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精简14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通用14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1篇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

  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学习方法 】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

  一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绯红( ) 淤滩( ) 纤绳( )

  2.词语解释﹙a级﹚

  疲惫: 簇新:

  绯红: 喷薄:

  迷惘:

  二 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三 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

  .

  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

  四【学习反思】﹙b级﹚

  如何诵读这首诗?

  五【作业布置】﹙c级﹚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六【拓展阅读】

  《双桅杆》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赏析: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

  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词语解释: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

  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

  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

  4. 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

  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六、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2篇

  {第一单元}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思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20日

  (选自《双桅船》,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的“高音区”。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政治情绪与时代理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3篇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的真情;

  2、学习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

  2、对诗中的“我”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全诗,并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查找与“四五”运动相关的史实及关于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牵动人们的思绪走入遥远。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咏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她虽然弱为女子,却没有回避历史责任。一个青年女子将个人质朴厚重的情感表达得撼人心房,激起无数人对祖国的加倍热爱。

  二、关于诗人

  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1952年出生,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整体感知

  1、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黑 xūn  洞 suì  绳 qiàn   lēi

  新 cù笑 wō  迷 wǎng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谈谈你初读此诗后的感受。(可谈谈诗歌的大致内容或作者流露的主要情感)

  3、请同学介绍自己查找的与本诗有关的史实,介绍相关背景。

  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应该有着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字词上?

  4、自由诵读全诗,注意结合刚才所了解的时代(创作)背景把握文章,体味情感。

  四、品味与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之中。这四组意象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人民在贫穷落后面前没有失望,但希望仍很渺茫;“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上了新生的起跑线上;“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2、如果把全诗的每一个小节都当成是一幅画的话,那么请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给这几幅画取名。

  3、你认为诗中每一个小节后的“──祖国啊”蕴涵的感情是否一致?揣摩一下作者的感情,试着把握朗读的语气。

  明确: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诗人抒写的思路,情绪由低沉而至高昂。)

  4、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什么关系?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中的“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我”既是祖国肌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我”与祖国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有着献身祖国的热望。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

  5、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方法:

  ⑴ 挑选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并由学生评价效果如何,学生听取意见后再朗读一遍。看效果如何,再请第二个学生朗读。后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小节。

  ⑵ 按照此方法完成后三个小节的理解与朗读。

  明确:教会学生在朗读前要注意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6、配乐朗读全诗。

  五、关于朦胧诗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关于朦胧诗的知识:

  明确: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 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⑴ 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⑵ 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2、谈谈本诗是否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

  明确:舒婷的这首诗虽算不上很“朦胧”,但具有朦胧诗的基本特征,如重视诗人自我的内心表达,运用通感、意象、象征、隐喻等写法。

  3、拓展。

  明确: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属于典型的朦胧诗。

  六、结束语

  “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能力目标;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3.情感目标: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

  比较法、启发法

  设计思想:

  本课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入手开始分析,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从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另外,本堂课的学习重在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争鸣;“四五天安门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2.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明晰易懂。他们的代表有舒婷、顾城、北岛等人。

  二、诵读:

  1.引导学生以本诗比较《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体会它们内容风格的区别。

  2.导读:三者均情感挚烈。但《我爱这土地》低沉而一气呵成,《赞美》意象繁复而情绪复杂,较《我爱这土地》情感高昂。本诗前二节情绪低沉,后文则高昂激越,情感更富有变化。

  3.学生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而给予指导。

  三、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祖国啊!”这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

  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新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为了从一二节过渡到下文。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热爱。

  5.请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从而了解诗歌意象象征的朦胧,体会朦胧诗的特点。

  6.小结,并请学生再诵读诗歌。这之后,请学生比较与《我爱这土地》和《赞美》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四、扩展阅读:

  提供阅读材料《致橡树》,请学生讲析,并朗读舒婷的其它诗歌。

  五、作业:

  1. 对《致橡树》的意象进行分析,完成200字左右的文章。

  2. 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六、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意象新颖

  象征丰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5篇

  ——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

  “诵读•品析•积累”,是诗歌学习的要诀。本课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为线,在读中品析,在读中背诵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可立足于“读”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有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来源:学#科#网]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 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 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形式:

  以诵读为主:集体读──感悟诗歌感情,分组读──体现集体力量,个别读──展示个人风采。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品味、鉴赏语言,细节。

  策略应对:

  1.明确学习重点,提示朗诵方法。

  2.学生鉴赏遇到困难时,老师作好一个示范,破除诗歌鉴赏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3.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前欣 赏歌曲《我的祖国》

  那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地方,是我们亲爱的祖国;那条条大路都宽畅,好山好水的好地方,是我们亲爱的祖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却能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愫。每个人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舒婷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 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的讴歌。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投影:

  (1)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ǎ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2.朗读诗歌:与作者达成感情的共鸣。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而诵读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作者抒发了何种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存于何方,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1)教师范读(配乐)

  (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受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祖国的深深的理解和诚挚的爱。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3)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边读边梳理整首诗的思路,然后师生评价。

  明确:诗人先回顾了祖国贫困、落后的历史,接写祖祖辈辈痛苦的追求,接着写转折时期新生希望的祖国,最后写到祖国对我的养育,以及我愿以血肉之躯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屏幕展示)

  板书以下内容:

  第一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总结:本诗感情真挚,全诗的感情由悲哀、低沉向欣喜、高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舒婷以儿女的身份向祖国母亲倾诉情怀,抒发对祖国国的拳拳深情。

  学生齐读,进一步感知。

  四、合作探究

  1. 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试着用其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简要分析。(“我”究竟指谁?“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期望效果: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 ,也指整个中华民族。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 诗中“迷惘”“沉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 法。

  期望效果: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 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黄子孙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3. 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五、教师当导演带领学生登上梦想舞台,个性化地再读全诗

  1.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前后有什么变化?

  ──由低沉缓慢到高亢急速。前三节末尾的“──祖国啊!”和全诗末尾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直接显示出诗歌感情基调的变化。

  2.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来源:网]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国母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 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3.学生进入角色——分组研读

  (1). 请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组研读二、三、四节,小组成员间相互质疑、交流,做好记录,然后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各个小组互相补充。

  (交流时 采取读一节交流一节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仔细体会。)

  (2)教师引导:

  第二节,“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祖国啊!”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祖国母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4.学生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多人演读,模仿性朗读均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5.学生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 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教师随机做出评价。

  六、课堂训练:

  教师来出题——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教师示例,如:

  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选写句子: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 。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从句式和比喻的修辞两个角度交流,评点。以鼓励为主,点评要到位。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十年浩劫中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她在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的同时,更具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 唱得更响、更亮!让我们齐背全诗,结束本课。

  八、作业:课下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的意象特点。

  九、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第一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第二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第三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第四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6篇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学习时数

  1课时

  四、课前预习

  1、字音字形

  疲惫( ) 蜗( )行 淤( )滩 簇( )新

  迷惘( ) 胚( )芽 干瘪( )

  2、字形辨析

  蜗( )牛 纤( )绳 绯( )红 隧( )道

  女娲( ) 歼( )灭 菲( )薄 深邃( )

  学习课程:

  一、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新诗奖。

  2、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的主管感觉世界,追求诗的内在旋律,大量采用虚的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他们的一些诗作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

  3、写作背景

  舒婷毕业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二、听诗歌朗诵,整体把握感情基调

  思考: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又在哪里?

  三、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1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2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3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4节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4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四、研读诗歌,探究品味

  1、齐读诗歌第1节,思考:这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了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给你什么感觉?

  2、朗读诗歌第2节,这一节中“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个意象怎么理解?

  3、诗歌的第1节只有痛苦和悲哀,而第2节泽是“痛苦的希望“,那第3节又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4、这一节的“我”与祖国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是诗人个人吗?

  5、整体朗诵诗歌,思考: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五、延伸阅读

  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清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又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又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从“三美”的角度品读现代诗歌,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从“三美”的角度品读现代诗歌,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品读诗歌,理解诗中的“我”与祖国的关系。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涵咏品味2、意象分析

  学法指点:

  1、诵读法2、自主探究3、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聆听诗意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标注字音,划分节奏,体会情感。

  2、认读生字词。

  干瘪(biě)驳船(bó)蜗行(wō)胚芽(pēi)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淤滩(yū)纤绳(qiàn)

  三、品读诗意

  1、学生自读全诗,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全班交流。

  2、学生展示性朗读。(张天蕊、申大印)

  四、感受诗意

  1、我们把诗歌中浸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的形象称作“意象”。请分别从四节诗中找出作者所使用的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

  2、分别从四个意象群的角度看,本诗各节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

  明确:(贫困、落后的祖国;痛苦、追求的祖国;新生、希望的祖国;养育、献身的祖国。)

  (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情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明确:绘画美。

  4、找出本诗最主要的韵脚。(明确音乐美)

  5、教师讲解:本诗四节结构基本相同,句式多采用“我是……”,每节结尾以“祖国啊”作结。诗歌整齐的结构形式表现为一种建筑美。

  6、小结:诗歌的“三美”原则。

  诗歌独特的意象、优美的意境表现出一种绘画美;

  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表现出一种音乐美;

  诗歌严谨的结构、整齐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建筑美。

  这是一首好诗的共同特征。

  7、难点突破:

  1思考: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明确:“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在形象里的。

  2一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明、地大物博……以此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而舒婷此诗却写祖国的灾难深重、落后贫困,曾有人说,她这是“攻击社会主义”,“暴露阴暗面”。对此你怎样看待?(此题没有标准答案)

  五、创造诗意

  课后练习三: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

  仿照课文,在下面的诗句后添加一句诗,并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六、延展诗意

  1、其它作者的同类作品。

  《一代人》顾城《回答》北岛

  2、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神女峰》《双桅船》《致橡树》

  附:板书设计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感情

  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深沉、悲痛

  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痛苦、希望

  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希望、欣喜

  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深情、强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8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难点】

  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教学设计】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2、学生个别朗读,学生点评。

  3、聆听名家朗诵,轻声跟读。

  4、配乐朗诵,提升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基本能理解文本,把握朗读技巧。并且这一环节,同样重视朗读,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真。

  六、体验反思

  学情反馈: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感悟到了什么?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也作为课堂小结。通过反思,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思辩能力,同时也养成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

  七、作业延伸

  1、背诵全诗。

  2、试以某一意想为核心,写一首小诗,主题健康向上。

  3、用课内学到的知识,阅读赏析郭沫若的《炉中煤》。

  要求:第一题必做,二、三两题选择一题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乡课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弹性选择性的作业,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范围之内自由选择,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此必然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热烈 高亢、激昂

  (二、三、四小节的板书由学生补充填写)

  【教学设计说明】

  阅读课,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都要尽量遵循以下三点:

  1、把朗读放在突出地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感悟舒婷深沉的爱国情感。

  2、尽可能地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改最本质的变革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主动地、探究式地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无论是处理教材还是设置问题,都在最大限度内把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教案设计上的靓点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一是课前研究性预习,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任务,提高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同时有了真正探究学习过程,把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学生自主填写板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理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3、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案设计的主旨。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个体的能力。能力培养应贯彻在平常的教学中,贯彻在一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课前研究性的预习,课内合作探究,板书填写,课后延伸作业,都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凸显学生个性。特别是合作探究一环,前一环节教师的引导学习,其实已经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让学生在模仿中有所创新,在合作中有所感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鲜明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课前研究性预习到课后选择型作业,都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思考、研究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但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上非常讲究“扶”与“放”的结合。课前研究性的预习,教师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的研究有的放矢;“合作探究”也是在“引导探究”的基础上探究的;同样,课文的赏析也就很自然的有了“延伸作业”。由此感想:新课程不是摈弃传统教学,而是传统教学的延伸。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9篇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教学模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预习思考题。

  2、了解创作背景。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二)理清思路、理清诗歌内容与形式。

  明确: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四个诗节 一节:写实、写历史

  二节:写精神、写历史

  三节:现在

  四节:“我”的誓言

  (三)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和思考讨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

  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3、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明确: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熟读背诵课文,研讨问题。

  1、欣赏品味诗歌的特色。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明确: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明确: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体会诗歌语言美。

  2、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3、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堂训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10篇

  浙江·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初三(4)班

  2005年6月8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设想

  浅显明白,而今收录在初中教材中的诗,当年却被认为:“有意无意地把诗写得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诗刊》1980年8月)可见“朦胧诗”,纯是观念差异的产物。

  略加思考,就不难找出本诗的关键词:“苦难”与“希望”。然而条分缕析,轻松读懂这样的诗而不觉气闷,是不够的;当继续加以理性之光,照彻作品中隐含的曲折与难堪的时代印痕——追溯历史而将中国苦难史想像性地延长,罗列苦难而又轻易归于虚无,处处以“我”自称而终于泯灭自我。

  面对初中的学生,在本诗中,要着力于区别三对概念——“国家”(政治概念)与“祖国”(文化概念)、“本能的爱国主义”与“理性的爱国主义”,“儿子”与“公民”——又略微显得艰难;本课时仅仅在这个方向上作一尝试——抒情作品,是否也可以作反思性的解读?

  师:今天,想上一下一首诗。请大家把书翻到页,是舒婷的一首作品,题目叫《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知道,提起舒婷,我们就想到一个诗派,就是所谓的朦胧诗派。可能现在看起来,其实一点都不朦胧。但在当年,对于某些理解力不是最好的人而言,他们读起来读不懂,所以称它为朦胧。

  舒婷是这中间的一个代表人物。这首诗歌写于七十年代的末期,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提起舒婷,马上就想起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它其实带有一点时代的烙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二十多年过去了,二十六年了啊,舒婷现在也老了,已经五十三岁了。那么我们在这么一个时刻重新反过头来看,当年朦胧诗派的一个代表作,看看能不能读出一些新的东西。

  首先我想这样,就是……恩,先面一共四小节,前面三节吧,我想请同学来朗读一下。那么诗歌,我们说,读起来读着读着,尤其是抒情诗的话,很容易带感情——那么我现在要求,这首诗,我们不带感情,我们等会请同学站起来朗读的时候你不要带感情,你就只是朗读,啊,只是朗读。每一节请一位同学吧,好不好?啊,第一小节,来,陈弈瑶。

  陈亦瑶:(读)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中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băng)

  ——祖国啊!

  师:深深勒进你的肩膊(bó)——祖国啊!请坐。(示意)柯哓宇,第二节。

  柯哓宇:(读)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师:(示意)来,后面。

  高南:(读)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师:请坐。读着读着就好像这个人要激动起来啊。(学生笑)诗歌是有一种感染力,让人激动起来。平静一点。好,那么给大家一点点时间,请你,在前面两小节,找出诗歌中最主要的几个意象。然后,把它前面的修饰语也圈一下,好不好?然后我请同学来说一说。

  她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学生寻找诗歌意象,思考03:22-03:52)

  师:好,我们就轮下去吧。(示意)来,后面。每人说一个意象好了。徐映辉。

  徐映辉:破旧的老水车。

  师:老水车。老水车是怎么样啊?

  生:破旧的。

  师:破旧的。请坐。(示意)来,后面。

  史嘉茜:熏黑的矿灯。

  师:矿灯,是熏黑的。(示意)周鸣菁。

  周鸣菁:疲惫的歌。

  师:哦,歌,歌声,歌是非常疲惫的。(示意)俞谦。

  俞谦:干瘪的稻穗。

  师:稻穗是干瘪的。瘪,第三声噢。

  林湛:失修的路基。

  师:路基是失修的。(示意)王佳珺,还有吗?

  王佳珺:淤滩上的驳船。

  师: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示意前一位同学)还有吗?

  喻方其:还有,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师:请坐。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未落到地面的。那么,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黄枘,你来说一说。它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黄枘:嗯,我觉得是一种颓废的,很黑暗的画面。

  师:颓废,或者黑暗,请坐。(示意)谢宸,你有什么补充?

  谢宸:忧郁的。

  师:非常忧郁的,请坐。(示意)后面,还有什么补充?

  丁俊:我觉得就是一种很无望,很破旧的。

  师:无望和破旧。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是吧。我是——

  (生答)贫穷,我是——(生答)悲哀,我是——在这个“希望”前面有一个修饰语,是——是“痛苦”,对吧。

  贫穷的,悲哀的,痛苦的。老水车,失修的路基,是这样一种感觉啊,给人这样一种图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

  那么接下来,我想这样,我们来听。刚才说的,朗读要客观,不要抒情,对吧。接下来我们听,一种抒情的朗读,极其抒情啊。其中有一种强烈的对比。

  大家一边听一边来思考一下,就是说,他这种朗读里面,两种感觉很不一样。就是前三节啊,很不一样。在这样一种反差中,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分别代表了祖国的哪两个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时刻。第二个要思考的就是,请你找出一对反义词,其实一、二节和第三节中的反义词有很多。请你找出一对合适的反义词,分别来概括这两个不同的时段。我们一边听一边来思考这两个问题。

  (播放前三节录音6:32-8:10)(学生间或轻笑)

  师:是哪两个不同的时段,你是否能找到一对合适的反义词来分别加以修饰,合适反义词有很多,等会我请同学讲的时候,前面同学讲过的,你不要再重复啊。

  肖杭,你先来说说好不好?第一二节好像和第三节,时间段不一样,你简单说一下好吗?

  肖杭:我觉得前面应该是中国最贫穷的时候,也就是最困难的时候,然后是文革发生的时候。后面就是中国开始有新的发展,就是文革结束的时候。

  师:哦,你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它定一条界线的话,这里应该是,(指前两节)这个是文革,(指第三节)这个是文革以后?是这样一个说法是吗?好,请坐。(示意后一位同学)陈铮,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陈铮:恩,我觉得前面一段是解放以前,然后后面一段是在解放以后。

  师:请坐。其实这两位同学的说法我们可以把它非常简单化,就是,前两节讲的是“过去”——我们可以稍微笼统一点——而后面,第三节讲的是“现在”,对吧?我觉得这样可能更简单一点哦。

  至于这具体是什么时刻,我们等会再研究。那么过去是怎么样的,现在又是怎么样的,其实在诗歌中本身,有许多许多许多许多强烈的对比。那我们来请同学说一说,请你分别罗列一下,过去,什么词语;现在,什么词语。它对得很紧,这个很有意思。(示意)你来说,姚驭文。请你找一对合适的词语来说好吗?过去怎么样?

  姚驭文:过去是……过去是悲哀。

  师:过去是悲哀的,现在是怎么样的?

  姚驭文:笑窝。

  师:现在是笑的,请坐。(示意)方嘉栋,还有吗?

  方嘉栋:过去是破旧的。

  师:过去是破旧的。

  方嘉栋:现在是簇新的。

  师:现在是什么?现在是簇新的,崭新的。(示意)赏雪。

  赏雪:嗯,过去是,熏黑的。

  师:过去是熏黑的。现在是……

  赏雪:雪白的。

  师:现在是雪白的。(示意)来,再往后。

  朱一帆:说光了。

  (学生老师笑)

  师:(示意)刚才赏雪说的,过去是“熏黑”的,后面还可以找到另一个反义词。现在是怎么样的?

  朱一帆:绯红的。

  师:哎,现在是绯红的,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反义啊。还有没有了?林筱茜,还有吗?

  林筱茜:我觉得,过去是在隧洞里面,而现在是在黎明。

  师:哦,这里也是一个黑和亮的问题,是吧?其实刚才林筱茜讲的,在隧洞里面,这里还有一个关于速度的词语。陆雨奇,过去是怎么样的?

  陆雨奇:过去是蜗行的。

  师:过去是蜗行的,走得非常非常慢,像蜗牛在爬行啊。

  陆雨奇:现在是喷薄。

  师:喷薄?还有还有,其实还有一个,没有直接讲到。

  陆雨奇:起跑线。

  师:马上就要怎么样?马上就要奔跑。这个速度感很不一样啊,请坐。还有,朱晨飏,还有吗?

  朱晨飏:不知道。

  师:不知道啊。金乙,还有吗?

  金乙:(犹豫)

  师:也不知道。何易,还有吗?

  何易:过去是沉重的,现在是欢快的。

  师:这是整体的感觉啊。过去是沉重的,现在是欢快的。其实我们讲到这里,还有一个意象。对,许丹,你有什么补充?

  许丹:应该是,过去是干瘪的稻穗,现在是古莲下的胚芽。

  师:马上就要发芽了,对吧。过去那东西是,再也不能发芽了,已经是很绝望的,可能枯死了。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啊。所以说,简单罗列一下。

  师:(展示课件)熏黑——雪白,破旧——簇新,干瘪——胚芽,蜗行——起跑,悲哀——笑窝。如此强烈的对比:过去,现在。

  那么,我们再回到刚才所讨论的问题,也就是刚才肖杭同学和陈铮同学所思考的问题,那么,如果这个时间段我们现在一定来加以追究的话,“现在”,她这里所谓的“现在”究竟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

  而“过去”,要一直往前追溯,究竟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在诗歌中,它包含了多久?看看作品,思考一下,我们来分析在这首诗中所包含的,两种不同时间的问题。

  (学生思考,12:40-13:20)

  师:谁来说?我们还是继续往后轮吧。来,何易后面。

  朱颖之:我觉得第一、二段讲的,应该是解放前。

  师:解放前,嗯。

  朱颖之:因为解放的话,总体来讲,整个人的心是相对向上的,就是稍微,光明一点吧。

  师:同桌。那么“现在”呢,这个现在是什么时候开始?

  何一帆:现在我觉得应该从文革以后开始的。

  师:为什么你这么讲,你的理由是什么?

  何一帆:因为我觉得从解放到文革期间,文革的这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还是十分混乱的,跟解放之前我觉得差不了多少。然后我觉得真的新生,应该是从文革之后开始吧。

  师:从文革之后开始。请坐,方叶,你怎么看?

  方叶:“过去”应该是从清朝后期开始,几百年来。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清朝后期的?舒婷说,括号,清朝末期?

  方叶:她说:“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师:数百年。

  方叶:然后“现在”,我觉得应该是解放以后。

  师:解放以后。你的证据在哪里?

  方叶:因为她说:“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解放以后的话,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师:一片艳阳天。请坐,毛明超,你有什么看法?

  毛明超:我赞同方叶,说它是从清朝开始的,我觉得是根据数百年这个地方可以大致猜想一下,应该是从清朝末期开始的。

  师:嗯。

  毛明超:我认为“现在”的话,应该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

  师:为什么?

  毛明超:因为看到最后的写作时间。

  (学生笑)

  师:哦,请坐。何易,你还有什么要说?

  何易:我觉得,我就讲“现在”啊。现在,我刚看到一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觉得神话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古代封建的,它那个唯心的,那么,迷信很多。那么,“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就是解放以后,现在是社会主义,就没有神话了。还有一种解释,神话是指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是一个神话,那么“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那就是文革结束以后。

  师:哦,走下神坛。我们大家可能忽略了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最后一小节的前两句话来读一下。“我是你”,一、二开始。

  生(读):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师:停。吕诗飏,你怎么看?

  吕诗飏:我还是觉得,是解放以后。

  师:从中国的人口,从我们整个的疆域的面积来看。

  吕诗飏:因为当时文革的时候,中国人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社会是不好的。可能觉得文革的那段时间,还是一个崭新的中国。

  师:(示意)请坐。刚才同学的发言很好,那么有一点我想继续指引下去。刚才我们同学在第一小节的第二行找到一个词语“数百年”,然后以此来推断,她对中国历史的追溯应当到清朝的末期,差不多这个时候,可能1840年,或者再往前溯一溯,对不对?但是在这首诗歌里面,它所讲的时间词,难道只有这个“数百年”吗?你再找一找。

  毛明超:“千百年未落到……”

  师:在哪里,“千百年”——第二节的后面,对吧?“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千百年”,再加一千年。还有没有?我们可以找到的关于时间的词语?第二节里有一个叠词!

  生:(众答)祖祖辈辈。

  师:那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去了。还有一个词语,很隐微的,你找到没有?在第三节里面,哪一个词语?

  生:(众答)古莲。

  师:古莲。那么,这个过去一直过到哪里去了呢?只到清朝吗?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啊,说不定这整个五千年都被它,含括在里面了,是吗?中国的历史真的就是这样,五千年的历史真的就是这样,漆黑的,贫穷的,灰暗的,绝望的?是这样吗?

  生:不是的。

  师:但就这首诗歌它所隐藏的潜在时间是不是表明了这点?其实中国可能不是这样啊。

  (展示课件)那么,我们随便来看一下别的作品,闻一多,28年的。

  (播放录音17:52-19:12)

  祈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师:闻一多诗歌中对于历史的追溯,和舒婷诗歌中对于历史的追溯,好像大不一样啊。(展示课件)

  师: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讲到,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直到17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

  然后有一个人更夸张,是一个美国记者,他说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古代就有设立的话,那么各个奖项的得主毫无疑问都是中国人。可见我们的过去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对吧。

  那么为什么,舒婷的作品里面,“过去”,是这么长时间的黑暗呢?我们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给个解释。为什么在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里面,我们的整个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都变成一片漆黑了呢?为什么?同桌商量一下,好不好?有点难。

  (学生讨论,20:17-21:10)

  师:我们如何来解释这首诗里的历史观问题?谁来谈?

  (学生沉默)

  师:呃,方祎劢。你来谈谈。

  方祎劢:我有个疑问。

  师:请说。

  方祎劢:“飞天袖间”是什么意思?

  师:“飞天袖间”,谁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毛明超,你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毛明超:飞天就是敦煌壁画上画的那个舞蹈,“未落到地面上的花朵”,可能让人想起天女散花。

  (学生笑)

  毛明超:至于你刚问的问题啊,我想……

  师:等会,等会。

  (学生笑)

  师:先不要讲,等会儿再说,先把方祎劢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天花,天花乱坠。这个来自于佛教的故事。讲佛祖在说佛法的时候讲得如此的好,然后天女纷纷在那边散花。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里讲的其实是敦煌的,敦煌里面蕴涵的中国的古文化,公元四世纪就开始了,飞天袖间的花朵,是这个意思。那我们还是先请方祎劢继续来讲,然后毛明超再讲,好吗?

  方祎劢:我觉得她前面写得这么黑暗的意思,就是说前面中国的那些文明都不是真正用到实际上去,而是,比如说空想,或者说是用到文艺或者其他的一些地方,而不用到科技上。而后面才是真正的开始。所以她把后面写的很光明。前面相对来说就比较黑暗。

  师:请坐。那我觉得你去看看李约瑟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的发明非常多啊,方祎劢的解释还是有需要商榷的地方。毛明超,你要说什么?

  毛明超:我觉得舒婷这样写不排除三种可能。首先第一个是,她故意要这样写。但是从文章里来看的话,她故意要这样写的可能性很小,没有说她矫揉造作地说一定要写“千百年”或者“祖祖辈辈”。这个可能性比较小。

  另外可能是,舒婷因为她自己所受的教育,就是说中国的古典文化很不好,或者说她受的影响,整个社会都在批判中国的古典文化的话,那么她也可能跟着潮流,认为中国古典文化就是黑暗的,古老的,衰旧的这种东西。

  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现实给她的冲击太大,她就觉得现实都是这样很不好的话,那么古代肯定不会再好到哪里去。好比说,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你被一个女生甩了以后,(学生笑)可能你会对自己说,我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去追别的女的了。就是这个意思。

  师:哦……

  (生大笑)

  师:丁俊,你怎么说?

  丁俊:我觉得是社会制度的问题,以前的那些应该都是封建主义,后来,怎么样了以后就变成社会主义了。她要歌颂这个,也不是要歌颂,她要写现在的新的话,就要突出现在社会主义的好,那封建主义就显得不好了。

  师:哦,可能是这个意思。支杰,还有什么看法?

  支杰:我觉得,她说以前是黑暗的,她自己认为以前是这样的,不管以前有多么好的经济,多么好的文化,它们都是引导中国走向黑暗的每一步,不管它多么好……(学生笑)

  师:都是一个坟墓?

  支杰:就是走到这时候,中国就是一个坟墓。舒婷觉得现在走的路是对的,那么以后就是光明的。

  师:哦,那么我们每个人最后都走向坟墓的呀,(学生笑)难道现在都不要光明啦。这个有点难讲啊。肖杭,你最后来说一说。

  肖杭:我觉得现在就是经过改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了。(学生笑)她就是要看中国的基层,也就是农民的这一方面。虽然她看到中国以前有很多发明,高科技,但是呢,中国的农民还是在受压迫的,她看到的是这个方面,所以说现在的人民生活比较光明。

  还有一种看法,如果她不把以前写得黑暗一点,她就不能更加衬托出现在的光明。

  师:请坐。我觉得,肖杭说的两点都有道理。一个是把握住一个乡土中国,虽然她主要的意象中有矿灯、路基,对吧?但更多的是老水车、驳船,这样一种乡土的感觉。

  第二点,可能是为了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强烈地要表明——现在是如何地好,以至于以前,就把它一笔给抹杀掉了,可能是这么一个意思。

  那么我们来猜测一下。(展示课件)

  师:舒婷当年写这首诗的时候,二十多岁。然后在2002年的时候,她和上海的一个著名作家陈村,有一次对话,对话实录发表在《收获》2002年第五期。

  陈村就问她了,就谈起她的这首代表作了,他说你现在还有什么感想啊,比如说读以前的什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省略号。吕诗飏,(示意)你猜她会怎么说?

  吕诗飏:她可能觉得,曾经的我和现在的我,不一样了。可能是,那种时候,突然有一个新中国,突然有一种感情上的变化,然后觉得祖国很好,现在应该是没有这么想了。

  师:现在没有这么想,难道觉得祖国很坏啊?

  (学生笑)

  吕诗飏(笑):还是那么觉得,但是可能没有以前感情那么深刻了。

  师:哦,没有以前那么感情深刻了,感情变淡了。吴俣,你猜一猜她会怎么说?

  吴俣:我觉得她可能觉得以前的激情是有点过火了,但是她现在可能始终认为祖国是越来越好的,但是以前那种表达可能有点过时。

  师:哦,有点过时,有点过火。爱得过火,可能太狂热了是吧。恩,我请一个比较冷静的,赏雪。(学生笑)你猜她会怎么说?

  赏雪:我觉得可能会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现在的差别吧,因为年龄上的增长,可能想法都已经有一些改变了,可能对这首诗会有不同的理解。

  师:请坐。肖杭,请你来扮演陈村。那个,方叶,请你来扮舒婷。

  (学生笑)

  师:(展示课件)

  师:好,把对话读一下。

  肖杭:你现在还有什么感想啊,比如说读以前的什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方叶:这不能读,受不了,受不了。

  肖杭:自己也受不了啊?

  方叶:自己也受不了。我年轻时代是这样的,这是历史,是客观形成的。有时候你会觉得,没有那样的时代,你不会有这样的时候。写诗的时候是在25年前,不但是年轻,文学在中国,文学状况是那样的状况。

  师:请坐。所以读到最后,我们发现他们的对话只剩下三个字。(展示课件)

  师:“受不了”。这个倒也在我们情理之中啊,受不了。那么显然她发现这首诗中,可能有些问题。比如我们刚才说的想像,把中国的苦难史无限延长的这个问题,抹杀了中国古代的辉煌,对吧?

  那其实“受不了”是不是可能还有问题?(展示课件)

  师:还有其它的一些原因。所以这节课后面一点时间,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果我们顺着作者多年以后的反思,她提炼出来的三个字——“受不了”,我们替她来做一个总结和发掘的话,这中间还有哪些问题,是现在看起来有点让人“受不了”的。你再整体把握一下,想一想,花几分钟,思考一下。思路要清晰,要说得合理。

  (学生思考,29:29-31:14)

  师:我们小组讨论一下好不好,四人小组交换一下意见。

  (小组讨论,老师参与到讨论中,31:18-33:53)

  师:好,时间关系,请转过来。

  这首诗歌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那么,我请同学来谈。哪些地方可以来探讨一下,哪些地方现在看起来,觉得以我们坚强的忍耐力,还是有点受不了?谁来说,随便谈谈,一首诗嘛。

  程冰清,你来谈一谈。

  程冰清:我觉得这首诗太空虚了。

  师:太什么?

  程冰清:空虚。

  师:太空虚,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

  程冰清:因为我觉得它写得很长,但又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学生大笑)

  师:是个很偏激的人,没想到程冰清把它全部都否定掉了啊。为什么,不要坐下去,为什么你把它全部都否定了,觉得它一点意义都没有?它对于祖国这样的一种讴歌和热爱难道不正是它的意义吗?

  一生插话:没有什么好讴歌的。

  程冰清:(沉默一会儿)因为我觉得,她比喻用得太多,好像没有必要。

  师:没有必要?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发言啊。好,陈弈瑶来谈一谈。

  陈弈瑶:我觉得这首诗就是太浮于表面的东西。前面不是有一首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么,他爱这土地,他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爱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爱这土地真的是很爱很爱,爱得都要哭了。

  但是舒婷她写了很长很长,也没有看出她的内心真的很爱,就是很浮于表面的。

  师:那我有一个问题了。在第三小节里的第四行,她说“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她不是也哭了吗?

  陈亦瑶:她在笑呀。

  (学生笑)

  师:那是一种百感交集,一边带着微笑,但是前面也在哭啊,这两种眼泪,为什么你喜欢前一种不喜欢后一种呢?

  陈亦瑶:但是,这样描写很虚伪。

  师:为什么?你凭什么说她虚伪?

  陈亦瑶:她这样整天祖国啊祖国啊,这样子,就感觉只会喊喊。

  (学生笑)

  师:请坐。在这里我们要区别一对概念。什么叫祖国?俞谦,什么叫祖国?

  俞谦:祖国么就是你生出来的地方,就是自己所在的国家。

  师:自己所在的国家?俞谦,你英语学得很好,英语“祖国”这个单词怎么翻译?

  生:motherland.

  师:motherland,是吧?好,请坐。刚才俞谦在解释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自己所在的——

  何易:国家。

  师:何易,“国家”这个单词,英语怎么翻译的?

  何易:country.

  毛明超:nation.

  师:或者是n-a-t-i-o-n,是吧?有什么区别。朱晨飏,祖国和国家的概念,你可以来给我们区别一下吗?

  朱晨飏:我觉得祖国是那个,很有感情的一种称呼。国家是一个很正式的称呼。

  师:请坐,这应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吧。我们来区别一下。(展示课件)

  师:祖国,这是一个文化概念。里面包含了乡土感,包含了你的某种观念,包含了你的传统,包含了你的所有的真情;而国家,是一个冰冷的政治概念。

  如果照舒婷在这首诗里面的,“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如果照这个说法的话,她这个“祖国”这个词语,好像应当替换成……“国家”,更加,恰当一点啊。

  因为祖国这个文化概念,它包含了所有的炎黄子孙,对吧?那么这首诗,如果是一个,一个中国台湾的人来读,或者一个美籍的华人来读,那么他读下来,“我是你十亿分之一”,不是的。“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是不是?也不是的。他显然排斥在这个之外。

  所以这概念,这两者好像有点不一样。最近,《读书》上面有一篇李皖写黄霑的文章里面,讲到黄霑作词的当年风靡一时的一首流行歌曲《我的中国心》,就是刚才我在放的。那里面“我的中国心”,这个中国概念好像更接近于(示意)上面这个,祖国的概念,对吧?“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还记得我们以前发过一篇文章,是《三种中国人》,大家还有印象吗?一个可能是生物学上的中国人,一个是传统习俗上的中国人,还有一个是文化上的中国人。

  所以,这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所以对于这首诗里,你应该能够把它区别开来,她到底是怎么在讲的。像前面艾青所讲的,和余光中《乡愁》中所表现的,可能更多的是祖国,一个文化的概念。所以这个读起来有点别扭,对吧?还有吗?

  生:(沉默)

  师: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一直忽略了最后一节,我愿意为大家朗读最后一节,用一种冰冷的语调。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师:你怎么看这一段?哦,黄枘,你来说。

  黄枘:我觉得这里体现了一种所谓的自我奉献精神。它基本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祖国喂养了我,所以我要为祖国奉献,为了取得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即使付出生命我们也是在所不惜的。在这里,她否定了生命作为一个个体的意义,她只是把它当成祖国获得荣光、自由和富饶的工具,只是把生命当成了可以驱动的成员,而不是把他们看成一个个个体,只是祖国走向光明的道路上的附属品。

  师:请坐。这里,我觉得黄枘同学的说法和这个观点很像啊。(展示课件)

  师:中国的一个文化大师梁漱溟有一段话,说“中国文化最大之缺失,就在于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的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

  而马克思的观点是,“个人幸福和国家幸福是息息相关的,而个人幸福是国家幸福的基本前提”。

  而舒婷在另外一首诗里有更直接的表达,和我们这里第四段是遥相呼应。她说:“我绝不申诉/我个人的不幸/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记忆……”

  “我决不申诉”——那么这里,我们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就是个人,作为一个个人和一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是不是像她这里所说的,“你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吧”,这里其实隐含着一个比喻。金乙,这里的这种关系它隐含着一种比喻。她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来,来阐述公民和国家的关系?

  金乙:我觉得是,嗯,摄取和欠债。(笑)

  (学生笑)

  师:没这么可怕吧。“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这里是个比喻!

  金乙:是儿女和母亲的关系。

  师:请坐。所以这里你要读出来啊,在舒婷这首诗里面,公民和国家的关系,宛如……宛如儿子和母亲的关系。那么,吴俣,请你继续来谈。在这首诗歌中,她的假想中,这个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吴俣:是一个,就是,自己已经很落魄,但她还是坚持抚养自己的儿子。

  师:很不容易,是吧?

  吴俣:恩,是的。

  师:那这个儿子是以怎么样的方式来报答他的母亲的?

  吴俣:是以一种近乎血腥的方式,为了他的母亲,作为中国一个最常见的孝子,他可以付出一切。

  师:那么如果在现实层面中,一个真正具有爱心的母亲,她会不会要她的儿子这样做?

  吴俣:不会。

  师:好像不会啊。请坐。可见这个小孩和下一代对于自己的要求,过于严酷了,是吗?把这个母亲也想得有点太可怕了啊。是这样一种假想,所以,这里,上海师范大学有一个教授他写了一篇文章,这个观点从他这里受到启发。(展示课件)

  师:很有意思,决不仅仅是这首诗歌,整个文革以后都是这样,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就是“面对苦难的微笑和感恩,是‘文革’后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理,他们藉此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形象。其秘诀就是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表述为‘儿子与母亲’的关系”,比如说张贤亮的小说,比如说谢晋的《牧马人》……他这里就比较尖锐地说出,舒婷的形象就像一个“知心大姐”。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更出名的知心大姐姐,那就是倪萍。(学生笑)多亲切啊,哇,带着眼泪的笑窝,是吗?但是你不要忽略掉,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还有你们可以去看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公民和国家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不能用一种温情脉脉的面纱来掩盖掉这中间的一种基本关系,对吧。好,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吧。

  (学生鼓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11篇

  【教材分析】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她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这首抒情诗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其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等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在艺术上,它亦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意象来间接地表现情感。例如: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等象征祖国贫困落后的状态。用胚芽、笑涡、黎明等象征新生祖国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诗言志”,志指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是一首诗的血肉,一首没有情感的诗就像一具没有血肉的身躯。因而诗歌教学,不应脱离情感这条主线,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精神,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通过诗中的情感唤醒学生心中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但不应贴标签式地空洞说教,其目标实现是自然地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这首诗时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见解,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接受式局面,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最后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中理解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等特点。了解朦胧诗的特征与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领悟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在读中领悟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在读中质疑探究、有所发现。用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去思考理解。

  【教学方式】

  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要一改以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宜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去解读文本,真正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1、以读为本。本诗写得感情真挚,适合吟诵,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获得对诗歌深层意蕴的理解。

  2、注重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创造发现。鼓励学生质疑探究。

  3、教学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4、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避免上成纯知识传授或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构思】

  1、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可以多样化。可由舒婷这位诗人相关资料导入;还可由诗中新颖的意象或创作背景导入,或温故知新,回忆上学期的《星星变奏曲》导入。无论哪一种导入形式,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兴趣。

  2、感情朗读,品读探究诗歌韵律、情感和诗意:

  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更适宜诵读。诗歌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

  在探究学习本诗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一个字:读。首先是速读,整体感知诗歌韵律、情感、诗意。其次是品读,只有品读细加揣摩,方能体味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揣摩本诗新颖的意象。这其间教师要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的节奏;要读出意象。

  3、探究学习,品析语言美和意象美:

  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则,学生分小组品析诗歌中最精彩的诗句,小组内自由发言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思维。

  4、读写创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一节课时间虽有限,但我们可让学生探究热情不减,把视觉延伸于课外阅读中。师生同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用阅读本诗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爱国诗篇,去走进舒婷,不断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中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

  2、提高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什么是朦胧诗。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对祖国母亲赤诚的爱和神圣的责任感的。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代的中国有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感受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独具时代特征的乐章,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舒婷,当代诗人,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原名龚佩瑜,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这是一首将爱心献给祖国的深情力作。

  三、欣赏品评

  1、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这首诗蕴含的情感。

  2、思:请同学把你听读后的感受告诉老师。

  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字里行间,哪个词或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

  学生讨论、发言:

  感受到祖国苦难的历史;祝愿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愿意把一切献给祖国……

  3、找一组学生朗读全诗,然后评析刚才朗读的效果如何?

  教师点评:

  ⑴ 朗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 语速要适中;根据诗的内容,注意音调或低沉或高昂。

  ② 修饰语、中心词注意要重读,语速放慢。比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③ 朗读时要注意节拍和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因为每一节诗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一节诗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要注意。

  ⑵ 朗读要作到:把握好情感。

  读:以声传情,以情感人。

  ⑶ 准确把握诗中的意象。什么是意象?就是以象表意,以常见的平凡的具体事物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思想感情,这是朦胧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朦胧诗的特点,便于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它涌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其特点是:

  ① 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人的主体意识。

  ② 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代表作家主要有舒婷、顾城、梁小斌等人。

  4、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这首诗的一、三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什么?

  学生交流:

  第一节诗中的意象有: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这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追溯祖国的贫穷、落后、破败、凋敝,表达了对祖国深沉悲痛的感情。

  第三节诗中的意象有:古莲的胚芽,眼泪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

  这一组意象描绘了祖国在历史转折时期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了。

  女生朗读第一节诗,男生朗读第二节诗。朗读的时候要把握好感情和语调。

  5、学生分组讨论:每一节诗要用怎样的感情和语调来朗读呢?

  学生交流:

  第一节诗要读出深沉悲痛的感情,语调应舒缓、低沉。

  第二节诗要读出痛苦与希望的感情,语调应该舒缓。

  第三节诗要读出希望与欣喜的感情,语调应该高昂。

  第四节是诗的高潮部分,情感激越高昂。

  6、学生再次集体朗读全诗,品味诗中蕴涵的深深爱国之情。

  四、联想创新

  我们欣赏了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中有许多意象,下面就以“我是你___________”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交流,可以合作,把它写出来,每人仿写一句话。

  教师指导引路,如:我是你发梢上的蝴蝶结,时时刻刻展示你的风姿。

  学生交流:

  我是你天空中的一只小鸟,时时刻刻搏击着风雨

  我是你衣服上的一枚钮扣,永远倾听你心脏的跳动

  我是你南海中汹涌的波涛,伴你走过昨天和今天

  我是你南国的一棵木棉树,代表了你的伟岸与挺拔

  我是你大海中的一叶风帆……

  我是你火红的紫荆花……

  …… ……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一位学生边听边记录,整理成一首诗,然后配乐朗诵,把这首诗作为礼物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

  五、总结扩展

  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思想意义。今后同学们要用你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用你的笔去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六、作业

  课后阅读欣赏舒婷的另一首朦胧诗《致橡树》。

  【板书】

  思:请把你听读后的感受告诉我们

  读:以声传情,以情感人

  写:以“我是你__________”句式,仿写一组意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13篇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从容说课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教读本文,要注重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要联系时代背景材料。欣赏过程中,对诗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师可用词论点拨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

  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

  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第14篇

  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探究一下,“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有助于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二 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此题意图有二,一是领会诗人流露的丰富复杂感情;二是注意诗人为表达感情所借助的具体事物(即一般所谓的意象),进而明白诗要用形象说话这一道理。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在诗中,“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了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三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

  此题意在让学生发挥想像,自由续诗。以下两例仅供参考。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秋声赋》教案(精简15篇)

《秋声赋》教案(精选15篇)《秋声赋》教案 第1篇  一、导入课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

百丈山记(精简2篇)

百丈山记(精选2篇)百丈山记 第1篇  文题解读  这篇游记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所写之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阳东北

《窦娥冤》(精简12篇)

《窦娥冤》(精选12篇)《窦娥冤》 第1篇  13窦娥冤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

十八岁出门远行(精简8篇)

十八岁出门远行(通用8篇)十八岁出门远行 第1篇  《十八岁出门远行》备课教案  【备课思路】  本文是一篇小说。鉴赏小

《过秦论》教学设计(精简13篇)

《过秦论》教学设计(精选13篇)《过秦论》教学设计 第1篇  【目的要求】  1、了解课文涉及的古代思想政治观点:贾谊的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