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有几瓶牛奶》教案(精简17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7篇)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1篇

  在座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各位老师一同研讨、一同学习。我们本节课的教研主题是:体会算法多样化,指导优化算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2页、73页的《有几瓶牛奶》。

  经过我们几位教师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几瓶牛奶”的情境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也是建立位值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⑴根据生活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⑵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⑶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学好这部分知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及其运算的经验,他们喜欢从身边的事例中学习数学。通过前面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十进制。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尽可能地安排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算理,优化算法。

  根据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2、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理念,教师将采用“引导——探究——发展”这一教学方式组织教与学的活动。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同时注重以多媒体课件和多种学具为凭借,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给淘淘介绍有营养的食品”的学习情境,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两盒牛奶的数量提出问题,从而巧妙地引出了9加几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第一步是指导列式。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评价。

  第二步是探索算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棒或圆片代表两盒牛奶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学生自由汇报算法,全班交流算法。这里先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算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使学生发现几种算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这种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第三步是优化算法。学生比较几种算法,说出自己喜欢的算法,并说明为什么,然后课件演示笑笑喜欢的“凑十法”,最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在这里,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体验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最好的,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接着课件出示苹果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另一组用其他方法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快。再用课件出示算式7+9,学生说说这个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并试着计算。在这些计算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做到熟练。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同时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深化认知。

  本环节共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圈一圈,算一算。创设淘淘为答谢大家而寄铅笔的情境,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将枯燥的练习情境化,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借此也向学生渗透知恩图报的思想教育。

  活动二:做妈妈的小帮手。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帮助妈妈设计购买方案,并列出9加几的算式。这样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三:数学游戏——比比谁算得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游戏,看看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小组算得又对有多。这个游戏的设计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

  这三个活动的设计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四环节:畅谈收获,总结评价。

  首先让学生畅谈收获,然后教师总结评价,提出希望,最后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关于9加几的问题。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再一次向学生渗透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唤起学生对下一节数学课的企盼。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

  设计修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1、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二、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2=9+5=

  9+8=9+6=

  9+9=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3篇

  一、说教材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学前教育,有极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这节“9+5”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旧”知识,但是学生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 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 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交流。

  这里要用到的教具和学具是: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六、说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旧知引路

  开课时照例进行凑成十的划拳游戏,接着是用开火车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十加几,目的是为看让孩子学习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加法做好铺垫。

  (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笑笑碰到难题,要学生帮忙想办法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情境图后,给出几秒钟的时间观察情境图,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在这里,体现的习惯培养点是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接着教师让学生质疑“谁会提一个问题”?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左边的牛奶比右边多(或少)几瓶?一共有几瓶?”这样的问题。这时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在指导学生列式前,让孩子把画面中呈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9+5=或5+9=。在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出算式,有部分学生会说出得数,教师补急于肯定对错。

  3、算法探究

  (1)当学生口算出得数或是只列出算式时,教师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抛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试着向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算的,等会我们说一说谁的方法最多、”。教师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钟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想出解决办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算法:计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学生也许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然后教师介绍拨计算器。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边拨边说: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 上有了一颗珠子,是一个10,个位还剩4颗,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用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 7+9。第一个算式,根据创设的妈妈请笑笑带苹果给表弟的情境,要求用“凑十法”计算,不会的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第二个算式让孩子摆摆小棒,学习用凑十法计算。

  (四)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目的是巩固凑十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反馈,重在让学生说说圈的方法。

  2、写一个自己喜欢的9加几的算式,然后计算。

  (五)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遗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或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关于9加几的问题。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是小花(猫)9岁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小狗点点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数一数,有几瓶。看着小狗点点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飞飞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电脑演示情境)

  2、小花看着点点和飞飞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

  3、小朋友,根据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点点提来9瓶,飞飞提来5瓶,他们一共提来几瓶牛奶?

  生2:点点比飞飞多送几瓶?

  生3:飞飞比点点少提几瓶?

  4、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来解决“小花现在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好吗?

  二、教学互动活动。

  1、活动一。

  (1)看画面说图意,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生1:小狗点点送来9瓶牛奶,小兔飞飞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算式。

  你们刚才说得真好,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生1:9+5=?

  生2:5+9=?

  (3)探索算法。

  ▲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5=?在汇报或听取同学们汇报时,希望能干的你能做到这两点。

  ①认真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等同学汇报完后提出来。

  ②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或圆片,最好能边摆边说。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14瓶,9+5=14。

  生2:我是接着9往下数5个数,10,11,12,13,14。

  生3:我左边摆了9个小圆片,右边摆了5个圆片,从右边先拿1个小圆片和左边的9个放在一起凑成10个,10个和右边剩下的4个合起来是14个,所以9+5=14。

  生4:也可以从左边拿5个小圆片和右边5个小圆片凑成10个,10再和左边剩下的4个小圆片合并,10+4=14。

  ▲师根据生的口述来板书。

  9 + 5 = 14

  10 1 4

  ▲比较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生3的方法,因为他把5分成了1和4。先算9+1凑成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生2:我最喜欢第2种方法,接在9后面往下数。

  ▲小花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她一定很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花最喜欢你们的哪一种方法吧。

  (电脑显示生3,生4的凑十法。)

  ▲这种方法你觉得好吗?

  ▲你能试着说一说吗?(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2、活动二:故事延续,方法迁移。

  (1)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花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小花还想请你们帮帮忙。

  ①比一比,算一算。

  (电脑出示补充题:开火车)

  9+1+1 9+1+2 9+1+3

  9+1+7 9+1+8 9+1+9

  9+1+4 9+1+5 9+1+6

  ②想一想,算一算。

  9+3= 7+9=

  (2)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

  3、活动三。

  (1)圈一圈,算一算。

  长颈鹿哥哥送来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①学生看图,圈一圈,独立完成每一个小题。

  ②小组内交流,任选一小题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③小组代表汇报、展示,集体交流订正。

  (2)游戏活动。

  “比比谁算得多”(电脑出示游戏情境图)。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①看图,明白游戏规则。

  ②以小组形式做数学游戏,如9+4=,同学间相互说出算式,同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三、教学小结。

  通过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了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收获?

  板书: 有几瓶牛奶

  9 + 5 =

  ① 数 ② 9 + 5 ③ 5 + 9

  ∧ ∧

  1 4 5 4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是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就来到了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

  (1)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提问:

  师:看到7。生:想到3。

  师:看到1。生:想到9。

  师:看到4。生:想到6。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谈话引入:

  出示“有几瓶牛奶“图

  师:小猴子不知道两个箱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2、探究算法

  (1)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a、小明: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

  b、小东: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9+5=14

  教师板书:9+5=14

  c、小华: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把9分成4和5

  教师板书:9+5=14

  45

  10

  d、小娟:我和大家的方法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9个,再拨1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4个,是14个。

  3、新课小结:

  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去计算。

  4、体会算法。

  试一试(72页)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们能把你算得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吗?

  师:你的发现真是了不起!(全班表扬)我们不仅要看题仔细,多练,还要学会去找它里面藏着的小秘密,这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好。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圈一圈,算一算:完成73页1题。

  (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教师应该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看一看,说一说:完成73页2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3.数学游戏:完成73页游戏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和你的同学说说,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略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6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几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

  学具准备:

  每人20根小棒、算式卡片、数字牌。

  设计思路: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的编写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进行安排,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充分注意并恰当把握教材的这些特点,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为此,本设计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设计力求改变以单纯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

  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看!谁来啦?齐天大圣孙悟空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呢!

  指定学生戴上孙悟空头饰:孙悟空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

  ( 策略建议:游戏活动,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这可难倒了她。聪明的小朋友们能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一共有14瓶牛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一瓶一瓶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3)师小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的同学一瓶一瓶地数;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9瓶接着数;还有的同学更聪明,从右边拿1瓶放到左边箱子里,使左边箱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右边剩下的4瓶,就是14瓶。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策略建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几,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觉到在多种算法中,凑十法最简便。)

  2、探究算法。

  (1)小芳送完牛奶回到家,妈妈给她买来了9个苹果,5个梨,一共有几个水果?应该怎样列式?(生:9+5=?)

  (2)师:怎样计算9+5=?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

  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然后,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10根,左边的10根与右边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

  生汇报9+5得几的计算方法。

  师板书:9+5=14

  (3)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成十吗?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5+5=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9=5=14

  (4)动手操作

  试一试: 9+3= 7+9=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策略建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教师先做示范,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反馈。

  2、比比谁算得快。

  9+5 9+6 9+9 9+8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3、“小猫数鱼”

  指导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4、数学游戏。

  乘车到兰溪公园去游玩:(1)师介绍兰溪公园。(2)4名学生当小导游,手中分别举着写有13、15、18、19的数字牌。 (3)学生每人一张“9加几”的算式卡片。(4)请对号上车。(得数分别是上面几个数字的卡片就是车票。)

  (策略建议: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生动活泼,充满乐趣,有利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7篇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我对本课教学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几瓶牛奶”的情景活动。“有几瓶牛奶”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初步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关信息,主题图中已经说明了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欢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部分的知识。

  《三》、确定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二、说学情

  我班有65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常规培养和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段主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且通过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在一定的基础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学习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对这节课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的思考,探索,动

  手,互相交流的算法,体会多样性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感知生动表象以及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的面前,从而使其亲自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设置了“探索研究”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的教学思路是:老师的“教”体现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体现在尽量独立的进行“摆、算、说”的尝试。在尝试中创造出“凑十法”在尝试中发现9加几的速算规律。因此,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尝试、发现法”就是在尝试中有发现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学准备

  1﹑计数器,小棒

  2﹑自制课件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米奇)你们认识它吗?

  今天米奇就来到我们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坐碰碰车,相碰的做加法)

  下面米奇请同桌的小朋友

  做个凑十的游戏?

  你是1,我是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是2,我是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是3,我是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是4,我是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是5,我是5,两数凑十不马虎。

  我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通过“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凑十”法做好铺垫。

  3、自主尝试,探索算法

  (1)谈话引入

  (师谈话,淘气的妈妈给淘气买了两盒牛奶,一盒有9瓶,一盒有5瓶,可是淘气的妈妈就要求他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瓶?数对了才能喝,这下可难住了淘气,小朋友你能帮一帮淘气数一数吗?

  根据妈妈的谈话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出发点,用贴近学习生活情境展开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

  师:淘气不知道两个盒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瓶,怎样解决?(师:到底有多少瓶牛奶呢?请自己动先脑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

  借助学生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的直观感知进一步深化,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探索算法

  四人小组,学习研究,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我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景?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生1:我是用小棒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1、2、3、4······14瓶,一共14瓶。

  师:这样的方法你觉得对吗?谁要补充?

  生2: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师:真了不起!这种方法你喜欢吗?

  板书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生3: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板书

  (看小数,分大数,凑成十,加剩数)

  生4:我是这样算的把9看成10,把加的结果减去1。师:同学们真行!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5:我和大家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

  先在个位上拔9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拔5颗珠子,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表示在十位上,应在十位上拔1颗珠子,去掉个位上的10颗,个位上剩下4颗珠,也就是1个十和4个一,和起来是14。即是9+5=14。

  (以上五种方法都可以计算9加几,相对来说就是“9”添“1”凑成10,再用10和剩下的数相加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有着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

  师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在教学中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里达到个性优化。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P79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计算出得数,然后再汇报交流。(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小数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课本P80页第1题,第2题。

  (学生看图理解意图,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中交流订正,从小就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样能准确检测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

  本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这节课我为了巩固新知,深化思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如上练习,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力求面向全体学生。

  5、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首先让学生畅谈收获,然后教师总结评价,提出希望,最后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关于9加几的问题。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再一次向学生渗透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这样,通过梳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

  6、数学游戏

  搭积木(9加几)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于是此环节我设计了游戏。)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 (出示摆一摆、算一算,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课件。)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学生争先恐后地来玩这种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练了9+?的进位加法,并在算题的过程中练习了自己最熟练的有关加法的计算方法,达到练习和强化的目的。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9+?,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再次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和运用多种算法。[小精

  7、课外作业(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 (出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鸡腿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9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练习题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本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8篇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学 法:

  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前小研究、多媒体、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数学小故事。

  《加号和减号》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

  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

  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

  (1)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1根给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2)看来,这1根小棒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3)为什么要从9根小棒里拿5根给5根,怎么不和刚才一样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4)看来,这5根小棒也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5)这种方法和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三、游戏巩固9加几的进位加法。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情境图

  9+2=11

  9+3=12

  9+4=13

  凑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强调让学生进行凑十练习,而是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为何要从5里面拿1给9的道理,又为何要从9里面拿5给5的道理,然后利用计数器上珠子动态变化过程,借助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真正达到了“授之以渔”。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肯定了学生把9凑成10,而且还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原理把5凑成10这种不常见的凑十方法,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简便算法中的凑十、凑整等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他们是同根同源的,那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运用这种凑十的基本方法来解决了,也就发挥了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9篇

  课标内容

  “9加几”的进位加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有几瓶牛奶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9+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理解凑十法的思考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计情境、引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棒.数字卡片。

  一、复习。

  1.24689

  ∧∧∧∧∧

  11111

  齐答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被分成了几和几?

  指出: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2.9+=10

  问:9+几等于10?强调:9和1凑成10。

  3.抢答:9+1+1=

  9+1+3=

  9+1+8=

  9+1+5=

  抢答后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

  得出:9加1得几,10再加几就得十几,这种题目很好算。

  4.怎样相加才能算得快?为什么?291

  小结:先算凑成10的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这样就

  能很快算出结果是多少。这节课就要用这个方

  法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新课

  1.教学9+5=14

  (1)出示有10个格的盒子:数一数里面有几个格?能放几瓶牛奶?老师放进9瓶,盒子外面放5瓶,要求一共有多少瓶?怎样列算式?板书:9+5=

  (2)问:你能通过怎样移动能使我们很快算出得几吗?(一人说,老师演示)

  A:9加5等于几,我是通过数出来的。

  B:9加5等于几,把9分成4和5,5加5等于10,10

  教学过程

  加4等于14。

  C:9加5等于几,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3)理清计算过程:(老师再演示一次移动过程)

  为什么你移动一个放在格子里呢?(因为9和1凑成10)

  一个从哪儿来?(把5分成1和4)

  此时板书成:9+5=

  这时可以怎样算:9加1得几?10加4得几?所以9+5等于几?

  不看图谁能说说计算过程?(指一两名说)

  全班跟着老师说。

  同位互说。

  (因为:9和1凑成10,把5分成1和4,9加1得10,10加4得14,所以9加5等于14。)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就叫它为“9加几”

  2、同学们,你们还想学9加几?(指名回答)

  3、教学9+7=16(跟老师一起摆)

  (拿出方格纸,已有格子和黄圆)

  (1)数一数有几格?格子里放了几个黄圆?还空几格?

  (2)让学生拿出7个绿圆,放在方格纸的右边。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圆?怎样列算式?板:9+7=16

  B、全班齐说计算过程(因为9和1凑成10,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所以9+7=16)

  (7)强调:为什么不把7分成2和5或3和4呢?(因为9和1凑成10)

  (8)刚才我们一起算出了9+5、9+7讨论一下,为什么都要分出1来?

  (分出1的目的是要把9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了。这样就能算得快,这种方法叫凑10法,凑10法可以把今天学的转化为10加几。)

  4、试一试:9+3=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9加几)

  计算9加几的题目要先想什么?(指着9问)(要先想9和1凑成10)

  分什么?(指着5、7、3问)(分第二个加数)

  都是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要看9分出1来凑成10后,加剩下的数,这样算比较简便,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凑十法)

  但要注意:分出1给9后剩下的几,不要忘了加。

  课间操

  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点儿累了,下面一起做课间操来轻松一下。

  师:休息休息

  生:轻松轻松

  师:下面学习

  生:更加用功

  三、练一练

  1、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左边鱼缸里有9条鱼,右边有8条,一共有几条鱼?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独立完成。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拿着算式9+几,问我的朋友在哪里?

  如:拿着卡片2的同学说:你的朋友在这里。齐说9+2=11,以此类推。

  五、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这样的题目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10篇

  说课稿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

  分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学生在开展观察周围的活动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清图形的过程中,说一说理由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学生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看图列式根据一定的标准。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把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同桌之间谈谈如何更快算出答案。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题目有哪些认识。

  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五、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先自己完成书本习题,在分小组讨论各自完成的情况。 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 + 3 = 9 + 7=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巩固新知识

  板书设计:

  1、 完成新概念配套练习。

  2、 完成书本练一练的习题。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 5 =   9 + 3 =   6 + 9 =

  教学反思: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看看有几瓶牛奶,这种实际的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创设情境以及游戏环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计算机、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

  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到果园里摘苹果.快看,它们回来了!

  出示图片:摘苹果

  2.教师提问

  (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2)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引入课题

  1.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

  1.教师提问:“9+5”到底应该怎样算呢?

  2.动手操作

  用红颜色的圆片代替小兔摘的苹果,用黄颜色的圆片代替小猪摘的苹果,把自己的

  想法摆一摆、说一说.

  3.小组交流想法

  4.教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汇报?

  (二)小组讨论

  刚才你们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参加采摘活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收获吗?

  2.出示图片:草莓、梨

  3.教师提问

  (1)谁能说说图意?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4.我们今天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请你观察一下我们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巩固.

  (一)出示图片:算一算

  小动物们还有一些数学问题想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你愿意吗?

  (二)出示图片:肯德基餐厅

  1.经过一天的采摘活动,小动物们很饿了,他们来到了动物肯德基餐厅.请你帮助小动物选择一份套餐(包括一份主食和一份小食品),并计算出你所选择的套餐要花多少钱.

  2.全班汇报

  3.发散思维:假设现在我想任意地选取两种食品,比如:一个巧克力圣代8元和一份薯条5元,你能帮我算算要花多少钱吗?说说你的想法.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有什么收获?

  教学点评: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牛奶瓶14个,磁板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有趣动画,激趣导入

  2、课件演示动画。(大头儿子去商店买奶的过程。)

  妈:大头儿子,家里没有牛奶了了,下楼买两盒吧.

  儿:买牛奶啊,没问题,走喽.

  (来到商店)

  儿:阿姨,我买两盒牛奶.

  阿姨:对不起,小朋友,没有两整盒了,只剩下这么多了.

  儿:恩?这盒有9瓶牛奶,这一盒只剩下5瓶了.

  (设计意图:开课由动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情节安排,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师:看着这些牛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箱剩5瓶、一箱剩9瓶,商店里一共剩下几瓶牛奶呢?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9+5=14

  师:说的对吗?你怎么知道等于14的呢?请小朋友用你手中的牛奶图边摆边说一说。

  2、生汇报(到前面利用师的牛奶瓶边演示边说)

  (1)生:用数的方法,9、10、11、12、13、14。

  (2)生:从这里(5瓶的盒里)拿出一瓶,放到这个盒子里,加上这盒的9瓶就是10瓶了。再与剩下的4瓶和起来就等于14。(师板书:9+5=14)

  (3)生:从9瓶的盒子里拿出5瓶,放到5瓶的盒子里。10瓶加上剩下的4瓶就是14。(师板书:9+5=14)

  3、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计算9+5的时候,可以一根一根接着往下数;也可以从5里先拿出一个1与9相加,凑成10,再用10+4就等于14;还可以从9里先拿出一个5与5相加,凑成10,10+4=14。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得到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5、摆一摆,算一算

  (1)出示9+3

  师:请小朋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可以结合小棒,边摆边说。

  生汇报得数和算法。

  (2)出示7+99+4

  师:这两道题你会算吗?请你自己算一算,有困难的小朋友还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来帮忙。

  (做完后与同桌交流算法。)

  三、多种活动,巩固新知

  (一)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9+8=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棒摆得不错,我们再来看一道题,你会算吗?刚才算题时小朋友是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的,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小棒图,请你用铅笔在小棒图上圈一圈,算一算。

  生自做。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圈、怎样算的?(视频)

  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2、出示书73页第一题

  师:这四道题请小朋友自己圈一圈、算一算,就在书上的第73页。

  (做完后)师:请你和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一人说一道,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如果你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可以说出你的想法。

  (交流完后)师:小朋友在和组内人说想法的时候有没有问题需要老师帮忙?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师:大头儿子买完牛奶回到了家里。你看这是他们家的客厅。你能看着他们家的客厅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把算式填完整吗?(拿出答题单)

  生逐一汇报。(师板书算式。)

  师:请小朋友看着这些算式,从中选出一道和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圈小棒图计算,巩固凑十法;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简便的方法。)

  2、数学游戏

  师:大头儿子回到家在干什么?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动画)

  儿:小头爸爸,我想玩一会,你还陪我玩翻牌游戏好吗?

  爸:没问题。

  儿:这些是0-9的数字卡片,我拿出一张9放在这,剩下的都扣过来,我们在这些卡片中一人拿一张和9相加,谁翻谁就说得数。把这些卡片都翻过来,看谁一道也不错。

  (父子俩开始玩)

  师:小朋友,这个游戏你想玩吗?那就快拿出你的数字卡片和老对一起玩吧。如果你们俩的题都算对了,就往下进行,如果一个人算错了,就让他改过来在继续,开始吧。

  反馈:一道也没错的小朋友举手。大头玩得怎么样呢?

  (课件演示:爸:我的大头真了不起,一道也没错。)

  (设计意图:通过玩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巩固了知识,不感觉到枯燥、乏味。)

  3、检测(课件演示动画)

  儿:哎呀,光高兴了,到点了该做作业了,作业我可得定要按时完成哦。

  爸:我的大头习惯不错嘛。

  师:大头儿子的作业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十道9+几的计算)你会做吗?咱们也来做一做大头的作业吧。拿出你的答题单。

  师读大头的答案,生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在课后安排了检测的环节,旨在了解本节课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用大头儿子作业的形式引出检测让孩子感到有趣,没有紧张感。)

  4、师:刚才,大头做错题了,他非常难为情,不过爸爸鼓励他说:“没关系,只要下一次认真、仔细,不在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好孩子。”大头一听,又开心的笑了。这不,爷俩高兴的唱起了歌呢。(课件演示动画,学生拍手唱歌。)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尾使本节课在结束时又掀起一个高潮,让孩子高兴的下课。)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1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挂图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2、揭题。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我通过数数,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师:让我们列个加法算式。

  生1:9+5。

  生2:也可以是5+9。

  师:对,可以列两个算式。9+5=?你会算吗?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注意到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左边格子只差1个就是10格,可以从右边拿过来1个,那右边就剩下4个,一共加起来就是14个。

  师: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操作过程。)

  指定一个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我是这样摆的:右边已经有9个,从左边的5个格子里拿出1个放进去,盒子里就正好是10个,左边还有4个,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个。

  师:为什么你先拿1个放在格子里?

  生:因为9和1 好朋友正好凑成10。

  师:箱子里原来有9个,再添上1个正好是10个,这种方法也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和1得10,就从左边的5个中放进1个,和9个凑成10个。

  板书:9 + 5 =

  1 4

  师: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十吗?

  生:5的好朋友是5,5 + 5 = 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了,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 9 + 5 =

  4 5

  师:要算9 + 5 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2、试一试。

  9 + 3 = 7 + 9 =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9 + 4 = ?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师应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

  师: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为什么你们在算4 + 9的时候要把4分成3和1,而不分成2和2呢?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凑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谁算得快。

  9 + 5 = 9 + 6 = 9 + 9 = 9 + 8 =

  (学生独立完成,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计算,然后集体反馈计算方法。)

  3、“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看到了鱼缸里的鱼。

  师:对了,小猫看见鱼高兴极了,你们猜小猫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小猫在想:“这里一共有几条鱼?”

  师:小朋友你们都来帮忙吧,写个算式来告诉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生1:可以列为:9 + 8 = 17

  生2:也可以这样列式:8 + 9 = 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9和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生2:我们可以教小猫一只一只地数。

  生3:也可以这样想:8加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7,10加7等于17。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1、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中间的9要与1到10这些数交朋友。

  2、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写出算式,应鼓励学生要按顺序书写。

  3、具体反馈。

  五、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9加几,得数都超过10,在计算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凑十法)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14篇

  一、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三课时。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九瓶,一盒五瓶情景。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而且情境很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情境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把整个课堂设计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喜闻乐见的“游园”这一情境中,让此情境贯穿课堂,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情境中我把数学问题改为“一共有多少瓶”这一条件进行更改,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能很熟练的计算出得数,因此这节“9+5”的课,多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旧”知识,并不能引起多大的兴趣。

  2、学生虽然很熟练的计算出2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但是具体是怎样得出来的,也就是计算方法却说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这是本课应该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

  1、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民主,和谐的小组中探究新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展开探究的双翅,在数学天地里翱翔;变幻评价方式,有师评价,也有课件中的语言评价。

  四、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目标: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9加几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讨“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游园”,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聊聊我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园嘛?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园好嘛?”“售票员阿姨看到我们来,特别欢迎,当她看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这么聪明可爱就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游园情境,将学生喜欢的活动引入课堂,将老师的语言转换成售票员阿姨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的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讨论算法。

  “快来看,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创设猴园情境,“你能根据这2个盘子里桃子的个数提出问题嘛?”同学们在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对他们的表扬中导入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你们可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这个问题?”生列式后,进入本课的重点环节,算法的研究。(会算的孩子请他们仔细思考怎么算出来的)

  本环节的教学,我安排了5个小环节:1、独立思考9加5的算法。2、小组交流9加5的算法,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整理板书,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算法。4、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在小组说说。5、课件演示算法,加深印象。

  为什么要安排5个小环节呢?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对9加5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则,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差,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有东西好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样化”和 “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教学中,学生探讨算法,摆小棒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探究式思考的价值远远大于遵循某种方法的思考价值。教学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各异,不急于评价某种方法的优劣,而是让学生介绍清楚各种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取其精华”,使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因此,既要肯定他们逐个数的方法,又要尽量让他们也学会凑十法,在集体反馈时,我这样问:“这种方法你觉得对嘛? 这种方法你喜欢嘛?你能试着说一说嘛?”等问题,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和其它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小组交流环节,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到或掌握这些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教师不能把全班同学所有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环节,教师有意识的把学生汇报的算法板书出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在小组里再说说,达到个性的优化。最后我再用课件演示一遍算法,加深印象,理清思路。

  (三)、巩固算法 ,应用新知。

  如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如果单纯让学生算9+3=□、7+9=□等算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就会受到影响。再次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对熊猫和孔雀的请求,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和运用多种算法。

  (四)深化知识。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于是此环节我设计了游戏。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聪明表现已经在动物园传开了,许多小动物都来欢迎你们,想和你交朋友,你们愿意嘛?你喜欢谁,就用9和谁身上的数字相加,求出得数,算得对小动物就会出来和你们交朋友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来玩这种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练习了9+几的进位加法,并在算题的过程中练习了自己最熟练的有关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达到了练习和强化的目的。

  (五)乘车回家,总结知识。

  1、我设计了一个乘车游戏,“同学们我们要回家了,能载我们回去的车,有12路,13路__--16路,请同学们计算出自己卡片上的题,来决定自己坐哪路车”,此环节不仅巩固了新知,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其中会有几个卡片上的题的得数在这几路中没有,渗透孩子们遇到此情况不要慌,要耐心等待自己要乘的车,或是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在集体活动中遇此情况应该马上向老师汇报。

  2、我们即将告别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时,你能不能告诉它们,在今天的游园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了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点认识,请各位同仁、专家批评指正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15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p79—8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满十进一”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同时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进位道理。

  教学准备:小棒、课前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体会“10”。

  1.出示两组口算题(一组得数是10,一组是10加几),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

  2.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复习“凑十歌”和“10加几就是十几”。

  3.出示两题生活问题“买铅笔”和“买橡皮擦”,再次体会“10”。

  3.师引出:这个“10”很有意思,生活中经常用到它。

  4.展示课前的作业单:用你喜欢的图形表示“9+1”。

  师小结:看来,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图,还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哦。

  (设计意图:设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加几就是十几的两种练习题,进一步体会“10”,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找到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尊重以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为本课时9加几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做好铺垫,同时把数学中的10与生活中的10建立联系,体会方便、简便。)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笑笑家也在超市里买了2盒牛奶,每盒都是10瓶的,喝了几天后,我们来看一看第一盒有几瓶?第二盒呢?

  2.学生试着提出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达到课标中提出的“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第一学段的目标。)

  三、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一)列式解决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9+5=14

  (二)动手操作,验证9+5=14。

  1.摆小棒

  方法一:数出来的,9根接着往下数,10,11,12,13,14,一共有14瓶牛奶。

  方法二: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和9放在一起,再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

  方法三:从9根小棒里拿出5根和5放在一起,再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凑十”的过程,让多个学生说,如学生说不出来,出示课件的示范,再引导学生说。适时抛出疑问:①为什么要从5里拿出1和9放在一起,怎么不拿出2,拿出3呢?②为什么要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怎么不拿出6,拿出7呢?

  2.引导学生明确:凑成10再加上零散的比较好算。

  3.教师小结:看来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事情联系得真的很紧密。

  4.梳理过程,掌握“凑十法”。

  通过回顾摆小棒的过程,梳理出两种“凑十”,对比哪种更简单。

  (三)借助计数器,理解“满十进一”。

  1.教师谈话引出笑笑想用计数器算出9+5=?,可是遇到了问题。

  2.结合课件展示,进一步明确:9个珠子和5个珠子不能都放在个位,①个位满十,变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②十位上原来没有珠子,现在有了1个珠子。③十位上的1个珠子和个位上的4个珠子合起来就是14,所以9+5=14。

  3.对比方法,理解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摆小棒得出的“凑十法”和拨计数器都是要做到10个一就是1个十,也叫做“满十进一”。

  (四)通过圈一圈,运用“凑十法”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尝试解决圈一圈,算一算,体会拆小数,凑大数更简便。

  (设计意图:分三个层次掌握算法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1.重视借助对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重点放在通过摆小棒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凑十法”的两种方法(拆小数和拆大数)。2.直观演示计数器的计算过程,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10的满十进一的道理。3.通过圈一圈建立9加几的数学模型——凑十。)

  四、课堂回顾,总结收获。

  引导学生对今天的数学学习进行梳理,引出“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梳现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多种方法。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算法,逐步从直观过渡到算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灵活应用,巩固提升。

  1.p80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2.p80练一练第4题:算一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知识的巩固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而得,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圈一圈的目的并巩固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六、布置作业,强化算法。

  p80第2,3,5题。

  (设计意图:布置与课时相关的练习作业,是一种练习的巩固,想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并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略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16篇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点击)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点击)

  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 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点击)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

  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点击)

  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点击)(教学过程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和保证,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点击)。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板书), 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点击)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点击)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点击)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点击)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 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道题目。)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9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为此我把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说教学效果:

  (最后,我来预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有几瓶牛奶》教案 第17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

  分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学生在开展观察周围的活动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清图形的过程中,说一说理由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学生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看图列式根据一定的标准。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把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同桌之间谈谈如何更快算出答案。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题目有哪些认识。

  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五、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先自己完成书本习题,在分小组讨论各自完成的情况。 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 + 3 = 9 + 7=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巩固新知识

  板书设计:

  1、 完成新概念配套练习。

  2、 完成书本练一练的习题。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 5 =   9 + 3 =   6 + 9 =

  教学反思: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看看有几瓶牛奶,这种实际的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创设情境以及游戏环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5、4、3、2加几》教学设计(精简13篇)

《5、4、3、2加几》教学设计(精选13篇)《5、4、3、2加几》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

《加减混合》的(精简12篇)

《加减混合》的(精选12篇)《加减混合》的 第1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1.

《猜数游戏 》教案(精简2篇)

《猜数游戏 》教案(精选2篇)《猜数游戏 》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十几减7、6》教学设计(精简2篇)

《十几减7、6》教学设计(精选2篇)《十几减7、6》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简14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4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1篇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