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
《悯农》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四、课外延伸
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古诗诵读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草帽计》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等作比较,感受贺龙同志的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3、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章重点词句,感悟贺龙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了《草帽计》这篇课文,大家对课文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我的危急时刻,想出了使白军的事。
2、解释“神机妙算”
二、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词句体现贺龙的“神机妙算”并说出理由
2、小组交流讨论
3、引导切入重点交流:
(1)引导学生体会贺龙根据当时的天气,选了有利的地形,设下了草帽计。
(2)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的比较。
(3)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的比较
4、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贺龙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
板书设计:
贺龙:神机妙算
敌机 (炸)
找
红军 追 白军
(扔) (抢)
《草帽计》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3
课题:第五单元《草帽计》 课型:新授 备课:谢荣福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2、读中理解贺龙“神机妙算”所体现的方面,感受贺龙高超的指挥才能。
3、分析文章“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
学习重点:体会贺龙高超的指挥才能
学习难点:分析“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课前学习:诵读文中四字词语,积累词语,并能分类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炎热难熬 (天气炎热)
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拍手称快 (红军前后不同的神情)
得意忘形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白军的丑态)
镇定自若 神机妙算 (贺龙的表现)
课堂导学流程与训练设计: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理脉络
1、明确学习目标
2、读课题,围绕课题提出问题,产生阅读期待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草帽”写了哪些内容?请理清课文的层次。
戴草帽→ → →
4、学生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贺龙的“草帽计”
5、了解写作顺序:按 顺序写
二、细读课文 抓住重点明内容
1、课文中有一句话是对贺龙实施“草帽计”的评价。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
学生读好文章最后一句。
2、默读: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他“算”到了什么?
(提示:请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天气、地形、红军、白军、敌机等。)
3、个别表达:结合课文内容。
4、训练说话:贺龙看到 ,
心想:
5、�
三、品读课文 读写结合悟文意
1、课文多处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来,并试着谈谈每一处对比的作用。
(提示:从贺龙、红军战士、白军军官、白军士兵方面去思考)
2、师点拨引导:分析第一处对比写法(红军战士的前后不同表现)
红军战士开始疑惑不解与后面的拍手称快对比,突出贺龙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个别、分组读“疑惑不解”内容;想象后来可能说的话;
理解拍手称“快”(痛快、快活、大快人心)】
3、合作学习
4、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拨订正。
文中的几处“对比”写法:
四、回归整体 把握文本谈收获
2、�
b、请你收集有关“智谋”方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悯农》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悯农》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不足之处,在看图讨论和观察实物水稻的环节花得时间太多,留给朗读的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朗读指导不很到位,应该分为两课时效果比较好。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 5
教学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己动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能力,了解植树的意义,从而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有关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4.谈话导入:谁能说说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2、看图揭题。(投影仪出示)板书:邓爷爷植树
二。自主识字。
导语:想知道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吗?打开书,看课文。说说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自由读)
2.自学生字。
(1)找出藏在课文中的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字,纠正字音。
(3)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4)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去掉拼音,再打乱秩序读。
(6)汇报识字方法。
3.检测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指导读,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如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戏,复习本课生字词。由低到高依次认读生字,一步步登上山顶。
2.读词语,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如:
种植春节岁数年龄已经
经常行走扶手栽树亲人
3.导入:小朋友识记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和三、四、五自然段,并思考: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先学生自由朗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2.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3.朗读全文。(自由读、齐读、个别读)要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三。书写生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这6个字。
2.学写“爷、节、岁、亲、的、行”。
a. 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b.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3.学生练习,强调笔顺。
4.展示学生写字本,指各学生点评。
四,布置作业:
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一起去植树吧!
《悯农》语文教案 6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能力教学点: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生字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朋友的游戏。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民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第二句讲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艰辛劳动之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田的。
(板书课题:4悯农)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投影1
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2
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全诗读正确,读熟。
4、使用生字卡,盖上音节,检查学生对字音掌握的情况。
读诗时,下面几个字,指导读准
谁,翘舌音,读shu0
知,读“zh9”,不读“z9”
5、指名读古诗,教师予以指导评价
6、教师范读,指导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农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样了?
(2)结合句子理解“日当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炎热的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农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4)通过学习这两句,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农民劳动辛苦的情景。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齐读第二句,体会“盘、餐、粒粒、皆”这些词语的意思。
盘——碗里
餐——饭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扩展: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6、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粮食。
(四)指导背诵:出示悯农(二)读一读
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收获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是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我想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创新:
一、独特引入,贯穿线索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学我认为应从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故事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学开篇就引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眼前一亮,我随即导入了和食物有关的课题《悯农》。然后以这一线索激励学生为小女孩努力挣得食物,完成了“朗读课文”“认读词语”“认识生字”等教学环节,学习效果较好。
二、游戏渗透,兴趣浓厚
在朗读课文环节,我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同桌两人共用一本书读课文”、“指名读”、“黄金搭档读”等。
在认读词语环节,我加入了“小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小老师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锻炼的机会。
在认识生字环节,我重点渗透了“游戏识字”,如:“快速反应站立读”“摆长龙”“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车”“打扑克牌”“收麦子”等,又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运用视频,突破难点
在理解古诗含义时,有一定难度,我给学生播放了“小猪吃米饭”的视频,让后发问“你喜欢小猪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地讲解了古诗的含义,学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饥饿儿童》的视频,学生看后吃惊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想法,学生说了很多令我感动的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课主题。在评选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视频“绚烂烟花”加以表扬,在欢快声中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四、看图表演,加深认识
我请学生欣赏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在小组内挑选人员,上讲台进行表演,表演时老师负责摄像,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状态表现出来,都想成为今天的“小明星”。我适时引导“要想成为小明星,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都能说出“要爱惜粮食”,我以总结的方式再次给孩子们强调“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此环节学生不仅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同时还要设计动作,这一过程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不足之处:
1、在欣赏图片表演环节,由于前面环节进行的不紧凑,时间不够用了,我只好以老师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内容,告诉大家“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2、本节课开始时,我已告诉大家要评选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评选环节我只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表扬,没有在“绚烂烟花”的音乐声中进行颁奖活动,这又是一处遗憾。
也许,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憾,没有遗憾就没有下一次的亮点,更不会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长、进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 7
《邓小平爷爷植树》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大部分学生要跳一跳才能读上来。因此学习这篇课 文需要老师和孩子们的充分准备。
经过了我们师生的充分准备之后,这篇课文的学习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1、为了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我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不止一次的再网络平台的校信通群发短信上提醒家长们帮助孩子们预习没有学过的课文,尽量多的往后读后边的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我心里还是没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能听进几成呢?与其我唱独角戏,还不如听听学生的心声,于是,我笑容可掬地问:“同学们,昨天有没有读课文呀?认真预习了的请举手。”“有”一双双小手举起来更增加了我的自信。我又问:“那么你读了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下子学生来劲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老师,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感动!”“邓小平爷爷那么大了,还去种树。”“什么叫万里无云,春风拂面?”、一个个稚嫩的问题让人看到了希望,在新课程教材与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一小部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他们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课文的字词阅读对他们来说已不成问题,而且能主动地去了解去学,特别是开放的问题下他们会更有探索,更有所思。像《邓小平爷爷植树》所蕴含的道理确实对于现在学生是很难感悟的。但他们能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这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地探索,作为教师感到欣慰,也为孩子们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感到欣慰。
2、学习新课前习惯于听写几个最近学过的生字词,通过了好长时间的观察训练和验证,这一好习惯真的让孩子们受益匪浅。积少成多,每天利用几分钟时间就使孩子们将所学生字掌握的十分牢固。每一次单元检测或者其他检测中生字词这一项目几乎不丢分。这个习惯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3、教学思路上自以为的是搞了一点点小创新。一般的教学思路是导入新课然后初读课文。初读课文中提出读书要求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就开始进入识字环节。因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出现了许多四个字的词语,理解学会这些四字词语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一课教学的难点,也正由于这些四字词语的出现这一段读起来很不容易,一些孩子要认真的读好多遍才能够读通顺。“同学们都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老师喜欢。 老师也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而且预习中我发现第二自然段总也读不通顺。谁能来给我当当小老师?”孩子们给老师当小老师的热情都十分高涨,调动那些认真预习的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来带动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领读、齐读的方式解决最难读的这一段课文并将难点的理解词语在这一环节解决掉,解决了这个最大的拦路虎下面的学习就轻松多了。解决了这一难题之后进入识字阶段,再去认读生字词,词语中出现的一些四字词语或者难以理解的词语就好接受多了。我不知道会有多少老师认同我的这点创新,但是通过学生都顺利的通过的表现情况看我自以为是成功的。
4、识字阶段仍旧是老一套路子,教给孩子们多种识字方法,反复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识字,大家都在这样做,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毕竟一年级教学识字是重点。
5、认识表示动作的词语是这一单元学习中出现的新知识。在第二课《春雨的色彩》一课里我已经渗透了动词的知识,并引导孩子们在课文里画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认识到表示动作的词语叫做动词。这一课的学习继续渗透,引导孩子们在课文中画出表示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动作的词语,认识这些动词,理解动词的运用能够表现出邓小平爷爷的认真细致。“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就是动词。以后,我们在写日记的时候,也可以用一连串的动词来说清楚一个人做的一件事情”。我这样引导孩子们。这是教学的难点,中游以下的孩子也许仍旧是一头雾水,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这方面的知识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渗透,多练习多领会,相信孩子们会越来越明白。
5、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在课文找找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来回答,并将这句话完整的用直线画出来,也是这阶段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作为老师的我们
6、不足之处也是有的。由于自己有些地方准备的不够充分造成了个别环节过渡中的生疏,孩子们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太少理解课文的额深度不够,体会感情也不那么到位。教育孩子们多植树,绿化祖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许多孩子不能够从心里感受到。识字教学照顾到大多数孩子,多种形式识字认字,而通读课文环节要照顾到一些学习困难的不积极预习的孩子,那些优秀生一遍一遍的带动这部分学困生去通读课文造成一部分孩子的烦躁,理解动词体会感情环节优秀生明显要高效于其他孩子,这种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在课堂上顾此失彼让人困惑。
《悯农》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板书)
悯农
辛苦
教学点评: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同学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通过这样一个同学饶有爱好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同学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同学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现在孩子过于娇惯,许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铺张现象日益严峻。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意对同学的情感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同学,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同学细细品尝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1、师描述: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想不想?(好)那咱们抓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乐。)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
2、好吧,今日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熟悉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
1、出示课件:(本首诗的插图)老师描述: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李绅呀是当时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不由得随口吟诵……
2、播放课件:配乐朗读古诗。
三、初读古诗,识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做上记号。
3、小组同学合作读生字。
4、反馈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齐读。
(3)现在该把它们送回家了。请同学们再读古诗,信任大家肯定能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四、逐行读诗,品尝。
1、指导朗读1、2行。
(1)下面让我们跟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一个夏天的中午老农在田间锄禾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1、2行诗)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老师相机依据同学的回答播放课件范读)你们情愿像这样读吗?抓紧练一练吧。(同学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多热呀!假如是你,你想做什么?而这位老农呢?(指名读)
(4)谁能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男女生读)
(5)你们读得真好!假如能表演读就更好了。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表演读、全班读)
(6)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指名说)
(7)是啊,这么酷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齐读1、2行)
2、刚刚我们大家都读得很不错,为了表扬和鼓舞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给大家看好吧?好!
(1)观看小故事。(仔细地看,认真地听,一会儿我要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2)请同学说说刚刚乐乐和他的爸爸说了些什么?
(3)学习最终两行(刚刚乐乐的爸爸告知乐乐要留意疼惜粮食)
(4)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4句。(也就是告知我们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课件出示读3、4句。
(6)指名仿课件读。
(7)读了这两行诗后,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乐乐和爸爸对话的插图”。
(乐乐的爸爸也告知了我们大家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夫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3、听一听大屏幕里面是怎样读的,我们跟着一起小声地读,学一学。(听大屏幕里配乐朗诵古诗)
4、跟音乐一起读。(请一个同学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读全诗)
5、全班跟音乐齐读。
五、诵读竞赛,展现。
1、分小组演读。
2、师生评议,鼓舞表扬。
六、课外延长,小结。
今日的课就上到这儿。《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诗,同学们课外时间去读一读,学一学。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语文教案 10
教案目的:
1、结合读本和幼儿自身经验,帮助幼儿丰富、深化有关影子的认识,特别是人物的活动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理解“也”字如何运用,学习运用句型—谁在做什么,谁也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讨论图画。
4、结合读本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光和影子的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人物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5、帮助幼儿熟悉书中的文字内容。
教案准备:
大书《影子和我》、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教案过程:
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影子)。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教师提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很有趣的书。
2、教师出示大书:小朋友猜猜这本书在说一个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
3、教师翻开大书的第一页,提问:
1)、你看到了图上有什么?
2)、为什么要有蜡烛?
4、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书上的人会和影子做什么?请幼儿看书的第二页。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出示书的第三页,将人物遮住,教师提问:我看到了图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书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动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做做吧。请幼儿站起来模仿影子的动作。教师掀开遮住的纸张,并请几个模仿得比较象的幼儿站到前面做动作,和大书中的人物比较一下。教师提问:为什么
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页,教师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这个影子象什么?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让幼儿比比动作,教师掀开纸张:原来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齿。
7、教师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页,请幼儿说说:墙上的影子会和小朋友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引用原句进行小结。
8、出示第六页,教师提问:图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9、教师:我们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想象的情节。
10、出示第八页,教师提问:小朋友发现这页和前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什么不见了?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影子不见了。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1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有趣的,现在我们完整的看一遍吧,教师指读大书上的文字,将完整的讲述一遍。教师:原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种好玩的,比如:手、脚、嘴等。是不是这个小姑娘做什么?影子也会同样跟着做什么?
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区别?(问题回答方向:影子永远是黑色的,只有轮廓,没有细节)。
12、教师: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吧。幼儿自己拿一本小书,跟着教师进行的指读,并注意引导幼儿:一个一个字进行指读。
13、教师:现在我们也要和影子做了。
1)、到操场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诉老师你在什么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
3)、幼儿组合影子游各种造型,请一个幼儿用粉笔将地上的影子画下来。
《悯农》语文教案 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学习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
三、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泥塑区
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
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 12
《邓小平爷爷植树》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我还没开始教这课时,就听其他老师说这课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大部分学生要跳一跳才能读上来。于是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针对这一课的四字词语比较多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设计“四字词语竞赛”,看谁积累的词语多。同学们个人跃跃欲试,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他们除了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找出来,还有许多同学把平时积累的成语也说了出来。这样抓住时机将重点词语 “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做法,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使学生创造性的积累了词语。 同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跟不上每天认识十几个字,阅读那么长篇幅文章的学习了。虽然,他们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学生的发现,说明他们也在参与学习,也在主动地思考。但连“人群”这个词都不能理解,从侧面反应了我们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确实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识字教学。
《悯农》语文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同学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训练同学喜爱人民,敬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熟悉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同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三、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育同学喜爱古诗、爱学古诗的爱好。
四、教学预备
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夫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2、指导同学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再认真观看农夫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许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怜悯讲。悯农是怜悯农夫的意思。
4、同学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生疏,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比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相互争论,然后全班沟通。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夫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非常酷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夫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这句诗应当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饱含辛酸的语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其次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争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夫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纳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夫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铺张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长。
《草帽计》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4
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智谋”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设下计策,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资料,熟读课文,作批注,写自学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弥补不足,巩固提高。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深处。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通过对比阅读,解决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神机妙算。
教学目标:
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及过程,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2、学习用简练的文字复述课文,进一步练习提问题,标画并理解重点词句,写心得体会,标要点。
3、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课文对比的写法。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面面相觑、人困马乏、丢盔弃甲、喜出望外、拍手称快、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了解三十六计,搜集贺龙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计”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
2、出示课题,生自由提问。
3、简介贺龙。
二、整体感知,了解梗概
1、自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检查朗读,正音。
三、精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一)贺龙设计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红军所面临的危险局势是什么?
(2)自读二、三自然段,思考:
●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
●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怎样做的?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用“贺龙看到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 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上下夹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二)敌人中计
过渡:敌人真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请带着下面的问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
敌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
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
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 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五、作业: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板书设计:
天气
神机妙算 地形
心理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 15
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植树的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准备
1、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及植树节的来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看见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春天的故事》配相关图片)谁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你了解他的哪些情况?
2、,简介邓爷爷。(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照片)
3、谁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认识生字:“邓、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你知道哪一天是植树节?(课件出示:“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背景为刚栽好的小树苗。)
为什么说“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3、同桌伙伴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①、我会认。(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机一一点击课件中的生字,字放大。)
②、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了解人物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认真听听讲议内容,讨论:
①邓小平爷爷为什么也来参加植树活动?
②你觉得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文中的以下长句子及关键词进行品读)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c、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扶正。
2、,读读,议议:(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3、读全文。
四、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现在正是春天,天坛公园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你们看,这就是其中的两棵树,美吗?(课件出示两棵开满鲜花小树,花儿上面写有“我会认”中的13个字)谁会读花儿上的字,就把花儿送给他。(学生读对一个字,点击课件上相关字,花上的字就消失)
2、谁能把小树苗栽进树坑里?
(课件出现八棵小树,上面分别写有:“爷、节、己、已、多、岁、站、亲”;八个坑里写有这八个字打乱后的音节,学生读对一个相应字就进入填里)
五、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我会写。(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六个字)指名读后,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找出最难写的字。
2、看老师示范。(课件演示难写的字的笔顺)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六、互动天地,拓展延伸
植树节快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给你的小树取个名字,经常去看看它!还可以做个植树卡。
(课件出示一个精致的植树卡,上面这样写:
___年___月___日,我在那里种下一棵小树,我给它取名叫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件制作说明
目录(具体要求见教案)
1.人物导入:三个画面。
2.认识生字:三个画面,其中点击每个生字都能放大。
3.朗读感悟:两个画面。
4.游戏活动:三个画面。
5.写字指导:两个画面(点击田字格中的任何一个生字都能演示笔顺)。
6.互动天地:一个画面。
所需资料、图片
1.第二册语文课本。
2.邓小平活动照片。
3.开满花儿的小树(每多花儿中间能插入汉字)。
4.小树(能插入汉字)、树坑(能写拼音)。
5.歌曲《春天的故事》(配图片)。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 16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就要上第3课《邓小平爷爷植树》,本文是写邓爷爷1985年,在天坛公园认真地植树的情景。本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思想的渗透,作者的用意很难理解。而且篇幅过长,没有童话、诗歌的色彩,学生兴趣不浓。两节课下来,学生虽然对课文大意有了些许的了解,但那是表面的东西,而思想的渗透我也不知如何去让学生感悟起来。而且课文还要求认识13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这样的新课程要求是不是过高了?班级学生虽不是个个跟不上老师思维的,但从他们的朗读与上课举手发言的情况反应出,对于本篇的学习效果不佳!我思索着……哪里出了问题?
课后在办公室和老师交流,发现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经过分析,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寒假刚结束,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假期的放松生活中,脑子里的“发条”还没有进入正规运行中。
2、这篇课文内容不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文是童话和有趣的故事。
3、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多介绍邓小平爷爷的有关事迹,让学生走近邓爷爷。在课文理解时,问题稍微提得浅显一点,让学生多品尝成功的滋味。把重点放在字词的学习上,课文读通读顺就可以了。
我想: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会有所提高。
反思(二)
《邓小平爷爷植树》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如今,“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备课时,就觉得这课挺不好上的,办公室老师也有同感,也是啊,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感悟,我就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让学生来讲读懂了什么,于是,我在课前就问学生:“小朋友,昨天有没有读课文呀?”“有。” “那么你读了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下子学生来劲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生:我也是,我觉得邓小平爷爷可认真仔细了。
生:邓爷爷种树时,看到小树苗移入坑中,觉得不正,要把小树苗扶正才满意。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高龄?
生:邓小平爷爷那么大了,还去种树。
生:邓小平爷爷为了有更多的树长大,所以他要植树。
生:什么叫兴致勃勃?
生:什么叫万里无云,春风拂面?
生:什么叫引人注目?
生:为什么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邓爷爷仍不肯休息呢?他不累吗?
……
学生们纷纷说着自己心中的疑惑,我的思绪万千,带着高兴,也带着忧虑……
高兴的是:我看到了我们孩子的希望,在新课程教材与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一小部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他们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课文的字词阅读对他们来说已不成问题,而且能主动地去了解去学,特别是开放的问题下他们会更有探索,更有所思。像《邓小平爷爷植树》所蕴含的道理确实对于现在学生是很难感悟的。但他们能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这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地探索,作为教师感到欣慰。
忧虑的是:在新课改下,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跟不上每天认识十几个字,阅读那么长篇幅文章的学习了,如《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要认识13个字,写6个字,读懂300百字左右的课文。这些学生对于读课文已感到困难重重。虽然,他们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学生的发现,说明他们也在参与学习,也在主动地思考。但连“高龄”这个词都不能理解,从侧面反应了我们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确实有限。因此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
怎样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反思(三)
我先在课堂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不过我心里可没有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听进几成呢。第二天上课,我问:“小朋友,昨晚有没有读课文呀?”“有--”嗬,响声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问:“那么你读了有什么想法呢?”有的同学说:“老师,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感动!”“我也是!”“我和他一样”虽然不能排除学生“人云亦云”的“嫌疑”,但已经很令我感动了。我抓住这个契机,又问:“那你为什么感动呢?”小手举得更欢了,有的说:“因为邓爷爷工作很忙,可他还为天坛公园种树。”有的说:“邓爷爷81岁了,那么老了,可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种树。”还有的说:“老师,邓爷爷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所以他才来植树。”“对!我们也要像邓爷爷一样,爱护花草,不踩草!”孩子们纷纷说道。孩子们说得真好,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反思(四)
《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之前教会了孩子们二会字,还分析了课文,所以这堂课着重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字。也因此,从课程设计上,我没有安排许多形式多样的活动,我旨在让学生能静静地听我说,看我写,伸出自己的小手指随着我一笔一划地学习生字。平时,这帮孩子都比较机灵,课堂气氛有时都活跃得让人很难控制。我的声音提高,孩子们的声音也跟着大起来,好象在比赛看谁能压过谁。所以,在这堂课上,我可以降低了自己的音量,尽量用柔和的声音跟孩子们交流。我发觉,当我的声音变小,当我露出微笑与他们说话,他们也会回报给我最灿烂的笑容和最认真的态度。于是,课堂氛围温暖清静,孩子们照样是坐得笔直,瞪大眼睛看着我,以往的活泼仍在,但多了一份宁静。这样的宁静,正适合来学习生字的书写。
这篇课文里的四会字难度比较大,爷、节、岁、亲、的、行这六个字对孩子们架构汉字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前四个是上下结构,后两个是左右结构。对于写惯了独体字的学生来说,要把这六个字写好最需要教师仔细的教导和正确的方法。在书写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就注意要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找出熟悉的字,记住字形。在给学生师范的时候,我十分注意让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是在左上格还是右上格?是在横中线的上面还是下面?是在竖中线的左边还是右边?这些我都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说错了没关系,大家来帮忙找到正确的位置。最后,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第一个字“爷”被我端端正正地写到了黑板上。这样训练后,我再让学生书空,学生当我说出“小食指”,他们马上接道“竖起来”。前所未有的响亮,而且伴随着他们齐刷刷的手指。那一刻,我感动得要流出泪来。接下来的五个字,我用同样的方法,并且还请了小老师站起来教大家写,学生们都学得很认真。
最后由于我没有正确把握好时间,没能安排激趣的小活动,所以公开课没能有一个好的结尾。这些我会在以后的教学里慢慢改进。而对于这一堂,我已经十分欣慰,因为我找到了属于我,属于我们班的学写生字的方法和氛围。
反思(五)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邓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基于如此,我先在上课前一天讲述了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第二天上课,我“笑容可掬”地问:“小朋友,昨晚有没有读课文呀?”“有!”我又问:“那么你读了有什么想法呢?”一个小男孩举手了:“老师,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感动!”我一下子也被“感动”了!孩子的表现真的让我出乎意料!他一打开局面后,小手一只只举起来了:“我也是!”“我的想法和他一样”……虽然不能排除学生“人云亦云”的“嫌疑”,但也不失真实性啊。抓住这个契机,又问:“那你为什么感动呢?”小手举得更欢了,一个小女孩说:“因为邓爷爷是主席,他工作很忙,可还是为天坛公园种树。”“邓爷爷81岁了,那么老了,可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种树。孩子们纷纷说道,我忍俊不禁。
为了让孩子们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我就拿着一本语文书,带着孩子们一直读,从不同角度去读。重点落在第2、3节上。特别是描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句子,我让孩子们边读边拿铅笔把让自己有感受的词圈出来,再回过头来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当时的植树情景。通过朗读,孩子们理解到了邓爷爷是个做事情很认真的人,他们敬佩邓爷爷的认真劲。这时候我告诉孩子们邓爷爷是国家领导,他提倡要绿化我们的祖国,他用自身行动让大家更踊跃地参与到绿化中来。于是孩子们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就这样,我反复引导孩子们多读,每读一次进行一次情感交流,每一次都让孩子们有新的感悟。最后一句“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我问大家,为什么小平树他们能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我感到很欣慰。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 17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及树木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歌曲中所唱的人,你知道是谁吗?你对邓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认识汉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的词),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开火车读。(有注音)
(3)、集体读。(无注音)
(4)、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识记汉字的好方法,最后小组长检测。
(5)、教师检测,生齐读识字卡片。
3、学生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读懂课文。
1、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
师: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理解“亲手”,用“亲手”说一句话。
2、质疑问难。
师:看着这棵柏树,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问这棵柏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把问题归归类,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问题如:a. 柏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
b. 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
c. 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像“a”类问题引导学生读文解决,“b.c”类问题放入第二课时讨论解决。)
四、再次巩固生字。
五、指导写“爷、节”。
观察,师范写,生练写,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和许多汉字交上了朋友,还初读了课文,知道1985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下了一棵柏树。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1)、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二、读文感悟。
1、出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
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 )”里可填“起劲、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小心”等等,随机进行读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体会邓小平爷爷积极为祖国绿化作贡献的精神。)
(如:找出邓小平爷爷种树的动作词“挖、挑选、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植树过程。“移”字可换“放”字比较理解。)
4、四人小组讨论:邓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三、拓展活动。
1、师: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课件、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
2、全班交流。
3、布置课后植树活动。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日子的柏树的笑容
2、指导写“我会写”的字。
五、总结课文。
邓小平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同学们,行动吧!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 18
作者:林里小学 梁丽霞
教学目标:
1、认识“邓小平爷爷植树”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并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揭示课题。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2、出示图片,介绍邓小平爷爷。
3、板书课题,师领读课题,请学生说说已经认识了哪几个字,不认识的字记一记。
4、指名说出识记“邓、植”两字的方法,师归纳小结识记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相加,形近字比较,找相同部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三、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角解“难忘”,了解“植树节”。
(1)出示生字“节”,看拼音读准字音,说说自己知道哪些节?
(2)出示词语“难忘”,读一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些什么令自己难忘。
2、认读理解“已经”“高龄”
(1)出示“高龄”、“已经”,读一读,找一找,把有关句子划出来,说说文中指谁的“高龄”是多少岁。
(2)认读“息”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息”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休息”这个词中“息”字读轻声。
3、出示剩余的生字,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记方法识记。小组交流后汇报。
(1)“我会读”:读生字卡片(自愿读,开火车读)。
(2)“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4、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5、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六、指导书写“爷、节、岁、行、亲、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巩固识字,读文感悟。
一、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记情况。
2、同学之间相互考生字是否认识。
3、出示词语,认读。
二、读文感悟,评价人物。
1、自由读课文,找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段落。
2、再读这些段落,想想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了出来的?
3、板书:学生说的词语。
兴致勃勃 布满 汗珠 不肯休息
挑选 小心 挥锹
仔细 连声。
4、看词语,让学生大声读几遍,小组中讨论交流。
5、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大家朗读。
三、总结:小朋友们,邓小平爷爷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这时,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说一说。
四、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结束全课。
大班数学认识半点钟教案反思 19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和10元的币值与数字对应;
2、币值的换算;
3、书记符号与钱币的对应;
4、常规培养:养成不乱花钱,懂得储蓄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0纸币、1元硬币(打印多份硬币)、存钱罐、蜡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1、认识1元硬币币值和外观图案今天啊,许老师带来了个神奇的百宝盒,它里面装着个神秘的东西--出示盒子(用口令变出来)我们一起来喊口令:咕噜咕噜,变变变。(是一个漂亮的存钱罐)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存钱罐)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或纸币)老师要把它给变出来(摇出1元硬币)看看这是什么呢?(1元硬币);老师现在要把1元硬币给变大"变、变、变"(出示硬币正反面的打印图)幼儿认知1元的币值和外观。
小结:1元币的币面上有个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认识10元纸币币值和外观图案(出示10元纸币)小朋友观察这是几元钱?(10元)、老师再把纸张纸币变大给大家看清楚"变、变、变";你是怎么看出它是10元的?(幼儿讨论回答)小结:10元纸币的纸面上有个数字10和元字、背面图案是长江三峡图。
(二)情境海报讨论
1、一张10元纸币,可以换多少个1元硬币?(10个)(幼儿说对后,教师在黑板上做好币值的记录,10元=10个1元)
2、小动物们也存了很多很多的钱,观察并说一说,穿橙色衣服的青蛙面前放着多少钱?(10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3、那穿蓝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钱?(两张10合起来就是20元)
4、穿绿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着多少钱?(1元硬币)
5、在牛老师旁边的小猴有多少钱?(6元)
6、穿粉红色衣服的小老虎桌子上放着多少元?(11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7、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从老师的篮子里取出和它一样多的钱。
(10元纸币和一元硬币合起来是11元,1元硬币和10元纸币合起来也是11元)
小结:我们做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零花钱有没有存起来呢!我们要把零花钱存起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取出来,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师幼互动、幼儿操作认识关于钱币符号。
1、(出示1元钱币符号)小朋友见过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叫钱币符号。
2、两个钱币符号表示多少元呢?(两元)。三元钱要用几个钱币符号表示……
3、购买此物品需要多少钱?(幼儿逐一观察)然后在左边方框里数一数有几个钱币符号,再在右边方框中找到相应币值的钱币连线。(以下题目同样方法操作)
小结:操作中幼儿的情况。
(四)延伸活动:
《购物》游戏请小朋友轻轻地坐在绿色线上。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物品卡片贴在两个大黑板上。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卡上有硬币的数量,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币值购买写着相应价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币值只能用一次,只能买相应价格的物品,看谁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
活动反思:
本节课学习内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教材主题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本节课的亮点:
1、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爱护人民币。
2、通过儿歌《一分钱》让学生加深对一分钱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纪律较好,学生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
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回答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让更多的学生讨论、发言,真正参与数学课堂。
3、让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的教育机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的人民币,直观性强。通过儿歌,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改进之处: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要强,紧扣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亮点继续保持,改进不足,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悯农》语文教案 20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广播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注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注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明评价)
师:老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
子:这里读第三声,成熟的稻子。
(2)从第一句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粮食获得丰收。)
粮食要怎样才能获得丰收呢?(要进行辛苦的田间管理)
(3)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从“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杀虫、灌溉、施肥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你的领悟力太强了。
(4)指导朗读。那么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劳动艰辛)对诗的不同理解就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谁来试试吧?(评价:让我感受到丰收的不易,掌声送给他)你也来读读吧!大家听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师小结:读得太棒了,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画面(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谁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又获得丰收,农民还是活活饿死呢?
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
(7)你们预习时,有收集时代背景的资料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是指:当时农民没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粮食都被地主没收了。因为种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给地主的也越多。)
(8)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但是,这些苛捐杂税压得人民饿的饿,死的死。这些社会现实诗人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这种社会太不公平了。
(9)指导朗读。那么后面这句诗应怎么有感情地读呢?(既同情又愤恨)你来试试?哪个小组也来示范读读呢?(指名评价)读得真好,你也来试试!(师评价: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痛恨统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让我听到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声。)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0)师先配乐朗诵,生再配乐朗诵。
(1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诗人所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表达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强烈愤恨)
(12)那么诗题的“悯”字你理解了吗?
(有同情、怜悯农民之意!)
四、再找组诗,拓展延伸
1、观看唱古诗视频《悯农2》学着唱。(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古诗呢?)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呢?各描写什么劳动场面呢?
a.《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没有不劳动的个体,只有不愿劳动的思想,败的思想,违背规律的思想,这都将——受天地所摒弃。而爱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将会世代相传。
板书设计:
《悯农》语文教案 21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古诗挂图、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2、儿歌:《捡米粒》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
2、当时的天气怎么样?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幼儿在与环境、老师、同伴的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同时在进行此活动时我对教材内容全面、透彻的分析,从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难点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较好的发挥作品的功能。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 22
嘉善逸夫小学 于菊芳
教学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己动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能力,了解植树的意义,从而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有关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4.谈话导入:谁能说说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2、看图揭题。(投影仪出示)板书:邓爷爷植树
二。自主识字。
导语:想知道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吗?打开书,看课文。说说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自由读)
2.自学生字。
(1)找出藏在课文中的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字,纠正字音。
(3)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4)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去掉拼音,再打乱秩序读。
(6)汇报识字方法。
3.检测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指导读,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如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戏,复习本课生字词。由低到高依次认读生字,一步步登上山顶。
2.读词语,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如:
种植春节岁数年龄已经
经常行走扶手栽树亲人
3.导入:小朋友识记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和三、四、五自然段,并思考: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先学生自由朗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2.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3.朗读全文。(自由读、齐读、个别读)要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三。书写生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这6个字。
2.学写“爷、节、岁、亲、的、行”。
a. 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b.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3.学生练习,强调笔顺。
4.展示学生写字本,指各学生点评。
四,布置作业:
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一起去植树吧!
《悯农》语文教案 23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背诵古诗,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萌发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水稻种植、种植过程等。
2、物质准备:PPT图片、米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朗诵故事,理解诗歌意境。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三、尝试背诵,加深理解。
在幼儿对古诗内容及含义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看图,尝试背诵。
四、交流讨论,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1、提问: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2、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悯农》语文教案 2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