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第五册教案(精简12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第五册教案(精选12篇)

第五册教案 第1篇

  人教版第五册《搭配》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考和符号化思想。

  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老师想和每一个同学们都握手问好,怎样做才可以办到?(指名回答)引出“按一定的顺序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2.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知识来研究新的知识“搭配”。(板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聪聪。今天是她的生日,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你们愿意吗?(愿意)既然是生日聚会,我们就要穿的漂亮一些。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衣服,这里有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你打算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课件出示)

  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③组织学生讨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2)聪聪的妈妈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1)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 全班交流。

  (3)拓展:

  师:如果增加一种饮料,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增加一种点心,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增加两种饮料,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增加两种点心,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每增加一种饮料,就会增加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每增加一种点心就会增加两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3、6、7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2) 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3) 课件演示。

  第二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3、6、0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指名回答。

  (2)为什么少了两种?

  第三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从聪聪的家到学校有1、2、3三条路可走,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c、d四条路可走。提问:从聪聪家经过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图,自己用笔画一画。然后课件反馈。

  第四关: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XX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活动策略:教师请学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球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板演。

  第五关:佳佳的密码箱。

  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佳佳的密码箱中的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左边有数字1、2、3、4、5、6、7,右边有数字1、2、3、4、5、6、7。可佳佳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她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学生活动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将学生的结果直接拿到实物投影仪上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以聪聪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吃早餐——智闯五关,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确定上衣,也可以确定下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着一块,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以上案例是我在参加“第十届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学校预选时所执教的一节课,每次上到新课程中新增添的内容时,既兴奋,又担心。既感受到挑战,又感受到压力。

第五册教案 第2篇

  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12课 连环画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学习连环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连环画的特点以及创作方法。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12课 连环画

  教学难点:

  连环画故事中的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以及形象的连续性。

  课前准备:

  学生喜欢的连环画作品、课件、画纸、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 讲一个无图画连环画故事,再另讲一个有图画的故事。

  2、 提问:刚才听了两个故事,哪一个效果更好?

  三、讲授新课:

  1、 播放连环画图片,思考和讨论:连环画与我们平时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2、 连环画的特点:

  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等。

  3、 提问和讨论、探究创作方法连环画:

  ① 你能根据书上的学生作品,说说所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② 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③ 画面的安排有什么特点?

  ④ 封面应该有哪些内容?

  4、 小组讨论:

  我们小组准备画哪个故事?如何分工?

  四、布置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第五册教案 第3篇

  第2课民间面塑

  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2课 民间面塑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民间面塑的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尝试运用揉、

  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2课 民间面塑

  教学重点:

  了解民间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运用。

  课前准备:

  橡皮泥、牙签、塑刀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欣赏图片,感受民间面塑的美感。

  2、 阅读课文,说说民间面塑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

  4、 教师演示,制作一个民间面塑面人。

  三、布置作业美术教案民间面塑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2课 民间面塑

  五、作业展评。

  六、拓展:

  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吗?

第五册教案 第4篇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

  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

  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在整式方程的前提下定义的.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元”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二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元”和“次”的概念搞清楚则给定义一元三次方程等打下基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指方程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后而言的.这实际上是给出要判定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首先要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再按定义进行判断.

  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5x-2)=x(x+1)+4x2;

  (2)7x2+6=2x(3x+1);

  (3)

  (4)6x2=x;

  (5)2x2=5y;

  (6)-x2=0

  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

  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5.例1 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6.练习1:教材p.5中1,2.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8mx-2m-1=0;(4)(b2+1)x2-bx+b=2;(5)2tx(x-5)=7-4tx.

  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

  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6 练习2.

  2.思考题:

  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五、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1.整式方程:……

  4.例1:……

  2.一元二次方程……: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5.练习:……

  ……

  ……

  六、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p.6a2.

  教材p.6b1、2.

  1.(1)二次项系数:ab 一次项系数:c 常数项:d.

  (2)二次项系数: m-n 一次项系数:0 常数项:m+n.

  2.一般形式:(m+n)x2+(m-n)x+p-q=0(m+n≠0)二次项系数:m+n,一次项系数:m-n,常数项:p-q.

  思考题

  (1)不能.如x3+2x2-4x=5.

  (2)一元三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3,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三次方程.一般形式:ax3+bx2+cx+d=0(a≠0).

  一元四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4,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四次方程.一般形式:ax4+bx3+cx2+dx+e=0(a≠0).

第五册教案 第5篇

  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8课 机器人

  教学目标:

  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8课 机器人

  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

  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机器人资料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 展示图片,了解当今先进的机器人科技。

  2、 讨论: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1) 为什么叫机器人?

  (2) 机器人能做什么?

  (3) 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 机器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 你希望以后的机器人能为人类做什么?

  3、 欣赏机器人作品的图片,分析不同的制作方法。

  4、你打算用什么材料,机器人什么方法来做一个机器人?

  三、布置作业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六、拓展:

  展示作品,比一比谁的机器人色彩鲜艳。

第五册教案 第6篇

  课 题

  8、电和我们的生活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11 月 4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从发电厂的发电机和电池中都可以得到电。

  2、教育学生注意节约用电。

  教学

  准备

  1、说明电与人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挂图或录像。

  2、手摇发电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电的来源。

  3、教育学生要节约用电、保护环境。

  谈话: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用是非常大的,电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8课“电和我们的生活”。(板书课题)

  (1)提问:日常生活中哪里要用电?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师生小结:看电视、洗衣机洗衣服、电灯、电脑、移动通讯等都要用到电。

  (4)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电?

  (5)学生分组讨论。

  (6)学生回答。

  (7)小结: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电,可以说,没有电,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几乎要停止。

  (1)提问:电与我们的生活这么密切,那么,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出示“手摇发电机”,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

  (4)演示实验:手摇发电机使小电珠亮起来o(教师边讲边演示)

  (5)讲述:刚才,老师用手摇发电机得到的电比较微弱,它远远不够我们生活用,而且也很麻烦。那么千家万户的家用电器,工厂、农村生产所用的各种机器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6)学生阅读课本第26页,说说电是从哪里来的。

  (7)学生回答。

  (8)小结:常用的电的来源有两种,一种从发电厂,通过火力(蒸汽力)、水力、风力、原子能的力量推动发电机转动,产生很大的电流,再通过输电设备送到各家各户,供生产和生活使用。如遍布全国各地的火力发电站,利用水力资源的水力发电站(长江上建有我国最大的葛洲坝发电站,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电站,黄河上的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草原上的风力发电站,还有建在浙江、广东境内的秦山、大亚湾核电站,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江苏连云港核电站等。

  另一种是从电池中可以得到电。电池的种类很多。请同学们看图,介绍几种电池:锂电池、普通干电池、镍镉电池、纽扣电池。普通干电池可用在手电筒内,有的还可用在遥控器、寻呼机内,充电电池用在移动电话上,积层电池用在电警棍、监测设备中,纽扣电池(银锌电池,)可用在计算器、电子手表中。另外,还有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电池的特点是使用方便。

  (9)讨论:你们家里使用的各种电器分别用的是什么电源?

  (1)谈话:电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电的用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提高电的生产能力,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但节约用电、节约能源还是要提倡的。请同学们谈谈怎样节约用电。

  (2)(看课本第27页的3幅图)提问:你们说一说怎样才能节约用电?

  (3)学生讨论。

  (3)师生小结:课本第27页第1幅图是使用节能灯。第2幅图片是使用空调器时又打开了窗户。这是不对的,因为室内不密闭,开空调就不能很快地升温或降温,浪费了电。第3幅图是白天要用自然光。

  (5)出示录像或幻灯。(用一些数据或实例来说明如何节约用电,节约用电也就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电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安全用电方面应加强教育。

第五册教案 第7篇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包括辛亥革命在内一次又一次探索最终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选择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3、“三个代表”的含义。 4、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6、“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及用辩证方法看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2、 中国人民走上由新民主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 “三个代表”的含义。 4、 社会主义本质。 5、 “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

  四、教学时数:6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艰辛的探索

  教学目的:通过三大历史事实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社会,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政,却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是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就必须要学习第二课的有关内容,通过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惟一正确选择。

  二、新课教学:

  1、 百年悲怆

  阅读指导:P38-39第一段

  1840年后,中国一步一步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中国何处何去何从?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而漫长的探索,但种种救国尝试都失败了。

  2、路在何方

  阅读指导: P39页的“路在何方”

  问:近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救国历程?

  答: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A、脱离广大劳动人民;B、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君主身上;C、幻想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同情用支持。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胁迫

  屈辱的岁月,悲壮的抗争,艰辛的求索,明确地证实了一个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为什么? (板书)

  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总之,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3、小结。

  三、 课后复习指导。

  1、巩固练习:做相关练习。

  2、布置作业: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四、教学后记:

第五册教案 第8篇

  第七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作者 yanming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课开始学习我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即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基本纲领中的纲领。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同时,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不知大家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如果有,则请大家回想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初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发动以推翻封建政权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

  2.我国改革的包括哪些内容? 3.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 、

  4.我国在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

  因此,大家在回顾了上述问题后,就会明白课本上的这句话: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大家都知道,每个基本纲领都由 和 构成。那么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其基本政策包括??????(你能找到吗?)现阶段只要求大家学习和了解其中的三项政策内容:第一框题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坚持和完善 制度;

  第二框题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 国家;

  第三框题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即坚持和完善 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

  1.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从它与我国 的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看:

  (2)从它的基本内容看:

  ①议事原则:

  ②人员组成:

  ③机构性质:

  ④主要职能:

  (3)从它的组成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

  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 ,

  并对人民代表大会 ,

  受人民代表大会 。

  请注意以下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权力机关:

  ①行使的职权是: 、 、 、 ;

  ②常设机关是 。

  2.关于人民代表的几个问题

  (1)各级人民代表的性质及其产生:人民代表由 产生。

  (2)人民代表的特点极其原因:特点是 。

  (3)国家保障人民代表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见《伴你学》有关问题)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

  复习和巩固: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其常设机关是 。

  4.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5.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

  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路线中提出的我国在今后相当长内的奋斗目标是 ,其中对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和要求是“ ”。而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实现民主的坚强后盾。要真正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

  二、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作为新时期我国的重要治国方略?):

  ⑴

  ⑵

  ⑶

  2. 依法治国的含义:

  (1)含义:

  (2)本质:

  (3)根本目的: 。

  3.实施依法治国有哪些要求?

  (1) (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

  (2) b 有何重要性?

  c 有何要求?

  a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

  (3)

  b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了什么要求?

  (4)

  a为什么要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

  b从中你能找出我国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吗?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民必然把我国的 个民族包含在内。我国是怎样保证少数民族的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的呢?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主要表现

  ; 。

  2.我国维护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是: 、 、 。

  (2)为此我国采取的一些措施:

  ????

  其中包括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 战略。

  4.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 制度

  (1)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既是我国的 ;

  也是我国的 。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班级 姓名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其常设机关是 。

  4.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或含义)是 。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班级 姓名

  复习和巩固: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

  4.我国为什么需要依法治国这个治国方略?

  5.要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第五册教案 第9篇

  分解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 x2-4x (2)x-2-x(x-2) (3) (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 5x2=4x (2) 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 x2-4=0

  (x+1)2-25=0吗?

  解:x2-4=0 (x+1)2-25=0

  x2-22=0 (x+1)2-52=0

  (x+2)(x-2)=0 (x+1+5)(x+1-5)=0

  x+2=0或x-2=0 x+6=0或x-4=0

  ∴x1=-2, x2=2 ∴x1=-6 , x2=4

  三、巩固:

  练习:P62 随堂练习 1、2

  四、小结: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

  (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五、作业:

  P62 习题2.7 1、2

  六、教学后记:

  分解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 x2-4x (2)x-2-x(x-2) (3) (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 5x2=4x (2) 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 x2-4=0

  (x+1)2-25=0吗?

  解:x2-4=0 (x+1)2-25=0

  x2-22=0 (x+1)2-52=0

  (x+2)(x-2)=0 (x+1+5)(x+1-5)=0

  x+2=0或x-2=0 x+6=0或x-4=0

  ∴x1=-2, x2=2 ∴x1=-6 , x2=4

  三、巩固:

  练习:P62 随堂练习 1、2

  四、小结: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

  (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五、作业:

  P62 习题2.7 1、2

  六、教学后记:

第五册教案 第10篇

  第1教时

  教学内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辅工具: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

  问题

  情景

  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

  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5x-2)=x(x+1)+4x2;

  (2)7x2+6=2x(3x+1);

  (3)

  (4)6x2=x;

  (5)2x2=5y;

  (6)-x2=0

  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

  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5.例1 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讨论后回答

  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

  独立完成

  加深理解

  学生试解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

  反馈

  训练

  应用

  提高

  练习1:教材P.5中1,2.

  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b2+1)x2-bx+b=2;(5)2tx(x-5)=7-4tx.

  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小结

  提高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

  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布置

  作业

  1.教材P.6 练习2.

  2.思考题:

  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第五册教案 第11篇

  第3课冰棒棍玩具

  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3课 冰棒棍玩具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利用冰棒棍进行组合不同形象的玩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设计创

  造和动手能力。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3课 冰棒棍玩具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利用冰棒棍制作动物、人物玩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要求作品新奇、牢固、美观、生动。

  课前准备:

  冰棒棍、大头针、彩色纸、胶水、彩色笔等冰棒棍玩具。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 谁能说说冰棒棍玩具经过组合之后有什么特点?

  2、 阅读课文,了解用冰棒棍玩具设计人物、动物的一般规律。

  3、 小组讨论:

  (1) 说说你熟悉的人物、动物的运动方式。

  (2) 想想开合的冰棒棍玩具像什么动物的嘴巴?

  (3) 阅读课文:

  冰棒棍玩具的制作步骤。

  三、布置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冰棒棍玩具。

  五、作业展评。

  六、拓展:

  说说制作冰棒棍玩具的体会。

第五册教案 第12篇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新课讲解:

  可以选用提问时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四个函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实际上均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s=3t等。观察时,可以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明确这些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后,可指出,这是函数。)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在学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号左边的y与s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代数式,其中的字母x与t是自变量。)

  (3)在这些函数式中,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呢?(这题牵扯到有关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也就是等号右边的式子,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层层设问,最后给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对这个定义,要注意:

  (1)x是变量,k,b是常数;

  (2)k≠0 (当k=0时,式子变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数函数,这点,不一定向学生讲述。)

  由一次函数出发,当常数b=0时,一次函数kx+b(k≠0)就成为:y=kx(k是常数,k≠0)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

  在讲述正比例函数时,首先,要注意适当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小学数学是这样陈述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写成式子是 (一定)

  需指出,小学因为没有学过负数,实际的例子都是k>0的例子,对于正比例函数,k也为负数。

  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4节练习第1题.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新课讲解:

  可以选用提问时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四个函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实际上均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s=3t等。观察时,可以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明确这些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后,可指出,这是函数。)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在学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号左边的y与s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代数式,其中的字母x与t是自变量。)

  (3)在这些函数式中,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呢?(这题牵扯到有关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也就是等号右边的式子,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层层设问,最后给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对这个定义,要注意:

  (1)x是变量,k,b是常数;

  (2)k≠0 (当k=0时,式子变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数函数,这点,不一定向学生讲述。)

  由一次函数出发,当常数b=0时,一次函数kx+b(k≠0)就成为:y=kx(k是常数,k≠0)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

  在讲述正比例函数时,首先,要注意适当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小学数学是这样陈述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写成式子是 (一定)

  需指出,小学因为没有学过负数,实际的例子都是k>0的例子,对于正比例函数,k也为负数。

  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4节练习第1题.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精简15篇)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精选15篇)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人教版(精简17篇)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人教版(精选17篇)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人教版 第1篇  两位数乘两

新人教版第六册《数学广角》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精简13篇)

新人教版第六册《数学广角》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精选13篇)新人教版第六册《数学广角》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精简11篇)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精选11篇)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第1篇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内容:例3  教学目标1、在自主学习、合作

第十单元《统计》教材分析(精简16篇)

第十单元《统计》教材分析(精选16篇)第十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第1篇  第一学段在每一册教材里都安排了“统计与概率”领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