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用数学(精选16篇)
1.6.3 用数学 第1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秋天的图画,你们看,秋天美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这幅图里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解决秋天里的实际问题吗?(提示课题:)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主题图1
(1)、师出示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左边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右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捉虫子)
(2)、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大括号,问号)
(3)师: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对,它叫大括号,想一想,它表示什么意思?它就能表示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合起来。大括号下还有一个问号,它表示这里有一个问题。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吗?
(4)、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应该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样?(合起来)
(5)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刚才那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几个学生说。同桌互说。全班齐说。
(6)师:谁能列一个算式?4+2=6(师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说4、2、6分别表示什么?
还可以怎么列?
2+4=6你是怎么想的?
(7)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认识了二个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还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现在,有一位叔叔想请小朋友帮他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2、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幅图画了什么?
(2)、你能想到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
(4)、这个数学问题,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把算式写在纸上,写得快的小朋友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并说说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馈:7-3=4 7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新知,拓展深化。
1、P47做一做
(1)师:李叔叔很感谢小朋友为他解决了实际问题,请大家到他家里去玩,他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吗?
(2)用手势表示1:6-3=3 2: 3+3=6 为什么?
(3)看懂蝴蝶图,说图意,1:5+2=7 7-2=5 2+5=7 7-5=2
2、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都知识解决了,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不知道,老师引导:我发现了这些数学问题有两类,有些是用加法计算的,有些是用减法计算,我们应该看清楚图画的意思来列算式。)
四、拓展练习: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1.6.3 用数学 第2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思维训练: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边有2只猴,右有7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生:左边有2只猴子,右边有7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
2+7=9 2,7,9各代表什么?
生:2代表左边的2只猴子,7代表右边的7只猴子,9代表总数,一共有9只猴子.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原来有8只鹅,游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呢?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8-3=5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做一做(让学生任选一题做)
梅花鹿图:(环境教育)
师:梅花鹿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动物,因为它们的数量在变得越来越少,如果不好好保护它们,那么它们很快就要消失在地球上了。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生:我们要告诉别人不能猎杀梅花鹿。
生:我们要给它们好的生存环境。
生:我们要保护它们。
师:对的,我们的小朋友真有爱心。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四.回到天鹅的问题(?的位置换了)
学生说意思:原来有8只天鹅,剩下5只,问游走了几只?
小结:?位置不一样,算式不一样.
p62 13 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1.6.3 用数学 第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
1.6.3 用数学 第4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秋天的图画,你们看,秋天美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这幅图里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解决秋天里的实际问题吗?(提示课题:)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主题图1
(1)、师出示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左边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右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捉虫子)
(2)、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大括号,问号)
(3)师: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对,它叫大括号,想一想,它表示什么意思?它就能表示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合起来。大括号下还有一个问号,它表示这里有一个问题。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吗?
(4)、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应该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样?(合起来)
(5)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刚才那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几个学生说。同桌互说。全班齐说。
(6)师:谁能列一个算式?4+2=6(师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说4、2、6分别表示什么?
还可以怎么列?
2+4=6你是怎么想的?
(7)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认识了二个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还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现在,有一位叔叔想请小朋友帮他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2、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幅图画了什么?
(2)、你能想到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
(4)、这个数学问题,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把算式写在纸上,写得快的小朋友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并说说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馈:7-3=4 7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新知,拓展深化。
1、P47做一做
(1)师:李叔叔很感谢小朋友为他解决了实际问题,请大家到他家里去玩,他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吗?
(2)用手势表示1:6-3=3 2: 3+3=6 为什么?
(3)看懂蝴蝶图,说图意,1:5+2=7 7-2=5 2+5=7 7-5=2
2、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都知识解决了,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不知道,老师引导:我发现了这些数学问题有两类,有些是用加法计算的,有些是用减法计算,我们应该看清楚图画的意思来列算式。)
四、拓展练习: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1.6.3 用数学 第5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 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6.3 用数学 第6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 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 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 把 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1.6.3 用数学 第7篇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1.6.3 用数学 第8篇
用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意,会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列式解答,并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基本技能: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和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利用图片资源,传授新知: 揭示课题师:放学以后,你和小伙伴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师:今天我们就用你们喜欢的游戏进行教学,喜欢吗? 师:板书;用数学师:教师这里有小朋友放学以后参加游戏的活动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根据捉迷藏的这个游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师:大家讨论的一样吗?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喜欢做捉迷藏、丢手绢、踢足球、跳绳、跳皮筋…… 生:我们喜欢 生:可以和同位说一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捉迷藏、丢手绢、踢足球、跳绳、跳皮筋……的游戏 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的结果,13个同学玩捉迷藏游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生:我们和他提出的问题一样。生:13-6=7(人) 师:老师提个问题可以吗?指着算式,1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7是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三﹑巩固练习内容:做一做 p20师:能说出你们组解题思路吗?师:评价:你们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用数学的知识,教师奖给每小组一颗智慧星。 第2、3幅图的丢手绢和球的游戏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师:教师参与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和表现最好的小组,准备交流。反映名小组展示交流的情况。 师:你能说出算式吗? 师: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 师:你还能看着这三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题意的理解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用数学的问题.小朋友们真聪明!我奖给每个小组一颗智慧星.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都有什么?看到图画中的景色你能想到什么? 师:这么美丽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可以按自己组的解题思路去说一说。(别的小组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分组在小组内说一说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生:①要有16人来球,现在来了9,还要几个人?②做丢手绢游戏的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生:①16-9=7(人) ②8+6=14(个)生:我们同意他们的意见,掌声鼓励。 生:1、做丢手绢游戏的有14人,有男生6个人女同学有几个人 2、现在有9个人玩球,又来了7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参加?…… 生:这幅图中有小鸟、小、鱼、树……这幅图画真的很美,我想去这个地方去玩…… 生: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树上有几只小鸟?生:有17只小鸟,树上有9只,飞走了几只?师:你们有问题想要问他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四、独立练习:练习四 五、全课总结: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图中还有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请你按书上提出的问题把算式填在方格里.集体订正。 第一题: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第二题:根据图意与要求列式计算。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用数学 13-6=7(人) 16-9=7(人) 8+6=14(人) 17-8=9(只) 15-6=9(只)生:有15只小鹿,水里的有6只,跑了几只小鹿。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有几只? 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还有几条鱼?左边有6条鱼,右边有7条鱼,一共有几条鱼?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鱼,还有几条鱼?……. 教后记:大部分学生都能提出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有个别学生,把减法应用题,列为加法应用题,应该引起教师重视。
1.6.3 用数学 第9篇
小学数学第一册《练习十九》中,“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与以往的“用数学”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而且围绕问题,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已知条件,从而显示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科书第109页的第四题上,已知其中一个条件:水里有8人,让学生求“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要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条件,从而将这道题目完整地表述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从而列出算式:“8+6=14(人)”
很快,有学生发现了用其他角度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将这道题表述为:“带游泳圈的有12人,不带游泳圈的有2人,一共有多少人?”从而将算式列成:“12+2=14(人)”
接着,又有孩子说:“参加游泳的男的有8人,女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8+6=14(人)
我肯定了孩子们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我看到有个孩子还高高地举着手,我请她站起来,她说:“游泳的大人有1人,小孩有13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13=14(人)”我大声地表扬她,并请她坐下。她却说:“老师,还有啊:戴浴帽的有1人,不戴浴帽的有13人,一共有几人?列式跟刚才是一样的。”
我会心地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有时,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他们却先想到了。让我们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多给他们一次发言的机会,他们一定会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呈上令人满意的答卷。
1.6.3 用数学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生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头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学生采用互相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说清楚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慧星。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学生的辅导。)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7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第47页、第58页、第101页的“用数学”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上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与101页“用数学”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教材中围绕“一共有多少兔”的问题,显示出不同的解决方法:(1)点数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我在备课时,感觉这一课的资源信息比较单一,留给学生分组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空间不足。我认为学生在前面已经多次接触过“用数学”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陌生了,已经具备了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教材提供的这组“小兔子”信息作为练习内容。而在学习新知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和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又增添了6种小动物(每组一种,每种又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并配有6幅背景图。教学中,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从信封中请出小动物,并把它们粘贴到背景中,这样不仅留给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而且能出现多种资源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贴的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在图的下面。这样就出现了6幅图文并茂的画面,接着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画面(不能选择自己小组的),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最后以“小马图”为例,让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一共多少匹马?”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按群来分,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大小来分。这种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年级的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目标。
教学中,我还结合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的形式,自己去提出问题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走出来,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专家评析
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并富有童趣的资源信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改进了教材的编排形式,在强化新知这一环节中把书上的主题图作为练习题出现,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进行了拓展练习。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书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解决问题,并通过生生互评,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评价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谈话,创设出“小客人来做客”的情境。这种形式比较活泼,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知。
1.6.3 用数学 第11篇
表内乘法(一)用数学
——例5、例6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6—59页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能够完整地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 能够运用所学乘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问题;
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恰当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投影出示例6)
师:(1)请同学们看图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你能在图上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吗?(教师随生的回答板书:有3头大象,每头大象搬2根木头。)
(3)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问题: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4)全班齐读。
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的全貌。便于学生能够独立提出用乘方计算的问题。
二、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2.师:这道题应该怎么样列式呢?
教师可以指名到黑板上完成。
例6提前学习,是由于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也都是在情境中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从而提炼出口诀的。所以例6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解决。
3.乘加。
(1)师:这时,又过来一头大象,不过它只搬了一根木头。(投影出示问题:又过来一头大象,它只搬了一根木头。现在4头大象一共搬了多少根木头?)
会画图的老师也可以画一幅图。
(2)师:这道题怎么样列式呢?(教师板书)
生1:2×3+1=7(根)
生2:3×2+1=7(根)
生3:2+2+2+1=7(根)
生4:2×4-1=7(根)
生5:4×2-1=7(根)
后两种算法可能学生有困难,不要硬要学生提出来。如果乘加算式孩子们也不能提出,可以先列连加法,再引导学生将连加法中“同数相加”的部分改写成乘法算式就可以了。
4. 乘减。
(出示例5图)
师:(1)请同学们看图观察:图上都有谁?它在干什么?
(2)你能在图上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吗?(教师随生的回答板书:①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掰走1个。②前2棵玉米上有3个玉米棒,后一棵玉米上有2个玉米棒。)
(3)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①还剩几个?②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如果学生提出了第②个问题,就让学生口答。重点研究“还剩几个”的算法。
师:这道题怎样列式呢?(指第①道。)
生1:3+3+3+3-1=11(个)
生2:3×4-1=11(个)
生3:4×3-1=11(个)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利用乘法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尝试着列出了“乘加”、“乘减”两种算式。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6.56页“做一做”的第1题。
7.58页4、5题。
1.6.3 用数学 第12篇
XX年秋季一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用数学(8和9)第5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图意,从而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
2、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9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2.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谈话导入美丽的大森林里有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大家想和动物们一起玩吗?二、新授课出示情境图(57页图)1、 观察小鹿图: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汇报: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生汇报:还剩几只小鹿?师:求剩几只小鹿,怎么计算呢?汇报:用减法,9-3=6.2、 继续观察:还能从图中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3、 汇报交流结果。(1) 蘑菇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树根下有6个,旁边有2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共有几个)要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6+2=8)(2) 白鹅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用什么方法计算?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课本第58页第1题。 独立完成,个别汇报时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组内计算比赛 3、完成第3题。 交流:从图中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教后反思:
1.6.3 用数学 第13篇
教学内容:
用数学“9加几”
小学数学第一册101页,10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2.过程性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1台,录音机,算式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
二、学习新课
1. 教学例3
(1)放录音(合唱)
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学生回答
(3) “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列式、板书:9+5
(4) “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
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圃片)
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图”
(2)小组合作,要求
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 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③怎样列式?
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三、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1.6.3 用数学 第14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
过看图理解图意,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和,求另一个数的图文应用题.理解 算理,正确选择计算方法.
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完整,熟练的说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学具,气球.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数学小精灵要带我们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大家高兴吗 (高兴)小精灵要求大家记住两点:1,认真倾听,积极动脑.2,大胆发言,声音洪亮.能做到吗 (能)好,上课.
二,创境激情.
师:听声音猜一猜(出示几种动物的声音),对,我们就和这些小动物一起去美丽的大森林.
三,探究学习.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1),燕子图.
师:瞧,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群机灵俊俏的小燕子.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大括号表示什么 问号呢 谁能把这幅图说成一道数学题 (生)
师:怎样计算呢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 (生)
师:如果能把说的道理加上就更好了.现在谁能把这道题说的更完整呢 勇敢的人请举手!
(2)学习小猴图.
师:语言流畅动作优美,真了不起.连顽皮的小猴子都吵着和你做朋友呢!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 (生)
(3)学习蘑菇图.
师:淘气的小猴子从树上跳了下来,哎呀!小心,别踩到树下的蘑菇.谁能像一样.美美的说说蘑菇图
生:(手势)
2,主动探究,体验减法的含义.
(1)学习小鱼图.
师:你的表演太美了,河里的小鱼都在为你鼓掌呢!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信息 一共有7条鱼你是数出来的吗 问号在一边表示什么 象这样大括号下面给出总数,让我们求其中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怎样计算 (用减法)
师:谁想说说小鱼图 生……
(2)学习白鹅图.
师:刚才问号在左边我们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右边我们怎样解答呢 看,河边的白鹅就给我们出了一道这样的题.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说
(3)学习小鹿图.
师:声音洪亮,叙述完整.奖自己两朵小红花.瞧呀,可爱的小鹿也赶来出题了.想好的同学快举手吧!(生)
师:速算高手,老师真佩服你!送你两朵小红花.
3,动手操作,整体感知,加深理解.(1,2组8个学具,3,4组9个学具)
师:同学们,聪明的小动物给我们出了那么多题,聪明的你能不能给自己出一道题呀 (能)好,请你用手中的学具摆一道题,并把题完整的说给同桌听.比一比,哪对同桌说的又快又好.取学具.动作真快,开始吧!(生合作操作)
师:刚才这位同学动作最快,请说说你摆的题.
师: 也想展示一下,请说吧!
师: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摆的快,说的好.送学具.
四,课间游戏.
师:大森林里,快乐无比,我们也到那儿去活动活动吧,为了让大家玩的开心小精灵送给每对同桌一个礼物,就在左侧同学的书桌里,快拿出看看吧!同桌合作把气球吹起来,并用皮套捆上,每个气球上有一道题,一人说题一人解答.伴着美妙的乐曲我们开始吧!
(2)学生同桌练说.
(3)指名学生汇报.师:哪对同桌愿意说给大家听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对比练习.(做书上62页的13,14题)
(1),企鹅图.
师:嘘!怎么有吵架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好象是从你们的书里发出来的.快打开书62页.哦,原来是小企鹅有意见了:我们大老远来的,怎么不理我们呀.请同学们提笔坐正,仔细观察两幅图,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独立填写在书上.开始.
生:填写
师:写完坐正.谁愿意把答案说给大家听 (生)
(2),蜗牛,小鸡图.
师:蜗牛和小鸡也出了这样的两道对比题,大家也来填一填吧.
师:,请你说蜗牛图.说的真清楚,谁同意他的算式 小鸡图
2,变式练习.
(1),我会选择.
师:请同学们合书坐正.森林里还有两只小动物想请大家帮忙.瞧,猫一跳一跳的都等不及了!请你选择.为什么
(2),我来判断.
师:我们来看看小狗出的题吧!请判断.对的用这个手势告诉老师,错的用双手食指打*.(生)为什么 (生)
拓展练习.(我来做画)
(1)师:小动物们真聪明,小精灵更聪明,她给我们出了一道既动手又动脑的题.请看,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有这些物品:一张美丽的背景图,一些动物粘贴,还有大括号和小问号.请同学们小组内分工合作,粘贴一幅带有问题的美丽图画吧!好了,快开始吧!
(2)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往黑板上贴图)
(3)小组汇报.
六,全课总结.
师:在大森林里游玩既轻松又快乐.这么愉快的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看看小精灵还有什么话要说 (电脑)今天的作业就请你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说一道数学题吧!
谢谢可爱的小精灵,同学们,跟小精灵说再见吧.
1.6.3 用数学 第15篇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1.6.3 用数学 第16篇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执教的用数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册P59的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对“用数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收集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初步提出问题。还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大象运木头》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从画面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汇报解决的方法,学生自由提问。在此环节中,重点强调乘法的含义。让学生在思考中,在师生交流中,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课件出示动物聚会的图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让学生自己收集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练习
设计了两个情境:1、小兔子采蘑菇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使学生逐渐清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肯德基的图片
学生很喜欢吃肯德基,所以对这个情境比较感兴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和解决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拓展练习
学生联系身边的事,自己编一道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再次回到完整的用数学形式,真正提高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看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教师的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有些地方处理的过于草率等。希望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