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2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4周前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精选2篇)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第二课时。

  在此之前,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相关知识,所以这一框是对前一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下一框运动是有规律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然后着重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运动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怎样认识、利用规律。

  教学任

  务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教学对

  象分析学生特点: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善思考,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框题的学习,特别是对世界是物质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什么是物质、世界都是物质的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初步掌握了本框教材的逻辑思路,有进一步学习本框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

  和

  技能

  ⑴识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⑵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常见的生活哲学问题;

  ⑶结合课件提供的资源信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⑷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

  和

  方法

  ⑴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⑵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问题多的地方进行指点。

  情感

  态度

  和

  价值观

  ⑴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

  ⑵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

  运动和物质、静止的关系依据:从基本观点教育的要求来看,这是理解马克思科学运动观的切入点和根本所在;从内容来看,这个关系问题是本框的理论中心,是理解运动是有规律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和树立避免出现行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错误观念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关系,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学生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中的现实问题。

  难点分析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依据:这个问题涉及到理论的问题,学生很少涉思考,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

  电脑、多媒体教室(需要实物展台、背投)、图片资料

  软件资源

  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

  信息资源

  文字和图片材料

  五、教学策略

  教学突破

  重点突破:

  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对运动观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

  1、 承认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 承认是物质在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 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难点突破:

  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同时,通过反面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加深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

  活动组织

  “展示材料→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点评归纳→阅读教材→整理知识→讲明问题→判断运用”

  教学支架

  (1)认识运动

  ①猜谜语:古埃及斯芬克斯谜语②设置问题、展示图片、导入课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展示:地理、生物及历史事例的图片分析运动的主体②突破:惠能的仁者心动和刻舟求剑这两个案例总结与动和物质的关系(图表。

  (3)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①乘胜追击设置问题,讨论交流静止是什么 ②影片《星梦奇缘》刘德华的化妆扮相的展示,指出静止的实质③物理案例引入分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收集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图片、民谚成语、故事作知识储备。

  课前分组自主学习和探究,并分清每个组员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团结和担当责任的意识

  导入

  新课

  斯芬克斯谜语故事的讲解

  学生猜谜故事激趣

  在通往开罗的必经路上,斯芬克斯出了一道谜语:“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到了中午是两条腿,当太阳落山时又变为三条腿?”

  回答

  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在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在变化、运动?

  回答

  了解学生对生活的关心程度,拉近所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

  出示生活中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的图片

  讲出各自属于哪方面的运动?

  走进生活,启发学生细心观察

  总结结论,出示课题

  直接导向教学内容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从以上的分析入手,提问:那什么是运动呢?

  学生回答

  针对学生的回答强调关键词

  展示马克思的名言

  学生感悟

  利用名人的名言帮助学生理解;

  那究竟是什么在运动?

  讨论交流、回答

  强调指出运动的主体(载体)

  引入地理、生物及历史事例的图片:天体运动、百花齐放、人的成长、古罗马发展历史分析主体各是什么?

  欣赏图片

  思考问题

  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把握知识的衔接

  总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理解感悟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出示材料:

  禅宗惠能的“仁者心动”

  刻舟求剑(寓言图片)

  问题:两则材料分别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典型题

  巩固所学知识

  强调物质和运动都不能脱离

  归纳总结两者的关系(图示)。

  (过渡)根据教材提问:(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不运动的事物?(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展示图片)

  阅读教材,

  讨论交流,

  思考问题

  为下一个知识点作铺垫归纳:(1)没有。(2)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因为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不变,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体悟结论

  理清关系引入静止

  适当讲解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展示图片:

  刘德华主演的《星梦奇缘》中的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80岁的化装扮相变化,

  学生思考

  说明虽然岁月变化,但是刘德没有变成梁朝伟,

  引导学生得出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要求学生归纳静止的含义。

  总结:静止的含义

  (两重含义)

  学生举例

  点评、分别以人在教室和水在恒温下的状态帮助分析

  展示图片:列车和小孩

  体会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

  用浅显的物理知识剖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缩小政治学习的难度

  提问: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图表填空)

  根据已有知识作出回答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归纳两者关系(图示)

  出示漫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名言辨别分析,各自蕴含的哲学道理?

  观看、思考、判断

  拓展知识面归纳第一句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第二句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出示练习(选择题)

  思考、解答并讲明理由

  直接指向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起到检测或引导的作用,特别是渗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留出2分钟左右的时间

  对以上知识有不懂或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并加以讨论分析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老师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总结

  反思

  构建该课时的框架

  系统总结

  整体的把握所学的零星的知识,培养学生整体归纳意识

  课外

  实践

  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单位,到植物园或商场中实地考察,拍摄有关各种运动或静止的照片、制作一期运动在身边的展览,并撰写小论文记录这次的考察经历或感受。

  实地考察

  参与实践获得真知,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 第2篇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个原理──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两个概念──运动和静止

  三对关系──联系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前信息,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学生的兴趣点,在快乐的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哲学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哲理,哲理寓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联系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包含对静止的含义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与运动的关系(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

  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实物引入法:(带盆鲜花进入教室,放在讲台上)

  (设计意图:让教室氛围与以前不同,预示出本节课内容。)

  教师开场白:这盆花长得好看也很旺吧!大家喜欢吗?

  如果由你来种这盆花,要它生长得很好,你会做些什么?为什么?

  学生答:(略)(学生的答案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教师点拨似的问:鲜花的生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答:阳光、空气、土壤、水等

  教师追问:具备这些条件,花就能养好、长好吗?

  学生答:还需要这些条件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如光合作用。

  教师追问:没有这些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花儿能长得这么好吗?

  学生答:当然不能,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他周围的事物。

  教师启发:花要生长好,离不开阳光、空气、土壤、水等,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他植物是这样吗?动物呢?人呢?自然界呢?人类社会呢?

  学生回答(略)

  新课讲授:

  第二节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板书)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

  (过渡)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就由于事物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所以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不死气沉沉。

  教师问: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该事物及其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过渡)分析很对。就是由于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展示“三原色示意图”:五颜六色的色彩,其实就是由这三原色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的。如:红+绿t黄红+蓝t紫绿+蓝t深绿

  (板书)二、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运动还是绝对的

  (过渡)什么叫运动呢?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形式都一样吗?

  (板书)三、运动与其表现形式

  1.运动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展示投影:“运动的表现形式”

  刮风下雨 河流奔腾

  地震海啸 海陆变迁

  石油或天然气可制造成塑料药品洗涤剂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百花竞艳,万木争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战胜封建主义社会

  教师问:上述描述,分别属于什么运动形式?

  学生答:“刮风下雨,河流奔腾”是自然运动;“地震海啸海陆变迁”是地壳运动;“石油或天然气可制造成塑料药品洗涤剂”是化学运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花竞艳,万木争荣”是生物运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战胜封建主义社会”是社会运动。

  2.运动的表现形式

  (过渡)同学们分析很好,大家注意到没有,你们在回答运动的形时时,其用语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大家知道吗?

  学生回答:自然运动、社会运动、生物运动、化学运动。说运动,得说是什么运动、谁的运动,而不是抽象的运动。

  教师:因此,下面我们来分析运动和事物或物质的关系。

  (板书)四、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分析,总结一下二者的关系

  学生: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板书)1.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教师发问:请大家看窗外,是风在动还是树在动?

  学生回答:风和树都在动。

  教师质疑:不对吧,是因为你的心在动才导致风树在动吧?

  (学生纳闷)

  (过渡)也有史为证──展示投影: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学生讨论(略)

  学生分析:心动,导致风树在动,那你是唯心主义的;你以前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心动是意识,心动只是风动树动的反映而已。

  教师:很好,意识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变化的反映。因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

  (板书)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或载体(物质承担者)

  (过渡)再请大家看一个例子──刻舟求剑

  教师问:求剑的人,为什么在掉剑的船舷边找不着剑?

  学生答:船已经动了,不在于原地,当然找不着。

  教师问:从哲学角度看,求剑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呢?

  学生答:没有看到事物是在运动的,否认了运动的存在。

  (板书)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教师问:这个世界有不运动的物质吗?

  学生答:没有。

  展示投影:

  从前有个人,名叫无赖,借了名叫诚实的人的钱。借期到后,诚实向无赖索钱,无赖不给。理由是──“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借钱的我,现在的我借你钱了吗?没有哇!”

  教师质疑:无赖说得多在理呀!一切皆流,万物皆动。假如你是诚实,你能要回这钱吗?

  学生讨论:他耍无赖我没办法,或,揍他一顿解气而已。

  教师启发:无赖不还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切皆流,万物皆动

  教师启发:古人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会吗?

  学生思考说办法(略)。

  展示投影(验证答案):

  诚实无奈!

  忽然灵感出现……

  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打你的我,现在的我打你了吗?没有哇!

  无赖没辙,最后还了钱。

  (学生顿悟)

  (过渡)所以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时时牢记“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既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动、都在变,那么,今天的事物还是昨天的事物吗?我们为什么还会说它是同一个事物呢?

  投影──明星照片(依次打出童年、少年、成年时期的照片)

  如:学生喜欢的超女李宇春、周杰伦、朱孝天、陈慧琳,等等

  教师边打出照片边问:他或她是谁?

  某位明星照片打完后,问:他在不断的变,你为什么能看出她或他小时的照片?

  学生回答:眼睛很像呀!

  (过渡)教师:是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再怎么变,有些东西没变。我们正是通过这些不变的东西去发现、去识别变化的事物。所以,尽管有变,但今天的这个事物仍是昨天的那个事物。

  “不变”在哲学上称之为“静止”,“变”称之为“运动”。请问同学们,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

  学生分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板书)五、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1)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事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2)在特定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相对不变

  投影“辩一辩”: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个命题谁对谁错?为什么?

  (老师):“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学生)“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老师):“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学生)“有的,老师。”

  (老师):“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学生)“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老师):“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学生)“不动的,老师”

  (老师):“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学生)“也是不动的,老师”

  (老师):“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学生分析:(略)

  老师总结:“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强调事物/河流是不断运动的,但却没有看到事物/河流相对静止的一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看到了事物/河流是运动的,也看到了事物/河流是静止的,但忽略了静止不仅是指相对位置不变,还包括性质的相对不变。河流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但黄河、长江千百年来仍叫黄河、长江是因为其承载的性质没变化,处于静止中。

  动态投影:“飞矢不动”(要求:一问一答逐步打出)

  学生生疑:老师,你说得不对,他与事实不符,是错的。

  老师追问:请再看一遍上面的问题,我问你们答,没什么问题呀?

  学生讨论,然后代表发言。

  学生:老师,你问我们的回答没问题,但问题出在您的推理上出了差错。“每个点是不动的,由点构成的集合也是不动的”没错;但我们发现这些点之间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两点之间是有运动的,是前后相继的关系。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这一命题不对。

  老师:这就是古代有名的“飞矢不动”悖论,今天被你们破解了,很爽!你们厉害!这一悖论,诚如刚才你们分析的,悖论告诉我们:所谓的静止,其实只是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中的暂时的平静而已。

  至此,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动和静止有什么联系?

  学生总结(略)

  (板书)3.运动和静止的联系

  1)静止,是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中的暂时的平静;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事物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离开运动讲静止,把静止状态绝对化,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离开静止讲运动,否认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课堂小结:

  老师:请同学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略)

  (注:学生边回忆老师应电脑将本节课板书内容相应的展现出来。)

  老师小结:一个原理、两个概念、三对关系:

  课堂练习:

  1、哲学所讲的“运动”与日常所说的“运动”是一回事吗?

  2、如何正确理解“稳如泰山”的哲学含义?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什么哲理?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7篇)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精选7篇)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第1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10篇)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选10篇)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1篇  教者  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3篇)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精选3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第1篇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3篇)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设计(精选3篇)《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3篇)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选3篇)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