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精简2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2周前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精选2篇)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第1篇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对战士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模式的评价;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探索。

  课前自主学习

  1._______年苏联开始三年国内战争,为集中____________,苏俄实施____________政策。

  2.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____________政策,在农业方面以__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__,而对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山、油田等以____________形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苏联为解决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其提供资金,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_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阅读:1920年,苏俄人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思考:你知道这样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吗?

  1.实施的背景和目的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2)采取非常措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2.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3.主要内容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国家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的供应实行严格的配给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评价

  (1)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后,没有立即改变这一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指导思想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例l】 以下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c.其实施推动了国家经济的恢复

  d.其实施使苏维埃政府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变式题1】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该政策 ( )

  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b.违背了农民生产者的愿望

  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 d.超过了农民粮食生产的基本水平

  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什么原因使俄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呢?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1)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列宁等人决定调整政策,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1)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2)在工业方面,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让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在贸易方面,改变国家垄断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在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4.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1)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中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到]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4)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建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新经济政策是在承认落后和自身错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但由于后来的苏共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20世纪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了。

  【例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变式题2】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知识点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

  谁就可以蹂躏它。”这反映了斯大林什么意图?他又是如何实现这一意图的?

  1.苏联的建立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背景:苏联建立;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苏联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的经济体系。

  3.农业集体化运动

  (1)原因: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苏联出现粮食供应困难。为了加强管理,摆脱困难,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2)内容:

  1927年12月,联共(布)“xx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3)结果:

  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播种面积的几乎100%。

  4.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及评价

  (1)概念: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评价

  历史功绩: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特征和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被长期固定下来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3】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取之过甚

  c.片面强调产值、产量,轻、重工业品种单一 d.片面集中发展重工业

  【变式题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最根本性的问题是 ( )

  a.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c.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巩固测试

  1.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取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苏俄进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引发了1921年春的经济政治危机

  c.超出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d.战争、天灾造成的饥荒使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 )

  a.普遍推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行粮食税 d.恢复私人企业

  4.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 )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

  5.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征是 ( )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恢复资本主义 d.发展商品生产,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6.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 ( )

  a.苏俄加速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早在国内战争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就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d.社会主义在苏联已经建成

  7.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要是 ( )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果

  8.苏联工业化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d.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15.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

  (2)据材料二,苏俄实施的新的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第2篇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考纲课标解读】

  考纲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2、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考点概括梳理】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国内

  (2)国外

  2、目的

  3、特点

  4、内容(1)

  (2)

  (3)

  (4)

  5、评价:进步性

  局限性

  二、新经济政策

  1、必要性(1)

  (2)

  2、内容(1)

  (2)

  (3)

  (4)

  3、意义(1)

  (2)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2、形成(1)

  (2)

  (3)

  3、表现(1)政治

  (2) 经济

  4、评价(1)功绩 ①

  ②

  (2)弊端①

  ②

  ③

  ④

  【重点难点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 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 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而言的?材料 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 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3)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考点强化演练】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是一项临时性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途径,主要是因为:

  a.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b.调整了生产关系

  c.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拆散了工农联盟

  2、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

  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

  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3、在三年内战结束的若干年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 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指的是:

  a. 苏维埃政权 b. 新生的苏联 c. 新经济政策 d. 计划经济体制

  4、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相似之处是

  a.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

  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什么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4分)

  (2)据材 料二,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4分)

  【高考真题再现】

  1、(xx年山东卷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 …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 进行工业化建设

  答案:d

  2、(xx年广东卷b)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d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突破】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苏维 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而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超出了俄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民对佘粮收集制极为不满,频频发生暴动;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影响:嬴得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8分)

  (2)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4分)

  (3)积极: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消极: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 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解析: 本题以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的探索苏联的农业政策、斯大林模式为命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键是把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第(2)问要求学生对苏联的农业政策的内容以及目的进行掌握。第(3)问要注意分开积极、消极角度。

  【考点强化演练】

  1-5aaccc

  6.答案:(1)特点: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2分 )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建立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精简3篇)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精选3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1篇  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精拣2篇)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通用2篇)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第1篇  第9课 资本主义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精简3篇)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精选3篇)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1篇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北宋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设计(精简2篇)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设计(精选2篇)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设计 第1篇  知识与能力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精拣2篇)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通用2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篇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教材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