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案设计(通用14篇)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1篇
一、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四年级的歌曲教学中,通过歌曲的演唱,揭示歌曲的主题思想,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有感情的演唱,并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通过歌曲的演唱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借助生动的形象,把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中。
根据教学时间的安排,教授第八单元时,正值元旦和新春佳节来临,本单元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编写的歌曲意在让学生感受冬天的意境,产生对冬季大自然的兴趣,不畏严寒。《踏雪寻梅》是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吐艳枝头。千百年来人们赞美这样的雪梅精神。歌曲表现了雪天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明快流畅,琅琅上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的美好意境。
2、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感受歌曲《踏雪寻梅》。
3、通过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重点
1、断音的唱法和前半拍休止的唱法
2、能用轻快活泼、丰富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四个“响叮当”处的演唱及处理
四、教学难点
1、渐强渐弱的的演唱技巧
2、“骑驴”和“好花”这两个一字多音高节奏的准确把握。
3、歌曲中大量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五、说教法和学法
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孩子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视觉图像法、声势律动法,对比听唱法,示范演唱法。
学生的学习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谈话法、听唱、内心感受法,跟琴模唱法等。
具体有:
1、借助多媒体课件,设境悟情,以情激趣,利用情境导入法,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节奏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中,相当于人的骨架,很好的掌握了节奏,也是歌曲学习的成功的重要之路。《踏雪寻梅》中前半拍的休止节奏教难掌握,我准备在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活动,利用肢体语言,更好的掌握节奏。
3、在新授歌曲环节中,我主要采用视听法,跟琴学唱法,比较法等进行教学。通过教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自觉主动的学习。
六、教学准备
串铃、碰铃、双响筒、多媒体、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感悟,体验雪的美
师:冬天来了,同学们或许并不喜欢,因为它的'寒冷促使我们对春天或者夏天非常向往,但是冬天美丽的雪景,让我们产生了对它的留恋和喜爱。老师给天给大家找来了一些冬天雪景图,我们来一起欣赏。
(1).在音乐《踏雪寻梅》伴奏音乐中师出示美丽的雪景图,学生交流感受。(通过在音乐中欣赏雪景,让学生在看、说的过程中体验雪后大自然的美)
(2)、师:啊,多美呀!多么洁白素雅的美!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这是什么花?(梅花)(出示梅花图)
(3)、“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从古到今,人们总是把梅和雪联系到一起,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这么美的景色难免会吸引不少的游客。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小朋友们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吧!(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二)、新课教学
(1):初听范唱《踏雪寻梅》,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①师问:这首《踏雪寻梅》把你带到了哪里,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②师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
师:这么美妙动听的歌曲是由我国著名曲作家黄自在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歌曲。它的诞生影响了几代人,至今还广为传唱。
(2).复听歌曲
①师范唱
师:优美的旋律让我回味无穷,老师也想给大家唱一唱,同学们,你们仔细听,并且考虑:你觉得歌中哪一句可以体现人们骑驴赏花时高兴的心情?
(四个“响叮当”)
②学唱该句
师:驴子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它发出的声音是沉重的还是清脆的?(揭示断音记号的作用,并且师用对比法范唱该句,让学生体会还应该用短促的声音来唱)
师引导学生用轻巧而短促的声音演唱该句。
③处理该句情感
师:小毛驴从远处高兴地向我们奔驰而来,你们觉得铃铛的声音是怎样的?(由弱到强)用你们美妙的声音表现出来。
(3)完整学唱歌曲
师:你们美妙的歌声仿佛让我真的看到了小毛驴高兴的向我们奔驰而来,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学唱。
①师解释歌词中“霁”和“坝桥”的读音和意思
“霁”ji,读四声,指雪后放晴。“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②“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为了准确唱准“骑驴”前面的休止,可在骑驴处加上让嘴巴发出“咯”的声音,然后马上接下去唱。
②“好花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好比和孩子们停下来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帮助学生在琴的搀扶下按节奏、旋律正确演唱,其中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这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4),处理歌曲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表情记号(出示幻灯片)
①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②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短促跳跃,力度表现驴儿由远及近的清脆铃声)
③“好花摘得供瓶养”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强,感叹地抒发情感。
(三)歌曲表现与拓展
师:虽然骑驴赏花的情景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是同学们优美而轻快的歌声把我们带进了这高雅而美丽的意境。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打击乐器,我想让你们用这些乐器给歌曲伴奏。
1、出示打击乐器:串铃、碰铃、双响筒。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踏雪寻梅》你将会选择哪件打击乐器,你想表现什么?
2、各乐器的表现:
开头两句双响筒表示;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骑驴……”和“好花……”用摇铃表示。
3、请个别同学伴奏,其他同学分角色演唱歌曲。
4、加入打击乐器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加入打击乐器的音乐实践,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高雅意境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四)、欣赏现代版的《踏雪寻梅》
师:经典的歌曲总是让人百唱不厌,这首《踏雪寻梅》也被众多歌手翻唱过,今天我给大家找来了歌手陈慧琳演唱的《踏雪寻梅》,一起来听一听。
1、听陈慧琳演唱的《踏雪寻梅》
提问:你认为,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踏雪寻梅》风格上有何不同?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踏雪寻梅》,而且也感受到了歌曲所表现的一种高雅的意境和淳朴的生活情趣。自古以来,人们对雪情有独钟,请同学们在课后不妨上网搜索一下有关雪的歌曲和描写雪的诗歌,还可以画画美丽的雪景图,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的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演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美丽的雪景图,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1、课件播放出示雪景图。
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这是什么花?(梅花)
请你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踏雪寻梅吧!(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2、课件播放《踏雪寻梅》。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歌,它的名字叫做《踏雪寻梅》(课件演示),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由谁作曲的吗?
3、简介黄自。(课件演示)
二、学唱歌曲。(课件演示)
1、复听音乐,思考: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1)“霁”读ji,雪后放晴的意思。
(2)“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认识休止符。
4、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地唱好断音。
5、跟琴演唱歌曲,把学生易错处单独拿出练习。
①“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②“好花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
6、跟随录音小声的唱歌曲。
三、歌曲的演唱处理。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表情记号(出示幻灯片)
1、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2、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短促跳跃,力度表现驴儿由远及近的清脆铃声)
3、“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在驴处做一个骑的动作,提示学生挺起胸、自信骄傲的演唱。
4、“好花踩得供瓶养”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强,感叹地抒发情感,可以在这一句前半拍休止符的位置处加上一个闻花的动作,深呼吸一下,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巧妙的解决教学难点。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歌曲表现与拓展。
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出示打击乐器:串铃、碰铃、双响筒。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踏雪寻梅》你将会选择哪件打击乐器,你想表现什么?
各乐器的表现:用双响筒可以表现驴儿清脆的蹄声;四个“响叮当”用串铃,其余部分可用响板。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拍腿伴奏。
2、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
3、尝试轮唱的演唱形式,两个声部相差一小节,此起彼伏,交相辉映。
4、欣赏动画版《踏雪寻梅》,跟随视频完整的演唱歌曲。(课件播放)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踏雪寻梅,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对,让我们学习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愿梅花精神陪伴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注意断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断音和连音的区别。
2、能用适当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渐强和渐弱的演唱。
3、为了使歌曲演唱的更有韵味,能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熟练处理力度记号。
2、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和前八分休止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想听老师来朗诵一下吗?
生:想!
师:好,那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老师把《踏雪寻梅》的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老师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设计生:我仿佛看到了雪后初晴,腊梅花开,有个小朋友骑着毛驴去赏花,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好,现在诗情画意都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幅美妙的画面所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
师:这首诗是音乐家黄自于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并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请大家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难?
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歌曲的难点。
3、出示旋律并学习:
(1)用听唱法重点练习刚才学生提出的难点。
(2)分句练习,跟琴自学歌谱。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自己填入歌词演唱歌曲。(同样难点乐句,用听唱法反复演唱)
(4)把断音记号重点练习下,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加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5)复习力度记号,在几个乐句上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请学生进行选择填充,并说说用这些力度记号表现了怎样一副情景。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6)把填充完整的歌曲再次演绎一遍,注意歌曲中的断音记号,力度记号。
4、完整地演唱歌曲。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巩固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5、拓展练习
在完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最后一个乐句加一个声部进行练习。一半学生唱旋律声部,另一半学生用“响叮当,响叮当”的旋律作为第二声部进行伴唱,感受和声的魅力。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三、下课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对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有关梅的诗词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梅
师出示图片,请生辨别是什么花?(图片背景音乐《梅华引》)
师介绍梅花。
二.踏雪寻梅
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与梅花有关的歌曲《踏雪寻梅》,那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想到了在冬天梅花盛开的时候,花香扑鼻的画面······心旷神怡啊!
1.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的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1.出示歌词,让生自己朗读歌词,找找词中不理解的地方。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雪庵写的词。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方式来读一读歌词。若有不懂得可以向老师询问。
“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师:同学们读的有点乱,我们尝试一下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朗读歌词。
请生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注意第四小节和第十三小节两句弱起拍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5篇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二声部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
师:(看完短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多媒体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听梅)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2.复听歌曲:
问题: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有利于歌曲的演唱。
3.又听歌曲:
问题:歌曲的伴奏模仿了什么样的节奏?
师:还有很多人唱过这首歌曲,比如、范晓萱、陈慧琳等等,而且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出对歌曲的喜爱。(选择欣赏其中的1—2首)下面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伴奏型,为演唱二声部做准备。
四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 3 1 5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五课堂小结(畅想)
(略)
六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快乐。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6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中第一节画单元课,作为学习画的入门课,通过对大量优秀画作品的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的寓意,同时从认识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感受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本阶段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墨的表现方法,并通过笔墨来抒发情怀,展现有的笔墨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梅花倔强、挺拔向上的,感受艺术作品中的人格,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
2.熟悉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韵味。
3.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国画技法外,还需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梅花”这一绘画题材的观点,然后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表现人格的兰、竹、菊等绘画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关注传统绘画,增强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梅花,了解结构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谁被誉为“花中君子”,在凌寒中怒放,傲然挺立。
生:梅花。
2.师:谁能回忆起关于梅花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梅花品格的理解。
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梅花给人一种坚强的。
生:梅花品格高尚。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3.分发知识表,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
教师:
①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彩斑、淡黄、淡墨、纯白等。
②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常见的梅花有五瓣的和重瓣的,是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的象征。
③梅枝有粗有细,有曲有直,分主枝、旁枝和细枝,主枝大多曲折,一般在主枝弯曲处发旁枝,主枝、旁枝和细枝常交叉成“女”字。
活动二:初步尝试,感知笔墨情趣
师:我们对梅花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画的水墨来表现梅花呢?
1.认识文房四宝。
2.师:“画一画,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用毛笔能画出一条最美的线? (学生画线条,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师生共同开展。)
生:我认为这条线最美,因为它很直。
生:这条线漂亮,因为它有变化。
生:这张画画得好,这条线不但直,而且还有力度,像是在书法里的线条。
教师:画的笔墨具有粗细、浓淡、轻重、干湿、曲直等不同变化;其笔法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墨法有焦、浓、重、淡、轻等,有变化的线条才显得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这些线条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却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从感受和体验线条入手,可以引导学生生动地、创造性地组织和运用线条,来表现和塑造鲜活的形象。自然界中所具有的线感,如盘旋的公路、飘动的衣纹、流动的水纹等都给我们启迪。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中体验线条的魅力,尝试利用灵活变化的笔法,结合墨色,可以使画出的线条表达人的情感。
活动三:欣赏画家作品,理解画梅步骤
多媒体展示:风格不同的作品,将作品中精彩笔墨的局部放大展示。(见图4-7)
生:梅花的主干用了枯笔的侧锋,这样就显示出了树干的苍劲古朴。
生:小枝条中锋用笔,显得刚劲有力。
生:花瓣墨色饱满,浓淡变化自然。
教师:欣赏理解不同形态、不同质感、不同组合规律的线条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从运笔、运墨等方面分析,并能更好地体验笔墨的韵味,感受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了解画以线为主的笔墨中蕴含的人格,为画梅做好前期铺垫。
活动四:欣赏画家关山月梅花作品,并分析其画梅的步骤。
①教师示范梅枝和花朵的不同画法。运用书法用笔和浓淡、干湿的水墨技法,大胆画出枝干。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梅干、梅枝、花朵的结构与画法,尤其是梅枝穿插组合、花朵的造型要反复示范。(见图8-10)
②师:除了了解梅干、梅枝、花朵的特征外,还需要对绘画过程仔细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让我们带着问题观看梅花的绘制全过程。(播放画梅花的视频)
通过欣赏教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 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梅花局部的细节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画梅的步骤与技法,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大大方方写枝干,疏疏密密点梅花。
活动五:尝试画梅,师生合作完成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范画,学习运用水墨表现的技法,尝试画一幅梅花。
2.练习的过程中播放画梅花视频,学生可以边看边画。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落款盖章。
教师在巡回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画面的构图与出枝给予指导。画讲究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落款和盖章是一幅画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对初步感知画艺术魅力且缺乏书法功底的初中生来说,落好款的难度太大,教师的帮助既体现了师生的共同合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六:作业展示,拓展
1.作业展示:学生自我并相互,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在画梅花时,我觉得最难的是用墨,我画的这幅梅花,在画梅的主干时,没有把握好墨的干湿,效果就差了很多。
二:这幅作品,首先构图很好,其次梅花的花朵和枝干总体画得还不错,就是花朵缺少了疏密关系。
三:这幅作品,虽然没有用其他颜色来画花朵,但是总体感觉很好,还配了首诗。
2.拓展: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熟悉了画绘画工具、材料,体会了笔墨的韵味,学习了传统的画梅技法, 在课后,同学们不妨去尝试用另一种表现梅花的方法――指印画梅。
表现方法:①利用粗细不同的树枝涂上墨,印到宣纸上,这个作为梅花的枝条,也可以印画结合。②用手指粘上已调好的墨色来按印花朵。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以传统画的技法为主,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因为大部分学生对画接触很少,所以对如何欣赏和表现画缺少理性认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适当降低技法难度,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节进行了反思:
1.在欣赏讨论的环节中,通过对梅花习性、品格等特点的认知和了解,让学生感受梅花倔强、挺拔向上的,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梅花技法的教学中,通过笔墨技法训练和教师画梅步骤示范,大部分学生入门很快,能初步掌握画最基本的运墨、行笔技法,虽然学生的造型不太准确,但能表现出水墨画的笔墨情趣。
3.如何将学生对国画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深度学习画的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爱好者,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
点评:
《梅竹》是湘教版第七册的画单元课。陈老师选择梅花为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赏梅和画梅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画的兴趣,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画的笔墨情趣,为以后的画学习奠定基础。
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诗文、音乐来渲染气氛并导入课题;请学生朗诵咏梅佳句,诠释梅花的象征意义;欣赏名家作品,感受画的魅力,领会画托物言志的特点,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为课堂教学营造了和谐的气氛。
在技法教学中,陈老师通过分步训练,运用示范和演示有效地化解技法难点,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画梅花的笔墨技巧和作画步骤,作业效果良好。
课后拓展很有特色,使学生对画表现方法有了不同的认识,“指印梅花”不但使国画技法不熟练的学生拥有了创作的自信和乐趣,而且引起了学生对画学习的持续关注。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 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 即兴创作
五、 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 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8篇
我的课题题目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踏雪寻梅》。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唱歌课,课时为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聆听、学唱、表演、比较、创编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真正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歌曲表达了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去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中抒发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主要以叮当声为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第一声部的形象。B段描绘了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并且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曲风轻快、活泼,既表现出人们踏雪赏梅的兴致,也赞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要有积极乐观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对比、引导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去。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及代表作品,能够唱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五、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六、教学难点
1、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对弱起句及休止处的正确演唱。
七、教学准备
1、钢琴2多媒体课件
3、打击乐器
八、教学方法
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九、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言后提问欣赏图片
3、引入新课,教学板书。
4、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聆听。
5、教师提问
6、介绍词曲作者
7、学唱歌曲(用节奏法朗读歌词、找出歌词中不理解的字词、学唱曲谱、教师教唱歌曲、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特殊音符)
8、分析歌曲
9、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
10、欣赏古诗《梅》,通过这节课《踏雪寻梅》歌曲的学习,引入到古诗《梅》的欣赏,以此教育学生学习梅花。
11、课堂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9篇
一、 说设计思路
本课是第六单元中的一个课题,我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以复习为切入点,侧重于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强化学生的动手和小组合作能力,在学生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方面作一个尝试。
二、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教材选自人音版八年级15册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两首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踏雪寻梅》,这是两首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高雅的歌曲,唱出了冬天之韵味,唱出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冬天一幅幅至纯至美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初二的学生已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对事物有自己特定的和感受,音乐的基础技能和技巧有一定的积累,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冬之韵,以乐观的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 复习《踏雪寻梅》,制作打击乐器并创作简单旋律。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合作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音乐是抽象的,虽说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基础,但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感悟冬之韵,制作乐器和创作简单旋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 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具备一定的感受能力,加上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对他们感悟冬之韵有一定的帮助;他们本身具有的动手能力和原有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师的引导示范、小组合作的智慧,对难点的突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 说教法
根据音乐课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多体验的特点,我自制电脑课件,采用启发讲解法、示范演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启发、激励学生,从而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五、 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制作画面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全方位地感悟音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主动的有效地参与实践创作,并协同解决实践创作中的问题。
六、 说教学程序
1、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课题。
这是启动环节,学生通过欣赏视频,设置问题:
(1)歌曲怎样描绘雪?
(2)你看到了怎样一个冬天?
学生说说冬之韵,初步感悟歌曲描绘的冬之韵。
2、为了让课题得到拓展,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冬之韵,我让学生找找相关的诗句,发现所描绘的共同点:以咏梅为主,主要是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随后,我摘选了几首诗词,让学生概括冬之韵: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从而突破难点。
3、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寻找音乐的源泉。让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进行伴奏,并设置问题:歌曲中的哪一句我们生活中的声响?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有着提示作用。
4、拓展思维,动手作一作。这一环节中有两项活动。
活动1、利用玻璃杯、碗等制作有音高的打击乐器。
活动2、用“1、2、3、5、6”五声音阶为下面诗词创作简单的旋律。
第一首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首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第三首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三个学习小组任抽诗词一首,以下列节奏
4∕4 ∣×―――︱ ∣×―――︱
∣×―――︱ ∣―‖
创作简单的旋律,填上以上诗词,唱一唱。
在活动开始前,我展示制作好的玻璃杯乐器,向学生讲解制作的方法,加入不等量的水,得到不同音高的玻璃杯乐器。然后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在实践操作前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实践时,我在学习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引导、激励学生,从而使难点得以解决。
5、学生展示与,我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让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我概括,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
6、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先,我再概括:大自然的美景,美不胜收,我们要用心才能感悟;生活中的音乐,妙不可言,我们要用心才能聆听。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获得一定的效果。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的劲头很足,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展现。但在学生作品展示这一环节时,没有让学生演唱自己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的成就感没能充分地体现。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10篇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梅花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将5片花瓣围成圈状。
3、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手指点画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1、音乐响起,幼儿伴随着音乐声,边唱边跳进入教室。
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跳舞进入教室。(歌曲《踏雪寻梅》)
2、展示梅花的视频图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梅花的颜色和形状。(教师对梅花进行简单的介绍)
教师出示梅花视频,幼儿观察
教师总结:原来梅花是长在树梢上的,不仅有红色的、粉色的,还有白色的,而且是由5片花瓣围成的一朵圆形的花。
3、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一起画梅花。
出示绘画视频
教师在绘画大图上示范讲解手指点画梅花的方法。(重点:示范五个花瓣的画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
4、教师提出点画要求,幼儿操作点画梅花。
5、作品展览,互相欣赏讲评。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11篇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踏雪寻梅》一课。
教材地位和作用
《冬之韵》是这学期的第六单元单元,安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选择的作品动静结合,活动设计应体现情趣性。旨在驱散严冬的寒冷,增加学生音乐的感受积累,从作品的创作手法、表现手法多样化的比较中发展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本单元可分两课时来完成,本课将安排在第一课时进行,是以《踏雪寻梅》歌曲教学为主、采用《铃儿响叮当》进行导入的一堂新授课。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是带再现的二段体,是一首短小精练、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全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等多种对比手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对冬天产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目标: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
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断音的演唱方法。
能根据力度记号对歌曲进行力度的处理。
3、方法目标:
运用随手可得的生活用品与口技模拟自然界的音响。
[教学重点]
1、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其演唱方法。
3、四个“响叮当”处的演唱及处理。
4、用合适的音响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1、弱起句的正确演唱。
2、“骑驴”和“好花”这两个一字多音处音高节奏的准确把握。
3、歌曲中大量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教师教法]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
本节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具体的教法有:
1、情景导入法
2、预设悬念法
3、谈话讨论法
4、节奏律动法
5、图谱示意法
6、对比演示法
[学生学法]
学生的学习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节课,孩子们将在听、唱、动、创造中反复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他们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
1、视觉图像法2、联想想象法3、模仿伴奏法4、对比听赏法5、模拟演唱法
6、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1、琴、打击乐器
2、学生按小组做好
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寓教于乐
3、歌曲处理
4、拓展表现
5、畅想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12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
3、听赏《冬天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导入新课《踏雪寻梅》
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歌曲教学:
(1)齐读歌词。
(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再次欣赏歌曲。
(4)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
(5)巩固几遍。
(6)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3、歌曲处理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五、听赏《冬天的故事》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13篇
下面是网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踏雪寻梅》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冬天的故事》中的《踏雪寻梅》一课。
[教材地位和作用]
《冬天的故事》是这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教学时间正值元旦和新春佳节来临前夕。安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选择的作品动静结合,活动设计应体现情趣性。旨在驱散严冬的寒冷,增加学生音乐的感受积累,从作品的创作手法、表现手法多样化的比较中发展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本单元可分四课时来完成,本课将安排在第一课时进行,是以《踏雪寻梅》歌曲教学为主、采用《冬天的故事》进行导入的一堂新授课。
[教材分析]
童声合唱曲《冬天的故事》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一、三乐段为2/4拍,抒情、柔美,表现冰天雪地的美景,第二乐段为3/4拍,欢快、跳跃,描绘了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尽情嬉戏,玩耍的情景。
《踏雪寻梅》为带再现的二段体,是一首短小精炼、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丁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恰到好处,唱起来十分流畅、亲切。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对冬天产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目标: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
*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断音的演唱方法。
*能根据力度记号对歌曲进行力度的处理。
3、方法目标:
*运用随手可得的生活用品与口技模拟自然界的音响。
*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添加合适的前奏和尾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其演唱方法。
3、四个“响叮当”处的演唱及处理。
4、用合适的音响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1、弱起句的正确演唱。
2、“骑驴”和“好花”这两个一字多音处音高节奏的准确把握。
3、歌曲中大量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教师教法]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孩子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
本节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具体的教法有:
1、情景导入法
2、预设悬念法
3、谈话讨论法
4、节奏律动法
5、图谱示意法
6、对比演示法
[学生学法]
学生的学习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节课,孩子们将在听、唱、动、创造中反复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他们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
1、视觉图像法
2、联想想象法
3、模仿伴奏法
4、对比听赏法
5、模拟演唱法
6、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钢琴、三角铁、碰铃、保鲜袋、可乐瓶
2、学生座位的摆放(车厢式)
[教学过程]
一、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
一、冬天的故事
二、冬天的声音
三、冬天的歌声
四、冬天的音乐会
五、冬天的畅想
1、首先我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童声合唱《冬天的故事》,展示一组冬季的风光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冬天的美。“随着冬爷爷一起敲开冬天的大门。”
2、随后出示无音乐的画面:雪过天晴,白雪皑皑,红梅怒放,问:“画面中描绘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后,师小结:“梅花傲雪斗艳,凌寒独开,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它们为沉寂的冬天增添了一抹艳色,一片生机。”
3、随后出现儿童骑驴由远到近的画面:“看,谁来了?”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小朋友骑着毛驴悠哉悠哉地赏花(或者赏雪)来了。”
4、通过以上这种预设悬念法,谈话讨论法,渐渐引出自然界音响的模拟。
二、冬天的声音
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听一听、猜一猜、比一比、练一练的方法,探索自然界中冬天的各种音响。运用随手可得的生活用品与口技进行模拟。为后面歌曲的二度创作,作好铺垫。
(一)说一说
1、首先问学生:“这么美的画面,似乎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学生会说:缺少声音,太安静了。
2、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
可能会有:呼啸的寒风、树枝上的雪花“簌簌”抖落的声音、小毛驴的脚步声、驴脖子里的铃铛“叮当”作响、小朋友的歌声、风吹树枝的声音……
(二)听一听
1、随后让学生闭目聆听音响,运用联想想象法,享受音画结合带来的美感。
师在一块预先准备好的小幕布后演示:
又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太阳露出了红通通的笑脸,下了一整夜的大雪终于停了,风儿推开冰雪的窗帘,我们看到了,看到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朵朵梅花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鲜艳。寒风仍是“x- x- 呼呼”(可乐瓶吹气)地刮着,雪花“x x x x 簌簌簌簌”(揉搓保鲜袋)像棉絮似地从梅枝上轻轻地抖落,小毛驴欢快地奔跑过来。“ 咯哒咯哒 咯哒 咯哒”(口技,无力度变化),驴脖子上的小铃铛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声响,“ x0 x0 x0 x0 ”(敲击碰玲),脚印串串,雪地上盛开出朵朵的白梅来,一朵接着一朵……
(三)比一比
待学生猜出创造音响的方法后,老师单独用口技表演驴蹄声,(师表演,力度渐强渐弱),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受驴子由远及近的音响变化。
(四)练一练
1、在教学过程中,用这种激励性的语言及时给予表扬:“你们真是有一双超级灵敏的耳朵!”再次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2、师生合作,自己动手来演绎,感受大自然奇妙的音响。
三、冬天的歌声
(一)揭示课题后,简单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
(二)完整聆听歌曲范唱。
1、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
2、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比较欢快的、悠闲的、怡然自得的……
3、再次聆听老师范唱,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些乐句,自主选择学唱的顺序。(在课件中我制作了多个热区域链接,便于学生自主选择)
(三)下面是分段学习歌曲环节。
在此环节我将着眼于解决歌曲的重难点:
1、当学生选择第一乐段时
*按节奏跟老师分句读歌词,同时解决其中的生辟字“霁ji”和“坝桥”的读音及词意。
*用模唱法分句学唱歌词。重点解决两个附点处的演唱:
*在休止符处采用“向外张望、闻花香、听铃声”节奏律动的方法,来解决本句的难点。
师演唱:雪霁天晴朗(向外张望),腊梅处处香(闻花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听铃声)。
*用画弧线的方法解决“驴”的音高
*最后让学生带着这些动作完整地跟琴唱一唱。
2、当学生选择四句“响叮当”时,这样安排:
*请学生说说此情此景中小毛驴的铃当声,应该是怎样的?
*让学生用对比法选择一条更适合的铃铛声,表现欢快而又轻巧的情绪。
*学生选择后介绍断音记号。
*师生一起探讨四句“响叮当”的力度处理,用渐强来表现了驴子由远及近,跟琴演唱加以巩固。
3、当学生选择最后一句时,如下安排:
*直接跟老师跟琴唱一唱,让学生找出最难唱的地方。
*用图谱示意法解决“好花”的一字多音。用闻花香的身势解决弱起乐句的难点。
4、最后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有表情完整跟琴跟伴奏演唱,用以上所有提出的要求多次加以巩固。
四、冬天的音乐会
此环节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用这样的话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冬天万物凋零,万籁俱寂,显得格外清冷,让我们点燃创新的火花,为萧条的冬天奉献一场热热闹闹的音乐会好吗?”
2、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合适的方案。
3、然后让学生分组汇报。
4、师生共同探讨方案的可操作性,指导学生练习。并为表现好的学生颁发不同颜色的音乐会入场券。
*伴奏演员用乐器为歌曲简单伴奏。
*歌手们加上合适的力度记号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配音演员用可乐瓶,塑料袋,口技为歌曲加上前奏和尾声。
5、再次环节以后,老师参与创作,提出新的建议。
*用回声法处理四句“响叮当”。(师示范)以丰富歌曲的情绪性。
6、最后完整地配乐演绎歌曲。
五、冬天的畅想
1、出示俗语:“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让学生一起读一读。
2、师小结:这皑皑的白雪,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赏的美景,更为来年的丰收打下了基础,还为大家提供了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撬的好处所。来,让我们坐上冬爷爷的小雪橇一起去采集更多,更精彩的冬天的故事吧!
3、生在《踏雪寻梅》音乐声中律动走出教室。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第14篇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注意断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断音和连音的区别。
2、能用适当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渐强和渐弱的演唱。
3、为了使歌曲演唱的更有韵味,能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熟练处理力度记号。
2、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和前八分休止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想听老师来朗诵一下吗?
生:想!
师:好,那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老师把《踏雪寻梅》的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老师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设计生:我仿佛看到了雪后初晴,腊梅花开,有个小朋友骑着毛驴去赏花,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好,现在诗情画意都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幅美妙的画面所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
师:这首诗是音乐家黄自于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并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请大家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难?
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歌曲的难点。
3、出示旋律并学习:
(1)用听唱法重点练习刚才学生提出的难点。
(2)分句练习,跟琴自学歌谱。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自己填入歌词演唱歌曲。(同样难点乐句,用听唱法反复演唱)
(4)把断音记号重点练习下,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加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5)复习力度记号,在几个乐句上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请学生进行选择填充,并说说用这些力度记号表现了怎样一副情景。
(6)把填充完整的歌曲再次演绎一遍,注意歌曲中的断音记号,力度记号。
4、完整地演唱歌曲。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巩固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5、拓展练习
在完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最后一个乐句加一个声部进行练习。一半学生唱旋律声部,另一半学生用“响叮当,响叮当”的旋律作为第二声部进行伴唱,感受和声的魅力。
三、下课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