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优秀17篇)

音乐教案 下一篇:没有了

jingluocom

更新时间:5天前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乐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江南小调《无锡景》,感受民族音乐特点,产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方言演唱《无锡景》,乐意参与歌唱、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歌曲的江南特点。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用委婉细腻、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无锡景》,并能把握歌曲节奏及装饰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无锡景》能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正确的演唱歌曲。

  【难点】

  歌曲节奏及装饰音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无锡方言向学生问好。请学生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地方的方言?

  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完整聆听《无锡景》

  思考:歌曲中描述了哪些无锡风景?

  (2)再次聆听《无锡景》,感受其情绪与速度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无锡景》,并请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

  (三)探究学习

  (1)聆听教师范唱《无锡景》第一段

  思考:

  ①歌曲共有几个乐句?

  ②歌曲中没有出现哪几个音?

  (2)轻声柔和的跟琴唱一字多音练声曲hi ya(一口气)

  (3)跟范唱不出声读第一段歌词,带上表情

  (4)跟钢琴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歌唱状态

  ②咬字

  ③节奏

  (5)教师分别范唱带衬词和不带衬词的第一、二乐句,体会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6)跟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遇到难点部分教师讲解波音和装饰音的定义。

  (7)师生接龙学唱第二段歌词

  (8)学生分组视唱第三段歌词,一组唱另外一组判断视唱是否准确

  ①歌唱状态

  ②咬字

  ③节奏

  (四)拓展延伸

  (1)欣赏方言版《无锡景》视频,说说方言版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2)跟钢琴模仿用方言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①歌唱状态

  ②音色

  ③表情

  (3)聆听小调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思考:这首歌曲是否也来自南方?为什么?

  (4)民歌特色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

  (五)小结作业

  小调是民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大家能走进民歌,有兴趣欣赏各地区、各民族留存的更多的经典作品,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非常动听,有机会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谁来朗诵一下?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

  师: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这种情结不但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好多歌曲也以此为题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思乡的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设问:它的基本情绪和情感是什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

  2、第二次听赏,设问:这首歌曲是什么节拍?演唱形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1)出示幻灯片:3/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让学生用拍手等肢体动作体验3/4拍的强弱规律,并学习3拍子的指挥图示。

  (2)出示幻灯片:二声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学唱(请学生打开课本26页)

  (1)高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问学生音乐情绪的变化?前部分和后部分的区别?可重复演奏(唱),让学生体会发现。学生回答后可总结此曲的强弱规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强弱弱的规律,而是强强弱;b、学生跟琴学唱,注意音乐情绪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四分附点音符后接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体现出来;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

  (2)低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b、学生跟琴学唱,同样要注意力度的处理以及前后情绪的变化;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

  (3)歌词学习:a、按节奏朗读歌词(加强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让学生展开讨论,歌词中“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如何去理解?为什么说“妈妈总在我的身旁”?引导学生去体验母爱,进而加深对歌词的`理解。b、配乐朗诵歌词(加强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带着刚才对母爱的体验,配乐朗诵。

  (4)带词演唱:注意力度度变化以及情绪的处理,启发学生带着情感演唱。

  (5)课堂反馈,抽一组上台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请一学生担任指挥,老师点评;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个学生担任指挥,几个学生打击乐伴奏,教师担任电子琴伴奏;

  三、拓展欣赏: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师生总结:

  大海是宽阔的、又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赞美大海宽阔的胸襟吧!

  五、下课礼式学生在《大海啊,故乡》的音乐声中和老师说再见。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喜欢我国彝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彝族的音乐传统,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通过学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彝族山寨,在欢快、热情的彝族歌曲声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彝族风俗人情,初探彝族民歌的音乐元素。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表现形式。

  2、在歌唱中注意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作用,如力度、速度、音色等对歌曲表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通过各种手段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把《阿西里西》的风格特点恰当自然的表现出来。

  二、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红绸、彝族民族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课前播放《阿细跳月》的MTV,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时就走进了彝族山寨。

  1、组织学生进行肢体活动节奏型是即兴的,动作采用彝族舞蹈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

  2、教师演唱一首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问题: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联想?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了这种联想?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恰当的总结和评价。

  4、对于“彝族”同学们了解多少?

  5、教师利用课件梳理有关内容。

  有秩序的进入教室并分组坐好准备上课。

  课前几分钟的肢体活动即可以放松师生情绪,拉近师生关系,又可以为下一步的彝族舞蹈创编提供了素材,作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还注意渗透了同学间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真情演唱引出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了意境,学生视听结合走进彝族山寨了解民俗风情。课件的背景音乐是童声合唱《阿西里西》,已经在不自觉中进入到新课教学中。

  二、学唱歌曲

  1、导语:今天我们就到彝族山寨和那里的同龄人交个朋友。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性格。

  2、播放课件《阿西里西》。

  3、从歌曲中你了解了彝族少年的性格怎样?阐明理由(着眼于速度、力度、情绪、音色等音乐要素去分析。)哪句旋律最具彝族民族特色?

  4、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设置悬念,只是组织学生讨论、猜想,并不告诉他们答案,待到唱会歌曲后从中体会出来。学生提出歌曲中的疑问时,教师要范唱该乐句,加深学生对旋律的认识。)

  5、教师范唱歌曲,帮助学生自学。

  6、有困难吗?师生帮助解决。(教师在此处是一个服务者,必要时可以弹琴、播放录音等。)

  7、通过演唱体会“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是什么意思了吗?

  “阿西里西”是我们的好朋友。“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无实意。

  8、指导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演唱歌曲,说说带来的不同感受。

  9、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来源与生活、经过一代一代口头传唱、加工改编才流传下来,我们同学们也肩负着着一重担,现在我们就来小试身手吧。

  10、小结本环节。

  1、认真聆听歌曲《阿西里西》。

  2、讨论交流老师的提问。(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等。速度稍快、力度变化丰富、情绪热烈欢快、音色清脆明亮等。)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如:“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

  4、听范唱找出歌曲中哪句旋律印象最深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哼唱出来。

  5、提出不会唱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

  6、组织学生展示学唱成果。

  7、在练习的过程中尝试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给歌曲表现带来的不同效果,寻找小组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并展示。

  8、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创编情绪适合的歌词并展示。

  9、小组互评。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歌曲为唱好歌曲做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环节采用自主学唱歌曲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学习新策略。学生可以确定目的、选择活动的方法、自我管理调控。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关注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作品起到的重要作用。

  创编歌词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体现,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热爱生活,使一些优美的旋律赋予新生命。

  三、火把节的盛况

  1、导语: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就是火把节,在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点上火把,穿上节日的盛装,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白天,男子们参加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爬杆等活动;女子们主要是唱歌、跳舞、有的向比赛的优胜者敬酒。同学们,我们就去参加一次火把节吧!

  2、巡回指导学生。

  3、彝族舞蹈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许多人一起表演。让我们随着欢快、热烈的音乐,一起跳起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4、小结本环节。

  拓宽视野,感受舞蹈与音乐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师生共同舞蹈构成一幅热情奔放的画面,体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结束语:

  音乐是人们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祖国的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彝族外还有苗族、侗族、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他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如: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傣族孔雀舞、壮族的《刘三姐》等都是经典之作。下节课老师会陪同学们一起走进祖国的西南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让我们下次再见!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2、欣赏歌曲《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

  2、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

  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xx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xx年。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

  (二)揭示课题

  ——花季如歌(小黑板)

  (三)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1、听赏《蓝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OΧ|ΧΧΧΧΧΧΧ|ΧΧΧΧO

  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

  (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感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

  第2课那不勒斯舞曲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目的是营造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

  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结合谱例,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由八分休止符紧接十六分音符来开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5

  一、教 材 分 析

  凝固的音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综合“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凝固的音乐,本单元凝固的音乐采用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凝固的音乐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题《凝固的音乐》应理解为:建筑艺术和音乐一样,能够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教材从欣赏进入,以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为对象,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用体积、空间的认识方式感受优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

  两个教学活动按梯次由浅入深展开,从简单形体的制作尝试中理解建筑的某个部分,进而丰富学生的想像,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较完整的建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法,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

  资料库提供的术语解释: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与造型艺术通用的术语,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建筑在造型结构与空间上的艺术表现。

  学习大空间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分别从生活中构成形式的运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材综合欣赏和制作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应以形体空间感受和认识为主线,联系建筑艺术的人文精神和立体制作的技能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与表现、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能够有所获得。根据学生能力条件设置模型制作的难度水平及要求,注意活动之间的梯次关系,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力求做出较完整的作品。

  二、教 学 目 标

  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

  三、教 学 思 路

  1. 教学题材

  首页图片用于欣赏活动,感受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教学运用中应该有所侧重,能够让学生了解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

  布达拉宫随山势耸峙,俯瞰山峦环抱的一片广袤的平原,宏伟壮观;色彩搭配单纯、简洁,错落的组合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比较下图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天坛祈年殿层层台基和重重屈檐以平稳的节奏,造成向上的动感,表现与天相接,突出“天”的肃穆崇高。

  悉尼歌剧院富有诗意的建筑群,重复的壳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让人联想到出海的白帆、盛开的百合。比较上海体育场飞扬的曲线造型,用以启发学生对建筑构图的认识。

  教学提示启发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联想,引入对简单形体的思考。活动一设置的教学任务可以作为制作活动的第一阶段,让学生从简单形体的制作中学习基本方法,逐步完善建筑模型的构思。第16页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参照。

  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创意制作,教材为此呈现挖切、折叠和粘合等制作技法详细的步骤图和相应的学生作业。创意制作应该在简单形体制作的基础上丰富和完整,体现教学的延续性。

  2. 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多媒体、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分小组制作模型;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 教学策略

  从建筑艺术给人的视觉、形体和空间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凝固的音乐”:即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欣赏过程注重视觉效果的感受,启发对生活的联想,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从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于对建筑作品的评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够对建筑作品做出积极的?穴或许是独特的?雪反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制作活动分两个部分,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第一课时:结合欣赏活动,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体的造型,经过剪切、折叠、粘合,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通过演示讲解折叠、挖切、粘合等制作方法。依据经典作品,讨论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曲直、虚实对比关系的.处理和运用,进一步理解作品和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设计选择相应的方法,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不同能力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对教学做出总结,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谈制作体会。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

  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注意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评价内容包括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分别对教学过程中视觉意识的表现、创意和制作水平做出评价;辅导过程中及时对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好习惯等细节做出点评。

  四、教 学 选 择

  两个活动设置形成梯次又相对独立,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活动一的重点在认识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结合欣赏教学,在几何体制作的基础上稍加丰富和组合,便能成为一个简单的建筑模型,使教学活动相对完整,便于在时间、材料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单独实施。活动二应该建立在活动一的基础上,相对时间长,可以利用课时之间的空余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两个活动之间建立知识衔接,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根据地域特点,可以考虑采用建筑写生的方法进入:运用前面所学的透视知识,对当地有特点的建筑进行写生,通过作业讲评,结合欣赏获得有关建筑的知识,再进入制作,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

  五、教 学 建 议

  1. 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课堂欣赏的图片材料有主次之分,不宜平均对待。从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进入,运用直线和曲线造型、节奏与韵律、重复与再现、环境等要素进行分类,举一反三,直接指向知识内核。

  强调综合学习的必要性,在欣赏活动中了解建筑体现的人文精神,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几何知识等等。

  为了加强欣赏和制作之间的联系,增加重复与再现、虚实关系等内容。如采用悉尼歌剧院的重复形状的方法,而不一定模仿形状;挖切可以体现墙体的虚实关系,而不仅仅是为了做窗户等等。

  模型制作尽量减少繁杂的表面处理,比如挖切很多的窗户。多采用体积组合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分工合作的组织形式。

  2. 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音乐运用于教学情境的烘托,不失为最佳手段,但其难度也不容忽视。建筑作品是时代的产物,蕴含着历史、宗教、地域和民族等复杂的文化内涵,音乐背景的运用主要是启发学生对人文主题的联想,如布达拉宫可以让人联想到宗教仪式上的大号、喇嘛、藏族服饰、蓝天雪山等等,与建筑的挺拔、宏伟相对应的音乐效果应该是浑厚、宽广的;而悉尼歌剧院让人联想更多的是阳光、海风、远航,悠扬抒情的女高音比较适合这种舒展、明快的建筑风格。针对学生对建筑和音乐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可以考虑在课前组织一次评选活动,让学生为教材中的某件作品选配一段背景音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用意,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创设他们认可的教学情境。

  3. 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为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有机结合,随机调整师生的主从关系,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如:设置“阳光下的悉尼歌剧院”、“世界屋脊上的神殿”、“建筑的直线和曲线”等话题,让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描述自己对建筑作品的感受;点评突出的制作,让学生介绍制作方法与体会等。诸如此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 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拍摄当地有特色的建筑图片运用于教学,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形成观察习惯。

  注重运用示意图归纳形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强调动手演示的作用,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制作技巧的传授;制作几何体的展开平面图,供学生随时查阅。

  5. 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字,利用校园网络或橱窗,举办“建筑博览会”;通过征文的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

  6. 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几何体体积和它展开平面的形状有很大区别,帮助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转换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教具,从各个角度观察其平面投影。对学生而言,更简便的方法如:拆开一个旧包装纸盒,即可获得展开平面图。

  六、教 学 资 料

  建筑与音乐

  德国文学家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因为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建筑与音乐的联系突出体现在节奏和韵律、重复和再现以及对比等概念与方法上。

  节奏和韵律在音乐和美术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熏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熏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运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

  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主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一般说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的屋顶和香港力宝大厦等。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抽象的一致性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熏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参看希腊巴特农神庙、卢浮宫金字塔、台方斯大拱门等。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如: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之珠、上海体育馆。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如:朗香教堂的窗孔使厚实墙体显得和谐而富有变化。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7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课件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师:刚才有同学介绍了这首乐曲主要是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梁祝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倾听音乐述说的故事吧!(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分别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

  故事就在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开始了。

  (二)欣赏乐曲。(出示课件)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的一座村庄祝家庄,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途中与善良、淳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音乐活泼、欢快),两人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乐转慢)。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梁山伯送祝英台送了十八里,最后在长亭依依惜别,这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师: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谁来给我们讲讲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1)学生讲述: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马太守的威胁,为了父母和祝家庄,祝英台被迫屈服。

  师:这段激烈音乐表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中似乎也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

  (2)师:听,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庄探望并打算提亲,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如诉如泣的.曲调缠绵悱恻的音调,把两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师:谁来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生: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就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在一个深夜里,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独自来到梁山伯的坟前祭奠,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3、再现部―化蝶。

  师:接下来,乐曲出现了开始的引子部分,把我们带入了神话的意境。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出示课件。

  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学生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2、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学生讲述或用歌声表达等等,)

  (1)学生讲述。

  (2)学生演唱《化蝶》。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说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让我们带着感动欣赏一首歌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寻找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幸福吧!(播放歌曲)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结合音乐去表现天鹅,体会幽静、优美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创造形体语言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电视机、VCD机、磁带、图片、水彩笔、头饰等。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律动,互问好!

  (二)欣赏《天鹅》,提问导入。

  1、师: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水里游的动物有哪些呢?你觉得天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一个很美的地方欣赏天鹅吧!

  (三)初听乐曲,说说感受。

  1、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乘上音乐的翅膀,让我们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乐曲,静听后,请小朋友说说。)

  2、师:(出示图片)瞧多美的地方啊!看远处游来了两只高贵的天鹅。

  (四)复听乐曲,理解作品。

  1、听辩乐曲的演奏乐器。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次,听一听那优雅的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表现了什么? (播放乐曲,细听后,请学生说说。)(出示大提琴图片)

  2、练习:检测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小组进行)

  3、师:现在每组桌上都有一张题卡,请小朋友轻声讨论后完成。(老师巡回指导)(给优秀的.小组,发奖励)

  (五)观看《圣桑—动物狂欢节》,作者介绍。

  师: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写的吗?那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VCD)(看后学生一齐回答)

  (六)观看《天鹅湖》,感受芭蕾舞。

  师:有许多芭蕾舞演员,听到这首曲子后,就翩翩起舞,好象自己就是那优雅高贵的天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吧!(播放VCD)

  (七)表现音乐,翩翩起舞。

  师:欣赏完了芭蕾舞演员的表演,让我们也来一段吧!

  1、播放乐曲《天鹅》,师生共舞。

  2、请几个较好的同学表演。(穿上裙子,戴上头饰)

  (八)课堂小结。

  师:“丑小鸭”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吧!相信有一天,我们这群丑小鸭也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让我们随着音乐飞出教室吧!再见!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9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

  (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10

  教材分析

  《电子空间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内容以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为主,让学生对电声乐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音乐创作。

  生2: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生3: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

  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子音乐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作电子音乐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

  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

  电子琴:电子乐器。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琴也能与电脑连接,将音乐和乐谱合二为一,既能打印出乐谱,也能自动演奏音乐。

  电声吉他: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电声贝司: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电声乐器,但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加世纪初,由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黑人爵士音乐中用的'鼓演变而来。

  电子鼓:电子乐器。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这一层次通过多媒体介绍电声乐器,让学生对平时接触较少的电声吉他、电声贝司、电子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三、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师: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的丰富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斗牛是哪一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②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斗牛场面?

  ③有几种节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乐还是管乐为主?

  师生一起完整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听的时候暗示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四、欣赏《丝绸之路》。

  1.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

  生:丝绸之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生回答略。)

  这一层次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

  师:我们来看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

  教师播放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片,有图像,没声音。

  师:看完这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后,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为画面配乐;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3:用舒缓柔美的旋律来表现它。

  师:我们课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现丝绸之路风光的主题音乐。请把课本翻到第44页。大家先在下面小声视唱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3.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师:现在老师完整弹一遍,同学们小声地跟唱。

  这里安排视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让学生选择音色、节奏、速度。

  师:电子琴有很多种音色,老师试荦几种,大家选择一下,哪几种最能体现《丝绸之路》的意境。学生回答略。 师: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它?(学生回答略。)

  师:电子琴也有很多种节奏,你们听听哪种节奏比较合适?(学生回答略。)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配器方面来,难度较大。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也是考虑到学生对电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级有学生学过电子琴,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都当了一回配器大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如何为它配乐的。

  5。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音乐。(有图像,有声音。)

  五、学唱歌曲《橄榄树》。

  师:电声乐队既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

  1.播放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有图像,有声音。

  2.让学生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3.学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用作业的形式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开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电子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感受和鉴赏美为核心,从情感人手,介绍电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电子空间站》这一课音乐材料比较新,所以我设置课前曲《致爱丽丝》,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搜集、查阅资料、回答、实践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乎意料,让我吃惊不小,也让我感动了好久。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电声乐器及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较薄弱且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视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难点

  难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静听。)同学们,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触呢?要知道这是世间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这是贝多芬全聋后的作品,是超越灵感的`产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够创造出来。(再次聆听,感受)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看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三、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日本民歌《樱花》以及了解日本的民俗风情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难点:总结音乐特征。

  教学方法:

  视听与语言介绍及歌唱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师:就世界范围来讲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

  生:亚洲

  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一同来了解我们亚洲的民俗风情及其亚洲的音乐特点,首先让我们到日本来看看吧。(放映有关日本民俗风情的幻灯片)

  师:介绍《樱花》,从花名,名花,日本国花,介绍日本赏樱的民俗(樱花节)以及讲述樱花节的由来,展示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师:欣赏一次歌曲,分析歌曲写作的特点(一字一音为主)

  二、学唱《樱花》欣赏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

  师:播放歌曲,并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活动。 师:学生小声哼唱,注意句未长音的长度。

  师: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歌曲。

  师:采用集体演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日本民歌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生:好的,它的主要特征是:

  1、运用了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

  2、歌词与乐音的关系大多为一字一音。

  师:现在有个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就是将“3、4、6、7、i”这个都节调式的五声音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来现场创作音乐。

  生:好的,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创作灵感,对他的'精彩表现给予掌声鼓励。

  师:下面让同学们欣赏一首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它是一首尺八与筝的二重奏,该曲作家是日本民间音乐名家。尺八是中国传入日本的竖吹乐器,是日本重要的传统吹奏乐器。筝也是日本重要的传统乐器。

  师:欣赏完这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之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

  师:日本传统音乐包括:日本的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乐、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都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

  三、欣赏朝鲜民歌音乐《阿里郎》、介绍朝鲜的民族乐器---伽倻琴 师: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到美丽的朝鲜半岛来了解他们的音乐盛况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有关《阿里郎》故事传说。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的音乐视频之后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

  生:是三拍子结构,旋律优美动听,律动感强。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朝鲜特有的民族乐器---伽倻琴请看图片。

  师:欣赏伽倻琴演奏的片段视频。

  三、观看印度影视作品,从中感受印度音乐。

  师:欣赏完美丽动听的朝鲜音乐之后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同进入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来了解一下它们的音乐状况。

  师:下边老师将以印度电影音乐为一个侧面来让同学们来揭开印度音乐的神秘面纱,请同学们欣赏印度电影音乐片段,并欣赏其中的歌舞表演,从中感受印度音乐特点。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印度电影音乐的特点。

  生:载歌载舞,叙事、情节性强

  师:下面有一个谁来比划谁来猜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各国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这与他们的风土人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决定了会有什么样风格的音乐,与他们的宗教活动,信仰也有很大关系,我们欣赏一个国家的音乐,应该也同时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去欣赏。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由于与地理课堂的整合,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分析歌曲风格特点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联系。同时,对于影片和演唱会等视频节目的欣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欣赏国家风土人情以及该国家的音乐。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13

  教学内容:

  《青春舞曲》

  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表现歌曲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新疆或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如小鸟一般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启发学生自觉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自行创作出表现歌曲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青春舞曲》音乐风光欣赏

  二、导入新课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风光呢?(新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新疆的民歌——《青春舞曲》(多媒体课件揭示课题:青春舞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教师用卡拉OK式范唱歌曲,学生跟随音乐轻轻击拍。

  2、学生试填歌词

  3、练唱美丽小鸟处;我的青春小鸟一样处(放慢速度唱准)练唱别的那呀哟别的那呀哟处("别"字语气要加重)

  4、完整连唱歌曲(可唱两遍歌词)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5、再次完整连唱歌曲(加适当律动)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四、表现与创造

  1、讨论和练习节奏组: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节奏乐器的组合等来表现歌曲演唱组:运用改变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来表现歌曲

  2、各组汇报设计思路并展示

  五、拓展阶段

  1、听一听《金梭和银梭》思考:与《青春舞曲》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

  2、布置课后作业:为《青春舞曲》创编一段歌词。

  3、介绍王洛宾及其作品: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执著地热爱音乐,搜集、整理和改编了大量的西部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浪漫热情,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我们大家熟悉的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大板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歌曲)

  六、结束部分(背景音乐《青春舞曲》演奏版)

  小结本课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欣赏了几首优美动听的西部民歌,实际上,我国的西部地区是一片亟待开发的热土,多少有识之士、有志青年已经投身在大开发的洪流中,西部今天也正在日新月异,教案: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同学,能立足现在,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也能成为开发西部的生力军,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七、学生在《青春舞曲》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14

  课题:

  身边的音乐

  教学目标:

  1、找出身边的音乐,了解这些音乐的作用;

  2、识别音乐的情绪,发挥创造想象力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背景音乐。

  设计思路:

  学生发掘自己身边的音乐,对生活中、社会中音乐的功能进行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伴随我成长”的道理,并能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重点:

  在音乐听赏中了解音乐的情绪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为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音乐为《欢迎进行曲》,由几名学生列队进入,并挥手向其他学生致意。)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感受与探索

  1、教师提问:刚才播放的这首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吧,曲名是什么?那几位同学随音乐进入教室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呀?谁来模仿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神态呢?

  (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与人的情绪之间的关系)

  2、我们再欣赏几段音乐,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听到这些音乐时的感受,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找出身边的音乐)

  3、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赏。

  (《运动员进行曲》、《摇篮曲》、《国歌》等)

  4、学生自己探索,寻找音乐。

  教师提示:除了刚才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乐曲以外,还有哪些在你身边的音乐,请大家开动脑筋,找一找,比如你在电视中听到的,在书店听到的,在超市等很多地方都有音乐,你能唱一唱,哼一哼都可以。

  5、对找出来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情绪情感分析。

  6、试对已经分析的音乐设置场景,学生合作表现。

  (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表现音乐,在熟悉的'音乐中创设场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

  三、创作与表现

  1、试配场景

  刚才我们自己找出了许多身边的音乐,也为找出来的音乐配置了一些场景,下面我们来为场景试着配一配音乐。

  2、将学生分组,各小组自行确定要表现的场景,并为场景构思配置什么样的音乐。

  (学生讨论,教师下去指导)

  3、教师提供音乐片段,学生自由选择音乐。

  4、分组展示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

  (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只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不作结论性的评价,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但都要充分给予肯定)

  四、教师小结,下课。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15

  一、 教学内容:

  1、由课本上的小插图引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画面,因地制宜地启发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音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发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2、聆听几段熟悉的音乐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场景,揭示一个道理:生活中到处都充满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不可想像的。

  教后记:学生参与的程度、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是评价这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

  1、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3、掌握探索、发现音乐的基本途径与技巧。

  4、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大胆、自信地展示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展示出来;

  3、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讨论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课型:综合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导入课题: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开始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的,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怎样沟通联系呢?(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是通过简单的音节、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来沟通的。他们在共同完成同一个工作时,有什么办法来协调动作的统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比如,筏树。(学生讨论,发表意见)他们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或一定的音节,由一个人做指挥(领唱),其他的人随着他的领导统一了动作、统一了速度等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歌曲的雏形,也就是民歌的最早形式——劳动号子。在平原上的人们唱的号子种类很多,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号子。在山区上作业的人们唱的是山歌。其实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例如:我们在北京旅游去到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就会听到买卖的吆喝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三)新课:生活中的音乐。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自如地表演自己常听的音乐片段。话题是:生活中的音乐,你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吗?你会唱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吗?

  2、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我们劳动时离不开音乐、在祭祀时需要音乐,高兴时、悲伤时都需要音乐。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普通人还是伟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离不开音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

  3、各种生活场景都不能没有音乐,无论是群众集会还是个人休闲,无论是欢庆国庆还是欢送亲朋,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车站候车等,都离不开音乐。

  4、 欣赏音乐,为场景选配恰当的音乐。(听后学生展开讨论,对比答案)

  5、得出结论: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小结本课。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16

  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使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喜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参与体验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去发现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并将难点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教学过程:

  一、走进江西

  展示一幅瀑布画面——庐山瀑布,请学生介绍江西人文,景色等。(设计意图:音乐是人文的一个严重领域这一理念。体现人文、学科的交叉,使学生加深对江西的了解。)

  二、感受江西民歌(播放歌曲)

  1、《江西是个好地方》。

  2、《请茶歌》。

  3、《斑鸠调》。

  提问:歌曲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曲中有哪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你们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设计意图:体现课标内容弘扬民族音乐,通过欣赏几首江西民歌,使学生了解和心爱江西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江西的兴趣。)

  三、学唱民歌

  1、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随音乐唱出动物的叫声。

  2、请学生解放分组互相演唱并讨论歌曲的音乐特征: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等。

  3、学生演唱第一段,教师伴奏询问学生哪一句最难演唱,为什么难唱?

  4、出示难点旋律:

  A范唱难点旋律。

  B指导学生边唱边按旋律的凹凸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C师与全体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D师与个别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E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F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5、放全曲伴奏带,提问:《斑鸠调》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并介绍“灯歌”。

  6、音乐活动:

  教师伴奏《斑鸠调》第一段指导学生模拟一场“灯歌会”。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小结:

  教师小结,放录音《江西是个好地方》,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17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和学唱《唱脸谱》,体验京剧艺术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唱脸谱》和亲自学唱其中的音乐片段,充分体验《唱脸谱》中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综合艺术审美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欣赏《唱脸谱》,掌握京剧与脸谱的一些知识,能够简单的演唱这首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唱脸谱》中的京剧部分,并能知道部分脸谱所代表的一些人物。

  【难点】

  学生能随着京剧的音乐,有感情、简单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脸谱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新贵妃醉酒》,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1、演唱者是谁?

  2、这首歌曲属于通俗歌曲还是戏曲?

  “戏歌”是把戏曲声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既像戏曲又像歌的唱段它就是戏歌。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戏曲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动听的同时也感动人的心灵,而流行歌曲却是新时代人的极宠,二者结合,自然相得益彰,风格独特。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欣赏《唱脸谱》,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这首作品跟上面的那首形式是一样的吗?

  这首歌曲也是“戏歌”,中间我们听到有蓝、红、黄、白、黑几个颜色的脸谱。

  (2)什么是脸谱?

  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脸上绘有五颜六色的图案,称为“脸谱”。

  (3)什么叫京剧?

  出示京剧的基本知识以及传统的剧照

  2.再次欣赏戏歌《唱脸谱》,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戏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这首戏歌中唱了哪几种颜色的脸谱?

  出示课件:蓝、红、黄、白、黑、紫、绿、金、银、灰

  (3)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的性格?

  红色:忠勇 白色:奸诈 黑色:正直

  蓝色脸谱:窦尔敦,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

  红色:关羽。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性格耿直忠勇。

  黄色:典韦。曹操手下一员凶猛、残暴的武将。

  黑色:张飞或包公。黑色原意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人。张飞的性格刚好符合。包公主要是说他铁面无私的性格。

  3.老师弹奏《唱脸谱》,学生跟着钢琴来进行学唱。

  (1)发声练习

  (2)念歌词

  (3)注意其中的节奏与装饰音的变化。

  反复练习,能够简单的演唱出来。采取抽查或者分小组来进行检查的方式。在演唱的时候注意节奏、节拍掌握要准确;注意下滑音、倚音、装饰音的唱法。

  4.再次欣赏音频《唱脸谱》,进一步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环节三:拓展与探究

  欣赏《唱脸谱》视频,看看在视频中他们的出场亮相并跟着学一学。

  学生跟音乐演唱并表演亮相。(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练习进行几次。

  五、小结与作业

  今天,我们愉快的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知识,认识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的人。所以,课后,请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解并演唱给自己的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拣11篇)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

语文 -四季歌(优秀12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中国结》含反思(优秀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拣17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拣17第)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音乐教案设计《唱脸谱》(精简10篇)

音乐教案设计《唱脸谱》(精选10篇)音乐教案设计《唱脸谱》 第1篇  我精心设计的音乐教案设计——《唱脸谱》  湖北宜都

《嘀哩嘀哩》教学设计(精简13篇)

《嘀哩嘀哩》教学设计(精选13篇)《嘀哩嘀哩》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小学音乐第六册歌曲《

瑶族舞曲(精简16篇)

瑶族舞曲(精选16篇)瑶族舞曲 第1篇  瑶族舞曲 安阳实验中学 孙 倩教学目标:知 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

《浏阳河》教学设计(精简5篇)

《浏阳河》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

《堆雪人》教案设计(精简13篇)

《堆雪人》教案设计(精选13篇)《堆雪人》教案设计 第1篇  活动目标  1、能自由设计画面,创作出有生活情景的下雪天堆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