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摘果子》教学课例(精简15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摘果子》教学课例(精选15篇)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1篇

  一、背景与导读:

  “摘果子” 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中第26-2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5以内的加法的意义和算法后,第一次接触5以内的减法,重在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减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计算方法,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课。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积累和经历了大量的减法事实,在教学时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减法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体会减法的含义。同时,应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生体会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初步建立减法的模型;

  (2)寻找和总结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口算被减数是5以内的减法。

  2.过程性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意;

  (2)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意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减法的含义,初步建立减法的模型。

  二、教学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课前谈话,复习旧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到果园陪笑笑一起去摘果子,你们高兴吗?好,要想到果园,必须闯过下面两关才能进入,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我摆你说:教师摆教具,点生说出所表示的加法算式。

  第二关:我能行。直接说结果:3+2= 1+3= 2+2= 1+4= 1+1= 2+3=

  [ 教学反思: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探求知识的欲望,设计闯关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的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片段二 探究新知:

  1、引入分果子情景并解决问题:

  师:我们顺利闯过了关,可以陪笑笑到果园摘果子了,请小朋友们把书轻轻地翻到第26页。

  师:看看最上面的图,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苹果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树上有5个苹果,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师板书:树上有5个苹果)

  师:再请看第二副图,你能用完整的话说说图上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笑笑摘走了2个苹果,树上还有3个苹果。(师板书:摘走2个,还有3个。)

  师:还有谁能完整的把情景图表示的意思说出来?

  生:……

  师:你们能用学具把刚才笑笑摘果子的过程摆出来吗?

  生在下面活动,教师巡视。

  师:有哪个同学愿意用老师的教具来摆摆?(点学生摆,师生观察,并评判。)

  师:你们能不能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刚才的过程?

  生:可以

  师:好,那请小朋友们赶快行动用你们喜欢的图形来表示。

  师:有哪个同学到前面来画。(点生板演后,师生一起观察评判)

  师:我们通过看图,自己摆学具,还有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笑笑摘果子的过程,都知道了树上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有3个。有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呢?

  生1:5—2=3 生2:5—2=3 ……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用5—2=3这个算式来表示,算式中的5,2,3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2表示摘下来的2个苹果。3表示树上还剩3个苹果。

  师:谁能指着图再给大家说一说?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2表示摘下来的2个苹果。3表示树上还剩3个苹果。

  [设计意图:明确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师:我们如果把算式中的3当作一个问题来问别人,应该怎么问呢?

  生1:还有几个? 生2:还剩几个苹果?……

  师:如果我们把前面的树上有5个苹果,摘走2个这两个条件加上的话,就是一个数学问题了,有谁能完整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1:树上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有几个?

  生2:树上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

  ……

  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你们所提的这个数学问题的呢?

  生:减法。

  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减法。(板书:减法)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减号。(板书:减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一个减号——短短的一横。一起读5—2=3( 板书:5减2等于3)

  师:假如你是笑笑,你准备摘几个果子?应该怎样列算式?

  生1:我准备摘3个,还剩2个,用5—3=2来计算。

  师:他所列的算式中的5、3、2表示什么意思?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3表示摘下来的3个苹果。2表示树上还剩2个苹果。

  生2:我准备摘1个,还剩4个,用5—1=4来计算。

  师:他所列的算式中的5、1、4表示什么意思?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1表示摘下来的1个苹果,4表示树上还剩4个苹果。

  生3:我准备摘4个,还剩1个,用5—4=1来计算。

  师:他所列的算式中的5、4、1表示什么意思?

  生: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4表示摘下来的4个苹果,1表示树上还剩1个苹果。

  师:有摘5个苹果的吗?那该怎么列式呢?

  生:5-5=0

  师:有摘走6个、7个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不能摘走6个、7个?

  生:总共只有5个,不够摘。

  [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关键不是教师如何有效地“支配”教学,而是怎样使师生双方共同为教学本身所吸引,真正使教学成为有魅力的教学、好的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应是走向数学活动的过程,这样师生双方忘却了外在的期望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为教学情境所吸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真正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这里的“摘苹果”的活动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教师通过一步一步的有目的的引导,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主动与他人交流的习惯,还有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都比较到位。]

  片断3 自主探究,进一步体验减法: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来看连环画。(第26页第2题的图)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怎样看连环画?

  生1:有一个点儿的是第一幅图,有两个点儿的是第二幅图。

  生2:看的时候要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看。

  师:根据这幅图的意思谁能给大家提出数学问题?

  生1:原来有3本书,叔叔拿走2本书,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本书?3-2=1,还剩1本书。

  师:谁能再说一说?(师板书)

  师:算式中的3,2,1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3表示桌子上原来有3本书,2表示叔叔拿走了2本,1表示还剩的1本书。

  师:请同学们看小刺猬扎苹果的一幅连环画。请你用圆点或小棒代替图中的苹果一边摆一边自己讲讲图意。(学生自主活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实物转化成符号,再转化成算式的抽象思维能力。]

  生1:(用圆点板演摆图)原来有4个苹果,小刺猬偷走1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苹果?4-1=3,还剩3个苹果。

  生2:(用小棒板演摆图)原来有4个苹果,小刺猬扎走1个,我想问问大家还剩几个苹果?4-1=3,还剩3个苹果。

  师:谁能说一说算式中的4,1,3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4表示原来有4个苹果。1表示小刺猬扎走的1个苹果。3表示还剩下3个苹果。

  3、建立知识模型:

  师:请同学们看看,在刚才的3幅图中我们解决的都是什么问题?

  生:还剩下几个的问题。

  师:我们都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生:减法。

  师:这些问题都用减法解决,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拿走,不是添上,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带领学生用手势表示:都是从原来的数量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所以用减法。)

  师:谁能用手势再给大家说一说?

  生:都是从原来的数量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所以用减法。

  [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再次看图、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加深对前面的强化理解。通过将实物转化成符号,再转化成算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有上面三个活动的学习铺垫,再来进行提炼,建构减法的知识模型,使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水到渠成。学生学得轻松,容易理解。]

  片段四 巩固应用: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板书:5-4),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吗?

  生1:树上有5个苹果,摘走4个,还剩1个。5-4=1。

  生2:今天买了2个苹果,吃了4个苹果,还剩1个苹果。

  生3:本来只有2个苹果,怎么吃4个,还剩1个。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用我们目前学习的知识,2还减不了4,也就是说本来只有2个苹果没有办法吃掉4个。

  生4:本来有5块砖,小偷偷走4块砖,还剩1块砖。5-4=1。

  师:生活中最好没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我们帮助别人搬砖,助人为乐那多好呀!

  生5:我家原来种了5盆花,死了4盆,还剩1盆。5-4=1。

  [ 教学反思: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减法实例引入教学,学生会感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悟数学。]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这幅图能用5-4=1这个算式表示吗?

  生:能。

  师:5,4,1在这幅图中表示什么?

  生:5表示原来有5个圆点,4表示划掉4个圆点,1表示还剩1个圆点。

  [设计意图:看算式讲图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减法的意义。]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2篇

  教材分析:小刺猬摘果子,从“想摘果子”到“想办法摘到果子”,整个情节生动有趣,画面形象鲜明,很能调动小班幼儿阅读的兴趣。故事中对“小刺猬请小猴来帮忙,小猴帮助小刺猬摘果子”的情节刻画,深刻体现了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友爱之情,有利于小班幼儿情感教育的渗透,能让幼儿在观察、模仿、体验中感受友爱互助的快乐。活动目标:1.了解小刺猬从“想摘果子”到“想办法摘到果子”的整个情节过程;2.学着仔细观察图片,愿意说说小刺猬和小猴的对话,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纸苹果两个,切开的苹果每人一块,音乐。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你们爱听故事吗?今天宣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摘果子》(播ppt1)二、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故事情节。1.了解故事前半部分。1)看ppt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师:图上有什么?(一棵苹果树,树上挂满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2)看ppt3-4,引导幼儿说说小刺猬发现苹果树会怎么做。谁来了?它想做什么?3)看ppt5,引导幼儿观察小刺猬在干什么让幼儿模仿小刺猬踮脚的动作,体验够不着的感受。小刺猬想到了什么办法?它为什么摘不到苹果?4)鼓励幼儿为小刺猬想办法。请你来试一试,怎样才能摘到苹果?2.了解故事后半部分1)看ppt6,引导幼儿思考小刺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小刺猬干什么了?它是怎样跑开的?从哪里看出来?2)看ppt7-8,鼓励幼儿想象小刺猬和小猴之间的对话。小刺猬找谁帮忙了?它会对小猴说些什么? 3) 看ppt9,引导幼儿观察小猴是怎么帮助小刺猬的。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小猴和小刺猬,体验摘苹果的快乐。(师幼玩摘苹果的游戏)4)看ppt10,模仿小刺猬和小猴一起吃苹果的画面,体验获得成功、共同分享的喜悦。3.结合ppt,完整地回顾整个故事。三、品尝苹果。端出准备好的苹果,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共同品尝苹果的美味。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3篇

  在这节课中,以编故事贯穿全课,从动画入手到看图说图意,学生踊跃发言,不停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减法故事,说出“卖出了,吃掉了,消失”等词来表示减法的意义,但上课时也出现了学生收不住说的*,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继续让学生说下去,会影响后面的精彩内容,不让说又扫了同学的兴致,此处比较难心!

  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只要理由充分就要给以肯定。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知道对孩子应该用建议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对错好坏来评价。例如一个孩子上来摘果子,把得数是3的果子摘成3+1=4,我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这个孩子很委屈地说:这里也有3呀。原来在这个孩子的眼里,我出示的数字3和算式里的3是有关联的。多么充分的理由,多么有创新!所以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把学生的想法作为参照物,,不要抹杀学生思想的真实性。其实我不妨肯定她的想法,再暗示她,如果老师让你找出得数是3的算示你能找到吗?我想这个孩子会很兴奋的再次寻找,并且会擦出机智的火花,这是多么好的评价,可惜我错过了及时评价的机会,所以我以后会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经常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还存在过去的影子。经常说:“说给老师听听”“拿给老师看看”,无意中再次把老师的地位摆在学生之上,所以在意识上还要加强。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后才体会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克服不足,加强学习,为培养出更多的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而努力!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4篇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习惯及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的提问过于琐碎,呈现一问一答的情形,虽然问题都是学生在回答,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建立。

  课堂上,应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动空间的问题,我的教学课件可以订正为:我演示摘果子的过程,边做边用手势提醒学生,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摘下了几个,还剩下几个,问“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再说一说。”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

  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害怕学生讨论不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加以牵引,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其大胆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5篇

  教学要求: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分果子情景创设,

  (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

  3、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6篇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律动,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

  2.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体验水果丰收的喜悦。

  三、教学准备:

  秋天丰收的图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

  难点:创编动作。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示范法、图示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图片。

  图片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认真的欣赏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图片,并能将自己的观察发现表达出来。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1.教师:请你们听一听,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那么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想做些什么事情呢?认真的倾听音乐,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三、引导幼儿理解音乐。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看出来的?你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来边听音乐边摘果子?

  教师:那么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你是怎么摘果子的呢?

  引导幼儿介绍自己摘果子的动作,和幼儿一起学习好的动作1.教师:老师听了这段音乐,心里面也觉得非常开心,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先请你们来猜一猜,好不好?

  2.因为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叔叔阿姨们来不及摘果子,想请你们来帮忙摘果子,听摘果子的音乐响起来啦,你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来边听音乐边摘果子?先猜测一下为什么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会很开心。通过猜测活动以及老师讲述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四、听音乐学习律动。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如:手腕的转动、踵趾步等。

  2.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果园丰收景象。(幼儿随音乐在座位旁边练习踵趾小跑步,教师适时地给予语言提示。)幼儿随音乐练习摘果子的动作。

  能手脚协调地随音乐做动作。尝试创编动作。采用教师讲解、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学习摘果子动作,并鼓励幼儿自己创编。五、结束活动。

  在集体摘果子的情景中结束活动。跟着音乐集体摘果子。在轻松愉快地集体摘果子氛围中结束活动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7篇

  教学目标:

  1、能过“摘果子”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及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5以内的减法计算。

  2、能理解图意,并能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3、在丰富有趣的童话世界和真实生动的情境中,产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的强烈欲望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五个小苹果(纸剪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五以内的加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好,请小朋友们把右手拿出来,你们看看我们一只手有几根手指呀?

  生:五根。

  师:对了,那要是我出两根手指,你们要出几根才是合起来是五根呢?

  生:三根。(生边说边用手比出三)

  师:那我出一根呢?

  生:四根

  师:那要是我出四根呢?

  生:一根。

  师:要是我一根也不出呢?

  生:那我就要出五根。

  师:那我出五根。

  生:那我就不出。

  师:小朋友们,好了不起,反映真快!我们的手除了可以做这个游戏,还可以做很多的事。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活动活动自己的双手。

  二、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1、故事引入

  (出示课件:一棵苹果树,上面结了五个果子)

  师:甜甜家有一棵苹果树,每到秋天就结满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这天,甜甜家来客了,她应该怎么做呢?

  生:摘果子给他们吃。

  师;对!小朋友们真有礼貌,知道对待客人要热情有礼貌,我们来看看甜甜是怎么做的?(课件:甜甜拿着篮子摘走了两个)

  生:甜甜摘走了两个苹果。

  师:对,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那我们看图提一个数学问题。

  2、看图提问题,列出减法

  生:树上原来有5 个苹果,甜甜摘走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师;从5 个苹果中摘下2 个,就是从5个里面去掉2 个,在数学上就用减法来计算。(师板书:5-2=3)中间这个符号短短的一横就是减号,读作五减二等于三,表示有五个苹果,摘走了二个,还剩三个。“3”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的答案。

  3、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师:现在我们也来摘苹果,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苹果拿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五个苹果,摘走2 个该怎么拿?还剩几个?(学生动手演示,帮助理解5-2=3的含义)

  师:如果刚才甜甜摘走了4个,又该怎么拿?还剩几个?

  生边演示边说:拿走4 个,还剩一个。(板书:5-4=1)

  师:如果你是甜甜,你想摘走几个?

  生:一个(板书:5-1)

  师:还剩几个?

  生:四个(5-1=4)

  师:你还想怎么摘?

  根据生回答分别板书:5-3=2,5-5=0(哪个同学说到愿意摘下五个,可以对此生进行表扬,“你真大方,愿意把五个苹果都摘去招待客人”)

  师:要是客人没有来呢?一个苹果也没有摘。

  生:5-0=5

  4、如果遇到这样的题,该怎么做?

  师:如果树上只有四个苹果了,你愿意怎么摘?

  方法同上。相机板书:4-1=3,4-2=2,4-3=1,4-4=0,4-0=4

  师:如果树上只有三个苹果了呢?

  3-1=2,3-2=1,3-3=0,3-0=3

  师:要是家里只有两个苹果了,有爸爸、妈妈和你在家,你怎么办?

  生:给爸爸妈妈吃。

  师:啊,你们真有孝心,那2-2=0。

  师:可是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你们,他们也舍不得吃,留着给你吃,两个苹果你吃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一个(2-1=1)

  师:剩下最后一个苹果了,你们都舍不得吃,放在家里腐烂了,没有用了,多可惜呀。那1-1=0

  三、讲故事,提数学问题(练习题)

  师:(课件出示图片)这里有几幅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指一名学生提问,再找其他的学生解决问题)

  1、生:我的桌子上有3本书,爸爸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书(3-2=1)

  我的桌子上有3本书,爸爸拿走了几本,桌子上还剩下一本?(3-1=2)

  2、生:桌子上有4个苹果,小刺猬看到了很想吃,就用自己身上的刺背走了一个,桌子上还剩多少个?(4-1=3) 

  桌子上有4个苹果,小刺猬背走了几个,桌子上还剩下3个?(4-3=1)

  3、生:有一只小鸟在找妈妈,它飞呀飞,口渴了,这时它看了一棵果树,上面有4个果子,它就叼走了两个,树上还有几个?(4-2=2)

  四、游戏中练习五的减法

  扳手指的游戏

  师:一只手有五根手指,扳下一根,5-1=4还有四根没有动。扳下几根,有四根没有动(5-4=3)

  师:板下二根,5-2=3,有三根没有动。扳下几根有三根没有动,5-3=2

  师:五根手指,有根没有动,我扳了几根?

  生:一根。

  师:现在有四根直立着的,我又扳了几根,只有三根直立着?

  生:一根

  师:由三根变成二根呢?由二根变成一根呢?

  小结:每次都只扳了一根手指。(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

  今天,我们动手摘了很多苹果,也认识了“减法”这个新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的观察。回家后,把你从身边发现的数学减法问题说给你的家长听,考考他们,好吗?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8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摘果子”一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学生对减法的含义体会不深。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及必要性。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我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的为:

  知识目标、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出并读出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语言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观察操作,练习,讨论多种方法交*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减法含义。

  三、说学法

  学生本课中通过观察操作,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创境——探究”教学模式,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复习准备,创设情境

  l 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摘果子”这一情境。“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园,自然过子里的果子成熟了,兰兰提这篮子来摘果子。她请我们一起去,你们说好吗?那我们出发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渡到第二阶段。

  (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

  首先让学生看图观察,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兰兰摘走几个?还剩几个?教师引导学生讲图意提问题,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问题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减法应用题打下基础。接着指名列式计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读算式,认识减号。为了加深对减法的理解,我问:“你是怎样知道

  还剩3个果子?为什么用减法算?”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寻求不同解法。

  为使每个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建立在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同桌摆铅笔的小练习。一人说另一人摆。最后我引导学生: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与减法有关,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减法,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进行小结质疑:兰兰见到同学们学得这样好高兴得忘了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能告诉她?如果没有问题进行第三街段。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练习是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看图填算式。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一步掌握。2算一算检查学生离开图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3到5题也是看图计算。其中4,5题答案会有不同的结果,只要学生解释合理,我都给予肯定。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我设计第6题是比较大小。这道题我采用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合作解决困难,让他们每个人都产生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 因素。最后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摘果子”让孩子们在玩玩,笑笑,算算中结束本节课。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一堂课的结束,要让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我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节课我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自主感受,协调发展。力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9篇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摘果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法,主要内容为10以内减法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 5以内的减法.教材通过摘果子的情境,将具体的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5-2=3,为以后10以内减法及更大数的减法学习做准备.根据数学课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活动与情况中,初步体会减法的数学含义,认识减法.

  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感知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列两个式子3+2,4+1,准备5个苹果,然后叫两名同学来做题,做对的可以吃到苹果以资奖励.

  二,探究新知:

  (1)让班内的其他同学看5个苹果,然后拿走两个,让同学们回答还剩下几个,教师在黑板上列式子.

  (2)讲出减号的意义.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

  三,做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教师给班级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4)全班汇总.

  (5)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10篇

  《摘果子》的教学反思

  《摘果子》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页、27页上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且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里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新课的教学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倡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教材的基本特色就是重新整合知识内容,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学生“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本课中,教材通过“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一个摘果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效果很好。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挥了个性特长,为培养学生创新智能打下了良好基础。

  《摘果子》教学反思

  丛丽梅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摘果子入手,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浓厚趣及必要性,让学生在观看教师课件演示的同时,感受,发现,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谐调发展,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后我也认真反思这节课不足之处:

  首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习惯及能力。在本节课中,我的提问过于琐碎,呈现一问一答的情形,虽然问题都是学生在回答,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建立。课堂上,应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动空间的问题,我的教学课件可以订正为:我演示摘果子的过程,边做边用手势提醒学生,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摘下了几个,还剩下几个,问“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再说一说。”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害怕学生讨论不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加以牵引,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其大胆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

  其次,课堂上除了形式多样,应该组织一些小竞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只有让他们动手,动口,他们的注意力才会集中。除了让他们读,更应该让他们写一写,因为学生光会说,不一定会写。个别男孩上课纪律散漫,有待于强化和约束。

  摘果子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师:小明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真高兴,(出示黑板)同学们,你能帮他数数这棵树上有几个果子吗?

  生:这棵树上有 5个果子。(板书:5)

  师: 果子又大又红,小明馋得直流口水,立刻伸手去摘,他摘了几个?

  生:小明摘了 2个果子。(板书:2)

  师:那么树上还剩下几个果子呢?

  生:树上还剩下 3个果子。(板书:3)

  师:树上有 5个果子,摘走了2个,就是去掉了2个,去掉就用减法计算。(板书:-)还剩3个就等于3。(板书:= )读作:五减二等于三。(生仿读)那么5表示什么呢?

  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呢?

  生: 5表示树上有5个果子,2表示去掉了2个果子,3表示树上还剩3个果子。

  师:“ -”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去掉的意思,去掉就用减法。)

  教学反思

  教学优点

  本教学设计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摘果子入手,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浓厚趣及必要性,让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示的同时,感受,发现。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谐调发展,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不足与改进

  (一)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习惯及能力。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提问过于琐碎,呈现一问一答的情形,虽然问题都是学生在回答,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本案例中,教师应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动空间的问题,此案例可以订正为:师演示摘果子的过程,边做边用手势提醒学生,树上原来有几个果子,摘下了几个,还剩下几个,问“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再说一说。”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害怕学生讨论不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加以牵引,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其大胆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

  (二)由于考虑学生年龄较小,理解力差,教师没有把减法的定义生搬硬套,而是用“去掉“二字简单概括,这样做容易给学生以误导,凡是“去掉”就用减法计算,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时,可以用“去掉”二字简单概括,但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教师应逐渐更正这种说法,给学生一个更合理的,更确切的解释。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用减法计算。而到了三四年级,这种说法就又应更正为“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

  (三)在摆圆片时,教师摆,学生看,而此时,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所以此处应放手让学生自摆自算,同桌摆算,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巩固了所学了知识,一举两得。原因分析,课前教师准备不充分,没有告知学生准备学具。导致课上只有老师一个在摆,学生只能看老师摆。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11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会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是什么日子,你们知道吗?(中秋节)对,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呀,给每个同学都带了礼物!请闭上你的双眼,伸出你的小手接受礼物吧!(生闭眼睛)智慧老人给你们每人一棵智慧树,现在让我们的智慧树生长、发芽(师生齐做幼芽生长动作)。很快,每个同学的智慧树上结出了5棵智慧果,你想摘几棵,树上还剩几棵?(生先摆圆片,然后指名说说自己想摘几棵,树上还剩几棵)

  二、探究新知,学习减法。

  1.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观察,

  (1)笑笑也来摘果子。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引导得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还剩3个)

  (2)师述:树上本来有5个果子(板书: )被笑笑摘走了2个(

  现在树上还剩几个果子呢?

  (3)用手指表示笑笑摘果子的过程。

  学生伸手说,老师随学生的口述摘数5、2、3。

  (4)列式。

  (5)说明: 5-2=3读作“5减2等于3”,这样的算式叫做减法算式,中间的“-”叫做减号,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时就要用减法计算。

  (6)说说5-2=3中的5、2、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链接生活,再次感受减法。

  小组内讨论说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5-2=3还可以表示什么?

  三、动手操作,体验感悟。

  1、分铅笔(师拿出5枝铅笔,奖给刚才表现好的同学,然后请同学说说老师做了什么?如何用减法算式表示?奖一枝说一次,并请同学们说时带手势。)

  2、分学具(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和同桌一起边分边说算式)

  四、新知应用,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道解决几个实际问题。(课件出示课本图片,指名说图意,并用算式表示。)

  1、取书图。

  2、小刺猬背果子。

  3、小鸟摘樱桃。

  4、小老鼠偷面包。

  五、玩中体验,加深印象。

  1、鳄鱼吃猴子。

  (右手表示猴子,五指捏拢又放开,表示小猴荡秋千;左手五指表示鳄鱼,成扁平状,左手向右手靠拢,并夹右手手指,表示吃猴子。边做动作边说:“五只猴子荡秋千,一只鳄鱼游过来,啊呜一口吃掉它;四只猴子荡秋千,一只鳄鱼游过来,啊呜一口吃掉它……猴子不见了,到哪去了?全被鳄鱼吃光光!”,边述边做,完成一遍动作,然后一句一句地说,并指名说说每一句如何用算式表示?)

  2.手指操

  (1)对数。5 的组成。(师:我出1,生:我对4,1+4=5、4+1=5)

  (2)手指减法(只用一个手的五指,一同学打手势,同桌用减法算式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五指减法图上的内容。

  六、谈谈收获、总结全课。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身边有许多减法问题。师:那你知道我们身边的哪些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解决?生:比如拿走了,还剩下……你们的收获的确很大。我们以前就知道,把两部分合并成一部分,求总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又明白了,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2、找找在你的周围,哪些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跟同学们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摘果子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减号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12篇

  《摘果子》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一、创设情境,在活泼的气氛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于是在新课引入时,我这样设计的,出示主题图激活课堂。

  二、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乐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具有充分创造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

  三、游戏活动,在愉快气氛中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穿插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提高。

  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把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活动的生活,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脑筋,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身的需要,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一年级《摘果子》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疑惑。思考一:让孩子说还是有限制的让他们说?本节课教学中,从动画入手到看图说图意,学生的想像能力丰富,大胆说出了生活中的减法故事,但学生收不住说的欲望,叫我犯了难,后面还有更精彩的设计,我是让学生打住还是让他们尽兴说呢?必竟孩子有积极的情绪和兴趣。

  思考二:是生活中的数学还是数学中的生活?新《课标》提倡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我设计一个课间律动片段,让学生听音乐做个简单的操。再让学生根据情景列出4个减法算式。这里未免过于牵强。我们提倡的是生活中的数学,而不是在数学中找一个片段表示生活,这种牵强附会显得生硬和不自然,其实可以这样考虑:听音乐,这段音乐有三段,当第一段结束时,还剩下几段?怎么列式?既符合生活实际又贯穿了音乐知识。

  思考三: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常在教学理论中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做起来还有很多过去的影子,更难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如何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摘果子》教学反思

  学生初学减法,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又安排了许多色彩艳丽的图画,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授课过程中,我又创设了摘果子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摘一摘,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自主感受、发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中间设计的游戏环节——“找朋友”,让大多数学生参与了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13篇

  一、说教材

  《摘果子》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页、27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并会读写减法算式,认识“-”号。

  2、过程性目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具体情境感知减法的含义,通过观察与操作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性目标: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

  二、说教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启迪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品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

  1、情境创设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教师应提供具体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本课中,我创设了一个“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2、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课堂上我针对知识点以及一年级学生持续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年龄特征,设计了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的多种形式的练习,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巩固新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实践作业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数学问题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有用的东西,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终生受益,达到“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1、探究学习法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领悟、探索、交流、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上,我为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摆,用心地想,尽情地说,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挥了个性特长,为培养学生创新智能打下了良好基础。

  2、直观操作法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在演示摘苹果的过程以及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摆一摆、练一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实成熟了。今天,卓老师带你们去摘果子,你们高兴吗?

  揭示课题:摘果子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演示摘苹果

  在黑板上画一棵果树,再贴上5个苹果教具。(这是课前准备好的教具)

  指生到前面演示摘苹果。

  (他可以随意摘。假设他摘了2个苹果。)

  2、学生说摘苹果的过程

  3、列出算式

  板书:5-2=3 5-3=2

  4、认识“-”号

  5、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生摆5个圆片,再拿走4个,还剩几个?

  (边摆边说,并列出一道算式:5-4=1)

  2、摆4个圆片,随意拿走几个,然后列出一道算式。

  (同上)

  3、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请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就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游戏:找朋友

  今天卓老师给大家请来了3位动物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他们是老虎哥哥、兔子姐姐、孤狸弟弟。他们的手上都拿着张数字卡片:分别是2、3、4。请其它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算式卡片。请先口算出算式的得数,再去找相对应的动物小朋友。

  (学生在音乐《找朋友》中开始游戏)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吗?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14篇

  [案 例]

  “摘果子”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

  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

  学生齐说:5-2等于3

  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甲:看图数数1,2,3

  乙:倒数法:4,3

  丙:因为5比2大3,所以5-2=3

  丁:因为2+3=5,所以5-2=3

  戊: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己:5-3=2,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有几种连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

  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即不重复、不遗漏地把5以内减法全说出来,并看板书说说发现的规律,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的教学目的。

  但是,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而接下去按教材编排又是新课,那么上一节课没有彻底解决拖下来的问题怎么办呢?毫无疑问肯定要到课后去补,要给学生“开小灶”。而学生由于当堂知识没有当堂消化,做起作业来,也肯定质量不高,交上来批改后又要订正,又要“开小灶”,引起恶性循环。

  [反 思]

  上面片断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校没有发挥优势,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地取长补短?

  我想: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我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有15支铅笔,售出9支,还有几支?学生探究算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连减法:把9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把15 分成10和5,先算10-9,再算5+1;也有想加算减,还有一根一根地数数法等,方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再次,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吸取教材的优点,如追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等,撇开它们有时教学思路单一、死板的缺点,所以平时备课时,根据需要把教材的内容补充进去,新授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新授之后努力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深度与广度。有时,根据内容需要,再上一节练习课,以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有时,新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有些困难,就分两教时教学。

  或许同仁们会有更好的办好,我只想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以期抛砖引玉。

《摘果子》教学课例 第15篇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及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5以内的减法计算。

  2.能理解图意,并能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3.在丰富有趣的童话世界和真实生动的情境中,产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的强烈欲望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

  主题图以小女孩摘果子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体会减法的含义。“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摆圆片画掉几个圆后再写算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直观地感知减法的含义及计算,力图从习题的设置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第2题及“练一练”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即充满童趣的卡通图“小刺猬背苹果”“小鸟叼果子”“米老鼠偷蛋糕”等图画,使学生充分体会减法的含义;“练一练”第5题以每次少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拓展儿童的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位于城乡交界处,本班现有学生39名,其中有3名来自城内学区,12名来自城外农村,4名来自区内农村,其余全部来各地的个体户家庭。就学前教育而言,仅有21名学生曾受过不同程度的学前教育;就年龄而言,有6名学生年龄偏小,且5名适龄童患有各种有碍智力发育的疾病。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和学习方法等差异很大,许多家长忙于自己的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因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也有一些有利之处可以加以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农村生活及商品交易过程中,直接获得数字信息的优势,通过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1.故事引入:甜甜家有一棵果树,每到秋天,就结满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边讲边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图),这天,甜甜家来了许多客人,她应该怎么做呢?

  生:应该摘果子给客人品尝。

  (学生很踊跃地抢着说。)

  师:对!小朋友们真有礼貌,知道对待客人要热情有礼貌(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来看一看甜甜是怎么做的呢?

  生:提上篮子给客人摘苹果。

  师:对,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再看看树上有几个果子呢?

  生:(齐答)有5个果子!

  (展示第二幅图。)

  师:甜甜摘走了几个呢?

  生:甜甜摘走了2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个个面带微笑,很自信。)

  2.看图提出问题,引出减法。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1:树上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3个。

  生2:(不满的急切地说)他说得不对,该问还剩下几个。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提个数学问题呢?

  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甜甜摘走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师:怎么知道剩下几个呢?

  生:从图上看出来的。

  师:从5个果子中摘走了2个,要算还剩几个,就是从5个里面去掉2,在数学上就要用减法来计算(板书:5-2=),用算式来表示就是5-2=3,中间这个符号就是减号,读作:5减2等于3,表示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还剩3个,“3”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

  的答案。(领读算式,学生同桌互议算式的意义。)

  3.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师:现在我们用5个圆片来代替树上的5个果子,请小朋友们取出5个圆片摆在桌子上,摘走2个果子该怎么拿呢?

  生:从5个圆片中拿走2个。

  师:还剩几个呢?(帮助学生理解5-2=3的含义)如果刚才摘走了4个果子,又该怎么拿呢?如果你是甜甜,想摘走几个?(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有说拿走1个、2个、3个、4个、5个的,还有说“全摘走”的。)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帮助甜甜想到了各种摘走果子的可能,小朋友们真聪明,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刚才摆的过程呢?(生争着说“我”,个个迫不及待。)

  生:我摆了5个圆片,拿走4个,剩下1个,表示摘走了4个果子,剩下1个果子。

  师:我在黑板上画圆表示,有5个果子(画5个圆),摘走4个(用斜线画掉4个),还剩1个(手指剩下的1个圆),该怎么列式呢?(生齐声抢着说:5-4=1;师板书:5-4=1)谁还有其他的摘法和算式?(生接着说出了各自的想法和摆的过程及相应的算式,师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

  ○○○/○○/

  5-2=3

  ○○/○/○/○/

  5-4=1

  ○/○/○/○○

  5-3=2

  ○○/○○○

  5-1=4

  ○/○/○/○/○/

  5-5=0

  (给学生创设了各种想像的空间。)

  师:如果有这样的题,该怎么做呢?(板书)

  4-□=□○○○○

  □-□=□○○○

  □-□=□

  先想一想,填一填,然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积极地思考,同桌主动合作,帮助同伴完成任务,师挨桌巡视,认真倾听)。好!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把你们的想法再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回答,声音响亮、坚定,充满了自信,师一一板书了学生的答案。)

  4-1=3  ○○○○/

  3-2=1  ○○○/○/

  5-3=2  ○/○/○○○/

  4-2=2  ○○○/○/

  3-1=2  ○○/○

  4-3=1  ○○/○/○/

  3-3=0  ○/○/○/

  2-2=0  ○/○/

  4-4=0  ○/○/○/○/

  3-0=3  ○○○

  4-0=4  ○○○○

  (给学生设计了有趣的开放题,由摘果子巧妙地过渡到书上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讲故事,提数学问题

  1.出示第一组图。

  师:老师这儿有几组图,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互问互答。

  生1:我们家桌子上放了3本书,爸爸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

  生2:3-2=1,还剩1本。

  生3:叔叔家的桌子上有3本书,叔叔拿走了几本,桌子上还剩下1本?

  生4:3-1=2,拿走了2本。

  2.出示第2组图。

  生1:有一天,小明家买了4个苹果,小刺猬看见了,它很想吃,就用身上的刺背走了1个,桌子上还剩下几个?

  生2:4-1=3,桌上还剩3个。

  生3:有一天,小刺猬开联欢会,大家商量没什么吃的该怎么办呢?就决定比赛背苹果,一只小刺猬看见主人家桌子上摆着4个苹果,就赶紧背去了,请问背走了几个?

  生4:背走了1个,4-3=1。(大家乐了。)

  3.出示第3组图。

  生1:有一天,一只小鸟飞啊飞,口渴了,看见树上有4个果子,就叼走了2个,树上还剩几个果子?

  生:(齐答)4-2=2,剩下2个果子。

  生2:一只小鸟嘴馋了(众笑),想吃果子,就找了一棵树,树上结着4个果子,小鸟一下就叼走了2个,剩下了几个?

  生:4-2=2,剩下2个。

  (三)游戏中练习5的减法

  师生同做扳手指游戏,伸开左手,任意压下4根手指,说出减法算式,如:扳下1根,5-1=4,5-4=1(师示范所求的是压下的1根还是剩下的4根,师生互做,生答,生互做互答)。

  (用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互动意识。)

  (四)数一数,填一填,寻找规律

  师展示第4组图:谁能很快地看出图上是什么意思,叫我们做什么?(学生能形象直观地很快找出规律,填上相应的数字。)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呢?

  生:图上有5枝铅笔,每次少1枝。

  师:由多少到多少?会列减法算式吗?

  生:由5枝到4枝―3枝―2枝。5-1=4,4-1=3,3-1=2。

  (五)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今天我们学了“摘果子”一课(板书:摘果子),认识了“减法”这个新朋友,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今天回家后把你发现的身边的减法数学问题说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操作,使学生感受减法的含义。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编数学故事,不仅练习了减法计算,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且进行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教育,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合作意识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培养。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十几减7、6》教学设计(精简2篇)

《十几减7、6》教学设计(精选2篇)《十几减7、6》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精简9篇)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精选9篇)《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第

《玩具》教案(精拣14篇)

《玩具》教案(通用14篇)《玩具》教案 第1篇  鄂教版《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在理解文中抒情、

“认位置”教学设计(精简4篇)

“认位置”教学设计(精选4篇)“认位置”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精拣2篇)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通用2篇)《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第1篇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一)、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