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4篇)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第1篇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第2篇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要落下来。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展示台、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笔算(复习例6的类型)
505÷5 720÷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完成后,师问:为什么商中间或者有0?(学生回答)
师:这两题是我们昨天学的商中间或者有0的除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还难,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积极动脑,一样能学得很好。(板书出示课题: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例7:(1)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师:全班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学生读题)
(1)找找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没有用除法计算最正确。
师:他说的很好,老师也这么认为。接下来我们就试着独立笔算这道题。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师: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评价:班级交流哪种算法最好,对学生的算法进行评价。适时进行表扬鼓励。
(6)归纳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不够商10占位。它和804÷4这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
2.比较832÷4 804÷4
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______
3.巩固5)525
现在请同学们笔算这道题。
学生练习后,问:你是怎样想商中间的0的,为什么?
如果不笔算,你能不能马上判断出商中间有没有0呢?看看上面的题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想一想,看谁最聪明。(最高位是除数的倍数,十位比除数小商中间一定有0。)
三、巩固练习
______ ______
1.选做 3)615 6)624
______ ______
5)517 4)826
学生完成后讲评,问:怎样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呢?(验算)
2.当一回小医生(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01 17
5)515 4)428
5 4
5 28
5 28
0 0
5.编题游戏。
师说一位数,生说三位数使它们相除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后再笔算进行验证。你们说了这么多数,是不是都符合游戏规则呢,想不想验证一下?笔算看看。
四、知识应用:第33页第1题。
306÷3 360÷3 680÷4 608÷4
517÷5 403÷8 262÷6 564÷7
32页的例题也同上面的一样的教法。
出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不够商1,0占位
除数当姐,余当妹
反思:
整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是还可以,至少对于我们这样的新老师来说.但是还是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太清楚.首先就是我的课堂调控比较差,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不能很好的把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
在商中间和商末尾用0占位的时候,还强调的不够多.在一节课的后半节,学生的注意力就已经不集中了.所以学生的反馈也就不是很好了.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第3篇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课件: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平。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第4篇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课件: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平。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