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空气》教学设计》 (精拣12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空气》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空气》教学设计 第1篇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屏住呼吸会有什么感觉深呼吸后又有什么感觉(指名谈感受)

  [点评: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儿童的体验,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产生关注的情感,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师:空气对人类多么重要啊!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随时呼吸到它,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今天我们学习的18课讲了一只小狐狸卖空气的故事,我们一起读读吧!

  2、师板书课题《小狐狸卖空气》。(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观察老师一笔一画写“卖”“空”两个字。)生借助拼音读课题。

  3、指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

  [点评:鼓励学生设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破词。

  (2)生再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划出要求“学会”和“会认”的两种生字,读一读,读给同位的小朋友听一听。

  (3)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采取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3、生齐读课文。

  [点评:上课起始阶段,要给学生较多的自读课文时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的每句话。充分感知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这部分时,特别要注意把准新教材的特点,教好两种不同要求的字。]

  三、再读课文

  (一)读好1至4自然段。

  过渡: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呢生自由读1至4自然段。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1)小狐狸进城看到许多高楼和汽车,会说什么(生畅所欲言)

  (2)师:对呀,小狐狸感到多新奇呀!我们怎么读出它的感受呢!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新奇的语气)

  (3)学生自由试读。

  (4)指名读。齐读。在读中体会小狐狸看到许多高楼和汽车的新奇之感。

  2、指导读好2、3自然段。

  可是小狐狸到城里没几天就生病了,它得了什么病呢生自由读2、3自然段。

  (1)指名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1:缺乏树木的高楼之间,汽车穿梭不停,排放出许多尾气,小狐狸吸进了身体里,用力揉鼻子,不停地咳嗽。)学生看课件,体会浑身不舒服的感觉。

  (2)学生试读第2自然段。(读出小狐狸得病后的“痛苦”感受)。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的形式读好第二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3自然段。

  师引:小狐狸浑身不舒服,去医院看病,医生怎么说生齐读医生的话。

  (4)小结: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就能治好小狐狸的病。

  3、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

  (1)过渡:小狐狸听了医生的话,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读中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3)接读。病好以后它是怎么想的呢生接读第二句话。

  (4)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

  4、将1至4自然段连起来读。回答: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

  5、表演回至4自然段。(师生分别扮演小狐狸和医生。)

  [点评:第1至4自然段的教学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之一。①教师注意了淡化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情感,培养语感。②注意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真切的感受呈现连续的动态中,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③表演使学生“稚化”,又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在低年级不失为有效的、生动的教学手段。]

  (二)读好5、6自然段。

  生自由读5、6自然段。思考:小狐狸是怎样卖空气的

  2、出示课文插图1活化后的课件:小狐狸背着大葫芦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汽车排放出尾气。一位老奶奶气喘病犯了,小狐狸把一葫芦新鲜空气卖给了老奶奶。学生看课件,了解“带到”在课文中的意思。

  3、老奶奶吸了小狐狸的新鲜空气后怎样呢

  (1)师范读老奶奶的话。(读出老奶奶高兴的心情。)

  (2)学生自由试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老奶奶说的“好消息”指的是什么指名答。

  (4)师:人们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城市里,有新鲜空气卖是多么高兴的事呀!生齐读老奶奶说的话。

  4、师生共同读好第6自然段。

  师引读第1句: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买小狐狸新鲜空气的人越来越多。生接读第2句。

  5、生再看课件2。(体会人们渴望呼吸新鲜空气的`心情。)

  6、全班齐读。读好5、6自然段。

  (三)读好第7自然段。

  1、几年后,城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指名答。

  2、看课件3:(由城市旧貌逐渐演变成新貌。突出街道两旁的树、草坪和花坛,体现“变化”。)

  3、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4、我们读了这句话知道什么呢

  出示填空练习1:

  chéngshìměilìdedàhuāyuán

  就像。

  生看拼音填空,再读一读。

  5、城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人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课后练习2:

  xiǎohúlixinxiānlōngqì

  人们再也不来买的了。

  生看拼音镇空,再读一读。

  6、师用第二句话小结:人们再也不来买小狐狸的新鲜空气了。

  7、配乐朗读第七自然段。(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

  [点评:第7自然段是课文的训练重点。教师在设计中,重视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练习。将拼音的巩固。词句的训练、语言的积累纳入四十分钟内,是“增效减负”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小组讨论:开始人们为什么都来买小狐狸的空气,后来为什么不买了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见解。答案不求统一或千篇一律。)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l、认读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

  2、识记字形。

  (1)采用口诀识记“买”“卖”。店里有东西(十)就可以“读”,家里没有东西就得“买”。

  (2)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记字形或部件记字形。

  如:“院、位、过、空”中的“完、立、才、工”都是熟字便于学生记忆。

  (3)运用课件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用电脑演示“带、变”的笔顺或用红色强调它的关键部位。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3、指导书写。

  (l)指导写好起笔和关键笔画。

  (2)学生在书上写一写。(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空气》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最后一课,本课通过学生的调查,了解自己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情况,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知道空气污染对我们自身及环境造成极大地伤害,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知道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主动探寻净化空气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2.通过交流全面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3.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使学生关心空气环境,能提出自己净化空气的建议。

  教学重点:交流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提出防止空气污染、净化空气的合理建议

  课前准备:

  1.连续一周拍摄你熟悉的同一个地点的照片

  2.调查家或学校周围的工厂,厂内有多少烟囱?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有什么难闻的气味吗?

  3.选择家或学校附近的某一地点,数一数,在10分钟内大约有多少辆车经过?有没有扬起风尘?有没有烟排出?什么颜色?什么气味?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4.搜集空气与人生命关系的资料、空气污染对人有什么样损害的资料。

  5.教师准备充足的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帮助学生充实信息量。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看一段有关我们济南的新闻!(播放济南连续多天雾霾天气中央新闻的视频)

  2.教师问学生,你知道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吗?(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有很深的体会)

  3.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进行充分的发言。

  二、交流汇报、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

  1.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调查,现在请每组先进行一下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让学生有充分的交流时间,整理完善资料及统计方法)

  2.引导同学们讨论我们生活的空气主要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3.在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资料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自己准备的视频。(使学生共全面认识到污染源的多样)

  4.教师展示空气污染对我们生活危害的视频及资料!(使学生有一个清晰全面的对空气污染的科学认识)

  三、探寻净化空气的方法

  1.学生例举众多空气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危害!

  2.在学生了解了众多危害之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考虑,我们该怎样办?

  3.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谈谈做法!

  四、拓展

  1.通过学习指导了空气污染危害巨大,自己应该怎样落实行动,制定具体方案。

  2.进一步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做好记录,为提出合理建议积累一手资料。

《空气》教学设计 第3篇

  1.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空气组成,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2.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证据的能力,并通过图、文等手段形成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并能用所知一些知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或者提出很好的建议。

  难点: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证据的能力,并通过图、文等手段形成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酒精(香水也可)的扩散:取一些白酒于小瓶中,站在教室一角,打开瓶盖,让酒精扩散。一闻到酒味学生就举手,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扩散的规律,由此引出问题:“酒精能扩散到空气中,其他的东西也会么?”

  二、提出问题,猜想讨论,表达交流

  1.提出问题:既然一些物质分子能够扩散到空气中,那么空气就不是纯净的。结合生活经验,针对空气中含有哪些常见成分谈谈各自的见解。

  2.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表达各自的猜想,并向组员阐明猜想的依据。

  3.表达交流:选派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总报告。教师依据汇报结果给予适当评价,引导,总结,并将学生所汇报的成分进行归类。

  三、实验与调查

  “空气中的颗粒”与“汽车尾气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然也可以两个都做)。

  实验“空气中的颗粒”可以用双面胶粘在纸板上,放在灰尘较多的地方,间隔一段时间观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气杂质,引导学生粗略统计一下灰尘的种类和来源。也可以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的实验观察,分析一天中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如什么时间段灰尘较多,什么时间段灰尘相对较少,还可以进行交通路口、工厂附近、教室内外、树林里等不同地域的空气颗粒对比分析。对于观察数据的记录,精确要求不能太高,建议用点的密集度来大略表示。

  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教材并没有把调查的内容作统一确定。建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关于废气成分、尾气排放量、各种汽车废气排放标准、尾气危害与防治等方面的调查。这些调查既可以是上网查阅的数据,也可以是调查采访来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马路统计车流量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或研究的内容,只要是与空气质量、呼吸健康有关的,都可以用来补充甚至替代书本中的这两项研究内容。如近几年呼吸道疾病的调查与分析等。

  四、讨论

  空气污染物会到哪里去?怎样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空气?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9—20页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如何防止空气污染物侵害人体呼吸系统。

  五、拓展活动

  到附近做一个主题为“还我清新空气”的宣传活动,或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空气》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冷水、有关孔明灯视频、 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

  3 、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

  4 、学生讨论、交流。

  5 、请两位同学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6 、谈话: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

  实验1: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 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 、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 、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 、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套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套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 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套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套往上升了。

  实验4: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 、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同学们要按老师的要求跟着一步步的做,不提前也不落后,小心热水伤到人。

  3 、完成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并填写实验表格。

  4 、教师小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遇到冷又会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中空气的循环流动。

  在第二次试验中,热瓶在上面,热空气上升,我们就看不到对流的现象了。

  (四)、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 、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板书:冷空气)

  2 、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 、启发回忆: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4 、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下降↓)

  (五)热空气的利用

  1 、你知道“孔明灯” 、 “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 、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 、播放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视频资料。

  (六)、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

  用准备好的塑料袋,蜡烛等做塑料袋上升实验,注意不要烧到塑料袋,不要烧到手,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热空气及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制冷空调及取暖器安装在房屋的什么位置比较好?为什么?

  2 、小组讨论并汇报。

  (八)、课后作业

  请根据本课所学,查找资料,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设计: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空气》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空气》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 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 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

  3. 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 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学生活动1:

  烟气观测活动

  在你居住地或学校附近有没有高大的烟囱?这些烟囱每天冒烟吗?冒几次?什么时间冒?冒出什么颜色的烟?是锅炉房的烟囱还是工厂的烟囱?如果是工厂的烟囱,这个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记录烟囱冒烟的时间,烟的颜色等。如果能把烟囱冒烟的景象拍摄下来,则更能说明问题。

  高大x囱排烟的地点、时间、颜色、烟尘的浓度、所属工厂等记录在表1中。

  表1:烟气观测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烟囱地点 所属工厂

  排烟时间颜色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分析和建议

  学生活动2:

  哪儿的尘土多?

  把十块瓷砖(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纸板上贴上透明胶带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别放在十个不同地点,如居室、教室内、教室外的窗台上、操场上、树林里、公路边等。两三天后,用手指分别抹它们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尘土一样多吗?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表2 :尘土观察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班级 观测季节 编号 地点 放置时间 两天后 四天后 灰尘多少的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 果 分 析 和 建 议

  学生活动3:

  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在一个十字路口统计每天机动车的流量(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观察记录以下问题: 什么时间车最多?哪类车最多?车的排气管有没有冒出黑烟?这时的空气有没有气味?夜间车辆少时空气有没有气味?记录统计情况。

  表3:交通流量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班级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每分钟通过数量统计 绘制十字路口草图,标明车流方向及观察点位置  时间 行人 自行车 卧车 卡车  :  :  :  :  :  :  : 冒黑烟车种 空气质量 结果 分析 和 建议

  学生活动4:

  空气污染的原因

  活动步骤:

  1. 下表列出了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些原因,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写在表中。

  2. 把下表剪开。

  3. 把剪开的纸条贴在菱形格中。把你认为重要的原因放在上边,相对次要的原因放在下边。

  4. 公布你的结果。

  5. 对全班结果进行统计,哪种是最主要原因?

  汽车尾气 吸烟 燃烧含硫煤 焚烧树枝、树叶 冶炼厂排放废气 装修材料释放气体 炒菜、做饭 焚烧废旧塑料 天然气燃烧 食物腐烂 使用喷发胶类

  学生活动5:

  1.大气污染与防治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3. 臭氧层受损

  4. 酸雨

  5.空气质量周报

  6.居室环境的污染和防治

《空气》教学设计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资料分析,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尝试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及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

  3、 通过学习讨论,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知识,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2、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明确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

  三、教学设计目标和思路

  本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资料”及利用课本资料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特别是使学生明确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进而树立环保意识。而对“当地空气质量”的教学,一方面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交流讨论来学习,另一方面则通过“空气质量日报”、补充资料来加以拓展,使学生增加对空气质量知识的认识。教学中设计“污染空气的主要因素”的讨论,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多样性、严重性,进而为空气污染防治的学习埋下伏笔;而让学生完成“倡议书”,主要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会,确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通过评比展出来宣传环保意识,服务社会,使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共同参与环境的保护。最后以诗的形式结束新课,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便于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教学过程

  师:前面学习了人体的呼吸,我们知道了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使外界气体不断进入肺部,又使体内气体不断排到体外。那么,你知道人每天呼吸多少次?又呼进呼出多少空气?(生感兴趣但又困惑。)

  师:回忆上课内容,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

  生:16次。

  师:对,那么16乘上每天的分数就可以计算了吧!同学们算一下。

  生;(计算)23 040次

  师:很好,如果每次呼吸500毫升,那么一天呼吸多少气体呢?

  生:(计算)11 520 000毫升(即11 520升)。

  师:人一天呼吸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跟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并思考。

  投影:你知道吗?

  (1)小明同学家在20xx年3月建了新房,于去年9月对新房进行了装修和油漆,可新房里住了没几天小明和爷爷就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他俩就生病住院了。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2)清晨,当你行走在一片树林中,你会觉得空气特别新鲜,心情格外地舒畅,精神也为之振奋,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生阅读思考并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油漆中的有害物质挥发到空气中,人把它吸入体内后而引起的。

  师:好。

  生:小孩与老人的抵抗力较差,所以小明和爷爷生病了。

  师:对!生病与抵抗力也有关。

  生:装饰材料中也会挥发出有害物质,影响身体健康,从而致使他俩生病。

  师:很好!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呢?

  生:是房间里没有通风透气,使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扩散而造成的。如果让有害物质全部扩散后,再住到新房里就不会得病了。

  师:有道理。那么第二题呢?

  生: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了大量的氧气。

  师:对!

  生:树林的空气里没有灰尘等颗粒,也没有有害气体。

  师:很好。

  生:植物能释放出一些物质,有的可以杀菌,有的可以使空气新鲜。

  师:对!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从上面的讨论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很大。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分析”(1)(2)(3)并谈谈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说出你的理由?

  (生阅读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代表发言。)

  生:我知道了城市街道的空气污染较公园等园林处严重,所以交通警察的发病率比园林工人高。城市工业区的污染比非工业区严重,因而工业区的发病率就高。吸烟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十分严重,但吸烟的人数在增多。

  师:你讲得很好。

  生:我知道了呼吸系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那是因为空气被不断污染,质量越来越差而造成的。

  生: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升高是因为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师:对!由以上事实我们不难发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吸烟呢?同学们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呢?

  生:可能他们不知道吸烟的危害,或吸烟已经习惯了。

  生:他们已经吸烟上瘾了,无法戒掉。

  生:可能吸烟时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吧。

  生:吸烟是为了一些工作的需要,人际的交往或出于被迫无奈。

  师:你们分析得都很有道理,但必须明确吸烟是危害健康的。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因好奇也吸过烟呢?请举手。

  (有好几个学生举起了手,师甚感惊讶但又很沉着。)

  师:噢!我班有好几位学生也吸过烟呢!那么,请你们谈谈吸烟的感受与体会。

  生:我吸了一口就吐掉了,吸烟很呛。

  生:吸烟喉部难受,不舒服。

  生:我吸了半口就咳嗽起来,呛人。

  生:吸烟不仅呛人,而且熏得我流泪。

  师:以上同学们讲出了自己的体会,谢谢你们能坦诚地告诉老师。吸烟不仅危害自己,同时也会影响他人的健康,所以同学们不能再吸烟。“中学生守则”也明文规定:生活俭朴,讲究卫生,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同时,你们回家还要劝阻你们的父母及亲戚朋友少吸烟或不吸烟,多宣传吸烟的危害,让更多的人避免吸烟的危害,好不好?

  生:好!

  师:空气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健康,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调查你们父母的工作单位及你们身边有没有空气等污染,你们调查了吗?请你们说一下。

  生:我父亲是司机,经常在路上开车,有污染;母亲种田没有污染。

  生:我父亲母亲都是教师,空气污染应该不大。

  生:我母亲在××公司上班,是电脑管理员,有电器产生的污染;父亲是驾驶员,有污染。

  生:我父母都是种田的,应该没有污染。

  生:我父母都是开店经商的,在马路旁,有污染。

  师:你们调查得很认真,从你们的调查发言中大家已经知道我们的身边或多或少地产生了空气污染,以及其他的污染。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发展,这种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就像前面资料反映的信息一样,那么请同学们请分析思考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生分组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生:工厂产生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能污染空气,还有焚烧垃圾、稻秆麦秆,吸烟等。

  生:车、船排放的尾气。

  生:有毒气体的排放以及污水的排放。

  生:煤气的漏气。

  生:食物腐烂变质产生的异味。

  生:乱扔垃圾废物,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生:扬尘和扬沙。

  师:还有吗?可联系刚上课时的两个讨论思考思考。

  生:油漆、装饰材料释放的有害化学物质。

  师:对!刚才你们思考分析得很全面,污染空气的因素有很多,还有金属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粉尘、电器产生的污染物等。目前,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空气质量的'好坏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空气质量的好坏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许多城市已经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发布空气质量报告,以便人们能及时了解情况。下面来学习相关知识,请阅读课文“我国部分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并思考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包含哪几项内容。(生阅读。)

  生: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状况。

  师:对!下面介绍相关的知识。

  投影:

  空气污染指数──是将常规测定的几种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转化成数值(0~300以上),并通过分级(一般为五级)来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0~50,表示空气污染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

  51~100,表示空气污染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

  101~200,表示空气污染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201~300,表示空气污染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

  超过300的空气污染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五级标准,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师:空气质量为“优”,其实并不是指没有污染,而是指相对污染程度较小,你们明白了吗?

  生:知道了。

  师:造成空气污染除了气体,还有可吸入颗粒物,而“扬沙”与“沙尘暴”是主要原因。下面介绍有关知识。

  投影:扬沙、沙尘暴与浮尘

  扬沙与沙尘暴都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其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出现时天空混浊,一片黄色。两者大都在冷空气过境或雷雨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所不同的是扬沙天气风较大,影响的能见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而沙尘暴风很大,能见度小于1公里。而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苍白或黄色,能见度小于10公里,大致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前后。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一些空气质量的知识。污染的空气不仅会影响健康,使人致病,严重时还会致人死亡,因此我们必须努力防治空气污染。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防治空气污染?

  (生分组思考讨论,代表发言。)

  生:不焚烧垃圾废物、不吸烟,工厂不排放有害废气、烟雾,汽车等机动车不排放尾气。

  生:汽车不排放尾气是不行的,应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可以使用无铅汽油、使用无污染的燃料或使用电能作动力。

  师:你说得很好。还有吗?

  生:不乱扔垃圾,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生:不使用有污染的(即不合格)装饰材料和油漆,因为它们会释放有害物质,造成污染空气。

  生:要保护植被,爱护树木,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你们已经讲出了主要的防治方法和措施,当然,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很多,还有不随地吐痰等。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个人的呼吸卫生,如用鼻呼吸,打扫卫生时要注意洒水,房间、教室要经常通风透气,扬沙或沙尘天气要戴口罩,等等。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了空气的质量与人的健康的关系了吗?

  生:知道了。

  师:哪位学生来简述一下。

  生:空气的质量好坏跟人的健康关系很大,空气污染越严重,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导致人生病甚至死亡。

  师:好!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也懂得了保持健康的身体,必须有优质新鲜的空气,空气污染的防治十分必要。老师建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字数在200~300左右,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交流,评出最优秀的倡议书2至3份,在学校橱窗展出,你们认为好不好!

  生:好!

  师: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认真完成。本课的学习就到这里,最后,老师想献上一首老师自己写的诗,与同学们共勉,希望大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美好的明天。

  投影:

  平时呼吸不用嘴

  运动锻炼深呼吸

  课间活动不追逐

  房屋教室勤通风

  废物垃圾不乱扔

  吸烟害人又害己

  植树造林空气新

  呼吸卫生要牢记

  附板书:空气质量与健康

  1、 污染(影响)空气的主要因素。

  吸烟、焚烧生活垃圾及秸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作用、汽车船舶有害尾气的排放、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有害化学物质的释放(油漆、装饰材料)、扬沙和沙尘暴、乱扔垃圾、食物腐烂变质等。

  2、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不吸烟、减少汽车船舶等尾气的排放、不焚烧生活垃圾及秸秆、不排放工业废气、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使用不合格的装饰材料、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3、 呼吸卫生。

《空气》教学设计 第8篇

  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理念来自“做中学”。做中学强调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要动手动脑,要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会语言的学习、也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学习。

  《流动的空气》一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小组实验的学习中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并且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三年级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课的。例如:学生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一定形状、会流动、透明的气体,还知道了空气受热会上升这一性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实风这种现象,对学生来说很常见,但是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将这一环节利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处理,有助于分散难点。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转变的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无形的事物,也要借助有形物体把它表现出来,例如:风,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才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理解与表达。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分为了两个层次,原因也是考虑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由浅入深。第一个层次是体验,通过自身的感受认识空气流动能形成风;第二个层次是推想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利用观察实验方法,借助香产生的烟流动的路线,了解形成风时空气的流动,将看不到的空气的流动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解释自然界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风(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压力大小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不提压力这个词)。这样,在学生亲身的感受,亲眼的观察,亲自的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了风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式分析

  本课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空气流动形成风,来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逐步深入,认识风的形成。第一,学生利用各种方法使空气流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初步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第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认识自然界的风是由于空气的冷热差别促使它流动而形成的,分散了教学难点。这种探究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不同的方法使空气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能形成风。

  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然界的风是由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向热空气流动而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与观察实验中,认识空气流动能形成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科学的存在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并且喜欢做小研究。

  建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体验与观察实验过程中,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

  教学难点:认识空气在冷热差别条件下流动形成风。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空气》教学设计 第9篇

  空气占据空间吗整个思路我是这样设计:理解两个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而恰恰这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空气与其它物质一样是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也是一种物质。

  要实现这一目标这节课主要安排: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达到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针对这节课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一、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杯中的纸会湿吗?三、空气占据空间有变化吗?三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验证,动口解释。

  一、空气占据空间吗?

  用同学们都熟悉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引入,通过操作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让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实验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

  同时还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老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接下来让学生小组实验,交流实验情况重点让学生解释: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进一步明确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有了这两个充分实验对空气也象水、石头一样是占据空间的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三个问题:空气占据空间有变化吗?

  我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注射器对比实验法,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得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充分的材料能让学生有机会去想、去做;充足的时间能让学生有机会去议、去说。在给学生机会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脑、灵活了他们的手,锻炼了他们的口,这样的实验学生越“玩”越爱“玩”,在玩中求乐,乐中求知,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无限科学知识的向往。

《空气》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课前准备:

  (1)水槽、两个矿泉水瓶、抹布。

  (2)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

  教学过程:

  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都存在空气,那么这连个瓶子中有空气吗?

  2.出示两个塑料瓶,一个盖着盖子,一个没有盖盖子。提问:请大家猜测这两个塑料瓶当中有空气吗?

  预设:

  1)两个瓶中都没有空气

  2)两个瓶中都有空气

  3)盖盖子的瓶子当中有空气,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

  4)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有空气,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会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做出不同的猜测,猜测没有对错之分。

  3.大家的猜测多种多样,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测。

  预设:我们将瓶子放入水中,看水中是否冒气泡来验证

  3.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水槽。

  提醒:没盖盖子的瓶子,直接放入水中;盖盖子的瓶子要先放入水中之后再将瓶盖打开。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无论盖不盖瓶盖都会冒气泡,这说明无论盖不盖瓶盖,瓶中都是有空气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知无论有没有瓶盖,瓶子里面都是有空气的。

  二、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1.猜测验证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等物体里面是否有空气,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2.教师展示托盘里的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猜猜看,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

  3.你们想的都不一样,那谁猜得对呢,有办法证明吗?

  预设:可以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看看有没有小泡泡,如果看到有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如果没有看到泡泡,说明里面没有空气。

  4.有这么多的物品,我们如何进行验证,一下子把物品全部放入水中吗?

  预设:应该一个个放入水中。

  学生完成实验并进行汇报。

  5.为什么这些粉笔砖块儿等物品放入水中会冒泡泡而弹珠和鹅卵石放入水中却没有气泡呢?

  预设: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因为粉笔、砖块儿都有空隙。说明物体有空隙、有洞的地方就有空气。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细节,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拓展:判断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

  1.刚刚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空瓶子里面还是在物体的小孔隙里面竟然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老师还想出道难题考一考大家: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

  2.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

  预设:

  1)可以将空桶倒扣在更大的水槽或水池里,观察是否冒气泡

  2)也可以用小塑料袋儿在空桶里兜一兜,再将小塑料袋儿放入水中,看是否冒气泡。

  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法更加实际和简单一些。

  3.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

  4.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空气》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

  3.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

  (二)能力

  1.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资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生物校园网网页、检查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生:调查当地几种大气污染源,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以20xx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四、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

  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第二课时

  1.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2.表达与交流

  作业:实践活动

  学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资料,关注空气质量。

  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学生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

  1、工厂排放的浓烟

  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

  3、燃烧含硫的燃料

  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

  5、焚烧工业废弃物

  6、吸烟

  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

  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

  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

  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

  12、路面扬尘

  13、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

  14、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

  15、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

  学生交流调查结果,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讨论解决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学生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

  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做。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学生分小组汇报:1、本组要探究的问题

  2、本组的探究计划

  3、本组的探究结果

  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演示20xx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查找有关信息。启发学生发布和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板书。

  教师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讨论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成果,鼓励其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师生总结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20xx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你们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吗?

  学生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教师: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板书: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

  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学生交流“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

  1.工厂排放的浓烟

  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

  3.燃烧含硫的燃料

  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

  5.焚烧工业废弃物

  6.吸烟

  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

  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

  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

  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

  11.路面扬尘

  12.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

  13.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

  14.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

  教师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交流讨论示例:

  1、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才能向大气排放。

  2、臭氧层受到氟氯烃,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的破坏。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烃等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对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要防止臭氧层继续遭到破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保护湿地等。

  3、厨房空气里既有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又有煎炒食物时产生的气体和悬浮物(油烟)。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新盖及新装修的居室也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

  4、吸烟危害健康,同时也污染环境。

  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师生讨论交流大气污染的防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组数据有和感想?

  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四、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

  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这几种污染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有一个共同之处:影响人的呼吸系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响是长期渐变的,在这两种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较长时期后会出现某些疾病的高发生率。

  而氮氧化物的影响却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表现出来,交通高峰时人们如果正好在污染浓度高的要道边及路口,会很快感觉到眼、口、鼻难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大气中的臭氧本来很稀少,而且起到过滤紫外线、保护人类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护臭氧层”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浓度超标,却会迅速而强烈地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引起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强者)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

  地面的臭氧浓度怎么会超标呢?这是因为氮氧化物在阳光下与其他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就形成光化学烟雾。世界第一例光化学烟雾于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当时城内人们普遍感到眼睛流泪、口鼻难受、胸闷,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几天内死亡人数就达数百人。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学生课下进行采样。

  第二课时

  一、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采样。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教师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二、表达与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学生分小组汇报:

  本组要探究的问题

  本组的探究计划

  本组的探究结果

  演示本组记录表

  学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问题:楼层越高尘埃粒子越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1层

  20层

  2、探究问题:教室内与教室外尘埃粒子数一样多。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室内

  室外

  3、探究问题:树林中的尘埃粒子数比马路边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树林中

  马路边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教学后记:

《空气》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目标:

  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养活空气污染的方法。

  4、关心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教学难点是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学生课前上网收集空气污染给人类、动植物造成的灾害资料、人们保护空气所采取的措施。

  2、课前调查:用三面小玻璃镜,在镜面涂搽面油脂,分别置于阳台外、卧室、客厅,几天后,看哪个地方污染最严重。

  3、课前调查:和家长一同在路边感受汽车污染。

  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做憋气活动,体会憋气时有什么感觉?

  2、人憋气时感觉很难受,这说明什么?(空气的重要,人离不开空气)

  3、登山运动员登山时要携带氧气瓶、抽掉玻璃罩里的`空气,植物会枯萎、给金鱼缸装上增氧泵,这些都说明了什么?(空气的重要,人、动植物离不开空气)

  4、你还知道生命离不开空气的例子吗?

  5、小结:人、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十分重要。所以说,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和水、阳光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6、板书课题:空气是生命之源

  二、认识空气的污染、污染原因及危害

  1、看书第13页上面两幅图,你经历过这两种环境吗?你喜欢哪样的空气环境?为什么呢?阅读13页的资料,了解清洁空气对健康的好处和污染空气的危害

  2、汇报课前调查情况:

  (1)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

  (2)什么地方的空气污染最严重?

  (3)我们居室的空气质量怎样?

  3、经过调查,你对我们目前的空气状况有感想?

  5、小结: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不令人满意。汽车多、建筑施工多、能源消耗多,人们对更舒适的生活的追求,反而不断的加剧对空气的污染。空气污染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探究保护空气的措施

  1、看书14页的图,阅读资料。

  (1)森林有什么作用?

  (2)汽车尾气对人有什么危害?

  (3)焚烧垃圾有什么危害?

  2、我们能够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四、总结

  1、空气是生命之源,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

  2、我们要为净化空气做些事情。

  五、作业

  1、针对南京锦湖轮胎厂对我们周围空气造成的污染状况,请你提出合理的整治意见。

  2、继续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原子结构》 (精简13篇)

原子结构(精选13篇)原子结构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原子的构成》教案设计》 (精拣9篇)

《原子的构成》教案设计(通用9篇)《原子的构成》教案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

《第一册》 (精拣2篇)

第一册 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通用2篇)第一册 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1篇

《第五节》 (精简2篇)

第五节 一氧化碳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设计(精选2篇)第五节 一氧化碳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设计 第1篇  第五

《化学能与电能》 (精简2篇)

化学能与电能(精选2篇)化学能与电能 第1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下列装置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