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精简10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1小时前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通用10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

  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略)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孟德尔把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教学目标巩固

  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什么是相对性状?拟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

  A.狗的长毛与黑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答案:1.略2.略3.D

  [四]布置作业

  1.P8练习题第一题。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B.相互混杂()C.非甜是显性性状D.相互选择

  分析: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之间相互授粉,甜玉米的果穗上全表现为非甜,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非甜籽粒也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

  答案:C

  3.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

  A.高矮之比是1∶1

  C.高矮之比是3∶1 B.全是矮秆D.全是高秆

  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引起植株快速生长,但不影响内部基因组成,因此,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的高秆玉米仍然受隐性基因控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B

  总结

  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2

  (一)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二)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方法:

  讨论、讲述、提问

  (五)教学设计

  首先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提出的非生命物质(金属表面的锈)和生物(石头表面的地衣),活跃的生命现象(开花的牡丹和飞舞的蜜蜂)和相对沉寂的生命现象(冬季的落叶林)进行对比,使讨论有了基础。从而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教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中归纳为六条,目的在于突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通过表面现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而要从本质上区分有生命的个体和非生命物体,还必须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到生理功能,从生物自身功能到应激性,从个体生长发育到种族延续乃至生物进化,这样逐级深入,层层理解。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注意:一切生物并不都有细胞结构,但一切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并且,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例: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B)。

  A、枯草杆菌

  B、噬菌体

  C、团藻

  D、草履虫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从方向上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本质上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注意: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征。正因为生物有了应激性,才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使生物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适应周围环境。

  注意:要判断某生物现象是否属于应激性,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看是否有引起生物发生反应的刺激;二是看生物体是否对外界刺激发生了反应。如果两者皆具备,那就是应激性。

  例:下列属于生物应激性现象的是(C)。

  A、蝗虫的体色与绿色的青草一致

  B、竹节虫的形状与竹节相似

  C、避役的体色与变化的环境保持一致

  D、黄蜂身体上黄黑相间的条纹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该特征的基础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发育,表现出由新生到成熟的阶段性变化是发育。生物个体通过生殖,保证了种族的延续。

  注意:生物的生长是量变,发育是质变,二者可以同时进行,但不可等同看待。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是通过生物生殖过程实现的,因而没有生殖,也就没有遗传和变异的机会。

  例: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鲫鱼经过人工饲养,从而演变成金鱼的事实说明生物都具有(A)。

  A、遗传和变异

  B、应激性

  C、适应性

  D、多样性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具体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又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环境。

  针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总结出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因此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通过新陈代谢,使生物体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表现出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而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又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才能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一定的应激性;生物体只有具有应激性,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重要的标志,各基本特征

  例:能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生物基本特征是(D)

  A、新陈代谢和细胞结构

  B、应激性和适应性

  C、遗传变异和生殖

  D、新陈代谢和生殖

  2.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进展

  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进展的介绍中,突出了三大成就: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教材内容的概括为如下:

  关于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主要是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下面主要分析生物

  工程和生态学方面的几个实例。

  (1)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是指通过某种工程手段,在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科学。其成果层出不穷。如我国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干扰素的问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等等,这些生物工程研究成果的出现,均说明了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能源和粮食等世界性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注意:当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主要朝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在微观方面已经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在宏观方面就是关于生态学的研究。

  3.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首先讲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不仅是获得生物科学知识,而是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取在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后,达到一定的能力的提升:

  (1)把握生物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解的能力;

  (2)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动手能力;

  (4)提高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能独立分析实验成败关键;

  (5)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六)板书§绪论

  1、生物的六大特征:

  2、生物科学的发展和进展

  3、学习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七)教学建议和意见

  语速不能太快,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3

  (一)教学目的: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二十多种,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识记)

  2.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B:识记)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识记)

  (二)教学重点

  1.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四)教学用具

  (五)教学方法:

  对比、讨论、讲述、提问

  (六)教学设计

  首先以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提供的动物(人)体与植物体组成元素的对比表进行对比,使讨论提问有了基础。从而引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教学。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并且概括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

  ①从无机的非生命环境中元素的组成与生物体元素组成的对比中,发现它们的统一性,了解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特点;

  ②从动物体与植物体组成的元素对比中,发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元素的组成有区别;

  ③从生物体内不同元素的含量对比中,发现生物体元素组成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物体特性的联系。

  玉米与人体的无机物的组成(质量分数/%)

  元素O C H N Si K Ca P Mg S Cl Al Fe Mn Na Zn Rb玉米人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根据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①大量元素占生物体重的万分之一以上,包括C、H、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包括Fe、Mn、Zn、Cu、B、Mo等。

  注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同的生物,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各种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例: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分别是(B)。① C ②C、H、O、N ③C、H、O、N、P、S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按元素的生物学功能,大致可分为下列类型:

  (1)构成原生质的基本元素:如C、H、O、N、P是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C、H、O、N、S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等。

  (2)调节机体活动的元素:如离子态的Na+、K+、Ca2+、Mg2+、Cl、H+及其他离子OH、HCO3、SO42、HPO42等。

  (3)与蛋白质结合的元素:如Fe(血红蛋白、细胞色素、固氨酶等),Cu(血蓝素、细胞色素氧化酶等),Mo(固氮酶),Co(构成维生素B12。在天然存在形式中,维生素B12可能是与肽或蛋白质相结合的),Zn(DNA聚合酶、RNA聚合酶),I(甲状腺球蛋白。这是一种含碘蛋白质,是人体内的碘库),Mn(精氨酸酶等多种酶)。

  (4)微量调节元素:如B、Cr、Se、As、Ni等。这些元素是不可缺的,又是不可替代的。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是最基本的,其中C、H、O、N、P、S6种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大部分有机物是由上述6种元素组成的。

  注意: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并不是全部形成各种化合物,而是有些参与构成化合物,有的以离子状态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还有的兼有多种功能。

  在细胞内可找到至少62种元素,其中重要的有24种,这些元素按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这些化学元素的主要作用可总结为三个方面:构原(构成原生质)、组化(组成各种化合物)和影响(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但不管含量的多少,这些必需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这些元素,生物体就不能表现出相应的生命活动,甚至呈现出一定的病症(如教材中所举例的B,植物体缺乏B,会导致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花粉管的萌发和伸长)。从这个方面说,它们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是从化学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分布的种类比较确定的,差异性是从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分布的量的比较得出的。也就是说,组成生物体的20多种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又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又具有差异性。

  例: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生物体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分别是(A)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各种化合物②新陈代谢③蛋白质和核酸④细胞分裂

  A、②③①

  B、④③①

  C、②①③

  D、②③④

  (七)板书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根据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Zn、Cu、B、Mo

  2、重要作用:最基本元素:C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C、H、O、N、P、S作用:构成原生质、组成化合物、影响生物生命活动

  3、统一性和差异性

  (八)教学建议和意见

  授课速度不能太快,对某些班还要减慢速度。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效。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为细胞提供能量呢?

  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质。

  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

  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述ADP可以和Pi结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

  ADP转化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5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二、水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维持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四、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1.组成元素:C、H、O、(N、P)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六、蛋白质--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2.分子结构复杂

  (4)空间结构:蛋白质--一条或多条多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3.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4.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DNA和RNA

  1.分子量大名称RNA   DNA

  分子量104   106

  分布细胞质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八、原生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哪里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中的有机物。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燃烧一匙葡萄糖,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烧葡萄糖可以观察到放出的热和光,说明葡萄糖中蕴含着能量。但是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均需要温和的条件,那么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问题探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见P89。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相互传递求偶信号,以便交尾、繁衍后代。

  2.萤火虫腹部后端细胞内的荧光素,是其特有的发光物质。

  3.有。萤火虫腹部细胞内一些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只有在转变成光能时,萤火虫才能发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板书一、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讲述ATP的结构特性

  ATP也叫做腺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腺三磷,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典型代表。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特点是:它的高能磷酸键(也即酸酐键,用“~”表示),水解时释放出的化学能是正常化学键释放化学能的2倍以上(一般>20.92 kJ/mol)。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化学中使用的“键能”和生物化学中使用的“高能键”,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化学中“键能”的含义是指断裂一个化学键所需要提供的能量;生物化学中所说的“高能键”是指该键水解时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ATP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这三个磷酸基团从与分子中腺苷基团连接处算起,依次分别称为 α、β、γ磷酸基团。ATP的结构式是:

  分析ATP的结构式可以看出,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腺苷,腺苷通过核糖中的第5位羟基,与3个相连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ATP。ATP分子中的γ磷酸基团水解时,能释放30.5 kJ/mol的能量,而6-磷酸葡萄糖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只有13.8 kJ/mol。需要指出的是,ATP分子既可以水解一个磷酸基团(γ磷酸基团),而形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又可以同时水解两个磷酸基团(β磷酸基团和γ磷酸基团),而形成一磷酸腺苷(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焦磷酸(PPi)。后一种水解方式在某些生物合成中具有特殊意义。AMP可以在腺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由ATP提供一个磷酸基团而形成ADP,ADP又可以迅速地接受另外的磷酸基团而形成ATP。

  〖板书ATP:A―P~P~P A―P~P+30.5 kJ/mol

  ATP也叫做腺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腺三磷,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典型代表。ATP分子既可以水解一个磷酸基团,而形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30.5 kJ/mol。

  〖板书二、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A―P~P~P A―P~P+30.5 kJ/mol

  (物质可逆,能量和酶不可逆)

  补充:

  〖讲述ATP是活细胞内一种特殊的能量载体,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中广泛存在着,并不断与ADP相互转化而形成ATP系统。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很少的。但是,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却是十分迅速的。一般地说,ATP在细胞内形成后不到1 min的时间就要发生转化。这样累计下来,生物体内ATP转化的总量是很大的。例如,一个成年人在静止的状态下,24 h内竟有40 kg的ATP发生转化;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 kg/min。总之,在活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的周转是极其迅速的,其消耗与再生的速度是相对平衡的,ATP的含量因而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水平。可见,细胞内ATP系统处在动态平衡之中,这对于构成细胞内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板书三、ATP的利用

  吸能反应:需要消耗能量,是吸能反应。(如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反应,)这一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是由ATP水解为ADP时释放能量来提供的。

  放能反应:能够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如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这一反应所释放的能量除以热能形式散失外,用于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储存在ATP中。

  〖讲述(黑体字是板书)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化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这些能量的形式主要有以下6种。

  ①渗透能细胞的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移动所做的功消耗了能量,这些能量叫做渗透能。

  ②机械能细胞内各种结构的运动都是在做机械功,所消耗的就是机械能。例如,肌细胞的收缩,草履虫纤毛的.摆动,精子鞭毛的摆动,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运动,腺细胞对分泌物的分泌等。

  ③电能大脑的思考──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电鳐、电鳗等动物体内产生的生物电等,它们所做的电功消耗的就是电能。

  ④化学能细胞内物质的合成需要化学能,如小分子物质合成为大分子物质时,必须有直接或间接的能量供应。另外,细胞内物质在分解的开始阶段,也需要化学能来活化,成为能量较高的物质(如葡萄糖活化成磷酸葡萄糖)。可以说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中,到处都需要由ATP转化而来的化学能做功。

  ⑤光能目前关于生物发光的生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已经知道,生物体用于发光的能量直接来自ATP,如萤火虫的发光。

  ⑥热能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转化为热能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界环境散发,其中一小部分热能作用于体温。通常情况下,热能的形成往往是细胞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中的副产品。此外,ATP释放的能量中,一部分能量也能用于动物的体温的提升和维持。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1分子葡萄糖所含的能量,约是1分子ATP所含能量的94倍(指ATP转化为ADP时释放的能量)。

  2.有道理。糖类和脂肪分子中的能量很多而且很稳定,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这些稳定的化学能只有转化成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

  〖作业练习

  〖提示基础题

  1.B。

  2.提示:吸能反应:如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反应,需要消耗能量,是吸能反应。这一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是由ATP水解为ADP时释放能量来提供的。放能反应:如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能够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这一反应所释放的能量除以热能形式散失外,用于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储存在ATP中。

  3.在储存能量方面,ATP同葡萄糖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较少,一分子ATP转化为ADP时释放的化学能大约只是一分子葡萄糖的1/94;二是ATP分子中所含的是活跃的化学能,而葡萄糖分子中所含的是稳定的化学能。葡萄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只有转化为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细胞利用。

  拓展题

  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的细胞内都具有能量“通货”──ATP,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也反映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交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教材通过4个示意图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涉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信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之——。理解这概念,才能正确理解依据染色体效目变异衍生出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e经学习了近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规律)、减数分裂、D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识。因此,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结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整体理解,也可为介绍人类进传病、生物育种及生物进化等知识作铺垫。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结果,因此细胞分裂是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如果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细胞分裂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会大大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并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如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数目判断方法,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体组概念: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直接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可以从展示男性人体染色体组成自制模型,让学生回顾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然后将人类染色体分成两组,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组染色体组异同点等方式人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单倍体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实例来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体内的染色体组数目,提出单倍体的概念,并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区分单倍体与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二倍体、多倍体和单习是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单借体具有可比性将多低体和单伤体育种放在一—起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育种的学

  (4)染色体结构变异: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5)“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学生先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后,第2节课进行实验操作。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构建奠定了认知基础。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问越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精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锅,不能灵活远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追时启发和酒时效励由浅人深,构建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

  1、说出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区别。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

  1、举例说出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科学探究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四)社会责任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

  难点:

  1、理解染色体组概念

  2、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五、教学策略

  1、通过多媒体直观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种类。

  2、通过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染色体结构变异。

  3、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最大瓶颈,而氨基酸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形成又属于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蛋白质的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

  1、教法及媒体选择

  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

  2、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由宏观进入微观再回到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问: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

  ⑴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他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⑵荧光水母的图片

  问:

  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

  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

  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

  展示:

  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问: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很高?

  问:

  蛋白质对人体很重要,那么人体中的蛋白质又能承担怎样的`生命活动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体中去进行一次旅行?

  创设情景:

  三维透明人体场景。

  ⑴观看人体骨骼肌的三维动画,并问:构建肌肉的主要结构物质是什么?这又说明蛋白质可以具有怎样的功能?

  ⑵接着让学生观察在人体中可以发生的4个生命活动的场景,并问:在这样的4个场景中分别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呢?

  ⑶总结: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承担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过渡:

  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蛋白质们能够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掀开它的神秘面纱吧!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创设情景:

  利用比喻,讲述“4个氢兄弟”和“两个强大势力集团”的斗争故事,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羧基”、“氨基”这些基团和它们的一些书写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为后面认识构成生物体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打下铺垫。

  过渡:

  氨基酸会不会只有甘氨酸一种呢?告诉学生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问:

  比一比这4种氨基酸,从4个“邻居”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邻居”相同?几个“邻居”不同?

  提问:

  其实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这一规律,能否根据这一规律将约20种氨基酸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出来?

  活动:

  邀请两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提问:

  ⑴观察结构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⑵观察结构通式,氨基酸们都拥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质呢?

  ⑶再来观察结构通式,和刚才的4种氨基酸,问道:如果说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来看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氨基与羧基的连接方式两个方面考虑)

  总结:

  对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只有同时满足共同结构特点的氨基酸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否则不是。

  过渡:

  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由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指出是“相互连接”。

  活动:

  请一位同学到前台来,和我做同样的一种姿势伸展双臂,两腿并拢,让学通过今天课的内容进行联想,可以想到什么?问:我和这位同学连接起来时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再问:那么氨基酸在相互连接时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创设情景:观看flash动画(蛋白质的形成)

  提问:

  ⑴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⑵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⑶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⑷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⑸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总结: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大致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过渡:

  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并指蛋白质的种类有1010—1012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

  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活动:

  讲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相互同学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

  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思考:

  为什么蛋白质能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

  小结、结课:

  在今天的这节课里,我们不仅获取蛋白质的基础知识,而且大家应该感受到蛋白质对生命的意义: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离开了蛋白质,这一切还存在吗?不过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可它们是生命活动“操纵者”吗?它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化合物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下节课吧!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10

  一、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了两年的生物学,掌握了许多基本概念和知识。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介绍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生理特性,并强调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出的重点介绍。本章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因为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通过对酶特性的探究和验证,我们将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理解了酶的发展历程、特性和作用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都与我们今天的学习密切相关。他们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次课堂的学习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其次,在生活中,许多学生常常使用添加了酶的洗衣粉等产品,他们会产生许多问题和疑惑,比如,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酶在洗衣粉中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使用洗衣粉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收集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提高课堂氛围。另外,我们将介绍酶的生产应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生物学不仅是某种抽象技术、发现或者研究,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提供额外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本节课中,我们首先会回顾上次课所学的酶的本质和作用,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酶吗?”接着,我们将展示一些关于酶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观察学生的反应,并尝试总结他们的猜测和想法。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物质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使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效的催化能力。

  4、酶的催化反应条件温和:一般情况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都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主要包括温度和酸碱度等。

  三、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1、通过提出一些与学习看似无关,实则蕴含奥秘的问题,例如:“你们家用什么品牌的洗衣粉?你们最喜爱的牛仔裤是如何制成的?”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回到课题。

  2、展示一些引人注目的图片,例如面包、啤酒等。这些图片能引起学生的无意识关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有意识关注,以此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应适当调整语言表达,尽可能使用学生能理解的'专业术语,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

  4、可以尝试让学生查阅有关酶的资料,并进行综合报告和展示。

  四、落实教学目标

  本课旨在深入研究生物学的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部分的第一节:酶——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降低器。本课主要围绕酶的特性展开,包括相关的知识点、案例分析、活动建议和细胞代谢。

  具体内容标准:

  -备注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酶的特性;

  -向学生介绍酶的特性,并提供实例;

  -培养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能力,提高其创造性和动手实践能力。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征

  (2)熟练掌握酶的特性及相关例子;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

  (2)试图准确识别生活生产中运用酶的特性,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3)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它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并注意在应用酶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其特性。同时,应当树立一个新的科学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

  (2)通过学习酶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并且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勇于质疑、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酶的三个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并且学习与之相关的案例。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酶为什么如此“娇气”?

  2.当酶遇到低温时会失活吗?为什么会这样?

  七、课前准备

  1.教师应该在课前收集有关酶的应用实例和图片等相关资料。

  2.在课前,教师应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酶的资料,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八、课时安排:十分钟

  九、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行为

  教学技能

  教学策略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优秀1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优秀2篇)

为了确保活动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可以对一个活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精简11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精简11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初二生物下册优秀教案(精简8篇)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案(精简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精简10篇)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精简10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

初二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0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教案(精拣10第)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

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教案素材设计设计

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素材设计(精拣5篇)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精拣5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食物链》教学设计(精简7篇)

《食物链》教学设计(精选7篇)《食物链》教学设计 第1篇  课时: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一  上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导学案(精简6篇)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导学案(精选6篇)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导学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