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闺塾》教学简案(精简13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闺塾》教学简案(精选13篇)

《闺塾》教学简案 第1篇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闺塾》教学简案 第2篇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闺塾》教学简案 第3篇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闺塾》教学简案 第4篇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闺塾》教学简案 第5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闺塾》.

  一、说教材

  《闺塾》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

  1、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 鉴赏个性化语言

  3、 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如下准备和预习:观看影片<<牡丹亭 >>,,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目标1。

  1、为了检测预习的落实情况,我设计了三道预习检测题、检测预习。

  ①字词正音:窈窕(yǎo tiáo)净几(jī)明窗 淑(shú)女 闺(guī)门薛涛笺(jiān) 美女簪(zān)花 砚(yàn)台偌(ruò)多 嫉妒(jídù)

  ②字形比较:

  薛涛笺 涂鸦旦末贴

  客栈 荼毒帖子

  流水浅浅 途径粘连

  ③词语补注:①窈窕:女子文静美好。②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③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④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⑤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妒。⑥ 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⑦ 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预习是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做得充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将会事半而功倍,这就需要教师选取一定的方法去督促和落实。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联系生活,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与学生产生共鸣,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我的导语是:“国有乾隆,国运昌隆”曾经被顽皮的小燕子解释为“国有乾隆,谷不生虫”另人捧腹大笑,正是由于她的活泼、调皮以及鲜明的个性,很受观众的喜爱,收视率特高。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跟小燕子一样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人物,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汤显祖的《闺塾》。

  3、介绍作者。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其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为突出。《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者简介要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4、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

  问题一:《闺塾》一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写了3件事:讲诗——模字——责打。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

  问题二:你觉得这出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人物?

  这个问题比较明显。导语已经有了暗示。

  教师明确:春香。分析春香性格特点——是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的小姑娘。可以从三个事件中体会出来。也就是通过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主要是春香与陈最良的冲突。(学生运用戏剧常识抓矛盾冲突,教师适当点拨)

  在讲诗一节中——春香一上场就咕哝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陈最良用大道理把她们训斥一通,春香不以为然,回嘴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中带刺,使木讷的陈最良无言以对。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就是春香逼得老塾师学起了鸟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头,下意识地像孩子那样叽叽咕咕叫了起来,不是十分滑稽吗?春香一见老师的憨态,也乐不可支,乘机诨闹。并且自作聪明地对“在河之洲”作了极为有趣的诠释。(不是今日是昨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门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运用的诣音,达到了诣趣的效果。当她问到那些“幽闲女子”、君子们“为甚好好的求他”时,陈最良狼狈不堪,只好把她喝住。

  在模字一节中——丽娘习字时,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春香兴味索然,便说“学生领出恭牌”,乘机溜下。溺尿回来,她告诉小姐:外面“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陈最良一听,立即要打;春香毫不客气,针锋相对。

  在责打一节中——老塾师列举了几个"古人读书"的事例,这几个事例可以概括为几个成语,囊萤夜读、随月读书、悬梁刺股。春香针锋相对(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骨,添疤nie)。老师抡起荆条,丫头东躲西闪,一连串大幅度的动作,却是十分火爆。特别是当春香缴了陈最良的械,把它掷之于地时(贴抢荆条投地介),喜剧性的冲突进入了高潮。这一掷,充分表现出春香对陈最良的轻蔑,什么封建礼法、师道尊严,统统被她掷到东洋大海。作者也借春香之口, 给予了程朱理学无情的嘲弄。

  就这样通过春香的几次诨闹,作者把陈最良的迂腐气,小丫头的泼辣劲,清晰地勾勒出来了。小结:春香?——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

  陈最良?——迂腐、守旧

  问题三:杜丽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但是在这出戏中她的言语并不多。你能够从她不多的语言中体味出她的心态性格吗?

  杜丽娘在此节中话却不多,但值得分析 这就需要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①“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杜丽娘自己在读《诗经》时对诗句有朦胧的感触,但老师却不往处讲,她不满足于老师解释字面意思,所以说“学生自会”。十分含蓄,是大家闺秀风范。

  ②“这经文偌多!”

  老塾师给杜丽娘敷演大意,不但没有消除她的疑惑,反而东拉西扯讲了一番大道理。于是,杜丽娘轻轻一句“这经文偌多!”,透露出强烈的厌烦情绪。

  ③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

  ④春香双关戏言“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 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这句极富潜台词的话,冬烘腐儒是听不出来的。字面上看是说春香写字太差,深层意思却是

  在讥笑小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和丫环开起了这样的玩笑。正可见其心性袒露,芳心萌动。

  ⑤“敢问师母尊年?”

  写字当中,杜丽娘忽然问起这句话来,还说要给师母做鞋。这是典型的姑娘家开小差的表现,却带着女孩儿特有的乖巧可爱。

  ⑥陈最良退场,丽娘迫不及待询问“那花园在哪里?”

  丽娘一个16岁的姑娘,居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个花园,这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可悲。杜丽娘问这句话时向往、急迫的神情跃然纸上! 早将塾师“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一严厉警告抛至九霄云外。至此,观众才明白,她对老师的毕恭毕敬原来是装模作样。

  ⑦ “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原来”一词,是恍然大悟的语气,一个“且”字,细品之下就有“暂且搁下,以后慢慢盘

  算”之意,为后文的“游园惊梦”埋下了伏笔。

  小结:。其实,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角。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注定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闹得文雅,闹得巧妙。丽娘似乎显得文静、顺从。她假意要责罚春香,却又并不真动手;待陈最良走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去处。这些都说明什么?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矩,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问题四: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他的迂腐、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

  名字就迂腐得可笑。(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地宣讲,显得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

  五、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日积月累,所以每学到一种突出的表现方式就要应用于实践。厚积而薄发。

《闺塾》教学简案 第6篇

  【教材分析】

  《闺塾》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鉴赏个性化语言

  3、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教法学法】

  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闺塾》教学简案 第7篇

  各位教师:

  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闺塾》。

  一、说教材

  《闺塾》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

  1、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 鉴赏个性化语言

  3、 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如下准备和预习:观看影片<<牡丹亭 >>,,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目标1。

  1、为了检测预习的落实情况,我设计了三道预习检测题、检测预习。

  ①字词正音:窈窕(yǎo tiáo)净几(jī)明窗 淑(shú)女 闺(guī)门薛涛笺(jiān) 美女簪(zān)花 砚(yàn)台偌(ruò)多 嫉妒(jídù)

  ②字形比较:

  薛涛笺 涂鸦旦末贴

  客栈 荼毒帖子

  流水浅浅 途径粘连

  ③词语补注:①窈窕:女子文静美好。②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③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④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⑤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妒。⑥ 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⑦ 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预习是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做得充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将会事半而功倍,这就需要教师选取一定的方法去督促和落实。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联系生活,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与学生产生共鸣,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我的导语是:“国有乾隆,国运昌隆”曾经被顽皮的小燕子解释为“国有乾隆,谷不生虫”另人捧腹大笑,正是由于她的活泼、调皮以及鲜明的个性,很受观众的喜爱,收视率特高。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跟小燕子一样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人物,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汤显祖的《闺塾》。

  3、介绍作者。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其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为突出。《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者简介要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4、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

  问题一:《闺塾》一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写了3件事:讲诗——模字——责打。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

  问题二:你觉得这出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人物?

  这个问题比较明显。导语已经有了暗示。

  教师明确:春香。分析春香性格特点——是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的小姑娘。可以从三个事件中体会出来。也就是通过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主要是春香与陈最良的冲突。(学生运用戏剧常识抓矛盾冲突,教师适当点拨)

  在讲诗一节中——春香一上场就咕哝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陈最良用大道理把她们训斥一通,春香不以为然,回嘴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中带刺,使木讷的陈最良无言以对。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就是春香逼得老塾师学起了鸟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头,下意识地像孩子那样叽叽咕咕叫了起来,不是十分滑稽吗?春香一见老师的憨态,也乐不可支,乘机诨闹。并且自作聪明地对“在河之洲”作了极为有趣的诠释。(不是今日是昨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门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运用的诣音,达到了诣趣的效果。当她问到那些“幽闲女子”、君子们“为甚好好的求他”时,陈最良狼狈不堪,只好把她喝住。

  在模字一节中——丽娘习字时,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春香兴味索然,便说“学生领出恭牌”,乘机溜下。溺尿回来,她告诉小姐:外面“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陈最良一听,立即要打;春香毫不客气,针锋相对。

  在责打一节中?——老塾师列举了几个"古人读书"的事例,这几个事例可以概括为几个成语,囊萤夜读、随月读书、悬梁刺股。春香针锋相对(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骨,添疤nie)。老师抡起荆条,丫头东躲西闪,一连串大幅度的动作,却是十分火爆。特别是当春香缴了陈最良的械,把它掷之于地时(贴抢荆条投地介),喜剧性的冲突进入了高潮。这一掷,充分表现出春香对陈最良的轻蔑,什么封建礼法、师道尊严,统统被她掷到东洋大海。作者也借春香之口, 给予了程朱理学无情的嘲弄。

  就这样通过春香的几次诨闹,作者把陈最良的迂腐气,小丫头的泼辣劲,清晰地勾勒出来了。小结:春香?——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

  陈最良?——迂腐、守旧

  问题三:杜丽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但是在这出戏中她的言语并不多。你能够从她不多的语言中体味出她的心态性格吗?

  杜丽娘在此节中话却不多,但值得分析 这就需要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①“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杜丽娘自己在读《诗经》时对诗句有朦胧的感触,但老师却不往处讲,她不满足于老师解释字面意思,所以说“学生自会”。十分含蓄,是大家闺秀风范。

  ②“这经文偌多!”

  老塾师给杜丽娘敷演大意,不但没有消除她的疑惑,反而东拉西扯讲了一番大道理。于是,杜丽娘轻轻一句“这经文偌多!”,透露出强烈的厌烦情绪。

  ③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

  ④春香双关戏言“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 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这句极富潜台词的话,冬烘腐儒是听不出来的。字面上看是说春香写字太差,深层意思却是

  在讥笑小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和丫环开起了这样的玩笑。正可见其心性袒露,芳心萌动。

  ⑤“敢问师母尊年?”

  写字当中,杜丽娘忽然问起这句话来,还说要给师母做鞋。这是典型的姑娘家开小差的表现,却带着女孩儿特有的乖巧可爱。

  ⑥陈最良退场,丽娘迫不及待询问“那花园在哪里?”

  丽娘一个16岁的姑娘,居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个花园,这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可悲。杜丽娘问这句话时向往、急迫的神情跃然纸上! 早将塾师“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一严厉警告抛至九霄云外。至此,观众才明白,她对老师的毕恭毕敬原来是装模作样。

  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原来”一词,是恍然大悟的语气,一个“且”字,细品之下就有“暂且搁下,以后慢慢盘

  算”之意,为后文的“游园惊梦”埋下了伏笔。

  小结:。其实,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角。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注定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闹得文雅,闹得巧妙。丽娘似乎显得文静、顺从。她假意要责罚春香,却又并不真动手;待陈最良走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去处。这些都说明什么?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矩,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问题四: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他的迂腐、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

  名字就迂腐得可笑。(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地宣讲,显得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

  五、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日积月累,所以每学到一种突出的表现方式就要应用于实践。厚积而薄发。

  六、板书设计(略)

《闺塾》教学简案 第8篇

  教学目的: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闺塾》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闺塾》吧。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所居名玉茗堂。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34岁中进土,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

  汤显祖政治上的开明是由于他思想上的进步。他的老师是左派王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影响。他很崇拜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明传奇是对明代南戏的称呼。在当时,传奇创作方面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风格各异,成就不同。

  2.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壮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

  《闺塾》是其中的第七出。它前面写太守杜宝决定请塾师,让年已二八的丽娘读书,以便“她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后面写的是丽娘偷偷走进了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结合,真正走上了反礼教与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闺塾》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是全剧的基础。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即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在这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地体现了春香、塾师和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鲜明的形象。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早膳(shan)栉笄(kai)恁(nen)时节

  B.雎鸠(ju)蟾蜍(chu)女郎行(hang)

  C.窈窕(yao)流觞(shang)薛涛笺(jian)

  D.盥漱(guan)好逑(hao)《诗经》最葩(pa)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C)

  A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履”罢了。

  B得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

  C.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降纱。

  D.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目下平头六十(现在)生受了(有劳)

  B.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画小乌鸦)唐突了师父(冒犯)

  C.杜衙设帐(教书〕有甚光华(光彩)

  D.洗净铅华(妇女画妆用的脂粉)应文科判衙(科举考试)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论六经《诗经》最葩(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B.有风有化(风俗)

  C.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吓煞(指教师)

  D.伴诗云,陪子曰(诗歌)

  四.朗读课文,然后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中问题化)

  1.春香的性格在这一出体现得最鲜明。她泼辣、大胆、机智,很不满于封建教育,当塾师讲经时,她连连发问,最后逼得塾师理屈词穷,只好以责备“多嘴”岔开。她领恭牌以后,却跑进了后花园,塾师无可奈何,只好以“打”来教育她。当塾师走后,她还要背后骂上一句“痴老狗”,方才解恨。

  2.塾师陈最良受儒家思想毒害,行为迂腐,作风寒酸,是个地道的老学究。在这出戏里,春香和塾师形成对比,春香对丽娘构成映衬。

  3.丽娘恭顺温良,抑郁愁烦。性格表现为满腹幽怀。她像春香一样不满,社会地位却使她内心深沉。为了照顾面子,她说“依注解经学生自会”,而不说“你这样讲是多余的”;要罚春香也是这样。面对《关雎》她凭直觉认识到这是一首热烈的恋歌,在内心冲破了封建道德标准后导致惊梦。又如欲进花园前问春香的话,也带着持重的色彩。

  五.品味语言特色——语言中的情趣。

  学生精读春香对塾师讲解《诗经》的诘问与取文房四宝后的一段文字,体会妙趣横生的宾白语言。

  通过“谐音”激趣,如塾师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关雎》时,春香把“在河之洲”自作聪明地解释为衙门里放出一只斑鸠,飞到何知州家去了。通过“误解”生趣,如春香故意问塾师为什么君子要好好地去追求淑女呢。通过“错拿’”增趣,如春香取文房四宝时因不明而拿来了画眉的螺子黛、画眉用的细笔等,语言不可不谓幽默,动作也地道的滑稽,令人捧腹大笑。

  在这一出戏里,宾白饶有机趣,曲折如意。在语言上,富有文采又雅俗共赏,充分地表现了作品的意趣与神色。

  六.创新练习:

  1.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课内完成)

  2.请以“春香闹学”为题,将课文改编成一个故事。(课外完成)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完成印刷资料[同步练习]。

《闺塾》教学简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欣赏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3.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长亭送别》的时候给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听到《牡丹亭》时的感受。今天我们来深入地研究一下《牡丹亭》中的《闺塾》。

  二、简介相关知识

  1、明代传奇

  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杂剧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的戏曲形式。《牡丹亭》是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

  2、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 。字义仍 ,号若士 。江西临川人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 、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 ,任职5年 。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 ,他在北京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晚年以茧翁为号。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 、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 。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 ,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其诗集、尺牍、戏曲作品,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汤显祖集》,最为完善。

  3、《牡丹亭》

  《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情与理对立了起来,他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非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记题词》)这个情没有局限于男女爱情,《牡丹亭》所以比《西厢记》进了一步,就在于它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牡丹亭》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蔗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春归怎占先。……

  这是多么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节!整个剧本文词华丽,充满喜剧氛围。这个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当时浪漫思潮的最强音,正在于它呼唤一个个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来。并且呼喊得那么高昂,甚至逸出中国传统理性主义传统,真人荒唐地死而复活(其他情节都又合常情)竟成了剧本主线。世态人情、市民文艺的粗俗根苗,在这里最终上升为典雅骀荡的浪漫之花。它们以不同形式反映了明中叶以来巨大变动着的社会动向、氛围和意绪。(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4、剧情介绍: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请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诵读课文,把握剧情。

  2、复述故事梗概:

  陈最良与杜丽娘、春香一相见,便发生冲突。陈最良开口就是一番说教,责怪杜丽娘、春香来得太晚,不守女儿之规,杜丽娘陪不是,春香则打趣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一下子就止住了“先生”的唠叨。在陈最良一本正经地讲解《诗经》时,春香一再追问,使他频频出丑,让堂堂的先生有失尊严地学雎鸠鸣叫,春香“为甚好好的求他?”的询问,更是让他狼狈不堪。

  接着是模字时的情景。陈最良闹了不识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和以“不知足而为屦”的一连串笑话。春香对模字感到索然无味,领出恭牌,乘机离开学堂。

  然后是春香在大花园逃学游玩又引发了冲突。先生要打她,以古人苦学的故事教训她,而她则针锋相对地反驳。先生气急了,抡起荆条,被她一把抢下。杜丽娘见状,责备春香,扯住她的头发威胁要打她。杜丽娘的态度看来很严厉,实际上亦真亦假,她怕春香闹得太过,不好收场,因此出面干预,唬住春香,其实她此时已无心学习,虽身在学堂,但心已飞向高墙外的大花园。

  最后是先生一走,杜丽娘、春香立刻得到解放。杜丽娘赶紧问春香:花园在哪里,花园有什么景致。春香不说,杜丽娘陪笑,春香才告诉了杜丽娘,于是二人回衙。这出戏至此结束,却为杜丽娘的游园埋下伏笔,酝酿了此后的戏剧冲突。

  3、概括戏剧主要情节:

  ⑴丽娘、春香上学——进塾

  ⑵陈最良传《毛诗》——授课

  ⑶丽娘临书习字——模字

  ⑷春香贪玩受罚——训诫

  四、自读讨论

  ⑴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⑵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

  (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⑶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第二课时

  一 、思考、讨论

  题目《闺塾》,闺,女子的活泼俏丽或优雅端庄,塾,迂腐古板的旧时学堂。二者放在一起, 一定产生很强的戏剧效果。本出戏又名“春香闹学”。今天学习本文,明确三个问题:谁闹?怎样闹?为什么闹?

  1、谁“闹”?

  学生明确三个人物:春香,丽娘,陈最良。身份:丫环(贴),小姐(旦),塾师(末)。

  2、怎样“闹”?

  学生找出产生闹剧效果的情节、场面、语言,进行评论。(学生能够很准确地找到并加以评论。)

  提示重点:出场闹、学诗闹、模字闹、闹学高潮。(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这几段文字)

  思考:闹的主角是春香。只有春香一人闹吗?(研读“讲诗”一节和“请鞋样”一节)

  讲解难理解之处:

  丽娘向陈老师要鞋样,老陈竟说“做个‘不知足而为屦’”。显然,老陈把“不知足而为屦”理解为一种鞋子(意即“‘不知足而为’之屦”),糊涂荒唐,这样的鞋子是决不可能做出来的。正如同我们问:“今天午餐吃什么?”回答:“就吃‘谁知盘中餐’吧。”照搬《孟子》中的句子,可见既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又不懂生活中的鞋样是什么,真正迂腐到极点。(这儿学生读不出幽默感来,主要是对这句话不理解。一经讲解,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且会心而笑。

  学生思考“都有谁在闹“的问题,回答。

  明确:三个人都参与了闹。春香闹得天真直率明显,丽娘闹得端庄矜持含蓄,陈最良闹得胡涂不知就里。

  春香俏,丽娘雅,老陈傻。

  思考:小姐丽娘在闹中起到什么作用?从中看出二人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提示重点: 矛盾主要在陈最良和春香之间展开。丽娘对侍女和陪读春香之闹采取默许态度。

  二人的性格:春香天真直率大胆泼辣,生性单纯,无视师道尊严和封建礼教。

  丽娘端庄矜持,温顺而有个性,稳重而不失机敏。

  3、为什么“闹”?

  讨论:是小姐不爱学习,一门心思想玩?是春香毫无教养无视教学秩序?为什么春香明里闹,丽娘暗里放任她闹?

  明确重点:这里闹产生的喜剧效果主要是由各种矛盾造成的。

  ①人与人之间性格矛盾:小姐丫环的女孩儿性格与塾师老朽先生性格的矛盾;春香的淘气与陈最良的迂腐矛盾。

  ②人与书的矛盾:小姐的思想情感与书经教义之间的矛盾;先生的讲解与书本原义的矛盾。

  ③人自身的矛盾:小姐文雅平静的外表与激动难宁的内心之间的矛盾。

  ④环境气氛的矛盾:书房外春意满园、春色盎然的环境与书房内师授迂诗压抑的气氛之间的矛盾。

  二、分析人物形象:

  杜丽娘是官宦小姐,大家闺秀,一方面表现得高贵矜执,另一方面亦不乏其顽皮任性。所以,她对塾师陈最良貌似恭而心有怨,对春香却看似怒而实为喜。从一开始就不理会春香的胡闹,实际上就等于是默许。直到后来春香夺了老师的荆条,她觉得事情闹大了,这才出面干预。但看似声色俱厉,实则不痛不痒,却瞒过了老师。待老师一走,就立即与春香说笑起来。因此,不妨说,杜丽娘其实也在“闹学”,而且闹得更厉害、更高明。只是由于身份的

《闺塾》教学简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课文的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4、体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与戕害,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欣赏几个人物形象;欣赏风趣幽默,口语化、生活化语言特点。

  2、从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幸福生活的反抗精神。

  教学方法

  赏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学生预习。

  2、分析课文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长亭送别》的时候给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听到《牡丹亭》时的感受。今天我们来深入地研究一下《牡丹亭》中的《闺塾》。

  二、检查学生预习

  1、学生汇报预习结果

  2、教师简介相关知识

  (1)、明代传奇

  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杂剧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的戏曲形式。《牡丹亭》是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

  (2)、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任职5年。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他在北京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晚年以茧翁为号。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其诗集、尺牍、戏曲作品,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汤显祖集》,最为完善。

  (3)、《牡丹亭》

  《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情"与"理"对立了起来,他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非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记题词》)这个"情"没有局限于男女爱情,《牡丹亭》所以比《西厢记》进了一步,就在于它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牡丹亭》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

  (4)、剧情介绍: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请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三、出示课堂教学目标

  研读课文情节

  四、教学达标

  1、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2、分角色诵读课文,把握剧情。

  3、概括戏剧主要情节:

  ⑴丽娘、春香上学:进塾。

  ⑵陈最良传《毛诗》:授课

  ⑶丽娘临书习字:模字。

  ⑷春香贪玩受罚:训诫。

  4、自读讨论

  ⑴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确: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⑵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

  明确:封建家庭禁锢人的自由。

  ⑶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作业

  熟读人物台词,体会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透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赏析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出示课堂教学目标

  1、透过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赏析戏剧语言。

  三、达标学习

  1、研究春香闹学的“闹”,体会人物性格。

  (1)、谁“闹”?

  学生明确三个人物:春香,丽娘,陈最良。身份:丫环(贴),小姐(旦),塾师(末)。

  (2)、怎样“闹”?

  学生找出产生闹剧效果的情节、场面、语言,进行评论。(提示重点:出场闹、学诗闹、模字闹、闹学高潮。三个人都参与了闹。春香闹得天真直率明显,丽娘闹得端庄矜持含蓄,陈最良闹得胡涂不知就里。)

  (3)、为什么“闹”?

  讨论:是小姐不爱学习,一门心思想玩?是春香毫无教养无视教学秩序?为什么春香明里闹,丽娘暗里放任她闹?

  明确重点:这里闹产生的喜剧效果主要是由各种矛盾造成的。①人与人之间性格矛盾:小姐丫环的女孩儿性格与塾师老朽先生性格的矛盾;春香的淘气与陈最良的迂腐矛盾。②人与书的矛盾:小姐的思想情感与书经教义之间的矛盾;先生的讲解与书本原义的矛盾。③人自身的矛盾:小姐文雅平静的外表与激动难宁的内心之间的矛盾。④环境气氛的矛盾:书房外春意满园、春色盎然的环境与书房内师授迂诗压抑的气氛之间的矛盾。

  (4)由“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杜丽娘是官宦小姐,大家闺秀,一方面表现得高贵矜执,另一方面亦不乏其顽皮任性。所以,她对塾师陈最良貌似恭而心有怨,对春香却看似怒而实为喜。从一开始就不理会春香的胡闹,实际上就等于是默许。直到后来春香夺了老师的荆条,她觉得事情闹大了,这才出面干预。但看似声色俱厉,实则不痛不痒,却瞒过了老师。待老师一走,就立即与春香说笑起来。因此,不妨说,杜丽娘其实也在“闹学”,而且闹得更厉害、更高明。只是由于身份的缘故,她闹得比较含蓄罢了。

  春香是小姐身边的丫环,并陪伴小姐读书,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的小姑娘。对小姐自是体贴关心,更重要的还在于深知小姐内心所知所想,因而在小姐面前比较随意放肆,并无拘束之感。而对塾师陈最良则深为不满,凡小姐不便言行之处则代为反抗,因而屡屡和陈先生发生冲突,但又均因有小姐保护而未作追究。

  塾师陈最良是一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却落到绝粮断炊地步的腐儒,受主公之托尽心用儒家的一些诗教传统教育小姐,维恐有半点差错,迂腐、冷漠,因而常与小姐和丫环发生矛盾。但又顾及师道尊严和宾客身份并不过于计较。

  2、体会风趣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剧中的人物语言富于风趣,这特别表现在陈最良和春香的说白上。陈最良的话酸腐不堪,总是引人耻笑。春香口无遮拦,她的话则处处充满对陈最良的嘲弄,令人开心大笑。在戏曲中,常常有插科打诨,即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一些滑稽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插科打诨是戏曲的特点之一,往往容易失之于庸俗、单纯搞笑、脱离剧情,而这出戏中有不少滑稽的对白,能很好地适应剧情的需要,既增添喜剧气氛,又具有讽刺效果。

  剧中三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鲜明地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显示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春香言辞犀利,快人快语;杜丽娘说话不多,含而不露;陈最良则喋喋不休,一本正经,满口酸话。杜丽娘与陈最良的对话,表现了常规的师生关系;她与春香的对话,则表现了两人的主仆兼伙伴的关系。甚至剧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虽不多,却鲜明地表现了三人各自的性格,反映了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和文化教养。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作业

  完成《三维设计》练习。

  张含光

《闺塾》教学简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欣赏饶有风趣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学习重点1、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品味剧中风趣、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

  这出戏在杜丽娘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突出。《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闺塾》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闺塾》吧。

  二、简介作者及其创作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任职5年。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他在北京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汤显祖的思想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紫钗记》取材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但对故事和人物做了一定的改变:少女霍小玉在元宵灯夜失落玉钗,被书生李益拾得,从而缔结夫妻。李益应试中状元后,既不拜谒权贵卢太尉,又拒绝与卢女成婚,被卢太尉软禁府中。小玉误信李益重婚的谣言,气恹成疾,梦见黄衣侠士送鞋,后来果然有黄衫侠客劫持李益送至小玉处,二人因得团圆。作品歌颂了霍小玉的情痴和黄衫客的仗义,同时也批判了卢太尉为代表的权贵的专横邪恶。

  《南柯记》与《邯郸记》都假贪恋功名富贵的士子宦海浮沉的故事,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与统治阶级生活的糜烂,否定仕途经济的传统道路。前者取材唐代李公佐小说《南柯太守传》,叙写意欲在政治上做出一番业绩的淳于棼,梦与槐安国公主成亲,出任南柯太守,兢兢求治,颇具贤声;晋升丞相后之后,因为骄奢淫逸被谪官放逐,梦醒之后看破红尘,终于成佛。后者本自唐人沈既济小说《枕中记》改写,述渴慕功名富贵的卢生在吕洞宾所授瓷枕上入梦,梦见与富家女崔氏结婚,并因妻子的财富贿赂当道,得中状元。挂帅封侯,位极人臣,在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倾轧斗争中,几乎丧命;后来又复飞黄腾达,泽被子孙。醒来后始知原是一场梦,从而悟道出家。

  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三、元明戏曲声腔介绍元明时期,我国的戏曲声腔在不断的丰富和创新中形成了四大派系: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海盐腔产生于浙江海盐,形成于元末,明朝风靡一时。海盐腔的特点是在搬演戏文时用锣、鼓、板等打击乐伴奏,清唱时则纯用板,不用弦乐伴奏;曲调典雅,较昆山腔高犷。

  余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嘉靖年间在常州、镇江、扬州、徐州和安徽池州、太平一带广为流传,主要活跃于民间。演唱时,仅用鼓板和打击乐伴奏。

  弋阳腔产生于江西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嘉靖年间已经流行于南北。弋阳腔的特点,汤显祖曾说:“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弋阳腔是由一人独唱、众人帮腔。声腔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其曲文还可加“滚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弋阳腔演唱时不用乐器,只用金、鼓、铙、钹等按节拍,风格粗犷、豪放、刚健、质朴。

  昆山腔原为流行于吴中苏州一带的一种清唱曲,据说为元人顾坚所创,到嘉靖、隆庆年间,经过以魏良辅为首的—批民间表演艺术家的改造而形成一种新型声腔。昆山腔轻圆舒缓、清柔宛转。徐渭《南词叙录》曾说它“流丽悠远”。演唱时,昆山腔最讲求“转喉押调”,“字正腔圆”,要唱出“曲情理趣”。伴奏有笛、管、笙、琵琶等乐器,还用鼓板按节拍。

  四、理清结构课文节选了《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闺塾》描写杜丽娘听老塾师讲课的情景,用老塾师的迂腐守旧衬托侍女春香的活泼、机智、勇敢,以及丽娘内心对自由的渴望。老塾师以《诗经》中的诗作为对丽娘进行封建道德教育的教材,然而诗的内容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是对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课文分四个场面:一是课前,二是讲诗,三是模字,四是课后。作者写此出意在为后文的《游园》《惊梦》作铺垫,是杜丽娘春心萌动的前奏。因而作者将其放在传统诗教(即“思无邪”)的环境中出场,极力刻划青春少女杜丽娘与诗教传统之间的格格不入,既表现出人物的自然天性,又为下文张本。其结构如图:

  情节:讲诗模字责打

  焦点闹

  人物:陈最良春香杜丽娘

  五、研习课文:

  1、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主角就是春香,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4、《闺塾》这出戏在杜丽娘性格发展中有何作用?

  杜丽娘本是在严格的封建官宦家庭和腐儒陈最良教育训导下成长的少女,性格温顺,但她深居闺阁,生活空虚。因此当塾师陈最良向她解释《关雎》,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却激发了丽娘与封建礼教相悖的情思,叹惜人不如鸟。可以说,《闺塾》一出,《诗经》中热烈的情歌开启了她的心扉,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春香的影响下,她做出了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行动,瞒着父母去游园,全剧的情节从此迅速展开。当她游园时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更感到良辰美景虚度的苦闷。她长期被关闭的心扉打开了,被压抑的情思激荡了,她渴望着爱,在生活中得不到的爱,就托之于梦中的少年,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追求她理想中的爱,终于和她思念中的人结为夫妻。她的反抗性格一步步形成,而《闺塾》一出正是她由温顺到反抗这种转折的起点。

  5、分析人物形象

  陈最良

  塾师,是一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却落到绝粮断炊地步的腐儒,受主公之托尽心用儒家的一些诗教传统教育小姐,唯恐有半点差错,迂腐、冷漠,因而常与小姐和丫环发生矛盾。但又顾及师道尊严和宾客身份,并不过于计较。

  杜丽娘

  官宦小姐,大家闺秀,一方面表现得高贵矜持,另一方面也不乏其顽皮任性。所以,她对塾师陈最良貌似恭而心有怨,对春香却看似怒而实为喜。一开始不理会春香的胡闹,实际上等于是默许。直到后来春香夺了老师的荆条,她觉得事情闹大了,这才出面干预。看似声色俱厉,实则不痛不痒,却瞒过了老师。待老师一走,就立即与春香说笑起来。因此,不妨说,杜丽娘其实也在“闹学”,而且闹得更厉害、更高明。只是由于身份的缘故,她闹得比较含蓄罢了。

  春香

  小姐身边的丫环,并陪伴小姐读书,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的小姑娘。对小姐自是体贴关心,更重要的还在于深知小姐内心所知所想,因而在小姐面前比较随意放肆,并无拘束之感。而对塾师陈最良则深为不满,凡小姐不便言行之处则代为反抗,因而屡屡和陈先生发生冲突,但又均因有小姐保护而未作追究。

  第2课时

  一、归纳主题:

  剧本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二、赏析艺术特点

  1、通过多种矛盾冲突刻划人物

  《闺塾》一场,设置了几组不同性质的矛盾——书房内外景色气氛的矛盾、淘气的春香与迂腐的陈最良之间的矛盾、杜丽娘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等等。几组矛盾在情节上聚焦,便出现了所谓的“闹学”。围绕着讲解诗书这一情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

  2、生动、夸张的细节描写

  剧中的很多细节,如陈最良上场时潜玩《毛诗》、讲解《雎鸠》时学雎鸠鸣叫,春香问陈最良“君子”“为甚好好的求他?”,陈最良不识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并“不知足而为屦”,春香要“写个奴婢学夫人”以及领出恭牌离开学堂等等,都很生动。其中的不少细节是夸张的,这与作品的讽刺性密切相关。

  3、风趣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剧中的人物语言富于风趣,特别表现在陈最良和春香的说白上。陈最良的话酸腐不堪,总是引人耻笑。春香口无遮拦,她的话则处处充满对陈最良的嘲弄,令人开心大笑。

  剧中三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鲜明地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显示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春香言辞犀利,快人快语;杜丽娘说话不多,含而不露;陈最良则喋喋不休,一本正经,满口酸话。杜丽娘与陈最良的对话,表现了常规的师生关系;她与春香的对话,则表现了两人的主仆兼伙伴的关系。甚至剧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戏文风趣幽默,对白口语化、生活化。“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是丫环春香故意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差。《关雎》中有“在河之洲”句,聪明的春香便将正谐言为“在何知州”,并虚构了一个小姐放鸟高飞的故事。意在调侃陈最良的依注解书,以博一笑;亦有隐笑小姐心不在焉、思春出窍之意。

  三、拓展知识

  1、定场诗与下场诗

  明清传奇每出戏的开头和结尾,皆有角色吟诵的四句韵诗,称作“定场诗”和“下场诗”。这是与元杂剧的一个显著不同。

  戏曲舞台受时空条件的限制,为使观众对出场人物有一种直观而鲜明的印象,传奇作品往往采用一些与本出戏情节并非直接有关的艺术手段,“定场诗”即是其一。如本文开头陈最良上场吟的四句诗即是定场诗。

  “下场诗”亦称“收场诗”或“落场诗”,多为五、七言绝句,集前人诗句构成,但与原作已少有联系,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境界,具有概括情节设置悬念的作用。

  《牡丹亭》的“下场诗”与一般传奇作品比较,突出的特色在于:“下场诗”全用唐诗成句。这在明清传奇中也是很少见的。集句诗既须格律协调音韵和谐,又须预设关物吻合剧情,本身还要构成完美的意境,组诗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四句下场唐诗的出处及全诗

  也曾飞絮谢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

  不是向人无处用,一枝愁杀别离情。

  ——李山甫七绝《柳十首》

  风透疏帘月满庭,倚栏无事倍伤情。

  烟垂柳带纤腰软,露滴花房怨脸明。

  愁逐野云销不尽,情随春浪去难平。

  幽窗谩结相思梦,欲化西园蝶未成。

  ——张泌七律《春夕言怀》

  禁钟声尽见栖禽,关塞迢迢故国心。

  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

  ——赵嘏七绝《寄远》

  谢家双植本图荣,树老人因地变更。

  朱顶鹤知深盖偃,白眉僧见小枝生。

  高临月殿秋云影,静入风檐夜雨声。

  纵使百年为上寿,绿荫终借暂时行。

  ——张祜七律《扬川法云寺双桧》

  2、“柳絮因风起”典故

  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侄女。聪慧有才辩,尝在家遇雪,谢安曰:“何所似也?”其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莫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世称“咏絮才”。

  3、关于“思无邪”

  孔子在《论语》论《诗经》一书,代表着儒家学派的诗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论语为政》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原为语助词,无实际意义。但后人亦多释之为“思想”或“意思”之“思”。“邪”,《广韵》云:“不正也。”《正韵》云:“奸思也,佞也。”“思无邪”,出自《诗鲁颂驷》:“思无邪,思马斯徂。”孔子引以论《诗三百》之主旨。故一般认为,若以“思”为语助词,恐不合孔子之意。朱熹《论语集注》云:“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惰性之正而已。”又引程子语曰:“思无邪,诚也。”何宴《论语集解》亦谓之“归于正”者。这都说明“思无邪”之旨,当指《诗》之思想内容、语言音调的中和之美而论,并非专指思想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乎礼义,要求思想纯正;二是中正和平,强调“文质彬彬”。“思无邪”是中国儒家的诗教传统。

  四、课堂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末)听讲:“关关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①文中涉及的三个人物是、。

  ②“是了。不是昨天是前天,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几句表现出了什么语言特点?刻画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答:语言特点是:。人物性格是:。最良的话表现出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①雎鸠,鸟名。②荇(xìng)菜,水生植物。③流,求取。④思思念。⑤芼(mào),择取。

  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②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

  ③在《闺塾》中也提到了《关雎》这首诗,在陈最良看来,这首诗表了一种什么样的主题?

  答:。

  答案

  1、①陈最良、杜丽娘、春香

  ②语言特点是:诙谐、幽默

  人物性格是:开朗、直爽、伶俐、敢说。

  ③封建、迂腐。

  2、①比兴的手法。

  ②表现出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③是吟咏“后妃之德”,是“乐得淑女以配君子”。

《闺塾》教学简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 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 、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上网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这里有一个网站,介绍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演示。

  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闺塾》教学简案 第13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现代传奇戏曲的基本特点。

  2.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读节选部分,培养鉴赏戏曲人物语言的能力。

  2.鉴赏、分析剧作中所塑造的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教育禁锢人的心智、情感发展的弊端,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四)美育渗透点

  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欣赏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首先熟悉情节,了解人物地位、身份和他们的言行,然后对比分析,把陈最良与两位青年女子对比,突出陈的迂腐、保守;将杜丽娘与春香对比,了解她们思想性格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复地有表情地朗读,体会各人语言在语气语调上的不同,了解他们用词和句式的特点,从而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而《闺塾》为《牡丹亭》的第七出,“游园惊梦”的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剧情内容,本课可以鉴赏春香、丽娘和老塾师陈最良三个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进而概括人物性格为重点。

  (二)解决办法

  因剧中写的是官家闺塾,故曲词对白中常涉及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学生初读可能觉得理解困难。对这些内容不必深究,对照课文注释作一般了解即可。对重点部分,可通过诵读课文、进行课堂讨论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分小组、分角色诵读课文。

  2.进行课堂讨论,赏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杂剧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的戏曲形式。《牡丹亭》是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学习《闺塾》一课,以赏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为主要目标。

  (二)整体感知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这出汤显祖的最杰出剧作,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颐、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对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理解《闺塾》,也应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认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是一位艺术欣赏品位极高的才女,轻易不会认可一般的作品。但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却完完全全征服了她!现在,让我们和黛玉一道来欣赏这充满诗意的戏文吧!

  (投影显示《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片段。)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这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这:“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简介: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其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萧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后面三种和《牡丹亭》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为突出。《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3.学生分小组(可3人一组)、分角色诵读课文

  4.分析讨论:

  问题:《闺塾》一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写了3件事:讲诗——习字——责打春香。(学生如回答还有“塾师备课、小姐问花园”亦可。)

  问题:你觉得这出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人物?

  明确:一般学生都会被春香所吸引,但教师也应考虑到有少数学生可能提及杜丽娘甚至塾师陈最良。因此,必须对这3个人物有所准备。3个人物特点如下:

  春香——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的小姑娘。一上场就咕噜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然后不断与老塾师斗嘴取乐,最后干脆同老师两相打斗起来。

  塾师——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却落到绝粮断炊地步的腐儒。因为太守杜宝觉得女儿渐大,要找个老成的先生“拘束拘束”,千挑万挑,才选中了这位陈最良。他感知遇之恩,准备严格执行杜宝交给的任务。他开口闭口“诗云子曰”,一上场就大冒酸诗,是一个典型的死板僵化的冬烘先生。讲解《诗经》,被丫环逼问得只好呵斥“多嘴”,因为丫环到花园一逛,一个六十老翁居然和十来岁的小丫头在舞台上一来一往打斗起来,最后还被小姑娘缴了械,让人忍俊不禁。

  杜丽娘——(见下一环节)对这一人物的分析本应置后,但如果学后提及,说明对这一出戏的精髓已有体会,故不妨提前。不过,最好在学生分析了春香、塾师形象之后再做专门分析比较可行。

  5.重点突破:

  问题:杜丽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但是在这出戏中她的言语并不太多。你能够从她不多的语言中体味出她的心态性格吗?

  ①“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杜丽娘自己在读《诗经》时对诗句有朦胧的感触,但老师却不往深处讲,她不满足于老师解释字面意思,故言“学生自会”。十分含蓄,是大家闺秀风范。

  ②“这经文偌多!”

  老塾师给杜丽娘敷演大意,不但没有消除她的疑惑,反而东拉西扯讲了一番大道理。于是,杜丽娘轻轻一句“这经文偌多”,透露出强烈的厌烦情绪。

  ③(春香)“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杜丽娘)“还早哩!”

  这句极富潜台词的话,冬烘腐儒是听不出来的。字面上看是说春香写字太差,深层意思却是在讥笑小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和丫环开起了这样的玩笑。

  ④“敢问师母尊年?”

  写字当中,杜丽娘忽然问起这句话来,还说要给师母做鞋。这是典型的姑娘家开小差的表现,却带着女孩儿特有的乖巧可爱。

  ⑤“那花园在哪里?”

  一个16岁的姑娘,居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个花园,这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可悲。杜丽娘问这句话时向往、急迫的神情跃然纸上!

  ⑥“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原来”一词,是恍然大悟的语气,一个“且”字,细品之下就有“暂且搁下,以后慢慢盘算”之意,为后文的“游园惊梦”埋下了伏笔。

  6.讨论归纳:

  问题一: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他的迂腐、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

  (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地宣讲,显得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

  问题二:《闺塾》一出,近代演出本叫《春香闹学》。春香是怎样“闹学”的?从中展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闺塾》的剧情较为简单。只写了陈最良讲《诗经》、丽娘习字和春香受罚三件事。春香无视封建礼教的威权,插科打诨,逗引说笑,显示了活泼、机智勇敢的性格。就像《西厢记》莺莺身边少不得红娘一样,丽娘身边也少不得春香。作者也借春香之口,剥下了程朱理学“假道学”的外衣,给予了无情的嘲弄。陈最良讲《关睢》时,她骗得陈学鸟叫,又故意曲解“在河之洲”的诗句;丽娘习字时,她竟取来画眉的笔墨。因私自溜去花园玩耍,顶撞、戏耍塾师,眼看要挨荆条、受责罚,她仍不放在心上,顶撞、调笑不已。这个活泼率真的少女,鲜活灵动,逗人喜爱。)

  问题三:与春香相比,丽娘似乎显得文静、顺从。她假意要责罚春香,却又并不真动手;待陈最良走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去处。这些都说明什么?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矩,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四)扩展

  1.试简要评析剧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见前)

  2.阅读《读本》上《游园》一出,重点赏读[皂罗袍][好姐姐]两支曲子,分析杜丽娘自我觉醒的心理转变过程。

  (丽娘走出深闺,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新天地。她惊叹于大好春光,痛惜自己的青春埋没在闺阁之中,萌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强烈向往,表现了她的自我觉醒。)

  (五)布置作业

  见“扩展2”。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高二语文《项羽之死》导学案(精简13篇)

高二语文《项羽之死》导学案(精选13篇)高二语文《项羽之死》导学案 第1篇  《项羽之死》导学案  一、作者  1、司马

《渔父》教案(精简14篇)

《渔父》教案(精选14篇)《渔父》教案 第1篇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

《雨霖铃》典型教学设计研究(精简17篇)

《雨霖铃》典型教学设计研究(精选17篇)《雨霖铃》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第1篇  【课程分析】  《雨霖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精简13篇)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精选13篇)13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1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①.初步了解《史记》描写

《秋声赋》教案(精简15篇)

《秋声赋》教案(精选15篇)《秋声赋》教案 第1篇  一、导入课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