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教学设计14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草》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生字,背诵精彩片段。
2、能力目标:
学习细节描写及对比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
感受童真。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体现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细节描写体现思想。
〖教学方法〗
讨论、讲析。
〖教学手段〗
电脑。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讯
百草园的故事:
1、迷人的泥墙根
2、美女蛇的传说
3、冬天的百草园
〖课后记〗
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概括较准,但归纳的本事不强。
一、百草园
1、迷人的泥墙根:
⑴景物:菜畦、石井栏、鬼其树、桑萁、蝉、黄蜂、菜花、叫天子、草、油蛉、蟋蟀、蜈蚣、斑x、向首乌、水莲、覆盒子。
⑵色彩缤纷,形状各异声并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黄、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对百草园的热爱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拟人手法的运用,恰当的形容词的使用,细节描写体现喜欢之情。
2、朔的美女蛇的故事:
给百草园增加了神迷色彩。
3、冬天的百草园:
冬天无味,但孩子们却从中找到了无限的乐趣。体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积极乐观。
二、背诵第二自然段,以增加词汇量
三、语言句式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拟人手法:
(见附文)
小溪清清
彭卓夫
小溪如带般静静地轻轻地流着。一片绿油油的草地铺在两岸。
不必说嫩绿的小草,在一旁的野花,高大的枫树,翠绿的竹林;也不必说知了在树叶里歌唱,蟋蟀在草丛中弹琴。单是浅浅的清澈见底的溪水,就有无限的乐趣。一块块光滑的鹅卵石,一条条自由自在的鱼儿,偶尔有几片树叶飘落在水面上,有的鱼儿便躲在树叶上遮阳;还有的围着叶儿转圈圈,像在玩游戏,翻天那些小石头,有时会遇见的小螃蟹,放它们在手上,便觉得痒酥酥的。
到了秋天,虽然草儿都黄了,花儿凋了,却还有枫叶落满地,有的随风飘到弯弯曲曲,窄小的小路上,有的扑向软软的草坪。
小溪清清,带着我的记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情感)感知三书屋 。
〖教学重点〗
感知三味书屋。
〖教学难点〗
从对三味书屋的具体描写中表现对它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手段〗
电脑。
〖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
一、先生的印象:和蔼、迂腐、较开明
二、学习生活:乏味、无聊
三、忙里偷闲:在无聊中寻乐趣
〖课后记〗
对老先生能客观地进行分析、公正地评判、对文章的主题有自己的见地。
一、三味书屋
1、三味:
味如稻梁,味如肴馔,味如酸醢几句古文的翻译。
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
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笑人家牙齿缺了,说“那个口像个狗洞大开着。
⑶上九,潜龙,匀用:
恶势力强大时(上九、初九),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作官,以免被害。
⑷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那个土方的土地(分为九等下上,等等)好坏交错。那进贡的东:有祭祀专用的一梱梱茅草,还有橘柚过类水果。
2、先生:
寿敬吾(原型)。方正、质朴、博学、和蔼、教学方法古老。
3、学习内容:
晦涩难懂、乏味。
4、教学方法:
陈旧、不能引起学生举。
二、体现的感情
学生生活的无耐,苦中寻乐。
三、本文的主题
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热的天性、追求新鲜知识的心理。结合课后第一题,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讨论时应以课文为依据,不要凭空想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情感)
〖拓展阅读〗
读相关的文章《草原屋顶》,摹仿细节描写,进行片断训练。
〖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观察、练习。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板书设计〗
1、草原屋顶。
2、似花非花。
〖课后训练〗
一、阅读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景物描写相关的文章节
注意语言积累,注意学习细节描写。
《似花非花》、《草原屋顶》。
二、片断练习
学生习作。
《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抓切点理读课文内容及小说结构特点。
2.看表演揣摩人物形象特征。
3.品精段赏语言析主旨。
【教学重难点】
1.解读“吃草”。对文中“吃草”与“议草”部分的解读,是授课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中,明确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认识“吃草”这一问题的;“议草”的作用又是什么;然后才能真正弄明白“草”、“吃草”的意义与内涵。
2.解读“语言”。品读语言,就是品读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本文语言一读平淡无奇,再读余味无穷,表面朴实,实则蕴藏着作者饱满的感情。可耐心引领学生在高声诵读中,品味平实背后的丰厚,无华背后的艳丽!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忆《柳叶儿》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柳叶儿》中作者儿时吃柳叶儿的情形与滋味吗?那可不是一种好味道:苦涩!但它可以给人填肚子,并不会给人带来伤害!可是在长征途中,当大家面临饥饿时,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吃草,你想过草的味道吗?而且其中的可能还会有毒。读完王愿坚的小说《草》,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二、抓切点理读课文
1.抓切点理故事。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它都有数个切点,抓住这一切点,我们就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全文的内容带出来。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尝试找一个切点,沿着它理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理内容。
(1)草:躺在草地→回忆砍草→吃野草中毒→持野草求救→周副主席尝草→命令勿食有毒野草→感谢野草→记住这些野草(吃的是草,流的是血)。
(2)救人:杨光为救人昏倒草地→救人心切与医生争执→医生需救周副主席→副主席为救众人尝野草→杨光携草传达救人命令。
(3)变化:A.杨光:摸黑冲、爬、昏→踉踉跄跄走上山包→横倒身躯滚→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是足能一走出草地(乏力→虚弱→沮丧→自信→信心十足)。
B.周副主席:开了一夜会,又发高烧,昏迷→缓慢欠起身→疾病折磨变化大→从昏迷中醒来→他倚在卫生员肩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周副主席严肃地点点头→那浓浓的胡须绽开了,宽慰地笑了。(昏迷→衰弱→坚定→宽怀)
(4)对草的认识:不识草(误食)→怨恨草→辩识草→感谢草→吃草吃强大→充分认识了草。
2.抓故事,理结构。
通过刚刚的解读,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已经了解非常透彻了,但全文却杂然一片!让我们尝试以“开端、发展、高潮、结构”为解读本文结构的标准,文章自然地分成四个板块,分别为其命名(以四字语为好,抓住“草”更好)。
开端:误食毒草。 发展:持草求救。
高潮:尝草辩识。 结局:议草救人。
三、读题记解读主旨
刚刚说过,本文结构井然,板块清晰,其实还有一个板块我们没有去看,那就是文题下的一段话,我们且称之为“题记”。
1.朗读题记。
2.解读作用。
(1)藏族同志为何在此建糖厂?
这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是他们以吃草的苦,换来了今天我们生活的甜。
(2)“最甜”的内涵是什么?
①糖甜。
②我们要继续革命传统(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甜美的生活。
3.解读主旨。
由此可见,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歌咏周副主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沉重冷静、指挥若定的精神风范,赞美红军战士吃苦耐劳、正面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表达作者对前辈的崇高敬意!
第二课时
一、看表演,揣摩人物形象
1.自选片断,同学合作表演。
片断一:为救人双方争执。
片断二:为救人主席尝草。
2.看表演,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特点。
(1)抓住关键动词与人物语言通过对学生表演及课本内容的比较,分析形象。
片断一:光:“狂喜”、“横倒身躯滚”、“紧紧抓住”、“焦急地叫起来”、“伸开手拦住了路口”——勇于承担责任,救人心切。
片断二:周副主席:“举起”、“慢慢放进嘴里”、“闭住” 、“不停地抖动着”、“浓眉皱紧”、“嚼一阵”——以身试毒草,直面风险,不怕困难。
3.朗读两个片断,重读人物语言,再品人物个性。
二、抓佳句,品评语言艺术
本文语言表面看平淡朴实,读之则韵味无穷,主要原因是作者于字里行间饱含着深刻的感情,
1.试举例品析语言特色。
(1)“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
两个“感谢”句表明周副主席对中毒红军战士的关怀,对全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关注之情。
(2)“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一方面是周副主席充满激情地对草的赞美,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吃草的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3)“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流露了作者的乐观精神,对吃草者无比强大的赞美之情!
(4)“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为周副主席带病指挥成功而感到欣慰,赞美周副主席指挥若定的神采与气质。
(5)“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
形象地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崇敬之情和他从周副主席的教导中获得的伟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年青人(杨光)思想走向成熟的首肯。
2.朗读,品味。
文章处处寄寓作者的是非感情,从作者的饱满感情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红军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及战胜一切的勇气。
再浏览全文,探究红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又怎么会具备这些优秀精神?
探究结果:
领导指挥若定,方针明确,教育有方。
红军团结一致,意志坚定。
在实践中成长。
《草》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
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
⑴范读录音。
⑵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
(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
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
(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
利用多媒体展示:
⑴有关百草园图片;
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色彩:______的菜畦
______的桑葚
声音: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_
油蛉在这里__________
蟋蟀在这里__________
形态:________的黄蜂
________的叫天子
形状:________的石井栏
________的皂荚树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⑴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草》教学设计 篇5
可爱的草塘教案
课题:语文第 9 册 5 可爱的草塘
教学目标 A1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A2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自豪激情造句。
A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丰富物产,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扩展学习 ●读写结合 仿照第5自然段写景,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补充阅读
●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 A1、A2、A4
第二课时完成目标 A2、A3
第 1 教时
1.揭题 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写什么?关键词是什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想知道草塘有什么可爱?)
作者为什么要写可爱的草塘? 注意了解学生对草塘的理解。(草塘≠小池塘)
2.初读,整体感知,
范读,提问,引导读后回忆。
草塘在哪里?给你什么印象?与你的猜想有何不同之处?
草塘有什么可爱?草塘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听读内容在脑海构想画面。
回忆。
带问题自由轻读课文。
继续回忆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预习要求,了解背景知识。
3.再读课文,搞清结构 出示课后思考题1。
(前两问。)
引导明确本文的分段主要方法(按问题分)
帮助学生明确每一段的起讫。(见教参) 对照思考题自读课文。
找出思考题相关的段落。
4.学习课文
第一段作者初到北大荒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
我还能怕?是什么意思?指名读第一段画出句子。
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第2教时
1.学习第二段
你觉得草塘有哪些特点?仔细体会表现特点的词句。
这一句全都是说草塘的大吗?
茫茫是什么意思
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写草塘的美的呢?
引导体味意境(知道作者的观察细致,表达确切,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感情。)
讲解色差的成因。
指明朗读§5
你对出现的草塘图有什么感受?作者见到草塘时是什么心情呢?
默读第二段,
反复带问题阅读,批划找出相关语句。
边读边议体会意境。
草塘一望无边,很辽阔。向远看去,看不清楚,模模糊糊一片绿色。先找出句子品味出围绕绿写
理解写法:从写颜色(静态描写。)到草动(动态描写)
练习朗读。
听读,看图或大家闭上眼,边听边想。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画出句子,理解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分层,练习朗读,背诵。 这么大这么美 ,走了进去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才是说草塘大。//浪花翻滚着是说草塘美。一层又一层跟蓝天相接浪花翠绿翻滚着。发光、鲜亮~太阳光照
拟人句欢笑着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这时候很高兴,听到草动的声音就觉得草跟人一样,在欢笑。仔细瞧墨绿色
强调朗读,通过再造想象培养语感
2.指读第三段
小丽给我讲了哪几件趣事?
小丽是带着怎样的语气讲述的?
她为什么感到自豪地?这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学生自读,揣摩教师的提问,理解课文。
根据理解练习朗读。 把握物产丰富。
非常好玩。
3. 仿照第二段学法,自学第四段。
提示自学:按两层,先看逮鱼,再学河景。
逮鱼
波光粼粼是什么意思?只是说阳光照射水面发光吗?
河景
讨论知道:
写了草塘鱼多的特点,
不单单说水发光,还有鱼在水面上挤挤挨挨,鱼鳞也一闪一闪发光。说明鱼多得挤到水面上。
反复朗读,体味景色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
画出写作者心情的词句。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仔细一看,挤挤挨挨的都是鱼// 我惊叫。
连忙脱掉拾
前后联系想词句的意思就能理解深些 用工整的排比句式写出了清净河景的清净。
4. 回到整体,明确暗线,揭示中心。
2.明确课文暗线。(作者的感情变化)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揭示中心,回扣题目。
理出描述我思想感情的词句。
体会其感情的变化。
理解变化的原因。
欣赏录音。
用段意合并法。
引导理解作者的想法中包含的对景色的感情。
5. P283布置作业
仿照第5、7自然段写景,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造句:自豪激情
《草》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教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学教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前课准备
1、熟读课文,熟记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学常识。
2、能够根据文本注解和学案提示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
3、阅读《补充习题》中的“预习提示”
学习过程跟踪追击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学一学:我非常聪明】
1、给加点的词注音:
焦灼(zhuó)湿漉漉(lùlù)飒飒(sàsà)蔫巴(niān)
踉踉跄跄(liàngqiàng)绽(zhàn)开愠怒(yùn)抽噎()
2、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酸涩:又酸又苦涩。
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焦灼:非常着急。
踉跄:走路不稳。
愠怒:愤怒,生气。
蔫巴:枯萎。
抽噎:抽搭。
3、提出预习中不懂得问题
【议一议:我潜力无穷】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线索理情节
组织交流,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
4、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
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讲一讲】我特别自信
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
明确:(1)、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2)、本文借用了藏族同志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含义颇深。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建一座糖厂且是最甜的地方,既说明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隐含着我们今天甜蜜的生活就是他们换来的,还让我们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激。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2、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3、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4)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4、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描写一系列动作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
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5、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练一练:我定会成功】
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提示: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完成课时训练
【本课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草》教学设计 篇7
【教材重点】
1、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一定的顺序。
2、描写的语言形象、准确。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14个字,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学情学法】
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阿杰研究表明,初一学生观察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培养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必须经常不断地向他们明确地提出观察目的和具体方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结构模式。读是学生感知教材;议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练是巩固、应用新知识,形成技能;讲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读、议、练,讲清规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串始终。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依据心理学情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知识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课时】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指出学生在写景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学会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个思维定向,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介绍作家:
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鲁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绍作者。在板书课题后,可结合注释①②,让学生指出掌握文学常识要记住几个要点。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学习文学常识的方法,要记住五个方面:名(作者原名、字、笔名等)、时(作者生卒年代或时代)、地(作者籍贯)、评(人们对他的评价)、作(作者的代表作)。这是本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第一个学习方法──掌握文学常识的方法。
3、检查预习: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给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个字,落实本文 的字词教学目标。
二、阅读理解新课
1、读: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议、讲、练”打好基础。
2、议、讲:通过分析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教师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点拨,落实本文的能力训练目标。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设计如下问题:
⑴ 课文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景物串联起来的?
⑵ 这些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选用了哪些词语?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描述的?
⑶ 这14种景物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⑷ 作者在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⑸ 为了表现儿童情趣,为了写出百草园的乐趣,作者在写景中写了几件趣事?
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落实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标,使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质和特点。
3、在讨论分析后,教师小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第二个学习方法──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最后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复习文学常识及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熟读第2段,巩固前一课时的内容。
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著名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刚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缓慢。一句话,就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必须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
2、读、讲、议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让其他学生找出写捕鸟动作的动词,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内容。
⑵ 学生找出动词后,然后采取置换法加以对比,如把“支”换成“顶、撑、架”,把“撒”换成“放、摆、扔”,把“系”换成“扎、捆、绑”,把“罩”换成“盖、压、扣”。然后让学生细心品味,讨论对比,明确本文用词的准确性,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二。
讨论后教师可再设计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描写得这么准确?让学生明白,描写准确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外,首先取决于观察准确,鲁迅幼年时曾热衷雪地捕鸟,十分熟悉这一游戏,所以写得这样准确、简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3、读、讲、议第5段:
⑴ 齐读第5段,然后讨论“我”离别百草园的心情,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⑵ 教师总结归纳。本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节选,最后一段是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过渡段。因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理解较难,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解。
4、教师总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5、作业:
从形状、动作、颜色、滋味、声音等不同角度观察一景物,并把它描述下来。
《草》教学设计 篇8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新一轮课改。所以在教学《小草》一文前,我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认真看了参考书,进行疏理,弄清大体思路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整节课中,学生学习较为积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这一课伊始,我出示课件小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然后引出,小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植物,但为什么人们喜爱它,赞美它呢?引出课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急于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自由读,检查字词,学生接读课文,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再扫读,想围绕小草的特点和品格,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在书中找到四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小草呢?这样设计,为下文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接下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小草的第一个特点,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找到赞美小草的语句,我指导朗读后,学生更进一步带着情感体会到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从而引出作者在这段中运用古诗开头,赞美小草。 因为3、4、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第2自然段相同,所以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同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成了学生的主人。学生汇报后,解决了自学中应该明确的问题。联系词句加深理解,了解了引用古诗的意思。最后带着感情来品读课文。这样以扶学到自学的方式,学生很好理解小草的高尚品质,并且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然后,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像小草那样默默奉献,回报社会。小草除了这些品质,还有哪些优秀品质,从而拓展延伸学生思维。
最后,请同学们看板书,回顾全文重点,同时师生一起分析,文章结构其写作特点。让学生看课题,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小草,学生各抒己见,我提出殷切希望,孩子们努力成为祖国大地上一棵青青的小草。我推荐相关的文章《野草》。在音乐《小草》中,感受小草的美及优秀品质,结束本课。
纵观整节课,有得有失。我想教师做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再放些。自己说得有点多,应该更多的给学生思考时间。听了领导们的指导,受益匪浅,在各种读中,不应流于形式,应该让每一种读,让学生入心,同时带着有效、有价值的问题去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草》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二、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和朗读带
五、 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讲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的故事。(教师边板书诗作者“白居易”边娓娓道来 )白居易是我国唐朝人,他出身贫寒,但从小热爱学习,特别喜欢写诗。16岁那年,白居易离开家乡到京都长安后,仍不断写诗。为了提高写诗的水平,他到处求名师指点。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老诗人顾况。顾况是个爱开玩笑的人,当他得知眼前这个年轻人叫白居易时,又想开玩笑了。他说:“唉呀!你这个名字可起得不妙啊。”顾况摸着胡须说道:“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里米价昂贵,租屋困难,要想在这里住下来,可不太容易啊。”白居易听了这句话,想想自己到长安后经常愁衣少食,四处借债的情景,不禁深有感触地说:“你说得好,在京都居住可真不容易啊!”顾况见眼前的年轻人谦虚好学,就说:“好吧,把你写的诗念给我听听。”白居易开始读诗了。(放录音《草》朗诵)白居易刚读完,顾况便连声赞道:“好诗好诗,你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前程无量。居易这名字取得真好哇!”白居易不解地问:“老先生,刚才您还说我的名字取得不妙,现在又说我的名字取得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顾况笑着说;“刚才不知道你会写诗,所以才说你居住长安不容易,名字取得不妙。现在看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所以说你居住长安很容易,名字起得真好。”说完就热情地指点起来。从那以后,白居易更加勤奋起来,终于成为我国唐朝三大诗人之一(其他两位是李白和杜甫)。
2、故事讲完后,教师接着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看看自居易写的诗到底好在哪里?”(教师开始讲解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注意字词发音
1、师:“ 刚才我们听了配乐诗朗读,现在我想听听小朋友们读得怎么样?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会老师会考查考查你们,看谁读得最好。好,开始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看着同学们认真朗读的样子,老师很欣慰。你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成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教师相机评价并请学生来纠正其发音上的错误。)
3、师:“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遍,要注意听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
4、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烧”这个字怎么读的呢?(请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答对,那再请学生答,不超过四位学生。) 这个字读shāo,是翘舌音,念成了sāo,这种读法是错的, “吹”(黑板板书),这个字也是翘舌音,读chuī(黑板板书),下面请大家再跟着老师读两遍。”——“烧”(领读),——“烧”(学生跟读),——“吹”(领读),——“吹”(学生跟度)
5、师:“在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野火烧不尽”的“尽”是前鼻音,而“春分吹又生”的“生”是后鼻音。现在我们一起读这首古诗,要格外注意这些字的发音。”(学生齐读古诗)
6、师:“ 很好!很好!大家果然很厉害!但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第二句中有两个“一”,它们是怎么发音的呀?谁愿意告诉我呢?”(明确两个“一”的读音) (请同学回答,大概请四到五位同学,对了,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两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感受一下发音的注意点。)
7、师:“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我请同学们一位一位地来朗读,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准确、比较有感情,比较有特色。(请五到六位学生朗读课文)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古诗,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读。” (师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的眼中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小组内可以试着说一说。”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相机评价。)
师:“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诗的大意,虽然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但我更想知道大家是怎么来理解这首诗的,大家可以讲讲这首诗,小草或是你刚才读诗时想到的。 ” (请学生回答、交流思想)
教师小结:”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师:“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是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就是要赞美草的这种精神。那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学习小草的这种精神呢?”(学生回答“要”) 师:“很好,我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那我们最后再来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 (学生朗读)
(3)、练习背诵,完成练习
师:“很好!老师听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小草的坚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赞美了小草,也有同学说要学习草的这种顽强的精神!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朗读训练:分男、女同学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跟着音乐读) (好!)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师:“ 游戏做完了,我们又要开动脑筋了,大家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站起来告诉我空格上应该填什么,而且发音要准确喔! ”(请部分学生背诵古诗)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会了,那诗中的生字我们也都认识了,会写了吗?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看:“(出示生字: )
师:“这些字该怎么写呢?大家认为这些字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们在请 (学生讨论,增强对书写汉字的认识。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讨论的结果,集思广益。)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呢,有些老师都还没有想到呢。大家都已经想出了那么多的好方法,那现在大家在自己的田字本写写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看一下,比比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更好。”
(三)总结新课
师:“ 我们今天学习了《草》这首诗,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
师:“我们已经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今天大家回家之后呢,我们的小朋友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描写春天的成语,明天上课的时候我们大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语,比比看谁找得又多又好。”
《草》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情感。
2. 学习课文描写景色优美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草塘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课件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可爱的草塘》。
(出示课件:课题)
师: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大家预习了吗?
师:你把课文读了几遍?请告诉我。
(师指名回答)
二、感受丰富物产。
师:既然同学们预习了这么多遍,那一定能发现,课文哪些事写得很有趣,请找找看,用铅笔作上记号。
(生找,师巡视)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
(指名说、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逮野鸡、追狍子、手抓鱼这些事,有意思极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事?
(指名说)
师:请看屏幕,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俗语,好吗?
(点击课件:俗语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俗语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谁来说一说?
[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棒子能打到狍子?为什么用瓢能舀到鱼?野鸡真的会飞到饭锅里吗?]
(学生汇报,师加以评议)
师: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谁来说?
(物产丰富)
师: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请看屏幕,这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北大荒物产的画面。(点击课件:一组从网上下载的北大荒的物产图片)
师:看完图片,老师在想,如果我们也生活物产丰富的草塘边,那么你是喜欢在冬天的雪地里打狍子、逮野鸡,还是喜欢在春天里用瓢舀鱼呢?谁来说?
(指名说)
师:真没想到,一句短短的俗语,会给课文增添了无穷的情趣,那么,关于俗语,你还知道哪些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指名说)
师:这里,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两句俗语,可以吗?
师:请看屏幕,一起读读第一条。
(点击课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生齐读)
师:这句俗语你们常听谁说起?
师:能学学他说这话情景吗?注意语气,动作。
师:看第二条,一起读。
(点击课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生齐读)
师:这一句是讲苏杭像天堂一样美好,要是我们说草塘也像天堂一样,该怎样说呢?谁来?
(上有天堂,下有草塘。)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一起响亮地说一遍。
(生齐说)
三、欣赏景色优美。
(一)学习写草塘美景的句子。
师:同学们,如果草塘光是物产丰富,能称为天堂吗?
师:那课文还写了草塘的什么特点?谁来说?
(指名说)
(师板书:景色优美)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找看。
(生读书,师巡视)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第5和18自然段)
(指名说)
师:请看屏幕。(点击课件:这么大这么美跟蓝天相接。)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读得很投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说、评、读)
师: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啊!(点击课件:恢复整段话)同学们,这段话写得很美!哪一位同学愿意把这一段话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呢?(生站起来后)最好能用你的朗读把大家都带到草塘去游览一番。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让你的声音变得更美,可以吗?
(生配乐读)
师:读得相当不错,想听听老师的范读吗?请看屏幕,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草塘的美景。
(点出草塘美景课件和范读)
师:看了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你想说点什么呢?
(指名说)
师:是呀,草塘太美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塘去吧!
(生配乐感情齐读)
(二)学习写小河美景的句子。
师: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生:现牛羊)现草塘的.美好画面。
(非常兴奋地)同学们快看哪,在那茫茫的草塘上出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点击课件小河图及文字)
这里的天,这里的草,这里的水,如诗如画,此时此刻,还需要说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注意朗读提示,请再读一遍。(生齐读)
四、总结课文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吗?为什么说草塘是可爱的?谁能概括地说说?
师:能用上关联词吗?
五、作业 设计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呢!今天的草塘变得更美丽、更可爱了。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师:(点击课件)今天的作业 一:上电脑课时,请电脑老师帮助到网上去看吧,网址是:www.chinabdh.com
作业 二: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 22 可爱的草塘
物产丰富
风景优美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的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课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即呆腻惊喜赞叹爱恋。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读、评、议,让学生理解草塘的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及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学生知识联系,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各环节的衔接不够自然,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
《草》教学设计 篇11
井陉县西山北路学校
高玉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并会写“枯、荣、烧”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白居易的生平,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同学们边听边猜一猜这首歌曲写的是哪一种植物?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写的是什么植物吗? 生:小草
师:虽说它没有花香,可绿化环境少不了它的身影,虽说它没有树高,可祖国大地到处是它的足迹。同学们知道古诗《草》是谁写的吗?
生:白居易。
二、作者简介 师:对白居易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师小结: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真了不起。
三、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知道当时他是怎么写出这首诗的吗?
生:这首诗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白居易当时十六岁。这首诗是应考之作,按科举规定,凡限定的试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跟咏物诗相似。
四、初读古诗
导语: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写小草的。
1、听朗读。
2、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古诗。
(引导: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一定要读准字音哦。) ①学生自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3、读出诗的节奏。
(引导:同学们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请同学们看着节奏图,自己试一试。)
①学生自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五、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有三个生字,同学们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在小组里自学一下生字。
2、全班汇报 (1)学习枯字
生1:枯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大家在写的时候先写木字旁,再写古。生2: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枯,古代的古加上木字旁就是枯。枯,枯萎。小草枯萎了。
生3: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姑姑的姑把女字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枯。枯,枯井。
生4:可以用一个词来记住它:古代的木头。枯,枯萎、枯井。我还可以用枯井说一句话:这里有一口枯井。
(2)学习烧字。
生1: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先写火字旁,再写尧。 生2:尧加上火字旁就是烧。烧火。
生3:我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浇花的浇把三点水换成火字旁就是烧。烧,烧鸡,我喜欢吃烧鸡。
生4:可以用一句话记住烧:尧帝发火了。烧,发烧。弟弟发烧了。 (3)学习荣字。
生1:荣一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先写草字头,再写秃宝盖,最后写木字。
生2:把劳动的“劳”的力换成木就是荣字。荣,光荣,刘胡兰死得很光荣。生3:我用一句话记:草下面盖着一根木头。荣,荣誉,她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荣誉称号。
教师小结:同学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老师很欣慰,老师为你们骄傲。
同学们分析的这么透彻,那你一定知道怎么写这三个生字吧,同学们试写两个。
六、理解诗意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出示诗句:离离原上草,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生:离离:草木茂盛的样子,原:原野。离离原上草就是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
(2)出示诗句:一岁一枯荣。 师:怎么理解这句诗。
生一岁就是一年,枯就是枯萎,荣就是茂盛。一岁一枯荣就是小草在秋天枯萎,到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茂盛。年年如此,生生不息。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出示诗句
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尽就是完。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烧,也不能把它烧完。
师:小草就这么被火烧死了,那这火是什么样的火呢? 生:无情的大火,残忍的大火。
师:大火无情,明明把干枯的小草都烧死了。为什么诗人却说“野火烧不尽”呢?
生: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大火只烧掉了小草的叶子;小草的根深深的扎在了泥土里。 (2)出示诗句
这句呢,怎么理解。
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小草?
生:顽强的小草,坚强的小草,不屈服的小草。
3、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整首诗的理解。原野上长满了茂密的野草。每年的秋天枯死,第二年春天又长得茂盛。野火不管怎么烧也烧不完它们。春风一吹,小草又重新发芽生长。
师小结:是啊,我们经常会在陡峭的悬崖上、石缝间看到小草的身影。我不由的对这平凡的小草肃然起敬。
七、回读古诗,体会感情。
1、同学们,平凡的小草,有着不平凡的精神,难怪诗人白居易会喜欢它,会赞美它,让我们一起朗诵古诗《草》。
2、平凡的小草,用它顽强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读者,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背诵古诗《草》。
3、指名背诵、同桌互背。
3、《草》原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它是白居易16岁时的应考之作。原诗有8句,本课节选了其中的4句。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放音乐)
八、总结
小草顽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古诗《草》只是诗歌百草园中的一首。同学们可以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去学习其它的古诗。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草》,学会了生字,了解了诗意,知道了小草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虽然不起眼,但它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那种顽强的意志、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不要害怕、不要屈服,要想尽办法战胜困难。
《草》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单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 1200多年前,在唐代长安城里有一位16岁的少年叫白居易。他的一位朋友要到边远的小城去谋生,白居易送他,一直送到长安城外。这时,只见漫山遍野绿草茵茵,正是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位朋友说:居易兄啊,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了,那个小城那么偏远,那么艰苦,我都不想去了白居易见朋友没有信心,就说:朋友,还记得吗两个月前,我们来过这个地方,那时正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全是枯草,有的山上的枯草还被野火烧光了。可是现在,你看,到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又长出来了。小草的生命力都这样顽强,何况人呢!贤弟请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位朋友听了后,被诗中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说:小草都这么顽强,我们人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向小城方向走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这首诗,请看大屏幕。
2、齐读课题:草唐代 白居易 (读两遍)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抽生读生字,正音。
3、自读古诗(读准,读通),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那些,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齐读这一句。
师:谁能用原组词
(生口头组词:原来、草原、原野……)
师:那原在这里是指什么
生:草原,原野
师:原上草就是那里的草
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
师:离离怎么理解请看大屏幕,就是草长的这个样子。你看这些草长得怎么样(生:很多、绿油油的、茂盛、茂密)
师:对,离离就是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出示课件)生读。
抽生说说。全班一起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2、学习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抽生读这一句,(读准平舌音岁),齐读这一句。
师:谁会用岁说一句话8岁就是你出生了8年,一岁就是一年。(点击课件)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那小草在一年中会有哪些变化呢请看黑板,老师给你们画一画,你们边看边想图上的意思,再举手起来说说。(师画一幅,生说一幅)
我用绿色和黄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春夏秋冬四幅简单的草原图:发芽──茂盛──变黄──干枯。让学生说说各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从颜色上观察小草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师:说到这里,谁知道枯和荣分别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再让学生说说荣、枯应分别写在那幅图下面(生说师写),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板书:春夏 荣秋
冬 枯)
游戏:师念枯,学生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师念荣,学生高举双手。(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对枯、荣的理解加深了。)
3、学习第三句野火烧不尽。
齐读这一句。
师:野火指什么尽是什么意思尽字中的尺像箩筐,箩筐倒过来(边讲边画),里面的东西都没有了,所以尽意思是完。(出示课件)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野火把小草烧不完(生跟着说)
(师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用红色的粉笔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问:原野上的枯草被野火烧了个精光,可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生:因为草根在土里,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板书:烧不尽)
4、学习第四句春风吹又生。
跟着老师读这一句。
师:生在这里怎么理解
生:生长。(课件)
师:这一句什么意思
生: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了。(师用绿色粉笔花草芽。板书:吹又生)
5、表演感悟。
师:现在大家来演一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你们的桌面当地面,小手演小草,根据老师的
描述表演。 野火烧不尽(生蹲到桌子下面),春风吹又生(生小手慢慢伸出桌面),春风吹啊吹,小草长啊长(生小手越来越高),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生站起来了)。(反复两次)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板书:生命力顽强)
四、有感情地读古诗
1、对照大屏幕划出停顿。
2、大声自读,分组读,抽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五、完成练习
做一题议一题,并对照大屏幕改错。
1、我会填空。
①、这首诗是描写( )季景色的。
②、《草》是() 朝大诗人( )写的,诗中------------------,
-------------------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 一对反义词,是( )和( )。
2、我会连线。
离离原上草, 一年一度秋冬枯萎春夏繁荣。
一岁一枯荣。 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 野火烧不尽, 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
春风吹又生。 野火是烧不完这些小草的。
3、我的发现。
我发现一岁一枯荣的前一个一读( ),后一个一读()。 下面的一我来注音。
(1)一()条小河。
(2)一()心一意。
(3)我参加了一次有趣的体育活动。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现在正是春天,看窗外的小草正在茁壮成长,你们现在的年龄正是人生的春天,祝你们像小草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草》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
《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
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草》教学设计 篇14
活动目标:
1、认识铜钱草的外形特征;
2、知道通钱财的画法,能用简单的工具画出漂亮的铜钱草;
3、体验自己绘画、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认识铜钱草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知道通钱财的画法,能用简单的工具画出漂亮的铜钱草
活动准备:水彩笔、滴管、水、宣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铜钱草: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绿绿的叶子,像一把伞撑在花盆里,它有个好听的名字:铜钱草。
二、中间部分:
1、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有:水彩笔、滴管、水、宣纸。
2、首先,用深蓝色画出花盆,花盆上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波浪线、圆圈、三角、水滴等都可以)。
3、然后画出铜钱草的叶子:用三种深浅不一样的绿色画出圆圈并上色(注意:画的时候要轻轻地,叶子与叶子之间不要离得太近)
4、再用滴管蘸水,均匀的滴在叶子上,利用宣纸吸水、散墨的特性将水彩笔的颜色晕染开。
5、最后画出铜钱草的根茎:一片叶子一根茎。(注意:线条不要画的太直,线条遇到叶子时要绕过去,不能直接从叶面上穿过。)
三、结束部分
把画好的铜钱草贴在一张纯色的背景上,这样可以使画面更立体。
活动延伸:
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再次画出铜钱草。
活动反思:
在画叶子的时候孩子用力太大使宣纸破洞了,下次在尝试用宣纸作画的时候要提醒他们轻轻的涂色。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