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精拣5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通用5篇)

《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 第1篇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圆来?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 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

  边 边

  顶点 顶点 顶点

  边 边 边

  提问:角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追问:如果有一条边是弯的行不行?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 第2篇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体验知识是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做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到了内容多但有结构、有层次。

  本节课的教学容量相对来说较大。要教会学生指角、认角、找角、比较角、分辩角等许多知识。但我力求做到多而不乱,并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我在课堂中始终贯穿认一认,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培养初步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能力培养纳入课堂中。

  3.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首先,练习的设计能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其次,注重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也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增强形象感,直观感。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当然,任何课堂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对学生整体照顾的不够,尤其是在学生展示环节。当学生在个别问题的回答上语言表述还不完整不精确时,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在练习的反馈上也不是很透彻和全面。另外教师的语言也有不恰当之处。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还有所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积累和探索,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 第3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能辨认角的大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操作,自己体会、发现知识,感受到数学源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判断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教学准备:

  三角板、活动角、电脑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图形,不知道大家还认不认识?(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你能指一指它们的角在哪?

  2、(课件出示教材64页“十字路口”街景图)。

  师: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图上有哪些角?

  让学生指出各个角,要求指完整。

  生:屋顶的角;交通牌上的角;汽车玻璃上的角……

  过渡: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身边有很多各种不同的角,谁能说一说在这间教室里,你还能找到哪些角?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实物,整体感知:

  1、折一折,摸一摸。

  通过实践活动,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表象。

  (1)折一折。

  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不规则的纸,想办法把它折成一个角。可以自己折,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折。

  (2)摸一摸。

  请你摸一摸手中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2、比一比。

  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表示方法和读写方法及画法,清晰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

  (1)认一认。

  教师结合学生折的角,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边说边画角,讲解角的画法、角的读写法。

  (2)比一比。

  学生先在自己折好的角中,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自己尝试画一个角,并标明各部分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二)做一做,体验角的大小。

  准备:每生两条硬纸条,一枚图钉及一小块橡皮。

  1、独立做一个活动角,完成后活动活动角的两条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引导: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

  2、学生操作,师巡视,在各小组指导。

  3、学生汇报,引导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学生交流回答: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三)比一比,理性升华。

  1、课件出示教材65页比一比第(1)题。

  指名读题目要求,交流汇报。为什么第二个角比第一个角大?

  2、课件演示第一个角的两次变化。(复制一次角、延长角的两条边)

  师:观察角有什么变化?延长角的两边后,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这说明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课件出示,生齐读)

  三、应用拓展:

  过渡: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这么多知识,下面老师就想与大家玩几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1、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个是角?(课件出示)

  分别指名说,并说出理由。

  如,生:第二个不是角,因为没有顶点……

  2、下面图形中有哪些角?请你用铅笔画出来。(课件出示)

  分别指名汇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

  3、教材68页第4题。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

  4、智力游戏。下面图形各切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

  四、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马上就要接近了尾声,谁来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目前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加强收集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节课的教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锻炼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主要表现在:

  1、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学习中从生活的角出发,让学生自己表述自己所认识的角,然后通过自己动手去尝试折一个角,画一个角和做一个角,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进而对角有了深刻的了解。最后数学语言进行发现总结,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寻找角,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折角、画角,使之学生对角的特点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发现了角的多种特征及表示方法。接下来是引入理论的学习。由于给予了学生一个自己去寻找、发现角的过程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这些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的,还有些非常具有创造性。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效果。

  3、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课堂发现,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大大增强,也能从深层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教师积极的过程评价,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师语言不到位,评价学生的语言缺少趣味性,多媒体操作演示不熟练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继续努力,逐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早日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 第4篇

  认识角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文,以下是关于认识角的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范文

  推荐一、教学流程

  《认识角》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结合教学前对学生的学习了解,我抓住积累感性经历。

  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感知角,丰富学生的感知;二是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三是在生活中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四是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五是演示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思维;六是总结欣赏角,提升学生能力。通过这样的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

  二、教学意图

  1、从感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通过让学生感知角——画角——找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在感知角之后,学生基本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体会到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再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书空画角之后,及时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由感知建立完整表象的过程。

  3、“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里,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小棒、吸管、毛线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通过合作交流做出角,这中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也让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数学情感。在学生展开活动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这部分是我觉得处理比较得当的地方,学生通过制作角这一活动,由对角表象的认识,抽象出角概念。

  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在过程中我也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辩一辩、找一找、做一做、想一想、比一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三、教学不足

  总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二是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思考、交流组织不够高效,以后需加强;三是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以后多学习加强锻炼。

  【延伸阅读】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P62—64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课件,两个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课题:认识角)

  师:我们先来摸一摸角,说说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预设体会: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师: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抽象出几何角

  (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

  师: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角。(课件出示抽象出角)

  师: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

  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吗?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师巡回指导)

  3、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老师画了一个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1)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

  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4、画角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把你画的角标上顶点和边,并且给它改个名字,看看它应该记作什么(师边看边指导)

  5 、画角时应该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

  6、练习

  判断下面图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二)、比较角的大小

  1、玩一玩

  师:老师今天还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要使角变大,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要怎样?(抽同学来演示)

  2、我们怎么让角变大变小的呢?

  合拢角的两边,角就变小;拉开角的两边,角就变大。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总结: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程度(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3、比一比

  (1)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

  (2)比较两个三角板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

  1、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2、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如果有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 第5篇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角”在低年级学生的画笔下早已出现,但它叫什么?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形状都一样吗?怎样画角?……问题并非人人都懂得。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因此,在《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交警叔叔维持街道上的交通秩序》情境,导出生活中的角,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去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认识角。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角吗?

  生1:我戴红领巾时,发现红领巾有角。

  生2:我们用三角板时,看见三角板有角。

  生3:我用纸扇时,看见它有角。

  生4: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经常形成角。

  生5:五角星也有角,教室的门窗上也有角。

  ……

  紧接着,我就创设交警维持街道秩序的情境,(出示本课的街景图)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路面上十字路口,人行横道,路边建筑,标志牌及交警所作的手势等都存在着角。

  活动二:感受角。

  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纸折角,然后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并在折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说说画角的步骤,还出示一些我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活动三: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只不过是这两个角的边长度不一样。(一个角的两边短,另一个角的两面边长)请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生1:我觉得角1大。

  生2:我觉得角2大。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生4:我不同意生3的看法。

  生5:我同意生3:的说法,我也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

  我说:“请同学们不用争了,还是大家动动手吧!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然后看看活动角的边张开,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边合拢,角又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忙起来了。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1:两条边张开,角变大。

  生2:两条边合拢,角变小。

  生3:两条边张得越大,角就变得越大。

  生4:两条边合得越紧,角就变得越小。

  生5:教师,我用的是同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的两边长短不变,角却会随着两边张开度的大小而改变。我断定: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时,班上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表示同意生5的说法。

  数学课上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精简13篇)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精选13篇)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精简14篇)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精选14篇)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第1篇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第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精简12篇)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精选12篇)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1篇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精拣2篇)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通用2篇)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第1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7、“想想算算”,练习十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拣1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3篇)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1篇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