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精选17篇)
前 言 第1篇
前言教案设计 前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活动,正确区分政治现象。
(2)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从政治与经济、与阶级、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3)简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内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事例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能够运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政治的科学含义。
(2)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 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 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三、--
『导入 新课』
设问:同学们寒假“政治”作业 做完没有啊?(答略)我们这里说的政治作业 是不是我们这学期所要学到的政治模块呢?(引起学生思考,重点理解政治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等都包含“政治”二字,这学期我们要学习政治生活这模块,首先也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可是,“政治”二字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要从多方面来理解。
『讲授新课』
一、政治的科学含义(重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1)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
(2)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又反作用于经济。
(3)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政治的实质是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斗争。
阶级: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生产资料占有不同。阶级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人格承担者,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由于经济地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为了实现和维护各自阶级、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则势必发生激烈的阶级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生活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1)阶级性是政治根本属性;
(2)政治关系随社会阶级关系而变化。
现阶段,我国国内的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原因:(1)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2)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开展的;
(3)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而为了实现和维护这一利益,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管理和利益应当怎么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所以,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二、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原因(1)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同志格局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各政治赋予的新的内容。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s初级阶段;在这阶段,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当然是政治。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矛盾,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生产力。这又反映了s现代化建设是我国s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是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途径,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又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所以,……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金额义务,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如何组织、管理,通过政府执行)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体、国体、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责任)
四、学习方法及要求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现实性、实践性);
2、坚持历史的、辨证的观点和比较分析方法;
3、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4、课前一定要预习,并在预习中归纳知识点和找出疑难问题,做好标志、记号。
5、同学们课堂上要主动参与,认真思考,与老师的讲析同步理解,做好重要知识点的笔记,决不能只是一架录音机,培养自己的思维分析问题能力。
6、希望大家课后用一定的时间复习,通过练习实践巩固知识的理解。
7、还要多关心时事(通过阅读新闻报纸、书刊和收听新闻录音等途径获得),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时事问题。
前 言 第2篇
前言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部分主要介绍学习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通过部分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认识到学习经济知识的重要性。(新教材部分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删除了经济的含义,但是在整个教材的体系还是在围绕经济的含义在叙述,因此我们在重点难点中还是介绍了经济的含义。因为教材删除此点主要是从降低教材的难度着想,而不是有知识性的错误)
整个经济常识由和两大部分(共八课)组成,具体见下表:
从经济现象入手,说明:
1、经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第一课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部分
(具体知识)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生产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分配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第七课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交换、消费
第八课 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对外经济
生产:指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创造出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分配:已生产出来的产品分给社会、社会集团以及社会成员的过程和形式。
交换:指人们的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消费: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对物质资料、精神产品和劳务的消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为人类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必须有相应的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否则无法生存,相应的其他活动就成了空中楼阁了。这一观点成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现代化建设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等观点最强有力的论据。
2、对经济含义的了解
对经济含义的理解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解经济是一种活动,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活动。人类要生存,就必须首先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来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只有在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科学、宗教、艺术等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广义的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活动。狭义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指广义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的一个环节——生产活动,即生产过程中创造产品的活动。如工人制造机器、农民耕种粮食。分配是指把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分给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如工人通过劳动所得报酬、国家通过税收所得的收入等,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如果没有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可能进行分配。交换是人们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而进行的交换劳动产品的活动。如人们购买东西,实际上是在以钱(货币)为中介进行劳动产品的交换。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需要对各种消费资料(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使用和消耗。包括人们为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消费,也包括再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燃料等方面的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是保证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连续不断的过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活动,同时,分配、交换和消费又会反作用于生产。经济活动实际上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的生产活动、分配活动、交换活动和消费活动。
第二,经济是—种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结成的经济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关系,也叫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种广义的生产关系,除了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还包括人们在分配活动、交换活动以及消费活动中等等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明确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如何分配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在了解经济含义时要认识到经济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了生产为谁服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的重点
对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的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学习经济常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任务和方向。
第二,从个人方面看,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个人懂得经济常识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参与经济活动,增强自己经济活动的有效性。
第三,学习经济常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从而树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
1、注意经济活动四个环节的顺序,这四个环节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只有生产出产品,才能进行分配,由于产品不同,只能满足某一方面的需要,所以需要交换,各取所需,随后才能进行消费。
2、广义与狭义的经济关系。广义的经济关系是指在生产中结成的的一切经济关系,其中有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狭义的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要把经济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要区分开来。在当今,经济一般有以下几种含义:
(1)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活动。
(2)国民经济的泛称,泛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
(3)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
(4)日常生活中的节约或节省;个人或家庭的收支状况等。
前 言 第3篇
前 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关于社会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以及关于当代国际形势和时代潮流的介绍,理解学习这些知识对青少年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立志成才的紧迫感的重要意义。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本书内容必须树立的基本观点和必须运用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学习初三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本课程的逻辑结构和学习方法教学设想:使用幻灯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组织导入:共同回顾中国2001年的几件激动人心喜事——申奥成功、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足球打入世界杯举赛等。引导学生比较新旧中国的状况,并做出思考。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国民素质应先实现现代化。时代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现代的法律意识,还要求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将继续学习初三的思想政治。二、讲授新课: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学们能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迅速的投入到初三的学习生活中,这与同学们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分不开。提醒大家: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理想之花只有在科学理论滋润和灌溉下才能永不凋谢。确立崇高的理想,拥有成功的人生,需要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科学的认识。同时,作为中国公民应该关注祖国的发展,力求把个人的理想和祖国利益结合在一起。很显然,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必须了解社会发展常识;要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必须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这就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主要目的。2、展示投影同时具体介绍初三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见课件)不失时机地穿插提问、思考、讨论、介绍相关问题。如:五种社会形态、我国的国情(各方面的)。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示最近国际上白热化的人才大战,让同学们一方面了解国际竞争的关键,另一方面激发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为将来自己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作贡献奠定基础。3、共同讨论学习方法。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归纳提出一些学习时的注意点和要求(并展示投影),每一点适当作些解释说明明确中心:社会主义发展常识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抓住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学会联系: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社会发展史善于思考: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全面、历史、发展的观念)学以致用:运用所学概念、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三、总结巩固作业布置:课课练选做 预习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历程
前 言 第4篇
前 言
cbs
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哲学和人生观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这门齐全的积极性、自觉性。
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哲学概念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升入高中二年级,不久将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既然学文还是学理工,具体学什么专业,考什么学校等问题。我们对上述问题作决定可以随心所欲吗?为什么?
高二生活开始以后,同学们大多有一种紧迫感。有的同学就暗暗下决心:以后要尽量少参加学校的活动,班集体的事能不管就不管,集中精力学好高考科目。这种想法对不对呢?为什么?
中共xx大召开前后,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一个热门话题:关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问题。有的人认为公有万分过低,有的认为过高。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多大合适?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英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首只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无性繁殖)绵羊“多利“。各国科学界、政府机关、舆论等各方面对此项研究成果的意义都表示极大的关注,同时对可能产生的复制人的机会和由此带来的伦理危机表示极大的忧虑。“克隆羊”的诞生对人类是喜还是忧?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这一科学成果呢?
近来,科技发展态势,似热浪滚滚。于是,有个美国人写了一本名叫《科学的终结》的书,认为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即将走到尽头。这种观点对不对呢?科学有没有终结?
(设计上述问题,一是消除学生对哲学的神秘感,引起学习兴趣。二是为哲学概念教学铺垫,要着重引导学生归纳出它的哲学思想。在讨论过程中,可用投影、小黑板逐步显示有关内容。)
投影1
问题
答案
哲学依据
方法论意义
选择专业、学校能不能随心所欲
不能随心所欲
客观决定主观
要从实际出发
如何处理德智体以及个人和集体关系
德智体全面发展,关心集体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处理问题
所有制结构由什么决定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按规律办事
克隆技术是喜还是忧
亦喜亦忧,喜大于忧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科学有没有终结
没有终结
事物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人的认识不能停止在一水平上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上述事例仅涉及到同学们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限的几个问题,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总是与一定的哲学思想相联系的。哲学思想无所不在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只是人们不一定都自觉地意识到罢了。
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
我们在前面总结出的一些哲学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说起。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着两项基本的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板书)
人都是在同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存在和发展的。人的活动都是以调整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目的的。因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同时,也使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人们在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在调节自身的关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文明史开始以后,在人们实践的基础上,逐步产生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这些具体的科学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样使自身得到发展和完善。
与此同时,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时时刻刻同周围环境接触,对各种具体事物产生一定的看法,随着实践的进行和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即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这就是人们的世界观。
例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会感受到世界上实实在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并不总是能成功,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实现。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这种看法,就不是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而是带有根本性、普遍性,是更高层次的认识,属于人们的世界观。
哲学家们把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加以提炼和加工,把在实践中形成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加以总结和提高,把它们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之后,就形成为一定的哲学。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板书)
1.哲学是关于世界现的学说(板书)
(l)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它不是指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说,这种看法带有整体性和根本性。它不可能是对所有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看法,而是对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普遍规律的看法和观点。例如,是主观决定客观还是客观决定主观?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是本来就如此的,还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还是相互联系的?对于客观世界人们能不能认识和改造,怎样去认识和改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什么?等等。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几乎是人人都有,只不过一般人是不自觉地、不系统地掌握着某种世界观罢了。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板书)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哲学不同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它是一门学问,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是哲学家们把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加以论证,形成一套体系,并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了哲学。
可见,从世界观的形成,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和世界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人有,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要使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升华为理论,使自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就要学习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板书)
请学生回顾正在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师归纳)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知识。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各门具体知识为基础,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例如:数理化三门学科有许多公式、定理。这些公式、定理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人们经过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取得的,这就是哲学所作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对具体知识有指导作用。?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技书)
同学们知道人们是以一定的世界观作指导去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的,持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这就是方法论问题。认识世界要有认识方法或思想方法,改造世界要有行动方法或工作方法,哲学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总的普遍适用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教师可再次用投影1说明。)
客观决定主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是客观的,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就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这些都属于方法论的范围。正因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所以它就能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能队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上使人变得更聪明。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称哲学为智慧学、聪明学。
那么,是不是一切哲学都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教师小结:不是一切哲学都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观点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错误的哲学观点不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人糊涂、愚蠢,甚至犯错误。事实说明,只有正确的哲学思想使人产生智慧,增长才干。我们说哲学是智慧学、聪明学,主要是指正确的、科学的哲学,即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我国古代的孙武、孙膑等,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杰出的军事家,是与他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密切相关的。古代许多哲学家同时又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这也不是偶然的巧合。
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因为哲学“能揭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着手的路线中选择一条路线”。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都必须遵循唯物论和辩证法,只是有自觉与不自觉、彻底与不彻底的区别。
同学们将要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能使我们真正聪明起来。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教书)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板书)
教师: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和近代一些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不同程度地包含了正确、合理、科学的成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哲学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产生在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立足于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吸收了人类以往一切思想文化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我国广大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战士以及其他行业的人们,积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吸取智慧的营养,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他们还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评价有关社会问题,指导自己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选用李四光、钱学森事迹为例说明。)
2.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意义 (板书)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同学们来到这个世界,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同样生活在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有价值,有的人生活得没有价值?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呢?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应当怎样认识和处理人生旅途中的困难和问题呢?包括社会生活的、国家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必然碰到的,同时又是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必须以科学世界观作指导。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在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时,得出正确结论;有助于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助于分析人生重大问题,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有助于搞好学习和指导工作。
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对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现有直接的奠基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它。在学习中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于理解,着重于运用。不断地理解,不断地运用,我们就能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前 言 第5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要求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 经济的基本含义
(2) 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2.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二) 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概况,增强发展经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经济的基本含义
2. 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经济的基本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要买东西,工人要生产产品,等等,这些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那什么叫经济呢?从今天起我们就学习有关经济常识 的知识。
讲授新课
(一) 经济的基本含义
1. 经济和人们的生活、 (1)从家庭和个人角度看
社会的活动关系最密切
(2)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
2.经济的基本含义
(1) 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 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活动决定其它一切活动
(2) 经济活动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4)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5) 经济的基本含义。
(二) 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1. 经济常识的特点。
2. 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 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的含义,知道了经济常识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前 言 第6篇
前 言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目的
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基本国策及发展战略;提高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前 言
[课程标准]
1、教学内容
(1)学习社会发展常识,初步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认清中国基本国情,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2、基本要求
(1)崇高的理想,要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2)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加深对国惰的认识。
[教学方法]
图表、故事、例题
[教学过程]
一、学什么?
(1) 社会发展常识——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2) 国情、国策: 重点——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为什么学?书P1倒数第一段
三、怎么学?书P2(五点)
故事一:谷仓里的金表
一个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金表遗失在谷仓里,他遍寻不获,便在农场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要人们帮忙,悬赏100美元。人们面对重赏的诱惑,无不卖力地四处返照,无奈谷仓内谷粒成山,还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其中找寻一块金表如同大海捞针。
人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没找到金表,他们不是抱怨金表太小,就是抱怨谷仓太大、稻草太多,他们一个个放弃了100美元的诱惑。只有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努力寻找,他已整整一天没吃饭,希望在天黑之前找到金表,解决一家人的吃饭困难。天越来越黑,小孩在谷仓内坚持寻找,突然他发现一切喧闹静下来后有一个奇特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顿时停止寻找。谷仓内更加安静,滴答声响得十分清晰。小孩循声找到了金表,最终得到了100美元。
成功的法则其实很简单,而成功者之所以稀有,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法则太简单了,没有坚持,不屑于去做。这个法则叫执着。成功如同谷仓内的金表,早已存在于我们周围,散步于人生的每个角落,只要执着地去寻找,专注而冷静地思考,我们就会听到那清晰的滴答声。
故事二:承受极限
一位年轻人毕业后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小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他拿着盒子一溜小路,快步登上那高高的狭窄的舷梯。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快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他看了看领班,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等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去,领班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
这时他有些愤怒了,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尽力忍着不发作,拿起盒子艰难地往上爬。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罐咖啡,一罐咖啡伴侣。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下把盒子仍在地上:"我不干了!"说完,他感到心理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释放了出来。
这时,那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就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你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启示:1、要有执着的精神
2、要有正确的方法
(1)学会联系
例题:2001年江苏南京中考题,认真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有关要求:
您用母亲般的温暖拥抱着我们,您用父亲般的胸怀呵护着我们。斗转星移,您领导着中国革命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您带领着中国人民不断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一中国共产党。
您是伟大的!是不屈的!社会主义航船靠您掌舵;社会主义事业由您领导。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您是中国人民永远的希望!在您八十诞辰之际,我们,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呈上自己的厚礼,不用蜡烛,不用蛋糕,只有一曲心中的歌一一党啊,我们热爱您!
①请给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标题。《 》
②若以上述标题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您设计出该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要求:能围绕主题,渲染气氛,鼓励参与,讲究实效。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③请选取您所设计的活动步骤之一,结合班会主题,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①如《八十年历程,八十年辉煌》、《党啊,亲爱的-妈妈》、《丰碑》、《我所知道的一位共产党员》、《民族的骄傲,人民的希望》。
②主题班会活动步骤的设计,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但要紧紧围绕庆视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这个主题具体展开,做到渲染气氛,激发热情,鼓励参与,讲究实效。凡符合上述要求的设计,均可酌情给分;确有创意的,给创意分1分。比如: 第一步,合唱:《党啊,亲爱的妈妈》; 第二步,请学生代表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发展情况; 第三步,请老共产党员讲革命先辈的故事; 第四步,诗朗涌:《把一切献给党》; 第五步,全体起立,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班会结束。
③活动步骤的分析,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设计该活动步骤的理由;该步骤活动的意义及具体内容:该活动步骤要达到的目的及效果等。考生只要对上述内容之一或全部做出具体分析,即可酌情给分。比如:班会设计的第三步骤"请老共产党员讲革命先辈的故事",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角度一,青少年年轻,对党的历史不够了解,该步骤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奋斗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角度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该步骤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角度三:老共产党员讲的故事,可以激发我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可以激发我们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承担起时代赋予给我们发崇高使命。
(2)学会思考:
(3)学以致用:
例题:漫画--后人栽树。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1)方法:由表及里。
分析漫画题,应从三方面着手:①指出漫画本意(是什么)。认真观察漫画,找准漫画的每一个关键的落笔点,通俗说出该漫画的内涵。②结合课本,推理漫画引申意(为什么)。分析说明为什么回出现漫画中的情形。③面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亮明自己的观点(怎么办)。如果漫画揭露的是不足,应找出相应的措施、策略;如果漫画谈的是成就,应赞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特别似乎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2)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案:① 漫画说明"后人栽树",但"栽不得树"。(是什么)② 因为"前人"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③ 我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做大自然的朋友,而不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
[课堂小结]
一个具有、两个必须、五个要、一个能使
附: 陶铸论"崇高的理想"(摘录)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不同,同一个时代,一个人与一个人又不同。……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是树立崇高理想和实现崇高理想的最好时代和社会。生活在我们这样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人,没有崇高的理想,是可悲的。一个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好像迷失了路途一样,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那里,做什么,就是连今天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都弄不清楚。我们大家为什么要进学校呢?为什么要读书呢?进学校读书的目的何在?当我们翻开书本第一页的时候,就要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我们回答的关于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的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一个算盘,才不致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理想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青年人来说,更是一个大问题。
名人名言录
不管的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却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着就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
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限于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么实行?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 ——陈毅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是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巴斯德
前 言 第7篇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1]
前 言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经济的基本含义、《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学生识记、理解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使学生用市场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教学重点
1、经济的基本含义
2、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经济的含义
教学方法
复习法、 讨论法、讲解法、阅读法、比较法 、图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提问¬——讨论——互评`——小结。
2、课外活动:结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分别参加一些政治活动与经济活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经过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简要地讲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高一思想政治课主要讲述经济常识的内容。上、下两册由前言、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识三部分构成。今天讲授前言部分。
前 言 (板书)
一、经济的基本含义 (板书)
1、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页第一段,谈谈对经济现象的一些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以上我们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角度列举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许多经济现象。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经济关系之中。那么,什么是经济?它的科学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页第3段,并结合前面所讲的各种经济现象来思考这一问题。
2.经济的科学含义 (板书)
学生阅读、回答(略)。
教师小结(边讲边展示`cai):
(1)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这里的生产是指人们使用生产工具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把产品分给国家、社会集团、社会成员的过程叫做分配;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叫交换;消费是指对物质资料进行使用和消耗。
(2)经济是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种经济活动
凡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活动都是经济活动。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活动是什么经济活动?
教师展示cai:
a、农民种田和工人做工(经济活动);
b、通过某种方式拿到工资(分配活动);
c、商品在市场上销售(交换活动);
d、有了钱怎样花(消费活动)。
(3)经济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教师提问:上面讲的四个环节与以前学习的生产关系的三方面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一般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则包括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经济关系,其中有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人们所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这些环节会形成相应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经济的含义中所讲的生产关系,是指广义上的。
(4)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关系的基础,并决定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说明了经济的科学含义。那么,我们怎样用简练而规范的语言来准确、科学地表达这一概念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页第1段的黑体字,用红笔画下来并朗读几遍。
教师展示cai:
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
↓
经济就是指` 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
↓
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板书)
1.经济常识的内容` (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第`2、3段,思考并回答:经济常识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1)基本特征(板书`):经济常识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 导,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讲述与公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课程。
(2)主要内容(板书`):经济常识由前言、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识三部分组成。
教师展示`cal:
前
言1.经济的科学含义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第一课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基础
第二课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部分
(具体知识)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生产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分配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第七课 商品劳务市场和消费者交换、消费
第八课 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
2.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板`书)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板书`)
教师提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一切问题的关键.学习经济常识,能够使我们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懂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光明前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从而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2)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 (板书)
提问:如果你是一位`500万元的体彩中奖者,你会怎么用这笔钱?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里,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经济常识.学习经济常识,就可以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运用历史的、全面的观点和方法,说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参与经济的能力。
(3)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板书`)
教师先讲述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奔驰车在武汉被砸的事件:据了解,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XX年12月购买奔驰轿车后,多次出现故障,问题得不到解决,于XX年12月26日砸毁了这辆价值`70万元的豪华“奔驰”。XX年`3月`8日,又一辆120万元s320型豪华北京“大奔”在武汉野生动物园砸毁。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讨论,如果你买到伪劣产品该怎么办?
学生相互讨论并发言`(略)
教师小结:如果买到了伪劣产品,可以采用以下途径寻求解决:a、直接找商家协商解决;b、找生产厂家协商解决;c、通过消费者协会解决;d,通过新闻媒介解决;e、到法院去起诉有关负责人。
由此看来,经济活动中要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利益。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的含义,了解了经济常识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明确了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地学好这门课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条件。
扩展
引导学生养成运用经济常识中的有关理论,分析社会生活中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从小被养自己的经济头脑。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哪些属于经济现象. ( )
(1)xx届世界杯足球赛于XX年5月31日—6月30日在韩国、日本举行
(2)安南秘书长抵达东帝汶参加该国的建国仪式
(3)小刘去深圳打工
(4)我国发现并开采柴达木油田
(5)南昆铁路正式通车
(6)“心连心”艺术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老、少、边、穷地区”演出
a、(1)(3)(5) b、(2)(4)(6) c、(3)(4)(5) d、(4)(5)(6)
2.要准确地把握经济的基本含义就必须明确 ( )
a、经济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活动
b、经济是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
c、经济在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社会性质
3、我国的“百强县”,随着经济的发展,普遍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和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这个事实说明` ( )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经济是基础,经济活动决定一切社会活动
c、我国农村需要大力增加娱乐设施
d、经济的关系制约着各种社会关系`
4、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
a、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经济关系`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标志
c、资本主义比封建社会进步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二`.辨析题`
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对前者起指导作用。
参考答案:
一. 1、c 2、abd 3、ab 4、a
二.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不能说成是“基础”与“指导”的作用。
(1)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构成经济。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既决定经济关系的性质也决定经济活动的性质。
(3)经济关系是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活动体现经济关系.以,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板书设计
1、 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一、经济的含义 生产活动`
2、经 济 的 科 学 含`义 经济活动`
前 经济关系`
1、基本特征
言 2、经济常识内容(三部分)
` 二、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了解概况 明确方向
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提高能力
增强观念`
前 言 第8篇
新的课程改革,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给广大教师提出了一系列亟待研究的课题。
进入新课程实验之后,教师们深入研究新的《课程标准》,转换思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各科教学的局面耳目一新。但也有部分教师感觉新课标提出的一些理念,付诸实践难度较大。特别是有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理念,实践中缺乏足资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用案例。
本轮课程改革的重大变化之一,是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与具体化。新课标用三个层次七项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了传统的三个层次三项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与思想教育”。其中,“过程与方法”成为课程教学目标,还是第一次。制定这一目标的基本理念,在新课标里已有清晰的表述。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等等。这些是广大参与新课程实验的一线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他们各显神通,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智慧,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设计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案例,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我们从中挑选了很小的一部分,编成这套《探究·活动案例》丛书,供实验阶段的一线教师参考。这些案例,大多可直接或略经改造后用于教学,少量的可能不宜完全照搬,但其思路定有可资借鉴之处。
丛书面世之后,恳请广大教师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并将您设计的精彩案例奉献给我们,让再版后的本套丛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余桂元
前 言 第9篇
前 言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目的
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基本国策及发展战略;提高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前 言
[课程标准]
1、教学内容
(1)学习社会发展常识,初步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认清中国基本国情,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2、基本要求
(1)崇高的理想,要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2)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加深对国惰的认识。
[教学方法]
图表、故事、例题
[教学过程]
一、学什么?
(1) 社会发展常识——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2) 国情、国策: 重点——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为什么学?书P1倒数第一段
三、怎么学?书P2(五点)
故事一:谷仓里的金表
一个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金表遗失在谷仓里,他遍寻不获,便在农场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要人们帮忙,悬赏100美元。人们面对重赏的诱惑,无不卖力地四处返照,无奈谷仓内谷粒成山,还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其中找寻一块金表如同大海捞针。
人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没找到金表,他们不是抱怨金表太小,就是抱怨谷仓太大、稻草太多,他们一个个放弃了100美元的诱惑。只有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努力寻找,他已整整一天没吃饭,希望在天黑之前找到金表,解决一家人的吃饭困难。天越来越黑,小孩在谷仓内坚持寻找,突然他发现一切喧闹静下来后有一个奇特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顿时停止寻找。谷仓内更加安静,滴答声响得十分清晰。小孩循声找到了金表,最终得到了100美元。
成功的法则其实很简单,而成功者之所以稀有,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法则太简单了,没有坚持,不屑于去做。这个法则叫执着。成功如同谷仓内的金表,早已存在于我们周围,散步于人生的每个角落,只要执着地去寻找,专注而冷静地思考,我们就会听到那清晰的滴答声。
故事二:承受极限
一位年轻人毕业后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小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他拿着盒子一溜小路,快步登上那高高的狭窄的舷梯。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快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他看了看领班,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等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去,领班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
这时他有些愤怒了,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尽力忍着不发作,拿起盒子艰难地往上爬。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罐咖啡,一罐咖啡伴侣。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下把盒子仍在地上:"我不干了!"说完,他感到心理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释放了出来。
这时,那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就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你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启示:1、要有执着的精神
2、要有正确的方法
(1)学会联系
例题:2001年江苏南京中考题,认真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有关要求:
您用母亲般的温暖拥抱着我们,您用父亲般的胸怀呵护着我们。斗转星移,您领导着中国革命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您带领着中国人民不断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一中国共产党。
您是伟大的!是不屈的!社会主义航船靠您掌舵;社会主义事业由您领导。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您是中国人民永远的希望!在您八十诞辰之际,我们,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呈上自己的厚礼,不用蜡烛,不用蛋糕,只有一曲心中的歌一一党啊,我们热爱您!
①请给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标题。《 》
②若以上述标题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您设计出该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要求:能围绕主题,渲染气氛,鼓励参与,讲究实效。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③请选取您所设计的活动步骤之一,结合班会主题,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①如《八十年历程,八十年辉煌》、《党啊,亲爱的-妈妈》、《丰碑》、《我所知道的一位共产党员》、《民族的骄傲,人民的希望》。
②主题班会活动步骤的设计,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但要紧紧围绕庆视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这个主题具体展开,做到渲染气氛,激发热情,鼓励参与,讲究实效。凡符合上述要求的设计,均可酌情给分;确有创意的,给创意分1分。比如: 第一步,合唱:《党啊,亲爱的妈妈》; 第二步,请学生代表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发展情况; 第三步,请老共产党员讲革命先辈的故事; 第四步,诗朗涌:《把一切献给党》; 第五步,全体起立,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班会结束。
③活动步骤的分析,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设计该活动步骤的理由;该步骤活动的意义及具体内容:该活动步骤要达到的目的及效果等。考生只要对上述内容之一或全部做出具体分析,即可酌情给分。比如:班会设计的第三步骤"请老共产党员讲革命先辈的故事",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角度一,青少年年轻,对党的历史不够了解,该步骤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奋斗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角度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该步骤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角度三:老共产党员讲的故事,可以激发我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可以激发我们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承担起时代赋予给我们发崇高使命。
(2)学会思考:
(3)学以致用:
例题:漫画--后人栽树。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1)方法:由表及里。
分析漫画题,应从三方面着手:①指出漫画本意(是什么)。认真观察漫画,找准漫画的每一个关键的落笔点,通俗说出该漫画的内涵。②结合课本,推理漫画引申意(为什么)。分析说明为什么回出现漫画中的情形。③面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亮明自己的观点(怎么办)。如果漫画揭露的是不足,应找出相应的措施、策略;如果漫画谈的是成就,应赞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特别似乎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2)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案:① 漫画说明"后人栽树",但"栽不得树"。(是什么)② 因为"前人"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③ 我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做大自然的朋友,而不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
[课堂小结]
一个具有、两个必须、五个要、一个能使
附: 陶铸论"崇高的理想"(摘录)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不同,同一个时代,一个人与一个人又不同。……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是树立崇高理想和实现崇高理想的最好时代和社会。生活在我们这样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人,没有崇高的理想,是可悲的。一个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好像迷失了路途一样,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那里,做什么,就是连今天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都弄不清楚。我们大家为什么要进学校呢?为什么要读书呢?进学校读书的目的何在?当我们翻开书本第一页的时候,就要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我们回答的关于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的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一个算盘,才不致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理想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青年人来说,更是一个大问题。
名人名言录
不管的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却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着就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
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限于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么实行?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 ——陈毅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是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巴斯德
前 言 第10篇
第二框哲学: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哲理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一词的来源、世界观、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从而理解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信息处理、口头表达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阅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式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哲学是时代精华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研究,是揭示世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
二、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阅收集哲学一词的不同解释和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所以必须做好铺垫)
【导入新课】
1、讲述哲理与哲学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引言部分)
2、哲学一词的来源
「哲学」一词的英文为philosophy,它源於古希腊文,语根为philo(爱)及sophia(智慧),原义为「爱智慧」(loveofwsdom)。「智慧」一词的意义十分广泛,现代的说话来说,它泛指一切人类理性的思考和反省活动。哲学的原义如此,然而,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现在的内容与古希腊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更需要了解它的现代的真正含义。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呢?让我们来学习本框的内容。
【讲授新课】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一定和世界观有关系。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
1、世界观、哲学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本目第三段,了解世界观的含义。
教材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看法。
【思维点拨】①注意:“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部分。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不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看法。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最一般看法即“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的看法。
请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什么不是世界观。指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指导学生阅读p6最后至p7第一、二段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观的含义,那么,同学们是否都有世界观呢?(学生回答)
【思维点拨】世界观人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的世界观是零碎的、不自觉的,自己可能没意识到而已。
举例说明人人都有世界观:一位老太太上山求神为她生病的孙子祈福消灾的故事。
【引导】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既然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么是否人人都是哲学家呢?这是为什么呢?
【思维点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还未上升为哲学。这也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的原因。
3、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从研究对象、揭示规律两方面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具体科学
哲学
研究对象
某一领域
整个世界
揭示规律
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世界最普遍的规律
举例以关注的许霆为例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人:哲学(哲学研究人的共同本质和特征,许霆长得怎么样、是否犯罪等,哲学不管。)
许霆:具体科学(许霆有身高、体重、肥瘦、相貌、犯罪等自己的特殊特征。)
【引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那么是否意味着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没有联系了呢?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图示:
指导
基础
4、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的含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中段,了解方法论的含义。
【思维点拨】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当人们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世界观观察、处理问题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中段,了解方法论的含义。
【思维点拨】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当人们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中段,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教材分析】
(1)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举例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事例:老太太孙子生病,为什么她不带孙子去看医生,反而上山为孙子求神祈福?
●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关系示意图:
用来观察、处理问题
哲学
素质提升:启发学生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堂探究】引导学生阅读p7~8材料并思考:
(1)你对中、西方古代哲学家了解多少?
(2)何谓儒家哲学?柏拉图是怎样的哲学家?
【思维拓展】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的事物是理念的摹本。*知识就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思维引导】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时代发展领航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
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知识窗,理解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第一段,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即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第二、三段,解决以下问题:
(1)何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
(2)何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思维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前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活动中,查阅收集“哲学”一词的不同解释和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交流和准备情况要做出肯定或评价或评价。
本课有适当的学生讨论交流活动,要在讨论活动中,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肯定并在平时成绩中予以记录。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内容是前言部分中的难重点知识,建议从实例和阅读理解以及体验学习入手,在案例的引导中和知识与知识的比较中阐述理论观点,形成知识层次。在教学设计中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贴近学生的事例。
通过查阅收集资料和组织课堂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对哲学有感性的认识和理论高度的理性认识,消除畏难情绪。试图让学生体会哲学的理论魅力和理性美。
前 言 第11篇
前言 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目标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 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通常都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其实,天文和地理都属于现在地理学的范畴。大家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地理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这些相信都是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从先从这里入手。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提出问题: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学生看书p2图片:ⅰ 从图上看到什么?提示: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差异?ⅱ 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ⅲ 教师对各组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说明这四幅图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详解,逐步让学生了解生活和生产与地理的关系,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教师讲述: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人总是会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过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逐步的积累这些关系,从而形成地理学。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天文知识、地表的形态、天气、气候、人口分布等等方面,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处处都有地理。好像一些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便能够充分说明我们生产和生活都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就是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学地理,就是要学会这些规律,让它们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提问: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现象和奥秘是我们目前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的,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是以后我们要逐步要研究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问题就连老师现在也搞不懂。而我们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形成一个地理的观念,学好地理需要有一个“地理的头脑”,面对我们身边的问题,都会用地理的方法去“想”问题。看p3巴比伦介绍讨论: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概括,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否则要受到惩罚,自毁家园。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看p3“姑姑的故事”讨论: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差异,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同时也说明尊重大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好处,这与破坏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看p4“城市的形成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讨论:让学生谈谈想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用综合眼光,综合地分析问题。板书:3、综合地分析问题看p4标出地话:提问:说一下对这句话的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概括,社会地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口过多、资源浪费等许多原因破坏了大自然,形成了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因而要更好地生活下去,必须建立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新地生活、生产方式板书:4、具备可持续发展地观念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初步对地理有了一个简单地认识。地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我们知道要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地理,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利用地理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遵从客观的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前 言 第12篇
前言 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目标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 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通常都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其实,天文和地理都属于现在地理学的范畴。大家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地理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这些相信都是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从先从这里入手。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提出问题: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学生看书p2图片:ⅰ 从图上看到什么?提示: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差异?ⅱ 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ⅲ 教师对各组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说明这四幅图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详解,逐步让学生了解生活和生产与地理的关系,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教师讲述: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人总是会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过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逐步的积累这些关系,从而形成地理学。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天文知识、地表的形态、天气、气候、人口分布等等方面,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处处都有地理。好像一些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便能够充分说明我们生产和生活都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就是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学地理,就是要学会这些规律,让它们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提问: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现象和奥秘是我们目前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的,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是以后我们要逐步要研究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问题就连老师现在也搞不懂。而我们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形成一个地理的观念,学好地理需要有一个“地理的头脑”,面对我们身边的问题,都会用地理的方法去“想”问题。看p3巴比伦介绍讨论: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概括,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否则要受到惩罚,自毁家园。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看p3“姑姑的故事”讨论: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差异,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同时也说明尊重大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好处,这与破坏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看p4“城市的形成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讨论:让学生谈谈想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用综合眼光,综合地分析问题。板书:3、综合地分析问题看p4标出地话:提问:说一下对这句话的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概括,社会地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口过多、资源浪费等许多原因破坏了大自然,形成了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因而要更好地生活下去,必须建立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新地生活、生产方式板书:4、具备可持续发展地观念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初步对地理有了一个简单地认识。地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我们知道要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地理,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利用地理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遵从客观的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前 言 第13篇
对“批判”这个词,中国人会很敏感。因为我们的运动太多了,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批判大会。所以我们一听这个词,多半都会“肃然起敬”,以致让我们从生理上都开始反感。在对中国作文进行批判之前,我想先为这个词平反。
除了那种狂热的、没有理智的批判大会外,还有另一种批判,比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名的三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这种批判不是毫无理由地一棍子打死,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分析、反思和取舍。这种科学的态度,是《创新作文》一直孜孜追求的。
对中国作文的批判,不是完全否认,而是分析指出其弊端所在,否定那种“虚假的体验,模式化的表达”。
《创新作文》一直在宣传作文的新理念,但在我们收到的稿子中,大量的陈腐之作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了怀疑。其中有篇《最可爱的人》的稿件最刺激周.com的神经。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
在各行各业中,有许许多多可爱的人,如:公安干警,白衣天使,教师,清洁工等等。但我还是觉得人民教师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把教师比作人梯,让一个又一个人爬到顶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粉笔,为了学生宁愿自己化成粉沫;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为人们吐尽最后一口蚕丝。我觉得这都不对。
教师,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他们一代又一代培育着学生,全国各地遍布着他们的桃李。
还是让我来说一段故事吧!
记得那是在三年级的时候,由于刚下完雨,路面十分滑,我一不小心滑在了地上。我十分娇气,坐在地上哇哇哭了起来。班主任林老师马上闻讯赶来,立刻把我带到她家里,又是洗伤口,又是擦药,还特别嘱咐我,放学后,一定再来换一次。经过林老师几天的精心照料,我的伤口终于渐渐痊愈了。
听到这里,你难道不觉得人民教师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吗?
偶尔有一天,我路过老师的办公室,一眼瞟去,几大堆作业本放在办公室上,边上放着几个装着红墨水的空瓶子,使我十分震惊。
教师,他们对自己的学生如同子女一般,对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大大地多于放在自己儿女身上的时间。
从那一刻起,我也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要重申: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我也是做过几年老师的人,可看到这篇赞美老师的作文,却怎么也自豪不起来。让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作为一位曾经的语文老师,我都感到惭愧。作者在最后重申: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也要重申:这确实是一篇充满陈腔滥调的失败之作!
二十年前,我们就在这样赞美老师,二十年后,竟然还是这样,连腔调、语气都一样。看来,模式作文虽然已经被打倒了,但仍阴魂不散。我们要发扬鲁迅先生“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对中国作文作一次彻底的批判。
批判不是骂大街,需要有科学的分析和反思。我们将从题材、立意、结构、语言四个方面对中国作文现状做一次全面的梳理。
前 言 第14篇
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的含义;补充公元纪年法,什么是“年代”?什么是“世纪”?怎样计算?中国古代史的大致线索。
思想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历史有哪些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让学生讨论学习历史的用途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公元纪年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教学重点:历史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
教学设计:通过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并理解历史的含义;通过记者访问并做口头报道的活动形式,使学生们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讲读法和讨论法让学生明确学好这门课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去过天安门吧?那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天安门前的又长又粗用汉白玉做成的柱子叫什么?(齐答:华表),天安门前后共有华表几根呢?(四根)
华表是做什么用的呢,是不是用于计时的表呢?(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还有人说是装饰用的),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华表顶上的是什么?(蹲兽),蹲,就有方向,四个蹲兽,蹲的方向是怎样的。蹲兽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蹲兽姓“望”,望君归,望君出)解释名字的含义。
金水桥的两边各有一个石狮子,其中一个石狮子上有一个洞,同学们注意到过吗?介绍一个传说。
此时我们又来到了故宫内。大家去过吗?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大家去过吗?现在又有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从树的角度来看,三者之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故宫的树小,其它的树大,且多为古树)为什么?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历史故事,18XX年,一支农民起义军伪装成普通居民混进了皇宫,清守军封住了宫门,但起义军爬树攻进了皇宫,起义军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嘉庆从此怕得要命,命令将故宫所有的树全部砍掉,才出现了这种景象)
我们不妨再顺着天安门向西走,来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这就是国家领导人居住的中南海,(大家去过吗),中南海的南门是哪个门?(新华门)但是新华门最开始并不是门,而是一座楼,是乾隆为他的妃子香妃修建的楼——宝月楼。乾隆为什么要为香妃修筑宝月楼呢?(香妃家族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中起了非常伟大的作用,乾隆就赏赐她家迁居京城,但香妃却非常的思念家乡,乾隆自然不会让容妃回到新疆,就想了个法子,修建了宝月楼,并在其下迁居了几百户回民居住,这样,香妃思念家乡,只需要登上宝月楼就可以看到类似于家乡的生活)。那么宝月楼又是在什么时候改建为新华门的呢?19xx年,袁世凯将中南海变成了他的总统府,将宝月楼改名为新华门,成为他的正门,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一切一切都有历史的影子,就象刚才老师说完那段话,那么这件事也成为历史了。对了,还没介绍我自己,刚才我的身份是带领大家“话说天安门”的导游,这一身份也已成为历史,其实我的真实身份就是你们的历史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索历史的奥秘,一起思索历史带给我们的启迪。介绍自己。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讨论几个关于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的问题。请同学们分组活动,选出两名记者采访并作口头报道。
一、什么是历史(板书)
同学们,你们能给历史下一个定义吗?历是什么意思?史又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历史有什么用(板书)
学习历史又有什么用呢?
既然学习历史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讨论。
三、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1、文物古迹——实物资料
2、书籍、碑刻等——文字资料
四、怎样学好历史课(板书)
网站
学好历史课:毛泽东,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多读书,多写历史小论文和历史笔记,多思考,多提问。
补充:
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史的线索。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古代的中国,勇于进取,以开阔的胸怀包容四海,开拓疆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多民族融合的壮观景象,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中华民族一方面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之所长,另一方面更尽自己之所能,无私地将自己取得的卓越成果推向世界。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历史,要有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我们要坚持左图右史的学习方法,培养历史空间感,另外,历史的特点“一度性”就决定了历史时间观念的重要性。今天是什么日子?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那么公元纪年法是怎么回事儿呢?
公元,以传说的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向前推算,向后推算,称公元前和公元后。
世纪,每1XX年,称为一个“世纪”
年代,第XX年,为一个“年代”
课堂练习:做两道年代计算题。
小结:根据板书进行小结,并说明下节课我们将要去拜访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课后活动:通知科代表组织准备一个科幻小品,下节课表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前言 >>教案设计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二、能力培养目标
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兴趣,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
2.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从我国远古人类制造工具、会劳动的历史,认清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元谋人,包括元谋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考古发现情况等。另一重点是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有二:1.初中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名词比较生疏,刚刚学习历史,需要逐步理解;2.人类自身从猿到人的发展,劳动创造人的真理比较抽象,一时不易讲清。
教学设计:
利用一场科幻剧表演,使学生了解我国境内原始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再以拜访祖先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化的历程,及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中华大地上,谁是最早的居民呢?他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寻我们祖先生活遗迹,“拜访”祖先。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板书)
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第2课到第3课,我们将要了解这一时期我们祖先的生活生产状况。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是谁揭开中国原始社会的序幕的吧。
一、 元谋人(板书)
20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众多的原始人类遗址。那么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呢?元谋人。为什么说已知?元谋人距今有多少年?约170万年。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事情源起于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这是1965年5月1日,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祖先的牙齿。
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然后指出元谋人的发现地点,元谋人因发现于元谋而得名。从这件事我们也能体会到:1、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即远古历史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云南是我国边远省份,元谋人的发现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2、元谋人遗址的发现也说明我国的历史不是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史开始的,人类的历史和我国的历史都应当从有人类活动开始。
从中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华大地上,北起辽河,南至珠江,都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迹。事实证明,我国是历史十分悠久、古代遗址遗物最为丰富的国家,这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根据学术界统计,我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旧石器早期遗址也有七十多处,但在课文地图上不可能一一都列出来,只能列出重要的几处,而在课文正文中,仅举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几处。要求学生记忆这三处远古人类遗迹。
二、北京人(板书)
“北京人”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需结合课文的两幅插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进行形象的讲解。先用讲读法和范例教学法,让学生看书,并对照元谋人的学习要点来总结北京人的情况。包括:1.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结合北京人头像指出他们保留了猿的特点,头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但因为用手劳动,手足已向人靠近,这是劳动的结果,也说明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真理。3.北京人会制造工具和已经使用天然火。这一点是本课重点的重点。思考两个问题:1.“旧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什么区别?”2.“考古学家凭什么判断北京人已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学术界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和用火痕迹,足以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控制使用火,这是从猿到人的一个重大而关键的发展步骤。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以我们说:“他们已经是人了。”关于天然火的使用,请同学们思考其用途: “照明、防寒、吓跑野兽”和“烧烤食物”。用火“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还有更重要一点是人用火烧熟食物,可以增进人类体质本身的变化。指导学生观看《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因为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相对较多,所以我们还能够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和“这就是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过群居生活?是由于生活环境太险恶,只有靠集体力量,才能适应自然。2.为什么要分享劳动成果?由于环境迫使他们群居,共同劳动,自然也分享劳动果实,这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三、山顶洞人
展示自拍照片“山顶洞人遗址”。我们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发现了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以前的北京人,又在龙骨山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了距今约180XX年的山顶洞人,应当说,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永远不会见面的邻居,可是有一天,恶劣的天气使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强大的引力场,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孩子被带到了北京人的时空,于是一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对话开始了。
现在,我需要两位有非凡表演才能的同学来即兴表演这场科幻历史剧,在表演之前,我有必要澄清一下,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形象生动地了解山顶洞人相比于北京人的进步之处,呆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分清哪些内容是虚构的,哪些又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点。
山顶洞人(简称山)(女)
北京人 (简称北)(男)
山(环顾四周):我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说过,我们这很早以前生活过一种人,叫什么北京人,难道这是他们住的地方吗?(看见一北京人蹲着发愁)
山:喂,你蹲着干什么,你是不是北京人啦!
北(站起来,还未说话)
山(尖叫起来):哎呀你怎么没穿衣服?
北(红着脸,着急地说):你别诽谤人,谁说我没穿衣服,我这不裹着树叶吗?
山:树叶也能叫衣服,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你看我,穿的名贵的兽皮,是我妈妈用骨针缝的呢!漂亮吧。
北(自惭形秽,极难为情地地点了点头)
山(走到北的跟前,仔细看了看北京人)叹道:你脾气很好,也很温柔,但是你的确很丑,你看看你,前额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这头还向前倾,怎么象孙悟空?
北(更加无地自容)
山(伶牙利齿,继续道):其实,人嘛,“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戴个项链什么的不就好多了吗?
北(一脸的茫然,不知项链为何物)
山:好了好了,项链就是脖子上戴的,(取下项链),好了我做一个好人,把它送给你了,(说着,给北京人戴上)
北(心想,原来是送我这么希奇的东西,他看了看,就只有手上的一个石块,和一根石棒)就慷慨地说:“这是我用了好几天时间敲打而成的工具,可以挖植物的根、茎、果物,割动物肉”。
山(接过来,心里道:送也送好一点的,这么粗糙,原来还处在旧石器时代,根本不懂磨制)
突然,刮起狂风,电闪雷鸣,地动山摇
北(非常高兴,要打闪电了,马上就有火了,对山道):我去取一点火,你等一会儿,我马上就来陪你玩。
山:这么落后,取火还要等闪电,我们早就会人工取火了。
突然,山消失不见了,回到了她的时空。回来,不见了山,非常迷茫失望地说:曾
北:曾经有一个珍贵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珍惜,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说,让我做一个山顶洞人吧,如果一定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十五年。
看完了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回过神来,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从刚才的表演中分析出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真正的历史事实并填写下表。
北京人山顶洞人
外貌前额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这头还向前倾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穿着有了兽皮制作的衣服
劳动工具用石块敲打而成的石器,
把树支砍成木棒用有还是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的技术,会制造骨针等骨器
火使用天然火已懂得人工取火
其它群居生活会做装饰品
渔猎和采集是主要的生产劳动
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课文的小字部分介绍了山顶洞人的情况。包括:1.山顶洞人的生活地点和距今年代:北京龙骨山山顶洞,距今约18 0XX年。2.讲清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说明他们制造工具的水平大大提高了。插图为证明山顶洞人已掌握新技术的遗物:骨针和钻孔的装饰品。3.强调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这是说明山顶洞人生产水平比以前进步的又一重要特征。本目的两幅插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前者说明山顶洞人已经同现代人“基本相同”,后者说明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小结:刚才我们在相当诙谐轻松的气氛中学完了这节课,但实际上,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以其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课堂练习:课文后的材料阅读
课后作业:活动建议
前 言 第15篇
哲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课题】:前言
目的:①识记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②明确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④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意义;
⑤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
重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读书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程】
【复旧】在高一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在思考几个问题:(每小组一个问题)
①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为什么重视商品的质量?(物质承担者;信誉)
②冬天茄子为何比夏天贵?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奥运会8月8日在北京举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④对西部地区实施税收优惠,鼓励西部发展,免收农业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说明了什么?
【导新】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在古汉语中理解为“智慧、聪明、贤明”等,含有通晓事理之意。“哲学”就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说。
“哲学”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个字组成,其意为“爱智慧”。
蒙田说:“最聪明的人,通常是那些觉得自己最不聪明的。”在座的各位是否聪明?哲学虽是一门使人聪明起来的学问,但并非所有的哲学都会使人聪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研读教材】
注:根据课堂练习要求进行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
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① ② ;
2、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处理着的三个方面的关系是① ,② ,③ 。
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
具体科学知识可以分类哪两类① ② ;
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
世界观是① ;哲学是②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③ ;方法论是④ 。
阅读课文第四、五段思考: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① ;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是:① ;
② ;③ ;
④ ;⑤ ;
【分析归纳】
一、哲学的形成及含义
1、哲学的形成
分析:①具体科学知识形成的基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活动 ②分为两类: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如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以社会活动,人的思维为研究对象,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 ③特点:研究某 一领域中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进一步思考,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性质和规律?经过长期的积累,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世界观。
2、世界观与哲学
不同点:世界观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
相同点:对象相同,都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都属于意识,都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
3、哲学与具体科学(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
区别:研究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研究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
基础
具体科学——————哲学
指导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同点具体科学哲学
区别含义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事物运动规律。研究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
对象以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事物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为研究对象。
任务提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提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用为认识、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联系哲学经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反过来,哲学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例: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又说:哲学要是不与具体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具体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4、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决定
世界观——————方法论
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含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2、学习的根本目的:以它为指导,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意义:
1)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助于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有助于在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时得出正确的结论。
4)有助于分析人生的最大问题,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5)有助于搞好学习和指导工作。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结构图
[课堂练习]:(略)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言重点把握两点
一、哲学的形成及含义
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了具体科学知识。
3、在具体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哲学。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含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2、学习的根本目的:以它为指导,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意义:
1)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助于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有助于在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时得出正确的结论。
4)有助于分析人生的最大问题,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5)有助于搞好学习和指导工作。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前 言 第16篇
[教案设计]政治生活-前言
前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活动,正确区分政治现象。
(2)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从政治与经济、与阶级、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3)简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内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事例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能够运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政治的科学含义。
(2)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难点
(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 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 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设问:同学们寒假“政治”作业做完没有啊?(答略)我们这里说的政治作业是不是我们这学期所要学到的政治模块呢?(引起学生思考,重点理解政治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等都包含“政治”二字,这学期我们要学习政治生活这模块,首先也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可是,“政治”二字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要从多方面来理解。
『讲授新课』
一、政治的科学含义(重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1)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
(2)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又反作用于经济。
(3)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政治的实质是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斗争。
阶级: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生产资料占有不同。阶级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人格承担者,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由于经济地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为了实现和维护各自阶级、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则势必发生激烈的阶级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生活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1)阶级性是政治根本属性;
(2)政治关系随社会阶级关系而变化。
现阶段,我国国内的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原因:(1)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2)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开展的;
(3)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而为了实现和维护这一利益,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管理和利益应当怎么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所以,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二、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原因(1)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同志格局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各政治赋予的新的内容。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S初级阶段;在这阶段,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当然是政治。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矛盾,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生产力。这又反映了S现代化建设是我国S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是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途径,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又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所以,……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金额义务,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如何组织、管理,通过政府执行)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体、国体、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责任)
四、学习方法及要求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现实性、实践性);
2、坚持历史的、辨证的观点和比较分析方法;
3、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4、课前一定要预习,并在预习中归纳知识点和找出疑难问题,做好标志、记号。
5、同学们课堂上要主动参与,认真思考,与老师的讲析同步理解,做好重要知识点的笔记,决不能只是一架录音机,培养自己的思维分析问题能力。
6、希望大家课后用一定的时间复习,通过练习实践巩固知识的理解。
7、还要多关心时事(通过阅读新闻报纸、书刊和收听新闻录音等途径获得),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时事问题。
『结束新课』
前 言 第17篇
海伦·凯勒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各地和世界许多国家,为盲人学校募集基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海伦·凯勒幼年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几乎是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却成长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无怪乎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这个奇迹可以说有一半是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利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从这里可以看出对残疾人进行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海伦·凯勒幼时还得到文学、艺术、科学界许多知名人士的关怀和帮助,不但使她受到教益,更重要的是给她以精神慰藉。书中频频说到的科学家贝尔(电话发明人)等社会名流同她交往,读之很有兴味,使人很受启发。
当然,海伦·凯勒学习上的惊人成就,主要还应归功于她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国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脍炙人口的名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里所歌颂的,不就是这种惊天动地的发愤精神吗?在这个意义上说,海伦·凯勒不但是残疾人的楷模,而且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海伦·凯勒用“忘我就是快乐”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一句话,她以人之乐为己乐。正因为如此,这个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几乎与世隔绝的姑娘,才能那样热爱生活。她会游泳、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欣赏戏剧演出,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青年海伦·凯勒赖以克服困难、茁壮成长的这些高尚品质,也是她此后把毕生精力贡献给盲人事业的思想基础。
……
海伦的著名散文《假如我能看见三天》最初发表于美国《大西洋月刊》,想象丰富,文思有如泉涌。她对生活的那种热爱、执着态度,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