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认识立体图形(精拣12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认识立体图形(通用12篇)

认识立体图形 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 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 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认识立体图形 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 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 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认识立体图形 第3篇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数学

  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

  学习时间:一课时

  授课教师:曹抒珍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4、实际应用:

  目标:促使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因实际应用、自主学习建立更为扎实的知识。

  过程:

  小组合作:用橡皮泥,通过搓、捏切等操作,做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四、教后感

  1、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活动,自我体验探索。通过分、说、看、摸、滚、比、想、数搭、捏、切、搓组合等一系列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而探究性学习正是交给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促进学生参与今天的活动,为适应明天的需要所学。

  2、教学反思: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 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1)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探索。

  本课利用实际生活中熟习的事物,为 学生提供了丰富素材,创设大量观察、操作的机会。

  观察:

  ·设疑激趣时的说学具。

  ·按要求分学具,对物体形状的观察感知。

  ·感知事物特点时,对物体静态的观察。

  ·形成表象时,对抽象图形的观察。

  ·联系生活实际对身边物体形状的感知。

  操作:

  ·设疑激情时的说学具。

  ·揭示概念后给名称说学具。

  ·感知物体概念时摸、推、滚。

  ·搭积木。

  ·橡皮泥的捏、搓、切等。

  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感知体验,从而激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如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为什么生活中不用它们做车轮;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用实物学具搭物体是的奇思妙想:城堡、公园、贸易大楼……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供教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数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交流情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以组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自我调节、控制能力、确实成为新型的接班人。

认识立体图形 第4篇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

  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

  2.搭学具。

  a.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1.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积极探索本课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大量的观察、操作的机会。观察:

  ①设疑激情阶段的说学具。

  ②按要求分学具进,对特体形状的观察感知。

  ③感知物体特点时,对物体静止运动状态的观察。

  ④形成表家阶段对抽象图形的观察。

  ⑤联系实际环节中对身边物体形状的观察。

  操作:

  ①设疑激情环节的说学具。

  ②揭示概念后给名称说实物。

  ③感知物体特点时的摸、推、滚。

  ④搭积木。

  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如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用实物学具搭物体时的奇思异想:城堡、世贸大楼、五角大楼、大吊车、航空母舰……进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数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以组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本课我为学生创设了五次合作交流的情境:第一次是设疑激情阶段的说学具──培学生学倾听别人的意思;第二次是按要求分学具和第五次搭积木──培养学生为集体承担不同任务的责任感和协调统一的能力;第三次感知各种形状的特征和第四次比较长方体和圆柱、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开展学者式的讨论反思。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搭一搭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数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2.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教学的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执 教: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流沙坡小学 韩晓华

  指导教师: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委教研室 王芳芳

  评 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委教研室 王芳芳

认识立体图形 第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有关内容及练习五的第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 (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教师事先用布把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师: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师: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师: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4.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各小组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师: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体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体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扁的长方形的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

  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

  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师: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教师先揭示概念特征,接着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最后让学生感知各种形状的物体。

  (1)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到处滚动。

  (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2)圆柱是直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 (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3)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

  (4)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寸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有的学生提出: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是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把桌子上长方体物品翻转放置,再对这两种长方体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的实质是相同的。)

  (三)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

  1. 比一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师:请同学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比较一下:在操作这些物体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时的感受。 (学生汇报:球和圆柱都能滚,并且球能随意滚,圆柱必须躺着滚;而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只能推着走。)

  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师: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筑材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在搭的过程中,应用了前面所学习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别的知识,摆出了火车、飞机、游乐园、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

  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人思考)。师:通过刚才的搭建,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呢?(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师: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以下两个练习。

  (1)看图形。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数图形。 (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的同时,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2.摸一摸(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盒子是用布盖着的。现在,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盒子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 (有四个学生到讲台上与教师配合,师生共同做教师报图形名称、学生摸相应物品的游戏,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看。)

  3.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师: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模仿老师和上来的几位同学共同做的游戏,将自己小组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重新装到篮子里去,并且用布盖上。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个小小组。一个小小组的同学先报图形的名称,另一个小小组的同学在篮子摸出相应的物品。做完一轮游戏后,请各个小组再交换过来,先报图形名称的小小组再来摸物品,而先摸物品的小小组再来报图形名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各个小组做游戏。)

  (五)总结与迁移练习

  1.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全班同学对照各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外形特征。)

  2.讲一讲(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师:同学们说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之处是都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正方体6个面大小是一样的,而长方体是不一样的;球和圆柱的相同点是圆圆的,但是,圆柱两头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面,而球则没有面。

  3.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师: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处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评析

  “认识立体图形”一课系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教学的典型教例。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学习数学具体概念的一般特点或规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所揭示的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具体概念的教学,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本课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是+分准确的。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课执教者以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关于具体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关原理为指导,按照具体概念学习规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师将本课教学过程确定为“观察物体──辨别比较──提出与验证假设──抽象概括”四个阶段;将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确定为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这种安排是符合小学生习得具体概念的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实际需要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通常是在辨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过程中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呈现概念的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

  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本课执教者除了按照具体概念习得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以外,还充分兼顾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又受到一定的熏陶和训练,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最后,尚需强调的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学习活动往往难以持久地顺利展开。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还运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和竞赛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的执教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就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概念、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何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认识立体图形 第6篇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

  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

  2.搭学具。

  a.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认识立体图形 第7篇

  教学内容:(第32页、第三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立体图形和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的模型等 。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老师:今天有一位好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里,瞧!谁来了(出示蓝猫的图片)

  学生:是蓝猫

  老师:对,蓝猫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它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都有些什么呀?赶快打开来看看!

  老师:你最喜欢哪个礼物,为什么喜欢?

  老师:蓝猫还想考考我们,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吗?六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一分

  1、学生六人小组活动,对物品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分得一样样吗?

  (如果有学生分错,将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自己改正过来。)

  3、揭示概念。

  师:每类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这些图形都住在立体王国里,所以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师:蓝猫先生说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要比比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动作最快,把桌上的东西放回篮子里。

  b、摸一摸

  1、拿出学具。

  师:请你轻轻地拿出这些图形玩一玩。可以看一看它和别的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滚一滚看哪个物体滚得远。

  (1)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说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2)指名学生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2、学生依次汇报:

  长方体:长长的,有6个面,有边,有角,不能滚动。

  正方体:方方的,有6个面,有边,有角,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小朋友拿出这种物体,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3、抽象出图形

  师:脱下这些物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他们吗?(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图片)

  (如果第一次分类分错的话,现在再让学生思考分得对不对)

  c、搭一搭

  老师:听说很多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小能手,今天我们要用这些礼物来搭一搭,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搭的高?

  学生活动比一比谁搭得高,互相欣赏。

  老师在看了小朋友搭的情况后说:我发现你们在搭的时候都没有把球用在中间,而是选择长方体和正方体呢?

  老师:那圆柱体为什么能搭在中间?

  学生:圆柱体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能搭中间。

  师:现在把这些物体一样一样的叫它们的名字,边说边放到袋子里。

  三、练习巩固,寓教于乐。

  1、游戏:猜物体。

  老师:谁上来闭上眼睛摸一个物体,说说这个物体的特点,让其它的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物体。他说得对了,请把你的掌声送给他,好吗?

  2、完成练习5第2题。数一数。

  四、回顾延伸。

  1、说说你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请你闭上眼睛想想它们长什么样?

  2、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形状。

  3、当一个小小侦察兵。回家去侦察一下自己家中的物体形状是怎么样的?并请父母帮忙把你所发现的相同的物体作为一组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学习的成果。

认识立体图形 第8篇

  (一)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但是有些遗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准备了各种物体,而一班只有两个孩子准备了,兴好我也准备了许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较弱,所以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我必须要求到位。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二)

  本节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整节课我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认识立体图形 第9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但是有些遗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准备了各种物体,而一班只有两个孩子准备了,兴好我也准备了许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较弱,所以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我必须要求到位。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认识立体图形 第10篇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圣诞老人)

  生:圣诞老人!

  师:对!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师: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1:我们把纸盒、肥皂盒、磁带盒放在一起;把魔方、粉笔盒放在一起;把易拉罐、茶叶罐、小皮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1:我知道纸盒、肥皂盒、磁带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

  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生3: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画面.

  教师: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机器人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

  2.搭学具。

  a.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认识立体图形 第1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2--P33。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初步了解物体外形的特征

  1、评一评

  师:有的小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④积木块、魔方。⑤三棱镜;也有的组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四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④三棱镜。大家有没有意见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师肯定小朋友们的分法是对的。

  【过程说明】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打基础。

  2、讲一讲

  (1)、为什么把“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为一类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②师指出:我们给这样的物品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发表意见后,师说,小朋友们说的名字很好听,老师也说一个名字行吗?“圆柱”,师用多媒体出示“圆柱”二字,并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2)、小朋友们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为一类,为什么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给予表扬。

  ②用同的方法给这一类物品起名字,并用多媒体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3)、小朋友们,我们为了给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分为一类好呢,还是分为两类好呢?小朋友们说说看。学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们分为两类。

  ①小朋友们准备给“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么名字?为什么呢?小组商量商量。

  ②学生交流后,师用多媒体出示名字和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③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

  【过程说明】学生经历“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

  3、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实践操作

  1、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组间交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③议一议。a.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b.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说明】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搭一搭

  ①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种造型。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组的同学们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②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3、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P33第2题。

  4、质疑:粉笔和削过的铅笔是圆柱吗?

  5、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说明】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和合作意识。这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济水西街学校 赵静

认识立体图形 第12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图形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实物和直观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初步分辨他们。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到“体”的三维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内放规则立体图形。课件。

  学具:各种形体的日常生活物品。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认识体。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

  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4、抽象直观图

  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下面。

  二、操作体验、加深感知“体”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正方体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滚动等等。)

  2、游戏

  硬板传送物品,让学生体会各种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如:球易滚动,圆柱的底接触硬板易传送等。)

  3、反馈体会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形状来讲)

  三、实践操作、分辨立体图形

  1、完成书p36页第二题,说出每个图形共有几个。

  2、小组合作,蒙眼摸物。

  一学生发指令,另一生蒙眼摸物,其中可以掺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台等未学过的立体图形。

  3、猜物体

  一学生从猜物箱里摸物体说特征,其它学生说名称。

  四、返回生活、解释与应用

  1、找出学具盒中所学的立体图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简16篇)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6篇)《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数学第十一册19页----倒数的认识。 

《连加》教案(精拣10篇)

《连加》教案(通用10篇)《连加》教案 第1篇  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l、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精拣2篇)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通用2篇)《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第1篇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一)、

《快乐的家园》教案(精简15篇)

《快乐的家园》教案(精选15篇)《快乐的家园》教案 第1篇  教学内容:  快乐的家园  教材第4、5页内容。  教学目

1.3.6 5以内的加法(精简12篇)

1.3.6 5以内的加法(精选12篇)1.3.6 5以内的加法 第1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