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2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4周前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精选2篇)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第1篇

  课题

  综合探究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

  (1)深刻理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道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

  (3)充分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点。

  (4)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重点

  难点

  1、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2、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三个面向”如何体现了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5、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教法

  教具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并作点评.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设计

  1.探究过程指导

  本单元综合探究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社会调查或资料收集。

  可按4-5人分成小组,深入社会生活,考察文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收集不同性质文化及其表现的有关材料。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整理成文字汇报材料(有条件的可制作成多媒体汇报材料)。

  利用报刊、图书、文件、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步:全班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作主题发言,其他同学作必要的补充。多媒体汇报则要求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担负一定的工作。

  第三步:对交流的内容进行再次整理,以专栏、墙报、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背景资料解析

  (1)背景资料内容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这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为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从六个角度给予提示。

  “‘三个面向’的呼唤”这一部分,指出“三个面向”体现了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并从三个大的方面,九个不同的角度给予了提示。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号角”这一部分,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思考题提示。

  问题1:想一想: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也是先进的文化形态。

  问题2:想一想:“三个面向”如何体现了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

  提示:第一,面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第二,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第三,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问题3:想一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问题4:综合以上思考,让我们结合事例,共同探讨: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提示:从指导思想、民族特色、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探究。

  3.关于“活动建议”

  第一,学生可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调查了解本地报刊杂志发行、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市场管理、网吧管理等方面的状况,各小组就某一方面写成调查报告。

  第二,有组织地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领悟。

  第三,将写出的调查报告,用专栏或墙报等形式展示出来。

  4.注意事项

  (1)学生分组收集整理材料时,要明确方向和角度,不必面面俱到,尽可能就某一两个角度收集比较丰富、详实的资料,然后整理成专题性的汇报材料。

  (2)充分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为巩固活动成果,建议办一期专栏或墙报。

  1、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如果主流意识形态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不仅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会倾覆,而且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不知向何处去.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提高人们的素质,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2、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具有时代性,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受经济、政治的制约,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文化,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也是先进的文化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就在于它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它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3、“三个面向”如何体现了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

  先进的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适应时代发展,反映时代规律,服务时代主题,文化才能保持其先进性。

  (1)面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是最迫切的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世界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既要充分重视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挑战和影响,又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博采众长,汲取营养,坚持以我为主,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鼓励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指导文化建设面向未来,顺应历史的潮流。只有不断融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开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境界,才能进行文化创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民族的文化,是和谐一致的中华民族文化,它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先进文化的立身之本。科学的文化,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合理先进的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对待一切事物的思想文化。大众的文化是面向人民群众、来自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互为存在的条件。

  5、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学

  后记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第2篇

  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

  1.@探究活动目的

  @本单元的综合探究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品质,懂得在当代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2.@践行体验重点

  (1) @通过深人我国社会生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甄别哪些是先进文化,哪些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2) @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表现。

  (3) @结合我国实际,领会“三个面向”是如何体现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的?

  (4) @结合我国实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二、@探究活动建议

  1.@探究指导

  (1) @探究过程建议。

  @本单元综合探究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社会调查或资料收集

  @可按4~5人分成小组,深入社会生活,考察文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收集不同性质文化及其表现的有关材料。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整理成文字汇报材料(有条件的可制作成多媒体汇报材料)。

  @利用报刊、图书、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步:全班性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作主题发言,其他人作必要补充。多媒体汇报则要求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担负一定的工作)。

  @第三步:对交流的内容进行再次整理,以专栏、墙报、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 @背景资料处理建议。

  〇背景资料解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为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从六个角度给予了提示。

  @在“‘三个面向’的呼唤”部分,指出“三个面向”体现了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并从三个方面、九个不同的角度给予提示。

  @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号角”部分,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〇思考题提示。

  @问题l: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点提示。

  @第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旗帜。

  @第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也是先进的文化形态。

  @问题2:“三个面向”如何体现了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

  @要点提示。

  @第一,面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第二,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第三,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鼓励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问题3:想一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要点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植根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它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就是因为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问题4: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要点提示:应该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 @关于“活动建议”。

  @第一,学生可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调查了解本地报刊杂志发行、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市场管理、网吧管理等方面的状况,各小组就某一方面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有组织地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领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在撰写关于自己成长经历的小论文之前,应当了解一些写作小论文的知识。

  @第四,将写出的调查报告、倡议书或小论文,用专栏或墙报等形式展示出来。

  2.@注意事项

  (1) @学生分组收集材料时,要明确方向和角度,不必面面俱到,尽可能就某一问题收集比较丰富、详实的资料。学生可以分组从如下几个角度收集资料。

  219

  ①@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为什么说“面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③@为什么说“面向世界是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

  ④@为什么说“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鼓励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⑤@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

  ⑥@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⑦@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2)@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形成交流材料。

  (3)@尽可能通过交流解决本综合探究中的四个大问题(或上述七个方面的问题)。

  (4)@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一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并写出一篇体会文章。

  (5)@为巩固活动成果,建议办一期专栏或墙报。

  三、@补充资源

  1.@发展先进文化增强精神力量

  @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凝聚力。如果忽视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是难以搞上去的,即使一时上去了,最终也要掉下来,并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强调,要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多次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要经常讲、反复讲。”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不强不行,民不富不行,民族没有凝聚力也不行。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正确把握如下四个重要关系。

  @第一,“坚持”与“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坚决抵制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这一点不能有

  丝毫的动摇。否则,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就不复存在,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也不复存在,历史已经无可置辩地证明了这个结论。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等于把它当成僵硬的教条,不等于对它作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式的理解,不等于说它不需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事实上,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恩列宁主义的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发现新情况和研究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一方面,它通过不断批判吸收一切有益的成果来充实自己,使自己日益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它也进行自我批判,通过不断扬弃和不断创新而进入新的境界。

  @第二,“二为”与“双百”的关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且把二者统一起来,是我们的既定方针。社会主义文化,毫无疑问应当反映和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映和讴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辉煌业绩,反映和讴歌各个地区各个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反映和讴歌各族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社会主义文化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表达人民的喜怒哀乐,反映人民的愿望要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要鼓励学术上、艺术上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自由竞争;就是要鼓励不同观点和不同流派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互相融合和共同发展。如果百花齐放变成了一花独放,百家争鸣变成了一家独鸣,社会主义文化的园地里就不会有繁花似锦、绚丽多姿的局面。当然,自由发展和自由竞争,决不意味着要忘记社会责任感,忘记关注社会效果,忘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天职。

  @第三,“三个贴近”与“三个创新”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就是要面向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贴近生活,就是要深入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把握生活的主流,反映生活的本质;贴近群众,就是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总之,“三个贴近”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文化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不要高高在上,远离群众,仅仅成为少数人的专用品。社会主义文化要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没有不断创新的内容,就谈不到先进性;没有不断创新的形式,就谈不到新颖性;没有不断创新的手段,就谈不到独特性。就是说,没有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其优秀品质。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摒弃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手段老套的文化产品,下大力气克服党八股满天飞、空话套话盛行的不良风气。

  @第四,“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弘扬“主旋律”,这是由它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曾精辟地把“主旋律”概括为“四个一切”: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弘扬主旋律,就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社会主义文化在把握主旋律的同时,还要提

  221

  倡多样化,即让各种题材、主题、样式和风格得以全方位展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得到全方位表现,人们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全方位满足。没有主旋律,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就无从体现;没有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变得单调乏味。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旋律和多样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党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3.@如何建设先进文化

  (1) @关于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关于文化,国内外学界历来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基本含义相差不大。“文化”是相对于“原始、自然”而言,“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蒙昧”而言。在我们的语言中,“文明”通常指文化的发达程度、积极成果和整体面貌。

  @客观上,文化是作为人特有的行为模式、生活“样式”而存在和表现出来的,它是通过物化、社会组织化等形态所负载的人类价值体系。“文化”概念的涵义和本质,简言之,就是“人化”和“化人”,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将自然状态加以“人化”;同时又用其经验和成果来“化(哺育、教化)人”,提升人自己。

  @在现实中把握“文化”的要义,重在考察人们的行为模式、生活“样式”本身。换句话说,文化的体现,不仅在于人们“做什么”,更在于人们“怎样做”。古往今来,人类所做的“事情”(生产和生活、衣食住行等)是彼此相同的;而由于“做法”的异同,才造成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因此文化的深层意义,在于它直接联系着人们选择和创造自己生存发展的活动,在于人们从事这种活动的权力与责任。这是全部问题的核心和实质。例如,当前关于全球化中“文化权”、“文化领导权”、“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等争论日益突出,就表明了文化首先是人们的权利和责任问题。

  @我们通常说的物质文化(文明)、政治(制度)文化(文明)、精神文化(文明)这三大领域,是按照三大载体——物质经济、社会组织、人的精神生活这三种形态划分的。它们彼此之间在主体层次和外部形式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在思想内容、价值取向、精神实质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则是彼此相通的,是互为表里,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一理解,在当前引申出关于三个文明建设的统一性和全面性,即社会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争论。

  @我们当前所讲的文化,作为与经济、政治相并列的层面,主要是指精神文化领域。精神文化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其形式极其繁复多样,从哲学高度可以将其内容和形式最简单地概括为:人的“知、情、意”内容及其表达形式系统。其中

  @——“知”的方面,即关于自然、人和社会的认识、知识、经验、理性等内容,其外在形式就是科学研究、认识、理论、学习和教育等活动;

  @——“情、意”的方面,指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在内的广义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中主要是指人们生活中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认同和精神追求,它们通过道德、艺术、宗教、政治、法律、习俗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222

  @一种文化的精神实质,它的先进与落后地位等,主要是由上述认识和价值两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外在形式的总体面貌和导向所决定的。当然,在这两方面之间,譬如在科学与实用、知识与信仰、意识形态与生活习俗之间,本质上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互相依赖的关系,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既要防止将两个方面割裂和对立起来,又要防止简单化的混同;既要尊重和遵循认识论的规律,也要尊重和遵循价值观的规律,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关于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来理解“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明了建设我国先进文化的内容、目标和方向;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原则,赋予这一先进文化以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先进性标志;作为与上述思想一脉相承的创新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文化、生产力和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从党的使命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发展先进文化的战略意义和根本途径,从而确定了我国今后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

  @那么文化究竟是否有先进落后之分?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文化的先进性及其标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既然社会的发展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那么文化也必然如此。一般说来,既然文化的本质是人的行为模式、生活“样式”本身,那么衡量文化之合理性、先进性的标准,就应该是以文化主体的生存发展为根据,看它对主体的意义。具体说来,我们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先进或落后的标准,应主要看它是否能够反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能为社会进步、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最大的资源,包括精神资源(含道义资源、智力资源等)和制度资源(含体制空间、机制活力等)等。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能够反映它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能够为这个国家民族发展提供最大资源的文化,就是其先进文化,反之则是落后的或腐朽的文化。在我国当前,这个一般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具体结合贯彻,是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反对腐朽文化的依据。

  @我们在实践中掌握文化先进性的标准和尺度,需要把握文化精神实质的一贯性与文化形式多样化的统一,防止文化观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等简单化倾向。

  @党的xx大规定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地表达了我国先进文化应有的性质、内容与风格,是对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的科学概括。

  @——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在多民族文化基础上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它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既要尊重和保持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特色,积极弘扬和培育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抵制各种不良文化渗透,又要积极吸收和利用国内外一切先进文化资源,为我所用。我们要高度警惕和反对各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奴隶主义、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分裂主义。

  @——文化的科学性,要求加强文化与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反对和防止各种形式的封建迷信、伪科学、邪教等反科学倾向。

  223

  @——文化的大众化,要求坚持“两为”方向,始终把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大众的文化需要、落实群众的文化权益放在首位,面向群众,面向实际,反对和防止一切违背人民利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避免低俗、病态、畸形等不良文化泛滥。

  @文化的先进性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尺度。一种文化的先进性,不仅要表现为它的思想理论科学,群众基础广泛,资源配置合理,产品富有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等,而且要表现在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具有扩展潜力和更新活力,表现为它的创新机制健全,富有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能够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因此应该说,先进文化本身就包含或产生着“前进方向”的规定和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总是通过先进文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客观要求表现出来,总是通过先进文化自身建设的实践体现出来,而不是抽象、神秘、主观先定的。这就告诉我们,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的文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与民俱进、与世俱进”的生机与活力,不断从现实发展中发现和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符合群众利益的目标与任务,并加以实现。任何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任何故步自封或超越阶段的东西,都不可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 @依据文化规律发展先进文化。

  @文化先进性的来源,有。“历史积累”和“现实活力”两个方面。从历史基础看,五千多年历史是中华文化自身的积累,不断前进的人类文明是世界性的历史积累,它们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资源。没有历史积累的文化是“化而不文”,没有现实活力的文化是“文而不化”;单纯向外看的“西化论”是邯郸学步,单纯向后看的“复古论”是刻舟求剑。我们要批评和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等倾向,坚持“向前看”的发展论、创新论。在吸收和借鉴中外传统文化时,要以我们当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根据,坚持立足现实,着眼发展,以我为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从现实活力看,与时俱进的创新活力是先进文化的生命线。形成这种活力的内部机制,在于文化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活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我们的精神文化领域,按惯例可大体分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两大基本环节:(1)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为代表的精神生产系统,产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是它的生命;(2)以大众传播和群众文化生活为代表的精神流通——消费系统,社会需求和受众选择是它的决定性基础。两大环节各有其特点和规律,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供与需”、“提高与普及”等相互决定的关系。对这些都要进行认真的专门研究。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我们要将先进文化放在与先进生产力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联系与统一之中,着眼于文化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整体高度处理好文化建设各方面的深层关系。事实证明,违背了文化的特性和规律,就会造成它们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文化萎缩、停滞或畸形发展。所谓“雅俗文化之争”则反映出文化生产和消费之间出现了某种脱节迹象。

  @精神生产领域的创新是整个文化创新的起点和灵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是我国当前文化创新的主流和旗帜。在这个旗帜下,需要特别关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如何改变“理论落后于实践,观念落后于实际”的状况,继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发挥潜力,跟上时代步伐。目前有大量思想理论上的难点、疑点和争论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迫切需要面对“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新挑战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形成符合新世纪发展需要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理论系统。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普遍发展,也包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立等。而在这些方面,僵化落后的因素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不可低估。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积极建构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思想体系,用以塑造和弘扬民族精神,并抵御一切落后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干扰。精神生产领域的创新这项宏大而复杂的文化基本建设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客观需要,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题中应有之义。

  (4)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远意义。

  @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三大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关键所在;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文化需求,保障文化供给,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以保持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应对综合国力竞争的积极举措。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发展观,则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保证。

  @文化体制,是在社会经济政治基础上历史地形成和改变着的“文化实体结构与运行方式的统一”。文化体制既是一定文化观念的产物和显现,又对文化观念的发展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体制改革与观念创新不可分。而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文化体制的状况,是实施改革措施的前提。考察文化体制现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一要看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关系状况,即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的程度;二要看它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当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是实现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文化体制转型,目标是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关于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衔接;遵循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等。在这里最终和最高的原则,就是落实人民群众的各项文化权益,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主人,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

  @现有的文化单位,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新闻和大众传播媒体(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文化产品(书报刊和音像制品),文博业(文物、文化馆所、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和会展业),文体演出,旅游休闲,游戏娱乐等,它们都是文化从生产到消费链条上的必要环节,都属于对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负有公共服务功能的机构和形式,因此都必须着眼于社会效益,加强依法管理。同时,由于它们各自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对市场条件依赖程度(即商品化属性)的不同,与国家政治和主导意识形态直接联系的程度不同等特性,对管理方式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这些不同,目前将它们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或“文化企业”。所谓文化企业,即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市场需求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并能得到利润回报,因而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生产单位;反之,同样是提供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但是由于产品的公共性质(往往是为了保障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而无法从市场直接得到利润回报,必须依赖国家财政或者社会资助,因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生产单位,则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这一区分反映了我国当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情况,以及从实际出发的管理方式的调整。

  @在把握历史趋势的基础上,党的xx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经济与文化从来都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而在当代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激荡、相互结合已表现出新的历史特征。这就是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正在成为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最引人瞩目的新亮点。在有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和经济增长率甚至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工业制造业!新的事实和发展趋势表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化,而且在于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可见在当前形势下,发展先进文化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致性。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先进的文化来给它提供适宜的“软环境”;发展先进文化也需要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得到来自经济领域的充分支持和体现。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市场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基本状态和运行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逐步走向依托市场机制,利用市场力量,运用市场手段来解决文化发展问题。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我们首先要把那些适宜市场化经营的文化单位坚决推向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不进入市场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就与市场无关,可以完全脱离市场,它实际也有一个面向市场的问题。只有把面向大众的、复制传播的那一块放到市场上去,同时让不能直接成为商品的文化产品也得到市场的滋养与支持,整个文化事业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文化越是面向市场,国家就越能够把精力放到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支持的文化事业上来,保护那些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艺术创作。所以总的思路是,文化体制改革要以面向市场为导向,使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文化生活》》 高二政治教案(精拣15篇)

《文化生活》 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学案(通用15篇)《文化生活》 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学案

《文化生活》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12篇)

文化生活(精选12篇)文化生活 第1篇  课题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教案(精拣2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设计(通用2篇)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设计 第1篇  知识目标①阐明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中国与联合国》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2篇)

中国与联合国 教案设计(精选2篇)中国与联合国 教案设计 第1篇  (人教) 中国与联合国教案设计  (人教k)中国与联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2篇)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精选2篇)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