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的周长(精选9篇)
地砖的周长 第1篇
【课题】地砖的周长
【教学内容】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从实际情境出发,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出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出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地砖图片。
提问:这是我们常见的装修地面的瓷砖,在这节课上你最想研究它的哪方面的问题?
出示课题:地砖的周长
2、要想研究地砖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量一量地砖的边长。
4、独立计算出地砖的周长。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60+60+60+60=240
(2)60×4=240
(3)(60+60)×2=240
6、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7、用求地砖周长的方法去求其他正方形可以吗?试一试。
8、总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周长=边长×4
二、练一练。
1、完成1、2题。
使学生明确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求篱笆的周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地砖的周长 第2篇
课题:地砖的周长
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48内容。
目标:
1、合作: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3、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准备:
地砖(实物)、电脑、课件、幻灯片、米尺。
学生自己带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
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认识学生):
12×4= 15×4= 20×4= 22×4= 50×4= 60×4=
2、乖乖兔 去小熊家做客,发现小熊家贴了新地砖。
3、评 小明星!
二、探究新知
1、量地砖
估计
动手量一量(合作)
说一说(“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2、独立尝试:
计算。
汇报。 讨论、比较(幻灯出示) :
“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便,最好记忆?”(评 小明星!)
应用:帮小熊家算一算两个正方形的相框的花边的长。
15厘米 22厘米
(独立尝试所学)。汇报。订正。
观察(课件出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小结
说一说: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得: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应用
1、解决身边的问题:
动手量、算:自己带来的物品。
(分小组进行——自己从身边获取信息,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2、完成p48的“练一练”的 2 ;p49的“练习六”的 4(评 小明星!)
五、巩固(课件)
1、算出右面正方形的周长:
5厘米
2、小明要改制一个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相框(如下图)。他想在正方形相框四周粘一些红色丝带,请你帮他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厘米的丝带呢?
3、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需要多长的铁丝?
(独立完成,教师批;小教师批。)
六、评价自己的学习(全课总结)
1、自评:①.学习态度;②.合作;
2、互评。(评 小明星!)
3、谈收获(课件:“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七、提高
(课件)“考考你”。
用四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把它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计算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
(可以靠:投影演示)
板书:
地砖的周长
60+60+60+60=240(厘米)
60×4=2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XX年10月17日
地砖的周长 第3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
2、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60cm
60cm 60cm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长有几根小棒
宽有几根小棒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
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
二、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地砖的周长 第4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提示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用边长乘以4。
方法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2。
三、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
1、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一说
地砖的周长 第5篇
地砖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提示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用边长乘以4。
方法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第2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 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地砖的周长 第6篇
教材分析:
《地砖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四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认识正方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由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以及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帮我的女儿丫丫测量和计算装修房间所需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归纳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正确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想:
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量、算、归纳、说、拼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从小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准备:正方形图片、实物(地砖)、题单、课件。
学具准备:实物(地砖)、尺子。
教学流程:
一、 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那谁能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什么是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
2.出示正方形。
师:请说出图形的名称。
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它的哪些边的数据?
师: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现在林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们学到的这些本领来帮助林老师,做一个能干、又有爱心的孩子吗?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今天的新课做好铺垫,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 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儿,名叫丫丫,就快满五岁了,和你们一样,她非常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漂亮房间,所以呢,我按照装修师父的要求买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测量和计算一些数据,你们可以吗?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原本属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参与,并有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更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
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a.展示实物(地砖),请生观察其形状。(板书:地砖的)
b.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抽生说算理,师板书。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讨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写。
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
【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嘴 、动脑、独立思考,通过探索、交流、观察、归纳等形式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练一练
判断题: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
(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
【设计意图: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加以巩固。】
四、数学与生活: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
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如果做两层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同时,为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五、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
(2)计算其周长。
(3)请生说说想法。
(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并组织小组及小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
地 砖 的 周 长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地砖的周长 第7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
2、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60cm
60cm 60cm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长有几根小棒
宽有几根小棒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
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
二、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地砖的周长 第8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之后,紧接着学习正方形的周长。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求正方形地砖的周长导入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紧接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周长,第一种是把四边的长度相加,第二种是用正方形的边长乘4。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性的计算公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周长的理解和自己的思考计算后,结合与他人的交流比较出计算的方法。既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又通过引导学生对方法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周长的含义和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后,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不会有什么困难。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探究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学会学习。教师应在巩固基本计算之后,联系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并加以比较,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比较完整的认识。配合适当的拓展性练习,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更深的理解,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量、算、归纳、说、拼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从小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比较,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完整篱笆”之类的问题。
教学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自制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的教室,已经知道地砖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大家能算出地砖的周长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地砖的周长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原本属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参与,并有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更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
二、新知探究、解决问题
1、 想一想
“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从这个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地砖面是正方形,边长是60厘米……)
2、 算一算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样算的。
通常会出现两种算法
⑴ 60 + 60 + 60 + 60 = 240(厘米)
⑵ 60×4 = 240(厘米)
也可能出现第⑶种方法:(60 + 60)×2 = 240(厘米)
3、 议一议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并配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地板书。对每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对探索出最简方法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
⑴ 这是用所有边的长度相加的方法。
⑵ 这是运用了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点,只有一步计算,很简便。
⑶ 这是模仿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比第一种简便。
【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独立思考,通过探索、交流、观察、归纳等形式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第48页做一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正方形的周长,然后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 第48页讨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最简便的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边长×4。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同时,为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3、 实践应用
第48页练一练1、2。引导学生对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异同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是计算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⑴ (28+15)×2 = 86(米) 篮球场是长方形,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我们用长加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⑵ 32×4 = 128(米) 实验园地是正方形,求篱笆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用边长乘4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⑶补充对比练习: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四、 拓展延伸
⑴ 9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⑵ 某公园,打算沿着一面墙开出一块正方形草地,为了防止游人穿行,工人师傅打算用一根绳子把菜地围起来,请你帮助算算,至少要准备多长的绳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并组织小组及小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地砖的周长 ⑴ 60 + 60 + 60 + 60 = 240(厘米)
⑵ 60×4 = 240(厘米)
⑶ (60 + 60)×2 = 2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地砖的周长 第9篇
教材分析:
《地砖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四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认识正方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由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以及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帮我的女儿丫丫测量和计算装修房间所需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归纳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正确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想:
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量、算、归纳、说、拼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从小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准备:
正方形图片、实物(地砖)、题单、课件。
学具准备:实物(地砖)、尺子。
教学流程:
一、 复习旧知。
1. 师:同学们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那谁能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什么是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
2. 出示正方形。
师:请说出图形的名称。
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它的哪些边的数据?
师: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现在林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们学到的这些本领来帮助林老师,做一个能干、又有爱心的孩子吗?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今天的新课做好铺垫,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 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儿,名叫丫丫,就快满五岁了,和你们一样,她非常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漂亮房间,所以呢,我按照装修师父的要求买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测量和计算一些数据,你们可以吗?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原本属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参与,并有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更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
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a.展示实物(地砖),请生观察其形状。(板书:地砖的)
b.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抽生说算理,师板书。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讨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写。
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
【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嘴 、动脑、独立思考,通过探索、交流、观察、归纳等形式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练一练
判断题:[=小学教 学设 计网0-www.j x =-]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
(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
【设计意图: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加以巩固。】
四、数学与生活: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
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如果做两层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同时,为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五、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
(2)计算其周长。
(3)请生说说想法。
(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并组织小组及小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