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教案设计(精选15篇)
《童谣》教案设计 第1篇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窗花,感受窗花的色彩美、图案美、对称美。
2、能用多层剪纸的方法剪出四瓣花。
3、体验剪纸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贴窗花实拍图、剪窗花步骤示意图4张、窗花图
材料准备:方形彩纸、剪刀、铅笔
活动过程:
与幼儿讨论过年做的事,激发课堂兴趣。
——新年马上就要到了,临近过年,你家里都会做些什么事呢?
小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们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买年货、大扫除、贴窗花、贴春联等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出示贴窗花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人在春节有贴窗花的传统习俗。
——图片里的人在做什么?
——看到他们贴窗花你有什么感觉?
——过年的时候,你们家有没有贴窗花呢?
小结:窗花是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中国人喜欢在春节的时候贴窗花,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出示窗花的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剪纸窗花的图案美、对称美。
——窗花的样式有很多,我们来看看常见的都有些什么呢?
——你发现窗花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示范剪窗花,鼓励幼儿认真观看,初步知晓剪窗花的步骤
1.提问激趣。
——你们觉得窗花的花纹是怎么剪出来的?
——不同的折叠方法和剪法,剪出来的花纹和花瓣都不一样。
2.教师示范。
1)正方形彩纸→对边折→对边折→对角折。
2)在小三角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3)沿着图案剪出四瓣花。
幼儿剪纸,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
1.提醒幼儿折叠时边要对齐。
2.指导幼儿按照画在纸上的线条来剪。
3.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纸、剪刀、铅笔;提供剪窗花步骤示意图,幼儿根据示意图剪窗花,鼓励幼儿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
教学反思:
剪纸窗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喜庆的节日里剪贴,既装点了我们的环境,又给我们的生活营造了浓浓的热闹喜庆的氛围。然而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接触、了解这门艺术了。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童谣》教案设计 第2篇
这不仅是一节音乐课,通过活动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关注,关注优秀幼儿教育。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
2、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3、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4、了解儿歌的含义。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难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录音机;磁性黑板一块
3、幻灯片、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
幼:老师好!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谈话导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先朗诵儿歌。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师:你觉得他们是好朋友吗?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忙?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呢?你的?
三、学习儿歌(给幼儿播放歌曲,听一听)师:“这首儿歌好不好听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那先跟着我读一遍吧。。。好,都学会了吧。我们现在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请幼儿进行集体郎诵
个别朗诵、男女分组朗诵,最后老师弹琴,你们按节奏来演唱好吗?真好听,小朋友们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教学反思
这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教学时还可以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还是没有掌握,那么在平时的安静时间,老师带着多唱几遍。或者在平时吃饭、游戏时打开录音,让幼儿多听听。
《童谣》教案设计 第3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学习童谣,感受童谣的有趣和幽默。
2.尝试创编动作并与同伴共同表演童谣,感受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童谣的`相关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初步感知、理解童谣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1)自由观察,讲述图片内容。
指:你看到了什么?轻轻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集体交流,初步感知、理解童谣的内容。
2.欣赏和朗诵童谣,感受童谣的有趣和幽默。
3.尝试创编动作并与同伴共同表演童谣,感受表演的乐趣。
资料链接:
老鼠和猫
八只老鼠抬花轿,
两只老鼠放鞭炮。
四只老鼠来吹号,
“嘟勒哇啦”真热闹。
老猫听到来贺喜,
一口一只全吃掉。
《童谣》教案设计 第4篇
一、激趣导入
说一说: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预设:
生:我最喜欢春节,春节可以放鞭炮……
二、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
3.多媒体播放《春节童谣》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听准字音。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
预设:
(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
(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
5、拍手读童谣,感受学习乐趣。
三、游戏巩固所学
1、课件出示连一连,随机让学生上台连线,巩固记忆。
2.齐读童谣,熟读成诵。
学生在朗读韵文的过程中一定会被其中的一些准备活动所吸引。教师为学生解疑的过程就是为孩子讲解中国风俗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豪情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拍手说童谣。
2.和家长一起读《春节童谣》,与家长进一步交流中国民俗的特色。
《童谣》教案设计 第5篇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红月亮
小弟弟,画月亮,画好月亮拍手唱;
我的月亮红又红,好像太阳一个样!
月儿弯弯挂树梢
月儿弯弯挂树梢,好像一把小镰刀,
我要借它用一用,割把青草喂羊羔。
月亮
月亮,月亮,干净,明亮。
谁给月亮洗脸?一朵一朵白云!
月光光
月亮光光,装满筐筐,
抬进屋去,全都漏光。
月亮对我笑
月亮越爬越高,老对着我笑。
问她笑什么,她说该睡觉,
哎,不急,
还早哩,再看会儿电视多好。
月亮生气了,拈进云里,
把天灯关掉。我说:好,
听你的话,她开了灯又对着我照。
上船玩玩
月亮弯弯,像只小船,宝宝骑竿,
当做火箭,你要干啥,上船玩玩。
月光堂堂
月光堂堂,照见汪洋。汪洋水漫过方塘,
方塘莲子香。
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袋里装着两只蛋,送给月亮当早饭。
太阳地球和月亮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月亮弯弯
月亮弯弯弯上天,牛角弯弯弯两边,
镰刀弯弯好割草,犁头弯弯好耕田。
月亮婆婆
月亮婆婆,杀只雄鹅。雄鹅脚,分我爹。
雄鹅肠,分我娘。雄鹅头,分我哥。
雄鹅瓜,分我嫂。雄鹅腿,分我妹。
大月亮
大月亮,黑咕呼,树叶儿不动刮大风。
水泡儿沉,沉底儿上,石头水上漂。
都来看,都来瞧,咬个大狸猫。
月亮和我好
每一棵树梢,挂一颗月亮,
小鸟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湾池塘,漂主颗月亮,
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只脸盆,盛一个月亮,
宝宝说:"月亮和我好!"
月姥娘
月姥娘圆圆,里头盛着神仙;
神仙来磕头,里头盛着松猴;
松猴来作揖,里头盛着花鸡;
花鸡出来咯嗒,里头盛着黄瓜;
黄瓜有刺,扎着淘气;
淘气要跑;砖头绊倒,
爬起来往西,听见黄鼬拉鸡。
看花灯
正月十五月儿明,妈妈领我去看灯。
大宫灯,红彤彤,走马灯,转不停,
金鱼灯,摇尾巴,孔雀灯,开彩屏,
金灯银灯五彩灯,一盏一盏数不清。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童谣》教案设计 第6篇
活动目标:
1、迁移已有经验,理解、学习童谣。
2、通过教师的动作暗示,感受童谣前一句的结束词与后一句的起始词的重复关系。
3、尝试通过替换童谣中的部分词语(食物名称)创编童谣,感受童谣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简单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2、贴绒图片(如图所示)。
活动过程:
1、边观察贴绒图片边倾听故事,理解童谣的`内容。
2、学习念童谣,感受童谣前一句的结束词与后一句的起始词的重复关系。
(1)完整欣赏童谣。
(2)学习念童谣,通过教师的动作暗示,感受童谣前一句的结束词与后一句的起始词的重复关系。
3、替换童谣中的部分词语(食物名称)创编童谣,感受童谣变化的乐趣。
资料链接:
小兔吃了笑哈哈
小花狗,跳嗒嗒,种个萝卜圆又大。
它拿萝卜给松鼠,松鼠不吃给青蛙。
青蛙不吃给小猫,小猫不吃给小鸭。
小鸭不吃给小兔,小兔吃了笑哈哈。
《童谣》教案设计 第7篇
一、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童谣》教案设计 第8篇
一、设计理念:
1、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的,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歌深入人心,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2、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不良”,为此,非常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主持策划:
三、班会过程:
1、主持人介绍有关端午节由来等知识: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主要介绍以下一种。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人们纪念端午节的诗篇:七律。
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3、请社区的杜阿姨教同学们包粽子:
杜阿姨教的用心,同学们学得积极,刚刚开始时,同学们还有点不敢动手,在杜阿姨的鼓励和讲解下,大家纷纷尝试,包出一个又一个长相有点怪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大家开心哦!老师把同学们包好的赤豆粽带回家煮熟,端午节的第二天中午,同学们第一次吃上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这次班会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是:学校请社区的杜阿姨来教同学们包粽子,有外来的交流活动,孩子们从杜阿姨身上学到了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秀品质。
《童谣》教案设计 第9篇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连续单脚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平衡能力。
2.能按要求进行活动,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提前学习并熟练儿歌《鸡蛋壳,鸭蛋壳》。
活动过程:
1.创设“小鸡出壳”的情境,进行热身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热身活动,重点活动脚踝跟膝关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集体游戏,边说儿歌《鸡蛋壳,鸭蛋壳》边进行单脚跳练习
3.教师讲解“鸡蛋壳,鸭蛋壳”游戏玩法和规则,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玩法: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集体说完儿歌后,两组幼儿都进行单脚跳,并向对方进攻。想办法让对方身体失去平衡,并使其脚落地。脚落地者被停止游戏,最后以游戏场上人数多的一队为胜利。
规则:
进攻时不能用手推对方,脚落地后应自觉停止游戏,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4.和幼儿一起开展游戏,锻炼连续单脚跳的能力,教师及时提醒、指导、总结
5.男女分组单脚站立PK赛,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根据活动及时调整游戏内容,合理安排活动量,注意动静交替
6.创设“鸭宝宝学游泳”的情境,引导幼儿放松腰部、腿部、脚踝
附儿歌:
鸡蛋壳,鸭蛋壳
大白鸡,下白蛋,
没有鸡窝怎么办?
跟狗走,狗咬我,
跟驴走,驴踢我。
鸡蛋壳,鸭蛋壳,
谁先落地谁下课。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童谣》教案设计 第10篇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能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进行简单的想象和表述
3、知道香蕉对身体有益,要多吃水果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香蕉实物,挂图
2、幼儿知识
经验准备:对香蕉的外形、味道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香蕉,激发兴趣(导入活动中以实物香蕉引起幼儿的兴趣采用的是直观导入法)
二、感知儿歌的内容
1、观察香蕉的外形特征,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述
(1)师面带微笑,轻轻地把香蕉呈现。(弯腰状)启发:这样看,像什么?
(2)师面带神奇色,轻轻把香蕉呈现。(躺状)这样看,又像什么?
(3)师面带惊讶色,轻轻地把香蕉呈现。(垂状)启发:这样子看,又像什么?
2、回忆经验,说说感受提问:香蕉的味道怎么样?吃到嘴里什么感觉?
三、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边出示挂图边示范朗诵,让幼儿初步理解儿歌的比喻手法,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理解作品的语言美)注意引导幼儿发准"香蕉船海鱼"等音。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深入理解儿歌内容)启发:当你读到"真奇怪"时要用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当你读到"真痛快"时要用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表情来理解体验儿歌的情感)
3、小结:香蕉不仅好吃,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益处活动延伸;幼儿以"香蕉"为主题自由绘画《小香蕉》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是中班语言领域内容儿歌《小香蕉》,香蕉是幼儿再熟悉不过的水果了,我的引入是先出示实物香蕉,引导幼儿观察香蕉的基本特征。当我问到"香蕉像什么?"大部分幼儿都能够脱口而出说"像月亮和小鱼",还像小船,但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所以大部分幼儿还不会用完整句:"弯弯的香蕉像"来表达。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接下来当幼儿已经知道香蕉的特征之后,我就用好看的动作和语言朗诵出儿歌,而且幼儿的注重力都在老师表演上面,一双双眼睛很兴奋的看着,幼儿还会跟着学习,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在接下去的学习儿歌内容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有开口念儿歌,而且我运用了比赛念,这个比赛很有意义,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本次活动我收获最深的是教师的教态非常重要,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神秘的语言都可以调动起中班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和幼儿一起快乐的学习!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是愉悦的、主动的。他们仔细地观察着,积极地交流着,"快乐教育"的原则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如将幼儿说的话编成一首优美的儿歌,这样才会帮助幼儿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童谣》教案设计 第11篇
游戏价值:
《春节童谣》创编源于中国传统故事《灶王奶奶》,童谣内容紧紧围绕故事展开,节奏鲜明,具有很强的情景性、趣味性。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止步于学习童谣本身的特色,而忽略了认知学习过后围绕童谣开展更具趣味性的童谣游戏,这种过分强调童谣常识教育功能的教学方法,会扼杀幼儿的快乐学习。
鉴于此,我在设计本次游戏时,充分分析了教材本身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展开游戏活动,让好玩成为幼儿整个游戏活动的.心情状态。进而实现,从理解到表达、从接受到运用、从被动到主动的游戏过程。
游戏目标:
1.能在游戏中感受童谣鲜明的节奏感,跟随节拍自然地律动身体。
2.能根据童谣设计出自己的童谣游戏,在尝试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同伴竞争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呼啦圈、笑脸牌、绘本PPT、童谣音乐伴奏
2.经验准备:玩过拍手游戏、有设计游戏的经验
游戏过程:
一、学童谣,激发对童谣的兴趣
借助绘本,理解童谣
二、念童谣,感受传统吟诵方式
1.欣赏童谣的吟诵方式
2.拍手体验童谣的韵律感
三、享童谣游戏
(一)创童谣游戏
备注:幼儿根据自己对童谣的理解,设计出自己想玩的童谣游戏。
(二)玩童谣游戏
备注:根据幼儿的游戏计划,讨论、组合出3~4个好玩、想玩的游戏。
四、游戏延伸
1.再继续解读其他幼儿的游戏,并尝试。
游戏组织要点:
1.场地的选择。选择宽敞、无阻碍的室内外场地,便于活动的开展。
2.活动中注意分流。利用道具的摆放,巧妙地分散拥挤环节中的人流量,从而减少幼儿碰撞冲突的产生。
2.弱化教师主导性。游戏中,随着游戏难度的提升,教师要更加强调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能自主解决游戏中产生的问题。
《童谣》教案设计 第12篇
一、活动目标: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组织本次活动,是通过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交流、调查、参观、学习和制作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二、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做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X日下午14:30
活动准备:
幼儿家庭:(X月XX日前交各班老师处)
1、幼儿和家长利用假期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
2、拍摄过年或外出赏灯的照片;设计元宵节手抄报或绘画展。
幼儿园:
1、将幼儿和老师制作的灯笼布置在园内;
2、准备灯谜和各种小礼物;
3、将幼儿交的照片、手抄报、绘画作品布置展出。
4、准备米面和糖
活动建议:
1、积极参与元宵的制作,告诉孩子元宵节的由来;
2、带孩子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猜对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班级环境
(1)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2)在家长园地贴出“元宵节活动方案”,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以及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展板:《快乐的新年》(各种照片展)《我知道的元宵节》(手抄报、绘画展)
(二)元宵节活动:制作花灯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问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活动准备: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活动过程: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三)元宵节活动:
活动时间:上午7:30——10:30
活动地点:园大门口、各班级内、活动大厅
活动内容:发红包、班级主题活动、快乐儿歌赛
活动过程:
一、7:30——8:45发放红包
二、9:00——9:45班级主题活动
小托班——搓元宵
中班——做灯笼
大班——做春联
二、10:00——10:30快乐儿歌赛
托大(一)班——《长大一岁》、托大(二)班——《新年到》
幼小(一)班——《新年到》、幼小(二)班——《元宵节》、
幼小(三)班——《吃汤圆》、幼小(四)班——《过新年》
幼中(一)班——《正月十五闹元宵》、幼中(二)班——《吃汤圆》
幼中(三)班——《元宵灯会》、幼中(四)班——《红红火火过新年》
幼大(一)班——《春节歌谣》、幼大(二)班——《元宵节》
幼大(三)班——《欢乐年》、幼大(四)班——上海童谣《新年到闹元宵》
《童谣》教案设计 第13篇
活动主题:
快乐平安
活动目的:
1.以学生喜爱的.方式,人人参与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以欢快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
2.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新年的习俗,同时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精神,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9日下午12:50开始
参加人员
一小全体师生、班级家委会2-5人(或其他家长代表)
地点
先大操场集中,后分散班级活动
活动内容
欢欢喜喜迎新年
全体师生做好迎接新年准备:
1.美术课上,在美术老师指导下,每位同学学剪窗花;
2.在音乐课上,全体学生学唱《新年好》
3.年级组内协商,邀请老师或同学,完成春联的书写和张贴。
4.亲子完成学编平安结手链。
快快乐乐贺新年
1.游艺会:大操场集中观看表演
民间艺人表演:独轮车、踩高跷……
2.各年级趣味游艺会(分散到各班)
平平安安寓新年
1.一二年级亲子完成的另一个,赠送给老师、同学或工人叔叔阿姨
2.三至六年级同学,在班级编织平安结,编好后赠送给老师、同学或工人叔叔阿姨
活动议程
1.全校师生操场集合。12:50
2.全体学生齐唱《新年好》13:00
3.校长新年致辞13:05
4.观摩太仓民间艺人表演13:15~13:45
5.学生组成“20xx”字样,迎接新年13:45~14:00
6、各班级游艺活动。14:00~15:10
7、在班级内编织平安结,赠送给老师或同学15:10~15:50
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有序排队,按规定位置观看。
2、观看活动时不高声喧哗,保持地面整洁。
3、参加游艺活动时,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奔跑,特别注意走廊转弯口;听从老师指导,有序参加,注意安全。
如雨天,由正副班主任在班级内举行庆祝活动。
《童谣》教案设计 第14篇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模拟大树一棵。
3)模拟电线杆一根、电线一条。
4)模拟房子一座。
5)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
6)小兔子头饰(若干)。
7)篮子一个。
8)音乐《下鱼了》。
9)自编儿歌一首《安全避雷电》。
2、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情景表演中的小演员。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家里坐下,他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3、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好么?
4、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哥哥,谁做得对呢?
4)教师小结。
A)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避雷雨闪电。
B)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C)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D)不可以躲避在潮湿的地方。
6、教念儿歌《安全避雷电》
7、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啦》,兔妈妈和小兔们随着轻快的音乐去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了,兔妈妈和小兔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8、结束。
小兔们再次随兔妈妈出去采蘑菇。
附儿歌:
安全避雷电跟着大人去郊游,开开心心在踏青,突然闪电又打雷,这个时候怎么办?
千万不要慌乱跑!
安全避雷有妙计:
不能躲在大树下;不能躲在电线杆下;不能躲在潮湿处;不能躲在高危处;不慌不乱四处看;找到低处蹲下来,雷电没有再走动,定能安全回到家。
反思:
幼儿的想像力比以前有所进步,并且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这真是可喜可贺,我发觉孩子们在玩中、在动态中更有积极性,更能发挥他们自己潜在的能力,思维都变得活跃而富有前进性。
《童谣》教案设计 第15篇
设计意图:
随着本土意识的抬头,乡土语言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现在嘉兴方言说的标准的孩子已经不多了,对保护地方方言不利,所以我们想通过"童谣"来让幼儿了解、熟悉和学会嘉兴话。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活动选的内容也富有嘉兴特色,想通过教学让孩子能对童谣和方言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也让孩子感受一下念童谣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念嘉兴童谣,感受嘉兴话的语言特点与嘉兴童谣的诙谐幽默。
2、通过童谣,激发幼儿对嘉兴方言的热爱。
重点:
学念嘉兴童谣。
难点:
念清"洋钿用脱八十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中的"八"的发音。
活动准备:
图片;录音;小音箱。
附:
从前有个老伯伯,年纪活到八十八,跑到北丽桥,买碗八宝饭,洋钿用脱八十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一、播放童谣录音,幼儿初步感受童谣。
1、听童谣第一遍。
(1)、这首儿歌有趣吗?你听得懂吗?
(2)、它是用什么话来念的`?
2、听童谣第二遍。
你能听懂几句呢?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通过童谣的直接引入,激发孩子对方言的兴趣。
基本部分。一、结合图片,理解童谣的含义,并学念童谣。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里?
2、学念童谣第一、二句。
a、(出示老伯伯),这是谁?
嘉兴话怎么说?
b、学念第一、二句"从前有个老伯伯,年纪活到八十八"。
3、(出示八宝饭),学念第三、四句"跑到北丽桥,买碗八宝饭"。
4、(出示洋钿图谱)学念第五句"洋钿用脱八十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结合打节奏等方式,重点练习念清"洋钿用脱八十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中的"八"的发音。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