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通用8篇)
宝玉挨打 第1篇
9、
【教学目的】
1.了解“宝玉挨打”一节在《红楼梦》中的地位——这是全书上半部的高潮,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
2.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思路是本文的重点。
2.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第一课时以导读为主,对小说赏读的一般规律进行阐释,指导学生遵循规律,理出全文线索。
2.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教师应提出恰当准确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中可进行点拨式赏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探讨氛围,提高学生的赏析审美能力。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聚】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波澜起伏 ,这部不以惊险情节见长的古典小说经久不衰,其艺术成就及思想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极致。今天我们就以小说中“宝玉挨打”的片断为例,体味这种情节波澜的设计之妙。
二、解题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 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解说:学生如果在学此文前未接触过《红楼梦》,教师授课前可简要介绍小说的一些基本情况,如 主题和人物形象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记得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 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样具体体现的?(解说:在课前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速读,学生可依据“三态”理论快速理清全文的情节层次。)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以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为主; 三是打后其他人的反应。分两部分也可,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近距离反应以王夫人、贾母为代表,远距离反应以薛宝钗、林黛玉为代表。 (解说:分层首先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只要标准设置合理,学生论说言之有据就可以了。)
2.局部设疑,引导学生讨论。
问题一: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
明确: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②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之状;③贾环诬告宝玉强 金 钏未遂。
问题二:一事紧接一事,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情节高潮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境地。这其间贾政的神色 变化也很有层进性,请同学们从书中快速找出对贾政神色变化的描写。
明确:初见时“原本无气”,证明此时还未起波纹;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应对不似往日”,语 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波渐起;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动贾环告状,中伤之言犹如火上浇油,“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浪涛已拍天 ,矛盾激化到极点,打已成为必然。
(解说:学生读书,首先要有文本意识,要学会从书中筛选、感知一些重要信息,并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问题三:马克思曾言:“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偶然性’的。”宝玉挨打片断中 也有偶然性的情节,请试着找出,看看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 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 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问题四:碰巧的几件事儿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请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贾政“恨”儿子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明确:矛盾的焦点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的对立。贾政信奉着封建主义的道德理念,严格维护着封 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具体境遇,使他鄙视以男人为中心的虚伪的贵族社会,他要的是情 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观。相对贾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这些事儿,换了其他的事儿,他也会挨打的。
(解说:学生讨论时要指导他们从文本中找根据,如:谈贾政:贾政希望宝玉有“慷慨挥洒谈吐”,时时顾及“祖宗颜面”,不要让父亲落有“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和他也越发担心宝玉将来走“弑君 杀父”之路等等。文中谈宝玉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挨打后,宝玉对其他人的所言所思,都渗透着他的价值宝玉思想观点的资料投影,让学生进行对照分析并归纳总结
。 如表现贾政的: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第9回 “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
——第23回 “自今日为始,不许再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 ,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第81回
表现宝玉的:
“还想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 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扯西扯,弄 得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第16回
问题五:宝玉挨打余波荡漾,由一个情节深入展开到父母之间、嫡庶之间、情人之间、婆媳之间、主 奴之间,请同学们找出两三例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复杂关系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加以概括。
明确:近距离余波:王夫人哭劝贾政,贾母怒阻贾政;远距离余波:袭人痛心以相告,宝钗动情来探源,黛 玉泪眼表真性。
(解说:答案不是绝对的,只要学生能依据情节发展,将多层面的“余波”内容加以概括,言之成理 即可肯定。)
四、课堂小结
要进行文学鉴赏,首先应准确感知文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认识、归纳、评价的能力。比 如曹雪芹描写情节有一个可贵的经验——他叙写矛盾往往不是孤立地写一种原因,而是善于将多种因素或 条件有机地交错在一起,造成矛盾之“源”的厚度。同时一个矛盾波及的后果也是多向发散的,因而也为 下一个波澜的创设打下了埋伏。
五、布置作业
思考并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宝玉挨打后,人们不同态度的描述来揭示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常“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 丰满。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体会宝玉挨打后,不同人物所显露的不同心态。
二、研习课文
问题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7-9自然段,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 不同之处,并感知人物性格。
明确: 相同: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不同: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生活太远了。总之,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
贾政与王夫人相比。相同: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当。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 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王夫人与贾母相比。相同:溺爱,在行为上失之以宽。不同:王夫人(同上)。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解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析本身是见仁见智的,引发学生讨论本身就是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 趣,答案绝不可惟一。讨论中,学生有时略显幼稚,只要有文本意识,推想合理,凭借他们仅有的阅历、知识面等阐发自己的观点想法即可,即使彼此间产生分歧也没关系,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褒扬。教师可参与讨论,亦或旁观引导,最好不做定性的结论。)
问题二:找一位同学读第13段和第15段,并请同学们讨论宝钗、黛玉在对宝玉用情上的相同与不同之 处。
明确:根据细节提示比较异同。
宝钗动作: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心疼”。神态:红了脸,娇羞怯怯。心理:暗想若宝玉 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
宝玉心理:可玩可观,可怜可敬,死也无足叹惜。
黛玉动作: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语言:哄骗黛玉,并发誓为这些人死也情愿。
恩格斯曾说:“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是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去做。”理解人物,体味人物的真性情,就不妨从“怎么做”入手。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堪称双峰对峙,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在待人接物或表现感情时也有所不同。宝钗“圆”,理智 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其他。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 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 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
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解说:学生讨论,教师不要刻意限制学生太多。)
三、课堂小结
曹雪芹在人物安排上,一是常常把越是关系亲近、地位相同或活动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写得迥异 ,比如同为封建家长的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二是把越是性格迥异的人越放在一处去写,这样便可以把 人物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黛玉、宝钗在宝玉挨打后的表现。
(解说:“文无定法”,但不是无法,学生刚开始用幼稚的眼光鉴赏文学作品时,可授之一定的法, 活学活用,越趋于自然越好。)
四、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搜集有关资料,以“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爱情悲剧之我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红楼梦》。
进行比较阅读,纵观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窥视贾府矛盾的展开与激化,了解人
物情感发展的脉络倾向,预示主要人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宝玉挨打 第2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通过小说激烈矛盾冲突中的人物不同反应的分析,认识其性格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1.<红楼梦>简介
2.<红楼梦>产生的历史背景
小结:<红楼梦>的产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由极盛转向极衰,所以这部作品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它的主题"四大家族的兴
衰"也与这个背景吻合。
3.理清人物关系<贾政,贾宝玉在家族中的地位>
导入:《红楼梦》当中最重要的三次大变故是什么
4.宝玉挨打的原因:
直接原因: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根本原因: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5.宝玉挨打各人反应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些反应合理吗?
贾母 痛惜 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王夫人 哀痛 维护自身利益的母亲
宝钗 规劝 符合封建规范的大家闺秀
黛玉 关心 志同道合的知音
6. 印发小说第40回中一段,让学生体味其中个人的行为,性格特点极其合理性。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捡
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
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
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
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
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儿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在这个场面中,表现最娇嫩和最放肆的是谁?如果宝钗在这,她会如何表现?
由这个场景分析,可以看出宝玉和黛玉在这个家族中的特殊地位,他们俩才是真正的知音,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叛逆。
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理论,即"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甚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宝玉挨打 第3篇
(2003-01-02 10:51:22)
曹雪芹
宝玉挨打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人认为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它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思想倾向的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学习本文,要着重认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其社会背景,欣赏在这场矛盾冲突中出场的各色人物形象,了解课文运用舞台艺术的手法安排情节结构的特点。
节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回和第34回。题目是编者加的。
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信步来至厅上。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嗐〔嗐(hài)〕叹息,这里表示伤感。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葳(wēi)葳蕤(ruí)蕤〕萎靡不振。。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
贾政见他惶悚〔惶悚(sǒng)〕惶恐。悚,害怕,恐惧。,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方欲说话,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一面想,一面令“快请”,急走出来看时,却是忠顺府长史官〔长史官〕总管王府内事务的官吏。从南朝起始设,以后各代王府都沿设。,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未及叙谈,那长史官先就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潭府〕深宅大院。常用作对他人住宅的尊称。潭,深邃的样子。,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贾政听了这话,抓不住头脑,忙陪笑起身问道:“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道路〕行踪,去向。,因此各处访察。这一城内,十停〔停〕总数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叫一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说毕,忙打一躬。
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来。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宝玉听了唬了一跳,忙回道:“实在不知此事。究竟连‘琪官’两个字不知为何物,岂更又加‘引逗’二字!”说着便哭了。贾政未及开言,只见那长史官冷笑道:“公子也不必掩饰。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宝玉连说不知,“恐是讹传,也未见得”。那长史官冷笑道:“现有据证,何必还赖?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汗巾子〕系内裤用的腰巾,因近身受汗,故名。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不如打发他去了,免的再说出别的事来。”因说道:“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那长史官听了,笑道:“这样说,一定是在那里。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说着,便忙忙的走了。
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那长史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喝令小厮“快打,快打!”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执事人〕具体操办某件事务的人。②③④⑤⑥操克夺之权〔克夺之权〕生杀予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暴殄(tiǎn)轻生〕暴殄,恣意糟踏。殄,灭绝。轻生,不爱惜生命。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喝令快叫贾琏、赖大、来兴。小厮们答应了一声,方欲叫去,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冠带家私〕冠带,帽子和束带,是官服的代称,这里代指官爵。家私,财产,代指家业。一应〔一应〕所有的一切。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烦恼鬓毛……干净去处〕鬓毛,即头发,佛家称为“烦恼丝”。干净,佛家以为人世污浊不净,唯有佛门才能通向清净世界,即所谓净土。剃去烦恼鬓毛与寻个干净去处,都是出家当和尚的意思。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酿〕惯,纵容。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看〕料理,备办。②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藤屉子春凳〕春凳,一种面较宽的可坐可卧的长凳。藤屉子,凳面用藤皮编成。抬出来呢。”众人听说连忙进去,果然抬出春凳来,将宝玉抬放凳上,随着贾母王夫人等进去,送至贾母房中。
彼时贾政见贾母气未全消,不敢自便,也跟了进去。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再看看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此时薛姨妈同宝钗、香菱、袭人、史湘云也都在这里。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便越性走出来到二门前,令小厮们找了焙茗来细问:“方才好端端的,为什么打起来?你也不早来透个信儿!”焙茗急的说:“偏生我没在跟前,打到半中间我才听见了。忙打听原故,却是为琪官金钏姐姐的事。”袭人道:“老爷怎么得知道的?”焙茗道:“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下的火〕使坏进谗的意思。。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对景〕对得上号,情况符合。,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然后回来,只见众人都替宝玉疗治。调停完备,贾母令“好生抬到他房内去”。众人答应,七手八脚,忙把宝玉送入怡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又乱了半日,众人渐渐散去,袭人方进前来经心服侍,问他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袷(jiá)纱被〕表里两层的纱被。袷,同“夹”。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沉心〕多指言者无意而听者有心,陡生不快。也叫“吃心”或“嗔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不防头〕不留神,不经意。,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不理论〕不注意,不在意。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栉(zhì)沐〕梳洗。。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练 习
一 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众多人物在宝玉挨打这个事件中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试以贾政、贾宝玉、王夫人、贾母、王熙凤为例略加分析。
二 宝玉挨打后,最早去探伤的是宝钗,而黛玉却很晚才到,两人到场后的言行也大不相同,试分析她们各自的内心活动。
三 本文情节跌宕多姿,矛盾又纷繁复杂。试说说本文突现出的矛盾的多个层面,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四 按中国的传统,父亲教训子女甚或动手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像贾政这样下毒手想置儿子于死地的父亲却是罕见的。请联系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和家族的小环境仔细想想贾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可在班上组织一次讨论,各抒己见。)
宝玉挨打 第4篇
【教学目的】
1.了解“宝玉挨打”一节在《红楼梦》中的地位——这是全书上半部的高潮,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
2.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思路是本文的重点。
2.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第一课时以导读为主,对小说赏读的一般规律进行阐释,指导学生遵循规律,理出全文线索。
2.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教师应提出恰当准确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中可进行点拨式赏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探讨氛围,提高学生的赏析审美能力。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聚】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波澜起伏,这部不以惊险情节见长的古典小说经久不衰,其艺术成就及思想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极致。今天我们就以小说中“宝玉挨打”的片断为例,体味这种情节波澜的设计之妙。
二、解题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
(解说:学生如果在学此文前未接触过《红楼梦》,教师授课前可简要介绍小说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主题和人物形象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记得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样具体体现的?
(解说:在课前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速读,学生可依据“三态”理论快速理清全文的情节层次。)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以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为主;三是打后其他人的反应。
分两部分也可,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近距离反应以王夫人、贾母为代表,远距离反应以薛宝钗、林黛玉为代表。
(解说:分层首先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只要标准设置合理,学生论说言之有据就可以了。)
2.局部设疑,引导学生讨论。
问题一: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
明确: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②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之状;③贾环诬告宝玉金钏未遂。
问题二:一事紧接一事,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情节高潮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境地。这其间贾政的神色变化也很有层进性,请同学们从书中快速找出对贾政神色变化的描写。
明确:初见时“原本无气”,证明此时还未起波纹;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应对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波渐起;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动;贾环告状,中伤之言犹如火上浇油,“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浪涛已拍天,矛盾激化到极点,打已成为必然。
(解说:学生读书,首先要有文本意识,要学会从书中筛选、感知一些重要信息,并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问题三:马克思曾言:“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偶然性’的。”宝玉挨打片断中也有偶然性的情节,请试着找出,看看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问题四:碰巧的几件事儿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请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贾政“恨”儿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矛盾的焦点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的对立。贾政信奉着封建主义的道德理念,严格维护着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具体境遇,使他鄙视以男人为中心的虚伪的贵族社会,他要的是情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观。相对贾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这些事儿,换了其他的事儿,他也会挨打的。
(解说:学生讨论时要指导他们从文本中找根据,如:谈贾政:贾政希望宝玉有“慷慨挥洒谈吐”,时时顾及“祖宗颜面”,不要让父亲落有“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和他也越发担心宝玉将来走“弑君杀父”之路等等。文中谈宝玉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挨打后,宝玉对其他人的所言所思,都渗透着他的价值观。教师也可提供一些前面章节里表现贾政、宝玉思想观点的资料投影,让学生进行对照分析并归纳总结。
如表现贾政的: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第9回
“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
——第23回
“自今日为始,不许再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第81回
表现宝玉的:
“还想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扯西扯,弄得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第16回
问题五:宝玉挨打余波荡漾,由一个情节深入展开到父母之间、嫡庶之间、情人之间、婆媳之间、主奴之间,请同学们找出两三例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复杂关系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加以概括。
明确:
近距离余波:王夫人哭劝贾政,贾母怒阻贾政;远距离余波:袭人痛心以相告,宝钗动情来探源,黛玉泪眼表真性。
(解说:答案不是绝对的,只要学生能依据情节发展,将多层面的“余波”内容加以概括,言之成理即可肯定。)
四、课堂小结
要进行文学鉴赏,首先应准确感知文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认识、归纳、评价的能力。比如曹雪芹描写情节有一个可贵的经验——他叙写矛盾往往不是孤立地写一种原因,而是善于将多种因素或条件有机地交错在一起,造成矛盾之“源”的厚度。同时一个矛盾波及的后果也是多向发散的,因而也为下一个波澜的创设打下了埋伏。
五、布置作业
思考并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宝玉挨打后,人们不同态度的描述来揭示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常“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丰满。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体会宝玉挨打后,不同人物所显露的不同心态。
二、研习课文
问题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7-9自然段,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感知人物性格。
明确:
相同: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不同: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生活太远了。总之,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
贾政与王夫人相比。相同: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当。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王夫人与贾母相比。相同:溺爱,在行为上失之以宽。不同:王夫人(同上)。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解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析本身是见仁见智的,引发学生讨论本身就是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趣,答案绝不可惟一。讨论中,学生有时略显幼稚,只要有文本意识,推想合理,凭借他们仅有的阅历、知识面等阐发自己的观点想法即可,即使彼此间产生分歧也没关系,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褒扬。教师可参与讨论,亦或旁观引导,最好不做定性的结论。)
问题二:找一位同学读第13段和第15段,并请同学们讨论宝钗、黛玉在对宝玉用情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明确:根据细节提示比较异同。
宝钗动作: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心疼”。神态:红了脸,娇羞怯怯。心理: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
宝玉心理:可玩可观,可怜可敬,死也无足叹惜。
黛玉动作: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语言:哄骗黛玉,并发誓为这些人死也情愿。
恩格斯曾说:“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是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去做。”理解人物,体味人物的真性情,就不妨从“怎么做”入手。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堪称双峰对峙,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在待人接物或表现感情时也有所不同。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其他。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解说:学生讨论,教师不要刻意限制学生太多。)
三、课堂小结
曹雪芹在人物安排上,一是常常把越是关系亲近、地位相同或活动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写得迥异,比如同为封建家长的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二是把越是性格迥异的人越放在一处去写,这样便可以把人物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黛玉、宝钗在宝玉挨打后的表现。
(解说:“文无定法”,但不是无法,学生刚开始用幼稚的眼光鉴赏文学作品时,可授之一定的法,活学活用,越趋于自然越好。)
四、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搜集有关资料,以“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爱情悲剧之我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红楼梦》。
方案二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美的语言往往是最朴素的、最个性化的语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写人物语言的大家,他善于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让我们通过本课共同领略作者精妙的语言艺术。
二、研习课文
将电视剧《红楼梦》剧本中有关“宝玉挨打”的片断资料印发给大家,试与原著比较,体味曹雪芹精妙的语言艺术。
方案三
与《林黛玉进贾府》进行比较阅读,纵观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窥视贾府矛盾的展开与激化,了解人物情感发展的脉络倾向,预示主要人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方案四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一语文的整合教学。
1.先通读全文,整体了解课文情节和主要人物。
2.让学生在网络中查找有关《红楼梦》特别是“宝玉挨打”的资料。3.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诸如情节、人物、语言等,甚至于更小的题目,让学生写一篇评论或制作相关课件。
4.课上讨论评论或展示精彩课件。
宝玉挨打 第5篇
【教学目的】
1.了解“宝玉挨打”一节在《红楼梦》中的地位——这是全书上半部的高潮,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
2.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思路是本文的重点。
2.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第一课时以导读为主,对小说赏读的一般规律进行阐释,指导学生遵循规律,理出全文线索。
2.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教师应提出恰当准确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中可进行点拨式赏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探讨氛围,提高学生的赏析审美能力。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聚】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波澜起伏,这部不以惊险情节见长的古典小说经久不衰,其艺术成就及思想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极致。今天我们就以小说中“宝玉挨打”的片断为例,体味这种情节波澜的设计之妙。
二、解题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
(解说:学生如果在学此文前未接触过《红楼梦》,教师授课前可简要介绍小说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主题和人物形象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记得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样具体体现的?
(解说:在课前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速读,学生可依据“三态”理论快速理清全文的情节层次。)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以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为主;三是打后其他人的反应。
分两部分也可,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近距离反应以王夫人、贾母为代表,远距离反应以薛宝钗、林黛玉为代表。
(解说:分层首先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只要标准设置合理,学生论说言之有据就可以了。)
2.局部设疑,引导学生讨论。
问题一: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
明确: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②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之状;③贾环诬告宝玉金钏未遂。
问题二:一事紧接一事,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情节高潮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境地。这其间贾政的神色变化也很有层进性,请同学们从书中快速找出对贾政神色变化的描写。
明确:初见时“原本无气”,证明此时还未起波纹;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应对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波渐起;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动;贾环告状,中伤之言犹如火上浇油,“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浪涛已拍天,矛盾激化到极点,打已成为必然。
(解说:学生读书,首先要有文本意识,要学会从书中筛选、感知一些重要信息,并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问题三:马克思曾言:“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偶然性’的。”宝玉挨打片断中也有偶然性的情节,请试着找出,看看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问题四:碰巧的几件事儿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请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贾政“恨”儿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矛盾的焦点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的对立。贾政信奉着封建主义的道德理念,严格维护着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具体境遇,使他鄙视以男人为中心的虚伪的贵族社会,他要的是情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观。相对贾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这些事儿,换了其他的事儿,他也会挨打的。
(解说:学生讨论时要指导他们从文本中找根据,如:谈贾政:贾政希望宝玉有“慷慨挥洒谈吐”,时时顾及“祖宗颜面”,不要让父亲落有“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和他也越发担心宝玉将来走“弑君杀父”之路等等。文中谈宝玉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挨打后,宝玉对其他人的所言所思,都渗透着他的价值观。教师也可提供一些前面章节里表现贾政、宝玉思想观点的资料投影,让学生进行对照分析并归纳总结。
如表现贾政的: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第9回
“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
——第23回
“自今日为始,不许再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第81回
表现宝玉的:
“还想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扯西扯,弄得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第16回
问题五:宝玉挨打余波荡漾,由一个情节深入展开到父母之间、嫡庶之间、情人之间、婆媳之间、主奴之间,请同学们找出两三例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复杂关系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加以概括。
明确:
近距离余波:王夫人哭劝贾政,贾母怒阻贾政;远距离余波:袭人痛心以相告,宝钗动情来探源,黛玉泪眼表真性。
(解说:答案不是绝对的,只要学生能依据情节发展,将多层面的“余波”内容加以概括,言之成理即可肯定。)
四、课堂小结
要进行文学鉴赏,首先应准确感知文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认识、归纳、评价的能力。比如曹雪芹描写情节有一个可贵的经验——他叙写矛盾往往不是孤立地写一种原因,而是善于将多种因素或条件有机地交错在一起,造成矛盾之“源”的厚度。同时一个矛盾波及的后果也是多向发散的,因而也为下一个波澜的创设打下了埋伏。
五、布置作业
思考并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宝玉挨打后,人们不同态度的描述来揭示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常“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丰满。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体会宝玉挨打后,不同人物所显露的不同心态。
二、研习课文
问题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7-9自然段,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感知人物性格。
明确:
相同: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不同: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生活太远了。总之,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
贾政与王夫人相比。相同: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当。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王夫人与贾母相比。相同:溺爱,在行为上失之以宽。不同:王夫人(同上)。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解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析本身是见仁见智的,引发学生讨论本身就是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趣,答案绝不可惟一。讨论中,学生有时略显幼稚,只要有文本意识,推想合理,凭借他们仅有的阅历、知识面等阐发自己的观点想法即可,即使彼此间产生分歧也没关系,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褒扬。教师可参与讨论,亦或旁观引导,最好不做定性的结论。)
问题二:找一位同学读第13段和第15段,并请同学们讨论宝钗、黛玉在对宝玉用情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明确:根据细节提示比较异同。
宝钗动作: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心疼”。神态:红了脸,娇羞怯怯。心理: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
宝玉心理:可玩可观,可怜可敬,死也无足叹惜。
黛玉动作: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语言:哄骗黛玉,并发誓为这些人死也情愿。
恩格斯曾说:“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是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去做。”理解人物,体味人物的真性情,就不妨从“怎么做”入手。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堪称双峰对峙,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在待人接物或表现感情时也有所不同。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其他。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解说:学生讨论,教师不要刻意限制学生太多。)
三、课堂小结
曹雪芹在人物安排上,一是常常把越是关系亲近、地位相同或活动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写得迥异,比如同为封建家长的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二是把越是性格迥异的人越放在一处去写,这样便可以把人物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黛玉、宝钗在宝玉挨打后的表现。
(解说:“文无定法”,但不是无法,学生刚开始用幼稚的眼光鉴赏文学作品时,可授之一定的法,活学活用,越趋于自然越好。)
四、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搜集有关资料,以“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爱情悲剧之我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红楼梦》。
方案二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美的语言往往是最朴素的、最个性化的语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写人物语言的大家,他善于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让我们通过本课共同领略作者精妙的语言艺术。
二、研习课文
将电视剧《红楼梦》剧本中有关“宝玉挨打”的片断资料印发给大家,试与原著比较,体味曹雪芹精妙的语言艺术。
方案三
与《林黛玉进贾府》进行比较阅读,纵观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窥视贾府矛盾的展开与激化,了解人物情感发展的脉络倾向,预示主要人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方案四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一语文的整合教学。
1.先通读全文,整体了解课文情节和主要人物。
2.让学生在网络中查找有关《红楼梦》特别是“宝玉挨打”的资料。3.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诸如情节、人物、语言等,甚至于更小的题目,让学生写一篇评论或制作相关课件。
4.课上讨论评论或展示精彩课件。
宝玉挨打 第6篇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文章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会员才能阅读!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宝玉挨打 第7篇
《宝玉挨打》课堂实录
执教:安徽省宣城中学特级教师 邓 彤
一、教学设想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出重头戏。
“严父教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宝玉挨打”一节在情节结构的布局上,人物形像的塑造、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这样一篇课文,究竟应该如何实施教学呢?
我以为,本课教学应该分为两个维度:一、文本维度: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特征;二、学生纬度:学生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品味、营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求面面俱到,惟愿有所感悟。
总的目标不外是:使学生实实在在进行一次文学鉴赏活动。
具体过程有三:梳理情节、对比鉴赏、漫谈感受。
二、教学实录
梳理情节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宝玉挨打》。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章回小说《红楼梦》,请问什么叫章回小说?
生:(纷纷搬出词典查找)章回小说就是把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
师:善于借助工具书,很好。请大家务必注意,阅读章回小说有一个关键,那就是一定要认真研读每一章回的回目,这些回目往往是本章的要点所在。那么,《宝玉挨打》这一节在《红楼梦》原文中的回目是什么呢?有谁阅读原著时注意到这一点?有谁能够在黑板上为大家写出来?
(不少学生顿时沉默。看来,有些学生大概未看原著,有些同学看原著时可能对回目未加注意。忽然,有一位学生举手——)
生(1):老师,我记不全,可以只写一部分吗?
师;可以。
(学生上讲台板书:手足动唇舌,不肖种种……)
师:已经很不错了。虽然没有记完整,但是基本上抓住了关键词。其实,老师在布置大家阅读原著之前,之所以没有事先提醒大家注意回目,其实就是想看看大家有没有阅读标题的意识。同时,也是想给大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现在大家记住了吗?今后读书,一定要关注文章的——
生:(齐答)标——题!
(教师接着补全回目: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
师:请注意这“笞挞”两个字的读音;另外,“不肖”是什么意思?
生(2):应该读chītà,是“责打”的意思;“不肖”是“不争气、没出息”的意思。
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这两句内容吗?
生:这里“手足”指的是贾环,是说贾环对宝玉怀恨在心,找到机会就害宝玉;而宝玉自己也有许多“不肖”之事,所以最终被父亲贾政痛打了一顿。
师:说具体些。
生:“手足眈眈小动唇舌”指的是贾环利用了金钏投井一事乘机陷害宝玉。我想,贾环一定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当贾政痛斥自己时,他一方面想为自己开脱,另一方面也想借机害一害宝玉。所以,就乘机诬陷宝玉调戏金钏致使金钏自尽。“不肖种种”的情形就更多了。最直接的原因是宝玉与忠顺亲王府家戏班的琪官蒋玉涵交往,致使亲王派人前来索人,令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呆;但深层的原因却是父子之间始终存在的人生观的矛盾——父亲希望儿子经常与贾雨村接触长长才干,但儿子却对贾雨村之流厌恶万分,这次与贾鱼村的会面,宝玉“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早已令贾政大为恼火;还有宝玉由来已久的厌恶读书、专喜在“内帏厮混”的毛病……这些都让贾政痛心疾首!总之,宝玉的“不肖”大致有以下几条:结交、勾引”王爷喜爱的戏子,调戏母亲的丫鬟最后导致出了人命,不爱读书、不愿与官场之人交往,成天与女孩子混在一起……
师:概括得真好。几乎没有什么遗漏了。不过,请大家想想,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贾环的进谗还是宝玉的“不肖”呢?
生(3):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宝玉自己的“不肖”。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上面所讲的几件事随便哪一件在贾政眼里都是难以接受的。即使没有贾环的陷害,等到忠顺王府来人索要琪官时贾政照样会痛打宝玉。况且,贾环所说的也不完全是无中生有,贾宝玉对金钏之死多少要负点责任的。其实,我觉得贾政对宝玉的不满由来已久,他想教训教训宝玉的念头早已有了,所以,这次几件事情聚在一起当然令贾政气急败坏怒火中烧了。而且,我觉得……如果我和宝玉一样成天不读书还早恋,我爸爸一定也会打我的!
(全班大笑。教师亦不禁莞尔。)
师:所以,你认为宝玉所作所为确实不好,该好好教育教育一下是吗?
生:对。
师:其实,不光你这么看,小说中的人也大多这么看。再请同学结合课文举例解释。
生(4):宝玉挨打后,宝钗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这几句话说明宝钗认为宝玉是该打的。
生(5):黛玉也这样认为的,(读)“半日, 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生(6):还有几处。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
师:这一环节我们暂时告一断落,哪位同学总结一下刚才我们主要研究了些什么?
生(7):我们研究了宝玉挨打的原因和众人对宝玉挨打的看法。
对比鉴赏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写什么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如何写”的问题。大家已经认真阅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这是越剧《红楼梦》里有关“宝玉挨打”的片段。
(教师播放录象。)
师:越剧《红楼梦·笞宝玉》中的情节安排、人物表现与原作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1):《笞宝玉》中,宝玉挨打的原因只剩下一条,那就是琪官事件
生(2):删去了王夫人哭宝玉再哭贾珠的内容。
生(3):聋老婆子的一段插曲没有了。
生(4):还删去了李纨听到王夫人哭贾珠后失声痛哭的情节。
师: 不错,这都是删去的。知道改编者为什么要这么删吗?
(学生思考,一时无人发言。教师点拨。)
师: 请大家注意小说与剧本的区别。
生(5):是不是因为越剧演出一般只有个把小时的时间,不允许涉及大量复杂的情节?
师: 很好,这是从时间角度考虑的。
生(6):还有,小说比较自由,可以一会写到屋内一会写到屋外,一会写到昨天一会写到今天。剧本演出就只有从一个地点来写,不那么自由了。
师:(赞许地)大家知道吗?两位同学已经涉及到戏剧理论的根本问题的。根据戏剧理论中有一个“三一律”:在一天时间在同一地点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笞宝玉》中许多情节都删去了,虽然丰富性减弱了,但主线也因此凸显了。也算是各有利弊吧!刚才大家重点讨论的是改编者的删削。请问,《笞宝玉》中有没有增加什么内容呢?
生(7):增加了贾政的一段唱词。
(有学生发笑,发言学生似乎有些窘迫)
师:(充分肯定)大家以为这段唱词无关将要吗?其实,这也是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词,与越剧《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哭灵”(“林妹妹我来迟了”)一样一直被人们所称颂。 教师展示以下文字——大家读读看,体会这段唱词道白有什么作用:
(唱)你,你,你,你不能光灿灿胸悬金印,你不能威赫赫爵禄高登,却和那丫鬟戏子结朋友,作出了玷辱门楣丑事情,不如今日绝狗命,免将来辱没祖宗,败坏家业弑父弑君。
(白)给我狠狠地打!老天,天啊,想我贾府诗礼缵缨之族,富贵功名之家,竟出了这个不忠不孝的孽子。
生(8):我觉得这是贾政的心理活动。如果没有这段唱词,就难以体现他对儿子的极度失望、极度愤怒的心理。
生(9):不仅仅是失望、愤怒,我觉得还有伤心,还有自责——好象是在愧对列祖列宗。
生(10):这段唱词还暗含了宝玉的行为和父亲对他的期望背道而驰。
师:所以,接着贾政痛打宝玉也就有根有据了。现在,请这个问题的发现者总结这段唱词的作用。(教师示意生7)
生(7):这段唱词,交代了人物心理、暗含了人物思想的冲突,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同学鼓掌)
师:还有与原著不同之处吗?
生(11):在原著中,贾母是先痛骂一顿贾政,然后再查看宝玉的伤势;《笞宝玉》中却是先看宝玉的伤势然后再斥责贾政不该如此痛打宝玉。
师: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
生(11):我说不准。不过我觉得不改也行。好象两种都不错。
生(12):我觉得还是修改的好。
师:(饶有兴味地)说说理由?
生(12):我觉得贾母既然那么疼爱宝玉,当看到宝玉被毒打的时候,按人之常情,她一定首先想了解宝玉伤势如何而不会想着先去骂贾政。而且当她看到孙子被打得那么严重然后再痛骂贾政才合情合理!
(多数学生点头同意)
师:分析得多好啊!阅读文学作品就应该这样:抓住细微之处仔细品味,联系生活经验设身处地体验人物情感。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
漫谈感受
师:最后,请大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阅读时感受最深的一点,然后由大家确定最有价值、最有兴趣者加以讨论。生(1):我感触最深的是“李纨的眼泪”。
李纨青年丧夫,抚养遗孤——绝对是“一肚子苦水”的苦涩的。不过,她从来不把自己的伤痛表露在外面罢了。她能忍,她能熬,她能守!—— 但是,这绝不代表“她不痛”!
果然——就在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的一声哭喊——揭开了李纨的“心闸”!
王夫人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宝玉我也不管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李纨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这是我们唯一一次的看到“李纨的眼泪”——你看李纨“禁不住”、“放声的哭了”
——这两个词,用得多么的好!“禁不住”——说明这个表面平静的寡妇,“忍耐了好久,压抑了好久”了!“放声哭了”——说明这个表面平和的寡妇,“多么委屈,多么痛苦”了!!
我觉得——“最大的委屈”——是一种“说不出口的委屈”!
我觉得——“最深的痛苦”——是一种“不能言苦的痛苦”!
生(2):宝玉的体贴与黛玉的无奈
宝玉挨打后,黛玉悄悄而来探望。宝玉疼痛难忍支持不住,还这样对黛玉说道:
“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为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散布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虽疼痛难熬却还装出不在乎的样子来安慰黛玉,心里只记挂着黛玉单薄的身体怎么禁得住暑热。发自内心的怜惜就这样弥漫在宝黛之间,怎么不令敏感的黛玉感动呢?
黛玉与宝玉思想感情相通,从来不说仕途经济之类的“混帐话”,然而此时她看着疼痛煎熬的宝玉,心中只希望从此不再遭受老爷的毒打。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宝玉“改过”!黛玉说这话只是出于无奈!那一份深情在她心里千转百回,都化作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那是一份执爱的心,毫无做作而发自肺腑。生(3):我想说的是:我理解贾政,理解一个父亲的心!
(学生反响强烈。教师示意学生安静,继续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生(4):我读了宝玉要聋老婆子搬救兵,聋老婆子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虽然只是她的打岔,但她表达出的态度让我震惊:“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对一个人的自杀竟然可以这么冷漠!
(学生似乎已经暂时无法提出问题。)
师:大家的问题看来主要集中在这几点上了。现在我们进入具体阐释阶段。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听一位同学的阐释,大家最想听谁的问题?
(学生七嘴八舌,最后多数表示希望听听生(3)的阐释。教师示意生(3)发言。)
生(3):(胸有成竹地)粗看《红楼梦》时,贾政给我留下了是暴君的形象:实施家庭暴力、独裁专制、自私狭隘、无才无能……,几乎无一是处 但细读了第三十三回,我倒是颇同情身为人父的贾政的一片苦心,他曾给我的“恶魔化”形象也大大改观了。首先,在这个章回里,贾政的主要身份是一位父亲,不同于在别的章节里的形象——在同僚面前,他是老奸巨滑的政客;在门客面前,他是礼贤下士的“伯乐”;在下人面前,他更是不可一世的“君王”……不管在这其中哪一个场合,不管他多么娴熟老练地表演“变脸”,他的形象都是油滑、藏奸、虚伪的,令人可憎。而这次被逼上墙角的贾政,关起门来痛打儿子,这面具也不用戴了,完全只是个愤怒痛心的父亲。且不管他在其它场合的作为,至少在这一刻,他就让我恨不起来——因为他是一位父亲。
忠顺亲王府的长史官来见贾政,这一段贾政还戴着官场应酬的面具,虽是惊疑但仍能陪着笑脸沉着应对。但待宝玉老实交待,长史官匆匆离去之后,这贾政“气得目瞪口歪”,接着就喝令拿下宝玉,开始实行一个父亲的权力了,恨铁不成钢的痛心浮于纸面。待到贾环火上浇油地进谗后,这贾政先是“气得面如金纸”,然后见到宝玉是“眼都红紫了”,贾政望子成龙却不想儿子竟做下如此“败坏门风”之事,这时候贾政的心情是又羞、又恼、又恨、又痛,他的愤怒到达了理智难以克制的极限,唯一发泄的办法便是将宝玉痛笞一顿。不管贾政打得有多重,下手有多狠,贾政所承受的痛苦决不轻于宝玉,作为一个父亲,在儿子身上打下一鞭就等于在自己心头抽了一鞭,是痛彻心肺的。虽然遭笞的是宝玉,但最痛苦的还是贾政。对于宝玉的无限期望及宝玉的不肖终使他痛下毒手,其实痛的还是他自己;而溺爱宝玉的王夫人和老太君却与贾政针锋相对,难堪的还是他自己。总之是落个里外不是人。
这一节中贾政的辛酸、压抑和痛苦失望都化作了泪水。“贾政听了这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坐了,泪如雨下。”这一句中省略了人物多少复杂的心理,一个“叹”一个“泪”,一个苍老无助的贾政此时是令人同情的。不难想象他是如何跌跌撞撞地无力地倒坐在椅上,以及浊泪无声的纵横在皱纹密布的脸上,这时的贾政既不是政客,也不是主人;没有藏奸,也没有傲气,只是一个失望无助的父亲,一个令人恨不起来的父亲。随着王夫人哭叫着贾珠的名字时,“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这时的贾政更是一个念及亡子,心疼宝玉的父亲,他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能触动他内心最柔软最敏感处的还是珍贵的亲情。从这点来看,贾政还是一个重亲情,负责任的父亲,对于这样一位流泪的父亲,不能不体会他身为人父的一片苦心。
最后老太君出场,贾政是“又急又痛”,被太君痛斥后还得叩头哭着谢罪,身为人子的他全然又是一个标准的孝子。
第三十三回中的贾政,应该是个最本色的贾政,没有面具唯有真性情。在这一回里他是一个严父又是一个孝子,承担痛苦和压力最多的是他,贾政的泪水令人动容,可怜天下父母心。第三十三回里的贾政无论如何也叫我恨不起来——因为他的泪水因为他的苦心。
宝玉挨打 第8篇
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宝玉挨打〉看封建文化的腐朽》。
一.说学生
计划授课的班级是高一(1)班,该班学生积极性较高,理解能力较强,但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够,鉴赏能力有限,尤其是经过调查发现,全班64人,阅读过《红楼梦》的不到10人,而且这些学生对《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感受不深。
根据班级的情况,我首先布置预习任务给学生,让他们阅读《红楼梦》第一回,第三十回,第三十二回,第七十四回,了解“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同时查阅资料,掌握古代伦理、家族文化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材
《宝玉挨打》是粤教版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四册第三单元(小说)的第一篇,属于文学作品鉴赏的内容。
《宝玉挨打》(节选)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打”这一情节是《红楼梦》中著名事件之一,有人认为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突出表现了封建卫道者贾政与封建叛逆者宝玉父子两代的封建思想和反封建思想不可调和的矛盾,揭露了封建文化的腐朽和丑恶。然而,通过对《红楼梦》全书的了解和对节选内容的研究,我认为没有把《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来探望的情节节选进来是最大的遗憾,因为这一精彩的情节不仅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感,而且充分地表明宝黛的爱情已经开始超出“一见倾心”“男欢女爱”的古典的范畴,而接近具有新的理想的近代的范畴。这是教材的不足,对此,我将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文本,赏析小说。
课标中关于“阅读与鉴赏”有这样的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单元导读对该单元的建议是:“学会鉴赏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文章的思想意义”。
根据课标、单元导读及对课文的深入研究,我首先分析出本文的如下6点教学价值:
1.情节安排,特点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情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高潮的出现非常自然。
2.人物形象:贾府的主要统治者贾母、贾政、王夫人以及中心人物宝玉纷纷登场,他们的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思想主旨:封建正统思想与反封建思想之间激烈的斗争,揭露正统思想的虚伪和没落。
4.艺术手段:学习本文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的方法。
5.语言: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很有特色。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站在现代教育观的立场上看这件事,提高学生认识。
由于时间有限,上述教学价值难以在一堂课实现,为了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人物形象的分析、表现形象的艺术手段以及宝玉挨打一文所体现的思想文化意义定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其中挖掘思想文化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一个“打”字为核心,紧扣题目“挨打”两字,以“挨打”为发散点囊括整篇内容,设计了“宝玉为什么挨打”和“宝玉该不该挨打”,两大问题,通过“了解情节”、“分析人物”和“挖掘意义”这三个环节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如里的层次进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本出发,经过对文本的分析探讨,从而把握人物形象,最终发掘出隐藏在文本情节背后的思想意义,即封建文化的腐朽与丑恶。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筛选法,激思法,问题导读法,探究学习法。教师通过有意义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进行小组探究性讨论。
四.说过程
上述基本设想在具体操作时,主要使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导入,由于学生已经阅读了部分《红楼梦》的资料,所以导入以介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为主,同时也简要复述前后文,引发学生兴趣。
环节一:了解情节(感性了解)
这一环节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疏通情节,理清情节脉络,此处可以涉及到情节设置的特点,但点到为止,不展开分析。时间应短。
环节二:深入文本,分析人物
这一环节围绕第二个问题“宝玉该不该打”,贾政、贾母、王夫人分别对“宝玉挨打”抱什么态度,分析他们的不同心理,体会其性格特点。“宝玉挨打”贾政的态度和心理表现在他的神态和语言上。贾政本来是无气,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神色惶悚,“应对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几分气”这是一气;忠顺王府来要人,被关系不好的人跑到门上找戏子,贾政变得“又惊又气”,“目瞪口歪”这是二气;贾环造谣中伤,贾政神色变得“面如金纸”,“眼都红了”,这是三气。在打宝玉时,贾政的理由是“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之罪孽。挨打的三个方面的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贾宝玉不愿意走仕途经济的老路。对于王夫人,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来表现。王夫人抱着宝玉,要求连自己也一同勒死,她说“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王夫人对宝玉的爱更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宝玉是王夫人的命根子。王夫人失去宝玉也就在贾府失去了地位——母凭子贵。贾母不分青红皂白,坚决不允许贾政打儿子。她以长者的身份和在贾府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先发制人,以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面对贾政的辩解她神态是“冷笑”。他们三人行为的共同基础仍然是维护封建的正统思想,只不过方式略有不同罢了。宝玉在贾政的淫威之下,始终未求饶,也没有“悔改”的表示,正表现了他不屈服于封建势力的一面;然而他没有做出正面反抗,甚至不敢轻动一步,也显示了他软弱的一面。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艺术手段,分析不同类型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师总结“贾政爱的无情,王夫人爱的无力,贾母爱的发昏”。
环节三:挖掘思想意义
这一环节围绕文章的中心“挨打”展开,其中父子的矛盾是核心。“挨打”本身是一种冲突,这种冲突表面看来是父子矛盾,是父亲用他认为正确的方式教导儿子。但是这又不是一般的冲突,请学生结合《红楼梦》的前后文、结合贾政对宝玉以一贯之的教育理念,来讨论这种冲突的本质,那就是思想观念的冲突,是贾政与儿子不同的人生理想、政治观念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思想的冲突也不仅仅是这一对父子之间的冲突,贾政和宝玉代表的是一批人,是封建文化和反封建文化的斗争,是正统文化与非正统文化的斗争,贾政举起棍棒,本身就预示着这一文化的没落,何况他最后棍棒教训的失败?
拓展思考:请学生站在现代教育观的角度看宝玉是否该挨打,这里一方面将封建文化与现代文化作一对比,使学生对封建文化及其腐朽没落有更深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
五说巩固
小结:本文情节跌宕起伏,矛盾纷繁复杂,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思想与反封建思想不可调和的矛盾。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