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摩擦力》教学设计》 (精简7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2周前

《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7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1篇

  师:同学们平时很喜欢作游戏,请几个同学来作打滑溜的游戏,

  哪些同学来试试。

  (多人在地面打滑溜)

  师:打得非常好。我们看见有的同学滑的距离特别长,有的同学滑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生:鞋底粗糙,滑的时候对地面产生一种摩擦,产生了一种阻力,阻碍滑行,就滑不起来。鞋底光滑,摩擦力非常小,产生的阻力小,就滑得快(远)。

  生:因为有的同学鞋底很光,而有的同学的鞋底不光。

  师:说得很好!说出了滑得远和近的原因。因为滑行时会受到一种阻力,这种阻力人们叫作摩擦力。什么是摩擦力呢?

  师:谁能发现这种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生:在接触面上产生。

  师:想想看,刚才几位同学打滑溜的时候,什么地方是接触面?

  生:鞋底和地面构成了接触面。

  师:同学们都知道,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会产生摩擦力,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溜冰的时候。

  生:走路的时候。

  生:骑自行车,滑旱冰的时候。

  师:冰面非常光滑,打滑溜可以滑很长的距离,很轻松,有没有摩擦力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大小的问题,还要解决这样两个难题。

  1.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师:摩擦力有大有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请认真观察,看能不能找出答案。

  拉人游戏一:一名同学分别拉蹲下的两个体重不一样的同学。

  师: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拉董围(体重的)费力,拉夏令(体轻的)不太费力。

  拉人游戏二:一名同学分别拉一个蹲在地面上,一个蹲在地毯上的同学(两人体重差不多)。

  生:在地面上拉比较轻松,在地毯上拉却非常费劲。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系?

  生:与物体大小、轻重有关系;与接触面的粗糙、光滑情况有关系。

  生: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很小。

  生: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师:刚才我们通过游戏得出了结论,我们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桌上有许多实验器材,请同学们用木板、木块、测力计来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各组自己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作实验的,得出了什么数据和结论。

  生:木块在粗糙的木板上拉用0.6牛的力,在光滑的木板上拉用0.4牛的力。接触面光滑时产生的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时产生的摩擦力大。

  生:在光滑的面拉木块用了0.3牛,在粗糙的一面拉用0.5牛。在接触面粗糙的时候摩擦力就大,用的力就大;接触面光滑的时候,用的力就小,说明摩擦力也就小。

  师:刚才两个组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证明了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关系。我们再利用刚才的实验器材,加上钩码来验证一下物体的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

  生:我们先用4个钩码放在木块上拉,用了1.2牛,用一个钩码放在木块上拉用了0.7牛。物体轻摩擦力就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生:我们用了3个钩码,用了0.9牛的力,放两个钩码用了0.7牛的力,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摩擦力就大,物体轻摩擦力就小。

  师:其他组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通过实验,解决了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的问题,谁来总结一下。

  生: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有关,与物体的重量有关。接触面光滑时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师:冬天有的路面结冰,我们走在路面上容易摔跤,这是为什么?

  生:是因为冰上很光滑,摩擦力比较小,所以容易摔跤。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在冰上不摔跤?

  生:可以在冰面上撒砂子,使接触面变粗糙,就不容易摔跤。

  师:他的办法真好,还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穿鞋底粗糙的鞋、有钉子的鞋,在冰面上走就不容易摔跤。

  师: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办法,这些办法使摩擦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使摩擦力变大。

  师:使摩擦力变大,改变了什么条件?

  生:从光滑改变到粗糙。

  师:刚才讨论的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增加和减小摩擦力。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验,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录数据,先讨论再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实验数据和结论。

  生:我们先在木板粗糙的一面垫上砂纸,木块上放4个钩码,在砂纸上拉用了3.5牛的力。把砂纸拿掉,在玻璃上拉用了0.4牛的力。在接触面光滑的地方摩擦力就小,接触面粗糙的摩擦力就大。另外,物体轻的时候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师:还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吗?

  生:我们用毛巾包上木板,用木块在毛巾上拉,用了1.2牛的力,在光滑的玻璃上拉用了0.2牛的力。

  师:同学们观察很认真,自行车有这么多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同学们看课本47页的几幅图,互相讨论,哪些情况下是增大摩擦,哪些是减小摩擦。

  (学生看图讨论。)

  师:同学们知识很丰富,能说明生活中应用摩擦力的知识。我出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这里有一根拉链已经不好用,请同学们想一个办法使它好用。

  生:在拉链上涂上蜡,使接触面光滑,拉时就比较省力。

  师:为什么省力?

  生:摩擦力减小了。

  生:抹润滑油,可以使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小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教学反思: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操作,并引导学生收集分析操作中的事实得出假设,然后再为学生提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由经验得出的假设,最后形成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从操作实践出发,从实践中发现的事实出发,没有把结论强塞给学生。

  验证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在备课时并不是简单地以得出结论——知识为唯一目标,而是有意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磨练。请别小看这一点,相信学生,敢于让学生“胡想”、“胡说”、“胡做”的魄力,这一步是很难放开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作这种尝试了,这是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的新表现。

  怎样给学生展示材料。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必须有一定的结构,这是事先设计好了的。学生操作材料、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目的就是探究隐含在材料结构中的意义。这既是教学过程,也是科学过程。但是这种意义学生暗示或挑明了好,还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好?很值得研究。本课似乎是选择前者。比如说两个“拉人游戏”,第一次要求学生拉体重不同的人,第二次要学生在地板上和地毯上分别拉人,实际上就将结论暗示给学生了。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学生容易得到结论,课可以上得很顺当,但毛病恰恰也是学生得到结论太容易了,课上得太顺当了,学生得到训练、磨练的机会却少了。也许有人会说:教师不是要起“主导”作用吗?不是要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吗?问题的实质可能正在这里:既要放手而又不能失控,既要引导而又不能包办。这里面有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观念问题,也有教学方法问题。请读者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2篇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八年级下册《摩擦力》。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

  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八章《运动和力》中的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是力学中重要的台阶。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力、重力、弹力以及掌握了二力平衡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概念规律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帮助对力的概念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学会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能够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设计和实验数据表格设计

  考虑到初中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动手操作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建立概念、深化概念、巩固概念、小结作业这五个环节。

  首先进入导入新课环节,在这个环节采用情景导入法;首先我会播放一组视频: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矿泉水的瓶盖上有许多竖纹;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等。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摩擦力》。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设疑,引出摩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摩擦力概念的学习做铺垫。

  接下来进入建立概念环节,在这个环节采用活动实验教学法,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参与以下两个小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在其上滑动,体会桌面对手的前进有什么影响?

  2将牙刷的刷毛直立在课桌的表面,用力推动或拉动牙刷,观察刷牙弯曲的方向与牙刷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并且通过多媒体出示如下题目:

  (1)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儿?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同桌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巡视给出点拨指导,之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同学回答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摩擦力的相关概念。

  由于学生初步接触相对运动,对它的意义理解不是很透彻,因此我会重点强调: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指的是相对接触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感受、讨论、交流、概括,使其初步感知摩擦力的存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使学生亲近物理,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接下来进入巩固概念环节,为了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来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重点,深化难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符合我们新课标的因材施教。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继续思考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结和质疑,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敢于创新、乐于思考精神。

《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3篇

  本文是网小编整理的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待学生回答后,我们本节就要来学习科学探究:摩擦力。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两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待学生回答后,我们本节就要来学习科学探究:摩擦力。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两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具

  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木板、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两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摩擦吗?”待学生回答后,我又继续问:“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你们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例子呢?”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学生举例后,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并将他们所举的例子进行了简单归类,同时列举了几个他们熟悉的例子。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四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七、教学反思

  第一点,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猜想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第二点,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学生探究时的组织教学。

  第三点,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点,由于这一节教材的容量较大,本节内容分为两节课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叫“变量控制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6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摩擦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③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和实验设计、验证,以及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从实验中总结规律的能力。

  ②理解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②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②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中是接触面之间压力而不是重力和质量大小。

  五、教具:

  弹簧测力计、长方形木块、长木板、砝码、毛巾等

  六、教学程序:

  ㈠引入新课:

  1、播放汽车陷入泥中,车轮打滑;渔民用手捉鱼捉不住;学生想和杯里的水,却拧不开杯盖这三段录象。问:假如你遇到了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吗?

  2、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做一做:你能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制造出一种摩擦吗?你能交流一下在摩擦实验过程中你的感受吗?学生两手互相搓动,感受摩擦。

  你们想了解摩擦力一些秘密吗?就一起来学习本节课吧!

  (点评:)课堂一开始,就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此时的角色就成了教师的帮助者,他们热情而又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各种方案.接着让他们自己做实验来产生出摩擦并初步感知一下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力,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地调动,内部教育基因被激活,这对学生的发展也就更加有利。

  ㈡进行新课 :

  1、 摩擦力的概念:

  (点评:)对摩擦现象,学生一般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并不困难,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回忆生活现象,如用橡皮檫檫字;或亲身的体验,如用手旋开瓶盖.但无论采取那种方法都难以表述抽象的概念。例如: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突出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突出压力和重力的区别,更不能让学生意识到摩擦还存在静摩擦、滑动摩擦及滚动摩擦三种情况。为此,我是这样设计引入摩擦的:

  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①水平桌面放置一个重物,物体受到了几个力?(重力与支持力)

  问:此时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吗?(学生思考)

  ②用螺旋弹簧水平拉物体,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为什么?(分析:弹簧伸长了,证明了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而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间有一个“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个调皮的的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就叫静摩擦力。)

  ③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④在重物下垫几只圆铅笔,拉动重物前进,引出滚动摩擦力。

  教师提问:物体间具备了什么条件才能产生摩擦?

  学生总结:①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

  ②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③接触面不光滑。

  由此得出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板书)

  教师:根据上面例子,我们把摩擦大致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在初中阶段我们重点研究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最简单的滑动摩擦。

  播放用刷子沿着水平桌面运动录像,让学生注意观察刷毛倒的方向和刷子运动的方向的关系。并结合用弹簧拉木块拉不动实验,自己总结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创设情景: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

  ①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然后用力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②保持压力相同,手在桌面和桌子得背面(较粗糙)滑动,体会两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从实验感受并结合日常生活体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所依据的事实。

  ⑴学生猜想:

  ① 与压力大小有关;

  (说明:学生可能猜与物重有关,教师要给予及时纠正,例如擦黑板时板擦对黑板的摩擦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无关,引导到压力问题上。)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③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④与运动方向有关;

  ⑤与运动速度有关;

  ⑥与拉力大小有关。

  ……

  ⑵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

  教师说明:对于后三个学生提出的猜想简单的作出说明。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会影响摩擦力,课后请大家继续讨论,这节课我们只讨论前三个因素。

  如何来改变这些因素,在研究其中一个量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待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出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怎样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

  提醒学生注意要如何拉动弹簧测力计?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要求学生注意,用弹簧测力计拉的时候,一定要沿着水平方向。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时,木块做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根据实验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各研究一个猜想。自己的研究完后可任选其他猜想进行实验。并把收集数据的数据填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⑶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动手实验,并完成表格。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⑷分析论证: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看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⑸得出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无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还是有害的?(学生自由辨论,两分钟时间)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于有益摩擦,要想方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想方设法减少它,有什么方法呢?学生阅读科学世界。进行讨论、总结。

  增大有益摩擦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学生展开想象,讨论回答。

  5、课堂小结(略)

  作业:观察自行车的结构,找出与摩擦有关的地方。

《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7篇

  “摩擦力”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  1.在摩擦力的定义中,“相对运动”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通过两次海绵实验(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解决了这个问题。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如果让学生无目的猜想,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速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运动的方向等,由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本身就是有争议的谜团,它与以上因素的关系要解释清楚并不容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无法接受,但要是不让学生猜想,直接探究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又太牵强。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和增大摩擦力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解决办法归纳分类,自己形成假说,顺理成章地找出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  3.在实验验证摩擦力与压力、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为了节约时间,保证实验质量,明确实验目的,采取分领课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小游戏──拨河比赛。  师:一人抓一头,用力握住不锈钢管(一端事先抹上洗洁净)。(采访失利方)说说你失败的原因?  生:太滑了。  师:(采访胜利者)你这边滑不滑?  生:不滑。  师:除了自己的力量,还有什么力帮了你的忙?  生:摩擦力。(若说不出,就转问“大家认为呢?”)  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书:12.3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定义(方向、作用点)。  师: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大小、方向、作用点。  板书: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海棉实验: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  推动过程中,海棉在水平方向上,除了受推力,还受什么力?摩擦力对运动起什么作用?摩擦力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再演示海棉实验。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  海棉还受到摩擦力吗?何以见得?它对运动起什么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  生:(讨论后填空)  师:能不能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它对运动的作用,给它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后说出答案)  师:(出示定义;学生齐声朗读)  2.摩擦力的大小。  师:你见过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讨论后举例)  师:既然大家这么熟悉摩擦力,帮我解决几个问题吧!  问题1:小明新买了一瓶果酱,可是瓶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你有几种办法把它拧开?  问题2。小华做航模时需要把木块的一条棱锉掉,操作要领是什么?  问题3:攀岩活动中怎样做才能顺利到达顶峰,而不滑下来?  问题4:妈妈买了几条泥漱,小红捉的时候发现很滑,怎么做才能把泥漱抓起来?  板书: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讨论、实验,写解决办法,贴到黑板上展示。)  师:这些增大摩擦力的办法,哪几种实质是一样的?实质是什么?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大胆说出你的假说!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压力、粗糙程度  师:若要增大摩擦力,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使接触面粗糙,增大压力  师:举个例子。  师:有时还需要减小摩擦力,逆向思维,看减小摩擦力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  师:实际上我们通过对具体办法的归纳分类,已经得出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粗糙程度、压力有关的假说。但是,假说仅仅是一种可能,不一定成立!应该怎样来检验?  板书:形成假说  生:做实验。  板书:实验验证  师:你想怎么测摩擦力?友情提示:1.怎么测量摩擦力?  (学生讨论后上台演示:弹簧秤拉木块)  师:说出操作要领和原理。  生:匀速、水平、二力平衡。  师:友情提示:2.我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应采取什么方法处理?  (学生讨论说出“控制变量法”。即: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观察摩擦力大小或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观察摩擦力大小。)  师:得到了哪两个课题?  生: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师:友情提示:3.怎样改变压力,观察摩擦力?怎样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观察摩擦力?  (学生思考讨论,但不回答)  师:小组讨论选择你们想探究的一个课题,动手实验,并写出探究报告,一会儿上台展示。  (学生讨论、实验、填写报告)  (请做完的小组上台演示实验,展示数据,说出结论。其他小组注意观察,看有无不规范之处,有无更好的做法。)  (一个小组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评估)  师:同一个实验,方法有没有不一样的?大家同意他们的结论吗?能否提出小建议?展示其他小组的报告,分析数据。  (同样处理第二个课题)  师:谁能概括说出总的结论?  生: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这个结论能不能证明我们的假说?  板书:得出结论、箭头、假说成立  三、拓展探究  师:(再次演示海棉实验)怎样利用刚才的结论减小摩擦?  生: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  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回答)安轮子。  师:轮子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属于另一种摩擦,叫做滚动摩擦。我们今天研究的叫做滑动摩擦。  板书: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哪个大?  (学生猜想)  师:拿出数据来证明!  (学生讨论实验得出结论)  师: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讨论举例)车轮、溜冰鞋、轴承…  师:摩擦还能更小吗?  假如它是一列火车,想通过减小摩擦力来提速,怎么办?  生:磁悬浮列车。(它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使接触面分离,来有效减小摩擦。)  师:除了磁悬浮,还有什么方法能使接触面分离?  生:气垫船(利用船底与水面之间的一层空气垫来减小摩擦力),润滑油…  师:(点击课件)拓展探究:减小摩擦力。你能总结出减小摩擦力的几种方法吗?  (学生讨论回答)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讨论回答)f的方向、作用点、大小的影响因素、增减方法…  师:应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控制变量法(探究f的影响因素)…  师:(点击课件)看看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探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才能不断提高。  (说明:一般的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本节课采取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类、形成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方法,使学生不用漫无目的地猜想,直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假说。)  五、布置作业  1.小论文:“没有摩擦的世界”(点去课件)图片:无摩擦王国。  2.(击课件)小明说摩擦真讨厌,因为要推动地板上笨重的箱子得费很大的力气!小华不同意了,说浴室的地板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多亏有摩擦,放上一块浴垫就不会摔跤了!  摩擦究竟利大?弊大?你支持谁的观点,赶快回家搜集资料吧!下节课我们要开一个辩论会!  【板书设计】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教案设计示例》 (精拣2篇)

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教案设计示例(通用2篇)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教案设计示例 第1篇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用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精简2篇)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1篇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场对通电

《《电功率》教案设计》 (精简16篇)

《电功率》教案设计(精选16篇)《电功率》教案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定义、计

《变阻器》 (精简14篇)

变阻器(精选14篇)变阻器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滑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

《第十一章》 (精简2篇)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精选2篇)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1篇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