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初二地理上册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9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6小时前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精选19第)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由《话说长江》剪辑的《长江之歌》

  每每听到这首深情的赞歌,我的心都如同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长江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时至今日,长江依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长江,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出示板书课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4~49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长江行程万里,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景观图,行走长江,做一次考察旅行,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指导学生读图,明确长江的概况。

  1.阅读教材45页2.34长江流域水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2.结合中国政区图,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干流的形状象大写的英文(V+W),干流全长6300千米,长度居我国第一。

  投影“我国主要河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比较表”,提问,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请学生结合投影资料说明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长江在这三个方面是全国之最,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江流量为什么是全国第一?讨论得出结论:长江所流经的地区是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它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被誉为“黄金水道”。那么长江哪些河段的水能最为丰富呢?哪些河段适合开发航运?长江的开发需要我们按长江不同河段进行科学考察,合理开发。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要进行科学地分析,还需借助教材46页2.35“长江干流剖面图”。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目前开发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请学生阅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继续读图,请同学们查找长江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

  (在长江干流的形状版图上强调两个水电站位于V和W之间)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长江航运(教材46页2.36长江航运图)主要集中在下游,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实现“铁水联运”,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水道”。“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除了使通航受阻外,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讲解,荆江河段水位高出两岸的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水流不畅,容易积水,造成洪灾。荆江河段(教材47页2.37三峡工程和2.38荆江治理图)是长江洪灾最严重的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与蓄水相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水区建库后,可以控制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运用黄河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xx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探究讨论,大家掌握了读图的方法,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山削翠,流水潺潺,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

  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南北、东西差异,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国水资源从时间 配上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 资料,学生举例并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我国将水和径流的季节、年季节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教师展示我国各地水资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

  板书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4)如何缓解我国的缺水状况?(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资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明确: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兴修水库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学生我们周围的水库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理解水库的作用。)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滦入津、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工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仅为世界水平的1/4,总体上我国缺水情况日益加剧。然而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水污染和是浪费的状况也很严重,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状况?(学生回答)引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话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角色扮演: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从角色出发,谈谈如何节约用水,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水利工程师、政府官员、造纸厂厂长、家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寻找节水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节水是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需要进行的共同的工作。节水是社会问题。)

  明确:

  A、我国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规;?有偿使用;?制定“中国水周”;?制定“节水标志”。

  B、农业节水: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给学生。

  C、工业节水: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了解。

  D、城市节水:简单了解。

  E、家庭节水:调查学生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

  F、出示节水标志,并通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约水资源。)

  (6)动画“没有水我们还有什么”。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播放音乐:《竹林晨曲》。

  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2、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理想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这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相信我们会走得很远。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5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媒体:

  有关寒潮、台风和旱涝灾害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等。

  课时安排:

  本节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习上一节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的气候灾害。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

  (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

  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思考以下问题:

  (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

  (2)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

  (3)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

  (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一致。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的见解,通过小组学习、代表发言的形式使意见统一起来,可以概括为:

  寒潮造成范围广大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出示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2、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4、生活中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二)难点

  1、工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保护水资源。

  2、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拍卖———失去了才知道她的珍贵(视频主要内容为拍卖1清代玉观音价格:200000元,拍卖2植物价格:5000000元,天然水:无价———珍惜现在,保护未来)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对,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水资源。

  讲授新课

  篇章一:欣赏篇———感恩水资源

  资料1:据科学家研究,一个人如果停止喝水,最多能活7天,而一个人不吃饭虽然也会饿死,但只要有水喝,至少可活30多天。国外曾有10多个探险者作过空腹旅行的尝试,即只喝水,不吃饭,身上还要背十几千克重的东西,每天步行几十千米,但都活了30多天还没有死亡。

  资料2:人类对水的需要(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

  【小结】人类在日常生活农业工业等方方面面都要利用到水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

  篇章二:概况篇———了解水资源

  师: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CAI】水资源的定义

  【CAI】地球上的`水体示意图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地球上的水体示意图”分析获得结论

  小结: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师: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量的比例非常小,那么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

  【CAI】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图

  师:从世界范围而言,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

  生:(读图回答)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CAI】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

  师:就我国而言,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

  生:(读图回答)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上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黄淮海流域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从时间分布上看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CAI】资料:

  【提问】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什么问题?

  (答: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

  篇章三:忧患篇———担忧(中国)水资源

  【CAI】漫画:“就地取材”

  师: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对于珍贵的水资源,人们又是怎么对待它的呢?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及工业对社会经济各部分的作用。

  2、借助地图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规律,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简单分析其分布的原因。

  3、依据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据图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规律。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工业的作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初步掌握阅读分析材料的方法。

  2、通过阅读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和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图,进一步熟悉读图析图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的分布。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难点: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中国制造”的公益广告):同学们观看视频,讨论视频反映了我国哪种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

  教师:我国工业发展很快,很多发达国家都在惊呼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及分布的相关知识。学生:工业发展。探究新知:

  板书: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农业的相关知识,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教材第100页工业生产的实例,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小组一:探究汽车的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阶段。小组二:探究服装的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阶段。

  教师(精讲点拨):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过程。同学们分析的开采铁矿就属于开采自然资源的过程,需要注意对农产品的收集,如采摘棉花,不属于工业生产,而属于农业生产。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张梦同学的家,任选一种工业产品,对其按照教材第102页活动第1题的形式进行“追根溯源”。

  教师: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能够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帮助,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页图文内容,说明材料中提到了工业对什么部门提供了帮助。教师:我国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产品生产上还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工业,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教师(承转):要想使我国工业更快地发展,就需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规律,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

  板书: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随着我们工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同学们阅读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合作完成教材

  第104页活动第1题。

  (1)读图讨论我国工业分布的东西差异。

  (2)在图中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3)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主要的工业中心。

  教师(精讲点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地区是我国工业中心集中、工业发达的地区,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上海。在东部沿海地区自北向南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分别是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教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学们通过完成下列题目来探究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的分布规律。

  (成果展示教材第104页活动第2题答案)

  (1)工业中心密集地区一般人均工业总产值高,工业中心稀疏地区一般人均工业总产值低。

  (2)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均工业总产值比山东省高。

  板书:

  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教师:同学们知道你们周围有哪些产品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吗?

  教师:对,这些都属于电子信息类产品,高新技术产业还包括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同学们分析教材第105页图4、23,分析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是多少,是2000年的.多少倍。

  教师(播放我国卫星、纳米技术等视频资料):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5页图文内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同学们还可以阅读教材第107页活动题内容,进一步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贡献。

  教师(展示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呢?同学们读图分析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规律。

  教师(精讲点拨):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因此在教育发达、科技力量雄厚的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比较集中,大中城市一般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密集,而中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较少。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北京的中关村,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107页“阅读材料”,了解中关村的相关内容。

  效果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工业生产的含义及重要性,了解了我国工业的分布,知道了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及分布。工业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对社会经济各部分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工业中心多分布于东部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四大工业基地是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主要依附于大中城市。

  布置作业:

  东部地区稠密沿海四大工业基地

  长江沿岸主要工业中心板书设计:工业我国工业的分布

  四部地区稀疏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就分布规律

  工业生产的含义工业及其重要性

  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培养学生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和《中国人口的增长》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十分拥挤.

  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同学们或许只是从平时这些小事中深感我国人口之多,但具体深入的情形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教师指导读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根据人口增长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1)我国人口基数大.2000年有12.66亿,2010年达到13.40亿.

  (2)增长速度过快.由该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2.学生讨论: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1982年至2010年人口增长曲线明显变缓,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算一算,想一想

  结合课本P12图1.11和图1.1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对你的成长有没有影响?

  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低;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

  4.用一系列漫画(或做成课件)分析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影响:

  (1)第一幅画:原始自然环境,其中有森林、草场、河流、小鸟等各种动物,有一个人在一小块田地里劳作.

  (2)第二幅画:若干年后,人口数量增加,环境不变,如果人们要生存,他会怎么做?(完全自然条件下,没有现代科技)(砍树、开荒)

  (3)第三幅画:如果人口继续增加,人们如何生存?生活水平如何提高?

  (4)第四幅画:此地变成一片沙漠,人类离开生活栖息地,另寻生存环境;人们生活水平还能提高吗?

  此四幅漫画说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经济产生的影响.回到第二幅漫画,提问:如果人们不通过开荒增加耕地,能不能采取其他方式来养活自己?(依靠提高单产来解决).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5.举例说负面

  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补充更多的实例.

  学生回答提要: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世界排名靠前,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GDP仍较低……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人口东多西少

  1.读教材P13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从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画一条直线,将我国划成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和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提问:为什么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要大?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可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来总结.

  2.(师问)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生答)东部的江苏省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沿海,基础设施好,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而青海位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

  3.(讨论、交流)针对课本P14“活动2”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政府应加强管理并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四、课外作业

  1.【人口调查汇报】请各活动小组的代表介绍你们所作的村组的人口资源调查,提供以下数据: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2.【分析】说说家乡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人口密度大,有的村组每平方千米超过千人.)

  3.【举例】这种人口状况给家乡带来的不利影响.(学生回答:人多,耕地少,农民增收难;农村闲散人员多,麻将泛滥,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村镇进入入学高峰期,教师缺编,教学设施落后,大班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4.【想一想】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同学认为根本的解决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于国于乡于己都有利.)

  5.【宣传活动】近期进行一次“介绍计划生育好处,唤起民众的人口忧患意识”的宣传.(说明: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黑板报等,要以浅显的道理,身边的鲜活事例,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宣讲.)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提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

  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熟记较多的地形区名称。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二、新课教学

  (一)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设疑导读

  (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看图学新知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请对照图2.2)。

  (1)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山巔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2)平原: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如东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环抱中。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下面让我们对照图2.3来分析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面积比例。

  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达到70%.这说明山区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广大的山区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发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条件。请同学们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考虑山区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

  (二)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我国有众多的山脉,请同学们首先阅读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让我们从图中找出一些规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生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2)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

  (生答)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马拉雅山。

  大家看看,在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脉比较多呢?(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

  2.完成课本P25“活动2”和“活动3”.

  我们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别连线。

  连线以后,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盆地、高原、平原等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三、课外作业

  此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五种地形,同学们下课后去调査一下我们家乡所处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进而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等;害:洪水灾害等。

  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出示板书课件第三节-河流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2~44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教材42页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结合教材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从源头到下游的方向指或观察。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为什么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因素带来了影响?

  【学生回答】是降水。仔细读图,你会发现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我国东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我国西北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很大;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水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度,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滥成灾,在枯水期,水量减少,人们生活用水能以满足,轮船不能正常航行。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河流有无结冰期是以哪条线为界?主要影响结冰期的因素是什么?

  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冬季无冰期。

  以下面四条河为例,教材43页图2.31,注意这四条河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江、西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这幅图是什么图?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能用来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样分析?水量、水位、汛期、结冰期。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风,降水少。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黄河、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

  3.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教材44页阅读材料)。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水量

  汛期

  结冰期

  含沙量

  秦岭—淮河以北

  较小

  较短

  有

  大

  秦岭—淮河以南

  丰富

  较长

  无

  小

  外流河共性

  大

  夏季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么,“众多”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578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57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57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主要是因为解放后,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才开始下降.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活动)大屏幕展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讲述)人是生产者,但同时人也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正如表中所列内容,我国每年的新增财富中,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

  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所以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大屏幕展示投影片明确重点):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请大家读P11页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1.10“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思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会带来哪些好处.

  (教师归纳小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2.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我国的粗文盲率为6.72%,比1990年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承转)我国不仅人口多、增长快,而且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区也不平衡.

  (板书)三、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

  (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国家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亿)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960 12.95

  俄罗斯1700 1.5

  美国930 2.5

  让学生计算我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的人口平均密度并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平均密度情况.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人口密度达12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不仅如此,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密度还有很大差异,同学们阅读P14图1.12“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说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大,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小?

  (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我国人口密度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黑河——腾冲一线,观察:

  (1)此线东南和西北的人口密度有何不同?

  (2)找出成都、上海、武汉、北京的人口密度大约在多少人以上?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多少人以下?

  (3)东部和西部的人口、面积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是多少?

  (4)总结一下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有些地方可达500~600人/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东部多,西部少.

  (活动)学生讨论:

  (1)人口东西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从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讨论)

  (2)能否用迁移的方法改变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从人口分布应与生存环境相适应角度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引发争论,教师给以鼓励并小结.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四方面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板书

  一、人口数量

  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三、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后面的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区域地理的学习都非常有利,所以我对本节内容及时给以巩固。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图、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在技能训练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三、设计思想

  结合我们中考的大纲要求,这章节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本章节,在这章节中我认为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而知识和能力的实现比较难。因此,在落实知识目标方面,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培养能力的目标方面,我重点训练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以及通过阅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气候特点的技能。由于我们学校学困生人数所占比重大,因此,问题的设计尽量简单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由于本节中有些知识点是年年中考必考的,因此在复习时特别强调。

  四、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六、教学过程

  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

  导入:播放几张反映气候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图片。以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探究一: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

  互动一:出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共同分析、归纳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出示)阅读等值线图的步骤是:

  (1) 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2)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3)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

  (4) 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练习一)阅读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让学生根据以上方法阅读“7月份气温图”,总结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从而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1)夏季最北的气温在 ℃以下,最南的气温在 ℃以下,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 ℃。

  (2)与1月等温线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 (密集或稀疏)。说明夏季我国气温南北温差 (大或小)。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3)等温线在 出现向南的弯曲,并且 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4)泉州夏季气温大约是 ℃。

  互动二: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观察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对应关系。

  小结:(学生完成练习二)归纳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探究二:我国降水分布特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

  互动一: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在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相吻合,加深秦岭-淮河自然地理分界线的印象。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互动二:出示“我国的干湿地区”图,问: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干燥。);出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和“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学生观察各干湿地区之间的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了解不同干湿地区的降水量状况。

  学生完成练习三: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探究三:分析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说说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何评价?

  互动一:教师讲清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出示图2.26,学生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四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出示泉州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泉州的气候特点。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这五个地区,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一——气候复杂多样。

  互动二:学生阅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及“不同的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二——季风气候显著。

  互动三:学生完成练习四,(阅读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高?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总结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

  互动四:讨论我国的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

  学生完成(练习五):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说说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何评价?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上课就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示高尔夫球场的漂亮画面,吸引学生。

  老师简单介绍:

  “高尔夫”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打高尔夫球吗?学生大都回答,喜欢。

  知识链接

  ①2004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2006年底,高尔夫球场项目又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②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因批地建高尔夫球场被免职

  教师引导,既然大家都喜欢,高尔夫也是一项不错的运动。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讲授新课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一)展示图片

  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读图思考。发现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承转: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引导

  我的地盘我做主:大家将如何利用A、B、C、D四地来发展未来的事业?(友情提示:请结合各地的地形、气候及社会经济等条件考虑。)

  讨论交流四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描绘四地的.未来。

  引出土地利用类型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展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问题引导:根据你的观察,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学生交流。

  阶段小结:由于自然环境等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由土地利用类型总结出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三)展示地图

  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比一比谁发现的信息多。

  学生自主读图,从“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可以看出可利用草地占的比例最多,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由此总结土地资源的第三个特点:比例构成不合理。

  承转: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一)学生自主读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是否均匀?

  阶段小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第四个特点:地区分布不均。

  (二)合作探究: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请结合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中国的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图,说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然后由学生总结归纳: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问题引导:你能尝试说明家乡土地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吗?我们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深对家乡的土地资源的认识。

  三、组织辩论赛

  主题: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正方:优

  反方:劣

  分好组,确定正反方人员,了解各方的观点依据,然后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辩论。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课堂小结

  学生把土地资源分优劣两方面进行整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课后调查

  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合理吗?你发现了哪些不合理的行为?我们自己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掌握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分布。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农业的地区分布:(1)东西差异;

  (2)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为界)

  新授: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业

  读图4.17 从采矿—炼钢—机械制造图片分析什么是工业?(工业是从自然界获得原料、对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从事这三阶段中任一过程都为工业)

  学生完成课本102页活动1、2;(让学生理解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工业的重要性

  读图4.18 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来分组讨论工业与农业、国防、科学研究、生活的关系

  读图4.19分析工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让学生分析讨论影响工业发展的条件

  活动(畅所欲言):你长大后想投资办厂,工厂选址考虑因素

  2、读图4.21 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1)让学生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3)讨论分析小结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空间:东部,密集;中部,较多;西部,较少,稀疏)

  3、阅读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工业总产值的差异

  (3)小组讨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的地区,工业总产值并不一定高的原因。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举例”,帮助学生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并认识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帮助学生认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图4.25“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相关课文分析讨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材料“中关村”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举例)

  沿海地区:

  沿边地区:

  内地:

  (5)引导学生阅读107页活动提供的材料,开阔视野,也可让学生查找资料,让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有更深的认识,体会高新技术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小结

  四、反馈练习:连线

  沪宁杭地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二、工业空间分布

  1、影响工业分布的条件

  2、我国主要工业中心

  3、四大沿海工业基地

  4.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教学反思】

  反馈练习

  1、读上图,回答问题。

  (1)A工业基地位于省,该工业基地以(重或轻)工业为主。

  (2)B工业基地所跨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3)C工业基地的主要城市有、、等。

  (4)D工业基地位于省,该工业基地中的经济特区是、。

  (5)A、B、C、D四大工业基地的共同特点是(选择填空)

  ① 都是重工业基地 ② 都是轻工业基地

  ③ 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 都是分布在我国的沿海地区

  (6)A、C工业基地都有钢铁工业,试分析两地发展条件的不同: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运用“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三、教学流程设计

  【揭示课题,直入主题】

  【提出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计算能力。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能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指出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运用“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人口分布】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看图思考(同桌之间互相协作)

  完成课本P31活动题(大致5分钟)

  活动第一、二题由学生直接计算。第三题引导学生先看图例明确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口密度,然后让学生再来看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首先找出人口密集区,人口稀疏区,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学生归纳总结出人口分布特点后,叫几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读图分析,请说出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老师强调:中部、南部平原区,主要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2、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影响一个地区人口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与城市分布、资源分布等。

  分析完这个题之后呢,让学生齐读31页课文,指导学生划出重点知识点。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东北地区以前被人们叫做“北大荒”,人烟稀少,那么昔日的荒凉之地如何成为今日的'人口稠密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造成东北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我选的是一部热播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头部分,它刚好讲述的是闯关东的时代背景,这样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大家都知道东北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请同学们在课本32页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上找出东北主要的少数民族所分布的位置。师生互动:老师说哪个民族让学生找哪个民族,通过看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分布最广的民族。完成师生活动之后,让学生看多媒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各个民族的分布。让学生对各民族的分布,有更深刻的印象。给出一张满族特色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找一名学生朗读《旗袍与旗装》,增加学生课外知识。

  课堂活动:

  课本33页活动题以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为主,由学生小组间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学生们回答完后,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前面学生所回答的情况,带领学生看多媒体课件,看两个民族的习惯和传统文化以增长课外知识。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现在会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来分析一定的地理方面的问题,另外我们了解了不同少数民族它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城市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东北有哪些城市吗?你们知道这些城市是怎样分布的吗?

  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好,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说的都不错,但是比较杂乱,那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从地理角度来系统分析学习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学完之后你将有所收获。

  课堂活动

  合作探究:老师给出一幅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结合课文35页活动题让学生找出相关城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思考课件给出的前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给出一张铁路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东北地区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哈大线、滨州线、滨绥线,强调每条铁路干线的起止城市名称。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东北城市的分布特点: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分布,特别是哈大线、滨州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及小字部分文字,归纳出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出示课件加深记忆。

  思维升华: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条件?

  老师提示:结合前面学习人口分布特点的方法从地理位置、气候、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出示课件,加深理解。

  小结:给出本节课的一个学习框架,让学生填空,目的是对本节进行梳理,加强记忆。

  课堂检测:

  一、猜猜我是谁

  1.在东北的三大平原中我的人口密度最小。我是__三江平原xx。

  2.我是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的省区。我是xx辽宁省xx。

  3.我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我是xx满族xx。

  4.我连接了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我是xx哈尔滨xx。

  二、能力提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中南部人口较稠密的原因。

  教师总结:中南部以平原为主;农耕发达;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开发历史悠久等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能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及重难点(理解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二、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知识,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难点。

  针对选学部分,教师可就教学情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四、教法建议

  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应是提供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索成因,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计划授课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出示投影片〕

  ①新疆民居

  ②黄土高原民居

  ③江南民居

  〔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400、50㎜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

  〔提问〕

  (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六、〔板书〕

  降水的特征

  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7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尤其是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差异。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还很差,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如:图片、图表、文字材料、景观……,总结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

  五、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培养获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问题探究法: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六、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世界气候类型景观》

  学生观察: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观差异,说说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教师提问:不同景观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降水和温度。

  七、阅读课本:

  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

  小组合作:分别讨论热带、温带、寒带、独特的气候类型的种类由那些?

  小组展示:略

  活动一:

  1.展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介绍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每月的气温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再看每月的降水大约是多少毫米,并且加出每年的降水有多少毫米?

  活动二:依次展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荒漠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学生迁移:以热带雨林的方式来总结以下三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3.提问:.找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点?

  4提问: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子哪里?

  八、教师引导

  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呢?如何区分呢?(突破难点:热带季风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后类型的分布。

  九、课堂小结

  提问:根据所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受。

  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8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我国气候特征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气候特征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

  本节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读图并总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极具民族风光和音乐特色的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影片,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哪个民族的风光和音乐的吗?(云南傣族葫芦丝)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大家庭(展示图片10—8:祖国大家庭),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祖国大家庭。

  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播放视频:《我国民族构成》放完停留在最后的画面:

  关于视频和上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

  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9个,除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外,还有4个:苗彝满土家)

  二、民族分布特点:

  播放视频:《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停留在民族分布图(图10—10),关于视频和图片提问: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读图回答我国汉族的分布有何特征?(东部和中部)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有何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地区哪个省?(西南地区云南省)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三、民族文化风情探究

  (一)走进民族村: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方,4000多万人口中有1200万是少数民族,这里共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15个为云南所独有。其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和专家。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民族村”,去撷取其中几朵……

  1、白族:金庸的《天龙八部》主人公段誉,是云南哪个政权的储君,你知道吗?他的亲身母亲刀白凤是个摆夷女子,这里的摆夷是指什么民族你知道吗?这个民族最著名的又是什么呢?(大理、白族)展示大理火车站

  2、傣族:傣族少女杨丽萍将傣族舞蹈带进北京,享誉全国,名闻世界,傣族著名节日是──泼水节,关于泼水节的来源,版本有很多,估计很多同学都有耳闻,大家也来说一说!

  3、瑶族:盘王节的故事(图和故事见素材)

  4、彝族:火把节(故事)和学生葫芦丝吹唱表演

  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展示有关民族的图片)

  延伸:想办法去了解或调查:我们所在小区、所在地区、所在省的民族构成。

  完成活动17页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的连线。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构成、分布等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一些兄弟姐妹的具体情况,让我们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中东,(精拣16篇)

中东,(通用16篇)中东, 第1篇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  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安排了洲——地区——国

居民和经济(精简14篇)

居民和经济(精选14篇)居民和经济 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

世界的地形(精拣4篇)

世界的地形(通用4篇)世界的地形 第1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

《天气与气候》教案设计(精拣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设计(通用5篇)《天气与气候》教案设计 第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 第二章 地球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精简13篇)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精选13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专题内容中,特别是安排在“活动”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