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词七首(精简8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词七首(通用8篇)

词七首 第1篇

  [课前导航]

  唐诗宋词中的杏花意象

  在我们这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度,梅花身上寄托着儒家太多的精神和理想。而杏花则被赋予了活泼艳丽闲逸芬芳妩媚的意味,是具有典型的人性人情的意象。

  梦幻理想的杏花——杏花春雨江南……

  娇艳含羞的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命勃发的杏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热烈奔放的杏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远行思恋的杏花——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羁旅天涯的杏花——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春残留恋的杏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人家绕

  满怀恋情的杏花——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追求爱情的杏花——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寂寞伤情的杏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春满人间的杏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酒芬芳的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词七首》你还有许多有典型情感的意象,如“杨柳”“长亭”“春水”“兰舟”“明月”“秋风”“鹊桥”“酒”“雁”“梧桐”“雨”“黄昏”“斜阳”,你能总结出他们所具有的情感意味么?

  [内容精要]

  (一) 题意诠释

  有关词的知识: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词有很多别称,如 长短句、诗余 、曲、 曲子词、 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 字至 90 字)和长调( 91 字以上)三大类。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如《扬州慢》。词牌是曲调的名称,词的标题则是内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词风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二) 课文探究

  1、《虞美人•春花秋月》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这首词抒发了囚居异邦、物是人非国破家亡的浓愁深恨,是典型的亡国之音。

  2、《雨霖铃》柳永才情卓著,但仕途坎坷。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二说,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其三精通禅学,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三说,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

  4、《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5、《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词人飘泊江南,流落无依、形影相吊,国恨家愁,都是她的“愁”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开禧元年(12XX年)任镇江知府时所作,当时年已六十六岁,他登上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追慕古代英雄,感叹自己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

  7、《扬州慢》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三)重点难点

  1、《虞美人•春花秋月》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对比手法:将“雕栏玉砌”和“朱颜”(另一说“朱颜”是指作者自已的容颜)对比着写,写出了物是人非未语泪先流的凄怆。

  衬托手法:“春花秋月”是多美好,作者却盼“何时了”,以美景来衬囚牢之情;“东风”就是春风,春风又来,春天又到,却反衬“不堪回首”的嗟叹;以“雕栏玉砌应犹在”来反衬“只是朱颜改”。

  虚实手法:“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实景; “往事知多少”由实入虚,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写,而“故国不堪回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虚写,这是想象中的“故国”图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一句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愁”实,“春水”是虚,若从视觉角度,则“春水”为实,“愁”为虚。

  比喻修辞:“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化虚“愁”为实“春水”,而又不言是何“愁”,这就将个人之“愁”抽象为人类共同的体现,从而获得更为辽阔的共鸣——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2、《雨霖铃》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的?

  多用对比,极力渲染了离愁别绪。眼前分离与留恋对比:“帐饮”与“无绪”对比;“留恋”与“催发”对比;“相看”与“无语”对比。眼前分离与别后之情对比:“今宵”与“经年”对比;“千里烟波”与“千种风情”对比,“无语凝噎”与“更与何人说”:通过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的对比,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3、《雨霖铃》分几个层次来写离愁别绪的?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如行云流水,主题突出。

  4、“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名句,好在哪里?

  (1)意象密集,叠加出离愁别绪的境味。“杨柳岸晓风残月”全用名词组合,创设了阔远的意境。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又是典型的离别情味,“杨柳”、“风”“月” (“杨柳” “晓风残月”都是惜别的意象。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

  (2)从呼应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尽管景色已甚暗淡,然而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

  (3)从意境上看,创造了既凄婉酸楚又明丽清雅的特殊的风格色彩。诗人不但写出了离别的寂寞,更在“寂寞”中开掘出了更为丰富“晓风明月”的阔远明丽之美,“凄情”加上了“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又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怳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此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难怪后人常以它们作为柳词、乃至整个婉约词的代表句子来看。

  (4)从情景关系上看,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5、《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究竟写的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羽扇纶巾”,且不论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为赤壁之战作出的重大贡献,就是从词的艺术角度看,也是写诸葛亮。周瑜是杰出的儒将,只有与诸葛亮在一起谈笑退敌,方能映衬其举重若轻的英武气概。况且,周瑜“谈笑”必须有对象,而东吴将士对曹军均怀畏惧之心,不可能与决心拒曹的周瑜共语。如果“羽扇纶巾”系指周瑜,岂不成了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何能“谈笑”?

  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且符合上下文意,上文写周瑜与小乔,下文写周瑜火烧曹军。“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

  6、词的最后一层是否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豪壮情调相矛盾?

  不矛盾。“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白发”固足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7、《念奴娇•赤壁怀古》如何采用衬托的手法?

  烘托,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反衬是烘托的一种。词中有两种反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反衬,实景是赤壁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虚景则是“墙橹灰飞烟灭”,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以“墙橹灰飞烟灭”来反衬周瑜的“雄姿英发”,以周瑜的“雄姿英发”来反衬作者的“早生华发”,以周瑜年青时就建功立业来反衬自己的功业不成。

  8、《鹊桥仙》写出了什么样的故事情节?这首词又是怎样将情与景结合在一起的?

  开端(赴约):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发展(约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高潮(分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结局(别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景中含情:“飞星传恨”的“恨”和“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写出了相思之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既是写“相逢”之景,更是抒“人间少有”之情;“柔情似水”写出甜美,“忍顾鹊桥归路”写出了难舍难分。情中含景:“佳期如梦”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情化为景。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个名句妙在何处?

  首句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 “寻寻觅觅”是外在的行为; “冷冷清清”是物是人非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心境的共同体; “凄凄惨惨威威”则是内心的感受。傅庚生论述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妙在有层次,;妙在曲尽思妇之情。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用“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去者,用“觅觅”。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阁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10、《声声慢》的韵律最为奇绝,这首词是如何通过韵律传情的?

  由于是抒发写不尽的“愁”,作者在声调韵律上也特别讲究,以声摹情,以声诉情,达到了如泣如诉如呜如咽的艺术效果:(1)《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自己忧郁的心情。(2)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运用哪些典故?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刘义隆/霍去病——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廉颇老矣)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13、《扬州慢》中如何做体现“景中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的?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1)采用拟人手法将景化为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2)采用通感手法将景化为情:“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3)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化景抒情:用“名都”来反衬“空城”;以“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尽荠麦青青”。下片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4)采用移就修辞将景化为情:“冷月无声”,月本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5)直接抒情,融景入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开?寂寞红药,感时伤乱。

  [随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中加黑词注音或释义正确的一项( )

  a.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 元嘉草草(马虎)

  b.羽扇纶(lún)巾 赢得/(落得)仓皇北顾

  c.舞榭(xiè)歌台 寻常巷陌(此指街道)

  d.封(分封)狼居胥 英雄无觅(寻找)孙仲谋处

  2.下列句子都是用开头一字统领全句的一项( )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②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⑦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①③⑤ b.③⑤⑦ c.②④⑥ d.①④⑦

  3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俗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4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三国时英雄来抒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慨。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5《声声慢》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韵脚是哪几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默写

  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词句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扬州慢》中,与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相关的著名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回答8-13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宋】秦观

  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这两首诗歌共同的意象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两首诗歌中表现相思愁苦的诗句是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首诗歌中描写主人公“语言(独白或对话)”的句子分别是哪两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迢迢牵牛星》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作具体分折(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鹊桥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是如何结合的?试作分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回答14-15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注] ①:三山:神话渤海三仙山,有方丈、瀛洲、蓬莱。

  14这首词是词的哪一个流派?试从文中找句子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词采用的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回答16-18题

  红窗迥 柳永

  小园东,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①,忙忙走②。

  花心偏向蜂儿有,莺共燕,吃他拖逗③。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注]①成阵价:成群成片。②忙忙走:飞来飞去。③拖逗:宋元口语,惹引、勾引。吃:被。

  16这首词所写景物有何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词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首词语言上很有特点,请作具体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锦囊]

  影响世界的100个管理定律(二)

  51. 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52.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53.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54.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55.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56.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57.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58.儒佛尔定律: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

  59. 吉德林法则:认识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60.手表定律:别让员工无所适从

  61.皮尔斯定律:完善培养接班人制度62.羊群效应: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盲目跟风

  63.自来水哲学:大批量才能产出廉价64.松下水坝经营法则:储存资金以应付不时之需

  65.巴菲特定律:到对手少的地方去投资66.吉格勒定理: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67.卡贝定律: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68.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

  69.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70.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

  71.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72.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

  73.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74.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

  75.奥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76.帕金森定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77.达维多定律:不断创造新产品,同时淘汰老产品78.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势

  79.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 80.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81.犬獒效应: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82.零和游戏原理: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双赢

  83.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成败84.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85.生态位法则:寻求差异竞争,实现错位经营86.猴子—大象法则:以小胜大,以弱胜强87.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88.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易俱损

  89.蝴蝶效应: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90.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91.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92.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93.“100-1=0”定律: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94.鱼缸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

  95.长鞭效应:加强供应链管理96.弗里施法则: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

  97.250定律:不怠慢任何一个顾客98.布里特定理:充分运用广告的促销作用

  99.尼伦伯格法则: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利者100.韦特莱法则:从别人不愿做的事做起

  参考答案

  1d(封:筑土为坛纪念胜利)2a(②③⑥句不是的)3a(错在对词牌和阙的解释)4b(错在“杜甫”)5淡酒/急风/北雁/黄花/梧桐/细雨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押韵的字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8织女/河汉(银汉)/水/牵牛星

  9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

  10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鹊桥仙》虽有依恋与怅惘,却是歌颂真挚而忠贞天长地久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更给人以明丽鲜艳的情感体验。

  12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声情并茂。“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 “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盈盈”写水之物貌;“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13景中含情:“飞星传恨”的“恨”和“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写出了相思之苦;“柔情似水”写出甜美,“忍顾鹊桥归路”写出了难舍难分。/情中含景:“佳期如梦”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情化为景。

  14豪放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气势宏大,意境壮阔;后文想象也是景象阔远,气韵浑然,豪迈气度:自是豪放派风格。

  15这首词虚实结合。实景:起首两句夜空景色;虚景:第三句以下为想象中景物和人事。

  16花红柳绿、蜂飞蝶绕莺语燕舞,热闹生动、充满情趣,渲染了春景之绚丽。

  17拟人手法。下阕“花心”两句赋生物以人的情态,生动有趣,“拖逗”两句,活画出莺、燕为花吸引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最后两句以蜜蜂口吻写,更有妙趣。

  18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口语和俗语,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情趣。如“红紫又一齐开了”、“成阵价,忙忙走”、“吃他拖逗”、“胡蝶儿,你且退后”。

词七首 第2篇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学习品析,了解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人物……”导入新课。

  二、关于苏轼:

  1.生平:(学生介绍为主)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词人苏轼: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诵读品析词作:

  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点击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品析:

  1.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以气势磅礴的雄豪劲笔生动描绘赤壁战场的壮观之景。下片借雄姿英发之周喻抒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教师示例,具体分析上片内容:

  知识准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起句即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无限广阔的空间、时间中,长江浩荡,广阔无垠,滚滚滔水奔流不止,然“逝者如斯夫”,千年万载与水东逝。往昔风流人物亦尽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苍凉开阔之中含有幽咽怨悲之感,人生莫名的悲哀难以言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石乱而穿空,实写赤壁矶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尺涛拍岸,为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吹”、“拍”、“卷”,用语雄劲凌力,表现出冲破一切阻力不可扼止的伟丽,让人隐约可见当年赤壁大战的激越雄壮。此描写有音响,有色彩,有态势,气象阔大,笔力飞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为承上启下句。

  3.学生试析下片内容:

  知识准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热情赞美周喻这一千古风流人物及其千古英雄伟业。如画的江山背景下飘然而出一英雄美少年,“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羽扇纶巾”可见周喻风流倜傥的儒将风范,“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颂周喻指挥若定,赞其且略及豪迈气概。少年得志,雄姿英发的周喻呼之欲出。隐含着词人向往功名,心意难酬的心境。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愤懑,沉郁而不消极,且低落中不减慷慨豪放。

  4.全词表达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由景及人,又由人及己而抒怀表志。

  5.本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明确:(1)感情激荡起伏,意境宏伟峥嵘

  (2)写景、咏史、议论、抒情溶于一体

  (3)善于映衬烘托

  6.小结:

  四、作业:

  1.诵读背诵本词。

  2.选择一首词,自己阅读品析。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学习完本课书,即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如此贴近唐诗宋词,他们必然会有兴趣与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唐诗床词朗诵会,也可以介绍一些相关内容的书目,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词七首 第3篇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学习品析,了解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人物……”导入新课。

  二、关于苏轼:

  1.生平:(学生介绍为主)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词人苏轼: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诵读品析词作:

  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点击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品析:

  1.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以气势磅礴的雄豪劲笔生动描绘赤壁战场的壮观之景。下片借雄姿英发之周喻抒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教师示例,具体分析上片内容:

  知识准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起句即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无限广阔的空间、时间中,长江浩荡,广阔无垠,滚滚滔水奔流不止,然“逝者如斯夫”,千年万载与水东逝。往昔风流人物亦尽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苍凉开阔之中含有幽咽怨悲之感,人生莫名的悲哀难以言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石乱而穿空,实写赤壁矶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尺涛拍岸,为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吹”、“拍”、“卷”,用语雄劲凌力,表现出冲破一切阻力不可扼止的伟丽,让人隐约可见当年赤壁大战的激越雄壮。此描写有音响,有色彩,有态势,气象阔大,笔力飞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为承上启下句。

  3.学生试析下片内容:

  知识准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热情赞美周喻这一千古风流人物及其千古英雄伟业。如画的江山背景下飘然而出一英雄美少年,“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羽扇纶巾”可见周喻风流倜傥的儒将风范,“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颂周喻指挥若定,赞其且略及豪迈气概。少年得志,雄姿英发的周喻呼之欲出。隐含着词人向往功名,心意难酬的心境。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愤懑,沉郁而不消极,且低落中不减慷慨豪放。

  4.全词表达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由景及人,又由人及己而抒怀表志。

  5.本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明确:(1)感情激荡起伏,意境宏伟峥嵘

  (2)写景、咏史、议论、抒情溶于一体

  (3)善于映衬烘托

  6.小结:

  四、作业:

  1.诵读背诵本词。

  2.选择一首词,自己阅读品析。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学习完本课书,即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如此贴近唐诗宋词,他们必然会有兴趣与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唐诗床词朗诵会,也可以介绍一些相关内容的书目,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词七首 第4篇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学习品析,了解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人物……”导入新课。

  二、关于苏轼:

  1.生平:(学生介绍为主)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词人苏轼: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诵读品析词作:

  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点击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品析:

  1.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以气势磅礴的雄豪劲笔生动描绘赤壁战场的壮观之景。下片借雄姿英发之周喻抒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教师示例,具体分析上片内容:

  知识准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起句即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无限广阔的空间、时间中,长江浩荡,广阔无垠,滚滚滔水奔流不止,然“逝者如斯夫”,千年万载与水东逝。往昔风流人物亦尽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苍凉开阔之中含有幽咽怨悲之感,人生莫名的悲哀难以言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石乱而穿空,实写赤壁矶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尺涛拍岸,为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吹”、“拍”、“卷”,用语雄劲凌力,表现出冲破一切阻力不可扼止的伟丽,让人隐约可见当年赤壁大战的激越雄壮。此描写有音响,有色彩,有态势,气象阔大,笔力飞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为承上启下句。

  3.学生试析下片内容:

  知识准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热情赞美周喻这一千古风流人物及其千古英雄伟业。如画的江山背景下飘然而出一英雄美少年,“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羽扇纶巾”可见周喻风流倜傥的儒将风范,“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颂周喻指挥若定,赞其且略及豪迈气概。少年得志,雄姿英发的周喻呼之欲出。隐含着词人向往功名,心意难酬的心境。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愤懑,沉郁而不消极,且低落中不减慷慨豪放。

  4.全词表达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由景及人,又由人及己而抒怀表志。

  5.本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明确:(1)感情激荡起伏,意境宏伟峥嵘

  (2)写景、咏史、议论、抒情溶于一体

  (3)善于映衬烘托

  6.小结:

  四、作业:

  1.诵读背诵本词。

  2.选择一首词,自己阅读品析。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学习完本课书,即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如此贴近唐诗宋词,他们必然会有兴趣与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唐诗床词朗诵会,也可以介绍一些相关内容的书目,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词七首 第5篇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3、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内容

  一、预习指导:

  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

  瑾jǐn樯qiáng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

  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

  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

  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

  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

  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

  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二、讨论分析课文

  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

  2、应如何评价苏武"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合语境)

  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4.作者作品提示: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

  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

  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

  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

  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

  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

  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

  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

  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

  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5.教师范读以及听读课文的录音。

  6.讲读上片。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

  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

  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

  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

  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

  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

  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①)

  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

  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峪。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

  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

  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

  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

  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

  俊杰之土。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7.讲读下片。

  (1)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

  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武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

  象?

  教师提示: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

  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

  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

  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

  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

  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武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

  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3)分小组讨论: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

  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

  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

  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4)朗读下片,总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8.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

  (1)艺术特点。

  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

  (2)思想感情。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武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

  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

  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

  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

  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武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

  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

  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

  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

  "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

  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武的宽阔胸

  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

  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

  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2.指导预习,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3.补充注音:谢?

  4.补充注释: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

  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5.思考问题:

  (1)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厌声韵。

  (2)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

  6.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

  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

  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

  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闭驻有5万

  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

  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

  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

  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

  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

  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

  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喜泰三年

  (1203),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司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伉胄所起用。当时

  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

  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

  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

  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7.听课文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8.讲读课文。

  (1)阅读上片。让同学分出层次,教师讲析。

  ①分两层。"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

  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

  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

  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谢歌台"一句,承

  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

  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②"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是第二层,写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

  裕。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

  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

  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

  论》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

  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在当时韩佳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

  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

  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③同学朗读上片。总结: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

  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2)阅读下片,分析层次。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①第一层:"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

  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

  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

  狼居前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

  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

  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②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

  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③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

  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

  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

  原想凭藉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联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

  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佛狸洞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调"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案追

  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

  是热闹。

  ④作者写佛狸调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

  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⑤最后三句是第三层。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

  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

  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

  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

  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

  便不再起用。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

  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极好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

  愤溢于言表。

  总结下片。用刘帝、佛狸调、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

  朝廷所用的激愤。

  9.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10.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

  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

  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

  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

  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11.总结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碎北伐的冒险行动,表

  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运用典故,十分恰当,是它的一大艺术

  特色。

  [附录]

  (一)重点内容图示。

  1.《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阔:写景,赞叹山河美

  │

  (过渡句)

  下阔:写人,怀古发感慨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阔:盛赞历史上多位英雄人物

  │

  (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下阔:力表自己抗金的态度

  (二)作者介绍。

  苏轼(036~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1056年(仁宗嘉?元年)与父苏洵、弟苏辙

  进京,次年与苏辙同科进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号称"三苏"。同年,因母丧返

  川。1060年,苏轼再入京,次年,任凤翔府签判。1065年(英宗治平二年),还朝,值

  史馆,次年,苏为卒,扶丧回川。1069年(神宗熙宁二年),苏轼又返朝。历任官职,直

  至1072年,才通判杭州。1075年起,历知密州、徐州、湖州。1079年(神宗元丰二

  年),突遭逮捕,审讯,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他经营东坡,务农,号东坡居士。

  苏轼本来一帆风顺,为什么会遇到坎坷呢?

  当时朝廷政局多变。王安石两相两罢,有一些乘时而起的小人,得了权势。在新政首领王安

  [1][2][3]下一页

词七首 第6篇

  李霞王春晓

  一、课文悟读

  《虞美人》

  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有更深的原因,即词本身引起了宋太宗对李煜的忌恨。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酌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的眼中不是含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雨霖铃》

  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心情也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时间)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写“离情”。(空间)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全词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词中处处写“别”,但词里只出现了一个“别”字,实在高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

  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心态,同时与和尚往来亲密,精通禅学。这样,在苏轼的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因此,在苏轼词中就具有了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但是,苏轼的感伤是由于理想不能实现而萌发的,不是一般的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同样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正是这首词的理趣之所在,我们不应低调处理。

  《鹊桥仙》

  这首词的内容本源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题材较老,所谓“咏七夕”是也。但我们理解时要看到作者不与前人雷同,一洗嗟叹悲泣之态,着重寻觅词作淡雅而有情韵、语言平易而耐人寻味的幽趣。

  《一剪梅》

  词中写的是“闲愁”,不能理解为“闺怨”,因为这种“愁”是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所致。相思不得相见,“相思”之情应是首位,“愁”次之,否则,恐不合词人本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从某种意义说,等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词的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词中多用典故,有人认为这是毛病,其实不然。词里的典故,除廉颇一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是“京口怀古”应有的内容,况且这些典故都和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这样,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得到了加强。《扬州慢》词作通过对扬州劫后衰败景象的描绘,揭露了金统治者的侵略罪行,抒发了词人身逢乱世的“黍离之悲”。词前有一“小序”,在构思、意境上有人认为这是“与词犯复”。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白石好为小序,序即是词,词仍是序,反复再现,如同嚼蜡矣。”语虽尖刻,却正中其失。

  二、亮点探究

  1.艺术表现手法。

  探究学习:(1)虚实相济,起伏跌宕。

  《雨霖铃》一词上片“念去去”二句写眼前实景,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与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别后孤单寂寞的心情,虚实相映,使人深刻地理解到“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等词句的丰富内涵。再如《虞美人》一词,开头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进入回忆之中,这是虚写。忽然又转到眼前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眺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由此过渡到下片。想像“故国”图景,一开始又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起伏跌宕,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

  (2)融情人景,情景交融。

  融情人景,在《雨霖铃》一词的上片中体现得比较突出。“寒蝉凄切”点染送别气氛。宋代都门外的汴河两岸植柳,“高柳乱蝉嘶”,而柳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自然会触动离情。“对长亭晚”,意思更加明确,因为“长亭”已作离别地点通称。分别之时,“骤雨初歇”,眼前景物更加清新。听着蝉声,看到柳树和小舟,分别在即,离情自然更浓。

  同样,《扬州慢》所抒“黍离之悲”在词中也未直接说出,而是移情于境,注入眼前景物之中。如,“尽荠麦青青”,让读者联想到“彼黍离离”;“废池乔木”总写劫后衰败,寄托故国之恋;“清角吹寒”之“寒”把气候之寒和词人的悲切融于一起;下片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点出景物依旧,人事已非,包含了词人多少悲切低回的意绪啊!

  (3)议论入诗,清新自然。

  《鹊桥仙》共有10句,其中6句为写景(也是抒情),4句是作者议论。就艺术性来说,写景的句子倒不怎么突出,而议论的句子却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古代诗论家多以宋诗以议论人诗为病,其实,秦观的这首《鹊桥仙》却无说教之感,4句议论,十分精辟,格调高绝,大有墨气四射、情透纸背的气势。上片抒发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李清照的《一剪梅》则另有特色:①词中所写的爱情大异其趣,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分。②语言清新,明白如话,十分通俗。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既是对偶,又浅显易懂,读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4)格调豪壮,映衬烘托。

  《念奴娇》这首词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豪壮,跟失意文人同主题的作品显然有别。豪壮情调表现有二:一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二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因素,与豪壮情调不合。其实,“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只是一种自慰,作者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对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念奴娇》中映衬技巧运用很突出。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赤壁之景)与虚景(火烧曹营)相衬,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衬。这种相互衬托、虚实相济,从而使词波澜起伏且章法严整。

  2.词中名句分析。

  探究学习:杜甫说诗“陶冶性灵存底物”(《解闷十二首》之七)。我们读诗不能不求甚解,而要含英咀华、品赏诗味。分析词中名句便是品赏中的一项内容。例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融情人景,十分动人。为什么呢?①它把杨柳、风、残月这3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②这幅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消愁,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呢?

  一首词里必须有名句。名句能惊醒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代表作家的风格,所以欣赏时要认真,还要做到会背诵,这样才会受益终生。

  三、选题设计

  1.从《扬州慢》说到诗词的“清空”问题。

  研究方法:

  (1)诠释定义法:“清空”主要是指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括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清精纯、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

  (2)举例印证法:《扬州慢》是“清空”擅长的典范。写出“黍离之悲”,说明思想之高。至于词中所写“渐黄昏,清角吹寒”时分的“空城”,更是把印证着“黍离之悲”的“空城”和有感于“空城”的诗人的忧思融成一气,写出了“都在空城”的深刻内涵。

  参读书目:

  (1)《诗经·王风》中的《黍离》篇。

  (2)《说“清空”》,《文史知识》1984年第1期。

  2.从7首词的学习来谈诗词的欣赏艺术。

  研究方法:

  (1)知人论世法: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

  (2)由表及里法:从诗词外在形式的文辞,来探知诗人的实在意图,使认识逐步深化。

  (3)含英咀华法:对于诗词,要尝味、寻味、玩味、赏味,即品诗。

  (4)择善而取法:诗词评说很多,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择善而取:解说的合理性、解说的艺术性、解说的深刻性。

  (5)朗诵吟咏法:觅取诗趣、悟出情理、获取艺术享受。

  参读书目:

  《名作欣赏》编辑部编《古典诗词欣赏》,山西人民出版社。

  3.从“人生如梦”看古代贤哲对人生的理解。

  研究方法:

  (1)沿波讨源法:阅读先贤原作,剖文析义,沿波讨源,特别要弄清“波”的情况。

  (2)比较分析法:苏轼,他的感伤由于建功立业的愿望不能实现而萌发,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屈原,孤独的骄傲,以为自己可以独立承担道义和光明,所以对现实彻底失望以后投江而死,去寻找精神上的归宿。庄子,把文明和人生的困境彻底看穿以后,没有了精神归宿,所以只能把内心的迷茫投向虚空之中。

  参读书目:

  (1)《离骚》《涉江》。

  (2)《庄子十日谈》,安徽文艺出版社。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词七首 第7篇

  一、课文悟读

  《虞美人》

  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有更深的原因,即词本身引起了宋太宗对李煜的忌恨。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酌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的眼中不是含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雨霖铃》

  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心情也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时间)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写“离情”。(空间)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全词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词中处处写“别”,但词里只出现了一个“别”字,实在高明。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心态,同时与和尚往来亲密,精通禅学。这样,在苏轼的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因此,在苏轼词中就具有了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但是,苏轼的感伤是由于理想不能实现而萌发的,不是一般的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同样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正是这首词的理趣之所在,我们不应低调处理。

  《鹊桥仙》

  这首词的内容本源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题材较老,所谓“咏七夕”是也。但我们理解时要看到作者不与前人雷同,一洗嗟叹悲泣之态,着重寻觅词作淡雅而有情韵、语言平易而耐人寻味的幽趣。

  《一剪梅》

  词中写的是“闲愁”,不能理解为“闺怨”,因为这种“愁”是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所致。相思不得相见,“相思”之情应是首位,“愁”次之,否则,恐不合词人本意。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从某种意义说,等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词的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词中多用典故,有人认为这是毛病,其实不然。词里的典故,除廉颇一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是“京口怀古”应有的内容,况且这些典故都和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这样,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得到了加强。《扬州慢》词作通过对扬州劫后衰败景象的描绘,揭露了金统治者的侵略罪行,抒发了词人身逢乱世的“黍离之悲”。词前有一“小序”,在构思、意境上有人认为这是“与词犯复”。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白石好为小序,序即是词,词仍是序,反复再现,如同嚼蜡矣。”语虽尖刻,却正中其失。

  二、亮点探究

  1.艺术表现手法。

  探究学习:(1)虚实相济,起伏跌宕。

  《雨霖铃》一词上片“念去去”二句写眼前实景,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与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别后孤单寂寞的心情,虚实相映,使人深刻地理解到“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等词句的丰富内涵。再如《虞美人》一词,开头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进入回忆之中,这是虚写。忽然又转到眼前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眺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由此过渡到下片。想像“故国”图景,一开始又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起伏跌宕,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

  (2)融情人景,情景交融。

  融情人景,在《雨霖铃》一词的上片中体现得比较突出。“寒蝉凄切”点染送别气氛。宋代都门外的汴河两岸植柳,“高柳乱蝉嘶”,而柳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自然会触动离情。“对长亭晚”,意思更加明确,因为“长亭”已作离别地点通称。分别之时,“骤雨初歇”,眼前景物更加清新。听着蝉声,看到柳树和小舟,分别在即,离情自然更浓。

  同样,《扬州慢》所抒“黍离之悲”在词中也未直接说出,而是移情于境,注入眼前景物之中。如,“尽荠麦青青”,让读者联想到“彼黍离离”;“废池乔木”总写劫后衰败,寄托故国之恋;“清角吹寒”之“寒”把气候之寒和词人的悲切融于一起;下片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点出景物依旧,人事已非,包含了词人多少悲切低回的意绪啊!

  (3)议论入诗,清新自然。

  《鹊桥仙》共有10句,其中6句为写景(也是抒情),4句是作者议论。就艺术性来说,写景的句子倒不怎么突出,而议论的句子却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古代诗论家多以宋诗以议论人诗为病,其实,秦观的这首《鹊桥仙》却无说教之感,4句议论,十分精辟,格调高绝,大有墨气四射、情透纸背的气势。上片抒发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李清照的《一剪梅》则另有特色:①词中所写的爱情大异其趣,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分。②语言清新,明白如话,十分通俗。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既是对偶,又浅显易懂,读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4)格调豪壮,映衬烘托。

  《念奴娇》这首词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豪壮,跟失意文人同主题的作品显然有别。豪壮情调表现有二:一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二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因素,与豪壮情调不合。其实,“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只是一种自慰,作者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对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念奴娇》中映衬技巧运用很突出。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赤壁之景)与虚景(火烧曹营)相衬,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衬。这种相互衬托、虚实相济,从而使词波澜起伏且章法严整。

  2.词中名句分析。

  探究学习:杜甫说诗“陶冶性灵存底物”(《解闷十二首》之七)。我们读诗不能不求甚解,而要含英咀华、品赏诗味。分析词中名句便是品赏中的一项内容。例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融情人景,十分动人。为什么呢?①它把杨柳、风、残月这3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②这幅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消愁,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呢?

  一首词里必须有名句。名句能惊醒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代表作家的风格,所以欣赏时要认真,还要做到会背诵,这样才会受益终生。

  三、选题设计

  1.从《扬州慢》说到诗词的“清空”问题。

  研究方法:

  (1)诠释定义法:“清空”主要是指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括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清精纯、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

  (2)举例印证法:《扬州慢》是“清空”擅长的典范。写出“黍离之悲”,说明思想之高。至于词中所写“渐黄昏,清角吹寒”时分的“空城”,更是把印证着“黍离之悲”的“空城”和有感于“空城”的诗人的忧思融成一气,写出了“都在空城”的深刻内涵。

  参读书目:

  (1)《诗经·王风》中的《黍离》篇。

  (2)《说“清空”》,《文史知识》1984年第1期。

  2.从7首词的学习来谈诗词的欣赏艺术。

  研究方法:

  (1)知人论世法: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

  (2)由表及里法:从诗词外在形式的文辞,来探知诗人的实在意图,使认识逐步深化。

  (3)含英咀华法:对于诗词,要尝味、寻味、玩味、赏味,即品诗。

  (4)择善而取法:诗词评说很多,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择善而取:解说的合理性、解说的艺术性、解说的深刻性。

  (5)朗诵吟咏法:觅取诗趣、悟出情理、获取艺术享受。

  参读书目:

  《名作欣赏》编辑部编《古典诗词欣赏》,山西人民出版社。

  3.从“人生如梦”看古代贤哲对人生的理解。

  研究方法:

  (1)沿波讨源法:阅读先贤原作,剖文析义,沿波讨源,特别要弄清“波”的情况。

  (2)比较分析法:苏轼,他的感伤由于建功立业的愿望不能实现而萌发,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屈原,孤独的骄傲,以为自己可以独立承担道义和光明,所以对现实彻底失望以后投江而死,去寻找精神上的归宿。庄子,把文明和人生的困境彻底看穿以后,没有了精神归宿,所以只能把内心的迷茫投向虚空之中。

词七首 第8篇

  一.作家介绍

  1.李煜

  ①初名从嘉,字重光,别号钟隐,钟山隐士。

  ②长相:"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因为重瞳子,后人以重瞳为帝王之相。

  ③性情:好书画文辞,精通音律,性情多愁善感。

  ④他所在的年代,南唐气数将尽,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他受封为违命侯,过了三年屈辱的生活,公元978年七夕,后主的生日,他命歌妓奏《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赐牵机药将之毒死。

  ⑤评价:政治上,他是亡国之君,文学上,他是伟大的词家。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⑥词风:分前后两期,以公元975年他39岁亡国时为分水岭,前期多写男女欢爱,基调欢乐,后期多抒发亡国之恨,基调伤感。

  2.柳永

  ①字耆卿,原名三变。

  ②他晓音律,据记载,教坊乐工每种新乐谱出来之后一定找他填词,每支曲子一经他手就马上风行,他的词流行十分广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③他个性浪漫不羁,曾写《鹤冲天》"青春都一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到宋仁宗耳中,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遂抹去其进士功名。此后,柳永仕途不甚得意,后来虽又中进士,但只做小官,无甚政绩。

  ④词风:一类是写相思别离的风流之作,一类是抒发羁旅行役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悲哀。后者成就高。

  ⑤成就:在柳永之前,词多以小令、中调为主,他大大促进了长调的成熟;作为婉约派的创新者,柳永将婉约派带入全盛期。

  ⑥评价:清代冯煦《蒿庵论词》中评"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拗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3.苏轼

  ①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②词贡献: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将之由儿女艳科扩大为咏史、说理、怀古、谈玄、感时、伤事、山水、田园、身世、友情,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写词时,他不为迁就音乐性而限制文学性,"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这也是他天马行空的性情使然;他的词风格刚劲,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③《念奴娇》写于1080-1084年,他谪居黄州期间,与《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同期。

  4.秦观

  ①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著有《淮海词》,又名《淮海长短句》。

  ②词贡献:他在诗文两方面均有造诣,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文坛上的知名度当时仅次于苏东坡,黄山谷。他也是使令词发展到慢词的关键人物,词风婉丽。

  ③评价: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5.李清照

  ①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著名词人。

  ②她自幼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散文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子,工词章,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的儿子,本身也是金石学家。婚前婚后一直生活在学术文艺空气浓厚的家庭中的李清照,多才多艺,胸襟开阔,颇有政治、文学见解。

  ③她工词,也工诗。她一般用词表现生活感受引发的喜悦哀愁;用诗评论古今,写与时事政治有关的题材。

  ④词风:早年家庭生活幸福,词的基调清新欢娱;晚年金兵南渡后,国破家亡,词的基调伤感凄凉。

  ⑤《一剪梅》写作背景:据伊世珍《琅环记》记载"易安结螭未久,明诚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6.辛弃疾

  ①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时代背景:南宋前期五十年,士大夫怀抱恢复失土的雄心壮志,以慷慨悲痛的心情,写苍凉激越的词句,所以当时的词一般承接了苏东坡的豪放系统。辛弃疾是主战派,因此,他的词中也多了悲壮之气,充满阳刚美。

  ③词风:作为豪放派的又一代表,他与苏轼被后人并称为"苏、辛",王国维分析苏辛两人的不同"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意思是说东坡能摆脱,遇事总能从窄处往宽处想;稼轩能担当,无路可走时,依然傲然特立。《四库提要》评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④内容:他的词内容比苏轼更加宽泛"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

  7.姜夔

  ①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②时代背景:公元1141年,宋金和议后,南宋政府偏安南方,南宋早期收复失地的豪情渐渐失去,文人晚期追求形式,讲究词法,使晚期词格律化。代表词人是姜夔、吴文英、张炎。

  ③他会石刻书法作诗写小品文,是个全才。尤其精通音乐,有些词是自己谱曲的,比如《扬州慢》。

  二.学习要点(前四首)

  1.《虞美人》

  ①"虞美人"是唐教坊曲名,又名"玉壶冰一江春水"。

  ②词中三次出现问的语气:"春花秋月何时了?雕栏玉砌应犹在问君能有几多愁?"都是无须作答或自问自答,传达出遥想故国的浓浓的忧郁情怀。

  ③上阕写的是美景"春花秋月东风(春风)",是以眼前的美景反衬昔日不堪回首的伤情;下阕在对故国的具体怀想中,把握了两个具体的形象"雕栏玉砌朱颜",只是前者"犹在"后者已"改",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就形象地传达出来了。

  ④"愁"是抽象的情绪,但李煜却赋予其动感。如果说李白的愁是有长度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清照的愁是有重量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么李煜的愁就是液态的,可以似"春水"绵绵不尽。

  2.《雨霖铃》

  ①《太真外传》中记载《雨霖铃》曲牌的由来:"上至斜谷口,属霖雨弥寻旬,于栈道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也许这只是传说,但可以说明"雨霖铃"这个曲牌本身就是传达离别的伤情的。

  ②主题:以秋雨为背景,写了爱人间难以割舍,又不得不割舍的离情,在这样的爱情中又交织着柳永毕生飘零,落拓潦倒的身世之叹。

  ③下阕颇耐人玩味。他首先写"多情自古伤离别",将个人的悲情赋予了人间多情的芸芸众生的普遍性和自古的历史感。然后悬想未来,先想"今宵",最近的未来,只有"杨柳晓风残月","柳"谐音"留","月"是不圆的,这是一个没有灯光和温柔的寂寞的夜;再想"经年",揣测受苦受难的日子不止今宵,而是悠长的孤独岁月,没有知音。最后一句,"便纵有千种风情",道出了普天下有情人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心声。全词有萦绕着痴情的柔美,同时也是一种颓废美。

  3.《念奴娇》

  ①对于"多情应笑我"之"多情"的理解有三种:一种认为"多情"是指亡妻王氏,以前面周郎小乔对应苏轼王氏情真意笃;一种认为"多情"是东坡自指,意思是"应笑我多情",他自嘲自话,自己太多情才会胡思乱想,早生华发;一种指周郎多情,诗中两次提到周郎,设想如果周郎了解其神思,如果他们的精魂能跨越历史相遇,周郎一定会"关心的笑我早生华发"吧。

  ②"人生如梦"的感叹作为结尾,似乎颇为消极,但仔细读来却包含作者的达观人生态度:古人的显赫和自己的沦落又何必过多计较,人生不过如梦,在大江淘尽我们这一代之前,对既往的英雄聊表敬意吧。在"一尊还酹江月"的拜祭中包含了深深的景仰。

  4.《鹊桥仙》

  ①可对应《迢迢牵牛星》,体会不同作者对相似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体会发散型思维。《迢迢牵牛星》的作者是悲观的,他看到的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无奈,而秦观读到的却是分别的爱人两情相守的坚定,和相逢时爱情瞬间高质量迸发的动人场面。

  ②上下阕结构类似,上阕先写爱情的深挚,期待的久远,"飞星传恨",然后转折到相逢后的喜悦:"便胜却人间无数";下阕先写相逢的短暂和内心的不舍,"忍顾鹊桥归路",然后转折到对爱情的自信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又岂在朝朝暮暮"。由此我们可以体会,秦观一定是个乐观的人,无论境遇是否顺利,他都能为自己找到生活的信心。也许这是我们应从中受到的启示。

  三.关于词

  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

  2.从长短看,可分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下为小令,90字以上为长调。

  3.从风格看,宋词可分两派:婉约派、豪放派。宋代是诗歌全盛时期。

  4.词的平仄押韵稍异于诗歌,因词牌不同,词的平仄押韵都不同。词牌是曲谱名称,所以填词是要服从乐律的需要的。

  拥抱夏天

  清晨开窗,凉风扑面。唔,夏天走了。

  我常跟爸爸在关于冬天好还是夏天好的无聊问题上争执。他偏要说服我喜欢冬天。我便开始举例子打比方地将夏天的优点突出,理屈词穷时就说:"反正就是夏天好。"若在小时候,"反正就是"这一类口头禅是要被爸爸写在门框上我够不到的地方的。

  为什么要爱夏天?小时候会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有海!

  南戴河的夏天令人难忘。我们一家会早早地奔向海边,充起橡皮船,然后骄傲地荡起来。随着道道海波,小船如树叶般摇曳,心神也跟着飞荡……

  现在完了,海边都不敢去了。南戴河早已没了蓝色,沙滩边居然还拦了网收费!难道大海的美景属于他们?

  还好,随后的夏天也是极有趣的。小学的时候不懂得抓紧时间,日子就过得分外自在。放暑假只要一有空,就给胖子打电话约好一起去游泳。胖子叫阿文,是我的同班同学。记得那时候过"六一",学校组织了游艺活动,胖子的妈妈却被班主任"请"到学校历数胖子的罪状。我们在疯玩的时候,阿文被关在办公室里挨打。见到他时,他却做出无所谓的样子,把挣到的奖券一古脑儿地给了我。

  阿文在楼下等着我。他骑一辆银灰色的山地车,我的是红色。我们一路有说有笑地到龙潭湖。我要先陪他到深水区考"深水合格证"!--没办法,他总是丢。

  然后便是玩。阿文鼓着腮帮,把个大气球吹得像他的肚子一样圆。我们打水球,打没劲了就比赛"浮冬瓜"--抱起身子,脑袋扎进水里,看谁坚持时间长。喊完"一、二、三",我俩深吸一口气扎下水,水面上漂起了一个大冬瓜,一个小冬瓜。不知是不是浮力大的缘故,反正阿文总能赢我。

  深水池旁有一米板,阿文跳了一次就不玩了。我猜他是嫌水花溅得太大。于是我们跑到"幼儿戏水区",在没膝深的水里赛跑。我们早就玩出了经验,跑的时候要一鼓作气,呈高抬腿姿势往前冲。大家摔倒的样子是不尽相同的:前翻式,后仰式,还有看见对方倒了,自己一乐,脚下却没稳住,斜着栽的……我俩快笑炸了。累了,就趴在水里。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明晃晃的水面让人睁不开眼……

  最吸引人的自然还是水滑梯。龙潭湖最高的水滑梯有70o,人几乎是直着掉下来。为了安全,滑梯很窄而且有缓冲。我酷爱玩那个惊险的,阿文不玩。哈,他肯定是怕卡在里面下不去,那多土!

  游泳场外也挺热闹。我们一出场便去吃烤肉串和刨冰。阿文和卖肉串的叔叔混得很熟,吃烤肉可以 账。下次补付钱的时候,叔叔又给他多烤两串。一次,那叔叔开玩笑问他:"这么小就带女朋友来玩呀?"我就笑。阿文忙解释:"同学,同学……"

  阿文的车技是一流的。过马路,他一扭身子,挥动着小胖手" "一下过去了。我却愁眉苦脸地被挡在了车流的这一旁。

  童年如盛夏般短暂。上初中了,我突然与阿文有了隔阂。或许是成绩,或许是我们那时已隐约觉得要走不同的路了。我们不再一起玩了,其实那时已经极少玩了。阿文依旧笑,但笑中少了分率真。

  中考后的夏天依旧美丽。尽管我要开始学习挤车了;尽管那太阳不像以前那样温暖了,会晒疼人;尽管明晃晃的油路让人变得不太理智……我也曾试着接受防晒霜与遮阳伞,但失败了。我爱夏天,虽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或许夏能带给我学习的激情,或许它能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迎接新的生活,总是从夏天开始的,比如第一次踏进四中校门。

  我的夏天可能会在汗水中度过,但我依旧爱它,尽我的全力拥抱它!

  [评语]

  此文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感觉,不仅仅在于把握住了童年的夏天细碎的点点滴滴,富有童真童趣。更难得的是,写出了成长过程中对"夏天"心理体验的变化。能写出长大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对静态生活的描述,这是写作能力提高的表现。

  末尾一段,对夏天的感受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仅仅是享受夏天,还要"拥抱夏天",即使是挥汗如雨的拥抱。这就展现了一种值得体味的人性美。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简13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通用13篇)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故都的秋》公开课创新教学设计(精简16篇)

《故都的秋》公开课创新教学设计(精选16篇)《故都的秋》公开课创新教学设计 第1篇  20xx年10月,正是深秋季节,我

《石钟山记》教案(精简16篇)

《石钟山记》教案(精选16篇)《石钟山记》教案 第1篇  一.教学要点  1.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简12篇)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2篇)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第1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苏

《祝福》教案(精简17篇)

《祝福》教案(通用17篇)《祝福》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