设计,朴素的教育理念,望孩子们在课堂上拥有实实在在的拼读时间和练习机会。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0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具准备
板画一张《晴朗的夜空》,圆月和新月图各一,绘画纸(学生每人一张),幻灯片,录音磁带。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就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四个环节。
1.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并粘上)。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教师趁机提问:
a.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诗人把它说成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b.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c.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提问,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激发学生飞上月球的愿望,体会诗的意境。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幻灯、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乐)现在人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打开投影,放上幻灯片,左右移动幻灯片并描述)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师放64、小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 )。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即范读指导。
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
在这较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围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
a.自由演读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自由演读,按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化的程度不一而进行。
在自由演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运用外显的,自身喜欢、掌握的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现并体会到诗的意境。
在自由演读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读,通过评比,感情是否投入,动作是否和谐,从而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这时学生会置身于那诗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体演读时,教师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分子。
4.创作想像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六、要求:
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作画时,教师可用上音乐喧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未来世界,幻想着遨游蓝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会水到渠成。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1
一、说教材
1、这是长春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图。小朋友托腮坐在窗前读书,屋内十分安静。墙上有钟表和风筝,树上有夜莺,天上有月亮。图画用以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所要学习的四个鼻韵ang 、eng 、ing 、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
第二部分是ang eng ing ong的书写,用以指导正确描红。
第三部分是看图读拼音词,拼音句子,用以练读拼音词,巩固本课所学的韵母。
2、教学目标:
(1)认识复韵母ang 、eng 、ing 、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
(2)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3)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去尝试、发现、合作、探究,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
(4)激发学生们学习拼音、进行拼读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说教法、学法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是比较抽象和枯燥无味的,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如何调动他们的兴趣,是重中之重。为此,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争强学习的'趣味性,我采用了讲童话的方式。创设交际的情境,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意识可以充分地调动起来。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表现为好表现自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展开游戏等形式掌握发音。通过游戏活动达到学以致用。
三、说教学过程
1、童话引入,揭示课题。
该环节用童话引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具体设计如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神游有趣而奇妙的拼音王国,拼音王国里有两大家族,一是声母家族,一是韵母家族,韵母家族中你认识多少韵母宝宝了?他们叫什么名字?快和它们打招呼吧。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韵母家族又来新成员了,想认识它们吗?
2、观图测音,迁移类推。
书中的教学步骤是先有图片,再有韵母。我让学生看图推测读音。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有扶到放的原则,先老师教,强调先发前面单韵母的音再快速连上ng的音,每一个后鼻韵母的发音都是如此。于是学得好的小朋友就能自己发音了。最后ong是最好发音的。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音,老师完全放手。
3、续编童话,学习音节。
利用讲童话故事,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g,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4、在学完复韵母及音节之后,为了巩固学习成果,达到学以致用,设计了“介绍我自己。”
“找朋友”的游戏,使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用,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5、在拓展中升华。
作业超市:
a、我知道我班同学的名字中有ang 、eng、 ing 、ong 。
b、我知道教室的物品名称中有ang 、eng、 ing 、ong 。
c、我知道上学路上很多牌子中有ang 、eng 、ing 、ong 。
6、板书设计。
低年级的孩子比较好玩好动,所以我将板书设计成了一个可爱的小房子,我想对他们一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再有指导书写时我把学习拼音和培养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实践,自己只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书写复韵母时提醒学生“一家人相亲相爱,要靠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bpmf》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部分汉语拼音的第三课。本课配有1幅大图和9幅小图,前四幅小图是配合教学的情境图。图上画有小女孩听广播、男孩爬山坡、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和老爷爷拜佛四幅图,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bpmf四个拼音字母。左上一幅画的是小女孩听广播,突出了收音机的形,可以帮助学生认读b的音和形;右上一幅画的是男孩爬山坡,突出了男孩爬山坡时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和手里举的小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p的音和形;左下一幅图画的是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在这一幅画中,主要是突出了两个大大的门洞和捉迷藏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m的音和形;右下一幅图画的是老爷爷拜佛,突出的是佛像,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f的音和形。4幅插图都以线条表示4个字母的形体,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学汉语拼音《bpmf》时,我把引导学生“读准bpmf四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会“bpmf”四个声母的音和形,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学会拼读“bpmf”与“a、o、i、u”组成的音节。会读出带调音节的音为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bpmf”四个声母与单韵母“a、o、i、u”的拼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出带调音节的音。
下面就第二课时为例,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看图说话,猜谜语、运用适当的评价语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课配有多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之间的联系,达到认读记忆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学尝试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完各字母的读音后,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b与p的区别,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听力训练:听一段话,说出你听到的音节(初步培养学生的听力,让他们在听中巩固旧知)
2、抽读字母卡片
(2)学习单韵母的读音和写法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小红一家的星期天过的可真愉快,奇奇的星期天过的也很有意义。不信,你瞧!请同学们打开书7页,手指第二幅图,仔细看图:奇奇在干什么?(运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新课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说,然后教师再小结图意。)
这一环节中目的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教案素材 相关内容:《家》教学设计倾听花开的声音──评四位老师执教的《识字7》《放小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朴素也精彩——《小池塘》案例评析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教案素材《特别的作业》教学设计之三《an en in un ün》教学游戏《j q x》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p的教学
①教学p的读音:告诉学生:“爬山坡”的“坡”是第一声,读音就就像p,接着运用示范读、跟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p的读音。
(利用小纸条比较p与b发音的不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p的发音,也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互动性)
②教学p的书写
指导学生看图,指名说“p”像什么?(小旗像p的.形状,奇奇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p的样子)学生边回答。接下来我便让学生观察p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并说出笔画顺序,然后再运用范写、描红等方式加深学生对p的认知。
(3)pa音节读法的教学
1、利用原有旧知,根据“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拼猛一碰”的规律,示范发pa的音,学生跟读
2、加上四个声调的练习,其中,尝试组个词语或说一句话(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大胆的发音,师予以指导)
(4)p与b的区分
出示p与b的卡片,请学生自主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编语境歌:右上半圆ppp,右下半圆bbb.然后反复练读。(运用自学尝试法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在拓展练习中,我一共安排了一项:
猜一猜:
1、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
2、一竖像收音机的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
(最后一环节中,再次利用学生感性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小结:(简单的语言进行最简单的总结,但里面一定要有对学生鼓励的语言)
五、说板书设计
p
pb
六、心得
成功之处:
1、将听说读写贯穿于课堂,培养学生更全面的语文能力
2、在读写时强调正确的姿势,养成学生更良好的学习习惯
失败之处:
1、汉语拼音教学没有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而变得尽可能有趣味,更没能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2、对于板书没能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爱好而设计,显得单调而无味
3、内容安排上不够紧凑
4、教师语调上没能做到抑扬顿挫,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备课很不认真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3
一、说教材
今天我我执教的内容是第一册的识字课《大小多少》。这首儿歌由4小节组成。每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这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儿歌,有4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务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刚刚学习过简单的反义词,因此对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学生能大致明白意思,且教材中出示了大量的插图具体体现了所比较内容,因此学生在比对的理解上较容易。但对量词学生大致会说,不太能理解。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孩子多读课文多练习说话。
三、说教学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适应语文学习,对量词在第一单元有所接触,能大致照样子说出部分量词短语,但对量词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常常有用错的现象。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这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的短语。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了解量词的使用。
教学难点: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四、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会重点运用观察法、游戏法、讲解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五、说教学流程
预学
本部分由经典诵读和导入以及前置学习组成,经典诵读为《百家姓》,每节语文课开始之前都进行《百家姓》诵读,达到多次记忆的目的。在导入部分,由于是第二课时,导入较为简洁,以问题“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是在比什么”进入课堂。 互学
本部分有以下环节:
(一)小组交流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我知道了文中谁和谁比,比的是什么?
(二)展示点拨
1.学习第一节
①仔细看图,说说图上黄牛和小猫在比什么?(大小)谁大谁小?
②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③量词强调:一什么黄牛?一什么猫?大的用“头”,小的`用“只”。 这样的就叫做量词。你还能说一头什么?一只什么?
④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出示大象和白兔的图片,进行仿说练习。
⑤多种形式(同桌对读,拍手读,配动作读,小组赛读,齐读)朗读韵文。
2.按照上述步骤学习第二节
3.学生自己按照上面的方法学习第三、四节 方法提示:
①找一找谁和谁比什么?
②边做动作边读一读
③找一找量词,打上三角板。
④同桌之间读一读。
4.指名交流
强调“群、颗、堆”的不同用法。
①想一想:牛、猫、鸭、鸟、苹果、枣、杏子和桃,根据数量的不同,可以用什么量词来表示?(理解“群、颗、堆”的意思。)
②“颗”和“个”哪个词指更小并且近似圆形的东西?用“颗”和“个”扩词。
③齐读课文。
5.书写指导
①出示“牛、鸟”的字体演变图示,学生自己观察书写注意点。
②教师着重范写“鸟”,介绍笔画竖折折钩。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学反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教师就要顺应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景,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音乐等,使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本,在孩子读的很差劲的情况下,肯定孩子字音读的准,鼓励他的勇气,极力呵护学生的自尊与信心,等待孩子的进步与成功。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小小的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第10课,本课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童诗歌,内容包括一幅图、三句话,诗句优美,富于想象,充满童趣。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晴朗的夜空,一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观赏夜空的美丽景象。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又要挖掘出诗歌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课要求学会四个词语、六个生字、两个偏旁,教材这样安排,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一指导思想,使学生理解了字和词、词和句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2、教学要求:
(1)认知要求:
学会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认识两个偏旁,会认3个字。
(2)技能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
(3)情感要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又因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
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
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课诗句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首先板书:一个“船”字。
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船”字,它是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字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见过什么样的船?这样使识字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会了字音,初步认识了字形,理解了字意。
接着又板书:“小小的”。
告诉学生“小小的船”是说这个船很小且很可爱。本课“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样的船呢?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晴朗的夜空满天繁星,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
引导学生说出:弯弯的月亮船。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
(二)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
读通课文句,整体感知文。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就是识字的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渗透字形字义。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有几句话。然后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课文,注意课后生字的读音,动手圈出本课生字。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才能习得,让学生动手画生字,就是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渗透了字形字义。最后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字的读,二是全文的朗读情况。
2、细读阶段:
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今天,我准备说在教《小小的船》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重、难点教学的。这一过程主要在我的教学程序第二个环节:
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中的第二个阶段:
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中进行。我准备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出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的:
请同学们再读这三句话,想象这三句话的意思,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如果不懂哪个字或哪个词,在旁边做上记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课堂而不主占课堂。
在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时,感受。可能有学生喜欢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相机出示课件:星空、弯弯的月亮。)为什么喜欢?学生可能会说出:
这弯弯的月儿就像一只小小的船,月亮很美。真好!(随机让船和月儿重叠)并告诉学生“弯弯的”是个叠音词,结合课题“小小的”指很小,在这儿“弯弯的”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先比较“弯的月儿”和“弯弯的月儿”,通过诵读对比,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到“弯弯”比“弯”更弯些,程度加深。
再让学生诵读比较:“很弯的月儿”和:“弯弯的月儿”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知道“弯弯”更可爱些,带有喜爱的意思。
并相继指导:第二个“弯“读的时候要轻一点,要读出美感。除了弯弯的月儿还可以说什么。在这里把课后第三题的训练渗透其中。其它三组叠词用相同的方法体会。也可能有的学生喜欢第二句:
小小的船两头尖。画面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对比它们的`形状引导学生说出:小船的两头是尖尖的,月亮的两头也是尖尖的,他们很相象。
重点是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机会。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来说,这句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时我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设情境: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蓝的天上有闪闪的星星,那弯弯的月儿就像只小小的船,我们坐上了月亮船,小船在星空中穿来穿去,看到了什么景象?在教师富于感情的启发下,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情趣盎然的谈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的景色。这时引导学生用“我看见……”这个句式说话。这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水到渠成了。灿烂的群星,奇幻的云海,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还可能会谈到火星上的生物,人造卫星等等,进军宇宙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通过想象,扩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显得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品读阶段:
品读诗文句,培养语情感。诗是美的,儿童诗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的读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朗读直至背诵。
(1)引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有效的朗读方法是引读,在这里引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法,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领读过程中,保留了节奏美,仍保留着学生如坐在摇晃的月儿小船在星空中穿行的景象,使孩子意飞神驰,受到强烈的美的熏陶。
(2)美读。美读是一种欣赏性的读,要求以声传情。把美读放在引读之后,是因一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的需要,在范读、引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降低了难度,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避免个别学生出现唱读现象。
(3)演读——唱游。是诗歌,韵律优美,课后第四题要求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伴着音乐边舞边读、边舞边唱。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完成课后第四题学唱《小小的船》的要求。这一个环节,通过“以读代讲、读中促解”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分析讲解,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真正体现了“修正版大纲”的精神: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巧识字形,乐趣横生,学会生字。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轮廓现象,尤其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字形的分析必不可少,为了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激励学生结合字形字义,巧识巧记: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5
一、说教材
《秋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反复读文,读熟读通;
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课后生字提示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秋树片等”。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请学生先自由读在分组读。课件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好心,提取学生兴趣,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看看秋天都变化了些什么,分组讨论交流等等之类
环节5课后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美丽的夏天
好处: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6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认识文中“远、色、近、听”等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谜语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谜底是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认字,练习朗读。
2、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揭开谜底。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反复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生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中就把生字记住了。然后,我把要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抽读卡片,同桌互读等。再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已认识的生字,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通过观察图画,用课件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等,(例如,把耳朵贴在画上听水流的声音和小鸟打招呼等。)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由已学过的儿歌谜语《猜一猜》引出课题《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山水画,或直接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由远到近,说说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山、水、花、鸟)
2、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圈出生字,通过同桌互读,抽读卡片等学习生字,教师指导、正音,然后再通过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生字。
《三》、再读古诗,引导质疑,揭开谜底。
1、逐句讲解诗句与画面的关系。(课件)
(1)、出示“远看山有色”。老师描绘:远远看去,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那么山是什么颜色呢?(青色)
(2)、出示“近听水无声”。同学们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听,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是画中的水,不是生活中流着的水。)
(3)、出示“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可花怎么还在开放呢?(因为是画上的花)
(4)、出示“人来鸟不惊”。请小朋友们和小鸟打招呼吧,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哇!”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是画上的鸟,不是真的小鸟。)
2、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画—一幅山水画)
3、指导朗读及背诵。
出示课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六、说板书设计。
画 有色 无声 开放 不动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7
一、说教材。
《家》是一篇儿童诗。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六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4行),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二层(5~6行),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课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运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准备采用电子白板中的一些功能,如:播放《娃哈哈》,在出示生字后,让学生上台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把词拖到相应的图片中,抓住儿童诗的特点,以不同形式的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整体诵读课文,把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事物间联系,让学生在语文时间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像与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在学习课文开始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面,边看边想像启发学生体会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3、由扶到放,我先出示第一句,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家,让学生知道这是打比方的句子,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其它的句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动手找一找,画一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诗歌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发散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四、说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先出示图片,再出示词语,读词语。
2、初读课文,为图片找家,找到后连词成句,之后做一个游戏,为图片找家,指名学生多媒体演示。
3、美读课文,说一说你是送谁回家的?到它的家里去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设置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演演、读读、想想,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风景图,配以歌曲《大中国》,让学生读出自豪感,最后齐唱《娃哈哈》,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么美的儿歌,你愿意把它记下来吗?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配乐背诵儿歌。
5、教学生字。
这就是我说课的内容。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对教材做简要说明《雪孩子》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册第19书这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书文以连环画的让每个人都感触到雪孩子善良的心灵本篇首次不注拼音的书文这对教学挑战让学生尝试阅读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2、教学
新《书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语文书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对理念的理解综合考虑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我制定本书教学为:
知识与能力:
会认10个字会写3个字学偏旁“子”字旁流利朗读书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书文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书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3、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内容为此我本书教学:识字写字和朗读书文。
学生首次接触不注拼音的书文难点为借助图画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二、说学情
学生半年的学习也的识字能力但学生对书文的理解感悟力还孩子好奇、爱、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三、说教法
从学生情况教学时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识字运用多媒体将学习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我还采用了观察法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了对书文的学习新的'《语文书程标准》对学段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要求在教学中让读贯穿以读带讲在读中问题在读中探究情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多次鼓励、欣赏让学生体验到的乐趣。
四、说学法
“教不教”新《书程标准》一再提醒:自主合作探究时代需要和行之的学习识字我让学生尝试自主识字四人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疑快乐地学习而拼音学习还不扎实的学生建议借助图画阅读还可以猜读、跳读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的乐趣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打算两个书时来本书教学任务书时导入——新授——运用的思路书时在书时基础上练习书写并拓展延伸据此我将对书时详细。
1、激趣导入揭示书题
好的开头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用多媒体书范文创设大雪覆盖申请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景物?学生会说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基础上学生找出这书文哪段内容然后指读自然段。
接着出示书文的幅插图问学生兔妈妈在堆学生会说堆雪孩子顺势我板书“雪孩子”并认识“孩”字。
紧接以问题引入段:兔妈妈为要对雪孩子呢?学生带着问题读段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过程中板书“小白兔”学习“让、起、玩”三个字”。
最后问题“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会故事呢?你们想读一读吗?”调动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2、图文并茂自读书文
本书注音的难度在初读书文时我书范文学习任务让孩子仔细看图3——8想想每幅图上画了再图文对照圈出不认识的字同桌合作交流不认识的字的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3、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低年级识字量单单在书堂上就能解决的了的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尤为在检查识字时我采用认读雪花生字卡片的游戏就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性我还将书文中的10个生字书文内容编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兔妈妈她赶早连忙出去找食物小白兔点旺火合上眼晴睡大觉着了火化成灰全都不知道雪孩子把她救从此变成白云美)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就地检测了学生的情况。
4、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阅读学生个性化的重在自悟我让同桌互相读、开火车读指名读读等一系列读的活动让孩子把书文读通读顺了生字学习为精读书文铺垫然后评价读让学生评价激励进步既让学生感悟了书文的情感又培养学生鉴赏美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为学生架设探究的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
5、细读品味情感
问题“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高兴吗”学生读好“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的很开心”一句并鼓励学生用“又……又……”来说短语、句子学生的语言积累。
问题“雪孩子融化了去哪里呢?”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学生读好“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云为很美也许学生会说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做了一范文好事也许会说雪孩子飞到天空中他心地善良学生说的不理想教师总结:当小白兔家里火灾时雪孩子冒着危险勇敢救出了小白兔舍身救人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创设“当别人遇到时该怎么办”的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一感受雪孩子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学习它乐于帮助别人的可贵精神另一对学生了口语表达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
6、作业分层因材施教
作业一:让学生编个小故事《雪孩子回来啦》思维拓展既积累了语言又了本书的情感
作业二:流利地复述故事主要学习的学生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19
一、说教材
《 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地3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课本配有两幅插图,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本课的安排,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现将《家》一课第二课时拟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会读《家》这首诗。
(2)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四、说学情
学生经过几个月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过通过观察、思考、联系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五、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简笔画、游戏、教学挂图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主动、自觉地为解决问题而读,如通过同桌读、男女生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等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本节课“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本课诗句优美,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主要让学生通过诵读,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亲切的感受,在读后两行时,要让学生带着在祖国的哺育下多么幸福的感情,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先用简笔画画出一间房子,然后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出:家。让学生说说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让学生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朗读,让学生结合观察图,在读中体会诗句的意思,把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试着让学生把一句话换成别的说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进行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师相机出示全诗,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比较他们之间的联系,能过很好地突破重点,理解难点。
3、游戏复习,扩展训练。
(1)做找朋友游戏。指名几个同学分别带上不同的头饰找出相对应的家。通过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2)扩展练习,除书上介绍的这些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最后集中订正。
(3)小结(由学生完成)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简练精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复述课文,本板书又是一个从读到说的转变,同时为学生说话、写话提供了提纲。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20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看菊花》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四段,讲述了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第一自然段讲星期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公园看菊花。第二自然段讲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人们舍不得离去。第三自然段讲大家都很喜爱菊花的原因。第四自然段讲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让学生明白人们喜爱菊花,不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因为它不怕寒冷的品质。插图描绘了五颜六色的菊花迎着寒风开放的样子以及“我”跟爸爸看菊花的情景。第二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要注意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教材的要求以及当前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现状,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8个生字,学会“放、点”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二、说教法
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联系生活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通过观察色彩鲜明的菊花图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展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以读代讲法。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文中写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人们舍不得离去这部分,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从而体会到菊花的颜色美和数量多。
联系生活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人小情多,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补白练习来帮助学习语言。
此外,我还采用同桌讨论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指导学生借图朗读助解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朗读中也培养了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且训练了学生的语感。有些疑难问题让学生同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出示图片,复习第一段。
用高兴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复习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要到公园去看菊花,多高兴呀,让我们赶快坐上汽车出发吧!
2、(出示菊花图,远景)公园到了,呀﹗看到菊花我真想说:呀!
公园里的菊花———﹗(学生回答)
学生在生活中往往很容易为某些事物所感动,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点,进行语言训练,既给学生多了一次情感体会,又训练了语言.
3、听了你们的`感叹,老师也忍不住想说:“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4、指导读这句话。
5、过渡:菊花怎样好看呢?
①菊花的颜色好看吗?有什么颜色呢?学生接着朗读: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再接着让学生上黑板找出黄菊花、白菊花、淡绿的菊花和紫红的菊花,找对的带读一遍后齐读;最后教师指图描述指导读好表示颜色的词。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征是词语概念只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着。利用菊花图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进入课文语境,从而体会到菊花的颜色美。
②多漂亮的菊花,它们开得多吗?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出示“朵”来数。呀!一朵朵的菊花数也数不清。
③怎么办呢,送你这个词“丛”,谁会数?指名学生到上面用一丛一丛来数。一丛丛也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它来数了“片”,也请学生上来数。
低年级学生重现象思维,在体会菊花多的时候,采用了生活中数菊花的方法,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菊花的多,又理解了“一朵朵” “一丛丛”“一片片”的意思.
④是啊,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数都数不过来呢!来发挥我们集体的力量一起来数吧!齐读: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6、瞧,一朵朵形状各异的菊花,精神饱满地开放着,真是好看极了。再次齐读“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7、看到美丽的菊花开得这么旺盛,爸爸喜爱吗?他是怎么说的?
(1)爸爸说:“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爱它。”
(2)指名读,自由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3)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菊花不怕冷啦?
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齐读这句话,解释“深秋”和“迎”)
(4)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8、看着那么美的,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人们舍得离开它们吗?
出示: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齐读、表演读)
9、这么美的菊花,让我们一同再来欣赏一番吧!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为什么觉得菊花更好看了呢?让我们来齐读一下课文吧。(齐读全文)
3、同桌讨论:为什么觉得菊花更好看了?(让学生自谈)
4、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菊花不仅外表好看,而且不怕寒冷,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花也像菊花一样不但美丽而且不怕冷呢?下节课再来告诉老师好吗?
5、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放”和“点”字
2、学生描红
3、在习字册上练习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2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课文《比尾巴》。下面我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
本文共四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句。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猜谜语(课件出示),谜底分别是书上的六种小动物,学生很容易猜出来。这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转入话题:那你们才这些小动物干什么来了?引出板书:比尾巴。
第二步: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问学生:“动物尾巴各有特点,他们比什么呢?”引起学生思考,引出第一组问句。让学生观察这些句子的特点(都是问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指导学生读好问句。采用多种方式读,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在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热情,并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本课的难点得以突破。接着出示三个答句。第一组三问三答出示,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问答的对读。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后面的一组问答让小组互相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上头饰朗读课文,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更大的`提高了他们的朗读兴趣。
第三步:知识拓展
遵循语文教学要开放的理念,适当地在课内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我出示其他动物图片,鱼、马、牛等,让学生观察动物尾巴的特点,找学生说一说,既拓展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为课后的练习打好基础,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第四步:布置作业
在作业布置方面,让学生回家查一查动物尾巴的功能,和家长说一说,下节课讨论。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方便指导学生背诵,我的板书紧扣课题,左边写动物尾巴的特点,右边写上动物的名称,简单直观。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22
一、说教材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诗句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全诗六行两句,紧扣一个“家”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点明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揭示了他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读者领悟到“家”的内涵,理解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自然就成了儿童的“家”。自然界的生物尚且爱它们的“家”,我们更加要热爱祖国了。作者运用由此及彼的类比手法,表达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特点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运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说话。
其中,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词句,是本课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为此,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以读为主;注重教给读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读书习惯,通过以读促演,以演促读,读中品情,读中悟理,让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2、运用情景教学法;根据低年级儿童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及图画、卡片等呈现形象直观的画面,采取看看、说说、读读、演演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放飞想象。
3、紧扣主题“家”,精心设计提问,以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层次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解疑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说过程
(一)认读“家”
本课的教学从认读“家”这个生字入手。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认读“家”后,师帮助学生从“宀”(房屋)和“豕”(猪)这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家”这个字的组成和意思。(古时候的人有了屋子就可以挡风避雨,屋子里有了小猪就可以用它去换钱换粮,这样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喜欢家的理由,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出家很温暖,很快乐,很幸福等体验。
(二)寻找“家”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检查初读情况后,我要求学生带着“这首诗歌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学生不难说出本文写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和我们的家,我把这些词语分别贴在黑板上。这时出示书中的彩图,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很快从图中分别替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找到了自己的家,并且也从讲台上的生字卡片中找到了它们的家的相应的生字卡片,并贴在黑板上,巩固了字音,
(三)理解“家”
1、课文第一句
课文的第1、2、3、4行分别描绘了蓝天、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结构句式相似。我以问题“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和我们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呢?想不想去看一看?”激趣引入,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组织教学。先在多媒体渲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行,请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图画,紧扣“蓝天”的广阔和美丽,说说假如自己就是飘荡在蓝天上的白云的独特感受。接着,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懂得比喻的形象巧妙。
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学习。先自学文本,借助图画,有选择性地品悟语句。在全班交流时,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我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引导。下面以第三行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接着通过动作表演加深感知。在此基础上,创设采访情境:“小鱼,小鱼,我带你到岸上去做游戏好吗?”引导学生体会:“鱼儿一旦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从而感悟“小河是鱼儿的家”这一比喻的巧妙。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其他两行词句作类似处理。
2、课文第二句
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课文中的重点句,学生对它的理解则缺少生活体验。因此,我先调动学生大脑中与祖国相关的知识储备,创设“我对祖国知多少”的情境,提出问题:“我们祖国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课前了解知识。接着在音乐的渲染下,播放祖国山水风光的录象,如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和遍地的鲜花,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的景象,进而体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接着歌舞《娃哈哈》的.音乐声中,观看学生丰富多彩课内外生活情境的录象,进一步激发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哺育下孩子们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进而感悟“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接着,师生互动参与,创设“祖国就是我的家”说话练习,使深入体会祖国不仅是老师的家,父母的家,更是千万孩子和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家。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在音乐声中感情朗读,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创作《家》
学完了课文《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还知道(哪里)是(谁)的家?我们也来写一首《家》的诗,好吗?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说一句话,引导学生编成一首新的小诗。
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了解掌握的知识信息,并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更积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加深对家的含义的理解。
(五)识写生字
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出示生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请学生交流字形的同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重点指导书写“云”字,边引导观察,边示范板书。接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规范地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2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与教学处理: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难点是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他们对科普读物十分感兴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习特点,我充分借助网络教学,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索中了解生字,读懂故事,开端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活的地球中的科学秘密产生兴趣。围绕新课标要到达的三维目标来订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
(1)了解“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读好有恳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征象产生浓重的兴趣,并大抵了解这一科学知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本节教学重要完成我会认,我会读的知识技能。在引导学生明白课文的同时,引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绪态度。
4、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课件、卡片、磁铁、铁钉、头饰
二、说教法
兴趣是儿童的老师,从儿童喜好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差别,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开课前的故事引入、初读学习小老师领读及学习中实行运动,使学生得到学习成绩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引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到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标,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本领。我在教学中充实运用网络媒体本领,开展情趣教学法。如:课文动画朗读导入,小猴摘桃识字游戏,学生登台实行,地球知识展示,脚色朗读课文。同时如许运用网络媒体本领,也到达了寓教育乐的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1、从一年级起培养孩子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理想地达到这一点还不太可能,但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万事万物总有开始之时。
2、教学应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在低年级尤其应该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活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地心吸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故事。(要求:一边看,一边想。)
2、从故事中你认识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3、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后齐读课题。)
过度: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最聪明。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文的生字、新词标画在课本上。
(2)同座互相检查画出来的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小老师指名读,领读)。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学思考:是谁摘下了桃子?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教师导言:通过初步学习,我们了解到是地球爷爷用自己的手,帮助猴子和小兔吃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那么,地球爷爷的手究竟长得什么样呢?请同学们互相学习,找到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小伙伴们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交流。
3、检查汇报。
4、相机引导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手的作用。
5、作实行:磁铁吸引铁钉,用这个例子,形象地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引力”。
6、扩展:你还能举例说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吗?(请学生泛论,老师也可借机为学生报告牛顿发明地球引力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7、小资料:地球知识。
(四)全班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24
一、说教材的理解。
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孩子们在幼儿园早已听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还学了不少有关动物尾巴的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十二个生字。学习朗读问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突出一个“趣”字,在趣中识字、认物、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通过学习能正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四、说设计理念:
学生和小动物之间有种解不开的缘分,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导入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表演读等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自信!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流程(含课件):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一下子很难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该如何引领他们进入上课的状态?一开课,让小朋友们玩“摸身体”的游戏,把孩子们快乐地带入新课中。创设情景,动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特殊比赛,叫比尾巴大赛。趁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让学生齐读。接着听录音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中。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先让孩子们读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开展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孩子比较(巴和把,公和松),教给孩子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偏旁的识字方法,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然后逐层深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小猴上楼梯——去拼音读生字,小猴过河——读生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学生兴趣高涨,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样,让识字学词这项枯燥的认知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学生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反复练习课文中的六个问句,告诉孩子们有“?”的读到句末往上扬。齐读,开火车读。接着利用课件播放《比尾巴》儿歌视频,美妙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给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造成一定的冲击,拉近了学生和文本间的距离,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生活,孩子们传染了动物们的快乐,又让孩子们了解了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活动给动物颁奖并宣布比赛结果做好了铺垫工作。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整个教学活动以趣为主,孩子们就不容易走神,会积极的投入课文学习中。新课标注重学生朗诵能力的训练。先是男女一问一答对读,如山歌对唱般,避免读书形式的单一,接着表演读,极富儿童情趣,让学生乐于读文。
本课教学,以趣为主,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形式。为了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我用课件出示了一组动物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然后自编儿歌,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想像能力,又训练了说话能力。最后布置作业,给粗心的动物朋友画上尾巴。
总而言之,课件的制作,我力图通过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方面的元素,把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能激发低年级的孩子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富有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研读教材,细心解读文本,继续研究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今天我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次比赛,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同仁能慷慨地给予指正!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25
一、说教材:
《雨后的森林》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中的第4课,雨后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雨后的森林是一首清凉精美的儿歌。
二、说教学目标:
1、我制定了5个教学目标: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写“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
①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说教法: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集中,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应多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低年级的课堂应是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因此,在讲解课文时,我采取了讲为辅,读为主的形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我是这样实施我的教学的:
首先,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森林里都有些什么?学生交流。
2、那你们知道雨后的森林里又是怎样的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把书上要求会认的字制作成课件,依次出示,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来读,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然后,理解课文,课文的前两句我指导学生体会雨后的心情如何,从而引导他们用愉快轻松的语气来朗读这两句,紧接着组织讨论:
①想想雨后的森林有什么?
②作者是指名介绍它们的?
在讲解这个环节中,以贴图画的形式展示这四句话,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以有趣生动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课文;接下来,拓展思考:雨后的森林里或草地上还有什么?要相信孩子,因为孩子的眼睛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丰富,更美丽更多彩;最后,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重点强调要读出自豪与赞美的语气。
在讲解课文结束后,让学生试背课文,男女生比赛背。全班齐读。为这首诗歌补写上几句,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现空行诗句)生看图编诗句。(师引导学生从拟人化方面编)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编出图外的诗句。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素材 2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尾巴》,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性质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全文共四节儿歌,第一节与第二节相对应,第三节与第四节相对应。两组儿歌结构完全相同,都是由简单的问答式构成,其基本形式是:一节问,一节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方面:
1、鼓励学生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随文识字,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巩固生字。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准备
六种动物图片、生字卡片、动物名称卡片
二、说教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导入,引出课题《比尾巴》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比赛结束后,设计了颁发奖杯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再次复习课文内容。
2、分散识字法。鉴于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狗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衣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还有部分生字采用随文识字。
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朗读感悟法。新课标强调阅读要凸显学生的感悟。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完一、二小节后,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己学习三、四小节。在朗读时,我让孩子和老师合作读,然后让孩子自己找好朋友读,最后同桌间相互读,再让孩子评价同学和老师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合作中获取经验、发现问题、互相促进。
2、读读、演演、说说、写写。读在粗读课文时,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理解课文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同桌你问我答读,男女生对读,配上动作读,师生问答读。教学中重视朗读指导,读好问句语气。演配合动作表演课文。说说说你还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写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时我分六个环节来进行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那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今天,它们要在森林王国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当裁判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参加比赛动物的名字,多读几遍。
2、出示动物图片,让孩子们和小动物打招呼。
3、出示写有动物名称的比赛服卡片,让孩子们替不识字的小狗给参赛选手发比赛服装。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读中探索,突破难点
1、课文的教学难点是读好问句。文中1、2节和3、4节结构相同,我重点指导好1、2节,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第一步:老师范读,引导发现动物尾巴的特点,随机识字;第二步:指导读好问句,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第三步: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第3、4节,运用学习1、2节的方法学习3、4节,先朗读,再感悟,体现扶中学的学习方法。
3、趣味对读,感悟理解
看图对读课文,同桌问答读,自由找伙伴读,配动作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给小动物颁发奖杯,读全文。
(五)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写好撇折。
(六)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1、说说你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课后请小朋友去了解一下动物尾巴的作用。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