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课前预习学案(精选4篇)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课前预习学案 第1篇
一、预习目标
通读诗歌,掌握诗歌节奏,理解诗歌大意。
二、预习内容
1.走近作者
江河(1949- ),原名于友泽, 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以《 》等政治抒情诗和 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出版的诗集有《 》、《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召唤( )憎恨( )栖息( )倔强( )耸起( )
欢跃( )诞生( )血液( )涨满( )颤动( )
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为了歌唱,玉兰花洁白的心向篮天打开。
b.让我们一块儿走吧,在花瓣匆匆铺就的道路上芬芳地走吧。
c.我知道你善良的愿望,你所原谅的姑娘,你原谅的生活中渐渐迷芒的目光。
d.太阳和星星睡在我们的怀里,闪闪发光,颤动着金壁辉煌的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他屡出新招,颇多权术,真称得上是改革大潮中的“智多星”。
b.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修改或废止,同时还要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
c.不管是工作中的事情,或是朋友托付的事情,甚至街坊邻里找他办的事情,他总是千方百计尽心尽力地办好。
d.这次我区高三“一模”高一语文成绩虽然不够理想,但是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这难免不是一件好事。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为了达到自己竞选厂长的目的,对竞争对手造谣中伤,其丑行被揭露后,职工们都对他嗤之以鼻。
b.诉讼当事人在法庭上所陈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事实,都必须有根有据,绝不能言而无信。
c.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而出,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收缴了大批的赌具赌资。
d.“五一”期间,许多报纸都对劳动模范的事迹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极大地鼓舞、教育了广大读者。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顺利地按照老高同志画的那张简图经过长途跋涉找到了位于深山中的生态调查站。
b.一些银行案件频繁发生是自身管理体制不完善、基本制度执行不力以及对机构负责人管控不到位造成的。
c.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XX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d.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经历不可能非常全面地看待客观事物,因此我们更应该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江河的生平简历及其创作风格;让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诗人在面对祖国春天来临时的那份喜悦之情以及对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2. : 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深刻领悟作品的感情基调;能够用恰当的声音形式充分表达诗人的情感。
3. : 了解诗人的情感脉络 , 体味其瞬间感受 , 把握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重点:能够准确读出诗人的激情与喜悦,渴望与追求。
难点:对诗歌中一些意象的认识与理解,朗读过程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呈现形式。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探究全诗四个诗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诵读、讨论)
探究二 请同学们试着自己理解以下几句话。
a.当喷吐在和鲜红火焰的果子……为了在今天唱歌。
b.让我们一起走吧……献上更多的花朵。
探究三 每位同学任选一章,谈谈对该段意思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阅读江河的诗歌《星星变奏曲》中的部分文字,思考后面的问题。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4分)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分)
二.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加以评论。(不超过20个字)
有两个中国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怨,说路面简直像麻子,讨厌死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导学案的答案
1.朦胧 纪念碑 古代神话 从这里开始
2.zhào zēng qī juè sǒng yuè dàn xuè zhǎng chàn
3.b(a蓝—篮c芒—茫d壁—碧)
4.b (a项应为“权数” c项 应为“还是” d项 应为“未免”)
5.a(b这里强调的是“据”而非“信”c“倾巢而出”是贬义词,应用“全体出动”d“连篇累牍”形容文字冗长罗嗦,是贬义词,不合语境。)
6.b(a句语序错误,“顺利地”放在“找到”前面 c句“不采取紧急行动”与“否则”语意重复,应删去 d句成分残缺,应在“知识和经历”后加上“决定了我们”)
探究一
【明确】全诗四个诗章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章写春天召唤——变革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用一系列意象描绘了大地回春的欢欣气息和蓬勃生机,这是被束缚力量的释放,是久蛰生命活力的勃发。
第二章激情奉献——写出了变革者的精神风貌,诗人激情赞美了热情、开朗、纯洁的奔腾者。
第三章友谊长存——写出了变革者的生命准则。诗人用独特的诗歌形式和丰富的诗歌语言歌颂了坦诚、纯洁和信任的美好。既可以理解为新时代到来后,诗人对人与人之间构建坦诚交流关系的渴望,又可理解为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相处境界的期盼,表达了对新时代生命准则的理解。
第四章共同奋斗——点明变革者创造的意义。变革者所有变革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了人的“生活”,要让“美丽的风光”“在人们的脸上内动”,要让“笑声”“溢满普通的家庭”。
探究二
a. 当生命遭受了挫折,当希望一个个破灭,我们不应该放弃,而应将希望的种子埋在心底,鼓足勇气为了希望而努力,终有一天希望的幼苗会开花结果。
b. 面对充满着朝气和希望的前景,号召和鼓动我们勇敢地投身未来。
探究三
第二章:以第二人称的手法写出了变革者的精神风貌,赞美了热情、开朗、纯洁的奔腾者。
这一部分叙述主体由第一部分的“我”变为“你”,第二人称的运用拉近了叙述主体与诗中“你”的距离。由第一部分我们知道作者极力赞美春天,渴盼春天的到来。所以这一部分的“你”应该指春天。
从文中找出体现春天特点的词语、句子。
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善良;憎恨黑暗,甚至阴影;清澈地对待别人(即真诚的对待别人)。
“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从触觉视觉听觉表明你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你将一年又一年把这鲜红的果子挂满枝头
让善良的人们摘去”这里的“你”紧承上文,应该指“一颗鲜红的浆果”般的“清澈地对待别人”的心,“让善良的人们摘去”表达出“你”期待更多的人像你一样真诚的对待别人。
第三章:展示了变革者的生命准则。
这一部分在结构形式上与前两部分相比发生了变化,他的结构特点是?
金字塔式结构或岩石状结构,把立体派绘画技法引入诗歌创作,使诗歌从视觉上有建筑美,形成一种独特的结构。
“我们结识了”“我们相识了”点明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友情或爱情。
诗中的意象特点,如:语言如大海翡翠、“坦白得像沙滩”,水鸟如“雪花”,江河“蔚蓝”,太阳和星星“睡在我们的怀里”,白帆像“纯洁的姑娘”,一连串的比喻、拟人修辞,勾画出美好的景象,表达出友情或爱情的和谐美好。此部分之所以用这样的结构是为了暗示友情或爱情坚如磐石。
第四章:展示了变革者创造的意义。
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
于是,山脉耸起
人说:我要生活
于是,洪水退去
河流优美地流着
无论是土地还是人都说“我要”表明“我”有既定的目标和理想,这也告诉我们应对生活树立理想或目标,只要有理想,一切困难都会被克服。
让我们和更多的人一块走吧
祖先在风中诉说着青葱的愿望
号召我们为理想奋斗,我们的祖先期待着我们这样。
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三个疑问:
我们又将给大地留下什么呢
我们的手臂又将收获什么
岁月的皱纹又将闪出什么样的光辉呢
前文中:太阳把七色的花朵投在枝条上,大海把清脆的浪花投进岩石缝中,形成壮丽的景观。暗示我们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奉献自己的力量。所以下文说到:
我不能设想,美丽的风光
不在人们脸上闪动
我们死去和诞生的地方还有什么意义
我不能设想,崛起的建筑里
不溢满普通家庭的笑声
我们的劳动、创造还有什么意义
作者连用两个“不能设想”点出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理想: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拥有生活的美丽。
最后,作者发出号召:“拿起工具”“春天伴随我们一同奔腾”既点明题目又发出真切的希望。“奔腾”的含义也一目了然,即奋斗,为理想奋斗,实现生命的意义。
全诗中作者对国家的振兴满怀希望。一个冷酷的时期已经过去,温暖人心的生活在人们的期待中,一切美好的可能都在展现。“春天”中万物对生活都充满希望
一、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胧迷离的美好意境。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二、语言表达
面对不如意的境遇,关键在于保持乐观的态度(情怀、心境)。(此题言之有理即可)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课前预习学案 第2篇
1.3《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课文精讲之重点段落赏析
1.我和春天一起写这首诗
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这支歌
海洋和冰块猛烈相撞。船冲向浪头
我们这样站着,雄壮而多情
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
使大地上所有的树木都涨满绿帆
赏析:这里“春天”是指人生的春天、社会的春天。春天让人充满希望,让人热血沸腾备受鼓舞。“海洋与冰块相撞”意味着冬天刚刚消逝,春天与寒冬的搏斗。 “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正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之热切。在描摹情态、表情达意,特别是传递细腻、细微的情感方面,比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就运用了比喻,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树木葱茏挺拔的姿态,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可能都在展现。用一系列意象描绘了大地回春的欢欣气息和蓬勃生机,写出了变革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2、为了歌唱,玉兰花
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
为了不再孤独,繁星似的迎春到处闪烁
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
阳光追逐着,鸟儿牵动着
让我们一块儿走吧
在花瓣匆匆铺就的道路上芬芳地走吧
紫丁香象影子一样在身后晃动
春天正迎着我们走来,献上更多的花朵
赏析:正因诗人强调自己置身于“春天”,他告诉我们,万物都对生活充满希望:玉兰花把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迎春花到处闪烁,阳光追逐,鸟儿牵动,紫丁香晃动,而“我们”则在花瓣匆匆铺成的道路上芬芳地走。作者用“金色”修饰“声音”,写出了生机,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是用视觉来写听觉。作者因为春天的来临带给万物惊喜,就仿佛是一次甜美而突然的遭遇一样匆匆的在道路上芬芳地走着。整节选取了“玉兰”“迎春”“鸟儿”“紫丁香”这些意象,这些春天的景物,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风景。
3、你热情,开朗,象四月的阳光
想象的云朵在疾风中飘扬寻找美好的声音
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
走向辽远的地方,放出喉咙里的力量
赏析
这一节写出了变革者热情、开朗的精神风貌。用了多种修辞格。“四月的阳光”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四月是一年的“青壮年”时期,和热情开朗的青年有相似之处。“想象的云朵在疾风中飘扬”作者又用了借喻的修辞,写出了思绪的激昂和欢畅。“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更是从触觉、视觉、听觉上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也写出了青年时光的丰富多彩,爱情的甜蜜,事业的激情,都化成了一幅青春的油画。
这一节也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整节诗的语句长短参差变化,有一种参差美,其中“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又表现出一种整齐美,句尾“光”、“扬”、“响”、“量”又都押韵,再加上句中语调抑扬顿挫,使整节诗富有音乐的韵律感。
4、我们结识了,岩石
用大海翡翠的语言交谈
用坦白得象沙滩一样的语言
雪花似的水鸟栖息在我们的肩头
飞去又回来,我们就这样和天空对话
我们结识了。江河
蔚蓝地在黑土地上流过
太阳和星星睡在我们的怀里
闪闪发光,颤动着金碧辉煌的梦
点点白帆象纯洁的姑娘们伴随着我们
赏析
诗人在这一节诗中写到“岩石的语言如大海翡翠”,语言“坦白得像沙滩”, “翡翠”和“沙滩”分别比喻了海浪和青年坦荡的心胸,其中把岩石与海浪的拍打写成交谈,抓住了海浪绿色的特点。水鸟如“雪花”, 雪花的比喻写出了水鸟的特点是纯洁的,而飞来飞去又写出了水鸟的活泼。这正是青年之间友谊的象征。白帆像“纯洁的姑娘”,比喻非常形象而生动。一连串的比喻、拟人修辞,勾勒出一幅宇宙万物和谐共存的景象,强调了“清澈”的生活意义。另外诗人把诗行排列成岩石状,用以象征这种坦诚、和谐、信任、纯洁的关系。
5、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
于是,山脉耸起
人说:我要生活
于是,洪水退去
河流优美地流着
赏析
这几句用了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应树立生活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目标明确,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也形象地写出了创造奋斗的美好前景。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课前预习学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感受变革者的形象,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朦胧诗的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对变革者的赞美之情和澎湃的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的能力;感受变革者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朦胧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
以朗读为切入点,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以讨论的形式来分析变革的形象;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鉴赏朦胧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多媒体运用]
欣赏《春天的故事》歌曲;显示作者相关资料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展示变革者的形象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春天的故事》歌曲,介绍80年代的相关历史背景。
二、展示课题: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江河
三、解题:
1、比较“让我们一块儿走吧”与“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在表达情感上的区别,由此可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2、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纪念碑》、《星星变奏曲》等。
四、朗读诗歌,感受激情。
1、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熟悉文本。
2、指名朗读:提出要求,要读出深情与赞美的味道,语调快慢有致。教师在此之后作适当的点评和朗读指导。
3、集体朗读:要读出情感。
五、感受变革者的形象,培养朦胧诗的鉴赏能力。
1、这是一首献给变革者的赞歌,在诗人的笔下,变革者的形象非常饱满,请从诗歌中找出变革者的具体的形象内涵。
2、展示朦胧诗的特点,特别是对隐喻性意象的解读。老师应该示范解读两到三个隐喻意象,让学生透过隐喻性意象来感受变革者的形象。
如:春天的指改革带来的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
3、理解诗歌的的大意:
第一节,交待时代大背景;
第二节,热情赞美变革者;
第三节,歌颂伟大的友谊;
第四节,呼吁人们投身改革大潮。
4、欣赏诗歌精彩的语言。
如:通感——为了不再孤独,繁星似的迎春花到处闪烁/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
明喻——用大海翡翠的语言交谈/用坦白得像沙滩一样的语言
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你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
诗人对意象的选择(朦胧诗的意象密集,本诗就选用的众多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对变革者的赞美之情)
对色彩的选择——洁白的玉兰花 蓝天 金色迎春花 阳光 花瓣匆匆铺成的道路 紫丁香(可以和《相信未来》作比较。从来感悟诗人的情感。)
对声音的选择——寻找着美好的声音/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
语言的创新: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 (动词的形象与表现张力)
为了歌唱玉兰花/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 (诗人笔下的花开)
黎明时分蓝色的锋芒 (诗人笔下的黎明时的光线形象)
大海把清脆的浪花投进岩石缝中 (动词的形象与表现张力)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课前预习学案 第4篇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诗人在面对祖国春天来临时的那份喜悦之情以及对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2.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深刻领悟作品的感情基调;能够用恰当的声音形式充分表达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够准确读出诗人的激情与喜悦,渴望与追求。
2.难点:对诗歌中一些意象的认识与理解,朗读过程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呈现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阴云密布,无人能够看到国家、民族以及个人未来的时期,20岁的诗人食指用朴实平易的文字,用冷静而炽热的语言告诉人们:相信未来,相信我们能够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若干年后,所有有幸还活着的人真地看到了诗人当年的预言,“文革”结束了,我们的国家从疯狂回归了理性,从寒冬走回了春天。内乱结束了,建设开始了;封闭结束了,改革开放开始了。每一个中国人都由衷地发出了笑声,这时候又有一位诗人站了出来,他放声为所有的变革者唱出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如此导入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先有一个简单的社会背景了解,让学生对《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与《相信未来》两首诗所产生的年代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想唤起学生读诗的激情,最初读《相信未来》时,我们更多拥有的是压抑与沉重,现在读《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当初的压抑之情会一扫而空。这样能让学生有一种读诗的冲动。)
二、诗人江河及社会背景
1.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江河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与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梁小斌等人构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朦胧诗群,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有《纪念碑》、《星星变奏曲》等。其大部分诗作与其他朦胧诗人的作品一样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但他的有些诗作更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意识,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即是其中的佳作。
2.社会背景:1976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国家初步从内乱中走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注定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确定了国家对外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中国开始由内乱走向建设,社会逐步走回正确的轨道。国家的这一变化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到鼓舞和振奋,人们普遍感到国家发展的春天回来了。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有志青年甚至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而作为诗人的江河更是敏感地意识到国家这一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和社会,诗人满怀激情地进行了歌唱,并且把这首歌明确地表示要献给所有的变革者。
(诗人和背景知识简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让学生初步理解诗人为什么会在诗歌中有那么浓烈的激情,为什么会如此地喜悦和兴奋,这是为准确朗读诗歌并准确理解诗歌打基础。)
三、检查预习,让学生回答全诗四个诗章的基本内容。
【明确】全诗四个诗章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章写变革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用一系列意象描绘了大地回春的欢欣气息和蓬勃生机,这是被束缚力量的释放,是久蛰生命活力的勃发。
第二章写出了变革者的精神风貌,诗人激情赞美了热情、开朗、纯洁的奔腾者。
第三章写出了变革者的生命准则。诗人用独特的诗歌形式和丰富的诗歌语言歌颂了坦诚、纯洁和信任的美好。既可以理解为新时代到来后,诗人对人与人之间构建坦诚交流关系的渴望,又可理解为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相处境界的期盼,表达了对新时代生命准则的理解。
第四章点明变革者创造的意义。变革者所有变革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了人的“生活”,要让“美丽的风光”“在人们的脸上内动”,要让“笑声”“溢满普通的家庭”。
(此环节一是检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二是为下面的朗读打下基础。)
四、教师读诗,让学生感知诗歌情感基调(可就某一诗章进行朗读,不必读全诗)
(教师的读之所以不称为“范读”是为了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在学生面前拥有读诗的勇气和权力。一旦称为“范读”势必意味着教师读出来的诗歌就是范例,这会让所有在朗读功力上有所欠缺的教师知难而退。在这个环节,教师只要尽力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把握就可。如果觉得时间紧张,这个环节也可以略去。)
五、自由诵读,把握节奏,体会诗人情感。
把学生分为四组自由诵读,每组分别读诗中一个诗章。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人的情感。
【诵读提示】:
第一诗章是写变革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用一系列意象描绘了大地回春的欢欣气息和蓬勃生机。全诗章共3节,第1节和第3节要着重读出大地回春的欢欣气息和蓬勃的生机。其中第1节“船冲向浪头/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这几句诗在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由重到轻柔的转换;第3节中的两个“走吧”所带有的那种欢快与兴奋要在语气上有所体现。第2节在朗读节奏上的处理要舒缓而略显沉重,要有一种叙事感。“为了在今天歌唱”要读得余味悠长。
第二诗章是写变革者的精神风貌。第1、2节,诗人言说“热情、开朗”的奔腾者有着美好的愿望,他在寻找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如美丽的爱情、大地的丰收、机器的轰鸣等。在朗读时节奏要明快,要突出奔腾者的兴奋、激动和喜悦之情。第3、4节诗人写奔腾者在现实中看到了一些因被过往历史伤害而感到迷茫的目光,那些迷茫的目光又尖锐地刺痛了奔腾者的神经,让奔腾者想到了历史中“不能原谅的一切”。奔腾者决心以自己一颗纯净的心灵“清澈地对待别人”,那颗心就像“一颗鲜红的浆果”“一年又一年地挂满枝头”,去“让善良的人们摘去”,从而重建生活的信心。一想起奔腾者的这种举动,诗人的“诗中就扬起好听的声音”。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就要注意节奏的变化与语气的缓急。比如读“我知道你那善良的愿望,你们原谅的姑娘/原谅的,生活中渐渐迷茫的目光”时节奏要慢,语气要轻,体现的情感要凝重。读“但是那不能原谅的一切/又尖锐地刺痛你/你憎恨黑暗,甚至阴影”时“但是”要重读,语气要加强,情感要强烈;读到“你憎恨黑暗,甚至阴影”时语气要由强转弱,节奏要由快到慢。读到“想起你,我的诗中就扬起好听的声音”时语气应该是抒情的,要体现一种温暖和希望,要能体现诗人对奔腾者的由衷赞美。
第三章写变革者的生命准则。诗人用独特的诗歌形式和丰富的诗歌语言歌颂了坦诚、纯洁和信任的美好。在朗读这个诗章时节奏要轻快,语气要抒情,要让听者感觉朗读者就是在描绘一张美丽的图画,在叙述一个动人的童话。只有在读到最后一节时节奏才要表现得铿锵有力,以示我们对生命准则的坚守。
第四章点明变革者创造的意义。变革者所有变革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了人的“生活”,要让“美丽的风光”“在人们的脸上内动”,要让“笑声”“溢满普通的家庭”。因此,第1、2节要读得节奏干脆而鲜明。第3节节奏要舒缓,要读出一种期盼和呼告的效果。第4节应该是轻快的节奏。第5节语气应读出严肃,节奏读的要有力,要有一种斩钉截铁的意味在里面,以此来表达诗人面对未来和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最后一节要把诗人的自信、追求、一往无前的气势读出来,全诗最后一句话“春天伴随我们一起奔腾”要处理得干净利落而气势不凡,节奏和语气都要仔细揣摩。
(之所以把学生分为四组出于以下考虑:一、全诗很长,不分组一节课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二、所有学生都应在课前充分预习了全诗,课堂上只是让他们在相应的诗歌部分把自己的阅读体验朗读出来,从常理上说不应存在有学生无法体验全诗情感及思想内容的情况。)
(所有的朗读提示都应是教师在课前下发的预习指导材料,以便学生在预习中有所借鉴。)
六、每组进行组内朗读交流,要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真实理解,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同学在全班朗读以展示自己的理解,并接受老师及全班同学的评价。
【明确】诗人的情感:当时,中国刚刚从“文革”动乱的岁月中走出来,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整个社会充满了寒冬过后春天复苏所带来的欢欣气息。诗歌用纷繁的比喻和意象描绘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呼告人们一起奔腾,像自己一样和春天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因此作者的情感应是喜悦、兴奋、激动、昂扬的,诗人要和所有善良的人一道奔腾,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具体到每个诗章,诗人的情感并不完全相同,在每个诗章的内部,诗人的情感也有不同的变化,学生在朗诵时应准确体会诗人的具体情感,用恰当的声音形式把诗人的具体情感表达出来。不同诗章的具体情况可参看上述材料。
学生的朗诵及师生的评价围绕以下两点进行:
1.学生的朗读要紧紧围绕声音能否准确表达诗人的情感。
2.教师与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主要是声音形式是否恰当和情感理解是否正确。
当学生对朗读及评价出现分歧时,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这个环节既是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为了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小组内学生朗诵交流的过程既是理解把握意象的过程,也是理解诗歌内容与体验诗人情感的过程。因此,组内的朗诵交流既是活动也是体验。这种活动体验是整个活动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内朗诵交流的初步成果会带到全班范围内进一步接受检阅,而全班范围内的朗诵更会促使每一位学生最终形成对诗歌的全面理解与正确认知。而这种在活动的形式背后形成的诗歌价值确认正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如江河的这首诗歌,我们在诵读的背后完成的是对诗人激情与喜悦、渴望与追求的深刻理解与细致体会。)
七、找一位学生分诗章把全诗朗诵一遍。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