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2.2》 (精简14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 相关推荐

2.2 光的反射(精选14篇)

2.2 光的反射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 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

  2. 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2、发现新问题.

  3、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见解.

2.2 光的反射 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

  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 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定律.

  2. 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现象,对于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2、发现新问题.

  3、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见解.

2.2 光的反射 第3篇

  一、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所以本节课首先为突出这一点而精心设计了一套演示实验器材,便于学生猜想,并引导学生实验。另外还有大量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等──实验是最丰富的语言,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主要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类型

  主要器材

  主要目的

  说明

  射击比赛1

  全体学生参与

  激光手电、靶子。

  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下个实验

  射击比赛2(反射后击中目标)

  全体学生参与

  比上面多一块平面镜

  引出光的反射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1

  全体学生参与

  可折叠的纸板,平面镜及激光手电,量角器

  精确研究“两角相等”及共面问题

  “找眼睛”

  全体学生参与

  直立的一块较大的平面镜。

  引出“光路可逆”

  体会通过反射看到眼睛是相互的

  射击白纸与平面镜

  学生参与演示

  激光手电、白纸和平面镜

  通过光斑的亮暗引出两种反射

  幻灯片分别投射到白布和平面镜上

  演示

  幻灯机,盖有白布的大平面镜充当银幕。

  比较两种反射

  2.谁都明白,人在竞争中最富激情,本节课就利用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象范围里展开竞争来充分调动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光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物理随手拾来像“光污染”、“黑板反光”等,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

  二、主要创新点

  1.实验教具的创新自然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制的光的反射实验模型装置如图。中间的空心塑料管长约0.4米,直径约1.5厘米(另两根与它尺寸相同),下用铁丝圈作底座支撑,使之竖直悬起;左右两根安装在长方体木块上,其倾斜角度可通过连接处灵活方便地调节,喷成红色,并可附上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其中一根的上方管口插入一个市面常见的激光棒,可使激光从管中通过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

  演示实验时,从一根管口射出的激光,经下方平面镜反射后,通过调节另一根管,使反射的激光再从中射出,于是,三根管便分别代表了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反射现象可形象化,具体化。

  2.详略的处理:重点突破 “等角”的问题,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后已无须多言,通过学生的探究可以有很多发现,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水到渠成。

  3.节奏问题: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合理分布一节课的“闪光点”,是始终吸引住学生的关键。本节课开始部分的射击比赛引题、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两线异边”和“两角相等”、中间部分的从镜中相互找眼睛的自由活动(体会光路可逆)、激光枪射击并排的白纸和平面镜、结束部分的“光污染”、幻灯机投出的生动清晰的卡通画在白纸揭开时,从剩下的平面镜上忽然“消失”等等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合理穿插,使整节课高潮迭起,避免了“龙头蛇尾”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

  1.模型演示法: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突破性模型装置是帮助学生最直观的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关键。

  2.竞赛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展开竞争,激发兴趣。

  3.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引导、归纳教学过程。

  教学器材:能发出激光的手枪一把,平面镜、白纸板各一,实验报告一生一份、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与学生交流)

  师:学习是快乐的,我们获取知识,去探索、去发现,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应该其乐无穷,让我们快乐的踏上科学探究的旅程。(投影出示:让我们快乐的去探索……)

  首先,我们今天来个射击比赛。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用手中的激光手电射击屏幕上的字,每组射击一个字,看哪个组射击得更准?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用到了上一节课中我们学到的什么知识?(要先划分好小组)

  (学生兴趣高涨, 各组很快射准了目标,并回忆起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师:难分高下,都很好。下面再来比赛一场:我要求把激光手电对着桌子上的镜子,最后光斑准确地击中靶心者胜利。

  (增加了游戏难度,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这一现象,并让同学们回忆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光的反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很好,光的反射现象是很普遍的现象,你想知道光的反射的哪些知识?

  (学生带着兴趣提出他们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师:好,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

  (激光棒发出激光,射到平面镜上)

  师:同学们看到光了吗?光看都看不到,我们怎样来找规律呢?

  (同学们积极的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找办法)

  师生共同总结:让光从一根管中穿出来,这根管就相当于光线?

  师:好,现在看得见了吧(拿出第二根管)。你能让反射光从管中穿出来吗?请位同学上台来做一下?

  学生上台操作(学生的初步猜想)

  师:为了便于观察(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我就再加上一条线(拿出第三根管,边说边放)──经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一条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法线。

  师:一下子给出了这么多新概念,是不是有点混了?好,我们来一齐梳理梳理。

  (请同学们各条光线起名字)

  很美的图案,规律就蕴含在其中了,谁说说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猜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发现的两侧,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界随入射角的变大而变大。

  (说明:在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这也是重视实验情景设计的价值所在)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出来的。因此,同学不妨讨论一下,我们能否利用身边的或讲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对不对呢?

  生:(讨论、设计,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说明: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一来,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作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宜之计。)

  实验结束后,请一组同学将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根据实验,你认为光的反射遵循哪些规律?

  生:(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并总结得出的结论,下面的学生补充)

  师生总结并展示课件。

  师:讨论你的结论和课本上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合理?为什么?

  师: 下面一段时间,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探究过程,想想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怎样进一步改正这些不足?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还有那些发现?彼此交流一下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开始!

  生:(反思,交流,上台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有的组发现了光反射的可逆现象)

  (说明:如果存在多个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归纳与讨论。因为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所以,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师:这种逆向传播,我们叫它“光路可逆”。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每个同学通过前面的镜子,你看到了谁的眼睛,做完后,同学之间下位交流。

  师:好的,请你自学学习资料上的小知识。

  请认真阅读以下小资料:

  如何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 (1)首先找到入射点,过入射点做反射面的垂线为法线,法线要画成虚线。(2) 找出入射角,并量出入射角的大小(3)过入射点和法线做一角,使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4)在反射方向上标上箭头表示方向。

  然后分两组完成光路图,做完后小组间交流,并思考有什么不同。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将课件屏幕中的卡通片位置放于一平面镜后,卡通片消失),结合刚才你的作图,请你自学课本加以解释。

  师:请大家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1.假如光线不能够被反射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为加强反射,到处都用平面镜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再一次发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光反射的重要性,及光污染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请思考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探究报告

  探究课题:

  猜想:

  探究记录:

  实验过程中,我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2 光的反射 第4篇

  一、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所以本节课首先为突出这一点而精心设计了一套演示实验器材,便于学生猜想,并引导学生实验。另外还有大量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等──实验是最丰富的语言,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主要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类型

  主要器材

  主要目的

  说明

  射击比赛1

  全体学生参与

  激光手电、靶子。

  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下个实验

  射击比赛2(反射后击中目标)

  全体学生参与

  比上面多一块平面镜

  引出光的反射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1

  全体学生参与

  可折叠的纸板,平面镜及激光手电,量角器

  精确研究“两角相等”及共面问题

  “找眼睛”

  全体学生参与

  直立的一块较大的平面镜。

  引出“光路可逆”

  体会通过反射看到眼睛是相互的

  射击白纸与平面镜

  学生参与演示

  激光手电、白纸和平面镜

  通过光斑的亮暗引出两种反射

  幻灯片分别投射到白布和平面镜上

  演示

  幻灯机,盖有白布的大平面镜充当银幕。

  比较两种反射

  2.谁都明白,人在竞争中最富激情,本节课就利用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象范围里展开竞争来充分调动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光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物理随手拾来像“光污染”、“黑板反光”等,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

  二、主要创新点

  1.实验教具的创新自然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制的光的反射实验模型装置如图。中间的空心塑料管长约0.4米,直径约1.5厘米(另两根与它尺寸相同),下用铁丝圈作底座支撑,使之竖直悬起;左右两根安装在长方体木块上,其倾斜角度可通过连接处灵活方便地调节,喷成红色,并可附上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其中一根的上方管口插入一个市面常见的激光棒,可使激光从管中通过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

  演示实验时,从一根管口射出的激光,经下方平面镜反射后,通过调节另一根管,使反射的激光再从中射出,于是,三根管便分别代表了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反射现象可形象化,具体化。

  2.详略的处理:重点突破 “等角”的问题,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后已无须多言,通过学生的探究可以有很多发现,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水到渠成。

  3.节奏问题: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合理分布一节课的“闪光点”,是始终吸引住学生的关键。本节课开始部分的射击比赛引题、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两线异边”和“两角相等”、中间部分的从镜中相互找眼睛的自由活动(体会光路可逆)、激光枪射击并排的白纸和平面镜、结束部分的“光污染”、幻灯机投出的生动清晰的卡通画在白纸揭开时,从剩下的平面镜上忽然“消失”等等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合理穿插,使整节课高潮迭起,避免了“龙头蛇尾”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

  1.模型演示法: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突破性模型装置是帮助学生最直观的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关键。

  2.竞赛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展开竞争,激发兴趣。

  3.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引导、归纳教学过程。

  教学器材:能发出激光的手枪一把,平面镜、白纸板各一,实验报告一生一份、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与学生交流)

  师:学习是快乐的,我们获取知识,去探索、去发现,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应该其乐无穷,让我们快乐的踏上科学探究的旅程。(投影出示:让我们快乐的去探索……)

  首先,我们今天来个射击比赛。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用手中的激光手电射击屏幕上的字,每组射击一个字,看哪个组射击得更准?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用到了上一节课中我们学到的什么知识?(要先划分好小组)

  (学生兴趣高涨, 各组很快射准了目标,并回忆起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师:难分高下,都很好。下面再来比赛一场:我要求把激光手电对着桌子上的镜子,最后光斑准确地击中靶心者胜利。

  (增加了游戏难度,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这一现象,并让同学们回忆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光的反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很好,光的反射现象是很普遍的现象,你想知道光的反射的哪些知识?

  (学生带着兴趣提出他们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师:好,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

  (激光棒发出激光,射到平面镜上)

  师:同学们看到光了吗?光看都看不到,我们怎样来找规律呢?

  (同学们积极的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找办法)

  师生共同总结:让光从一根管中穿出来,这根管就相当于光线?

  师:好,现在看得见了吧(拿出第二根管)。你能让反射光从管中穿出来吗?请位同学上台来做一下?

  学生上台操作(学生的初步猜想)

  师:为了便于观察(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我就再加上一条线(拿出第三根管,边说边放)──经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一条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法线。

  师:一下子给出了这么多新概念,是不是有点混了?好,我们来一齐梳理梳理。

  (请同学们各条光线起名字)

  很美的图案,规律就蕴含在其中了,谁说说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猜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发现的两侧,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界随入射角的变大而变大。

  (说明:在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这也是重视实验情景设计的价值所在)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出来的。因此,同学不妨讨论一下,我们能否利用身边的或讲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对不对呢?

  生:(讨论、设计,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说明: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一来,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作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宜之计。)

  实验结束后,请一组同学将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根据实验,你认为光的反射遵循哪些规律?

  生:(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并总结得出的结论,下面的学生补充)

  师生总结并展示课件。

  师:讨论你的结论和课本上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合理?为什么?

  师: 下面一段时间,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探究过程,想想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怎样进一步改正这些不足?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还有那些发现?彼此交流一下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开始!

  生:(反思,交流,上台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有的组发现了光反射的可逆现象)

  (说明:如果存在多个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归纳与讨论。因为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所以,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师:这种逆向传播,我们叫它“光路可逆”。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每个同学通过前面的镜子,你看到了谁的眼睛,做完后,同学之间下位交流。

  师:好的,请你自学学习资料上的小知识。

  请认真阅读以下小资料:

  如何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 (1)首先找到入射点,过入射点做反射面的垂线为法线,法线要画成虚线。(2) 找出入射角,并量出入射角的大小(3)过入射点和法线做一角,使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4)在反射方向上标上箭头表示方向。

  然后分两组完成光路图,做完后小组间交流,并思考有什么不同。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将课件屏幕中的卡通片位置放于一平面镜后,卡通片消失),结合刚才你的作图,请你自学课本加以解释。

  师:请大家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1.假如光线不能够被反射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为加强反射,到处都用平面镜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再一次发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光反射的重要性,及光污染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请思考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探究报告

  探究课题:

  猜想:

  探究记录:

  实验过程中,我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2 光的反射 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

  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 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定律.

  2. 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现象,对于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2、发现新问题.

  3、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见解.

2.2 光的反射 第6篇

  2.2 光的反射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

  1.光反射的规律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例:下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投影仪胶片。

  (1)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

  (2)如图,画出反射光线,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大?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

  演示四:把几根大头针垂直插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行。(图略)

  强调: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四、归纳总结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课外作业

  指导书24页。

  五、课后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光的反射 第7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

  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 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定律.

  2. 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现象,对于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2、发现新问题.

  3、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见解.

2.2 光的反射 第8篇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现象。

  (2)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题引入

  师: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另一种物质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猜想:反射回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实验探究]打开玩具激光笔,让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笔上方放一张白纸。

  师:这次同学们又观察了什么现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来,因为上方的白纸上呈现了一红色光斑。

  [实验探究]用一幻灯机将幻灯片的图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从墙上看到图像?

  生:屏幕将幻灯机投射出来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发光的,你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我?电影、幻灯的幕布为什么总是用粗糙的白布来制作?为什么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呢?

  [设置疑问,激励思维。](学生思考,议论)(教师不作定论)

  师:这些问题都跟有关,学习和研究了规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

  二、 新课教学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什么现象叫做?

  生: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

  师:请同学们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属于现象。

  生: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

  师:以上的实验,我们都可以用光路图来表示。

  (板书画图,并讲解)

  反射面:MM’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让学生装观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镜面三者间的位置关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镜面的同一侧,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线的两侧。

  师: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束会有什么变化?

  生:反射光束也会向法线靠拢。

  师:对不对呢?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向法线靠拢,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师:根据上面实验的现象,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来回答: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法线位置时,反射光束与法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生:变大。

  (演示实验,证明其正确)

  师:猜想一下,在中,会不会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会。

  师:谁来上讲台,演示一下。

  (学生上讲台演示,存在重合)

  师: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通过观察:入射光束与反射面垂直时。

  师:这时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 (2)90°

  (教师强调入射角的定义,明确当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时,即与法线重合无夹角,故i=0°,此时反射角r=0°)

  师:在刚刚的实验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怎样变化?

  生:也变大。

  师:(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猜想:可能会相等吧。

  师:如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来探究。

  师:如何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后,再阅读课本P39实验与记录。

  [演示实验]

  器材:教学激光演示仪

  步骤:(1)在激光仪的分度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师:根据实验情况,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就是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板书)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漫反射”内容)

  师:光不仅射到平面镜上会反射,射到所有的物体上都会反射。如光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属面上都会反射;光射到墙壁、衣服上都会反射。反射时都遵循我们总结的反射规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况不一样。这种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师布置课后实验:试一试在家里,晚上关灯,将一小平面镜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

  正对着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哪个显得亮?

  (让猜想一下,教师不作定论,明天课前交流。)

  三、 请你来总结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实验。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3、今天你证实了多少个猜想是正确的,多少个猜想是错误的。

  四、 巩固新课

  1、请一位学生讲述反射规律的内容

  2、请同学们看着挂图,分别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五、 布置作业

  教学说明:

  本节课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科学探究式方法得出。

2.2 光的反射 第9篇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

  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2)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方法提示】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例题1】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

  d.日食、月食的形成

  【解析】

  因为阳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才沿直线传播,而大气层并不均匀,靠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密度较大,越往高空越稀薄,因此光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折,像天上星星会眨眼;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夏日的晴天,站在马路边看到路上行驶的汽车飘忽不定等现象,都是由于空气密度在不断地变化,而引起光的传播方向不断变化而造成的,所以选项b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此题正确答案是b。

  由此题可以看出:(1)人要想看见物体,必须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才能引起视觉。(2)月食、日食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重要现象。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题2】如图1所示,光线与镜面成300角投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与入射角夹角为多大?若把镜面旋转10º,入射光线不变,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又为多大?

  【解析】

  如图2所示,先作法线,确定入射角为60º,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二倍的入射角,等于120º。

  当镜面发生旋转时,由于题目没有制定旋转方向,因此可能有两种转动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如图3所示,若镜面顺时针转10º,则法线也顺时针转10º,使入射角增大10º,为70º;故两线夹角为140º;此时反射光线转动的角度为2×10º=20º。若镜面逆时针旋转10º,同理可知入射角将减少10º,两线夹角为100º。

  由此题看出:在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时,转动镜面,若镜面转过θ角,则法线转过θ角,反射光线将变化2θ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或减小2θ。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

  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

  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例题3】如图4所示,请画出这位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足球的光路(只画一条光线即可)

  【解析】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法确定足球的虚像位置。可过足球(球心o)向平面镜镜作一垂线,使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等距的。由于人眼感觉光好像是从足球的虚像o/上射来的,故连接人眼

  p与虚像o/,交平面镜于一点a,其实a点即为入射点,ap即为反射光线,因此ap要画成实线并带箭头(而o/a不是实际光线,要画成虚线)。最后连接oa即为入射光线。由此看来这位同学能看见足球是由于从足球上“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眼。

  此题首先利用对称法找到虚线,然后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确定了光路。属于对称法解题的第一种和第三种类型。

  【对应训练】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

  a.太阳、月亮 b.月亮、恒星

  c.太阳、点燃的蜡烛 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手影游戏 d.穿过森林的阳光

  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

  4.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

  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7.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9.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

  【参考答案】

  1.c 2.a 3. 0°90°60° 4. 3.8×105 5.d 6.略 7.略 8. 10:51 9.略

2.2 光的反射 第10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

  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 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定律.

  2. 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现象,对于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2、发现新问题.

  3、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见解.

2.2 光的反射 第11篇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现象。

  (2)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题引入

  师: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另一种物质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猜想:反射回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实验探究]打开玩具激光笔,让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笔上方放一张白纸。

  师:这次同学们又观察了什么现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来,因为上方的白纸上呈现了一红色光斑。

  [实验探究]用一幻灯机将幻灯片的图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从墙上看到图像?

  生:屏幕将幻灯机投射出来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发光的,你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我?电影、幻灯的幕布为什么总是用粗糙的白布来制作?为什么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呢?

  [设置疑问,激励思维。](学生思考,议论)(教师不作定论)

  师:这些问题都跟有关,学习和研究了规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

  二、 新课教学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什么现象叫做?

  生: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

  师:请同学们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属于现象。

  生: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

  师:以上的实验,我们都可以用光路图来表示。

  (板书画图,并讲解)

  反射面:MM’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让学生装观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镜面三者间的位置关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镜面的同一侧,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线的两侧。

  师: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束会有什么变化?

  生:反射光束也会向法线靠拢。

  师:对不对呢?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向法线靠拢,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师:根据上面实验的现象,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来回答: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法线位置时,反射光束与法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生:变大。

  (演示实验,证明其正确)

  师:猜想一下,在中,会不会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会。

  师:谁来上讲台,演示一下。

  (学生上讲台演示,存在重合)

  师: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通过观察:入射光束与反射面垂直时。

  师:这时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 (2)90°

  (教师强调入射角的定义,明确当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时,即与法线重合无夹角,故i=0°,此时反射角r=0°)

  师:在刚刚的实验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怎样变化?

  生:也变大。

  师:(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猜想:可能会相等吧。

  师:如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来探究。

  师:如何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后,再阅读课本P39实验与记录。

  [演示实验]

  器材:教学激光演示仪

  步骤:(1)在激光仪的分度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师:根据实验情况,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就是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板书)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漫反射”内容)

  师:光不仅射到平面镜上会反射,射到所有的物体上都会反射。如光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属面上都会反射;光射到墙壁、衣服上都会反射。反射时都遵循我们总结的反射规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况不一样。这种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师布置课后实验:试一试在家里,晚上关灯,将一小平面镜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

  正对着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哪个显得亮?

  (让猜想一下,教师不作定论,明天课前交流。)

  三、 请你来总结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实验。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3、今天你证实了多少个猜想是正确的,多少个猜想是错误的。

  四、 巩固新课

  1、请一位学生讲述反射规律的内容

  2、请同学们看着挂图,分别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五、 布置作业

  教学说明:

  本节课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科学探究式方法得出。

2.2 光的反射 第12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

  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 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定律.

  2. 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现象,对于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2、发现新问题.

  3、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见解.

2.2 光的反射 第1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

  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 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定律.

  2. 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现象,对于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2、发现新问题.

  3、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见解.

2.2 光的反射 第14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 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

  2. 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2、发现新问题.

  3、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见解.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磁生电”,》 (精简3篇)

“磁生电”,(精选3篇)“磁生电”, 第1篇  课题  第九章:电与磁 第七节:磁生电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 (精简4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精选4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

《第四节重力》 (精简2篇)

第四节重力 教案设计(精选2篇)第四节重力 教案设计 第1篇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  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

《《透镜》教学设计》 (精简16篇)

《透镜》教学设计(精选16篇)《透镜》教学设计 第1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精拣2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通用2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第1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